美学原理课件.第一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玛克斯·德索也强调:"审美需要强烈得几乎遍布一切人类活 动。我们不仅力争在可能范围内得到审美愉快的最大强度,•而且 还将审美考虑愈加广泛地运用到实际事务的处理中去。
杜夫海纳更断言:"在人类身上,•有 一种对美的渴望吗?答案应该是肯 定的,即使把这种渴求看作是被文 化唤醒的、或者至少是被文化指 引的一种人为的需要也罢。"
马斯洛说得更加明确:"审美需要 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 里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 追溯到原始的穴居人时代。”
为什么灵魂要寻求美,这是不 可问也不可答的。(爱默生)
只要我们眺望美丽的山河,我 们就会沉浸在希望之中。如果 我们接触优秀艺术作品中的美, 就会为人类的伟大而感动。 (今道友信)
审美需要强烈得几乎遍及一切 人类活动。我们不仅力争在可 能的范围内得到审美愉快的最 大强度,而且还将审美考虑愈 加广泛地运用到实际事物的处 理中去。(德索)
为什么“没有美万万不能”?
这是一个已经确定无疑的事实,我们只需要去说明它。去回答为 什么会如此就行了。
这里还是要先来剖析美。对于某种价值属性的需要。符合人的根 本需要的客体属性,就是美,而符合了这个属性的客体的,就是 美的。 美感只能作为剖析的特例来剖析—— 科学家发现; 蜜蜂使用材料是最经济的,它的底部是三个棱形,
每个棱形的内角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的数据一一钝角 109°28′、锐角72°32′完全相同,一分不差。
阳光辐射强,人体维生素D合成减少,黑色素增多;反之,黑色 素就减少,浅白的皮肤,具有保温作用,可以使得皮肤少受冻伤。 在生态学中有个贝格曼规律(Bergman's rule),即恒温动物在冷的 气候地区(如北半球的北方类型),身体趋向于大型化;在温和的气 候条件下,身体趋向于小型化(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从动 物能量代谢的热力学来解释,因为体型增加有利于减慢身体热量 的散失并保持身体的恒温。
2万年前,中国黄河பைடு நூலகம்辽河流 域人体装饰品。
2300万年前,人猿分化
420-370万年前东非古猿直立;
200-170 万 年 前 坦 桑 尼 亚 北 部 奥杜威文化人类进入旧石器时 期:制造工具;
150万年前,阿舍利文化:手斧.
75-50万年前, 爪哇和北京猿 人, 控制火;
20万年前,勒瓦娄哇文化:石核
18-4万年前, 尼安德特人,这 是一个最大的关节。有了葬礼 仪式(,它们与智人曾共存一段, 但后来消失,但其文化对智人 有所影响.
人以理性为工具 来改造世界、控 制自然,但人却 日益沦为工具的 奴隶。
人类的进化
从猿到人
我 们 从 哪 里 来 ?
我 们 是 谁 ?
我 们 又 到 哪 里
去
?
艾伦·温诺发现:"尽管艺术活动对于人 类生存没有明显的价值,•所有已知的人 类社会却一直从事于某种形式的艺术 活动。""艺术活动并不只是有闲阶级 的奢侈品,•而是人类活动内容中非常重 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即使在一个人 必须把他的大部分精力用于不折不扣 的生存斗争的情形下,也不曾放弃过艺 术创作活动。"也正是因此,"艺术行为 提出了许多令人迷惑的问题。比如,为 什么有那么强大的动力促使人去从事 一项无助于物质生存的活动?" 毫无疑问,这一“发现”会在许多睿智的 学者那里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并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明。因此,一 旦遇到事情。人们还是要说:美有 什么用?美有什么大用? 还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如此? 在课堂上,我们更必须作出回答。 我们必须回答。为什么“没有美万 万不能”?这是美学的神圣使命。 审美活动的根源,而不是起源。 起源:何时发生, 根源:为什么发生。
具体的剖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从人类的历史根源的角度, 一个是从人类的逻辑根源的角度。
白种人的头发是亚麻色的,有点透明,因为这样头皮才容易吸收 阳光的热量,寒冷环境,黑种人黑色而且卷曲,有利于隔离阳光 带来的热量,热带环境。
人的头长是身高的八分 之一
肩宽为身高的四分之一
平伸双臂等于身高的长 度
叉开双腿是身高降低十 四分之一,分举两手使 中指指端与头顶齐平, 这时候肚脐眼是伸展四 肢端点的外接圆的圆心 而两腿当中的空间恰好 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爱美之心,人才有之”:
从人和动物的区别性的角度,“人才有之”。这是从人的发展的 纵向的角度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人和人的共同性的角度来说,“人 皆有之”,从人的构成的横向的角度看,人和人之间的共同点在 哪儿呢?只有一个,就是爱美。 只有人才爱美;只要是人,就都爱美。
首先是从人类的历史根源的角度来讨论——
美学原理
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士导师 潘知常
一 朱光潜先生的学术历程 二 宗白华先生的学术历程
第一讲 爱美之心,人才有之
审美是一个神奇,一个奇迹。 人的诞生本来就是奇迹了。人从那里来的?人为什么会 站立? 审美的诞生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自养与它养。
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理想形态,•审美活动是人类生命活 动中自我进化的重大成果。我们知道,人类生命活动是一 个高度精密的有机结构,在严酷、苛刻的进化过程中,它 要遵守的是高度节约的原则。
(头)联结起来的,但随着猎犬的追 逐、觅食、撕咬、瞌睡, 头部又时时 打破这种简单的几何形状,由覆盖头 部的肌肉、神经和皮毛,呈现出种种 微妙的过渡、转折和变化, 表现着猎 犬特有的非几何美,至于猴子、猿、 黑猩猩身上的几何形与非几何形的对 立和互补,就更为复杂了。到了人体, 几何形与非几何形背道而驰对立和互 补则更为复杂了。这复杂,就成为人 类的审美对象。
人平伸双臂可沿人体做 一个正方形,人伸展四 肢可以可以沿人体做一 个圆形
以人类的头部为例, 只要比较一下动物的头部就可以发现, 越 是低级的动物,其头部就越接近于稳定的几何形状。蚯蚓的头和 身体几乎融为一体, 鱼类的头部大体上是稳定的三角形,猎犬的 头就复杂得多了,大体上是由一个长方形(嘴、 鼻子)和椭圆形
“适者生存”,可是我要 告诉你们的是——
“美者优存”。
人
从猿到人 关键数据
类
起 180万年前的直立人,脑容量
源 880平方厘米
和
100万年前亚科猿人脑容量 1300平方厘米
演
化
25年前出现具备符号语言和 集体知识能力的现代人,10万
年前走出非洲,走向世界.
4-1万年前, 欧洲克罗马依人。 有了雕塑品,穴画。
杜夫海纳更断言:"在人类身上,•有 一种对美的渴望吗?答案应该是肯 定的,即使把这种渴求看作是被文 化唤醒的、或者至少是被文化指 引的一种人为的需要也罢。"
马斯洛说得更加明确:"审美需要 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 里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 追溯到原始的穴居人时代。”
为什么灵魂要寻求美,这是不 可问也不可答的。(爱默生)
只要我们眺望美丽的山河,我 们就会沉浸在希望之中。如果 我们接触优秀艺术作品中的美, 就会为人类的伟大而感动。 (今道友信)
审美需要强烈得几乎遍及一切 人类活动。我们不仅力争在可 能的范围内得到审美愉快的最 大强度,而且还将审美考虑愈 加广泛地运用到实际事物的处 理中去。(德索)
为什么“没有美万万不能”?
这是一个已经确定无疑的事实,我们只需要去说明它。去回答为 什么会如此就行了。
这里还是要先来剖析美。对于某种价值属性的需要。符合人的根 本需要的客体属性,就是美,而符合了这个属性的客体的,就是 美的。 美感只能作为剖析的特例来剖析—— 科学家发现; 蜜蜂使用材料是最经济的,它的底部是三个棱形,
每个棱形的内角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的数据一一钝角 109°28′、锐角72°32′完全相同,一分不差。
阳光辐射强,人体维生素D合成减少,黑色素增多;反之,黑色 素就减少,浅白的皮肤,具有保温作用,可以使得皮肤少受冻伤。 在生态学中有个贝格曼规律(Bergman's rule),即恒温动物在冷的 气候地区(如北半球的北方类型),身体趋向于大型化;在温和的气 候条件下,身体趋向于小型化(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从动 物能量代谢的热力学来解释,因为体型增加有利于减慢身体热量 的散失并保持身体的恒温。
2万年前,中国黄河பைடு நூலகம்辽河流 域人体装饰品。
2300万年前,人猿分化
420-370万年前东非古猿直立;
200-170 万 年 前 坦 桑 尼 亚 北 部 奥杜威文化人类进入旧石器时 期:制造工具;
150万年前,阿舍利文化:手斧.
75-50万年前, 爪哇和北京猿 人, 控制火;
20万年前,勒瓦娄哇文化:石核
18-4万年前, 尼安德特人,这 是一个最大的关节。有了葬礼 仪式(,它们与智人曾共存一段, 但后来消失,但其文化对智人 有所影响.
人以理性为工具 来改造世界、控 制自然,但人却 日益沦为工具的 奴隶。
人类的进化
从猿到人
我 们 从 哪 里 来 ?
我 们 是 谁 ?
我 们 又 到 哪 里
去
?
艾伦·温诺发现:"尽管艺术活动对于人 类生存没有明显的价值,•所有已知的人 类社会却一直从事于某种形式的艺术 活动。""艺术活动并不只是有闲阶级 的奢侈品,•而是人类活动内容中非常重 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即使在一个人 必须把他的大部分精力用于不折不扣 的生存斗争的情形下,也不曾放弃过艺 术创作活动。"也正是因此,"艺术行为 提出了许多令人迷惑的问题。比如,为 什么有那么强大的动力促使人去从事 一项无助于物质生存的活动?" 毫无疑问,这一“发现”会在许多睿智的 学者那里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并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明。因此,一 旦遇到事情。人们还是要说:美有 什么用?美有什么大用? 还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如此? 在课堂上,我们更必须作出回答。 我们必须回答。为什么“没有美万 万不能”?这是美学的神圣使命。 审美活动的根源,而不是起源。 起源:何时发生, 根源:为什么发生。
具体的剖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从人类的历史根源的角度, 一个是从人类的逻辑根源的角度。
白种人的头发是亚麻色的,有点透明,因为这样头皮才容易吸收 阳光的热量,寒冷环境,黑种人黑色而且卷曲,有利于隔离阳光 带来的热量,热带环境。
人的头长是身高的八分 之一
肩宽为身高的四分之一
平伸双臂等于身高的长 度
叉开双腿是身高降低十 四分之一,分举两手使 中指指端与头顶齐平, 这时候肚脐眼是伸展四 肢端点的外接圆的圆心 而两腿当中的空间恰好 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爱美之心,人才有之”:
从人和动物的区别性的角度,“人才有之”。这是从人的发展的 纵向的角度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人和人的共同性的角度来说,“人 皆有之”,从人的构成的横向的角度看,人和人之间的共同点在 哪儿呢?只有一个,就是爱美。 只有人才爱美;只要是人,就都爱美。
首先是从人类的历史根源的角度来讨论——
美学原理
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士导师 潘知常
一 朱光潜先生的学术历程 二 宗白华先生的学术历程
第一讲 爱美之心,人才有之
审美是一个神奇,一个奇迹。 人的诞生本来就是奇迹了。人从那里来的?人为什么会 站立? 审美的诞生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自养与它养。
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理想形态,•审美活动是人类生命活 动中自我进化的重大成果。我们知道,人类生命活动是一 个高度精密的有机结构,在严酷、苛刻的进化过程中,它 要遵守的是高度节约的原则。
(头)联结起来的,但随着猎犬的追 逐、觅食、撕咬、瞌睡, 头部又时时 打破这种简单的几何形状,由覆盖头 部的肌肉、神经和皮毛,呈现出种种 微妙的过渡、转折和变化, 表现着猎 犬特有的非几何美,至于猴子、猿、 黑猩猩身上的几何形与非几何形的对 立和互补,就更为复杂了。到了人体, 几何形与非几何形背道而驰对立和互 补则更为复杂了。这复杂,就成为人 类的审美对象。
人平伸双臂可沿人体做 一个正方形,人伸展四 肢可以可以沿人体做一 个圆形
以人类的头部为例, 只要比较一下动物的头部就可以发现, 越 是低级的动物,其头部就越接近于稳定的几何形状。蚯蚓的头和 身体几乎融为一体, 鱼类的头部大体上是稳定的三角形,猎犬的 头就复杂得多了,大体上是由一个长方形(嘴、 鼻子)和椭圆形
“适者生存”,可是我要 告诉你们的是——
“美者优存”。
人
从猿到人 关键数据
类
起 180万年前的直立人,脑容量
源 880平方厘米
和
100万年前亚科猿人脑容量 1300平方厘米
演
化
25年前出现具备符号语言和 集体知识能力的现代人,10万
年前走出非洲,走向世界.
4-1万年前, 欧洲克罗马依人。 有了雕塑品,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