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平差基础-考试大纲.doc·

合集下载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测量学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测量学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测量学》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题型结构1.名称解释2.简答题3.计算题4.论述题四、参考书目潘正风等《数字地形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年;李长春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煤炭工业出版社第二次印刷本,2015年.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一、绪论考试内容测绘学的定义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测量的任务和基本原则;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

考试要求1.理解测量学的定义、测量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2.掌握测量的主要任务、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了解测绘学的学科分类及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

二、测量的基本知识考试内容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常用坐标系;高斯投影的原理和特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我国通用坐标的建立方法;目前我国常用的坐标系;高程、相对高程和高差的概念;方位角、坐标方位角、子午线收敛角、磁偏角;水平面替代水准面的限度。

考试要求1.掌握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及测量工作依据的基准线和基准面.2.了解常用坐标系建立表示方法;目前我国常用坐标系的建立方法.3.掌握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及高斯投影的特点.4.理解高程的概念以及我国高程基准的确定方法;掌握水平面替代水准面的限度.5.掌握直线定向的概念和方法.6.掌握方位角、坐标方位角、子午线收敛角的概念.三、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原理与方法;水准仪分级;视准轴、转点、测站、附合(闭合)水准路线、水准管的分划值、闭合差的概念;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和减弱措施。

考试要求1.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与方法及水准仪分级.2.掌握i角误差、闭合差、视准轴的概念.3.掌握水准测量的路线布设形式和外业观测方法.4.掌握附合(闭合)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方法.5.掌握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其减弱措施.四、角度测量考试内容水平角、竖直角、竖盘指标差的概念;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步骤和计算方法;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步骤和计算方法;竖直角的观测原理和计算方法;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来源和减弱措施.考试要求1.理解水平角、竖直角、2C值概念;2.掌握测回法和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步骤和水平角计算方法.3.掌握竖盘指标差的概念、竖直角的观测原理和竖直角的计算方法.4. 掌握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来源及其减弱措施.五、距离测量考试内容钢尺量距、视距法测距的方法及成果整理;电磁波测量距的分类及原理;钢尺、视距和光电测距误差来源分析及减弱措施。

本《测量平差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地测量学

本《测量平差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地测量学

本《测量平差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测量平差基础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他的主要内容包括平差模型建立、平差方法、误差传播与精度评定、误差分布与平差参数的统计检验四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平差原理、平差模型建立、误差传播及精度评定的经典内容,掌握各种平差模型的基础方程推导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掌握误差分布与平差参数的统计检验的基本内容,了解近代平差概论中的一些平差方法的思想,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误差传播与精度评定1. 系统误差2. 偶然误差3. 真误差4. 测量平差的任务5. 中误差,方差-协方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6. 观测权及其定权方法7. 线性函数和非线性函数的方差-协方差传播律8. 协因数及其传播律9.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联合传播律(二)平差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1. 必要观测,多余观测,自由度2. 条件平差及其模型的建立3. 间接平差及其模型的建立4.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5.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法6. 平差的随机模型7. 函数模型线性化8. 最小二乘原理及其准则函数(三)常见平差方法1. 条件平差原理,函数模型、随机模型的建立,平差公式推导及精度评定2. 间接平差原理,函数模型、随机模型的建立,平差公式推导及精度评定3. 间接平差与条件平差的关系4. 概括平差模型,求解原理5. 常见平差方法的共性和特性6. 平差结果的一般统计性质(四)误差椭圆1. 点位误差,横向误差,纵向误差及其计算公式2. 任意方向的位置误差计算3. 点位误差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计算4. 误差曲线的基本概念5. 误差椭圆6. 相对误差椭圆(五)误差分布与平差参数的统计检验1. 常见统计检验量的构造及其分布特性2. 原假设,备选假设的基本概念(六)近代平差概论1. 序贯平差原理2. 秩亏自由网平差原理及常见的几种方法3. 最小二乘配置4. 稳健估计(或抗差估计)的基本思想二、考试要求(以下各项中,(一)和(二)项是检验考生的重点)(一)误差传播与精度评定1. 了解系统误差、偶然误差,测量平差的任务,掌握中误差、方差-协方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理解权的含义,掌握常用的几种定权方法3. 掌握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化,理解和熟练掌握方差-协方差传播律4. 理解和熟练掌握协因数传播律5. 了解真误差及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的公式6. 掌握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联合传播律(二)平差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1. 掌握必要观测数、多余观测数、自由度的计算2. 掌握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建立方法3. 了解最小二乘原理,掌握最小二乘准则函数,(三)常见平差方法重点掌握常见的平差方法的模型、详细的公式推导过程,精度评定方法及其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四)误差椭圆1. 了解点位误差、横向误差,纵向误差,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2. 掌握任意方向点位误差的计算3. 了解误差椭圆、相对误差椭圆作法(五)误差分布与平差参数的统计检验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量的构造及其服从的分布特性(六)近代平差概论1. 掌握序贯平差和秩亏自由网平差的基本原理2. 了解最小二乘配置的基本原理3. 了解稳健估计(或抗差估计)的基本思想三、主要参考书目1.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平差教研室. 测量平差基础(第三版). 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地测量学》考试大纲【模板】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地测量学》考试大纲【模板】

***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地测量学》考试大纲本《大地测量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大地测量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是测绘科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外部重力场以及地面点的精确定位。

本科目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大地测量参考系、地球重力场的基本原理、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

要求考生对大地测量学的定义、体系、内容、大地测量学的现代发展有较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大地测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熟悉大地坐标系的基本概念,掌握大地坐标系的相互变换,理解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基本理论,了解地球椭球的数学性质以及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大地测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1.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及新技术2.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建立3.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建立4.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5.大地测量的基本方法(二)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的基本理论1.地球重力场基本概念2.大地水准面3.高程系统4.垂线偏差与大地水准面差距5.地球形状的确定(三)大地坐标系建立及坐标换算1.大地测量常用坐标系2.椭球定位和定向3.地球参心坐标系4.地心地固坐标系5.站心坐标系6.坐标系换算(四)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1.地球椭球的数学性质2.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3.大地测量主题解算4.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5.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6.几种基本投影的概念二、考试要求(一)大地测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1.理解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理解大地测量学的体系和基本内容,深入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及新技术。

2.理解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掌握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基本原则,熟练掌握常规大地测量方法,了解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其优化设计。

3.理解国家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掌握国家高程基准有关的概念,理解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了解我国国家水准网的布设概况。

中科院2023考试大纲

中科院2023考试大纲

中科院2023考试大纲
中科院2023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校统一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已公布,其中包含多个科目,例如《生物化学》、《高等数学》、《分子生物学》等。

以《生物化学》为例,考试大纲主要包括考试基本要求、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

基本要求是考生需要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及调控方法,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了解生物化学的最新进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大纲内容可以登录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进行查看。

《测量学》考试大纲[001]

《测量学》考试大纲[001]

《测量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基本要求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测量学”中测量坐标系和高程、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水准测量和水准仪、角度与距离测量及全站仪、控制测量、地形图基本知识及碎部测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掌握或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方法。

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工程问题。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一、测量坐标系和高程铅垂线、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测量常用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含义;高程及相对高程的基本含义;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时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及高差影响的基本结论;方位角的概念及坐标方位角的计算与传递的基本知识。

二、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产生的基本原因;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的基本原则;偶然误差的特性;衡量精度的标准(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的基本含义;算术平均值的概念;根据观测值计算观测值精度的方法。

三、水准测量和水准仪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克服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水准测量影响的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操作步骤、计算方法及限差要求;i角检验的基本方法。

四、角度、距离测量与全站仪水平角的概念与水平角测量原理;竖直角的概念与竖直角测量原理;水平角观测的基本方法(测回法、方向观测法)的作业过程与计算;如何削除或减弱仪器误差、视准轴误差、横轴倾斜误差及竖轴倾斜误差对水平角观测误差的影响;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功能;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五、控制测量控制测量的含义、目的;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三角网测量、导线测量、交会测量);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坐标正算与反算;单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附合导线、闭合导线及支导线)、观测要素及简易平差计算;单一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及闭合水准路线)的平差计算。

834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纲(2012年版)

834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纲(2012年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考研复习大纲(2012年)第一章、绪论(4分)了解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及其处理方法;掌握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理解测量平差任务;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第二章、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6分)理解偶然误差的特性;掌握衡量精度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精度、准确度与精确度;理解测量不确定度。

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20分)理解数学期望的传播;掌握方差协方差阵、权、权阵、协因数、协因数阵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协方差传播律及其应用;熟练掌握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协因数、协因数传播律及其应用,理解由观测值函数的真误差估计中误差的方法;了解系统误差的传播。

第四章、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10分)掌握各种平差问题必要观测数,多余观测数的确定方法;掌握测量平差的函数模型,函数模型的线性化,掌握参数估计与最小二乘平差准则。

第五章、条件平差(20分)熟练掌握条件数的确定,条件平差原理;掌握各种平差问题条件方程的建立;掌握法方程的组成与解算,精度评定。

第六章、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15分)了解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建立;掌握法方程的组成与解算,精度评定。

第七章、间接平差(20分)掌握间接平差原理,误差方程的建立;掌握法方程的组成与解算,精度评定;掌握间接平差应用(直接平差,三角网坐标平差,导线网间接平差,GPS 网平差)。

第八章、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15分)掌握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原理;掌握误差方程、条件方程列立;掌握法方程的组成与解算,精度评定。

第九章、概括平差函数模型(10分)熟悉基本平差方法的概括函数模型;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原理,精度评定;熟悉各种平差方法的共性与特征;理解平差结果的统计性质。

第十章、误差椭圆(10分)了解点位中误差概念以及计算方法;掌握任意方向的位差计算;点位误差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的计算;理解误差曲线的基本概念;掌握误差椭圆要素计算;理解点位落入误差椭圆内的概率;第十一章、平差系统的统计假设检验(10分)熟悉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误差分布的假设检验;掌握平差模型正确性的统计检验;理解平差参数的统计检验和区间估计;了解粗差检验的数据探测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基础(甲)》2021年考研大纲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基础(甲)》2021年考研大纲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基础(甲)》2021年考研大纲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科学基础(甲)》考试大纲《环境科学基础(甲)》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科学基础(甲)》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学概(导)论、环境监测以及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环境科学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考生应全面掌握环境监测、环境化学以及环境学概(导)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主要内容。

将大气、水体、土壤等不同环境污染物分布、迁移、转化的规律与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结合起来,将不同污染物的物化特性与各种测定方案和测定手段结合起来,掌握大气、水、土壤等进行污染调查、采样、布点和物理化学检测的常规方法。

要求考生对环境化学有比较系统的理解,重点掌握人类环境中大气、水体与土壤化学污染物质的种类、、基本化学性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以及在环境体系中的基本反应过程和迁移规律,对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有所了解。

对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过程以及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应该比较熟悉,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第一章环境学基本原理 1.环境:人类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环境多样性: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与人类创造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人与环境的和谐: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环境问题,人与环境的和谐。

环境规律:环境规律,规则与规律,环境调控。

环境科学:环境学,环境科学。

第二章人口与环境 1.人口变迁:渔猎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绿色文明阶段。

人口爆炸对环境的影响:人口爆炸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人口爆炸对生物资源的压力,人口爆炸对水资源的压力,人口爆炸对气候资源的影响,人口爆炸对矿产资源的压力。

中科院资源区划所20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大纲

中科院资源区划所20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大纲

中科院资源区划所20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1. 考试科目本次考试科目包括《资源环境与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 考试方式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2小时。

二、考试内容及范围1. 资源环境与文化遗产1) 基础知识a. 概念及理论b. 方法与技术c. 发展趋势2) 专业知识a. 资源与环境保护b. 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2. 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1) 基础知识a. 生态学基础b. 区域发展理论c.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2) 专业知识a. 生态系统演替b. 区域可持续发展3.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1) 基础知识a. 遥感技术原理b.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c.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2) 专业知识a. 地球遥感b. 地理信息系统c.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融合技术三、命题要求1. 考题涉及面广,涵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难度适中,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 考题内容要求紧抠专业要求,考查考生对资源环境与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

四、考试评分1. 考试满分100分,按题型设置分值不同。

2. 评分原则包括答案准确性、条理性和逻辑性,并考虑文字表述的规范程度和语言表达的清晰度。

五、其他注意事项1. 考试前考生需携带有效证件和准考证,凭准考证参加考试。

2. 考试期间需服从监考人员的管理和安排,不得使用与考试无关的物品。

3. 考试结束后,请保持考场整洁,遵循考场纪律,不得在考场内交谈。

六、招生政策1. 根据初试成绩确定面试资格名单,面试择优录取。

2. 招生名额及录取条件将根据报名情况和考生综合成绩综合确定。

以上为中科院资源区划所20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大纲,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备战,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大家都能够在考试中斩获好成绩,顺利进入面试环节,为自己的未来铺平坦途。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本《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及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在大气、水、生物等圈层系统相互作用下的结构、功能、形成、演化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科学,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

它的主要包括地球概述、地理环境要素(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动物、土壤)、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人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等四大部分内容。

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宇宙中的地球,掌握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演化机制及相互关系。

运用地理分异规律对自然环境或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对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

一、考试内容(一)地球概述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恒星的基本概念及演化,银河系、总星系基本概念3.太阳及太阳系,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月球概况及日、月食4.行星的分类和特征5.地球自转、公转规律及地理效应、地理坐标、天球坐标6.地球的圈层结构、表面结构、地壳的结构与类型7.矿物的概念、形态、物化性质及分类,8.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概念、结构及类型,变质作用9.矿床的概念,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利用10.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成层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11.地槽-地台学说、地质力学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基本概念12.地质年代表、地球上生物演化概况(二)地理环境要素1.气候、气象和基本概念,气候的类型及其分类方法2.大气组成和结构,主要天气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过程3.气候形成的辐射、热力、环流和下垫面因素4.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有效辐射、净辐射基本概念5.气压、等压线、等压面、气压梯度力、气团、锋、气旋、反气旋、热带气旋、锋面气旋、副热带高压的定义6.气候变化及其原因,气候资源及其利用7.水文、水体、大循环、小循环、河流、水系、流域、分水岭、水位、流速脉动现象、流量、河流补给、径流、河川径流特征值、湖泊、沼泽、地下水、冰川、海洋、盐度的以及各种水文现象的基本概念8.地球上水分循环成因、类型及地理意义,水量平衡方程9.河川径流的形成及变化,河流分类及改造利用10.湖泊、沼泽的形成与分类11.地下水流系统基本特征、地下水理化性质与运动、类型及其形成12.冰川的形成、运动、类型以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3.海水的运动及理化性质,波浪、潮汐、洋流的分类、成因及作用。

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

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

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以下简称抽检监测)工作,不断提高抽检监测管理水平,依据《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以下简称总局规范)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省本级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和国家转移本省的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任务(以下简称国抽)。

第三条抽检监测工作应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统一制定计划,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数据汇总分析,统一结果利用。

第四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监督检查处负责统筹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省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室负责监督抽检不合格样品和风险监测问题样品的核查处置;省局稽查局负责抽检监测发现的重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

第五条省局各有关处室、稽查局应密切配合,形成发现和处置问题、防范风险的高效良性工作机制。

第二章计划方案第六条省局监督检查处应按照科学性、代表性的要求,制定覆盖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全年各时段的省本级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以下简称省本级计划),实现监督抽检与风险监测的有效衔接。

第七条省本级计划应与国抽计划衔接互补,充分考虑我省食品安全状况、居民饮食消费特点、易发多发问题等因素,并遵从以下原则:(一)按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和我省食品产业状况,合理设定重点品种;(二)参照各地人口数量比例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分布情况合理分配样品数量;(三)生产单位抽样覆盖全省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国抽未涉及到的由省本级计划补充,避免重复;(四)流通单位抽样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小食品店各占一定比例,餐饮单位按照不同规模合理分配样品数量;(五)采样区域应以食品生产集中区域、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城镇、农村各有侧重,重点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六)根据食品生产销售时段特点合理安排抽检时间进度,重点考虑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七)省本级计划检验项目可适当侧重安全性指标,重点考虑违禁超限因素,最大限度发现不合格(问题)食品;(八)强化对前期抽检监测不合格(问题)食品的跟踪检验。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gps测量原理考试大纲.doc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gps测量原理考试大纲.doc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GPS测量原理》考试大纲本《GPS测量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屮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GPS已成为现代卫星大地测量和空间大地测量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GPS测量原理》是测绘及其它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卫星系统、参考框架、定位原理、误差影响、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等内容。

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GPS卫星系统组成、功能和特点,掌握GPS卫星运动的基础知识,能够系统地掌握GPS定位理论与方法,熟悉时间和坐标系统,了解GPS测量屮的各种误差源以及相关的分析与处理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GPS系统概况、特点及应用1.1GPS的基本含义及概念1.2GPS的组成部分1.3GPS的发展历程1.4GPS观测量及其类型1.5GPS导航定位技术应用(二)GPS时间系统与坐标参考系2」吋间系统及基本概念2.2GPS时间系统2.3坐标系统的类型2.4协议天球坐标系2.5协议地球坐标系2.6地球坐标系的其它表达类型2.7大地测量基准及其转换(三)GPS卫星运动的基础知识3.1GPS卫星的基本运动特性3.2GPS卫星的无摄运动3.3GPS卫星星历的概念3.4GPS卫星的坐标计算3.5GPS卫星受摄运动的主要摄动力源(四)GPS卫星信号及传播特点4」GPS的频率特性4.2GPS卫星信号类型4.3GPS卫星导航电文4.4大气层(包括电离层和屮性大气)的基本结构和特性4.5大气层对GPS信号的影响及其改正C五)GPS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5」GPS观测方程及线性化5.2观测量的误差来源5.3电离层及屮性大气对GPS信号的影响及其改正5.4多路径效应对GPS信号的影响特性5.5其他GPS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六)GPS定位理论与方法6」绝对(相对)定位方法概述6.2动态绝对(相对)定位原理6.3静态绝对(相对)定位原理6.4卫星儿何分布与绝对定位精度6.5GPS测速与授吋的基本原理6.6实吋动态(RTK)测量理论与方法6.4模糊度特性及主要确定方法6.5周跳检测与修复的基本方法(七)GPS网平差理论与方法7」GPS网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7.2坐标转换模型7.3GPS网整体平差基本原理二、考试要求(考核的重点在(一)、(四)、(五)及(六)等几项内容)(-)GPS系统概况、特点及应用1 •熟悉GPS的屮英文的含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掌握GPS 导航定位的特点。

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测量学》科目考试大纲

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测量学》科目考试大纲

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测量学》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测量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测量基准、基本元素的测量方法与相关误差的解决方案、误差传播定律的基本知识、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定、放样元素的计算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初试科目满分均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内容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1)基础知识部分,合计30分;(2)理解分析部分,合计50分;(3)实际应用部分,合计50分;(4)综合分析部分,合计2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基本概念题:20-40分;简答题:30-40分;综合应用题:70-100分。

三、考查内容及要求(一)测量的基本知识熟悉测量的任务与发展;理解大地水准面、相对高程、绝对高程的概念;掌握高斯投影的特点;高斯投影的分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二)水准测量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了解水准仪的基本情况;熟悉水准路线的分类,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方法与内业计算方法;掌握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与解决方案。

(三)角度测量掌握水平角测量的原理;掌握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的步骤与数据处理;掌握竖直角的测量与数据处理;了解角度测量误差的来源与解决方案。

(四)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掌握电磁波测距及全站仪测量的原理;熟悉标准方向与方位角;掌握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方法。

(五)测量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掌握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掌握偶然误差的特性;理解衡量精度指标的类型;掌握误差传播定律的基本知识。

(六)小地区控制测量了解控制测量的分类与建立控制网的方法;掌熟悉导线的分类;掌握单一导线的外业测量与内业计算方法;掌握三四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熟悉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

(七)地形图的基础知识掌握地形图比例尺的表达方法和比例尺精度的概念;理解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掌握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的表达方法;熟悉地形图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测量平差基础》考试大纲
本《测量平差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测量平差基础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他的主要内容包括平差模型建立、平差方法、误差传播与精度评定、误差分布与平差参数的统计检验四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平差原理、平差模型建立、误差传播及精度评定的经典内容,掌握各种平差模型的基础方程推导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掌握误差分布与平差参数的统计检验的基本内容,了解近代平差概论中的一些平差方法的思想,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误差传播与精度评定
1.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
3.真误差
4.测量平差的任务
5.中误差,方差-协方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6.观测权及其定权方法
7.线性函数和非线性函数的方差-协方差传播律
8.协因数及其传播律
9.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联合传播律
(二)平差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1.必要观测,多余观测,自由度
2.条件平差及其模型的建立
3.间接平差及其模型的建立
4.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5.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6.平差的随机模型
7.函数模型线性化
8.最小二乘原理及其准则函数
(三)常见平差方法
1.条件平差原理,函数模型、随机模型的建立,平差公式推导及精度评定
2.间接平差原理,函数模型、随机模型的建立,平差公式推导及精度评定
3.间接平差与条件平差的关系
4.概括平差模型,求解原理
5.常见平差方法的共性和特性
6.平差结果的一般统计性质
(四)误差椭圆
1.点位误差,横向误差,纵向误差及其计算公式
2.任意方向的位置误差计算
3.点位误差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计算
4.误差曲线的基本概念
5.误差椭圆
6.相对误差椭圆
(五)误差分布与平差参数的统计检验
1.常见统计检验量的构造及其分布特性
2.原假设,备选假设的基本概念
(六)近代平差概论
1.序贯平差原理
2.秩亏自由网平差原理及常见的几种方法
3.最小二乘配置
4.稳健估计(或抗差估计)的基本思想
二、考试要求(以下各项中,(一)和(二)项是检验考生的重点)
(一)误差传播与精度评定
1.了解系统误差、偶然误差,测量平差的任务,掌握中误差、方差-协方差
相对误差,极限误差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理解权的含义,掌握常用的几种定权方法
3.掌握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化,理解和熟练掌握方差-协方差传播律
4.理解和熟练掌握协因数传播律
5.了解真误差及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的公式
6.掌握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联合传播律
(二)平差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1.掌握必要观测数、多余观测数、自由度的计算
2.掌握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
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建立方法
3.了解最小二乘原理,掌握最小二乘准则函数,
(三)常见平差方法
重点掌握常见的平差方法的模型、详细的公式推导过程,精度评定方法及其公式,并能灵活应用
(四)误差椭圆
1.了解点位误差、横向误差,纵向误差,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
2.掌握任意方向点位误差的计算
3. 了解误差椭圆、相对误差椭圆作法
(五)误差分布与平差参数的统计检验
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量的构造及其服从的分布特性
(六)近代平差概论
1.掌握序贯平差和秩亏自由网平差的基本原理
2.了解最小二乘配置的基本原理
3.了解稳健估计(或抗差估计)的基本思想
三、主要参考书目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平差教研室。

测量平差基础(第三版)。

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