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
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
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
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
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
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
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
小学数学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
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藏新,又不断化新为旧,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
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应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能及时了解当堂教学效果,使教与学的信息得到立即反馈,避免“亡羊补牢”。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练习的设计关键在于“精”,即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新知识的能力,围绕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地练习,在练习中理解、巩固,在练习中转化、运用,以此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破重难点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破重难点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愿意花时间复习,长期以往,数学成绩难以提高。
(1)原因分析: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决策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富有情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竞赛等,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重视结果记忆,忽视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灵活思考和解决问题。
(1)原因分析: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分数,导致教师和学生过分关注结果;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思维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
(2)解决策略: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无法准确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
(1)原因分析:教师对概念的讲解不够透彻,学生难以理解;课堂教学缺乏对概念的巩固和运用,学生容易遗忘。
(2)解决策略:教师应深入剖析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刻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超越传统的知识点传授,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特别是在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小学数学说课的技巧
小学数学说课的技巧小学数学说课的技巧第一,说课有几部分必须说完整。
教材的作用与地位(简单说,四十秒以内必须说完)、教学目标(一分钟以内)、教学重点和难点(你能够在这儿把如何样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讲出来,耗时不超过3分钟或者就先摆个什么缘故设置它们为重难点,耗时一分钟以内)、教学方法(越简单越好)、课时安排(一样一课时,一句带过)、重头确实是教学过程的讲解,确实是把你用什么方法教学生说出来,假如前面没讲重难点的那么在那个地点你就要讲清晰、课堂小结及布置作用,最后一步是容易不记得的,那确实是要说课堂板书,你还要花两分钟时刻把你写得最好的字写在专门板书,好了就这么几部分,缺一不可。
第二,把握时刻,说课时刻为5--15分钟。
8分钟最宜,因此依照你们的考试要求可做适当调整。
第三,说课时要有自信,第一外表整洁,仰头挺胸,其次要有精神气,说课时声音要嘹亮,语调要揄扬顿挫,重点的地点就语速放慢,着重强调,不重要的就反之。
第四,眼神不要漂,你要先盯着你认为他是要紧评委的人,让他能够点头或者给你眼神暗示的,你再盯下一个。
小学数学说课的核心1)说课要突出一个“新”字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突出说课的艺术。
“新”是说课成功的关键。
“新”的要求专门高,具体有如下几点:方法新——凭自己对说课内容的明白得选用新颖的方式进行阐释。
结构新——说课的结构安排打破常规,按需要进行排列组合。
练习新——要激发学生的爱好、启发学生的聪慧。
手段新——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图文并茂。
设计新——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巩固新课、终止新课等几个环节,要环环紧扣,具有新意。
引入新,终止新——从引入到终止都要吸引听者,引起共鸣。
2)说课要表达一个“美”字美是艺术的核心,说课要跟讲课一样处处表达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内容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炼美、揭示美。
语言美——教师语言美是决定说课成败的关键。
情感美——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没有强烈的情感,不可能把课说得成功。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部分重难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部分重难点(一)数与代数1.乘法重点与难点的说明: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是一位数乘一位数(表内乘法)、一位数乘整十数、一位数乘整百数、0乘任何数的乘法运算,以及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其中,一位数乘整十数与0乘任何数的乘法运算是必须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内容,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运算,通过迁移原理也就能掌握一位数乘整百数的乘法运算。
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是理解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的基础和关键。
其算理就是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转化为求两个部分“积”(一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和”。
算法是多样的,但算理不会改变。
这个算理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在没有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之前,它已经作为思维对象存在于学生的思维过程之中)。
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的运算,目的有二:一要突破“进位”这个难点,过好“进位”这个关;二要把这种形式运算的方法迁移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情形。
由于后续学习乘法与除法的需要,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会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所以,一位数乘两位数要淡化笔算,加强口算。
2.除法重点与难点的说明:教学重点: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余数是怎样产生的,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就是除法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意义。
学习除法也必须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重点与难点的说明:体验1毫米、1分米和1千米有多远,1千克有多重是重点。
能例举日常生活中大约是1毫米、1分米、1千米长的物体,举例1吨、1千克和1克重的物体,就能使这些质量单位在学生的思维中变得具体、有意义。
其次是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认识时、分、秒重点与难点的说明:重点是了解1秒有多长,知道1分=60秒,1时=60分的相互转换。
难点是计算经过的时间,化解这个难点的办法是借助钟面的直观,进行计算;其次控制难度(二)空间与图形认识周长重点与难点的说明:周长是个重要概念,也是个难点。
小学数学教案难点分析
小学数学教案难点分析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
难点分析:
1. 借位和进位的概念: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需要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进位或借位,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进位和借位操作。
2. 连加、连减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包括如何对齐数字位,如
何逐位相加或相减。
3. 混合运算:学生需要能够处理同时出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题目,也需要掌握计算的优先
顺序。
4. 运算符号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地运用它们
进行计算。
5. 小数的加减法:对于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需要理解小数点的位置及其影响,以及如
何对齐小数点进行运算。
教学策略:
1. 利用具体的实物或图片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式来进行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帮助他们理清计算步骤。
3.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 利用游戏或趣味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符号的理解。
5.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小数的加减法,加深他们对小数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浅析微课在小学数学难点突破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微课在小学数学难点突破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十分普及的走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中,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科学、合理的利用微课,将微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重难点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对数学中的难点知识进行掌握,(那么就不会在数学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惑,导致学习困难。
对此,本文提出了如何利用微课去突破小学数学难点的对策,希望所提出的内容能够为教师所用。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难点突破前言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使得在数学的知识中有很多难点不容易被突破,不容易被学生轻松掌握,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主动引导。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教师要借助个人日常所积累的教学经验,辅之微课来帮助学生攻克数学难点知识。
一、借助微课突破小学数学难点知识的价值有助于让学生在充满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去学习数学知识,小学生所具有的共性问题就是惰性问题,因为心智还不够成熟,在数学学习中,一旦遇到较难的知识,就很容易形成放弃钻研数学的思想,(严重的可能会放弃学习数学)导致学习出现问题。
教师借助微课开展数学教学,利用微课的特点来帮助学生突破数学的难点知识,有助于让学生在全新的视角下去开展学习,对数学产生新的认识,这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充满兴趣并学会主动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去总结数学规律。
二、借助微课突破小学数学难点知识的原则(一)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时,要针对数学的难点知识开展,让学生透过微课来提高难点知识的掌握能力。
而且小学数学知识庞杂,每一个单元的难点知识多比较分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重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然后借助微课这一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逐个突破难点知识。
(二)趣味性原则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有时会让学生心烦意乱,觉得数学的学习索然无味,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开展情境创设,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如何提升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
如何提升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小学六年级是小学教育的最后一年,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年,因此需要老师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下面跟大家分析一些小学六年级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1.数学教师应该准确地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由于六年级的同学,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也具备了比较强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进行知识的全面灌输而是善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明白自己引导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灌输者。
因为,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中大的问题,产生了兴趣,他们才可能尽自己所能的去解决问题。
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逻辑水平都会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而这些能力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力的。
例如,教师在讲授小学六年级的分数乘法的章节时,可以先不要将方法进行讲解,而是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前的乘法教学,再将现在的分数乘法与之相联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举出一些生活中与数学息息相关的实例。
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只存在于课本上的枯燥的数字,它也是能够被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2.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课堂氛围的营造: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眼前的学习的,而且是使其终身受益的。
同样的,这也是一门学科教学的关键之处。
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督促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其实,课前的预习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将所要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初步的理解,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可以将它当做问题放在那里。
等到老师讲课的时候,便可以重点地听那一部分的内容。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而为了让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可以事先说明,自己在下一堂课上会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找同学回答。
怎样教好小学数学
怎样教好小学数学问题一:《怎样教好小学数学孙映柏》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逻辑思维也刚刚开始,所以教小学数学是比较有挑战性的,我的体会是:1.尽量用直观的,讲故事的 ... 来教学。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
一年级开始学数字,可以讲一些数字的故事,举例讲为什么要有数字等。
2.尽量讲多一些数学背后的意义。
如为什么要有小数,为什么要有分数,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处。
3.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可以举比较夸张地例子。
如讲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可以举狗追食物的例子。
可以比较夸张地说让狗跑弯路等。
4 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举例。
参考:怎样学好数学的是十三种好习惯 ... 1、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2、积极“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随着年龄的升高,思考问题时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3、仔细“审”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学会抓住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建议教师们经常进行“一字之差义差万”的专项训练,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4、独立“做”的习惯。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作到 ... 最佳,有错就改。
教案中的重点难点是如何把握的?
教案中的重点难点是如何把握的?。
一、重点的把握教案中的重点,通常是指教学任务中教师要在学生身上着重强化的内容,可以表现在:(1)对学生的认知要求针对课程的重要概念、原理、核心知识点所涉及到的关键词汇等进行优先强调和夯实。
例如,对于初中数学中的“整式”这个知识点,强调确定系数、项数、次数、常数项的操作步骤和应用。
(2)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因课程内容的不同,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决定了教案设计时应该重点强化哪项能力。
如,在初中英语的语言运用中,有的学生缺乏开口表达的能力,此时教师就应该把练习听说的环节放到重点位置。
(3)对学生的情感要求学生的情感因素对于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至关重要。
教案应该把握学生兴趣爱好、思维意识、心理特点等方面。
比如,在地理教学中,旅游地图的制作操作环节,应该加入学生自选旅游线路、线路解说和宣传设计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旅游快乐的情感体验。
二、难点的把握教案中的难点,指的是学生比较困难和难以理解的地方,需要用心解决。
有时候难点并不是教师所想的那么明显,需要通过学习中的不断观察和实验以及对思维遇到瓶颈时的导引和刺激,逐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所以,教案设计时对于难点的把握需注意下列几点:(1)精准定位需要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错误思路、学习瓶颈和理解难点,精准定位学生的认知状态。
在读懂学生状态之后,教师应该把握难点的核心,解析和分析它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2)有效措施针对不同的学生和知识点,教师需要有不同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在观察中慢慢调整。
例如,在解决学生数学思维困惑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协作学习、互动交流、“以偏概全”的分析思维等多样化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己的认知,提升学习兴趣。
(3)评价机制在指导学生掌握难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机制,来评估学生对于难点的掌握程度,从而使教学更加精准高效。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小测验、作业验收、主题报告等手段,定期检查每个同学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认知状态和记忆效果。
小学数学观测点是: 如何突破重难点
小学数学观测点是:如何突破重难点我先代表我们一年级组进行评课,我们的观测点是:这三堂课是如何突破重难点的。
这三节都是解决问题,老师们不约而遇的都是通过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建模思想,利用画简单的示意图或线段图的策略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课时的重难点的。
三位老师都让学生经历了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的意思,并用文字解释所画的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把图转化为正确的算式,学生们在经历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逐步突破每节课的重难点的。
接下来我针对每一节课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节是乐成夷老师上的三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本课时我认为重点是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决问题,并能正确的解答。
初步学会利用画图法来分析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难点我认为应该是理解关键句,并用图表示,再实现知识的迁移。
例题是军旗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旗的4倍。
象棋的价钱是多少?乐老师在让学生读题以后,出示导学单,引导学生画示意图,或线段图,让学生独自经历把纯文字转化为图形的过程,把要研究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抽象成为了图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了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确实存在这样的关系。
然后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从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到线段图的优势。
并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从线段图中形象直观地把两个对象之间的倍数关系迁移到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的关系。
这里乐老师通过给学生一定的句式看图说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初步构建了此类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然后教师出示了一道巩固性的题目:教室里扫地的有5人,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擦桌子的有几人?通过让学生比较比较8×4=32,5×3=15,这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点。
进一步思辨“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的本质所在。
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此类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使学生掌握了它的解决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而我认为在难点的突破上乐老师还需要在小细节上进行改进。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小学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
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进位与退位的运用,混合运算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课件PPT
2. 针对性的练习题
3. 小学生常见的加法与减法错误归纳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口算练习,让学生复习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讲解:通过PPT呈现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讲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配合实例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
练习:让学生进行专题练习,每道题目都包含进位或退位的计算,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
巩固: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并加以纠正。
拓展:设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运算的同时,能够运用到更复杂的问
题中。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课堂表现的观察,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情况,为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教学延伸: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结束语: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案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 能认识数字0-20,并能按顺序写出这些数字。
2. 能用具体物品进行数字0-20的对应。
3. 能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数字0-20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认识数字0-20的写法和读法。
2. 数字0-20的对应关系。
3. 数字0-2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数字0-20的读写和对应关系。
2. 能灵活运用数字0-20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0-20。
2. 具体物品进行数数。
3. 数字0-20的写字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数学游戏或歌曲的形式引入数字0-20,并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含义。
2. 学习数字0-20的写法和读法:老师出示数字卡片0-20,让学生边认读,边模仿写出来。
3. 数字0-20的对应关系:利用具体物品进行数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字0-20的大小关系。
4. 数字0-20的应用:老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场景,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5. 扩展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小游戏,通过数字0-20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总结数字0-20的读写和对应关系。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字0-20的写字练习纸。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数字0-20的应用场景。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0-20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但对于数字的应用能力还需加强。
下节课将重点强化数字0-20的实际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的含义和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基本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含有进位和退位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用具体的例子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加法是两个数相加,而减法是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
二、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10分钟)
1. 讲解不进位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讲解含有进位和退位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三、练习与讲评(15分钟)
1. 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练习;
2. 讲解练习题答案,解析中出现的常见错误。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通过此次教学,检验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
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分数的乘除》以及第六章《比和比例》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分数乘除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和比例的性质、计算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性质,能运用比和比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乘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和比例的性质及其应用。
重点:分数乘除运算方法,比和比例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分数乘除和比比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分数乘除的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2)讲解比和比例的性质,结合实际例题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分数乘除和比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分数乘除和比比例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的运算方法。
2. 比和比例的性质及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分数乘除和比比例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分数乘除运算。
(2)应用题: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他们对分数乘除和比比例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拓展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分数乘除和比比例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的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关键。
小学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小学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面临着诸多教学重点和难点,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本文将从小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教学重点1. 语文1.1 词语积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听力练习来不断增加词汇量,同时需要掌握基本的词义、造句和辨别词义的能力。
2. 数学2.1 基本运算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 英语3.1 基础单词和语法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小学阶段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单词和语法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难点1. 语文1.1 作文写作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遇到词汇匮乏、逻辑不清、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提高写作水平。
2. 数学2.1 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在理解数学中的逻辑关系方面存在困难。
教师需要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英语3.1 口语表达英语口语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小学生因为缺乏实际练习而表达不流利。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对话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解决方法1. 针对性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注重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2. 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实践操作、趣味讲解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潜力。
3. 家校沟通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协助解决学习难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的来说,小学教学的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和解决,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合作,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重点难点教学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重点难点教学如何把握小学数学重点难点教学数学重点难点教学一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迁移每一个数学知识点之间,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客观的联系,如果将其割裂开来,数学课堂无疑是低效的,也会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小学阶段的认知活动是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需要基于特定的知识基础上,要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必须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迁移。
新知识的教学要以旧知识作为基础,找到两者的衔接之处,促进知识之间的迁移,有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作为铺垫,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得多。
如,在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就是面积的推导,在学习时,可以先复习长方形、三角形面积求解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看平行四边形与自己以前学习过的哪个图形相似,将其转化为自己学习过的一个图形。
经过对比与分析后,学生就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与自己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这样推导起来就变得更加容易了,教学难点与重点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借助多媒体突破难点与重点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生机,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粉笔+教材+黑板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用形象趣味的视频、图片、声音、文字来展示出来,让学生的各类感官都可以参与进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将静止的图象生动形象的为学生展示出来。
如,在关于《长方体旋转》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长方体展开的样子,让学生认识到,一个长方体是由六个面组成的,且这六个面之间是两两相对的,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一图形形成全面的认识,更好的解决了难点和重点知识,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他们不再惧怕几何知识。
数学重点难点教学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
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
一、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所谓教学重点,“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
如果某知识点是某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
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还包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例如,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二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重点是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三年级中的平均数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24时计时法的教学重点是知道24时计时法的含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四年级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减的简便算法;五年级长方体的体积教学重点是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是会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
例如,一年级实践活动的摆一摆,想一想的难点是通过观察找出用圆片摆出不同数的规律;二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难点是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三年级中的年月日的教学难点是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四年级李志兰和刘永霞老师讲的两节课的难点是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五年级长方体的体积教学难点是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六年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难点是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和缩小。
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
六年级上册的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教学重点来自于知识本身,是由于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因而对每一个学生均是一致的。
而教学难点却不同,它依赖于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实践证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的难点突破速度与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由于教学重点与难点二者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重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难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重点。
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由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二、研究教学重难点的意义何在
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落实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往往是使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
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此问题的点滴体会和做法。
1.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我们先来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
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
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案例一: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时,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知识点来教学,通过观察1/2=2/4=6/12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逐一变化,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由谁到谁的变化过程,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体会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用同一语式去表达,但是到最后学生也未必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较简练、准确地数学语言来描述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果,我们在教学前先来分析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就会找到与它的叙述非常相似的“商不变的性质”和沟通两者联系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此时我们为了突破“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就可以在课前的复习环节安排对于“商不变的性质”的叙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练习。
可以运用迁移方法教学的知识点还很多,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它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基础上迁移学习,只是增加试商和调商且难度增大、方法更加灵活。
再如,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是在学习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迁移,运算方法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
这种方法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应该是熟练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识是牢固的。
因此,强调我们每一年段的老师都要把自己视为“把关教师”,让学生“走稳每一步”。
2.抓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转化的策略突破重点和难点
转化——是指解决数学问题时,常遇到一些问题直接求解较为困难,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相对来说,对自己较熟悉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一个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和结果,也就可以转化为旧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做到“化新为旧”,抓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逐步教给学生一些转化的思考方法,使他们能用转化的观点去学习新知识、分析新问题才能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刻,最终达到融汇贯通。
例如: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面积公式的推倒。
3.强化感知参与,运用直观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直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用具,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直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最常用的也是最为有独立自主的教学方法。
(1)动手操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如:圆的面积的推导
(2)通过画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可以用图帮助解决问题,如(
(3)直观演示,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比如:用课件演示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用课件演示钟表一天的转动,学生理解了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含义、在学习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如果利用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体会体积实际上就是一个形体中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那就在交流汇报这个环节不至于浪费时间了。
(4)编制歌诀,帮助学生直观的记忆
如教学的年月日进行歌诀记忆。
还有教学五年级因数和倍数单元,概念又多又易混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编歌谣来帮助记忆。
如让学生背100以内质数表,单去死记硬背一个一个的数相当困难,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数分组变成歌谣来记:二、三、五、七和十一,十三后面是十七,十九、二三、二十九,三一、三七、四十一,四三、四七、五十三,五九、六十一、六十七,七一、七三、七十九,八三、八九、九十七。
再如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也可以用下面歌谣来记:
两数互质要记牢最大公因就是1,最小公倍是乘积;
两数倍数关系时,最大公因取较小,最小公倍取较大;
两数关系不明显,就用短除来试商,最大公因乘半边,最小公倍乘一圈。
运用好直观方法的关键是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介绍的方法是针对一些知识点的教学单独使用的情况,这些方法当然也可以联合使用。
总之,我们要做到在教学中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努力实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