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放线菌XS904活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三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开题报告
三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海洋放线菌是一种生物多样性极高的微生物群体,在海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而其主要代谢产物为次级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被发现并应用于药物、化妆品等领域。
因此,对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三株海洋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并分析其化学结构特点和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的药物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取三株海洋放线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并对产物进行化学鉴定和药理活性测试。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海洋放线菌分离与筛选:通过海洋样品采集、分离纯化和培养等方法,筛选常见的海洋放线菌,选取具有代谢活性的菌株。
2. 次级代谢产物提取与分离:对选定的海洋放线菌进行分菌株培养,使用有机溶剂、萃取等方法提取其次级代谢产物,并采用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
3. 化学特性分析: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鉴定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特征,确定其分子式、分子量和构象等信息。
4. 生物活性测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小鼠模型等方法,对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活性进行测试。
四、研究意义1. 通过研究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可以为二次代谢产物的药物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对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可为开发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活性的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3. 鉴定和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和代谢产物,有助于深入挖掘海洋生物资源,为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海洋放线菌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海洋放线菌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唐婧媛薛永常唐婧媛,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116034,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
薛永常(通讯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2010-08-17放线菌(actinomycetes )是一类具有分枝状菌丝体的高(G+C )%/mol 的革兰氏阳性菌,因早期发现其类群的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放线菌广泛存在于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种类繁多、代谢功能各异,其特有形态和生物学特性是研究生物形态发育和分化的良好材料;许多放线菌能产生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广泛实际用途和巨大经济价值的微生物资源[1]。
目前分离得到的放线菌绝大多数来源于土壤,陆生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占天然来源抗生素的70%以上。
但陆生放线菌中能分离出的先导化合物数量毕竟有限,近20年来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海洋[2]。
海洋占地表面积的71%,海洋生物物种比陆地生物丰富和复杂,生活环境比陆地生物迥异,因此,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海洋放线菌因其生活的高盐、高压、低温与低营养等特殊环境而产生其独特的代谢方式,这既确保了在极端环境中生存,也提供了产生抗生素的潜力。
海洋放线菌是新药开发和天然活性产物的重要来源,海洋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是代谢产物功能多样性的基础,因此,研究可培养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海洋放线菌的多样性海洋环境特殊多样,赋予海洋中的放线菌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诺卡菌属(Nocardia)、链霉菌属(Streptomycet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放线菌属(Actinoplanetes)等[3]。
据报道可分离到的海洋放线菌近乎分布于海洋各个角落,包括海水、海泥、海底沉积物、海洋动植物等。
Han 等(2003)从东海Amursky海湾的海水中分离得到3株海洋放线菌,其中一株经鉴定属于新分离的一个属,Salinibacterium 属,具有耐盐的作用[4]。
海洋链霉菌抗补体活性菌株筛选及活性产物研究
海洋链霉菌抗补体活性菌株筛选及活性产物研究补体系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之一,其在消除微生物入侵和维持机体的平衡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补体系统如果过度激活会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痴呆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具有可持续生产,且能在体内被直接消化吸收等优点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
由于微生物易于培养、易于基因工程改良,且微生物来源的产品质量容易控制,所以微生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对微生物来源抗补体活性物质的研究还非常有限。
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复杂多样,且具有众多生物活性,如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活性,因此海洋放线菌已成为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新来源,但目前对海洋放线菌的抗补体活性物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本课题首先筛选了具有抗补体活性的海洋来源链霉菌,并对两株产抗补体活性物质的菌株星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xinghaiensis NRRL B24674T(简称 S187)和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DUT11(简称DUT11)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对分离自大连星海湾和小平岛海平面以下约10m处的海泥样品中的42株海洋放线菌进行了抗补体活性物质生产菌筛选,发现7株海洋放线菌的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补体活性。
对这7株放线菌进行了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这些海洋放线菌分别属于不同的种,提示可产生抗补体活性物质的海洋放线菌菌株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进一步研究了具有良好抗补体活性的菌株星海链霉菌S187抗补体活性物质的生产,对其抗补体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对抗补体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
首先,选取7种不同培养基对菌株S187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确定M12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7.0,温度为28 ℃,培养时间为6天。
细胞毒活性海洋放线菌的筛选与两株目标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分析
细胞毒活性海洋放线菌的筛选及两株目标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3筛选样品的准备将冰箱保藏的菌株接于原斜面培养基上,于28"C培养箱中活化培养5至8天后,分别接种到5mL试管液体培养基中,于28"C试管摇床中240rpm振荡培养7天。
取全部发酵物,超声破碎菌体细胞,按体积比加入2倍量的甲醇,静置过夜,离心取上清液,浓缩至干,所得固形物为活性测试样品。
4活性筛选结果4.1海虾生物致死法:在用海虾生物致死法测试的262株放线菌发酵样品中,100Jf,g/mL的有活性菌株共有78株。
4.2抑菌活性筛选:262株放线菌发酵样品经抑菌活性筛选之后,有32株对至少一种致病菌有活性。
4.3肿瘤细胞筛选:在海虾生物致死法初筛有活性的78株放线菌样品中,经肿瘤细胞二级复筛,共有17株在终浓度100ug/mL时对K562细胞显示了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
其中,13株菌株在终浓度10#g/mL仍显示较强的活性。
部分活性结果参见F睡1.2.1。
细胞毒活性海洋放线菌的筛选及两株目标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第三节小结本章采用改良的96孔板海虾生物致死法和抑菌试验作为初筛模型,成本低廉,测试样品用量少,可筛样本数大,可以扩大筛选面、加快筛选速度,故可通过大规模筛选,快速排除绝大多数无活性的菌株,具有十分显著的优越性。
复筛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结合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选择有限的初筛有效菌株,专门检测具有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及坏死性细胞毒等活性的菌株,具有灵敏、微量、快速的优点。
结合这两种模型进行分级组合筛选,充分发挥两种模型各自的长处,形成了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诱导以及细胞毒等抗癌活性微生物菌株的简便快速且经济可行的组合筛选模式,大大缩小了复筛样本数目、减少了流式细胞术筛选的工作量、大幅度降低了成本,适用于大量菌株抗肿瘤活性的体外筛选。
本章从采自威海、福建、广东的10个海泥样品中共分离得到放线菌262株,并利用组合筛选模式对这262株放线菌进行了活性筛选。
海洋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海洋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摘要: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产生活性物质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筛选方法Research progress on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1. Shao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haoyang422000,China 2. Faculty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China;) ABSTRACT:It has powerful potential to produce bioactive substances from marine microbe owing to the special ocean condition.This artice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 on marine microbe bioactive substances.KEY WORDS:marine microorganism; bioactive substances; secondary metabolites; method of screening一、前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环境,具有丰富的环境资源,占有约80%的地球生物。
相比陆地微生物,海洋微生物是地球上尚未充分开发的自然环境。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现在要从陆地微生物找到新的活性物质的几率正逐渐下降,并且开发的重复率几近95%,转向从海洋微生物环境中寻找新的活性物质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还有众多类似的现象迫切需要大力开发海洋微生物[1,2]。
海洋放线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最新进展
ABS TRACT St di h t b ie r n c iomy e e v e a i l v l e e e ty. A u s on t e me a olt s ofma i e a tn c t s ha e be n r p d y de e op d r c n l n umb rofun q t u t r lc mpo dswih s e i lb o c i iisan t ta a u swe e io a e r m a i e e i ues r c u a o un t p ca i a tv te d po en i lv l e r s l t d f o m r n a tn myc t s, whih c io ee c we e xp c e t b a t e i o t nt ir o ga i m r s u c s or ha ma e ia r e e t d o e no h r mp r a m c o r n s e o r e f p r c utc l i ndu ti s Th e e dv n e i h boa tv me a o ie rn a tno c t s s re . e r c nt a a c s n t e i c ie t b lt s of ma i e c i my e e we e r v e d n h s r e i we i t i p p r wih h lt r t e pub ihe du i g 00 a e t t e ie a ur ls d r n 2 1~ 2 5 The e 00 . mph ss s a i i on h n e o p und a t t e ov lc m o s nd he
Zhu Fe . ng Li a — n u Xi o ho g。 an Li ng c e 。 d n Yo — h ng
海洋放线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综述・海洋放线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王海雁,刘健,赵淑江3(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摘 要:海洋放线菌由于能够产生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活性物质,成为天然活性产物和新药开发的重要来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综述可培养海洋放线菌的多样性及近几年海洋放线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重点描述了一些活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其相关生物活性。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多样性;活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R9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461(2010)0120067208 放线菌具有复杂的形态分化过程和合成种类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人们对陆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但现在从陆生放线菌中发现新的活性物质变得日益困难,迫使人们将目光转向海洋环境中的放线菌等微生物。
海洋微生物资源丰富。
20世纪30年代, ZoBell等发现了海水的杀菌作用[1]。
随后,各国对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力度逐渐加强,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各种活性物质的开发研究进展迅速。
研究发现,大约有27%种属的海洋微生物具有抗菌活性[2],其中来源于放线菌的活性代谢产物约占微生物来源的活性化合物的45%,结构新颖的海洋放线菌代谢化合物的发现为抗生素的研究开创了新的途径[3]。
科学工作者对海洋放线菌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微囊化技术、噬菌体定向筛选等许多培养、分离等方面的新技术得到应用,海洋放线菌研究得到很大进展[4]。
据不完全统计,在21世纪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的结构新颖化合物的数量是上个世纪的两倍之多。
这些新化合物具有独特结构、特殊生理活性,例如抗肿瘤[5]、抗真菌[6]、抗疟[7]以及杀虫功能[8,9]。
海洋放线菌活性代谢物潜在的应用价值,使该庞大的海洋微生物类群有可能成为抗生素类药物的重要来源。
1 海洋放线菌的多样性海洋放线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按其生活环境可大体分为共生海洋放线菌、极端环境海洋放线菌、海洋固有放线菌,主要包括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以及诺卡氏菌、红球菌、游动放线菌等稀有属种。
海洋新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海洋新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摘要】由于自身特殊的生存环境,海洋放线菌具有复杂独特的代谢途径,产生了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活性代谢产物为新抗生素的发现提供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有些已经进入临床前研究。
本文简要介绍近十几年从海洋样品中分离到的放线菌新种属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概况。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 Salinispora; Verrucosispora;MarinisporaABSTRACT Due to the special living environment, marine-derived actinomycetes possess distinct and complex metabolic capabilities,resulting in wide persity of their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chemical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Among them, many valuable leading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for discovery of new antibiotics, and some had been selected for preclinical study.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discovery of new actinomycetes and their secondary metabolites were briefly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Marine-derivedactinomycetes;Metabolites;Salinispora;Verrucosispora;Marinispora放线菌是一类高(G+C)%的革兰阳性细菌,与人类关系密切。
抗氧化海洋真菌的筛选及3株真菌代谢产物的初步分离的开题报告
抗氧化海洋真菌的筛选及3株真菌代谢产物的初步分离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海洋真菌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代谢产物,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对天然抗氧化物质的需求不断增加,寻找新的抗氧化海洋真菌并开发其代谢产物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研究旨在从海洋中筛选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真菌,分离其代谢产物并深入研究其生物活性,为开发新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通过对海洋样品的采集和初步处理,筛选出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真菌,进一步对其进行鉴定和培养,分离纯化其代谢产物,并通过对其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探究其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
具体目标:1、采集并初步处理海洋样品,筛选出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真菌菌株;2、对该真菌进行鉴定和培养,进行代谢产物提取和分离纯化;3、通过NMR、MS等器械手段对代谢产物的结构进行鉴定;4、通过多种生物活性实验,评估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性质和其他生物活性。
三、研究方法1、采集海洋样品,并通过干燥、粉碎等步骤进行初步处理;2、利用琼脂糖平板、筛选剂等方法对样品进行真菌分离筛选;3、对选出的真菌进行鉴定和培养,并利用固液萃取法、硅胶柱层析法等方法提取和分离纯化其代谢产物;4、应用NMR、MS等方法对所得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5、进行多种生物活性实验,评估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性质与其他生物活性,同时对其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四、预期成果1、从海洋样品中筛选而得几株具有抗氧化性质的真菌菌株;2、分离纯化和鉴定3株抗氧化代谢产物;3、评估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性质,对其进行初步理解。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项目意义在于:1、开发新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2、丰富海洋真菌资源库,拓展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领域;3、探索海洋环境中抗氧化剂的来源,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株海洋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一株海洋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放线菌,尤其是链霉菌,作为抗生素的重要来源,一直以来都是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以德国北海海水中分离到的一株海洋放线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16S r DNA测序鉴定其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trainnenu<sub>D</sub>S<sub>2</sub>1有99%的同源性。
本实验将该菌编号为AC1。
通过初期大米培养基发酵,发现其代谢产物种类丰富,且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部分对水稻纹枯病菌、梨黑斑病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
对该菌采用大米发酵以及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发酵,之后用硅胶柱、凝胶柱、C18反相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柱等色谱分离纯化方法结合薄层色谱分析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得到的代谢产物成分采用质谱(MS)以及1D和2D 核磁(1H-NMR、13C-NMR、HMBC、HSQC)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并进行抑菌活性的研究,最终结果如下:(1)从AC1的大米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出了编号为I-VIII共8个单体化合物。
其中I号化合物为2,3-dihydroxybenzamide,II号化合物为pyramidamycin B,VIII号化合物为flufuran,V、VI、VII号化合物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到的酰胺类天然产物,III、IV为新的化合物。
I,II,III,IV,VII号化合物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V,VI,VIII号化合物为呋喃类化合物。
从高氏一号液体发酵代谢产物当中分到了IX和X两个单体化合物.其中IX号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3-[(3’-amino-3’-oxoprop-1’-en-2’-yl)oxy]benzamide。
X号化合物为新的链型酰胺类化合物。
在分离鉴定的10个化合物当中,VIII 化合物为该菌产生的主要成分。
(2)将分离得到的10个化合物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番茄灰霉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病原细菌作体外抗菌实验,筛选其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其中VIII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V,VI化合物则表现出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活性。
海洋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44 2011, Vol. 32, No. 增刊 食品科学海洋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王劲松*,易庆平,向会耀(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摘 要:海洋微生物是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丰富源泉,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和开发活性代谢产物是当今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海洋真菌活性代谢产物是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对海洋真菌的特点、培养条件以及目前在国内外发现的主要生物活性代谢产物进行了介绍,这将为今后海洋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海洋真菌;微生物代谢产物;生物活性化合物Advance in Bioactive Metabolites from Marine FungusWang Jinsong,Yi Qingping(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JingChu College of Technology, Jingmen, Hubei 448000)Abstract: The metabolit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s are rich sources for screening new leads compounds.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extracting and developing bioactive metabolite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s, the research on marine fungus are also becoming hot-spot. The review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zation, culture condition and bioactive metabolites at the country and oversea about marine fungus, to have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bioactive metabolites.Key words: marine fungus; microorganism metabolites; bioactive compounds 中图分类号:TS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630(2011)增刊1-0044-03前 言自1929年弗莱明从真菌中发现青霉素以来,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成了药物的丰富源泉。
海洋微生物抗真菌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离得到真菌Streptomyces sp.BD21.2,它的培养液中含有一 种新的化合物,俗名为bomactin,经活性检测具有抗真菌 活性及抗革兰氏阴、阳性菌的活性嫡】。 2海洋细菌活性产物的开发研究
万方数据
化合物gajuaouIamide C
化合物A
3海洋动植物的共附生菌活性产物的开发研究 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具有开发前景的活性
海洋微生物在寻找抗真菌类活性产物方面的研究与开 发,是陆栖微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的延续和扩展。活性物质 的直接来源是从海水、海泥及海洋动植物中筛选出的微生 物的初生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经进一步的研究可直 接开发成新药或经修饰后成为新药,也可作为新药开发的 先导化合物。 1海洋真菌活性产物的开发研究
多年来,人们从海洋丝状真菌Keissleriella sp.YS4108 的代谢物中相继发现了5种化合物,其中的一种具有全新 的碳骨架(结构如下:化合物E)。5种化合物经由体外活性 检测,化合物D、化合物E显示了一定的抑菌活性,对人病 原真菌Candida alhicans、Tricophyton mbmm、Aspergillus niger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MIC值分别为40、20、80 la g/ ml和10、30、50 p g/mltl。】。
【文章编号】1009-0959(2010)02-0280-02
随着化疗、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及检查 和治疗技术发展带来的副作用,使得世界范围内的浅部和 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持续性增加,面对真菌病发病率增 加的挑战,人们试图寻找新型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真 菌抗生素,以解决真菌感染带来的困扰。寻找新种属或特 殊性状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生新型药物的难度越来越大, 于是最近几年人们把目光转向更具有药物开发前景的海洋 微生物——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
抗生海洋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次级代谢物活性的研究
抗生海洋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次级代谢物活性的研究海洋放线菌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于陆地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而可以从中找到新的有效药物分子来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及治疗肿瘤等恶性疾病。
本研究对日照海洋沉积物中的海洋放线菌进行分离筛选,并对筛选到的一株高生物活性的海洋放线菌进行条件优化及代谢产物活性研究,为后续分离纯化出结构新颖、功能独特、低毒副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1)采用5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和5种不同的筛选培养基从日照海洋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105株海洋放线菌,通过拮抗黄曲霉活性筛选,获得一株对黄曲霉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抗生菌株SSRRZ-B11。
经16S 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菌株SSRRZ-B11为锈赤蜡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ubiginosohelvolus)。
(2)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海洋锈赤蜡黄链霉菌SSRRZ-B11菌株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结果显示最适培养基为改良ISP2培养基;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为5%、培养温度30℃、初始pH 7.0、培养时间11 d、装液量为90 mL/300 mL。
通过P-B实验设计,确定了温度、培养时间和接种量为主要影响因子,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及响应面实验对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9℃、培养时间11 d、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实际抑菌活性物质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9±0.1)mm,与原始发酵条件相比,抑菌活性物质活性提高了51.72%。
(3)使用沉淀法对海洋锈赤蜡黄链霉菌SSRRZ-B11菌株产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初步提取,结果发现,80%饱和度下硫酸铵沉淀对黄曲霉的抑制活性保持率达到82.1%。
因此可以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来对拮抗黄曲霉活性物质进行初步提取。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抑菌活性物质的温度、酸碱性、储藏时间、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SSRRZ-B11菌株所产抑菌活性物质对温度比较敏感,在60℃以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pH在4<sup>1</sup>0这一范围内能够保持稳定;储存到5<sup>1</sup>5 d之内其抑菌活性降低不显著,仍具有较强的活性;并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这些研究为今后该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海洋新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Q7 1 文 献标 识码 :A
Re e r g e s i h i c e y o w a i — r v d a tn m y e e c nt p o r s n t e d s ov r f ne m r ne de i e c i o c ts a d t i e o a y m e a o ie n he r s c nd r t b lt s
a o o ia c i iy. A m on h m , m a a u b e e d n o po ds w e e o a n d f r dic v r f n w nd bi l g c l a tvt g te ny v l a l la i g c m un r bt i e o s o e y o e
维普资讯
中 国抗 生 素 杂 志 2 0 年 9月 第 3 卷 第 9期 07 2
・5 3 ・ 1
文章 编 号 : 0 1 8 8 ( 0 7 0 — 5 30 1 0— 谢产 物研 究 进展
W a g S u xa。 Z u Tin j o, n h — i h a —i a
Lu Z e — u, Gu Qin q n a d Z u W e— ig h ny a —u n h i n u r
( y La o a o y o a i e Dr g fM i it y o d c t n,Ch n ,Ke b r t r f M a i e Dr g fS a d n r v n e Ke b r t r fM rn u so n s r fE u a i o ia y La o a o y o r u s o h n o g P o ic , n
三株海洋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
三株海洋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海洋真菌因其生长环境独特,生物活性物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备受
研究者的青睐。
目前已经分离鉴定出了许多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例如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症等。
因此,深入研究海洋真菌代谢
产物的发现、分离及结构鉴定对开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将从海洋真菌中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化合物,进行分离
和结构鉴定。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海洋真菌的筛选和分离
采用传统的筛选法和现代分离技术,对海洋真菌进行筛选和分离,
获取商品化菌种进行进一步研究。
2.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
在筛选出的菌株中,选择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从菌株中分离出代
表性的活性化合物,纯化其中潜在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3.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分析手段,对分离纯化后的化合物进行结构
鉴定。
三、研究意义
海洋真菌代谢产物的发现、分离和结构鉴定在新药开发和生物医药
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对海洋真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进行探讨,为海洋真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潜在
的生物活性化合物。
五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五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五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其次级代谢产物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在药物研发和工业应用上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选取了五种海洋微生物,包括:色素亚硝酸盐还原菌、蓝细菌、鸟枪菌、链霉菌和放线菌,采用发酵技术,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
本研究计划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 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和培养。
通过筛选优良菌株和优化培养条件,提高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次级代谢产物提取和分离纯化。
采用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获得高纯度的次级代谢产物。
3. 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测试。
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同时评估其生物活性和药物应用价值。
预期结果:
1. 成功筛选出五种海洋微生物菌株,并建立优化的培养条件。
2. 获得高纯度的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测试评估其药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3. 在此基础上,探索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途径。
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为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寻找新型天然产物、开发新药物和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对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也具有积极意义。
放线菌等医药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
放线菌等医药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微生物是自然界中一类十分重要的生物群体,能够产生大量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通常被称为次生代谢产物。
在这些次生代谢产物中,许多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其中,放线菌等医药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放线菌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微生物,以其不同寻常的多样性和生态丰富性而闻名。
放线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可以产生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不仅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深入研究放线菌等医药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鉴定和生物活性,对于推动药物研究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放线菌等医药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鉴定是药物研究和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鉴定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发现新的化合物结构和生物活性,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生物学意义及其应用前景。
目前,常用的次生代谢产物鉴定技术包括HPLC、NMR等方法。
其中,HPLC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并分离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而NMR技术则能够精确地鉴定分离出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为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次生代谢产物鉴定外,放线菌等医药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也是药物研究和开发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生物活性研究,可以评估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药物活性,并发现潜在的药物候选化合物。
常用的生物活性评估方法包括酶抑制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动物实验等。
酶抑制实验可用于发现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否具有与生命体内相关的酶的抑制活性,如抗菌酶、乙酰胆碱酯酶等。
细胞毒性实验则通常用于评估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于细胞的毒性作用。
而动物实验则可用于进一步研究次生代谢产物的药物效果、毒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药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放线菌等医药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海洋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_英文_
综 述文章编号:100128689(2004)0820492219Recen t progress i n bioactive m etabolites of mar i ne m icroorgan is m sL iu X iao2hong, Zhao L i2b ing, She Zh i2gang and L in Yong2cheng3(D epartm ent of A pp lied Chem istry,Zhongshan U niversity,Guangzhou510275) ABSTRACT T h is review covers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betw een2000to2003fo r the natural p roductsof m arine m icroo rganis m s,w ith69citati ons and includes129bi oactive compounds iso lated from m arinem icroo rganis m s.T he emphasis is on compounds and relevant bi o logical activities,together w ith sourceo rganis m s and country of o rigin.KEY WOR D S M arine m icroo rgan is m; B i oactive m etabo lite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识码:A1 I n troductionM icroo rgan is m s have been the sou rce of m any indu strially valuab le com pounds,m o st derived from terrestrial hab itats and in particu lar so il.How ever,repeated sam p ling of hab itats such as so il,resu lts on ly in repeat com pound w ith few new chem ical structu res.Con sequen tly atten ti on has focu sed on o ther eco system s, esp ecially tho se sub ject to ex trem e environm en tal conditi on s:deserts,ho t w ater p lum es and the sea.O cean s cover75%of the earth′s su rface and th is offers a great po ten tial fo r the discovery of new com pounds and new u ses fo r them.R ecen tly,increased in terest in the chem istry of m icroo rgan is m s iso lated from the m arine environm en t has been docum en ted.M arine m icroo rgan is m s have gained p rom inence as an i m po rtan t sou rce of b i o logically active secondary m etabo lites.So there con tinues to be m uch in terest in cu ltu red m arine o rgan is m s.T h is review sets ou t to give a com p rehen sive accoun t of b i oactive m etabo lites iso lated from m arine m icroo rgan is m s,w h ich w ere repo rted du ring2000to2003.2 Fung iM arine2derived fungi have p roven to be a rich sou rce of structu rally in teresting and b i o logically active secondary m etabo lites.W h ile m o re than500species of ob ligate m arine fungi w ere described,there w as a grow ing recogn iti on that m any fungiw ere co s m opo litan and readily adap t to life on land and in the sea.So fungi iso lated from m arine environm en ts w ere,increasingly,being studied as a sou rce of b i oactive m etabo lites.Tw o new diterpen ic glyco sides,viresceno sides M(1)and N(2),together w ith th ree o ther know n diterp en ic altro sides,viresceno sides A(3),B(4),and C(5)[1],w ere iso lated from a m arine strain of A cre m on ium stria t w asp orum K MM4401associated w ith the ho lo thu rian E up en tacta f raud a trix.V iresceno sides A,B,C,M,and N show ed cyto tox ic effects on develop ing eggs of the sea u rch in S trongy locen trotus in ter m ed ius(M I C50=2.7~20Λm o l L),and their activity decreased in the o rder C>M>B>A>N.It w as show n that these glyco sides exh ib ited cyto tox ic acti on again st tum o r cells of Eh rlich carcinom a(I C50=10~100Λm o l L)in v itro.A new oxep in2con tain ing natu ral p roducts(6)and tw o new fum iqu inazo line m etabo lites(7),(8)[2]w ere iso lated from o rgan ic ex tracts of the cu ltu re b ro th and m ycelia of an A cre m on ium sp.,a fungu s ob tained from the su rface of the Caribbean tun icate E cteinascid ia tu rbina pound(6)exh ib ited good an ti2inflamm ato ry 收稿日期:200327215 修回日期:2004203202基金项目:国家八六三基金资助项目(2001A624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72058)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21732)。
海洋耐(嗜)盐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洋耐(嗜)盐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海洋中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藏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包括很多具有耐(嗜)盐特性的真菌。
这些真菌能够在高盐环境下生长,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因此在海洋
资源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目前,人们已经从海洋中分离到了许多耐(嗜)盐真菌,并在这些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温和毒素、天然抗生素和抗癌物质等。
因此,
对海洋耐(嗜)盐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其基础生物学特性,还有助于开发新型的药物和生物控制剂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海洋耐(嗜)盐真菌中分离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并对其进行初步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评价,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从海洋样品中筛选出耐(嗜)盐真菌,利用基础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实验方法对其生长规律、形态特征和种属进行鉴定和确认。
同时,采用传统和现代的化学分
离技术和方法,从耐(嗜)盐真菌中提取纯化次级代谢产物,并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性质
和结构鉴定。
最后,采用生物学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初步的体外和体内生物活性评价。
三、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从海洋样品中成功分离出多株耐(嗜)盐真菌,并鉴定其物种、形态和基础生物学特性。
同时,也将从这些真菌中提取到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并对其进行初步
的化学鉴定和生物活性评价,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第4期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V ol.20 No.4 2007年12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 NSEE ) Dec. 2007文章编号:1001-5132(2007)04-0451-04海洋放线菌XS904活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楼乔明,杨文鸽*,竺巧玲,孙爱飞(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摘要:对海洋放线菌XS904活性代谢产物理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 以枯草杆菌为指示菌,以抑菌活性为指标,测定发酵液最小抑菌浓度;用不同温度、pH处理,了解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用有机溶剂对活性物质萃取和溶解,并用纸层析对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类. 发酵液抗菌物质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78%,对温度敏感,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稳定,可被三氯甲烷萃取,能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经纸层析初步鉴定为一类碱性抗生素.关键词:海洋放线菌;XS904;活性代谢产物;抑菌活性中图分类号:Q939.13+2 文献标识码:A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海洋微生物表现出生物多样性和代谢多样性,丰富的代谢产物为新药的开发研究提供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因此从海洋微生物资源中寻找新型微生物药物将成为研究的必然趋势[1-3].本文以枯草杆菌为指示菌,以抑菌活性为指标,对筛选到的海洋放线菌XS904的发酵产物进行最小抑菌浓度、理化性质等的初步研究,旨为海洋放线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XS904菌株和供试细菌从宁波海域滩涂海泥中分离得到海洋放线菌. 供试细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由本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2培养基[4]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20g可溶性淀粉,1g KNO3,0.5g NaCl,0.5g K2HPO4,0.5g MgSO4,0.01g FeSO4,15~20g琼脂,30g海水晶,1000mL 蒸馏水,pH 7.2~7.4,121°C灭菌20min.黄豆粉培养基:20g可溶性淀粉,15g黄豆粉,5g葡萄糖,2.5g酵母膏,1g CaCO3,30g海水晶,1000mL蒸馏水,pH 7.5~8.0,121o C灭菌20min.1.3XS904菌株发酵及发酵液预处理菌种经斜面活化后,将孢子用无菌水洗下,孢子悬液接种于黄豆粉培养基,28°C,160rpm摇床培养5d;发酵结束后,经减压抽滤,上清液于-20°C 保存备用.1.4指示菌菌悬液的制备将供试枯草杆菌斜面用无菌水洗下菌苔,倒入452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7锥形瓶,振荡使菌体分散均匀,调节浓度OD560=0.2,即成菌悬液,浓度约为3.8×107 CFU·mL-1.1.5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抑菌圈直径测定:采用滤纸片法[5],将Ф6mm 无菌滤纸片,加入5μL发酵液,贴于带菌培养基上,以黄豆粉培养基作对照,细菌37°C培养1d,真菌37°C培养2d,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6-8]:以原发酵液浓度作为100%,用3%海水晶溶液进行倍比稀释2、4、8、16、32倍后的浓度分别为50%、25%、12.5%、6.25%、3.13%,依次类推. 用滤纸片法测定不同浓度发酵液的抑菌情况.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对温度和pH的稳定性测定[9]:取发酵液30mL分别在30°C,40°C,50°C,60°C,70°C,80°C,90°C,100°C水浴中放置30 min,冰浴冷却至室温,测定不同温度处理后发酵液的抑菌情况. 取发酵液30mL,用稀酸或稀碱将其pH分别调至3.0,4.0,5.0,6.0,7.0,8.0,9.0,10.0,静置24h后,调至原始pH值,并测定不同pH 处理后发酵液的抑菌情况.1.6抑菌物质萃取和溶解性测定发酵液用等体积的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石油醚、正丁醇进行萃取,搅拌4h后于分液漏斗中静置过夜,分别取上、下层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发酵液用等体积三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30°C减压浓缩. 所得初提物分别用与原发酵液体积相等的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醚充分振荡静置过夜,进行抑菌活性测定.1.7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层析1.7.1 pH纸层析[10]将样品点于分别用pH 2.2,3.0,4.0,5.0,6.0,7.0,8.0,9.0,10.0的缓冲溶液处理干燥后的9条滤纸条上,在水饱和乙酸乙酯的展层溶剂中进行上行展层. 展层结束后,将滤纸条晾干进行生物显影.1.7.2 捷克八溶剂系统纸层析[10]捷克八溶剂系统:(1)水饱和的正丁醇;(2)水饱和的正丁醇,内含2%的对甲基苯磺酸;(3)正丁醇:乙酸:水=2:1:1;(4)水饱和的正丁醇,内含2%的六氢吡啶;(5)正丁醇饱和的0.5mol·L-1,pH 7.0的磷酸缓冲溶液;(6)正丁醇饱和的水,内含2%的对甲基苯磺酸;(7)苯:甲醇=4:1,本系统所用滤纸先用0.5mol·L-1,pH 7.0的磷酸缓冲溶液处理后晾干;(8)甲醇:水=3:1,水内含3%NaCl,本系统所用滤纸先用5%Na2SO4处理晾干后使用. 将样品点于各滤纸条上,并在对应的溶剂中进行上行展层. 展层结束后,将滤纸条晾干进行生物显影.1.7.3 硅胶G板薄层层析[10]将样品点于活化冷却后的硅胶G板,用V正丁醇:V乙酸:V水=3:1:1为展开剂进行展层,展层后在凝胶成像系统的紫外光下观察活性物质的发光情况,并进行生物显影.2结果与分析2.1发酵液最小抑菌浓度原发酵液倍比稀释后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发酵液,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不同浓度发酵液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表1). 从表1可知,发酵液对枯草杆菌的抑制活性随着发酵液浓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 当发酵液浓度为0.78%时,对枯草杆菌仍具有抑菌效果;但稀释至0.39%时,抑菌圈不明显. 因此发酵液对枯草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原发酵液浓度的0.78%,即对发酵液进行了128倍稀释.表1 不同浓度发酵液对枯草杆菌的抑菌作用(n=5)发酵液浓度/%抑菌圈/mm发酵液浓度/%抑菌圈/mm100 21.58 3.13 12.8250 19.36 1.56 9.7225 18.16 0.78 8.4012.5 16.66 0.39 6.006.25 14.482.2温度和pH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由图1,图2可见,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对温度第4期 楼乔明,等:海洋放线菌XS904活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453的耐受性较弱,其抑菌圈随处理温度上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经70℃处理30min 后,抑菌圈降为11mm ,之后抑菌圈略有上升,维持在14mm 左右. 发酵液经不同pH 处理后,其抑菌圈在酸性条件下较大,在碱性条件下相对较小,整个pH 范围内,变化幅度不大,表明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对pH 的耐受性较强.图1 温度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图2 pH 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2.3 发酵液抑菌物质萃取及溶解性萃取结果(表2):活性物质在原始pH 条件下能被三氯甲烷和正丁醇大部分萃取,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萃取效果相对较弱. 活性物质对不同溶剂溶解性见表3,说明活性物质在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醚中都能较好地溶解. 萃取和溶解性试验表明发酵液中抗菌活性物质是一种中高度极性的抗生素. 以上试验用各纯溶剂对照均无抑菌圈出现.2.4 XS904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的纸层析pH 纸层析结果见图3. pH 纸层析色谱图表明:以水饱和正丁醇、水饱和乙酸乙酯、水饱和乙酸丁酯为展开剂时,活性物质的Rf 值都随着pH 的增大而上升,其曲线的最大值在碱性部分,呈现经典的S 型.参照各类抗生素纸色谱图,推定活性物质为一类碱性抗生素.图3 不同展层剂的pH 纸层析图活性物质在捷克八溶剂系统中的纸色谱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活性物质在溶剂系统中均有较大移动,Rf 值呈现出中间高两端略低的趋势. 参照各类抗生素纸色谱图,初步推定XS904菌株所产活性物质可能是一类新型抗生素.图4 捷克八溶剂系统层析图活性物质经硅胶G 板薄层层析展开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无荧光出现,经生物显影发现只有1个抑菌圈,其Rf 值为0.13,说明该活性物质没有共轭双键和特殊发色团的存在,且为单一组分.表2 有机溶剂对活性物质的萃取三氯甲烷 乙酸乙酯 萃取溶剂水相有机相水相有机相抑菌圈/mm 10.93 19.92 21.04 10.18 石油醚 正丁醇 萃取溶剂水相有机相水相有机相抑菌圈/mm 21.00 11.67 14.53 20.68表3 有机溶剂对活性物质的溶解性溶剂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醚溶液颜色 淡棕黄色 棕褐色棕褐色 棕黄色棕黄色抑菌圈/mm 22.18 23.7724.97 22.63 22.243 小结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活性物质代替化学农药和使用天然抗菌化合物保护作物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放线菌资源在天然资源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其活性产物抗生素是微生物农药的重要来源之一. 本文研究了从宁波地区海洋滩涂中筛选的XS904454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7菌株发酵液,其对供试G+细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稳定性实验显示XS904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在酸、中性情况下稳定,对温度比较敏感,且活性物质易被三氯甲烷萃取,能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纸层析初步鉴定为一类碱性抗生素,这为XS904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依据. 有关该菌株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抑菌作用机理等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参考文献:[1]Federica S, Linda C, Ameriga L, et al. Biodiversity andpotentials of marine-derived microorganisms[J]. Biotech- nology, 1999, 70:65-69.[2]Ingo H, Paul R J, William F. Neomarinone and newcytotoxic marinone derivatives, produced by a marine filamentous bacterium (actinomycetales)[J]. TetrahedronLetters, 2000, 41:2073-2076.[3]林永成, 周世宁. 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4]沈萍, 范秀容, 李广武. 微生物学实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5]饶本强, 李福荣, 张海宾. 乳香对几种病原微生物抗性作用的初步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18(1):54-56.[6]李义奎. 中药药理实验[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7]陈文伟, 肖丽英. 8种中草药对耐药金葡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检测[J]. 广东药学, 2005, 15(3):72-73.[8]石玉新, 马艳丽, 齐树亭. 柠檬酸对三种常见水产病原菌的抑菌作用[J]. 饲料工业, 2005, 2(6):57-59.[9]韩斯琴, 徐美, 白震, 等. D2-4放线菌抗真菌病害活性成分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 2004, 24(1):8-10.[10]周德庆. 微生物学实验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Preliminary Study on Bioactive Metabolite of Marine Actinomyces XS904LOU Qiao-ming, YANG Wen-ge*, ZHU Qiao-ling, SUN Ai-fei( Faculty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 Bioactive metabolite produced by marine actinomyces XS904 is primarily investigated. Using anti-Bacillus subtilis activity as index,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metabolite is measured, the stability of bioactive metabolit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H is observed, the bioactive ingredients are extracted and dissolved by organic solvent, and sorted by paper chromatography. The MIC of metabolite is 0.78%.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are sensitive to the temperature, and stable under the acidic as well as neutral pH. It can be extracted by chloroform, and is soluble in water, methanol, ethanol, acetone and aether.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are primarily identified as a kind of basic antibiotic by paper chromatography. Low concentration of the metabolites from marine actinomyces XS904 has strong restraint against Bacillus subtilis, and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 is a kind of basic antibiotic with strong polarity.Key words: marine actinomyces; XS904; bioactive metabolite; antimicrobial activityCLC number: Q939.13+2 Document code: A(责任编辑 史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