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GBT18487.1-2001)

合集下载

电动汽车相关充放电标准简介

电动汽车相关充放电标准简介

充放电相关标准简介
Q/GDW 234-2009 国网
触头序号 1 充电输出 +DC 2 充电输出-DC 3 保护接地 4 控制导引线1 5 控制导引线2 6 通信CAN-H
额定值 (标准规定) 最大750V 250A 最大750V 250A ------30V 2A 30V 2A 30V 2A
7 通信CAN-L
电动汽车主要充电方式
2004年,北京建成国内首个电动公交客车充电站; 2006年,比亚迪建成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站; 2008年,建设了国际上第一个集中式充换电站。
电动汽车主要充电方式
2009年10月,上海市电力公司投资建成上海漕溪电动汽车充 电站,设置9个充电车位。 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建设了可供120辆纯电动客车充电 的集中式充换电站。累计服务车辆运行里程超过400万公里
8 低压辅助电源+ 9 低压辅助电源-
30V 2A
30V 5A 30V 5A
充放电相关标准简介
Q/CSG 11516.5-2009 南网
触头序号 1 充电电源+ 2 充电电源3 保护接地
额定值 600V 300A 600V 300A 故障(用)规定值
触头序号 5 CAN-L 6 数据地线 7 辅助电源+
电动汽车充放电相关标准简介
陈长健
2011-9-7
目录
电动汽车主要充放电方式 充放电相关标准简介 交流充电过程简介 直流充电过程简介
电动汽车主要充电方式
交流充电
通过交流充电桩与车载充电机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小电流充电,充 电时间5-8小时,速度慢,但充电方便电网负荷小
直流快速充电
充放电相关标准简介
在所有标准中,与整车设计关系最为密切的 是两方面的标准: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所以本 PPT重点关注已出台标准中与接口及通信协议相 关的标准,并不涉及通用要求等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标准国家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部门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设备进行规范和统一标准的文件。

该标准旨在提高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安全性、性能和互操作性,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的基本要求。

充电设备的设计、材料、安装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确保了充电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例如,标准中规定了充电设备应具备漏电保护、过载保护和过压保护等功能,以确保在充电过程中不会出现电器安全问题。

其次,标准对电动汽车传导充电模式进行了分类和规范。

传导充电模式分为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两种。

标准规定了不同模式下的充电设备参数,以及交流插座和直流充电接口的设计要求。

这样可以确保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都能够使用标准充电设备,并为用户提供便利。

此外,标准还对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设备的检测和评估进行了规定。

标准明确了设备的测试方法和检测标准,以确保充电设备符合安全性和性能要求。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护保养要求,为用户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国家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标准的出台对于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标准的制定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和依据,降低了设备的不确定性,推动了充电设施的快速发展。

第二,标准的统一使得不同厂家的充电设备可以互相兼容,降低了用户购买充电设备的成本和风险。

第三,标准的制定为电动汽车产业链提供了统一的参照,促进了电动汽车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总之,国家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标准的出台不仅提高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安全性和性能,也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了便利。

随着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相信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电动汽车产业也将实现更好的发展。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设计规范目次前言 11 适用范围 22 引用标准 23 定义 34 对充电机的要求 44.1 适应电池类型 44.2 对供电电压的要求 44.3操作方式 44.4 充电机的充电效率和功率因数 54.5 充电机控制的安全要求 55 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75.1 充电控制导引电路组成 75.2 安全控制功能 76 对充电连接器的要求 76.1 主要技术参数 76.2 对连接器的基本要求 86.3 连接器插接端子的连接和分离顺序 97 充电机接口和通信要求 97.1 充电机接口 97.2充电机通信要求 98 计量、计费 99 充电机的质量认证 1010 外观、标识和标志 10前言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主要由供电系统、充电系统和动力蓄电池构成。

充电机(站)是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充电机(站)的技术标准,是建立能源供给系统的基础。

目前已经颁布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国家标准有:GB/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本规范是在GB/T 18487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建立能源供给系统的要求,对电动汽车充电机(站)的基本功能、工作状态、安全要求、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充电连接器、接口和通信要求、产品质量认证等做出了规定。

对充电站技术规范其他部分的内容将在后期工作中补充和完善。

国家电网公司将根据项目进展需要,陆续发布相关技术规范(草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修改、完善和提高,最终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

本规范供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省市公司试行,并请各省市公司根据实施情况,提出修改建议。

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设计使用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机(站)。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GBT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GBT18487.1-2001)

6.3.5 关断电压的过渡过程 开关断开时电压的峰值不应超过实际工作电 压的140%。 6.3.6 对电动车辆发送设定值的响应时间 对由电动车辆送来的一个阶跃电压信号(在设定点10 %~90%之间的上升时间),直流充电机(站)输出的上 升时间应小于5s,超调量应小于10%,在接收到关机命令 后,直流充电机(站)电流降到0A的时间应小于50 ms。

三、实际使用操作和安装的标准条件 交流电源电压的额定电压值最大为660V(参见GB156), 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为标称电压±10%,额定频率为50 Hz ± 1 Hz。环境温度在-20℃~+50℃之间时设备应可以正 常运行(严寒地区-30℃。在此温度范围之外,充电机 (站)的使用应在厂家和用户之间进行协商)。相对湿度 在5%~93%之间。
3.3 充电器的过流特性 避免过电流和过电压的保护测量应分别遵守GB 16895.5和 IEC 60364-4-443中的规定。 电动车辆中所用避免过电流或短路的保护装置应与电网中的 保护装置是匹配的。 3.4 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 当采用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时,参照GB/T 16935.1。

4 功能要求 4.1 驱动系联锁装置 电动车辆应设计使用联锁装置,以保证两个连接装备被 分开以前车辆不能启动。这包括:——当移动式的连接器连 到电动车辆的输入端(连接方式B和C),电动车辆应能检测 到连接器的存在。——当插头连到电动车辆供电设备的插座 (连接方式A),那么电动车辆应能检测到插座及电缆的存在。 4.2 电动车辆中的电缆安装 在连接方式A中,有效地给出电缆是否正确连接的报警 信号。


2、保护导体电气连接性的检查 为了使电动车辆供电设备接地端和电动车辆的外露导电部分处 于等电位状态,需要一个保护接地导体。保护导体应当有足够 的电流容量来满足GB 16895.3的要求。 当采用充电模式2、模式3、模式4充电时,保护导体的电气连 接性应当一直由电动车辆供电设备来监视。一旦保护导体失去 电气连接性,就关断电源。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监控系统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监控系统
c)通信网络:包括网络交换设备、通信网关、光电转换设备、网络连线、电缆和光缆等;
4.3
站控层应采用以太网连接;
设备层通信应采用以太网或CAN网方式;部分设备也可采用RS485等串行接口方式;
监控系统与上级监控管理系统的通信应采用专用以太网或无线公网;
4.4
站控层配置应能满足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及性能指标要求,主机容量应与监控系统所控制采集的设计容量相适应,并留有扩充裕度;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50348、GB50395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入侵报警
在充电站供电区、监控室、电池维护区、电池存储区等位置宜设置入侵探测器;
应能实现部分或全部探测回路设备布防与撤防;
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50348、GB50394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出入口控制
在充电站出入口、电池更换区等位置宜设置出入口控制设备;
监控工作站及数据服务器等宜采用单机配置,规模较大的充电站可采用双机冗余配置,热备用运行;
应设置时钟同步和授时系统,其同步脉冲输出接口或数字接口应满足系统配置要求;
4.5
监控管理功能
数据处理与存储
具备数据统计等数据处理功能;
具备对设备的遥测、遥信、遥控、报警事件等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集中存储和查询功能;
控制调节功能
向充电设备下发控制命令,遥控起停、校时、紧急停机、远方设定充电参数等;
电池更换过程监控
采集电池更换设备的位置、工作状态信息;
向电池更换设备下发起停命令及电池存取位置等信息;
供电监控
采集充电站供电系统的开关状态、保护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计量信息等;
控制供电系统开关、断路器的分合;
cc)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8760h

电动汽车标准

电动汽车标准

电动汽车整车标准1.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2. 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3. 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4.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5. 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6.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7. 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8.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9. 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10. GBT 19751-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11. GBT 19752-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12. GBT 19753-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最消耗量试验方法13. GBT 19754-200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14. GBT 19755-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15.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16. 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17. GBT 24554-2009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18. GBT 26779-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19. GB/T 26990-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20. GBT 26991-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21. GBT 27930-2011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22. GBT 28382-2012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23. GBT 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2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2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车载测量方法26.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油率与最大电功率比检验大纲27. QCT 816-2009 加氢车技术条件28. QCT 837-201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29. QCT 838-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30. QCT 842-2010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31. QC/T 894-2011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车载测量方法32. CJT 5004-1993 无轨电车系列33. CJT 5007-1993 无轨电车技术条件34. CJT 5008-1993 无轨电车试验方法二、35. GBT 17938-1999 工业车辆_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_优先选用的电压36. 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37. 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38. GBT 23645-2009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39. GBT 7169-1987 碱性蓄电池型号命名方法40. GBZ 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41. GBZ 18333.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42.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43.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测试规程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44. QCT 741-2006 车用超级电容器45. QCT 742-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46.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47. QCT 744-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48. QCT 840-201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49. QC/T 897-2011 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50. 【201411】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三、51. GBT 16318-1996 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52. 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技术条件53.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试验方法54. GBT 29307-201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55. GBT18488.1-201X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第一部分)56. QC/T 896-201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接口57. QC/T 893-201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故障分类及判断四、58. GB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59. GB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60. GBT 24552-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五、电动汽车充电标准61. GBT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62. GBT 841- 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标准63.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64. 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65. 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66. GBT 20234.1-2010 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67. GBT 20234.1-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68. GBT 20234.2-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69. GBT 20234.3-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70. QCT 839-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供电系统71. QCT 841-2010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72. QCT895-2011 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73. GB/T 29781-2013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六、74. ISO 11898-1-2003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1部分数据链层和物理信75. ISO 11898-2-2003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2部分高速媒体存取单元76. ISO 11898-3-2006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3部分容错收发器标准77. ISO 11898-4-2004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4部分时间触发通信78. ISO 11898-5-2007 道路车辆.控制器区域网络.第5部分低功率模式的高速媒体访问单元七、01北京市79. DB11-Z 933.1.201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部分)80. DB11-Z 933.3.201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部分:车载终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81. DB11Z 728-2010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充电站82. DB11Z XXXX-2010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能用要求83. DB11Z797-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供电系统84. DB11Z798-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监控系统85. DB11Z799-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_交流充电桩86. DB11Z800-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商用车动力蓄电池包87. DB11Z801-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动力蓄电池包编码88. DB11Z802-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计量系统89. DB11Z823-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充电设施标志与设置90. DB11Z878-2012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体系:电池维护、梯次利用与回收91. DB11Z879-2012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安全技术防范系统92. DB11/Z 993.2-201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车载终端02上海市93. (上海)电动乘用车示范运行安全和维护保障技术规范03深圳市94. SZDBZ 29.6-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95. SZDBZ 29.9-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9部分:城市电动公共汽车充电站96.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2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97.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3部分:非车载充电机》98.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4部分:车载充电机》99.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100.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7部分: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03山东省101. Q 3700 DSL 001-2011山东省低速电动汽车通用技术条件八、重要企业标准01国家电网102. QGDW 237-2009_电动汽车充电站布置设计导则及编制说明103. QGDW233-2009国家电网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通用要求、接口标准及充电站典型设计104. QGDW485-2010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105. QGDW_233-2009_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及编制说明106. QGDW_234-2009_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规范及编制说明107. QGDW_238-2009_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规范及编制说明108. QGDW_478-2010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

电动车辆标准目录

电动车辆标准目录

已发布的国内外电动汽车相关标准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GB/T 17938 —1999 工业车辆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优先选用的电压GB 24155 —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GB/T 16318-1996 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GB/T 4094.2 —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T 18332.1 —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GB/T 18332.1 —2001 GB/T 18332.2 —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GB/T 18384.1 —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 1 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 18384.2 —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 2 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3 —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 3 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385 —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18385 —2001 GB/T 18386 —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 18386 —2001 GB/T 18387 —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 ~30MHzGB/T 18387 —2001GB/T 18388 —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8388 —2001 GB/T 18487.1 —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 —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 —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 18488.1 —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 部分:技术条件GB/T 18488.2 —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 部分:试验方法GB/T 19596 —2004 电动汽车术语GB/T 19750 —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9751 —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19752 —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19753 —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4 —200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5 —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GB/T 19836 —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GB/T 20234 —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GB/T 24156 —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24157 —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 24158 —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GB/T 18488.1 —2001 GB/T 18488.2 —2001GB/T 24347 —2009 电动汽车DC/DC 变换器GB/T 24548 —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GB/T 24549 —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24552 —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24554 —2009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Z 18333.1 —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GB/Z 18333.2 —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QC/T 741 —2006 车用超级电容器QC/T 742 —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QC/T 743 —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 744 —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QC/T 791 —2007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定型试验规程QC/T 792 —2007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电机及控制器技术条件QC/T 816 —2009 加氢车技术条件*********GB/T 23645 —2009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标准1. ISO 6469-1-2009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第 1 部分:车载电能储14存装置2. ISO 6469-2-2009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 2 部分:功能安全性措施12及失效防护3. ISO 6469-3-2001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第 3 部分:人员电气伤19害防护4. ISO 8713-2005 电动车辆——词汇245. ISO 8714-2002 电动车辆——能源消耗参考值和范围——乘用车和轻30型商用车试验程序6. ISO 8715-2001 电动车辆——道路运行特性227. ISO/TR 11954-2008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最高速度检测方法128. ISO/TR 11955-2008 混合动力电动道路车辆——电荷平衡检测方法指南169. ISO 23273-1-2006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第 1 部分:汽车功能安全性10. ISO 23273-2-2006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第 2 部分:对以压缩氢为燃料的车辆氢伤害的防护11. ISO 23273-3-2006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第 3 部分:人员电气伤害防护12. ISO 23274-2007 混合动力电动车——排放污染物和燃料消耗量的测量46——非外部充电式车辆13. ISO 23828-2008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能源消耗量检测——压缩氢燃48料汽车14. ISO/TR 11954-2008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最高车速的测量15. ISO/TR 11955-2008 混合动力电动车—充电平衡测量指南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道路车辆和电动载货车技术委员会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页数1. IEC 60254-1 铅酸动力电池-第1 部分: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2.IEC 60254-2 铅酸动力电池-第2 部分:电池和接线端子尺寸,电池电极标记3. IEC 60349-1 电力牵引-轨道和道路车辆用旋转电机-第1 部分:除电子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之外的交流电机4. IEC 60349-2 电力牵引铁路和公路车辆用旋转电机第3 部分:用损耗总和法来确定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的总损耗5.6. IEC 60349-3IEC TR 61044电力牵引铁路和公路车辆用旋转电机第 3 部分:用损耗总和法来确定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的总损耗铅酸动力电池的充电时机7. IEC TR 61431 铅酸动力电池监测系统使用指南8. IEC 61982-1 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1 部分:测试参数9. IEC 61982-2 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2 部分:动态放电性能测试和动态耐久性测试10. IEC 61982-3 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3 部分:性能和寿命测试(道路和城市车辆)11. IEC TR 60783-1984 电动汽车线束及连接器2412. IEC TR 60784-1984 电动汽车检测设备1813. IEC TR 60785-1985 电动汽车旋转电机2214. IEC TR 60786-1984 电动汽车控制器3215. IEC 61851-1-2001 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1 部分:一般要求8616. IEC 61851-21-2001 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21 部分:道路车辆与38直流、交流电源传导连接的要求17. IEC 61851-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22 部分:道路车辆交50流充电站18. IEC 62576-2009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双层电容器—试验方法和电气特56性19. IEC 62196-2009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第 1 部分:不超过250A a.c. 和400A d.c. 的充电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汽车法规1. ECE R83 关于就污染物的排放方面批准汽车的统一规定(修订版)102. ECE R100 关于就结构和功能安全性的特殊要求方面批准蓄电池电动车辆的统一规定26 3. ECE R101 关于就CO 2排放和油耗的测量方面批准装用内燃机的乘用车和17就电消耗量和续驶里程的测量方面批准装用电传动系的M 1和N1 类车辆的统一规定(修订版)美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FMVSS )1 FMVSS 305 电动车辆—电解液溅出及电击保护美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SAE)13 1. SAE J 551/5-2004 电动车宽带(9 kH-30 MHz )磁场和电场强度性能等级和测量方法2. SAE J 1711-1999 混合电动汽车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污染物检测推荐规程693. SAE J 1715-2008 电动车术语224. SAE J 1718-1997 电动乘用车和轻型载货车在充电过程中氢气排放检测175. SAE J 1742-2005 车载高压电线连接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246. SAE J 1766-2005 电动和混合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碰撞完整性试验推荐规程167. SAE J 1772-2001 SAE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连接328. SAE J 1773-1999 SAE 电动汽车耦合充电359. SAE J 1797-2008 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包装推荐规程2310. SAE J 1798-2008 电动汽车电池模块性能级别推荐规程1611. SAE J 2288-2008 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寿命周期试验 512. SAE J 2289-2008 电气驱动电池包系统功能指南1413. SAE J 2293-1-2008 电动汽车能量转换系统——第 1 部分:功能要求及系统84构造196 14. SAE J 2293-2-2008 电动汽车能量转换系统——第 2 部分:通讯要求及网络结构15. SAE J 2344-1998 电动汽车安全指南1116. SAE J 2380-1998 电动汽车电池振动试验 617. SAE J 2464-1999 电动汽车电池滥用试验1518. SAE J 2572-2008 燃料电池及压缩氢为燃料的混合燃料电池汽车燃油消耗量检测及排列顺序19. SAE J 2574-2002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20. SAE J 2578-2002 燃料电池汽车一般安全推荐规程21. SAE J 2579-2008 燃料电池及其它氢燃料车辆技术信息报告22. SAE J 2594-2003 可回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设计规程23. SAE J 2600-2002 压缩氢汽车再充注连接装置24. SAE J 2615-2005 汽车用燃料电池系统性能试验25. SAE J 2616-2005 汽车用燃料电池燃料处理系统性能试验26. SAE J 2617-2007 汽车用燃料电池堆试验推荐规程27. SAE J 2711-2002 混合电动车和重型车燃料经济性和排放的推荐规程6828. SAE J 2719-2008 为燃料电池汽车制定氢质量指南的信息报告29. SAE J 2758-2007 混合动力车用可充注能量贮存系统可用最高能量的确定30. SAE J 2760-2006 燃料电池及其他混合动力汽车压力术语31. SAE J 2907 车辆驱动电机和电力子系统功率评定方法美国电动运输协会标准(ETA )美国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要求1 ETA-HAC002-2001 试验控制2 ETA-HAC006-2001 整车检验3 ETA-HTP002-2001 混合动力汽车加速、爬坡性能和减速试验规程4 ETA-HTP003-200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规程5 ETA-HTP004-2001 电动汽车等速续驶里程试验6 ETA-HTP005-200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粗糙路面试验7 ETA-HTP006-2001 制动试验8 ETA-HTP008-2001 电池充电9 ETA-HTP009-200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产生的磁场(EMF) 和电磁辐射(EMI) 的测量和评估10 ETA-HTP012-2001 电动汽车车载电池能源管理系统(BEMS) 评估欧洲标准(EN)1 EN 1821-1-1996 电驱动道路车辆道路操纵特性测量方法第1 部分:纯电动汽车2 EN 1821-2-1999 电驱动道路车辆道路操纵特性测量方法第2 部分:热电混合动力汽车3 EN 1986-1-1997 电驱动道路车辆能量特性测量第1 部分:纯电动汽车4 EN 1986-2-2003 电驱动道路车辆能量特性测量第2 部分:热电混合动力汽车5 EN 1987-1-1997 电驱动道路车辆特殊安全要求第1 部分:车载储能装置6 EN 1987-2-1997 电驱动道路车辆特殊安全要求第2 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7 EN 1987-3-1998 电驱动道路车辆特殊安全要求第3 部分:使用者触电防护8 EN 12736-2001 电驱动道路车辆利用车载充电器进行充电时的噪声声压级的确定混合动力汽车排放的测量第 1 部分:热电混9 EN 13444-1-2001 电驱动道路车辆合动力汽车10 EN 13447-2001 电驱动道路车辆术语日本工业标准1. JIS C8801-2002 磷酸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一般要求2. JIS C8802-2003 磷酸燃料电池加速老化试验方法3. JIS C8803-2005 磷酸燃料电池发电机构的表示方法4. JIS C8801-2002 磷酸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一般要求5. JIS C8811-2005 固体高分子燃料电池发电机构的表示方法6. JIS D0112-2006 电动车术语137. JIS D0113-2006 电动车术语(电机和控制器)98. JIS D0114-2006 电动车术语(电池)179. JIS D0115-2006 电动车术语(充电器)1210. JIS D1301-2001 电动车辆——续驶里程和能耗的测量1711. JIS D1302-2004 电动车辆——电机——最大功率的测量方法712. JIS D1303-2004 电动车辆——电池——充电效率试验方法 513. JIS D1304-2004 电动车辆——充电系统——充电效率试验方法 514. JIS D5303-1-2004 铅酸牵引电池—第1 部分: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15. JIS D5303-2-1998 铅酸牵引电池—第2 部分:电池尺寸、接线柱及电池两极的标记16. JIS D5305-1-2007 电动道路车辆—安全参数—第1 部分:动力电池1717. JIS D5305-2-2007 电动道路车辆—安全参数—第 2 部分:功能安全和8失效防护18. JIS D5305-3-2007 电动道路车辆—安全参数—第 3 部分:人员的电危17险性防护日本电动车辆协会(JEVS)1 JEVS C 601-2000 电动汽车充电器用插入连接器2 JEVS D001-1995 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尺寸和构造要求3 JEVS D002-1999 电动汽车用镍金属混合密封蓄电池尺寸和构造4 JEVS D701-1994 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的容量试验方法5 JEVS D702-1994 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的能量密度试验方法6 JEVS D703-1994 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的功率密度试验方法7 JEVS D704-1994 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的工况寿命试验方法8 JEVS D 705-1999 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容量试验方法9 JEVS D 706-1999 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能量密度试验方法10 JEVS D 707-1999 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功率密度及峰值功率试验方法11 JEVS D 708-1999 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寿命试验方法12 JEVS D 709-1999 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动态放电容量试验方法13 JEVS D 710-2002 电动汽车用电池的充电效率试验方法14 JEVS D 711-200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容量试验方法15 JEVS D 712-200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能量密度试验方法16 JEVS D 713-200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密闭型镍氢电池的输出密度及输入密度试验方法17 JEVS E701-1994 电动汽车铅酸动力电池容量测试规程18 JEVS E702-1994 电动汽车车上使用的等效电机的动力测量(扭矩和速度测量)19 JEVS E901 电动汽车电机和控制器铭牌20 JEVS G101-1993 电动汽车在经济充电站快速充电系统的充电能力21 JEVS G102-1993 电动汽车在经济充电站快速充电系统使用的铅酸蓄电池22 JEVS G103-1993 电动汽车在经济充电站快速充电系统使用的充电接头23 JEVS G104-1993 电动汽车在经济充电站快速充电系统使用的通讯协议24 JEVS G105-1993 电动汽车在经济充电站快速充电系统使用的连接器25 JEVS G 106-2000 电动汽车用感应充电系统一般要求26 JEVS G 107-2000 电动汽车用感应式充电系统手动连接27 JEVS G 108-2001 电动汽车用感应充电系统:软件界面28 JEVS G 109-2001 电动汽车用感应充电系统:一般要求29 JEVS G 901 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机铭牌30 JEVS Z101-1987 电动车辆试验方法通则31 JEVS Z102-1987 电动汽车最高速度试验方法32 JEVS Z103-1987 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试验方法33 JEVS Z104-1987 电动汽车爬坡能力试验方法34 JEVS Z105-1988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工况试验方法35 JEVS Z106-1988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等速试验方法36 JEVS Z107-1988 电动汽车电动机及控制器联合试验方法37 JEVS Z108-1994 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及能量消耗的测量(充电器充电)38 JEVS Z109-1995 电动汽车加速性能的测试39 JEVS Z110-1995 电动汽车最大巡航速度的测量40 JEVS Z111-1995 电动汽车参考能量消耗的测量(电池输出)41 JEVS Z112-1996 电动汽车爬坡试验方法42 JEVS Z804-1993 电动汽车控制器、指示器和信号装置标志43 JEVS Z805-1998 电动汽车车辆44 JEVS Z806-1998 电动汽车术语电机和控制装置45 JEVS Z807-1988 电动汽车术语电池46 JEVS Z808-1988 电动汽车术语充电器47 JEVS Z901-1995 电动汽车技术参数标准格式(主要技术参数表)48 JEVS TG Z101-1999 电动汽车电能量测量方法49 JEVS Z802-1988 电动汽车术语电池和充电器50 JEVS Z701-1994 电动汽车电动机及控制器联合驱动测量51 JEVS TG D001-1999 电动汽车用阀控式铅酸电池的安全标识相关导则52 JEVS TG G101-2000 电动汽车的200V 充电系统53 JEVS TG G102-2001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安装54 JEVS TG Z001-1999 电动汽车用充电操作标识的相关导则55 JEVS TG Z002-1999 电动汽车用高电压部件标识的相关导则日本道路车辆型式批准手册(2008)◎11-1-4-101 附件101◎11-1-4-110 附件110◎11-1-4-111 附件111 燃料电池车乘员高压防护技术标准(19)纯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辆乘员高压防护技术标准(17)纯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碰撞后乘员保护技术标准(21)Add.Add.◎ 11-5-8 柴油蓄压型混合动力车辆结构要求(4)◎ 11-7-43 保证进行大臣认定的可靠性试验的燃料电池车安全和环保性能的技术指南(8)◎11-7-51 燃料电池车安全性和环保技术指(1995 年自审第1243 号)南(8)◎11-7-59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排放污染物测量规程(33)(2004 年国自环第60 号)◎TRIAS 5-5-2003 电动车辆10.15 工况每次充电续驶里程及交流电消耗量试验规程(28)◎TRIAS 5-6-2003 电动车辆每次充电匀速续驶里程及交流电消耗量试验规程(7)■TRIAS 5-7-2003 电动摩托车每次充电续驶里程及交流电消耗量试验规程(8)◎TRIAS 67-2005 燃料电池车乘员高压保护试验规程(7)▼12-2-27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排放污染物测量规程(30)▼12-2-30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燃料消耗量分等试验规程(9)▼12-2-34 使用hardware-in-the-loop 模拟软件的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燃料消耗量分等和污染物排放试验规程(122)▼12-2-3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Hill 系统认证试验暂定规程(2)◎13-7-7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台架法测量污染物排放试验数据的管理(37)◎13-7-8 采用HILS 系统的重型混合动力电动车燃料消耗量分等和污染物排放试验数据的管理(46)◎13-95-8 柴油混合动力发动机13 工况排气排放物的测量的管理规程(12)◎13-99-9 汽油混合动力车排气排放物试验规程(18)◎(2004 年自环第60 号)(2006 年自环第278 号)(2007 年自环第281 号)(2007 年自环第282 号)(2007 年型式批准试验信息第2007-7 号)(2007 年型式批准试验信息第2007-8 号)(1995 年型式批准试验信息第8 号)(1999 年型式批准试验信息第99-9 号)14-12-1 电动车驱动电机额定输出功率试验规程(7)14-12-1-commentary 电动车驱动电机额定输出功率试验规程(commentary )(4)14-12-2 电动车驱动电机最大输出功率试验规程(7)14-12-2-commentary 电动车驱动电机最大输出功率试验规程(commentary )(2)14-12-3 电动车10.15 工况下每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和能量消耗量试验规程(32)(2000 年00 自事发第260 号)(2000 年00 自事发第260 号)(2000 年00 自事发第260 号)(2000 年00 自事发第260 号)(2000 年00 自事发第260 号)。

新能源汽车主要依据标准

新能源汽车主要依据标准
新能源汽车
主要依据标准 ◆ GB T 18487.1-2015《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 一般要求》 ◆ GB 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 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 GB 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 GB/T 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 GB/T 20234.2-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 2 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 GB/T 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 3 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 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 NB/T 33001-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 NB/T 33002-2010《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要求》 ◆ NB/T 33008.1-2013《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载充电机》 电磁兼容测试项目 ◆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 t 8487.3-200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b t 8487.3-200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 B/T18487.3-2001(2001-11-02批准,2002-05-01实施)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CDV 61851-2-2:1999《电动车辆交流充电站》和IEC/CDV 61851-2-3:1999《电动车辆直流充电站》两个标准内容,补充了根据我国电动车辆充电技术研究和充电设备生产、运行的成果及经验,同时修改了不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有关内容,例如与已发布的国家标准不一致、相矛盾的内容,对指标、过严要求也进行适当调整。

本标准也参考了日本JEVS G101-1993标准和美国的SAE-J 1772-1996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清华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兆维集团、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保定金风帆蓄电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国光、刘中仁、孙晓民、周希德、王长青、曲晓红、许长洪等。

IEC前言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一个由所有国家的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国际性标准化组织。

IEC的目标是为了促进电气和电子领域中与标准化有关的所有问题的国际合作。

为此目的,除了开展一些其他活动外,IEC出版了许多国际标准。

这些标准委托有关技术委员会进行编制,对所涉及主题感兴趣的任何IEC国家委员会都可以参加其准备工作。

与IEC有联系的国际性组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可以参加编制工作,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按照两个组织之间协议所确定的条件,密切地进行合作。

2)IEC有关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是由代表对这些问题十分关切的所有国家委员会的技术委员会作出的。

这些决议或协议尽可能地表达了对所涉及问题在国际上的一致意见。

3)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的形式出版,以推荐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接受。

4)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IEC国家委员会应尽最大可能地采用IEC国际标准作为他们的国家标准或地区标准。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通用要求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通用要求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通用要求1 范围GB/T 18487的本部分规定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分类、通用要求、通信、电击防护、电动汽车和供电设备之间的连接、车辆接口和供电接口的特殊要求、供电设备结构要求、性能要求、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急停、使用条件、维修和标识及说明。

本部分适用于为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充电的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包括交流充电桩、非车载充电机、电动汽车充电用连接装置等,其供电电源额定电压最大值为1000V AC或1500V DC,额定输出电压最大值为1000V AC或1500V DC。

本部分也适用于从现场储能系统(如缓冲蓄电池组等)获得能量的电动汽车供电设备。

在如下特殊条件下,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应增加附加功能:1)电动汽车供电设备位于危险区,该区域存在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燃料或其他可燃或爆炸性物质;2)电动汽车供电设备设计安装于海拔2000米以上。

本部分不适用于与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维护相关的安全要求,不适用于ISO 17409规定的车载充电设备,也不适用于无轨电车、铁路车辆、工业车辆和主要用于非道路车辆的供电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002-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GB 1003-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三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GB 2099.1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7251.1-201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IEC61439-1:1999, IDT)GB 10963.1-2005 电气附件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用于交流的断路器(IEC 60898-1:2002, IDT)GB 14048.2-2008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断路器GB 14048.3-2008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IEC 60947-3:2005, IDT)GB/T 14048.4-2010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1部分: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含电动机保护器)GB 16895.3-2004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保护联结导体(IEC 60364-5-54:2002, IDT)GB 16916.1-2014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CCB) 第1部分: 一般规则(IEC 61008-1:2002, MOD)GB 22794-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和带过电流保护的B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B型RCCB和B型RCBO)(IEC 62423:2009,IDT)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11918.1-2014 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14048.2-2008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断路器(IEC 60947-2:2006,IDT)GB/T 14048.4-2010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1部分: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IEC 60947-4-1:2009, IDT)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GB/T 16895.10-2010 低压电气装置第4-44部分:安全防护电压骚扰和电磁骚扰防护(IEC 60364-4-44:2007,IDT)GB/T 16935.1-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EC 60664-1:2007,IDT)GB/T 17045-2008 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IEC 61140:2001, IDT)GB/T 20234.1-201x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234.2-201x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GB/T 20234.3-201x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 21711.1-2008 基础机电继电器第1部分:总则与安全要求(IEC 61810-1:2003,IDT)GB/T 27930-201x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28569-2012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GB/T 29317-2012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GB/T 29318-2012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IEC 62477-1:2011 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和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Safety requirements for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 systems and equipment —Part 1: General)3 术语和定义GB/T 19596、GB/T293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新能源汽车标准表

新能源汽车标准表
GB/T 24554-2009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现行有效
24.
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要求
现行有效
25.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术语
现行有效
26.
GB/T 26990-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 技术要求
现行有效
27.
GB/T 26779-2011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现行有效,正在修订
4.
GB/T 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现行有效
5.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现行有效
6.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现行有效
7.
GB/T 18386-2005
现行有效
55.
GB/T 20234.2-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 充电连接装置 第2 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现行有效
56.
GB/T 20234.3-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 充电连接装置 第3 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现行有效
57.
QC/T 895-2011
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
现行有效
58.
电动摩托车6
GB/T 24158-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
现行有效
59.
GB/T 24157-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现行有效
60.
GB/T 24156-2009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 一般要求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  一般要求

人或牲畜与因绝缘失效而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的接触。 3.8 充电 charging
调整具有标准电压和频率的交流电源的电流,使 EV 牵引电池达到充电所需求的电压/ 电流数值的全部功能或车载电力设备以可控的方式把电源能量传输到 EV 牵引电池的母线上的 全部功能称为充电。 3.9 充电机 charger
对电池充电时用到的有特定功能的电力转换装置。 3.9.1 Ⅰ充电机 class Ⅰcharger
具备基本绝缘特性的充电机,它的所有外露井可被接触到的导电部分都要接到底盘并 与地相连。 3.9.2 Ⅱ级充电机 class Ⅱcharger
具有双重或/和加强绝缘特性的充电机,为了把车辆底盘接地,它可以提供一个保护性 导体。 3.9.3 非车载充电机 off-board charger
GB )(eqv IEC 60529:1989) GB 4943-1995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idt IEC 60950:1991) GB 5013.1-1997 额定电压 450/750 V 及以下的橡皮绝缘电缆 第 1 部分:一般要 求 (idt IEC 60245-1:1994) GB 5013.2-1997 额定电压 450/750 V 及以下的橡皮绝缘电缆 第 2 部分:试验方 法 (idt IEC 60245-2:1994) GB 5013.3-1997 额定电压 450/750 V 及以下的橡皮绝缘电缆 第 3 部分:耐热硅橡皮 绝缘电缆(idt IEC 60245.3:1994) GB 5013.4-1997 额定电压 450/750 V 及以下的橡皮绝缘电缆 第 1 部分:软线和软电 缆 (idt IEC 60245-4:1994) GB/T 11918-1989 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一般要求(eqv IEC 60309-1:1983) GB 14821.1-1993 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eqv IEC 60364-4-41 :1992) GB 17627.1-1998 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定义和试验要求

动力电池设计规范

动力电池设计规范

动力电池设计方案1 综述电动车的的电池就好比汽车油箱里的汽油。

它是由小块单元电池通过串并联方式级联后,通过BMS的管理,将电能传递到高压配电盒,然后分配给驱动电机和各个高压模块(DC/DC、空调压缩机、PTC等)。

电池管理系统(BMS)采用的是一个主控制器(BMU)和多个下一级电池采集模块(LECU)组成模块化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是一种具有有效节省电池电能、提高车辆安全性、实现充放电均衡和降低运行成本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模式。

高压控制系统的预充电及正负极高压继电器均由BMS控制,设置了充电控制继电器,增加高压充电时的安全性。

2 设计标准下列文件为本次MA00-ME100设计整改参考标准。

凡是注日期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次设计开发,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次设计开发。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保护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GB/T 18385 -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18386 -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 18388 -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 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带宽9KHz~30MHz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ISO 11898-1-2003 道路车辆控制面网络(CAN) 第1部分:数据链接层和物理信号ISO 11898-2-2003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CAN) 第2部分:高速媒体访问单元ISO7637-2 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电源线瞬态传到干扰抗绕性试验)ISO11452-2 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的电磁能量产生的电干扰的部件试验方法(吸波屏蔽外壳)3 动力电池的标准在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组必须是具有强大能量的动力电源,除了作为驱动动力能源外,还要向空调系统、动力转向系统等提供电力能源。

动力电池设计规范

动力电池设计规范

动力电池设计方案1 综述电动车的的电池就好比汽车油箱里的汽油。

它是由小块单元电池通过串并联方式级联后,通过BMS的管理,将电能传递到高压配电盒,然后分配给驱动电机和各个高压模块(DC/DC、空调压缩机、PTC等)。

电池管理系统(BMS)采用的是一个主控制器(BMU)和多个下一级电池采集模块(LECU)组成模块化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是一种具有有效节省电池电能、提高车辆安全性、实现充放电均衡和降低运行成本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模式.高压控制系统的预充电及正负极高压继电器均由BMS控制,设置了充电控制继电器,增加高压充电时的安全性.2 设计标准下列文件为本次MA00—ME100设计整改参考标准。

凡是注日期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次设计开发,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次设计开发。

GB/T 18384。

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 18384。

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保护GB/T 18384。

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GB/T 18385 —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18386 —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 18388 —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

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 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带宽9KHz~30MHz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ISO 11898—1-2003 道路车辆控制面网络(CAN)第1部分:数据链接层和物理信号ISO 11898-2-2003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CAN) 第2部分:高速媒体访问单元ISO7637—2 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电源线瞬态传到干扰抗绕性试验)ISO11452-2 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的电磁能量产生的电干扰的部件试验方法(吸波屏蔽外壳)3 动力电池的标准在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组必须是具有强大能量的动力电源,除了作为驱动动力能源外,还要向空调系统、动力转向系统等提供电力能源。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1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1

目 次前 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1)4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车内系统信息安全架构 (2)4.1信息安全架构 (2)4.2信息安全目标 (2)5车内充电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2)5.1硬件安全技术要求 (2)5.2软件安全要求 (3)5.3数据安全要求 (3)5.4通信安全要求 (3)6测试评价方法 (4)6.1硬件安全测试要求 (4)6.2软件安全测试要求 (4)6.3数据安全测试要求 (5)6.4通信安全测试要求 (6)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车内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车内系统信息安全的防护设计、开发、测试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487.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GB/T2793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29317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GB/T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 XXXX-XXXX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3术语与定义GB/T19596、GB/T29317、GB/T35273、GB/T18487.1、GB/T XXXX-XXXX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车内充电系统in-vehicle charging system电动汽车车内,以充电为目的满足充电相关功能的系统。

注:根据充电方式不同,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车载控制器,例如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车载通信控制单元(In-Vehicle Unit,简称IVU)等。

3.2身份鉴别authentication即身份确认,确定使用者身份的过程,从而确定是否具有对某种资源的访问和使用权限。

GBTXXXX-XXXX《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

GBTXXXX-XXXX《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

GB/T XXXX-XXXX《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编制说明1.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动力汽车已经逐步成为全球共识。

电动汽车作为解决方案之一,其普及将对新能源应用以及交通系统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也将为电动汽车相关传导充电系统产品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用于电动汽车与电源的充电连接,是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该类产品性能的优劣对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运行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是随着电动汽车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电缆形式,国际上先进国家也正在积极进行该产品的研发,我国自2010年以来也逐步进行该类产品的研制,上海电缆研究所针对该产品的使用前景及潜在的市场需求和出口需求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对该产品的使用场合和特点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结合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连接装置的要求,根据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的使用场合和特点,提出了编制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的国家标准,其中包括结构尺寸、电气性能、机械性能、抗弯曲和伸展性能、抗外部压力性能和环境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的IEC标准CD稿、EN标准CD稿,融合了目前国内自愿认证使用的CQC 1103~110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并根据本中心对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模拟试验研究经验进行编制。

2.工作过程综述2.1技术要求制定原则为使本标准能够符合生产、设计和使用单位为保障产品安全运行而对产品提出的技术要求,有助于完善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电缆质量的检测,在技术要求制定过程中,结合国内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电缆的发展状况,我们遵循了如下几个原则:●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求;●本规范在国内成熟电缆标准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标准及企业标准,对产品的安全方面制定技术要求。

●本规范尽量消除不同电缆企业对组件技术要求的差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5 关断电压的过渡过程 开关断开时电压的峰值不应超过实际工作电 压的140%。 6.3.6 对电动车辆发送设定值的响应时间 对由电动车辆送来的一个阶跃电压信号(在设定点10 %~90%之间的上升时间),直流充电机(站)输出的上 升时间应小于5s,超调量应小于10%,在接收到关机命令 后,直流充电机(站)电流降到0A的时间应小于50 ms。
二、直流充电机(站) 用电源线和连接器同电动车辆连接,电源线和连接器永久地 固定在充电机(站)上(GB/T 18487.1-2001中的连接方式 C)。 总之,对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不论室内或室外,电 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应连接到电动车辆上,在正常条 件下充电功能的操作应保证安全,在室内或室外即使正常使用 中的误操作,也不应危害人身或周围环境。 通过履行本标准中规定的有关要求,并且按照所有相关测试 要求进行测试,来检查符合性。电动车辆充电机(站)总体要 求也可以参考GB 7251.1。
3.3 充电器的过流特性 避免过电流和过电压的保护测量应分别遵守GB 16895.5和 IEC 60364-4-443中的规定。 电动车辆中所用避免过电流或短路的保护装置应与电网中的 保护装置是匹配的。 3.4 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 当采用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时,参照GB/T 16935.1。

4 功能要求 4.1 驱动系联锁装置 电动车辆应设计使用联锁装置,以保证两个连接装备被 分开以前车辆不能启动。这包括:——当移动式的连接器连 到电动车辆的输入端(连接方式B和C),电动车辆应能检测 到连接器的存在。——当插头连到电动车辆供电设备的插座 (连接方式A),那么电动车辆应能检测到插座及电缆的存在。 4.2 电动车辆中的电缆安装 在连接方式A中,有效地给出电缆是否正确连接的报警 信号。

三、实际使用操作和安装的标准条件 交流电源电压的额定电压值最大为660V(参见GB156), 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为标称电压±10%,额定频率为50 Hz ± 1 Hz。环境温度在-20℃~+50℃之间时设备应可以正 常运行(严寒地区-30℃。在此温度范围之外,充电机 (站)的使用应在厂家和用户之间进行协商)。相对湿度 在5%~93%之间。

一、 交流充电机(站) 电动车辆交流充电机(站)指具有特殊控制充电功能、用来给 电动车辆交流供电的所有设备,它们都安装在一个壳体之中。 电动车辆交流充电机(站)和电动车辆之间可采用三种不同 的连接方式: ——方式A:供电电缆和插头永久性固定于电动车辆(EV) 上; ——方式B:使用带有电动车辆连接器和电源连接器的独立 活动电缆; ——方式C:供电电缆和连接器永久性固定于充电机(站) 上。 电动车辆交流充电机(站)可有一个或多个插头、插座/连 接器。
3.1.2 电动车辆的绝缘电阻 在所有连在一起的输入/输出端(包括主电源)和外露导电 部分之间加上500 V直流电压,持续1 min。对于新车,绝缘电 阻R≥1 MΩ 。为了达到这个数值,车上所用独立卒载部件的绝 缘电阻应远大于这个数值。 3.2 漏电流 当电动车辆连到交流电源上充电时,应当检测漏电。整套系统 应工作在额定容量下,并通过隔离变压器供电.电动车辆上任何可 接触到的金属部分或绝缘部分(使用金属箔紧贴测试表面)与任意 一个交流输入端之间的漏电流不应超过3.5mA。

3、电动车辆的电气特性 3.1 绝缘特性 3.1.1 介电强度 将电动车辆控制信号电路的所有外部连接点接地,在 电动车辆交流/直流输入端和接地端之间加2U+1000的试 验电压(U是50 Hz的交流输入电压,至少1500V),持续 时间1min。在试验期间,测试端子间不应出现电晕、电离、 飞弧或击穿现象。试验后,检查连到电源设备上的电动车 辆电路,基本性能应完好。 如果车上有附加的安全低压电路,应在所有交流或直 流电压的输入端和安全低压电路之间进行4 kV耐压试验。

五、电气安全 一般的电气安全要求应符合在国家标准GB/T 18487.1的规定, 另外应满足包括下列要求。
5.1 故障情况(非接触式)下的电击防护。 漏电保护装置(RCD)不应自动复位。 手动复位装置要便于 用户操作。其他人身保护设备的自动复位要遵照有关国家规定。
5.2 接地电极在电动车辆直流充电机(站) 外露部分和 接地电路之间的连接。 对Ⅰ级充电机(站)接地电极和电动车辆直流充电机 (站)接地的测试应遵循GB/T 18487.1和接地安全要求。 对充电机(站)外露导电部分和接地电路之间的电气连 接测试应使用16 A直流电流源。 对Ⅱ级充电机(站),应有一个统一的保护导体。

四、交流输入和直流输出电压及电流的额定值 4.1 交流电压/电流输入 推荐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值应以国家标准为依据。
首选输出电压额定值和电流额定值见表1,也可以使用 较低的电流值。
输出方式
A
交流电压及电流
单相220V,16A
B
C
单相/三相 220/380V
三相38OV,最大250A
表1
4.2 直流电压/电流输出 输出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最大允许值为1000 V,400 A。
5.3 电动车辆保护导体的电气连锁检查 在充电模式3下,如果充电机(站)在对电动车辆用保 护导体的电气连锁检测失败,提供给车辆的电源应立即关闭 输出。 如果充电机(站)用保护导体的电气连锁检测失败,应 立即关闭输送给车辆的电源。

六、功能要求 6.1 安全连接检查 连续检查接地连接,只有在电动车辆连接完好无误的情 况下才允许进行充电。 6.2 紧急处理 应安装一个紧急断开设备用以将电动车辆交流或直流充 电机(站)与交流电网隔离开,以防电击、起火或爆炸。断 开设备应有一定的保护装置,以防偶然断开。



二、对充电模式功能的要求 四种充电模式 充电模式1 将电动车辆连接到交流电网时使用已标准化的插座,用单相 或三相交流电,并使用相线、中线及接地性保护性导体。 充电模式:要求在电源一侧有漏电流保护装置(RCD)。 注:标准插座是指符合IEC标准和/或国家标准的插座。

充电模式2 将电动车辆连接到交流电网时使用已标准化的插座,用单相 或三相交流电,并使用相线、中线及接地性保护性导体,并且 在电动车辆和插头或控制盒之间有控制导向器。

连接方式B: 将电动车辆和交流电源连接时,使用带有电动车 辆连接器和电源连接器的独立的活动电缆(见图2)。
连接方式C:将电动车辆和交流电源连接时,使用了和交流电 网连在一起的供电电缆和连接器(见图3),对充电模式3来说 只能用连接方式C来连接。

一、电气安全性 1、电动车辆接地连接和车体电气连接性 有可能连到电源上去的所有电动车辆外露导电部分应当连在一 起;出现故障时,它们有效地导电,使存在的故障电流流入大 地。

一般要求 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电动车辆应被连接到交流或直流的电源设备上,以便在通常 条件下,室内或室外能安全地操作充电功能,对人和周围环境 不引起危险,即使疏忽,也能正常使用。

一、对供电电压和电流的要求 1、对电源电压的要求 电动车辆的交流电源电压的额定值最大为660V(见GB 156),设备在标称电压±10%范围内应正常运行,频率的 额定值为50 Hz±1 Hz。 2、插头和插座出口端或连接器的标称值 2.1 交流标称电压为单相250 V、三相415 V。 2.2 交流标称电流为16 A、32 A、50 A、 60A、100 A和250 A。
6.3 直流电压/电流输出
对于直流充电机(站)有关直流输出所有值的分条目应 当是直流充电机(站)、电动车辆可接受的综合值。有关参 考可以在GB 17478中找到。
6.3.1 额定输出和最大输出功率
直流充电机(站)应能够在[允许的]电压范围、 允许的]电流范围内,在40℃环境温度时最大功率条件下给 电动车辆输送直流电压。
6.3.2 输出电压和电流误差 直流充电机(站)输出的直流电压和电流与 电动车辆发送的设定电压、电流值相比,电压误 差不应大于1%,电流误差不大于5%。
6.6.3 周期和随机偏差。直流充电机(站)在允 许的最小、最大电流的范围内,输出电流的周期 和随机偏差不能大于实际电流峰-峰值的10%。 6.3.4 接通冲击电流(交流或直流侧) 开关接通时冲击电流的峰值应限制在充电机 (站)额定电流最大值的10%以内。
充电模式3 电动车辆和交流电网相连时,使用了特定的电动车辆供设备, 并且把控制导向器固定安装在电源一侧。 充电模式4 用非车载充电机将电动车辆和交流电网间接地连接,且控制导 向器固定安装在电源一侧。

三、 电动车辆连接的要求 电动车辆的连接方式(A、B、C三种)。 电动车辆的连接可以采用下述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连接方式A:将电动车辆和交流电网相连时,使用和电动车辆 连在一起的供电电缆和插头(见图1)。
6.3.7 输出的过电压保护 应提供带有20 ms延迟的过电流保护命令,使电动车辆在考 虑全局参数而设பைடு நூலகம்的允许的最大电池电压时关断直流充电站)。
6.3.8 输出的过流保护 应提供带有1s延迟的过电压保护命令,使电动车辆 在考虑全局参数而设定的最大电池电流时关断充电机 (站)。
END Thanks!


2、保护导体电气连接性的检查 为了使电动车辆供电设备接地端和电动车辆的外露导电部分处 于等电位状态,需要一个保护接地导体。保护导体应当有足够 的电流容量来满足GB 16895.3的要求。 当采用充电模式2、模式3、模式4充电时,保护导体的电气连 接性应当一直由电动车辆供电设备来监视。一旦保护导体失去 电气连接性,就关断电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