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宪法权威实现科学立法
2020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综合评价题答案
法治政府第1题过于注重立法,单纯“以立法的形式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与监督”是()的具体立法表现。
C法制政府第2题法治政府要求政府行使权力的过程必须坚持法治原则,严格(),行使权力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必须在法治化的轨道。
C 依法行政第3题“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是法治政府()特征的体现。
D阳光政府第4题哪一选项不属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措施?()C提高政府决策法制化第5题“有所为,也有所不为”,是()的体现。
C有限政府第6题市35个具有行政审批权的行政机关和部分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某广场联合通过宣传板报、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等形式,现场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体现了打造()的措施。
A阳光政府第7题哪一项不是法治政府的体现?()C法制政府第8题某省要求政府机关“严格履行政府投资合同约定,不准新增拖欠政府类投资项目工程款”,体现了()的要求。
B诚信政府第9题加强“法治政府”的建设,是要求政府()。
C坚持依法行政,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的行为第10题城管执法人员从安全、道路秩序角度对大马路边上的小商贩说明道理,劝其离开,对劝说无果的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罚,这一做法表明了?()C文明执法第11题关于法治政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要求行政机关可以做出法不禁止的任何行为第12题某省出台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实施方案,要求除少部分需要保密的车辆外,都要“亮明身份”实行统一标识化管理,该省做法是建设()的体现。
B阳光政府第13题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政府从控制管理向()的职能转型。
C服务监管第14题哪一项不是建立外部监督体系的内容?()B专门监督第15题“司法部主动及时公开行政执法行为,树立司法权威”,是打造()的体现。
B阳光政府第16题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机构编制总量,调整优化编制结构是()的表现。
B有限政府第17题加强环境问责机制,体现了?()A责任政府建设第18题下列哪项是行政内部监督?()B审计监督第19题《政府投资条例》是关于政府投资领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规,依法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该条例的出台()A有利于政府投资有法可依第20题切实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下列哪一项是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行政监督?()C人大监督第21题下列哪一项具有立法权?()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2题某市为打造全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将优惠政策提前发布,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以商招商”的号召,成功引进一家优质企业,该市政府按政策向该公司兑现了招商奖励,该市政府的行为是()建设的体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2.11•【文号】•【施行日期】2016.12.1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治建设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6年12月11日)《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各方面工作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同时也要看到,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还存在不小差距。
有的法规和政策价值导向不鲜明,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保障不够有力;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符的现象;部分社会成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全民法治观念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
要从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易错点7全面依法治国(解析版)-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易错题(新教材新高考)
易错点07 全面依法治国目录01 易错陷阱(3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1】对科学立法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2】对法治政府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3】对全民守法存在认识误区03 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对科学立法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认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虽然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但没有立法权。
点评:根据教材内容,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属于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2.不能认为实现科学立法只需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立法尊重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就能科学。
点评:根据教材内容,科学立法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此外,还需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国情和实际,完善立法体制机制等。
3.不能认为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长期基础性工作。
点评: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易错陷阱2:对法治政府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认为法治政府是职能科学的政府,职能科学是指政府要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点评:法治政府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智能高效指的是政府要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2. 不能认为政府公开公正是指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点评:政府公开公正是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穿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调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3.不能认为政府要做到执法严明,而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点评: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有法可依是对立法机关的要求。
易错陷阱3:对全民守法存在认识误区1.不能认为全民守法意味着公民要依法维护好自己的一切权益。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中国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中国》热点材料一:科学立法科学立法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实施。
2017年12月22日,《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公布,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热点材料二: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再细密的“笼子”,弃之不用也无异于纸上谈兵。
新环保法实施后,环保部依法行使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公开约谈等多种执法权力。
铁腕执法,令人振奋。
热点材料三:公正司法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全球聚焦的全国“两会”上,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在全世界媒体面前,两高报告毫不掩饰地谈及聂树斌案,并且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自省。
这不但不是“家丑外扬”,反而让人们对法治中国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有序运行、国家长治久安,正系于此。
热点材料四: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扩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需要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拥护。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热点材料五:《法治中国》一部以法治为主题的政论片《法治中国》在央视播放。
政论片《法治中国》全景式展现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法治进程,弘扬法治精神,凝聚社会法治共识,为更深层依法治国的实现创造舆论条件。
热点材料六:《道德与法治》初中教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整体建构教材的内容体系。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国依法治国第九课第4课时全民守法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
第4课时全民守法一、选择题1.如下有关全民守法的相关认识表述正确的答案是( )A.全民守法仅指依法履行义务B.全民守法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时可以不择手段C.全民守法意味着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D.法律有时也不顶用,遇事还是找领导靠谱答案 C解析全民守法是指全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A错误。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时应采取合法手段,B错误。
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办事,遇事找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理念相悖,D说法错误。
C正确,入选。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
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①要崇尚宪法尊严,依宪治国②政府独立行使司法权③各级人大要科学立法、公正执法④公民应尊法信法守法用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B解析②说法错误,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排除。
③说法错误,各级人大要科学立法,但并不能公正执法,因为各级人大并不是执法机关,故排除。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崇尚宪法尊严,依宪治国,公民应遵法信法守法用法,①④正确。
选B。
3.“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这意味着在我国( )A.法律代表全民意志,全民应该执行法律B.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公民需要遵守法律C.法律表现人民意志,人民自觉维护法律D.法律维护人民利益,人民直接制定法律答案 C解析我国法律表现人民意志而不是公民或全民意志,全民也不是执法主体,A、B错误,C正确;法律维护人民利益,人民通过法定程序制定法律而不是直接制定法律,D错误;正确选项为C。
4.乘客挡车门阻拦高铁发车,乘警不敢强制将其带离,公安民警和辅警在正常执法执勤时遭遇暴力抗法,却不敢执法……基层执法人员依法执法为何会变得缩手缩脚?怕被人曝光过度解读,怕逾越模糊的执法权限边界,怕没有规X指导而犯法等,造成了一线执法人员“不敢管〞“有顾虑〞。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 )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尊法守法的气氛②明确行政权力边界,保障公利的实现③执法机关保卫法律尊严,以法治方式解决基层治理问题④行政机关提供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构建和谐关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材料中“乘客挡车门阻拦高铁发车,乘警不敢强制将其带离,公安民警和辅警在正常执法执勤时遭遇暴力抗法〞,说明了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尊法守法的气氛,①符合题意。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分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还提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大原则”。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要求。
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绝不是直接干预司法,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机制来保证。《决定》指出,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体现在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在思想领导方面,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成为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植根于广大法律工作者的思想深处,成为广大法律工作者的自觉意识。在政治领导方面,就是要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反映到立法之中。在组织领导方面,就是要加强法治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在法治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保障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政法委员会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政法工作、建设政法队伍、督促依法履职、创造公正司法环境上,带头依法办事,保障宪法法律正确统一实施。
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凝聚力量。《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一总目标的丰富内涵。
依法治国选择题2018继续教育
【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第1讲中国共产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
A.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C.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B【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第1讲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是OA.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B.实现宪法和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C.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D.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依据C【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第1讲O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A.安定和有序B.民主和法治C.诚信和友爱D.公平和正义B【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第1讲O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A.依法治国B.党的领导C.执法为民D.公平正义A【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第1讲O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A.服务大局B.党的领导C.执法为民D.公平正义C【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第1讲法的()是指法是事先而不是事后制定的,人们可以根据预制的法律预期自己的行为后果。
A.预设性B.正义性C.至上性D.公开性A【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第1讲()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问题,法治政府必须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法治政府履行职能必须依法进行,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符合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
A.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B.提高行政立法的质量C.健全依法决策机制D.坚持严格执法D【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第1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是OA.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C.完善基层民主制度D.以上都是D【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第1讲反映法治发展普遍规律的法治理念不包括()A.保障人权理念B.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C.权力制约理念D.法律平等理念A【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第1讲关于法律文化和法治文化,说法正确的是OA.法治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法律文化B.二者有实质性的差异C.法律文化应归属于法治文化的范围之内D.法律文化的外延小于法治文化的外延A【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第1讲良法是善治的前提,O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关键所在。
学案1:9.1 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素养目标】科学精神:准确把握科学立法的内涵、推进科学立法的措施。
法治意识: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公共参与: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参与民主立法的实施。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科学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体现。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科学立法的内涵1.含义: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不断提高法律的。
2.具体内容(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顺应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
立法要符合我国的和,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科学立法符合和。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的权力和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的需求。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和立法工作,遵循立法程序,注重,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
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
二、推进科学立法1.科学立法要做到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
必须坚持民主立法,,集思广益。
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
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与义务、与责任。
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重难点解析】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1.立法质量直接关系到法治的质量。
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9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1框科学立法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
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一)学考达标练1.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下列符合科学立法要求的是( )A.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C.依纪依规严厉打“虎”,追究其法律责任D.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严肃执法、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答案】A【解析】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立法过程中要遵循的规律,符合科学立法要求,A符合题意;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属于立法环节,B排除;C、D体现的是执法环节,排除。
2.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82部、行政法规610部、地方性法规12 000部,不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这表明( ) A.我国公民享有立法权,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我国推进科学立法,依法治国方略取得了重大成就C.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已得到全面贯彻实施D.有法可依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答案】B【解析】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国方略取得重大成就,B正确;“享有立法权”的是全国人大,排除A;C说法绝对化;有法可依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之一,不是根本目的,D错误。
3.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表明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B.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D.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答案】B【解析】材料中通过制定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表明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B正确。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治国就是中国共产党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A、C、D不符合题意。
精品解析:统编版(2019):必修三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②坚持求真务实,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③转变职能,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④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材料没有涉及简政放权,也没有涉及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故①④不选。
②③:必须广泛征询企业或行业协会的意见,同时为政策实施预留合理缓冲期,以确保涉企政策不脱离企业经营活动实践,体现了坚持求真务实,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故②③正确。
④: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最根本保证,④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
5. 从“航班信息变更”到“银行卡透支”,从“冒充亲友请求汇钱救急”到“冒充公检法调查”……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时常发生在生活中,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中国信息网络主管部门一再因电信网络诈骗问题遭到媒体炮轰,政府公信力也由此遭受质疑。面对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政府必须( )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依法治国在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表明( )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材料没有涉及参与人大立法,也没有涉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故①②不选。
③④:根据规定,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这表明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必须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故③④正确。
依法治国测试题
依法治国测试题依法治国测试题⼀、填空题1.中共⼗⼋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推进依法治国若⼲重⼤问题的决定》提出,全⾯推进依法治国,总⽬标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作,深⼊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3、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以审判为中⼼的诉讼制度改⾰,实⾏办案质量终⾝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4、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法先⾏,发挥⽴法的引领和推动作⽤,抓住提⾼⽴法质量这个关键。
5、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政机关内部重⼤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重⼤决策终⾝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单选题1. 中共⼗⼋届四中全会指出:⾯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局,更好维护和运⽤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中既⽣机勃勃⼜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化昌盛、社会公正、⽣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B)A.教育和预测作⽤B.引领和规范作⽤C.指引和教育作⽤D.引领和强制作⽤2. 中共⼗⼋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推进依法治国若⼲重⼤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
(C)A.计划经济B.竞争经济C.法治经济D.泡沫经济3.中共⼗⼋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 ) (A)A.⼈民的内⼼拥护和真诚信仰B.科学⽴法C.依宪执政D.司法公正4、推进依法⾏政,在政务的决策、管理、服务、执⾏及其结果⽅⾯,坚持()。
( C )A、决策、管理不公开,执⾏、服务及其结果公开;B、服务公开,其他不公开C、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
D、以不公开为常态,公开为例外原则。
5.⼗⼋届四中全会提出,全⾯推进依法治国,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 )(C)A.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政共同推进B.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治理共同推进C.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体建设D.坚持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体建设三、多选题1.⼗⼋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推进依法治国若⼲重⼤问题的决定》提出,全⾯推进依法治国,总⽬标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 ) (ABC)A依法治国B依法执政C依法⾏政D依法治理2.⼗⼋届四中全会提出,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押新高考卷第4-10题 全面依法治国(解析版)
押新高考卷4-10题全面依法治国1.(2023·福建·高考真题)在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多组数据呈现“一升一降”的特点引人注目。
例如,挂念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起诉人数上升;抢劫、有意杀人等严峻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起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
“一升一降”说明()①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社会秩序持续向好②司法办案重点适时调整,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③全民法治观念与时俱进,社会法治化水平稳步提高④法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平安感日益增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材料中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起诉人数上升,严峻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起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说明我国依法有效惩治犯罪,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促使社会秩序持续向好,也说明国家通过司法提升法治保障力度,使人民群众的平安感日益增加,①④符合题意。
②:题干强调司法办案取得实效,不涉及司法办案重点的调整,②不符合题意。
③:题干强调国家法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不体现全民法治观念与时俱进,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023·天津·高考真题)司法公开是评判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
我国司法机关不断探究司法公开的新方式、新渠道,使人民群众通过政务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了解司法、走近司法、评价司法,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这表明,司法公开( )A.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推动公正司法B.保证司法程序和司法结果的公正C.合理设定司法机关的权力与责任D.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答案】A【详解】A:我国司法机关不断探究司法公开的新方式、新渠道,使人民群众通过政务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了解司法、走近司法、评价司法,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这表明司法公开有利于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推动公正司法,A正确。
B: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公平、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全国青少年普法综合考试标准答案
全国青少年普法综合考试标准答案1、某中学开展答案:我国现行宪法也叫八二宪法2、在日常生活中答案:小于说:“宪法第二章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这个跟人民没有关系我是人民,我是国家主人我只享有权利”3、宪法宣传期间,答案:总纲第四条讲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答案:立法权更加集中5、在学习现行宪法的修改历程答案: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五次修正案6、宪法宣传期间,答案:迁徙自由7、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答案:监察机关8、我国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答案:1999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10、每年12月份“国家宪法日”答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1、中学生宋明明收集宪法学习资料,答案: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宪法12、改革开放以来,答案:八二宪法13、在普法活动中,李小梅答案:公民享有休息的权利14、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答案:宪法和法律15、下列关于现行宪法1988年答案:土地公有,归国家所有16、下列关于现行宪法1993年修正描述错误的是答案:增加宪法宣誓制度17、我国正式把人权保障规定在宪法当中的时间是答案:200418、国家机关的核心目标答案:尊重保障人权19、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答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20、2018年3月17日上午,答案: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21、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权答案: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22、我国宪法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答案:人民掌握政权,人民代表行使监察权,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审判权23、我国针对社会大环境的脱贫实行攻坚。
答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4、根据宪法规定,下列不属于我国人权的主体的答案:天猫精灵25、关于人权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人权等同于宪法26、根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小张说:“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是我们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27、某班级开展了关于文化教育权利是答案: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文化教育权利28、我国宪法以( )的形式体现了其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答案:法律条文29、通过新闻了解,有的地方称“自治州”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0、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还要绿水青山。
携手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落实宪法宣誓制度
通过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增强国 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使他们 更加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维 护宪法的权威性
培养公民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途径,培 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民主素养, 使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 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携手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 由,宪法才能内化为人民群众的信仰,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此外,要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宪法实施情况监督是宪法权威的重要保障。全国人大及其 常委会要切实担负起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责,加强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 违反宪法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
携手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推动宪法教育的普及化和多样化 :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应推动 宪法教育的普及化和多样化。例 如,可以利用媒体平台制作和播 放宪法教育的公益广告、微电影 等,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学习宪 法。同时,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深 入社区、企业等开展宪法宣讲活 动,让更多人了解宪法的价值和 意义
国家,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3 法进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
弘扬宪法精神,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
好氛围
4
再次,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 行义务
5
宪法要得到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信 仰,并愿意积极参与到宪法实践的过程中去
携手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努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宪 法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真正发挥其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除了以上提到的措施,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依法治国十六字
依法治国十六字依法制国的“十六字方针”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六、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扩展资料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该由法律调整的都要实现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这一方针应成为执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广大公民的共同行为准则。
那种认为法治主要是“治民”而不是“治官”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法治有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之分。
古代法治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总是代表着先进的阶级、阶层以及开明的思想家政治家的利益和愿望,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当时的统治者往往把法律当做治民的工具。
现代法治与此则有很大不同。
老百姓的行为虽然也要受法律的约束,但法律的作用主要是治官,这是由民主政治代替了专制政治所决定的。
宪法出现在近代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宪法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使其不受侵犯;二是设定和约束国家的权力,使其不被滥用。
同时,那种认为法治只是一项具体工作而不是一项影响和决定全局的方针的看法也是不正确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方针和政策,其中有四项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深远战略。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测试题及答案(同名11446)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党的十八届四中审议通过了( )。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C.《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决定》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
A.建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建立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C.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 )。
A.法治理论B.党内法规体系C.国家治理体系D.法律服务体系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A.司法公正B.司法独立C.建立法治政府D.依宪治国6.( )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
A.党和国家的关系B.党和法治的关系C.民主与法治的关系D.立法与执法的关系7.法律的权威源自( )。
A.法律体系的完善B.国家的强制执行C.司法公正D.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A.实施B.规范C.教育D.惩罚9.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的生命线是( )。
A.民主B.自由C.公正D.人权1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 )。
A.国家法制日B.国家法治日C.国家宪法日D.国家法制宣传日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效率这个关键。
阐述立法的科学性原则
阐述立法的科学性原则坚持立法的科学原则问题,也就是实现立法的科学化、现代化问题。
现代立法应当是科学活动。
立法遵循科学原则,有助于提升立法质量和产生良法,有益于尊重立法规律、克服立法中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也有利于在立法中避免或减少错误和失误,降低成本,提高立法效益。
所以现代国家一般都重视遵循立法的科学原则。
中国有着悠久的成文法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立法经验。
但这种经验中的主要成分,是统治者运用立法的方式治国安邦维护家天下的经验,其中堪称科学立法的因素并不算突出。
而且,在人治当道的情形下,即便有一些科学立法的经验、理论和知识,也难以受到重视,更难以使其上升到制度层面而在立法实践中得以贯彻。
最近二十年来,关于立法的科学化问题,在有关立法学者的着述中已引为注意,但立法实践中对立法的科学化问题,殊少有人看重。
这种状况不能不从负面严重影响到立法的质量,使大量的法律、法规难以成为良法,难以在生活中获取好的实效。
转变这种状况,提升立法质量,更多地产生良法和更多地减少恶法、笨法,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亟待重视科学立法,亟待以制度的形式形成中国立法的科学原则。
立法遵循科学原则,首先需要实现立法观念的科学化。
要把立法当科学看待,以科学的立法观念影响立法,消除似是而非贻误立法的所谓新潮观念和过时观念。
构造立法蓝图,做出立法决策,采取立法措施,应当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
对立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应当给予科学解答和理论总结。
立法实践主要是摸索的实践、试验的实践而不是自觉的实践,立法经常付出沉重代价、高额学费,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第二,需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要建立科学的立法权限划分、立法主体设置和立法运行体制。
整个立法制度应当合乎社会和立法发展规律,合乎国情和民情,合适、合理、完善。
立法主体应当由高素质的立法者和立法工作人员组成。
第三,更具直接意义的,是要解决方法、策略和其他技术问题。
从方法说,立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和注重理论指导相结合,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变动性相结合,总结借鉴和科学预见相结合,中国特色和国际大势相结合。
依法治国是
依法治国是依法治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要求,是建设法制中国、廉洁中国的根本要求,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基本治国路线。
对于就提要求你知道吗?本文是,欢迎阅读。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相一致的。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
这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
有法可依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需要法律调整的领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资依据和遵循。
有法可依已不仅要求立各种各样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精神的法。
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多,不仅会给坏人提供为非作歹的机会,还会使好人无从依法行事。
从内容上说,社会主义法至少要满足下列几个条件:(1)要做到真正反映和充分表达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要做到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反映社会生活与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3)要做到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各项人格尊严、人生自由、民主权利、政治自由、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
总之,社会主义法在实质上应当实现人民性、合理性、公正性、合规律性几个方面的深刻统一,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法的生命力与优越性之所在。
从形式方面说,社会主义法至少要满足下列几个要求:(1)要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也就是说,为了保证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的相对稳定,法律不能朝令夕改,频繁变动,反复无常,而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2)要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与协调性,也就是说,整个法律体系应当是一个以宪法为总纲的、根本精神一致的、各级各类法律法规内在和谐的体系,这样有助于促进统一的、稳定的法律秩序的形成。
(3)要经由民主的、科学的立法程序制定,这是保障法律科学性、民主性的程序基础。
民主的、科学的立法程序有助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立法,广泛集中民意民智,避免立法工作单纯受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驱使,或者完全依领导人个人的意志而立法。
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1)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知识分析说
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1)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知识分析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公平正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
“法者,天下之公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
依法治国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方面,对以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全方位部署。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中,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守护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以法治维护公平正义,科学立法是引领。
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才能筑牢人们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的坚实平台。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以法治维护公平正义,严格执法是关键。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解决好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等问题,惩治执法腐败现象,才能确保法律公正、有效实施,牢牢树立起法治权威。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以法治维护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保障。
“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无论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还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更好服务于民,或是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都是为了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以法治维护公平正义,全民守法是基础。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全民守法
答题结果:
9、【单选题】“宪法是写着人民权利的纸。”提出这一论断的是A
A. 列宁
B. 毛泽东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答题结果:
10、【单选题】以下国家中实行不成文宪法制的国家是A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答题结果:
1、【单选题】在我国,行使国家立法权的相应机构是A
A.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各级国家政权机关
D. 中央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答题结果:
2、【判断题】法典编纂是指在对某一部门法全部现行法律规范进行审查、整理、补充、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一部系统化新法典的活动。A
A. 正确
B. 错误
答题结果:
3、【多选题】《四中会会决定》提出:要“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ABCD
A. 及时性
B. 系统性
C. 针对性
D. 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答题结果:
4、【判断题】从国外的违宪审查机构设置来看,德国、韩国等国设立有宪法法院,法国设立有宪法监督委员会,美国等国家则通过普通法院进行违宪的司法审查。A
11、【单选题】被称为“近代宪法之母”的是A
A. 英国宪法
B. 法国宪法
C. 美国宪法
D. 德国宪法
答题结果:
12、【单选题】党的( A )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A. 十五大
B. 十六大
C. 十七大
D. 十八大
答题结果:
A. 正确
B. 错误
答题结果:
7、【多选题】广义的宪法监督,监督主体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ABCD
A. 特定监督审查机关
B. 其他国家机关
C. 社会组织
D. 广大人民群众
答题结果:
8、【多选题】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是ABCD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A. 正确
B. 错误
答题结果:
5、【判断题】宪法宣誓制度源自1919年的德国《魏玛宪法》,该宪法首次规定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宣誓效忠宪法。A
A. 正确
B. 错误
答题结果:
6、【判断题】亚里士多德说过,法治应包含两A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