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文化结构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精神文化的结构分析

摘要: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它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趋同性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特征和目标追求。大学的精神文化主要由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大学使命与愿景、大学校训构成。

关键词: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愿景;校训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人们对大学的思考和研究也越来越多。关于大学文化的内涵与结构,学者们的讨论已经很多,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三分”说;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四分”说;还有包括价值理念及大学精神、大学形象、发展目标、规章制度、大学环境在内的“五分”说。

无论哪种学说,都不否认大学的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本文正是建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对大学的精神文化进行分析。大学的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是指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趋同性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特征和目标追求,它可以体现大学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笔者认为大学的精神文化结构应当包括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与愿景、校训。

1大学精神文化的结构分析

1.1大学理念

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

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大学理念”就是人们对大学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念,是对大学形而上的价值判断,它包含“大学是什么、如何办大学、大学如何育人”这样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大学是什么”构成大学理念中的核心理念,是对大学本质的回答。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指出:“从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形式看,大学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学生组成,探索各种知识的场所。”“如果要用简短而又通俗的语言来阐明‘大学是什么’,可以用一句古语来表达,就是‘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如何办大学”构成大学理念中的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大学如何育人”构成大学理念中的“教育理念”,三者构成了大学理念这一观念体系。

传统的大学理念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理念。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不同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在学校长期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的大学都有卓越的理念,洪堡大学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理念,引领了整个高等教育在19世纪的发展。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大学理念经历从定位为“教育的机构”到“研究中心”,到与社会直接联系、为社会服务的演变。正如潘懋元教授在为韩延明教授《大学理念论纲》撰写的“序”中所指出的:“大学理念是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认识的加深,

新的大学理念不断出现。”在当代,伴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21世纪的大学理念必定会发生许多有意义的嬗变和演绎,大学将会更加紧密地与社会融为一体。

1.2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是大学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20世纪西班牙著名的教育家奥尔特加认为:“在大学里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体系,树立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大学的一项凌驾于其他之上的基本功能。”精神的力量和伟大不能低估,一个没有精神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空壳,一个不坚守自己精神的大学无法长久,大学的精神是师生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支柱,能在学子的心灵上刻上烙印。对于欧洲而言,“学术自由、学校自治、教授治校”是大学之普适精神;对于美国而言,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所在;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自强不息、刚毅坚卓的品格是大学精神的根基,滋养着一代代师生的人格理想。

大学精神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又指向未来。大学教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有文化知识,还应当通过大学精神的铸造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人的精神”的人,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同时坚守自己独特的精神品格,引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3大学使命与愿景

大学使命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

亦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应有价值的一种判断和要求,是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所在。大学愿景与使命相伴,反映的是大学对未来的期望,描述了大学要向何处去的全面景象。

奥尔特加的大学使命观认为,大学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普通人成为文化人的重任,大学生应走出“象牙之塔”,打开校门、走向社会、服务大众、推进社会发展。对于大学本身来讲,明确的使命与愿景确立了大学的奋斗目标和行动准则,可以让教师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可以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也有利于其他学校利益相关者支持学校的改革,从而调动各方力量为学校的明天出力献策。

大学是依靠梦想和希望生存的。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除了兼顾教学和科研之外,还需处理好与政府、市场之间的三角关系,为了避免在竞争中的平庸化,大学使命与愿景将是体现核心价值的必备工具。

1.4校训

所谓校训,《中学百科全书·学校管理卷》解释为:“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师生的言行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要求全校师生共同遵照实行,反映一个学校的特点,对实现办学目标和形成良好校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不同的校训反映着不同的学校特色。哈佛大学的“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昭示着大学对科学与真理的不断追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则反映了

大学除探索知识之外,还应当探索并践行道德;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则体现学校对国家和社会的实用价值。

2大学精神文化要素间的关系

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与愿景和校训是四位一体的概念群,构成了大学精神文化的主体。大学理念是基础,支撑精神文化的存在;大学精神处于核心地位,是大学精神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精髓;大学使命与愿景是价值取向,是大学对学校发展定位的体现;校训是前三者的反映,将精神层面的东西具体化,用人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指导教育实践。

3结语

当今时代要求大学全面承担教育责任、学术责任,并且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韩延明教授曾说:“面对21世纪对教育的严峻挑战和大学职能的不断扩展,世界各国都在谈论‘大学的危机’——质量危机、经费危机、道德危机、自治危机、大师危机等等。但我们以为,这些都还只是浅层次的危机,真正深层次的、攸关大学兴衰存亡的危机是‘大学理念’的危机,包括大学理想的黯淡、大学信念的迷茫、大学观念的落后、大学精神的缺失、大学使命的弱化、大学目标的混乱、大学形象的扭曲等。”各学校应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导向作用,激发全体师生的建校热情与学校认同感,提高学校对于社会的能动性,这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苑英科,李荣.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j].中国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