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备考策略与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备考策略与原则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接近尾声,二轮复习即将开始,按照高三上学期所制定的复习计划:一轮复习8月—2月;二轮复习3月、4月;三轮复习5月,现在应该着手准备二轮复习了。
从去年我省新课程改革第一次新高考的题型和模式来看,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考命题有了较大的转变。比如由曾经的高考试题的命题和解题思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行为目标转向为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学习方法和行为目标决定着高考试题的命题和解题思路;又如由于考试大纲的模糊性,导致高考考什么决定中学教什么转化为由于课程标准的相对明确性,导致中学教什么决定高考考什么等。可见,新课程标准下的二轮复习备考必需有科学的复习方法和规范的备考策略。
首先我想简要的谈一下二轮复习常见的模式弊端:1.把教材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为主要目标,缺乏课程意识,跟不上高考发展的步伐(课程意识:高考不单纯的考教材);2.忽视学生的参与,弱化考生视角拓展和创新意识(学情分析:你的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3.行云流水式大容量讲练,无视学生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缺陷,效率低下,针对性差(考情分析:不仅要了解高考,而且要明白考生和高考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看来,旧的高考复习模式已经和新的高考模式严重脱节了,如果说真的想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用最短的时间,耗费学生最少的精力,换来最好的成绩,我想一方面我们老师要研读考纲走捷径,另一方面要研究高考真题求策略。接下来就二轮复习教学策略简单的谈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明确高考特点,进行有效复习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其命题的原则是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高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列在第一位的还有有利于考校选拔新生。
从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整体来看,不同档次的题目比例规定为3:5:2。大部分题是中档题。难度的比例较小,难题的本质就是得分率比较低的题。所以试卷的主体和得分的主体,都不是太难的题目。难题,本来就占得分不多。它是为了区分特优生而设计的。
年年进行试卷分析。试卷分析的结果,概括成一句话难题得的分数少,不难的题丢的分少。试卷的主体,80%是中档题,是不太难的题,而且这一部分得分率比较高,所以所得的分的主体,也是来自不太难的题目,换句话说,高考选拔和区分的功能,主要也是由不太难的题目承担。考生想提高成绩,必需走不难的题目少丢分的路。这是自己特色的路线。复习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提高中档题的正确率,是主攻方向。
讲总复习的主攻方向,是一个指导思想。把力量放在提高中档题的正确率上,而不要过多的追求那些新题型、新思路、新概念、难题、花花题。要弄清楚那些难题是干说明用的,它不是给大多数同学做的,实际上,高考当中,中、低档次
题目占80%,更何况有些题也是中,低档题重新创建环境求新、求变、求活,其本质不会变化。因此,主攻中低档次的题目乃“一本万利”之策。
二.重视教材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书本里蕴含着学科思想的精华。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自习梳理,认真的归纳。
三.重视基础和训练
精选习题,不要让复习资料牵着鼻子走;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不要以老师是否作为评价自己复习效果的标准,而要以学生掌握程度作为标准。
四.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
要了解高考阅卷评分方法和把握程度,指导学生有效的得分。要经常的向学生强调高考的目的就是有效的得分,注意区别高一、高二的学习与高考复习。如钻研问题在二轮复习的时要适可而止,特别实在考场上。
二轮复习除了要有科学规范的备考策略,还需要坚守一些基本的原则。我简要的谈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一.激励性原则
领导对老师,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都要遵行这一原则。有人曾经说过:许多孩子是老师拍着肩膀走进大学的。
二.高效率原则
(1)管理高效率如高考研讨会:主体明确,准备充分。
(2)对学生倡导有效复习,不搞疲劳战术。
三.和谐性原则
(1)学校要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2)让师生在愉悦的心情中进行复习;
(3)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调节气氛;
(4)家长搞好孩子的后勤工作,让家庭成为学生的温馨港湾。
四.分层指导的原则
(1)尖子生的小辅导班
(2)专家诊断、聚焦突破
(3)临界学生的强化辅导
总之,生物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二轮复习尤为重要,承上启下,循序渐进,面临知识强化的同时,更应注重考生能力的提升。新教材、新考纲、新考试模式,需要一个新的应对方案。故此科学的备考方案与完善的规则需要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去摸索,去实验探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拥有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的高考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