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下沉系数计算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综述人工神经网络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综述人工神经网络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综述人工神经网络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摘要:人工神经网络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在岩土工程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地基沉降预测方面取得了突出了成绩,本文将结合现有的一些工程实例来简单地综述一下人工神经网络在地基沉降预测方面的优越性。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地基沉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高层建筑等作为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

这些基础建设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地基处理,因此对地基沉降预测就成了工程建设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目前,对地基沉降预测的方法很多,除了传统的计算方法以外,还有可靠度分析法、沉降差法、FLAC有限差分法等。

近几年,随着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岩土工程界的应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预测地基的沉降已取得的比较显著的成绩,本文将结合前人的一些工程实例来综述人工神经网络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优越性。

1人工神经网络的简介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1]是集多种现代科学技术为一体的一门新兴实用科学技术。

神经网络反映了人脑功能的基本特性,是人脑的抽象、简化,模拟它的信息处理是由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知识与信息的存储表现为网络元件互连间分布式的物理联系;学习和识别取决于各神经元连接权值的动态变化过程。

人工神经网络正是在人类对其大脑神经网络认识理解的基础上人工构造的能够实瑰某种功能的神经网络。

它是理论化的人脑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是基于模仿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而建立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

它实际上是由大量简单元件相互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具有高度的非线性,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操作和非线性关系实现的系统。

2BP建模的基本思路2.1 BP神经网络原理[2]BP神经网络(Error Back – Propagation,简称EBP或BP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阶层结构的、采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误差逆传模型。

层间各神经元实现全连接,即下层的每一个单元与上层的每个单元都实现权连接,而每层神经元之间不连接。

江苏某市地面沉降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

江苏某市地面沉降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

江苏某市地面沉降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摘要:在分析江苏省某市地面沉降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原理,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重。

模型的训练和检验结果说明,该模型的结构合理、精度高,可以用于对该区地面沉降趋势的分析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存在较一致的响应趋势,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

关键词:地面沉降,人工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模型Abstract: analysis on the ground settle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heory, optimize the BP neural network of initial weights. Model of the training an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reasonable, the structure of high precision, and can be used in the area of land subsidence trend analysis, forecast, the predic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 settlement of underground water and there are consistent response trend, it is a kind of ideal ground subsidence prediction method.Key words: the ground settleme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he algorithm, forecast model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本身具有自适应能力,更新方便,通过神经元作用函数的复合完全能够实现逼近有界子集上的任意非线性函数的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常规统计方法中存在的较难选择模型的结构形式及非线性参数估计的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2、当前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建立基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规划理念;
2、当前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评估和动态 调整;
(3)推进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 实现各类规划的有机融合。
一、数据集划分
一、数据集划分
首先,需要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可以使用80%的数据作为训 练数据,20%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在训练数据中,需要执行数据预处理操作, 如填充缺失值、去除异常值、数据标准化等,以提高模型的训练效果。
二、特征选择
二、特征选择
在训练数据中,需要选择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特征,以便建立预测模型。 可以选择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家族病史等因素作为特征组合。在选择特征 时,要特征的相关性和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预测能力,可以选择那些与原发性高 血压有显著相关的特征。
(2)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3、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的趋势和挑战
(3)加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推动土地利用的低碳转型;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的科技含量,实现规划管理的信 息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1、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必 要性
3、影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性能的因素
提高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是模型构建的重要目标。为此,需 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正则化、批归一化、学习率调整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采 用多模型融合的方法来提高模型的性能。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摘要: 本次演示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 了全面综述。文章首先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并简要阐 述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随后,详细叙

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边坡地表沉降预测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边坡地表沉降预测研究

基于BP 神经网络方法的边坡地表沉降预测研究孙维吉1,郭嗣琮2,梁冰1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理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E-mail :sunweiji-1231@摘 要:露天开采地表变形受岩体力学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场、地下水,露天矿采剥、工程荷载条件、地震作用、气象条件及植被等不确定因素共同影响,应用BP 神经网络方法对抚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地表沉陷变形进行了预测。

由预测结果可知,神经网络预测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可以作为一种预测手段对厂区以后的变形量进行预测。

关键词:神经网络,边坡,地表沉降,预测 中图分类号:TD 3251 引言建国以来,我国露天开采有了长足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露天矿的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形成了许多高陡边坡,这些边坡的稳定与否影响着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矿区周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引发的露天矿周围地表移动和变形,甚至造成滑坡、滑动、沉陷、泥石流、岩崩等严重的地质灾害[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仅由于各种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数百亿元。

在传统的“就矿建城”建设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建国以来已经形成了390多座矿业城(市)镇,这些露天矿大多毗邻大型工业及民用建筑,露天开采引起的邻近边坡岩体的移动与变形直接关系到附近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安全。

而对露天煤矿、铁矿、黄金矿、磷矿及各种有色矿山而言,边坡稳定又是安全生产的关键。

目前,针对露天边坡岩体邻近地表的沉降变形及其附近大型工业厂房和工业设施稳定性研究较少。

露天开采受岩体力学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场、地下水,露天矿采剥、工程荷载条件、地震作用、气象条件及植被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地表变形沉陷值大,持续时间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力学时空过程,它属于灰色系统[2],从纯力学机理的角度研究岩层与地表移动还存在很多困难,随着监测技术及手段的发展,应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露天边坡地表变形预测。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技术研究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技术研究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技术研究刘晓强;杨燕华;赵跃【摘要】针对软土地基大变形沉降预测,引入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技术,通过增加权值调整时的动量修正量对传统BP模型的算法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适应对于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以天津滨海地区围海造陆工程为例,选择吹填过程中吹填土的原始标高、含水量、塑性指数以及吹填土地基加固后的土体含水量和强度为输入量对吹填土地基的沉降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在15%以内.【期刊名称】《水道港口》【年(卷),期】2015(036)006【总页数】4页(P574-577)【关键词】大变形沉降;沉降预测;软土地基;BP算法【作者】刘晓强;杨燕华;赵跃【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天津300456;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天津300456;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天津3004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55.54;TB115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尤为紧张,围海造地等工程发展迅速,软土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软土地基大变形固结沉降的计算问题尤为明显。

在围海造地过程中,吹填土处理后的沉降量一般会达到吹填厚度的一半以上甚至更高[1]。

在吹填土处理过程中土体的固结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且变形量较大,该工程中土体的沉降是典型的大变形固结沉降,土力学中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关于大变形固结沉降计算理论的研究。

Weber[2]曾报导建于泥碳土(Peat)地基之上的堤坝,在固结期间压缩层厚度减少了80%,如此大的变形显然已经超出了传统固结理论的基本假定范围。

另外,Cargill[3]分析了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围海造陆吹填工程,土体的初始孔隙比可达17.0以上,即使取初始平均孔隙比12.0,大变形与小变形固结分析的结果仍相差达50%以上,而大变形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当一致。

人工神经网络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1 引 言
型 ,并对 某高 速公路 软 土地基 沉 降进行 了分析 ,取 得 了较 为满意 的结 果 。
2 B P人 工神 经 网络 模型
高速 公路 软土 地基沉 降控 制 ,对保证 施 工 的正 常进 行 和公路 通车后 路 面 的顺 滑平 缓 ,都具 有非 常 重要 的 意 义 。但 软 土 地 基 沉 降 中 存 在 许 多 不 确 定
) ,用 t s 型函数计算 隐层的输 出X 和用线性 ai ng i 变换函数计算输 出层 的输 出 y,输入层神经元 的 k 输 出等 于其 输 入 。假 设 隐 含 层 有 n 个 神 经 元 ,输 . 入 层有 n个 神 经 元 ,输 出层 有 m 个 神 经 元 。则 有 () 2 1 、( )式 。
学 习 ,再 用建立 的预 测模型 预测 出 了最终 的沉 降 量。所 得 的 结 果与 实测值 达 到 了较 好 的 一 致 性 ,
与用其它理论计算方法所得结果相比较具有较 高精度 。 关 键词 神 经 网络 软 基 沉降 预测模 型 不等 时距
络方 法 ,提 出 了 软 土 地 基 沉 降 的 神 经 网络 预 测 模
维普资讯
全 国中文核心期 刊
路基工程
20 06年第 4期 ( 总第 17期 ) 2
人 工 神 经 网络 在 软 土 地基 沉 降 预测 中 的应 用

摘 要

窦远 明
天津 3 0 ) 0 10 3
( 北 工 业 大 学 土 木 工程 学 院 河
( )荷载的不确 定性 ,软土地 基 的各类荷载 4 的变异 性 复 杂 ,无 法 精 确 确 定 作 用 在 地 基 上 的荷 载 ,因而 ,要建 立一 个全 面反 映这 些影 响 因素 的理 论 分 析模 式难度 很 大 。 根据 已获得 的部 分实 测数 据或 历史 积累 的经验 资料估算软土地基的沉降,在现阶段有很强的现实 意义 。 国 内外学 者进 行 了大量 的试 验研究 和 理论分 析 ,提出不少估算的方法 ,这些方法大多将软土地 基 的时 间一 沉 降 曲线假定 为某 一数 学模 型 ,利用 已 获得的试验数据确定该数学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外 推或估算软土地基的沉降,由于软土地基的上述复 杂特性 ,所得 的结 果与 实测值 往往 都存 在着 较大偏 差 。人工 神经 网络 因具 有 较 强 的非 线 性 映 射 能力 , 因而 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尤 其 对 于 复杂 条 件 情 况 , 更 凸现 了它独 特 的优越 性 。为 了进 一 步提 高沉 降 的 预 测精 度 ,更 好 地指导 高 速公路 施工 ,应用 神经 网

基于LSTM的深基坑开挖地表沉降预测研究

基于LSTM的深基坑开挖地表沉降预测研究

图5数据训练结果对比
由图5可知,LSTM神经网络在深基坑周围土体沉降预
测方面较BP神经网络相比与实测值较为接近,有良好的
预测效果,其预测的沉降量走向与实测值更为接近,可为未
来深基坑周围地表沉降预测提供参考。
为验证LSTM神经网络的可靠性,避免计算结果的偶
然性,本文另外选取C14号监测点进行实验预测,预测结果
见表1,并通过平均绝对百分误差、误差均方差和误差绝对
值均值作为预测精确度的评价指标对预测精度进行评估,
如表2所示,LSTM神经网络模型在两个监测点位的预测值
精度均高于BP神经网络。
表1 C2.C10监测点沉降预测结果
mm
LSTM 235 237 537 6.07 633
C2 BP 231 538 632 633 638
・74・
第45卷第3期 2 0 2 1年7月
山 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27 Na. 10 Jut. 2021
DOI:3. 13719/j. cadi. 1009-6723.2021. 14.227
基于LSTM的深基坑开挖地表沉降预测研究
王永军
(广东中煤江南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440 )
2020,1(S1) :247 454.
[3] 王春.受周边基坑施工影响的道路沉降预测研究
[J].山西建筑,2020,46(13) :14-15,193
[4] 李 篷,王红梅,王若锋,等.基于优化的BP神经网
络算法的深基坑沉降预测[J ].经纬天地,2020 (3):
141-144.
[5] 关占印,刘天成,乔清源3基于滑动平均一灰色Veu
参考。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地面沉降预测及分析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地面沉降预测及分析

∑ S2 =
1 n (e(T ) − e )2 ,则 后 验 差 比 值 C 定 义 为 n T =1
C = S2 S1 ,而 小 误 差 概 率 定 义 为 P = P{ e(T ) − e <
0.674 5S1} . 评价网络外推性能好坏的指标有 2 个:C 值和
P 值.C 值小则说明均方差 S1 大、残差均方差 S2 小. S1 大则观测数据离散度大,原始数据规律性差,S2 小 则表明预测误差离散度小,因此要求在 S1 大的前提 下 S2 尽量小,即 C 值越小越好,它表明尽管原始数据 规律性差,但预测误差摆动幅度小.评价网络外推性
一致响应趋势.
关键词:地面沉降;BP 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初始权值;后验差检验
中图分类号:P642.26;TP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93-2137(2009)01-0060-05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Land Subsidence Based on Improved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2)进行 GA 的交叉、变异算子操作,得到 N 个 新的个体,分别计算其适应值,并根据适应值大小按 最优个体保留策略进行个体选择,实现优胜劣汰.
(3)若达到事先设置的最大代数 K 或满足给定
·62·
天津大学学报
第 42 卷 第 1 期
的精度要求 ε ,求得解 W ∗ 及目标值 E ∗ .若满足精度 要求,即 E ∗ ≤ ε ,算法结束;否则转步骤(4).若未达 到最大代数 K ,令 k = k + 1 ,返回步骤(2).
笔者将地下水位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视为黑箱系统采用神经网络对其辨识实现对地面沉降的预测和分析同时针对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的缺点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重建立了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地面沉降预测模型改善了bp神经网络模型的运行效果

BP神经网络在地基沉降量预测中的应用

BP神经网络在地基沉降量预测中的应用

第11卷第2期中国水运V ol.11N o.22011年2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Februar y 201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赵正信(),男,江苏江都人,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助讲,硕士研究生。

BP神经网络在地基沉降量预测中的应用赵正信(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江苏镇江212009)摘要:地基沉降是土力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沉降预测可以为软土地基的工程设计以及下一步施工提供指导性意见。

文中以常用的BP 神经网络为基础,利用其具有的自组织、自适应、容错性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沉降预测。

说明该方法能够简便、精确的预测软土地基的沉降量。

关键词:BP 神经网络;地基沉降;预测中图分类号:TV 1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2-0168-02一、引言地基基础、码头等在修筑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形,要认识到沉降规律,需要对观测值进行处理,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沉降预测[1,2]。

常用的预测方法有双曲线法、指数函数法等,王艳艳,张永光[2]曾运用灰色理论预测大坝等的沉降,这些预测方法需要较多的数据,在实际工程中常因各种原因而无法获得足够的数据,而且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

同时地基沉降是土力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软土变形的性质十分复杂,它与软土的种类、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人工神经网络(Art ificial Neu ra l Net work ,ANN )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以及很强的学习、联想、容错、抗干扰能力,可以方便灵活地对多成因的复杂未知系数进行高度建模,实现高度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BP 神经网络可揭示数据样本中蕴含的非线性关系,大量处理单元组成非线性自适应动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及很强的学习、联想、容错和抗干扰能力,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可模仿大脑的信息处理机理,灵活方便地对多成因的复杂的未知系数进行高度建模。

基于GRA-PCA-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地表下沉系数预测分析

基于GRA-PCA-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地表下沉系数预测分析

第15卷 第9期2020年9月中国科技论文CHINASCIENCEPAPERVol.15No.9Sep.2020基于犌犚犃 犘犆犃 犅犘神经网络模型的地表下沉系数预测分析栾元重,纪赵磊,梁耀东,李增鑫,于 健(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摘 要:针对煤矿开采地表下沉系数难以准确预计的难题,基于国内41个矿区的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relationanalysis,GR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的GRA PCA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地表下沉系数进行预测分析。

运用GRA筛选出地表下沉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筛选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PCA,消除因素间的冗余信息并降低数据维度,起到简化网络结构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预测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GRA BP模型相比,GRA PCA BP模型的网络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更优,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841%,与实测值更为接近,是地表下沉系数准确预计的又一种可行方法。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BP神经网络;下沉系数 中图分类号:TD3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2783(2020)0909930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犘狉犲犱犻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狊狌狉犳犪犮犲狊狌犫狊犻犱犲狀犮犲犮狅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狋犫犪狊犲犱狅狀犌犚犃 犘犆犃 犅犘狀犲狌狉犪犾狀犲狋狑狅狉犽犿狅犱犲犾LUANYuanzhong,JIZhaolei,LIANGYaodong,LIZengxin,YUJian(犆狅犾犾犲犵犲狅犳犌犲狅犱犲狊狔犪狀犱犌犲狅犿犪狋犻犮狊,犛犺犪狀犱狅狀犵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狅犳犛犮犻犲狀犮犲犪狀犱犜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犙犻狀犵犱犪狅,犛犺犪狀犱狅狀犵266590,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Inviewofthedifficultproblemofaccuratepredictionofsurfacesubsidencecoefficientincoalmining,basedonthedataofsurfacemovementobservationstationsin41miningareasinChina,apredictionmodelofGRA PCA BPneuralnetworkbasedongreycorrelationanalysisand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isestablishedtopredictthecoefficientofsurfacesubsidence.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ofsurfacesubsidencecoefficientarescreenedoutbygreycorrelationanalysis,and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areanalyzedby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toeliminateredundantinformationamongfactorsandreducedatadimension,soastosimplifythenetworkstructure.Onthisbasis,thecomparativeanalysisofmodelpredictioniscarriedout.Theresultsshowthat,comparedwiththetraditionalBPneuralnetworkmodelandGRA BPmodel,GRA PCA BPmodelhasbettergenerali zationabilityandpredictionaccuracy.Theaveragerelativeerrorofpredictionresultsis6.841%,whichisclosertothemeasuredvalue.Itisanotherfeasiblemethodforaccuratepredictionofsurfacesubsidencecoefficient.犓犲狔狑狅狉犱狊: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greyrelationanalysis(GRA);BPneuralnetwork;subsidencecoefficient收稿日期:2020 04 02第一作者:栾元重(1963—),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表沉陷变形监测,lyz6615@163.com 煤炭资源的开采势必会引起地表的移动和变形,进而对地表建(构)筑物产生影响。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地下采煤区地表沉降预测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地下采煤区地表沉降预测

基于BP 神经网络模型的地下采煤区地表沉降预测张建亮(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地测公司,陕西神木,719316)摘要:地下采煤区地表沉降预测是保障采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环节,本文以国家能源集团榆家梁煤矿52406工作面29期实测地表沉降值为数据源,以BP 神经网络模型开展地表沉降预测分析。

结果表明,地下采煤区地表沉降BP 神经网络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度高,模型精度为一级,为地下采煤区地表沉降预测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实践应用。

关键词:地下采煤区地表沉降预测BP 神经网络中图分类号:TD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691(2020)07-069-03作者简介:张建亮(1980-),男,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现任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地测公司榆家梁煤矿地测站站长、书记,主要从事煤矿测量方面的工作。

Tel:135****6412,E-mail:***************1引言地下采煤区地表沉降预测是对地下采煤扰动地表变形的推断,常基于开采沉陷预计理论的概率积分法进行,近些年,灰色系统模型[1-2]与BP 神经网络模型[3-5]在地下采煤区地表沉陷预计中应用较广泛,取得了一系列的认识与应用成果,尤以Hopfield [6-8]在神经网络预测研究中的工作最具代表性,为沉陷预计提供了方法参考。

本文以国家能源集团榆家梁煤矿52406工作面采煤前、中、后地表沉降观测数据为数据源,开展了地下采煤区地表沉降BP 神经网络变形预测实践,是对地下采煤区地表沉降预测的方法探索。

2数据与方法2.1数据源榆家梁煤矿位于神木县地梁村神东榆家梁井田东南部,为了掌握榆家梁矿区采煤后地表沉降变形的趋势,榆家梁煤矿地测站在矿区内沿52406工作面共布设3条地表沉降监测线,每条监测线设置20个监测点。

由于矿区地貌主要为山区,地形复杂,不便于开展几何水准测量,因此采用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几何水准进行了监测点的高程测量。

2014年7月6日开始首期观测,随着工作面推进,采空区上方沉降数据显示沉降量已趋于平稳,至2014年11月27日结束观测,共对52406工作面地表沉降监测线开展了30期沉降观测。

基于神经网络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 李会良

基于神经网络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 李会良

基于神经网络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李会良摘要:结合某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利用Peck公式对地表的横向沉降曲线进行拟合,提取地表沉降槽最大值Smax及沉降槽宽度系数i。

利用双层BP神经网络建立分析模型,将对应监测断面的地层参数以及施工工况作为输入参数,沉降槽最大值以及沉降槽宽度系数i作为输出值,选取数据作为样本进行训练,达到误差要求后运用此模型能够有效预测不同地层、不同工况下的地表沉降情况。

关键词:盾构;沉降槽;Peck公式;BP神经网络盾构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是尤为重要的安全控制指标,但是在不同地层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值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只能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测来反馈,具有相当大的滞后性。

而盾构施工地表沉降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1],不同的因素之间构成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2]的高适应性就凸显出来了,将相关的地表沉降影响因素及已有地表沉降数据作为已知的输入及目标输出来训练神经网络,即可准确预测相似地层条件下不同影响参数时的地表沉降结果。

1 工程概况某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建设主体采用盾构施工,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地层,但是不同区段内土质物理力学参数差异性较大,同时因为盾构下穿基本为城市主要交通干线以及居民住宅区,因此对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的控制尤为严格。

合理有效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方法能够有助于施工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采取合理的地表预加固技术及范围,降低建设资源的浪费,同时便于更加高效的施工组织管理。

2地表沉降影响参数分析2.1地表沉降评价指标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的主要原因是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应力释放和重分布[3],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Peck公式[4]预估地表沉降的经验方法。

基于Peck提出用高斯分布拟合隧道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槽方法,提出横向地面沉降估算公式:2.2地表沉降影响参数提取在土体的各项物理力学参数中,体积模量、泊松比、黏聚力以及内摩擦角对隧道开挖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工程中对上述四种土体力学参数的研究也最为广泛[5]。

应用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地表最大下沉速度

应用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地表最大下沉速度

应用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张春*,题正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E-mail :zhang_chun_110@摘 要:准确确定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对研究地表塌陷,保护地面建筑与设施十分有益。

但传统的计算方法准确性较差,可靠性较低,因此就急需要一种能够比较准确计算预测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的方法。

神经网络技术是一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起且在近年迅速发展的前沿交叉学科。

它是以模拟大脑的思维方式进行计算的,比较善于处理多因素、非线性问题,因此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地表最大下沉速度进行计算预测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神经网络方法;计算;0 前言地表移动和变形都是以一定的速度发生的,它反映单位时间内地表所发生的移动变形量。

但实际上应用较多的是地表下沉速度,而其中以最大下沉速度为最重要。

最大下沉速度是铁路下开采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它出现的时间与地点,以及其量值的大小,对铁路及时维修,确保行车安全十分有益。

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发生时,是地表运动最剧烈的时期,也是地表铁路或建筑物最易受到严重破坏的时期,同时地表下沉量的85%以上,主要集中在地表移动的活跃阶段,即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发生的前后一段时间内。

因此,加强对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计算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的方法我国一些矿区的实测资料表明[1],最大下沉速度与覆岩性质、推进速度、深厚比、采动程度有关。

覆岩性质愈软、推进速度愈大、深厚比愈小,则最大下沉速度愈大。

重复采动时的最大下沉速度比初次采动时大。

得出经验公式为: 0max max H VKW V ⋅=(1)式中 K -下沉速度系数;V -工作面推进速度,m/d ;0H -平均开采深度,m ;max W -本工作面的地表最大下沉值,mm 。

还有大部分矿区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对实测的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一些适合自己矿区的计算公式,例如:峰峰矿务局求得的公式为:当初次采动时:1max cos 3.10H D m c V α⋅⋅⋅=,mm/d (2)当重复采动时:1max cos 5.11H D m c V α⋅⋅⋅=,mm/d (3)式中 m—开采厚度,m ;1D —工作面倾斜长度,m ;α—煤层倾角,(0);0H -平均开采深度,m ;c -工作面推进速度,m/d 。

融合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对基坑地表沉降预测的应用研究

融合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对基坑地表沉降预测的应用研究

融合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对基坑地表沉降预测的应用研究张彬【摘要】随着基坑开挖的范围和深度越来越大,如何保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的沉降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权值和阈值优化,对基坑地表沉降监测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处理,同时将预测结果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定量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融合模型比BP神经网络能够更加快速精确的预测基坑地表的沉降趋势,与此同时,本文将地下水的沉降时间序列和基坑地表的沉降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的沉降对基坑地表的沉降的影响较大,为基坑地表沉降预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期刊名称】《北京测绘》【年(卷),期】2018(032)010【总页数】4页(P1152-1155)【关键词】遗传算法;误差反传(BP)神经网络;基坑;沉降预测【作者】张彬【作者单位】珠海市测绘院,广东珠海519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580 引言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量大幅度增加,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地上的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少,人们开始把发展的注意力转移到地下,这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基坑开挖。

基坑周围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对开挖周围建筑物的影响难以估计,而且基坑的开挖范围越来越广,深度越来越大,导致在基坑在开挖过程中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1]。

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精确地预测出地表沉降的大小,对基坑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2]。

目前基坑地表沉降预测模型有灰色模型、小波分析、时间序列等[3],但这些模型各有优缺点[4]。

BP神经网络是比较经典的基坑地表沉降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具有自适应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坑变形监测中,但是该方法经常会碰到易陷入局部最小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限制了BP神经网络的应用。

遗传算法具有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可以提高BP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和解决局部最小问题[5]。

基于 RBF 神经网络模型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

基于 RBF 神经网络模型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

基于 RBF 神经网络模型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余朔;卢国胜【摘要】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是造成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变形的重要因素。

针对 BP 神经网络在预测地表沉降中具有收敛速度慢、精度误差大的缺点,结合苏州地铁2#线友联—桐泾公园段地质工程资料,建立了 RBF 神经网络模型对地表沉降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RBF 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 BP 神经网络模型,与实测曲线吻合度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2页(P198-199)【关键词】盾构施工;地表沉降;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预测精度【作者】余朔;卢国胜【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盾构施工由于具有作用范围小、适应条件广,工作周期短等特点,在我国的轨道交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盾构开挖土体会改变周边地层的应力状态,引起地表变形,不论对桥梁桩基,还是邻近建筑物、管线等设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1]。

因此在盾构施工时有必要掌握和分析地层移动规律及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

总体来说,地表变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可预测地表沉降,但该模型是一种静态前向型网络,具有学习收敛速度慢、精度误差大、隐含层节点个数不易确定等缺陷[2]。

RBF神经网络模型则是一种典型的局部逼近神经网络,在逼近能力和学习速度等方面均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3-4]。

为此,本研究基于苏州地铁2#线友联—桐泾公园段地质工程资料,结合Matlab软件,采用RBF神经网络模型对地表沉降进行预测。

相对于BP神经网络模型而言,RBF神经网络模型的优点有:①具有较强的输入和输出映射功能,特别在前向网络中具有最佳的映射功能;②隐含层单元的半径不仅可预先设定,而且网络的连接权值与输出层呈线性特性,模型参数调节较容易,不存在局部极小的问题;③学习速度快,且隐含层的结点数目也可在训练中自动确定,因此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④无需输入大量的训练样本数据,且对于每个输入、输出样本附近都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矿山开采沉陷参数灵敏度及关联度分析

矿山开采沉陷参数灵敏度及关联度分析

矿山开采沉陷参数灵敏度及关联度分析刘浪;马岳谭;何远富【摘要】以某矿典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建立了矿山开采沉陷的神经网络与灰色关联模型.利用神经网络输出变量对输入变量的偏导数求解下沉系数的影响因素的灵敏度,推导了利用神经网络计算灵敏度的公式,同时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法计算开采下沉系数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结果表明,松散层厚度的神经网络灵敏度和灰色关联度皆最大,深厚比次之,而倾角最小,该结论为矿山开采沉陷的分析与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期刊名称】《采矿技术》【年(卷),期】2015(015)005【总页数】6页(P61-66)【关键词】矿山沉陷;下沉系数;神经网络;灵敏度分析【作者】刘浪;马岳谭;何远富【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410012【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浅部资源逐渐减少和枯竭,开采深度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面临深部开采的矿山占全国矿山总数的90%[1-6]。

在深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的岩石力学性质、地应力等地质特性与浅部比较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岩层发生变形、位移和崩落等现象频繁发生,进而引起地表沉陷等,导致地质灾害及地表构筑物破坏等。

矿山开采沉陷系数对于描述由于采矿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至关重要,然而影响矿山开采沉陷系数的因素很多,并且各因素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7-13]。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动态非线性信息处理能力,可用来计算或预测地表下沉系数,在开采沉陷工程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14-15],同时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引入使得关于开采沉陷系数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更加科学可靠。

但是,如何确定每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即灵敏关联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概率积分法用于开采沉陷预计时参数求取方法研究现状

概率积分法用于开采沉陷预计时参数求取方法研究现状

概率积分法用于开采沉陷预计时参数求取方法研究现状引言XX对一个计划进行的开采,在开采进行以前,根据其地质采矿条件和选用的预计函数、参数,预先计算出受此开采影响的岩层和(或)地表的移动和变形的工作,称为开采沉陷预计,也称岩层和(或)地表移动预计(或预算),简称“预计”.XX 我国开采沉陷工建立的沉陷预计方法主要有概率积分法、负指数函数法、典型曲线法、积分格网法、威布尔分布法、样条函数法、双曲函数法、皮尔森函数法、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法、三维层状介质理论预计法和基于托板理论的条带开采预计法。

在这些预计方法中,积分格网法已很少使用,双曲函数法是基于**XX区具有巨厚冲积层时的开采预计方法,皮尔森函数法是基于**XX区急倾斜煤层开采时的预计方法,一般仅限于该XX区使用;三维层状介质理论和托板理论是针对条带开采提出的新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完善;概率积分法以其理论基础坚实、易于计算机实现、应用效果好而成为我国开采沉陷预计的主要方法。

1 概率积分法基本原理XX概率积分法是因其所用的移动和变形预计公式中含有概率积分(或其倒数)而得名。

由于此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随机介质理论,所以又叫随机介质理论方法。

随机介质理论首先由波兰学者李特威尼申与50 年代引入岩层移动研究,后由我国学者刘宝琛、廖国华等为概率积分法。

经过我国开采沉陷工不断的研究,目前以成为我国较成熟的、应用最为预计方法之一。

该方法认为开采引起的岩层和地表移动的规律与作为随机介质的颗粒体介质模型所描述的规律在宏观上相似。

XX概率积分法属于影响函数法,通过对单元开采下沉盆地进行积分即可求取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值,中给出了详细的推导过程。

在计算机实现过程中,可以将工作面剖分成0.1H 0。

1H(H 为工作面平均采深)的矩形网格进行积分。

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文献。

2 概率积分法应用于开采沉陷预计时的误差分析XX概率积分法应用于开采沉陷预计主要有两种误差来源,即模型误差和参数误差.其中,模型误差又分为“第一类模型误差"、“第二类模型误差”和“第三类模型误差”。

基于层循环神经网络方法对某住宅楼的地基沉降预测

基于层循环神经网络方法对某住宅楼的地基沉降预测

基于层循环神经网络方法对某住宅楼的地基沉降预测发布时间:2021-06-22T09:13:41.68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作者:王俊瑜[导读] 摘要:针对特定区域,通过实测数据选择普遍适用的预测模型预测某地区地基沉降具有重要意义。

聊城大学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摘要:针对特定区域,通过实测数据选择普遍适用的预测模型预测某地区地基沉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经过对比,选用神经网络针对聊城市某小区2#的实测数据进行预测。

采用6种神经网络对该小区6个观测点的沉降量预测,发现层循环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最好,平均误差达到3.8942e-07m。

用该方法对该小区6个观测点进行预测精度较高。

关键词:神经网络;地基沉降;沉降预测沉降指标是评价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最终沉降和工后沉降是现行规范中比较重要的控制指标,根据工程和研究需求选用适当的方法对沉降进行有效预测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最终沉降和工后沉降值。

通过实测数据来预测软土地基沉降的经验公式法有很多。

无论哪种单一的经验公式都具有其实用性及局限性,在保留单一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提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1-4]。

1 预测方法对比分析沉降观测技术与预测是一项涉及多门学科的研究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一些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被应用到沉降预测中来[5,6]。

马越[7]将常用的沉降预测方法分为三类:(1)理论计算方法。

现在我国规范中使用的理论计算方法大多为分层总和法或分层总和法的变形。

通过土工试验获得土体参数选择合适的计算模型来计算沉降量。

因为假定土体只有竖直方向的变形,而侧向无变形,这将导致计算结果较实际值偏小。

(2)数值分析方法。

数值分析方法一般是通过选取适合土体的本构模型然后利用有限元法计算沉降量。

但是由于计算时所需参数较多,而且有些参数通过室内试验获取较为复杂,室内试验获取的有些参数难以体现原状土体的力学性质,在技术上对工程人员要求较高,因而在工程中难以得以普及,仅仅用于重点工程的重点断面的计算。

BP神经网络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报中的应用

BP神经网络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报中的应用

BP神经网络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报中的应用
李玉花;黄林
【期刊名称】《矿产勘查》
【年(卷),期】2007(010)005
【摘要】提出了软土地基沉降预报的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建模和应用实例.预报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从而证明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软土地基沉降预报是可行的.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李玉花;黄林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学院建筑工程学院,610500;南方测绘仪器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
【相关文献】
1.改进BP神经网络在软土地基沉降量中的应用
2.BP神经网络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报中的应用
3.改进BP神经网络在软土地基沉降量的应用
4.等维BP神经网络在沉降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5.BP神经网络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下沉系数计算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Study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 thod for calculation of su bsiden ce coefficient郭文兵1,2,邓喀中2,邹友峰1(1.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河南焦作 454000;2.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摘 要:在综合分析地表下沉系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地表下沉系数的计算模型,运用我国典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资料作为网络模型的学习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对网络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求算地表下沉系数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结果准确可靠,更接近于实际,为地表下沉系数的理论计算探索出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下沉系数;神经网络;开采沉陷中图分类号:TD325;TP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3)02-0212-04作者简介:郭文兵(1969-),男,河南宁陵人,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在读博士,从事“三下”采煤与特殊开采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GUO Wen-bing1,2,DE NG Ka-zhong2,ZOU You-feng1(1.Department of Resource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iaozuo454000,C hina;2.College of Envi ronment and Spatial Infoma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 ng and Technology,Xuzhou221008,Chi na)Abstract: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subsidence coefficient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Then the model to calculate subsidence coefficient was establi shed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A large amount of data of observation stations was used as learning and traini ng samples to train and test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ANN model and the ob served valu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comparatively p recise to calculate the subsidence coefficient of grou nd surface by ANN technology. Key words:subsidence coefficient;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mining subsidence0 引 言①地表下沉系数是表征开采沉陷和地表移动规律的重要参数,也是“三下”采煤研究中进行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时的关键性参数。

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的方法有多种,但不论是以概率积分法(基于随机介质力学理论)为代表的影响函数法还是以剖面函数法和典型曲线法为代表的经验方法,都需要这一参数。

其取值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结果的精度。

因此我国自开展“三下”采煤试验研究以来,曾建立了200多个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实测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测资料[1~3]。

在理论研究方面,采用相似理论的方程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岩石力学理论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地表下沉系数进行了研究[4~7]。

然而,影响地表下沉系数的因素很复杂,这些因素有些是确定的、定量的,有些则是随机的、定性的、模糊的,并且下沉系数与这些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用数学或力学方法很难全面而准确描述。

因此,只能在宏观上给予半定量化的规律性描述或给出一定的取值范围。

有关下沉系数的理论研究难以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成果应用也因而受到一定限制。

而大量重复地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求取下沉系数的方法,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周期长(约3a左右),难以满足煤矿生产的急需。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具有自组织、自学习和强容错性能,具有同时能处理确定性和不确定动态非线性信息的能力,能建立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8~11]。

因此在岩石力学、采矿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2~16],为探索新的地表下沉系数计算方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1 地表下沉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大量的实测资料以及理论研究已证实,地表下沉系数主要与以下地质采矿因素有关[1~3]。

(1)上覆岩层岩性。

覆岩强度对煤层开采以后上覆岩层及地表的下沉值起着重要作用。

统计规律表明,下沉系数与上覆岩层的性质密切相关,覆岩岩性越坚硬,下沉系数越小,反之越大。

通常用覆岩平均坚固性系数f来反映上覆岩层岩性,f按下式计算:f=∑m i R i10∑m i,(1)式中 m i为覆岩第i层的法向厚度(m);R i为第i层的单向抗压强度(MPa)。

(2)开采深度H和开采厚度M。

开采深度越大,开采厚度越小,地表下沉系数就越小。

资料表明,初次采动时地表下沉系数与深厚比有关。

根据国内30个①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2-06-13 第25卷 第2期岩 土 工 程 学 报Vol.25 No.2 2003年 3月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r., 2003 观测站资料回归得出下沉系数与深厚比的关系为[5]q=1-0.29235(H-δM)0.054573,(2)式中 H,M分别为开采深度和开采厚度(m);δ为松散层厚度(m)。

文献[6]通过模糊聚类分析也得出了下沉系数与深厚比成反比的结论,故本文采用深厚比(H/M)来反映采深与采厚对地表下沉系数的影响。

(3)松散层厚度δ。

采动破裂岩体碎胀或离层是使地表最大下沉值小于采厚的主要原因。

开采影响下松散层的移动主要表现为弯曲下沉,基本无碎胀性或离层特征,因此,表现为松散层厚度越大,地表下沉系数也越大,公式(2)也反映出了这一规律。

有关资料表明[2]:如果上覆岩层中以第四纪土层为主或其厚度很大时,地表下沉系数在初次采动时可接近甚至大于1。

(4)覆岩中坚硬岩层所占的比例。

根据关键层理论,坚硬岩层在岩层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它不仅反映了上覆岩层的强度性质,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地层结构和地表下沉模式。

统计表明,坚硬岩层在上覆岩层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地表下沉系数就越小。

(5)是否为重复采动。

由于上覆岩层在受到初次采动时已破裂、离层而“软化”,使得重复采动时岩体的碎胀量减小,或者重复采动引起老采空区的“活化”,地表移动变形增大。

文献[1]在宏观上给出了下沉系数在重复采动时增大10%~20%的变化规律,且给出了重复采动与初次采动下沉系数之间的关系:q1=(1+a)q,(3)式中 q1为重复采动时的地表下沉系数;q为初次采动时的地表下沉系数;a为活化系数。

本文考虑重复采动的影响,初次采动时变量输入为0,重复采动时变量输入为1。

(6)顶板管理方法。

顶板管理方法对上覆岩层及地表下沉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顶板管理方法下沉系数差别很大,如采用水砂充填时下沉系数就很小。

本文考虑全部垮落法及水砂充填法管理顶板时的下沉系数,对刀柱法管理顶板及采取岩层控制措施(如离层注浆等)时的下沉系数不作讨论,因此本文考虑两种情况,全部垮落法变量输入为0,充填法时变量输入为1。

(7)工作面尺寸。

工作面沿走向和倾向的尺寸分别反映了两个方向的采动程度,非充分采动时下沉系数随采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充分采动时下沉系数不随工作面尺寸而变化。

本文所指的下沉系数是充分采动时地表最大下沉值W max与开采厚度M的比值。

故可不考虑采动程度的影响。

当观测站工作面为非充分采动时,可将非充分采动的下沉系数按采动程度换算到充分采动时的下沉系数。

(8)采煤方法。

我国普遍采用的采煤方法是长壁式采煤法,并且大部分地表移动观测站是建立在长壁开采工作面之上。

因此,本文仅讨论长壁式采煤法的下沉系数,对特殊的采煤方法如条带开采法、房柱式采煤法等暂不作讨论。

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2.1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及其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自学习、自组织、强容错性、计算简单、并行处理速度快等优点,并且它在理论上可以任意逼近任何非线性映射,因此应用最为广泛。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容易陷入局部误差极小点,而且网络收敛速度与学习精度之间也存在矛盾。

为克服上述弊端,采用改进的BP算法。

BP算法的改进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采用启发式学习方法,另一种是采用更有效的优化算法。

标准BP算法收敛速度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率选择不当,学习率太小,收敛太慢;学习率太大,可能修正过头,导致震荡甚至发散。

故本模型采取启发式学习方法,即自适应算法和动量法来克服固定学习速率容易陷入局部误差极小点的弊端,自适应调整学习率有利于缩短学习时间,以使网络收敛速度快,可靠性强。

其改进算法为w(k+1)=w(k)+α(k)·D(k)α(k)=2λα(k-1)λ=sign[D(k)·D(k-1)],(4)式中 w(k)为单个的权值或权值向量;α为学习率; D(k)为k时刻的负梯度。

当连续2次迭代梯度方向相同时,表明下降太慢,可使步长加倍,反之,步长减半。

动量法降低了网络对误差曲面局部细节的敏感性,可抑制网络陷于局部极小。

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确定隐含层神经元的数目至关重要。

隐含层神经元数目太少,网络所能获得的有效信息就可能太少,即网络不够强壮,预测、推广能力和容错性较差,不能很好地识别陌生样本;隐含层神经元数目太多,不仅增加训练时间,而且过多的隐节点将使网络出现“过度吻合”问题,从而使网络预测性能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网络训练过程中,对不同神经元数进行训练对比,然后适当加一点余量,以加快误差的下降速度。

由于隐含层合适的神经元数目理论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通过对网络训练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合适的隐含层神经元数。

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改进的自适应BP学习算法,网络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较强的自适应能力,提高了网络的学习速度和模型的精度,并不会出现局部极小点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