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传热学二维稳态差分接点计算论文
热传导方程差分格式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信息与计算科学热传导方程差分格式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在实际研究物理问题过程中, 往往能给出问题相应的数学表达式, 但是由于实际物理问题的复杂性, 它的解却一般不容易求出. 由此计算物理应运而生, 计算物理是以计算机为工具, 应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是物理、数学和计算机三者结合的交叉性学科. 它产生于二战期间美国对核武器的研究, 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计算物理的目的不仅仅是计算, 而是要通过计算来解释和发现新的物理规律. 这一点它与传统的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并无差别, 所不同的只是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计算物理早已与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甚至有人提出它将成为现代物理大厦的“栋梁”.在一个物理问题中一个数值解往往比一个式子更直观, 更有价值. 在实际求解方程时, 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方便地求得其精确解外, 在一般情况下, 当方程或定解条件具有比较复杂的形式, 或求解区域具有比较复杂的形状时, 往往求不到, 或不易求到其精确解. 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方程的近似解, 特别是数值近似解, 简称数值解. 这里主要研究的是热传导方程.有限差分法是微分方程和积分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把连续的定解区域用有限个离散点构成的网格来代替, 这些离散点称作网格的节点;把连续定解区域上的连续变量的函数用在网格上定义的离散变量函数来近似;把原方程和定解条件中的微商用差商来近似, 积分用积分和来近似, 于是原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就近似地代之以代数方程组, 即有限差分方程组, 解此方程组就可以得到原问题在离散点上的近似解. 然后再利用插值方法便可以从离散解得到定解问题在整个区域上的近似解.热传导的差分法是求解热传导方程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差分格式的的求解, 我们首先要关注差分格式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对于一个微分方程建立的各种差分格式, 为了有实用意义, 一个基本要求是它们能够任意逼近微分方程, 即相容性要求. 一个差分格式是否有用, 就要看差分方程的精确解能否任意逼近微分方程的解, 即收敛性的概念. 此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必须考虑, 即差分格式的稳定性. 因为差分格式的计算过程是逐层推进的, 在计算第n +1层的近似值时要用到第n 层的近似值 , 直到与初始值有关. 前面各层若有舍入误差, 必然影响到后面各层的值, 如果误差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致差分格式的精确解的面貌完全被掩盖, 这种格式是不稳定的, 相反如果误差的传播是可以控制的, 就认为格式是稳定的. 只有在这种情形, 差分格式在实际计算中的近似解才可能任意逼近差分方程的精确解. 由Lax 等价定理告诉我们, 对于各适定的线性的初值问题, 对相容性的差分逼近来说, 稳定性则是差分方程的解收敛于微分方程的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收敛是差分方程的本质要求, 稳定是差分方程的基本特性, 对于计算的问题来说, 数值稳定性事差分格式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一个不稳定的差分格式, 即使其他方面有很多的优点, 也是不能用来计算的. 可见由于收敛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性, 对于他们的研究是非常具有价值的.热传导方程: 2222222.u u u u a t x yz ⎛⎫∂∂∂∂=++ ⎪∂∂∂∂⎝⎭ 一维热传导方程的初边值问题: 22200120(0,0),()(0),(),()(0).t x x l u u a x l t t x u x x l u t u t t ϕμμ===⎧∂∂==<<>⎪∂∂⎪⎪ =<<⎨⎪⎪⎪ = =>⎩ 用n j u , n j u t ∂⎛⎫ ⎪∂⎝⎭, 及22n ju x ⎛⎫∂ ⎪∂⎝⎭分别表示初边值问题的解(,)u x t 及其偏导数(,)u x t t ∂∂及22(,)u x t x ∂∂在点(,)j n x t 之值, (,)j n x t 表示求解区域内网格节点. 当初边值问题的解在区域内部适当光滑时, 对任一区域内部的节点(,)j n x t 利用泰勒展开公式, 然后化简得到显示差分格式:1112200220,()()(1,,1),(),()(0,1,2,).n n nn n j j j j j j n n J U U U U U a t x U j x j J U n t U n t n ϕμμ++-⎧--+-=⎪∆∆⎪⎪=∆=⋅⋅⋅-⎨⎪⎪⎪=∆=∆=⋅⋅⋅⎩ 这里由于差分方程的解U 与原初边值问题的解u 一般是不同的, 故用不同的记号表示.明显的用上式近似热传导方程的初边值问题, 所忽略掉的项, 即截断误差是2()(())O t O x ∆+∆. 记22()t a x λ∆=∆ 其隐式格式: 111110012(12),()(1,,1),(),()(0,1,2,).n n n n j j j j j n n J U U U U U j x j J U n t U n t n λλλϕμμ+++-+⎧-++-=⎪⎪=∆=⋅⋅⋅-⎨⎪=∆=∆=⋅⋅⋅⎪⎩ 其中22()t a x λ∆=∆.参考文献[1] 谷超豪, 李大潜, 陈恕行等. 数学物理方程[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 刘盾. 实用数学物理方程[M ].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6.[3] 张锁春. 抛物型方程定解问题的有限差分数值计算[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4] (美)哈伯曼. 实用偏微分方程[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5] 陆金甫, 关治.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6] K. W. Morton, D. F. Mayers.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M ].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7] 戴嘉尊, 邱建贤.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8] 徐琛梅. 一类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差分格式的稳定性分析[J ]. 江西科学, 2008,27(3) :227~230.[9] 张天德, 张希华, 王玮. 偏微分方程差分格式的构造[J].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 1997,26(2) :245~246.[10] P. Darania and A. Ebadian. A method for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integrodifferentialequations [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 2007, 188(1): 657~668.[11] Yang Zhang. A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or fractional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2009, 215(2):524~529.。
传热学大作业报告二维稳态导热
传热学大作业报告二维稳态导热二维稳态导热大作业报告导热问题是传热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
在导热问题中,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热流分布以及热传导过程。
本次大作业中,我们将研究一个二维稳态导热问题,分析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
在二维稳态导热问题中,我们假设热传导发生在一个二维平面内,而且热流只在平面内的两个方向上进行。
我们的目标是研究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并找到材料内各个位置的温度。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建立热传导的数学模型。
根据热传导方程,在稳态下,热传导的速率是不变的。
假设材料在x和y两个方向上的热传导系数分别为kx和ky,温度分布函数为T(x, y),则可以得到以下的二维热传导方程:kx * d^2T/dx^2 + ky * d^2T/dy^2 = 0这是一个二维的亥姆霍兹方程,我们可以通过求解它来得到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
为了进一步分析问题,我们对热传导方程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
使用无量纲化可以简化计算,并且使得结果更加清晰。
我们引入了一个无量纲化的温度变量θ,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θ=(T-T0)/(T1-T0)其中T是位置(x,y)处的温度,T0是最低温度,T1是最高温度。
这样处理之后,热传导方程可以写成:d^2θ/dx^2 + σ * d^2θ/dy^2 = 0其中σ = ky / kx 是无量纲化的热传导比。
为了求解这个二维亥姆霍兹方程,我们使用了有限差分法。
首先将平面划分成一个个小的网格单元,然后在每个网格单元中,使用二阶中央差分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化。
最终得到一个线性方程组,可以通过求解该方程组,得到无量纲温度分布。
为了验证我们的计算结果,我们将研究一个简单的导热问题,即一个正方形材料中心局部加热的情况。
我们假设正方形材料的一部分区域中心加热,其余区域保持恒定温度。
我们通过计算得到了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并且将结果与理论解进行了比较。
通过对比发现,计算结果与理论解非常吻合,验证了我们的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维传热差分算法分析及通用计算程序实现
S a —y W A h UN Hu i u, NG Z u—mi n
( eatetfCe i l nier g Seyn steo hmcl ehooyS eyn 112 C ia Dpr n o hmc g ei , hnagI tu f e i cnl ,hnag10 4 , h ) m aE n n n it C aT g n
C ij D l
体现在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和复杂的边界条件。对此
问题 的解决一般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 , 具 体方法是将要计算传热的物体分为传热网格 , 之后 对每个参加计算的节点进行热量衡算并列 出传热方 程组并求解 。在实际的计算过程 中, 手工构造 网格 比较 困难 , 而且列出方程较麻烦且不便于修改。 为了能开发较通用的传热计算程序 , 文研究 本 了节点及网格的数据描述 、 方程组 的 自动生成及求 解的计算方法 , 能够进行交互式可视化的网格设计 及方程组的 自动生成及求解 。
Ke r s h a — t n f ay i; n t d f rn e c mp tt n me o y wo d : e t — r se a l s f i ie e c ; o u i t d a rn si e a o h
工程 中经常进行的传热计算 , 一般包括物体 内 导热及物体与外界的对流传热 , 问题 的复杂性 主要
T p y e P i t y e tp on
算法分析及数据结构
11 传 热 a bo a l ns oln 此点是否是物体 内的点 n e bn a ua sBoe 否参 加计 算 lCl leA ol 是 e t n a
t sS g 温度 i l A ne xA ig s nl X坐标 S e
1995-2004年东南大学传热学真题918
东南大学199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直径100mm 的蒸汽管道,绝热层外径250mm ,若绝热层内外璧温度均不变而改用新的绝热材料(已知导热系数2λ=1λ/2,单位体积价格1G =22G )。
问价格相同时,但位管厂的热损失变化是多少?2.两个表面黑率的平行平板,其温度分别为1T 与2T 。
板间辐射换热,热在中间插入一块厚δ,导热系数λ,表面黑率ε的平板,问热流有什么变化?3.空气在方管内作强迫对流紊流时,若流量增加一倍,问对流换热系数变化多少?压力损失多少?(阻力系数与雷诺数无关)4.设计一个采用瞬态导热理论测试材料热物性(如导热系数a )的实验装置。
说明其工作原理与测试方法。
5.用裸露热电偶测量管中的气流温度,热电偶读数1t =170c ︒,已知管壁温度2t =90c ︒,气流对热接点的对热换热系数α=50c m w ︒2/,接点表面黑率ε=0.6,试确定气流的温度。
若考虑热电偶导热的影响,则真实的温度应有何变化?6.流量为的907kg/h 水,通过长4.6m 的钢管,水温16c ︒升高至49c ︒,钢管内壁温度66c ︒。
求钢管的内径。
水的物性:东南大学一九九六年传热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请设计一个存放液氮的金属容器,附上简图并加以说明(按传热学原理)二.导热微分方程)(222222zT y T x T T ∂∂+∂∂+∂∂=∂∂ατ的推导过程与条件三.请说明并比较换热器计算中的平均温压与传热单元数法。
四.长铜导线置于温度为∞t 的空气中,已知导线的电阻值为m /10*63.32Ω-,密度为3/9000m Kg =ρ,比热C Kg J C o ∙=/386,直径为2.2mm ,问当为8A 的电流通过及对流放热系数C m W o*/1002=α时,该导线的初始温升及其时间常数是多少?五.流量为h Kg /10*11.03的水在直径为50mm 的管内作强迫对流换热,管内表面温度为5温度λ⨯210[]c m w ︒/γ⨯610 []s m /2rp 2059.9 1.0067.023061.80.805 5.424063.50.6594.310℃。
东南大学传热学课件第四章导热问题数值解法2
显式差分格式稳定性分析
由内部节点差分方程可见,在节点n上,i+1时刻 的温度是在该点i 时刻温度的基础上考虑了左右相 邻两点温度的影响后得出的。现在,假设相邻两 点的温度不变,那么合理的情况是:i时刻节点n的 温度越高,则其相继时刻(i+1时刻)的温度也越 高;反之,i时刻节点n的温度越低,则其相继时 刻的温度也越低。所以,在差分方程中要满足这 i 1 i t 种合理性的条件,则差分方程中 n 与 tn 前面的系 i 1 数必须保持同方向变化。由于 tn 的系数大于零, i 因此 tn 前面的系数也必须大于零 。
h, t f
h, t f
2
x
控制方程
解:由于问题的对称性,只要研究一半即可,此时,该问 题的控制方程为
t 2t a 2 0 x , 0 x t x,0 t0 0 x t x, 0 x x 0 t x, h t x , t x x
ydy
m,n+1
m+1,n
y y x x
左侧面导入元体的热量 右侧面导入元体的热量
i i tm t 1, n m,n
i i tm t 1, n m,n
m-1,n
m,n
x
m,n-1
区域离散化
• 将所研究平板的一半N等分, 共有N+1个节点,其中节 点1在平板中心截面上,节 点N在平板右侧面上,如图 所示 • 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为 x • 节点-1与节点2换热情况对 称,固有相同的温度 • 时间步长取
-1
n=1 2
3
N-1
N
东南大学传热学真题精解
东南大学199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 直径100mm 的蒸汽管道,绝热层外径250mm ,若绝热层内外璧温度均不变而改用新的绝热材料(已知导热系数2λ=1λ/2,单位体积价格1G =22G )。
问价格相同时,但位管厂的热损失变化是多少?2. 两个表面黑率的平行平板,其温度分别为1T 与2T 。
板间辐射换热,热在中间插入一块厚δ,导热系数λ,表面黑率ε的平板,问热流有什么变化?3. 空气在方管内作强迫对流紊流时,若流量增加一倍,问对流换热系数变化多少?压力损失多少?(阻力系数与雷诺数无关)4. 设计一个采用瞬态导热理论测试材料热物性(如导热系数a )的实验装置。
说明其工作原理与测试方法。
5. 用裸露热电偶测量管中的气流温度,热电偶读数1t =170c ︒,已知管壁温度2t =90c ︒,气流对热接点的对热换热系数α=50c m w ︒2/,接点表面黑率ε=0.6,试确定气流的温度。
若考虑热电偶导热的影响,则真实的温度应有何变化?6. 流量为的907kg/h 水,通过长4.6m 的钢管,水温16c ︒升高至49c ︒,钢管内壁温度66c ︒。
求钢管的内径。
水的物性:东南大学1996年传热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一. 请设计一个存放液氮的金属容器,附上简图并加以说明(按传热学原理) 二. 导热微分方程)(222222zT y T x T T ∂∂+∂∂+∂∂=∂∂ατ 的推导过程与条件三. 请说明并比较换热器计算中的平均温压与传热单元数法。
四. 长铜导线置于温度为∞t 的空气中,已知导线的电阻值为m /10*63.32Ω-,密度为3/9000m Kg =ρ,比热C Kg J C ∙=/386,直径为2.2mm ,问当为8A 的电流通过及对流放热系数C m W */1002=α时,该导线的初始温升及其时间常数是多少?五. 流量为h Kg /10*11.03的水在直径为50mm 的管内作强迫对流换热,管内表面温度为50℃。
东南大学传热学 第二章 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本章重点讨论稳态导热问题。为此首先介绍 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如温度场、温度剃度、 导热基本定律等;然后应用这些基本知识推 导出求解导热问题的微分方程;最后应用这 些微分方程求解常见的导热问题。
第一节 导热基本定律
温度场
• 定义:某一瞬间物体内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 • 分类 1.按温度是否随时间而变化可分为 稳态温度场:物体内温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场 非稳态温度场:物体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温度场 2.按温度随空间的变化可分为 一维温度场:温度只在一个方向有变化的温度场 二维温度场:温度在两个方向有变化的温度场 三维温度场:温度在三个方向有变化的温度场 • 表示:三种表示方法
n x y z
导热基本定律
• 傅立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 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 温度变化率,即温度剃度,其比例系数为导热 系数。
• 表示型式: A t n
n
导热系数
•
定义:
q
t n
n
• 物理意义: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当温度变化率为1时,由导
热所传递的热量
• 影响因素:主要是物质的种类和物质所处的状态
第三节 通过平壁、圆筒壁、球壳和 其他变截面物体的导热
通过 平壁导热
通过 圆筒壁导热
通过 球壳导热
通过变导热 系数物体 的导热
单层平壁 多层平壁 单层圆筒壁 多层圆筒壁 单层球壳 多层球壳
通过单层平壁的导热
通过单层 平壁的导热
物理模型
数学描写
温度分布
热流量计算
数学描写
d 2t dx2 x
数学描写
温度分布
热流量计算
物理模型
东南大学传热学考试真题试卷与解析
东南⼤学传热学考试真题试卷与解析东⼤2006—2007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传热学》试题(A卷)答案⼀、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某物体温度分布的表达式为t=f(x ,y,τ),此温度场为⼆维(⼏维)、⾮稳态(稳态或⾮稳态)温度场。
2、当等温线图上每两条相邻等温线的温度间隔相同时,等温线的疏密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不同区域导热热流密度的相对⼤⼩。
3、导热微分⽅程式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傅⾥叶定律建⽴起来的导热物体中的温度场应当满⾜的数学表达式。
4、⼯程上常采⽤肋⽚来强化传热。
5、换热器传热计算的两种⽅法是平均温差法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
6、由于流动起因的不同,对流换热可以区别为强制对流换热与⾃然对流换热。
7、固体表⾯附近流体温度发⽣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温度边界层或热边界层,其厚度定义为以过余温度为来流过余温度的99%处。
8、判断两个现象相似的条件是:同名的已定特征数相等;单值性条件相似。
9、凝结有珠状凝结和膜状凝结两种形式,其中珠状凝结有较⼤的换热强度,⼯程上常⽤的是膜状凝结。
10、遵循兰贝特定律的辐射,数值上其辐射⼒等于定向辐射强度的π倍。
11、单位时间内投射到表⾯的单位⾯积上总辐射能为投⼊辐射,单位时间内离开表⾯单位⾯积的总辐射能为该表⾯的有效辐射,后者包括表⾯的⾃⾝辐射和投⼊辐射被反射的部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辐射换热不依赖物体的接触⽽进⾏热量传递;B、辐射换热过程伴随着能量形式的两次转化;C、⼀切物体只要其温度T>0K,都会不断地发射热射线;D、辐射换热的⼤⼩与物体温度差的四次⽅成正⽐。
2、⼤平板采⽤集总参数法的判别条件是(C)A.Bi>0.1 B.Bi=1C.Bi<0.1 D.Bi=0.13.已知边界周围流体温度和边界⾯与流体之间的表⾯传热系数的称为( C )A.第⼀类边界条件B. 第⼆类边界条件C.第三类边界条件D. 初始条件4、在热辐射分析中,把光谱吸收⽐与波长⽆关的物体称为(c )A、⿊体;B、透明体;C、灰体;D、绝对⽩体。
毕业论文-热传导问题的差分方法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热传导方程初边值问题的差分解法院(系):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_专业年级: 200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系姓名: XXX __ _学号: 200808101134 __ _指导教师: XXX______ _2012年5月摘要文章目的是为了探讨热传导方程初边值问题的差分解法。
本文包括以下两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即是对比传统热传导方程初边值问题的变量分离法的差分解法;第二部分即是热传导方程初边值问题差分解法的具体例子。
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方法有热传导方程初边值问题的分离变量法和有限差分法.那么先具体介绍有限差分法。
基本思想是把连续的定解区域用有限个离散点构成的网格来代替,这些离散点称作网格的节点;把连续定解区域上的连续变量的函数用在网格上定义的离散变量函数来近似;把原方程和定解条件中的微商用差商来近似,积分用积分和来近似,于是原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就近似地代之以代数方程组,即有限差分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就可以得到原问题在离散点上的近似解.然后再利用插值方法便可以从离散解得到定解问题在整个区域上的近似解. 在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偏微分方程时,若将每一处导数由有限差分近似公式替代,从而把求解偏微分方程的问题转换成求解代数方程的问题,即所谓的有限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步骤如下:1。
区域离散化,即把所给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区域细分成由有限个格点组成的网格;2.近似替代,即采用有限差分公式替代每一个格点的导数;3.逼近求解。
换而言之,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用一个插值多项式及其微分来代替偏微分方程的解的过程。
对比与分离变量法,有限差分法有着其特性,方便且更精确的特性.经过下面的一番比较,我们有理由相信有限差分法是大有用途的.关键词: 差分格式步长网络节点截断误差AbstractThe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 initi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 of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二维稳态温度场导热问题的有限差分解法与有限元软件模拟实验报告(一)
二维稳态温度场导热问题的有限差分解法与有限元软件
模拟实验报告(一)
报告:二维稳态温度场导热问题的有限差分解法与有限元软件模拟实验
1. 引言
•简要介绍二维稳态温度场导热问题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
2. 有限差分解法
有限差分方法概述
•解释有限差分方法在求解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
•概述有限差分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维稳态温度场导热问题的离散化
•解释如何将二维稳态温度场导热问题转化为离散的差分方程。
•详细介绍离散化过程中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有限差分解法的求解步骤
•展示有限差分解法的求解步骤和算法。
•讨论如何选择适当的网格大小和离散化步长。
3. 有限元软件模拟实验
有限元方法简介
•简要介绍有限元方法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强调有限元方法在复杂问题求解中的优势。
二维稳态温度场导热问题的有限元建模
•解释如何将二维稳态温度场导热问题建立为有限元模型。
•详细介绍有限元建模中的网格划分和单元选择。
有限元软件的模拟实验
•描述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的步骤。
•强调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4. 结论
•总结有限差分解法和有限元软件模拟实验在二维稳态温度场导热问题中的应用。
•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5. 参考文献
•列出本报告所参考的相关文献。
以上是对于”二维稳态温度场导热问题的有限差分解法与有限元
软件模拟实验”的报告安排,其中涵盖了有限差分解法及其求解步骤,有限元软件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以及对两种方法的总结和讨论。
关于计算传热学的二维研究
二维稳态导热的数值计算物理问题一矩形区域,其边长L=W=0.3m ,假设区域内无内热源,导热系数为常数,三个边温度为T1=0℃,一个边温度为T2=1℃,求该矩形区域内的温度分布。
数学描述连续性方程0u v x y∂∂+=∂∂ (1) 动量方程22221u u pu u u v v x y x x y ρ⎛⎫∂∂∂∂∂+=-++ ⎪∂∂∂∂∂⎝⎭ (2-a) 22221v v p v v u v v x y y x y ρ⎛⎫∂∂∂∂∂+=-++ ⎪∂∂∂∂∂⎝⎭(2-b) 能量方程2222T T T T u v x y x y α⎛⎫∂∂∂∂+=+ ⎪∂∂∂∂⎝⎭(3)对上述问题的微分方程及其边界条件为:2222T T0x y∂∂+=∂∂x=0,T=T 1=0x=1,T=T 1=0 y=0,T=T 1=0 y=1,T=T 2=100该问题的解析解:112121(1)sin n n n sh y T T n L x n T T n L sh W L ππππ∞=⎛⎫⋅ ⎪---⎛⎫⎝⎭=⋅ ⎪-⎛⎫⎝⎭⋅ ⎪⎝⎭∑网格划分如下图所示:数值离散1.区域离散区域离散x 方向总节点数为N ,y 方向总节点数为M ,区域内任一节点用I,j 表示。
2。
方程的离散对于图中所有的内部节点方程可写为:2222,,0i j i jt t x y ⎛⎫⎛⎫∂∂+= ⎪ ⎪∂∂⎝⎭⎝⎭用I,j节点的二阶中心差分代替上式中的二阶导数,得:+1,,-1,,+1,,-1222+2+0i j i j i ji j i j i j T T T T T T x y --+=∆∆上式整理成迭代形式:()()22,1,-1,,1,-12222+2()2()i j i j i j i j i j y x T T T T T x y x y ++∆∆=++∆+∆∆+∆ (i=2,3……,N-1),(j=2,3……,M-1)补充四个边界上的第一类边界条件得:1,1j T T = (j=1,2,3……,M) ,1N j T T = (j=1,2,3……,M) ,1i j T T = (i=1,2,3……,N) ,2i M T T = (i=1,2,3……,N)计算结果数值计算结果见文本1和图片1附:C 程序源 -二维稳态导热的数值计算#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 #define N 10 #define M 10 main() { char s; int i,j,l; float cha,x,y; float t[N][M],a[N][M];printf("\n矩形区域,边长L=W=1,假设区域内无内热源,导热系数为常熟,三个边温度为T1=0,一个边温度为T2=1,求该矩形区域内的温度分布。
东南大学传热学真题
东南大学传热学真题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科目编号:531科目名称:传热学一.解释以下现象(本题共25分,每题5分)1.冰箱里结霜后,耗电量增加。
2.某厂一条架空敷设的电缆使用时发现绝缘层超温,为降温特剥去一层绝缘层,结果发现温度更高。
3.某办公室由中央空调系统维持室内恒温,人们注意到尽管冬夏两季室内都是20℃,但感觉却不同。
4.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5.同样是-6℃的气温,在南京比在北京感觉要寒冷一些。
二.半径为r的圆球,其导热率(导热系数)为λ,单位体积发热量为Q,浸在温度为t的流体中,流体与球表面间的对流换热系数为h,求稳态时:1)圆球内的温度分布2)当r=0.1m,λ=4.5w/(m ﹒℃),Q=5000w/m3,h=15w/(m2﹒℃),t=20℃时,球内的最高温度。
(本题15分)。
三.采用测定铂丝电阻的方法可间接测出横掠铂丝的空气速度。
线测得铂丝直径d=0.1mm,长10mm,电阻为0.2Ω,通过的电流为1.2A,表面温度为200℃,已知N u=0.911R e0.335P r0.33,空气的物性参数见下表,求气流的速度u。
(本题15分)四.用一裸露的热电偶测烟道内的烟气速度,其指示值为280℃,已知烟道壁的壁面温度为250℃,热电偶的表面黑度为0.9,与烟气的对流换热系数为100 w/(m2﹒℃).求烟气的实际温度。
若烟气的实际温度为317℃,热电偶的指示值为多少?(本题15分)五.一条热管道长500m,架空敷设,管道内径为700mm,管内热水与外部空气的总传热系数为1.8 w(m2﹒℃),流量为1000kg/h,比热为4186J/(kg﹒℃),若入口温度为110℃,空气温度为-5℃,求出口的热水温度。
(本题15分)六.一长为h,宽为b,厚度为δ的铝板水平放置(b》δ),长度方向的两端温度均为t,,与铝板的对流换热系数为h。
射铝板的导热率为λ,底面绝热,周围空气的温度为tf求铝板的温度分布。
东南大学传热学二维稳态差分接点计算论文
二维稳态计算实验报告王## 能源与环境学院03012###一、题目要求二、各节点离散化代数方程取研究节点为t(i,j),其上部节点温度用T表示,下部节点温度用B表示,左侧节点温度用L表示,右侧节点温度用R表示。
该题目各节点离散化代数方程可分为四个区域:区域一:t(i,j)=区域二:t(i,j)=t i-1,j+t i,j-1+t i+1,j+t i,j+14区域三:t(i,j)=区域四:t(i,j)=三、源程序Jacobi迭代计算代码(C#):for (int n = 0; n < 6; n++){mg0[m, n] = new Button();mg0[m, n].Text = mg[m, n].Text.ToString ();}for (int m = 1; m < 4; m++){int n = 1;double t = Convert.ToDouble(mg0[m - 1, n].Text.ToString()); double b = Convert.ToDouble(mg0[m + 1, n].Text.ToString()); double l =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 r =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 center = (200 + t + 2*r + b) / 24;mg[m, n].Text =center.ToString();mg[m, n].BackColor = Color.LightBlue;}for (int m = 1; m < 4; m++){for (int n = 2; n < 5; n++){double t = Convert.ToDouble(mg0[m - 1,n].Text.ToString()); double b = Convert.ToDouble(mg0[m + 1, n].Text.ToString()); double l =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 r =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 center = (l + t + r + b) / 4;mg[m, n].Text =center.ToString();mg[m, n].BackColor = Color.LightBlue;}}for (int m = 4; m < 5; m++){int n = 1;double t = Convert.ToDouble(mg0[m - 1, n].Text.ToString());double l =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 r =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 center = (100 + t + r) / 12;mg[m, n].Text =center.ToString();mg[m, n].BackColor = Color.LightBlue;}for (int n = 2; n < 5; n++){int m = 4;double t = Convert.ToDouble(mg0[m - 1, n].Text.ToString());double r =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double center = (2*t + r + l) / 4;mg[m, n].Text =center.ToString();mg[m, n].BackColor = Color.LightBlue;}j = Convert.ToDouble(mg[1, 1].Text.ToString()); for (int m = 0; m < 6; m++){for (int n = 0; n < 6; n++){mg0[m, n] = new Button();mg0[m, n].Text = mg[m, n].Text.ToString();}}高斯(Gauss)-赛德尔(Seidel)迭代计算代码(C#):for (int m = 1; m < 4; m++){int n = 1;double t = Convert.ToDouble(mg[m - 1, n].Text.ToString());double b = Convert.ToDouble(mg[m + 1, n].Text.ToString());double l =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double r =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double center = (200 + t + 2*r + b) / 24;mg[m, n].Text =center.ToString();mg[m, n].BackColor = Color.LightBlue;}for (int m = 1; m < 4; m++){for (int n = 2; n < 5; n++){double t = Convert.ToDouble(mg[m - 1, n].Text.ToString());double b = Convert.ToDouble(mg[m + 1, n].Text.ToString());double l =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double r =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double center = (l + t + r + b) / 4;mg[m, n].Text =center.ToString();mg[m, n].BackColor = Color.LightBlue;}}for (int m = 4; m < 5; m++){int n = 1;double l =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double r =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double center = (100 + t + r) / 12;mg[m, n].Text =center.ToString();mg[m, n].BackColor = Color.LightBlue;}for (int n = 2; n < 5; n++){int m = 4;double t = Convert.ToDouble(mg[m - 1, n].Text.ToString());double l =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double r =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double center = (2 * t + r + l) / 4;mg[m, n].Text =center.ToString();mg[m, n].BackColor = Color.LightBlue;}四、不同初值时的收敛快慢将从0~100的不同初值代入,均已绝对误差小于等于0.001为收敛条件。
东南大学传热学真题
7.一逆流同心套管式换热器,加热介质和被加热介质都是水流量相同,假设睡的物性不随温度变化,试画出冷水和热水的温度沿管长的变化曲线。
8.水蒸气在0.5mm×0.2mm的垂直平板上凝结,该平板应如何放置能使传热效果更好些(假设液膜内是层流流动)?
三.采用测定铂丝电阻的方法可间接测出横掠铂丝的空气速度。线测得铂丝直径d=0.1mm,长10mm,电阻为0.2Ω,通过的电流为1.2A,表面温度为200℃,已知Nu=0.911Re0.335Pr0.33,空气的物性参数见下表,求气流的速度u。(本题15分)
四.用一裸露的热电偶测烟道内的烟气速度,其指示值为280℃,已知烟道壁的壁面温度为250℃,热电偶的表面黑度为0.9,与烟气的对流换热系数为100 w/(m2﹒℃).求烟气的实际温度。若烟气的实际温度为317℃,热电偶的指示值为多少?(本题15分)
五.一条热管道长500m,架空敷设,管道内径为700mm,管内热水与外部空气的总传热系数为1.8 w(m2﹒℃),流量为1000kg/h,比热为4186J/(kg﹒℃),若入口温度为110℃,空气温度为-5℃,求出口的热水温度。(本题15分)
六.一长为h,宽为b,厚度为δ的铝板水平放置(b》δ),长度方向的两端温度均为t,底面绝热,周围空气的温度为tf,与铝板的对流换热系数为h。射铝板的导热率为λ,求铝板的温度分布。
东南大学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试题编号:531
试题名称:传热学
一.选择填空(共30分,每小题3分。答错一题扣四分,不答扣三分,本题不得负分)
1.将初始温度为t0的小铜球放入温度为t∞的水槽中,如果用集总参数法来分析,则在经过的时间等于时间常数tc时,铜球的温度为()
【毕业设计(论文)】二维热传导方程有限差分法的MATLAB实现
第1章前言1.1问题背景在史策教授的《一维热传导方程有限差分法的MATLAB实现》和曹刚教授的《一维偏微分方程的基本解》中,对偏微分方程的解得MATLAB实现问题进行过研究,但只停留在一维中,而实际中二维和三维的应用更加广泛。
诸如粒子扩散或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
也可以作为某些金融现象的模型,诸如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与Ornstein-uhlenbeck过程。
热方程及其非线性的推广形式也被应用与影响分析。
在科学和技术发展过程中,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实验一直是两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虽然这两种科学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研究对象往往由于他们的特性(例如太大或太小,太快或太慢)不能精确的用理论描述或用实验手段来实现。
自从计算机出现和发展以来,模拟那些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得到实际应用所需要的数值结果,解释各种现象的规律和基本性质。
科学计算在各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与工程科学中其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很多重要领域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求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偏微分方程或方程组。
解偏微分方程已经成为科学与工程计算的核心内容,包括一些大型的计算和很多已经成为常规的计算。
为什么它在当代能发挥这样大的作用呢?第一是计算机本身有了很大的发展;第二是数值求解方程的计算法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两者对人们计算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1.2问题现状近三十年来,解偏微分方程的理论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各个学科技术的领域中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在我国,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作为一门课程,不但在计算数学专业,而且也在其他理工科专业的研究生的大学生中开设。
同时,求解热传导方程的数值算法也取得巨大进展,特别是有限差分法方面,此算法的特点是在内边界处设计不同于整体的格式,将全局的隐式计算化为局部的分段隐式计算。
而且精度上更好。
目前,在欧美各国MATLAB的使用十分普及。
在大学的数学、工程和科学系科,MATLAB苏佳园:二维热传导方程有限差分法的MATLAB实现被用作许多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MATLAB也成为大学生们必不可少的计算工具,甚至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东南大学传热学课件第二章_稳态导热3
有内热源的导热
多维导热
具有内热源的导热
具有内热源 的导热
物理模型
数学描写
温度分布
热量计算
物理模型
h, t f
h, t f
x
数学描写
• 由于对称性,只要研究 板厚的一半即可。此时 的数学描写为
d 2t 0 2 dx dt 0 x 0, dx dt h t t f x , dx
• 对上述方程进行两次积 分,可得到温度分布的 通解表达式为 • 由定解条件确定积分常 数,可得该问题的温度 分布为
t
2
x c1 x c 2
2
t
2
2
x
2
h
tf
温度分布
t
2
2
x
2
h
tf
热量计算
例题
3.有一个复合平板如图所示。其中板 1有内热源, 强度为 1 . 5 10 7 W/m 3 导热系数为 1 35 W/(m K) 厚度为 1 7 mm 左侧面绝热,右侧面与板2紧密 接触; 板2内无内热源,
2 100 W/(m K)
Hale Waihona Puke 12 2 6 mm
二维稳态导热计算实例
t2 , 1
• 物理模型
t1 , 0
t1 , 0
t1 , 0
b
• 数学描写
2 2t t 0 0 x b, 0 y 2 2 x y t 0, y t1 , t b , y t1 t x , 0 t1 , t x , t 2
东南大学传热学2013考研真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y
i
i i tm tm 1,n ,n
பைடு நூலகம்x
i
y
i i tm tm ,n1 ,n
y
x
i
i i tm tm ,n1 ,n
y
x)
化简有 t m ,n Fox (t m1,n t m1,n ) Foy (t m ,n1 +t m ,n1 )+[1-2(Fox Foy )]t m ,n
三、计算题 1、一长为 L 的长圆柱内热源为 ,常物性,左端面和侧面都绝热,右端面和温 度为 t f 的流体接触,表面传热系数为 h ,求: (1)写出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 (2)温度分布 (3)圆柱内最大温度 tmax
2、一根长铜管,内径为 13mm,厚度为 3mm,导热系数 398W / (m K ) 。温度为 70℃ 的水从内管流过,质量流量为 360 Kg/h,出口温度为 90℃,外管浸没在不断流动的温度 为 120℃的饱和水中。
kA ,它是换热器热设计中的一个无量纲参数,在一定意义 qmc min
上可以看成是换热器 kA 值大小的一种度量。 用法:主要用于换热器校核计算及低温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3、特点:①热辐射无需任何介质 ②热辐射不仅存在能量的转移,还存在能量形式的转换 ③黑体的辐射能力与其热力学温度成四次方成比例,因此辐射换热在 高温时更重要 ④物体的发射和吸收特性不仅与自身温度及表面状况有关,而且还随 发射的波长和方向而异,因而更复杂
Nu
d i'
67.4 102 196.51 20376.57W / (m2 K ) 0.0065
to t m
l'
120 80 1 . 7m 9 1 l n (1 2 . 5 6 . 5 ) 1 l nd ( o di ) 8 3 9 0 ( ) ' 3 . 1 4 0 . 0 0 6 5 2 0 3 7 6 . 5 7 2 3 .14 398 d h 2 i
东南大学2012考研918传热学真题(回忆版)
东南大学2012考研918传热学真题(回忆版)
2012东南大学918传热学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有效辐射
2. 定向辐射强度
3.特征数方程
4. 时间常数
5.热边界层
二.分析简答
1.热辐射特征,夏天打伞为什么减少得热量
2.圆筒体第一类边界条件温度分布及图
3.无限大平板高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并说明特征方程能否用于开始段及粘性流体
4.换热器结垢对传热量的影响
5.常物性二维非稳态无内热源绝热边界节点显式差分方程(热平衡法)及稳定条件
6.强化相变对流的原则及列举强化相变对流的具体措施
三.计算
1.一块平板有内热源,厚1m,λ1=10,两边包以保温材料分别20cm,λ2=0.1,处于20摄氏度的环境中,h=500,保温材料最高能承受200摄氏度,求内热源大
小?若平板最高能承受300摄氏度,则此内热源是否符合要求?
2.同往卷管内强制对流,计算管长
3.两无限大平板,T1为800摄氏度,T2为370摄氏度з1=0.8,з2=0.5两板之间加一块两面发射率不同的遮热板,з3=0.1,з4=0.08,求12板间辐射换热量及遮热板温度
4.同往卷换热器计算,逆流,水水,高温入口80,出口45,低温入口25,出口35,高温流量q m=?,管内壁h=?管外壁h=?内径=?外径=?管材导热系数=?,计算换热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Convert.ToDouble(mg[1, 1].Text.ToString());
for(intm = 0; m < 6; m++)
{
for(intn = 0; n < 6; n++)
{
mg0[m, n] =newButton();
mg0[m, n].Text = mg[m, n].Text.ToString();
{
doublet =Convert.ToDouble(mg0[m - 1,n].Text.ToString());
doubleb =Convert.ToDouble(mg0[m + 1, n].Text.ToString());
doublel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b =Convert.ToDouble(mg0[m + 1, n].Text.ToString());
doublel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r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
二维稳态计算实验报告
王##能源与环境学院03012###
一、题目要求
二、各节点离散化代数方程
取研究节点为 ,其上部节点温度用T表示,下部节点温度用B表示,左侧节点温度用L表示,右侧节点温度用R表示。该题目各节点离散化代数方程可分为四个区域:
区域一:
=
区域二:
=
区域三:
=
区域四:
=
三
Jacobi迭代计算代码(C#):
mg[m, n].BackColor=Color.LightBlue;
}
for(intn = 2; n < 5; n++)
{
intm = 4;
doublet =Convert.ToDouble(mg[m - 1, n].Text.ToString());
doublel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l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r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center = (100 + t + r) / 12;
mg[m, n].Text =center.ToString();
2.初值设置
通过将不同初值代入并比较运算次数,结合图线我们可以找到迭代计算的最佳初值,在该初值下迭代计算最少的次数便可达到收敛条件。G-S迭代法与Jacobi的最佳初值不同。研究最佳初值的设置可以帮助我们在工程中提高实际传热问题的计算效率。
3.稳态温度等值线
由稳态温度等值线我们可以发现二维稳态导热稳态温度分布的特点:
for(intn = 0; n < 6; n++)
{
mg0[m, n] =newButton();
mg0[m, n].Text = mg[m, n].Text.ToString();
}
for(intm = 1; m < 4; m++)
{
intn = 1;
doublet =Convert.ToDouble(mg0[m - 1, n].Text.ToString());
mg[m, n].Text =center.ToString();
mg[m, n].BackColor=Color.LightBlue;
}
for(intm = 1; m < 4; m++)
{
for(intn = 2; n < 5; n++)
{
doublet =Convert.ToDouble(mg[m - 1, n].Text.ToString());
doubler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center = (2 * t + r + l) / 4;
mg[m, n].Text =center.ToString();
mg[m, n].BackColor=Color.LightBlue;
doubler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center = (l + t + r + b) / 4;
mg[m, n].Text =center.ToString();
mg[m, n].BackColor=Color.LightBlue;
doubler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center = (2*t + r + l) / 4;
mg[m, n].Text =center.ToString();
mg[m, n].BackColor=Color.LightBlue;
doublecenter = (200 + t + 2*r + b) / 24;
mg[m, n].Text =center.ToString();
mg[m, n].BackColor=Color.LightBlue;
}
for(intm = 1; m < 4; m++)
{
for(intn = 2; n < 5; n++)
(1)在外界温度均匀稳定非绝热面,温度等值线平行于该平面。在绝热面,温度等值线垂直于该平面。在各个边界面交界处,温度等值线倾斜分布。
}
}
高斯(Gauss)-赛德尔(Seidel)迭代计算代码(C#):
for(intm = 1; m < 4; m++)
{
intn = 1;
doublet =Convert.ToDouble(mg[m - 1, n].Text.ToString());
doubleb =Convert.ToDouble(mg[m + 1, n].Text.ToString());
doublecenter = (l + t + r + b) / 4;
mg[m, n].Text =center.ToString();
mg[m, n].BackColor=Color.LightBlue;
}
}
for(intm = 4; m < 5; m++)
{
intn = 1;
doublet =Convert.ToDouble(mg[m - 1, n].Text.ToString());
}
四
将从0~100的不同初值代入,均已绝对误差小于等于0.001为收敛条件。以迭代次数为纵坐标,初值为横坐标作图。
1.采用Jacobi迭代计算时的最佳初值
可看到当初值=77℃时,最小迭代次数为7次。
2.高斯(Gauss)-赛德尔(Seidel)迭代计算时的最佳初值
可看到当初值=88℃时,最小迭代次数为7次。
}
for(intn = 2; n < 5; n++)
{
intm = 4;
doublet =Convert.ToDouble(mg0[m - 1, n].Text.ToString());
doublel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
五、上下边界的热流量
上边界热流量:
=
解得, =358.99W。
下边界热流量:
∵下边界绝热 ∴ =0。
六、计算结果的等温图
七、计算小结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二维稳态导热问题计算效率的影响因素,运用MATLAB,C#等计算工具,从迭代方法,初值设置等方面研究计算效率。得出以下结论:
1.迭代计算方法
G-S迭代计算方法优于Jacobi迭代计算方法。因为G-S迭代方法在每次计算中都用到周围节点的最新计算值,该值比初值更接近于稳态值,所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计算步骤。
doublel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r =Convert.ToDouble(oublecenter = (200 + t + 2*r + b) / 24;
doubleb =Convert.ToDouble(mg[m + 1, n].Text.ToString());
doublel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r =Convert.ToDouble(mg[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r =Convert.ToDouble(mg0[m, n + 1].Text.ToString());
doublecenter = (100 + t + r) / 12;
mg[m, n].Text =center.ToString();
mg[m, n].BackColor=Color.Light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