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纤维增强沥青路面的研究

合集下载

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

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

2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长安
706) 10 4
摘 要 选 用工 程 中 常 用 的 几种 纤 维 , 合 工 程 应 用 要 求 , 验 分 析 了纤 维 的吸 湿 性 、 热 结 试 耐
性 ,并 通 过 网篮 析 漏 试 验 、动 态 剪 切试 验 和 沉 锥 试 验 ,讨论 了纤 维 对 沥 青 的稳 定和 吸 附作 用 .
聚合 物纤 维 以高聚物 为原 料经 化工处 理后得 到 的 ,常用 的有 :聚丙烯 腈纤 维 ,聚酯纤 维等 。 l 纤维 常规 技术性 能 比较 纤 维 的长 径 比 、纤维 的直径 、拉伸强 度 、极 限拉伸 应变 及熔 融温度 等物 化指标 对纤 维沥 青混 合 料 的性能 均有 影响 。几种 常用纤 维 的物化 指标
大 ,聚 合纤维 G次 之 ,聚合纤 维 B较 小 ,而木 质 素纤维 拉伸强 度则 更小 。纤维 的加 强作 用 同沥 青
与纤 维 以及 沥 青 与 矿 料 形 成 的 界 面 强 度 关 系 密 切 ,只有 当纤维 的拉伸强 度 与其界 面强 度相 协调 才能 充分发 挥其增 强性 能 ,这是 因为 当纤维 拉伸 强 度远 大 于界面强 度 时 ,由于两种 材 料的变 形协 调性 不一 致 , 能使得 纤维 极 易从混 合料 中拔 出 , 可 不 能 将结 构 内产 生 的应 力通 过 纤 维 分 散 到 基 体
表 1 纤 维 性 能 比 较
长径 比是纤 维增 强材料 的一 个重 要指标 ,长 径 比必须 有合适 的值 ,过 长过 细的纤 维在 拌和 中 易结 团 ,纤维分 布不 均 ,影 响 其工作 性和纤 维增 强性 能 的发挥 。若 长径 比太 小 ,则 其力学 增强 效
用性 能 。另外 ,吸湿对 使用 中的沥青路 面 的水稳 性 也有一 定 的影 响 ,如路 面混合 料 中的纤维 吸湿 性 大 ,一 方面遇 雨水 受水侵 蚀而 变质 ,另一 方面 水分 侵入 会使纤 维沥 青界 面产 生侵蚀 与湿胀 ,出 现类 似 “ 矿料一 沥青 ”界 面剥 离现象 ,从而 降低 混合 料 的抗水 害性能 。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之加纤维增强技术应用研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之加纤维增强技术应用研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之加纤维增强技术应用研究一、引言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目前道路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路面材料,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但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裂缝和剥落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引入了加纤维增强技术,以提升路面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本文旨在研究加纤维增强技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应用,探讨其效果和影响。

二、加纤维增强技术的原理加纤维增强技术通过向沥青混凝土中添加纤维材料,使得沥青混凝土在受力时能够形成弥散的支撑体系,提高了路面的抗拉强度和韧性。

常用的纤维材料包括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和钢纤维等。

这些纤维在沥青混凝土中可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有效阻止裂缝的扩展并提高路面的抗剥离能力。

三、加纤维增强技术的应用1. 施工前期准备在施工前期,需要对纤维材料进行筛选和混合,确保其与沥青混凝土的充分分散和相容性。

同时,需要根据路面情况选择合适的纤维类型和添加比例,以达到最佳的增强效果。

2. 沥青混凝土拌和在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需要将纤维材料均匀地添加到沥青原料中,确保其在路面中的分布均匀。

为了提高纤维的分散性,可以采用分级加纤维的方法,先将纤维与部分原料混合,再与其余原料进行拌和。

3. 路面施工在路面施工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压实和整平工作。

加纤维增强技术可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和抗变形性,减少松散和沉降等问题。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压实设备,确保路面的均匀压实。

四、加纤维增强技术的效果和影响加纤维增强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通过实验和实际工程的应用表明,加纤维后的路面能够有效防止裂缝的形成和扩展,减少路面的维修次数和费用。

同时,纤维的添加还能够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水性和抗冻性能,增加路面的使用寿命。

然而,加纤维增强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首先,纤维材料的加入会增加施工成本。

其次,纤维的分散和掺和问题也需要注意。

如果纤维分散不均匀或掺和不充分,会导致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纤维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及应用

纤维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及应用

的水稳定性满足要求。试验结果表 明 , 加入纤 维对沥青混 合料 的
水稳定性有明显 的改 善 作用 , 主要是 因为纤 维 可 以吸 收部分 沥
青 , 而 增 大 沥 青 用 量 , 高 沥 青 饱 和 度 , 且 使 粘 附 在 矿 料 上 的 从 提 并
最大伸长率/ %
抗拉强度/ R MP
层 沥 青 比 界 面层 以外 的 自由 沥青 粘 性 强 , 定 性 好 。 稳
2 纤 维沥 青混 合料路 用性 能试 验 2 1 沥青 混合料 高温稳 定性试 验 .
沥青混 凝土路面的强度和刚度 随着 温度升高而下 降 , 了保 为
证 沥 青 混 凝 土 铺 装 层 在 高 温 季 节 行 车 荷 载 反 复 作 用 下 , 至 于 产 不
表 1 德 兰 尼 特 AS纤维 技 术 指 标
名 称 纤 度 / tx de t 纤 维 密 度 / ・m~ gc 直径/ / an 参 数 19 1 1 .8 l 4
道衙道一道宝河段 二级公路地处 山西 东南部地 区, 根据 当地 的 自 然地理条件并结合 J G F 02 0 公 路沥青路 面施工技术 规范关 T 4 —0 4 于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的指标可知 , 在掺加 纤维后 的沥青混合料
关 键 词 : 维 沥 青 混凝 土 , 用 性 能 , 纤 路 应用 中图 分 类 号 : U5 2 T 0 文献标识码 : A
随着 晋城 地 区经 济 和交 通 运 输 事 业 的 发 展 , 通 量 的 不 断 增 改善 。因为车辙的形成 过程 主要是 由于初期 沥青混 合料本 身 的 交 大 , 辆 行 驶 就 对 公 路 路 面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 求 。传 统 的 悬 浮 式 密 压密 以及随后沥青混 合料 的侧 向流 动变形 。加入纤 维与 未加纤 车

沥青路面的新材料与新技术

沥青路面的新材料与新技术

沥青路面的新材料与新技术沥青路面是我们日常出行中最常见的路面形式之一,它的主要构成是沥青和石子,通过混合、铺设、压实等步骤形成。

在近年来的道路建设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沥青路面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也越来越多,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有哪些。

一、沥青混合料中的新材料1.1 聚烯烃纤维聚烯烃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弹性的新型材料,它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抗疲劳性、抗水损性和防碎裂能力,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同时,聚烯烃纤维还能降低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和收缩性,提高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进一步改善路面的性能。

1.2 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是指将某些化学物质或高聚物加入沥青中,以改善其性能的材料。

常见的改性剂有聚合物、橡胶、沥青混合物等。

这些材料可以提高沥青的粘附性、弹性模量、耐久性和抗老化能力,减少路面的龟裂和变形,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1.3 矿物粉体矿物粉体指的是在石材、煤矸石、铁尾矿等矿物资源的选矿或工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加工后能用于沥青混合料中,不仅能够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还能提高混合料的性能。

矿物粉体对沥青混合料具有填充作用,能够填补沥青中不充分反应的细微空洞,提高混合料的致密性和强度性能。

二、沥青路面的新技术2.1 热再生技术热再生技术指的是将旧路面沥青破碎、加热、筛选,再加入新的沥青改性剂进行混合,形成新的混合料后重新铺设新路面的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铺设方式,热再生技术能够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同时还能够改善路面性能,提高路面使用寿命。

在我国,热再生技术正在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2.2 超声波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路面的厚度、密度和结构等参数,对路面的质量进行评估。

该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不需要对路面进行拆卸和破坏性测试,减少了成本和时间浪费。

同时,超声波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路面病害的诊断和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路面问题。

2.3 智能路面技术智能路面技术指的是通过将路面与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相结合,来提高路面的管理和维护效率,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目的。

新型纤维增强沥青路面的研究

新型纤维增强沥青路面的研究

检修 以路 面 寿命 3 计 ,资料 表 明 这 期 间用 于道 O年 路 的维修 费用 几 乎等于 新建 道路 的投 资 可见 提 高公
纤维 和沥青 混凝土 的材料参
路寿命 ,延缓检修期至关重要一影响公路质量重要的
因素 之一 是路 研损 伤 ,其 中最 突 出 的表 现 为 路 面 裂 缝 .本 文通过 复台 材料 理论 和劈裂 试验 的 比较 ,确 定 . 了含纤 维 沥青 混 凝 士的劲虞 模量 ;利用 损 伤理 论计算 了已含表 面 裂缝 沥青路 面 的疲 劳寿命 ,进 而探 讨 了新 型纤 维增 强 沥青路 面 ,具有 很 高的经 济价值 1 含纤维 沥青 混凝 土劲 度模 量 的确定
Ⅱ 一n ) +Ⅱ +n Ⅱ ] 2 3 4 )
f1 4
P —— 为最大载荷值 , ; N
h —— 为试 件 高度 ,e ; t n
s =, - 0

- - = =2(
( 1
4v 0— 1
P ——为 (. ~ .)P载荷对应的竖 向位移 , 0 1 04
cm 0
维普资讯

东 拜 路
20 O 2年 第 2期
(a 2 ]一n 4+ n 8) +2 ( …l s l 1 × s — l ) ( +n ) ( l n L + s1 s +1 ( a 2 一 ) 2]

括 了弹性 、粘 弹性 与粘 塑性 变形 。
维普资讯
第 2期 ( 第 】5期 ) 总 3 20 年 4月 2 目 02 0
华 东 公 路
E S HI A HI W A A T C N CH Y
N .2 f o T
o N .15 3)

沥青路面工程新材料

沥青路面工程新材料

沥青路面工程新材料沥青路面工程是一种常见的路面修建方式,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和维护中。

然而,传统的沥青材料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诸如脆性、龟裂、老化等。

为了改善沥青路面的性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直在研究开发新材料。

本文将介绍几种最新的沥青路面工程新材料。

首先,聚合物改性沥青是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新材料。

聚合物可以通过改变沥青的结构和性能,提高路面的抗老化、抗龟裂和强度。

聚合物改性沥青可以有效减少路面的冷裂缝和热裂缝,并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同时,聚合物改性沥青还可以提高路面的抗水性和抗污染性,减少污水排放和环境污染。

其次,纳米材料是另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沥青路面新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改变沥青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例如,纳米氧化铁可以提高沥青的抗老化性能,降低路面的脆性和裂缝。

纳米二氧化硅可以改善沥青的抗滑性和耐磨性,提高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提高沥青的抗紫外线性能,减少路面的颜色变化和污染。

另外,再生沥青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沥青路面新材料。

再生沥青是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弃沥青料制成的。

传统的沥青材料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而再生沥青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再生沥青具有与原始沥青相似的性能和质量,同时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再生沥青逐渐成为了沥青路面工程的主要材料,并对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纤维增强沥青是一种新型的沥青路面新材料。

传统的沥青路面易于出现裂缝和损坏,而纤维增强沥青可以有效增强路面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减少龟裂和沉陷。

纤维增强沥青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纤维,如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和钢丝纤维等,来改善路面的性能和耐久性。

纤维增强沥青还可以使路面具有自愈合能力,即在裂缝形成后能够自行修复。

综上所述,聚合物改性沥青、纳米材料、再生沥青和纤维增强沥青是几种当前研究和应用较广的沥青路面工程新材料。

这些新材料可以有效改善路面的性能和耐久性,减少裂缝和损坏,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路用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

路用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

路用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摘要:路用纤维作为一种高强、耐久、质轻的增强材料,能显著改善沥青路面的力学性能,从而延长路面结构的耐疲劳寿命。

本文分析了路用纤维的特点及作用机理,并结合工程实例着重阐述了木质素纤维和矿物纤维的应用,提出几点看法和体会,供同行探讨参考。

关键词:路用纤维作用机理配合比设计SMA沥青混合料沥青路面的严重早期破坏与长期重载交通、地理气候、施工质量等外部因素有关,即使采用了改性沥青,仍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车辙等早期损坏现象,影响车辆正常安全行驶。

而作为内部因素,早期破坏更与沥青混合料本身的材料性能密切相关。

因此在目前严峻的重载交通和气候环境下,如何优化沥青混合料结构、提高沥青混合料性能是解决沥青路面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纤维通常分为硬纤维和软纤维两大类,硬纤维是指经过拉、拔、轧、切工艺制作的钢纤维;软纤维是由合成纤维制成,又分为聚合物化学纤维(如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等)和矿物纤维(石棉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等)以及木质素纤维。

目前最常用的路用纤维主要有聚合物纤维、矿物纤维、木质素纤维。

一、不同纤维的特点及作用机理1、聚合物纤维聚合物纤维根据原材料的不同,有淡黄、白色及其它颜色之分,且不得有污迹和杂质。

本文主要介绍聚丙烯腈纤维和聚酯纤维。

聚丙烯腈纤维(腈纶)是由85%以上的丙烯腈与其它第2、第3单体共聚物,经湿法纺丝制得的合成纤维,是一种专用于沥青混凝土“加强、加筋”的纤维。

聚酯纤维(涤纶)是采用石油中提炼出的原材料,加入特种添加剂,采用“旋转-熔化”法生产的纤维。

主要用作沥青混凝土纤维添加剂,与其它纤维添加剂相比,聚酯纤维具有很好的抗风化特性,对酸和其它大多数化学物质具有极强的抵抗力。

聚合物纤维作用机理:聚合物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纤维主要起吸附、稳定和加筋的作用。

纤维直径一般小于20μm,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纤维分散在沥青中,其巨大的表面积成为浸润界面。

在界面中,沥青和纤维之间会产生物理和化学作用,如吸附、扩散、化学键结合等,在这种作用下,沥青成单分子排列在纤维表面,形成结合力牢固的沥青界面。

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研究

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研究

据试 验 确 定 ,在 满 足 马歇 尔 稳 定 度 要 求 条件
表 4 MaSal 能 对 比 表 lh l性 '
类 型
外 掺 剂
沥 青 用 量 ( ) Ma h l稳 定 度 ( N) 残 留稳 定 度 ( ) % r al s k %
T R ( ) 密 度 (/ m ) S % g c '
脂纤 维 .
1 原 材 料 性 能
1 1 沥 .
所示 重 交 通 沥 青 ,其 指 标 如 表 l
表 1 沥 青 性 能 指 标
注T-T0 l '8 中相关 系数 R= . 9 2 0 O9 9
1 2 集 .

表 2 集 料 物 理 性 质 指 标
91 O2 .
2 50 0 2
2. 48l 9
S A
% 质 素
4. 7
8 4 0.7
可 以看 出 ,沥青 混合 料 中加 入 纤维 后 ,混 合料 的 最 佳 沥 青 用 量 会 增 加 0 1 - 0 3 .这 是 由 于纤 . %- . % 维 比表 面 大 ,加入 沥 青 中会 吸 收部 分沥 青 ,故使 得 混合 料 的最 佳 沥青 用 量有 所增 加 . 木 质 素纤 维具 有 吸 附及 吸 收沥 青 的作 用 .在 沥
两 种级 配 ,见表 3 ,图 1 .
表 3 沥青 混合料级 配 ( 过 率% ) 通

收 稿 日期 :2 0 —2 0 ;修 订 日期 :2 0 —30 0 11 —5 0 20 —5
作 者 简 介 :彭
波 (90一) 17 ,男 ,陕 西 西 安 人 ,讲 师 , 硕 士 ,从 事 道 路 工程 材 料 性 能 及 设 计 与施 工 方 法 方 面 的 研 究

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流变特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流变特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关 键 词:纤维胶浆; 沥青混凝土; 流变模型
1 言 前
国 内外几十 年 的高等 级 公路 建设 的实践 表 明 , 由于
交通 量 、汽车 载重 量 的不断 增加 和 自然 因素 的影 响 , 按
流变 学 是力学 的一个新 分支 , 主 要研 究 内容包 括 其
各种 材料 的蠕 变和 应 力松弛 的现 象 、 服值 以及 材料 的 屈
能, 从而提高沥青路面使用 品质的复合材料, 而纤维沥青胶浆及 其混合料 的流变特性对沥青混凝土 的 抗 永 久 变 形 能 力 具 有 决 定 性 的 影 响 。 文 概述 了纤 维 改 性 沥 青 胶 浆 及 其 混凝 土流 变 特 性 的研 究 进 展 , 本
并 讨 论 了今 后 该领 域 研 究 中应 该注 意 的 问题 。
维普资讯
研究与探讨
广东建材20 年第9 08 期
Hale Waihona Puke 纤维 增强 沥青 混凝 土 流变特 性 研 究进 展 与展 望
郑 卫 ( 北省恩施州华泰交通建设有 限公 司) 湖
摘 要 :纤维改 沥青混凝土是一种通过掺入纤维材料,改善沥青胶浆以及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
未 能得 到充 分发挥 , 公路 的 早期运 营 过程 中仍然 会 出 在
过借 用 S R 价 沥 青 的 方 法 ,采 用 动 态 剪 切 流 变 仪 H P评 中主要依赖经验或半经验的方法 , 导致纤维改性 的作用 (y a i h a h o o y D R 也可 以评价 纤 维改 性 D nm c Ser R e lg, S ) 沥青胶 浆 的流变 特 性 , 结果 可 以用 复数 剪切 模 量表 示 其 现 车辙 、 劳开 裂 等病 害 , 能从 真 正 意 义上 改 善 我 国 为 G- ’i ” 疲 未 G+ G ,其 中 , G 是复 数剪 切模 量 ,’ G 为贮 存剪 切 高 等 级公 路 的 路 面 的使 用 品质 和 提 高 公 路建 设 的 投 资 模 量 , ” 为 损 失 剪 切 模 量 , 为 相 位 角 ,车 辙 因 子 G 6

纤维增强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纤维增强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在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的改造方式由于其 快速、 对交 通影 响小 等优点 而受到越 来越 多 的重 视 。 但 这种改 造 方 式 的关 键 就 是 旧水 泥 混 凝 土 板 的 处 理、 反射 裂缝 的防治 、 铺 层厚 度 控 制 、 层材 料 的 加 面
选择 、 提高 路面 的抗 渗 性 能 等。 为 了提 高 沥青 混合 料 的抗裂 性能 , 研究从 材料 方面人 手 , 出采用纤 本 提
5 04 ; 10 5
3 同济 大 学 交 通 运 输 工 程学 院 , 海 . 上

要 : 出采用纤维增 面层。通过一 系列室 内 试验研 究, 介
绍 了纤维增强 S S改性沥青 A B C一1 3混合料 的原 材料 的选择 、 配合 比设计要点 , 出适合 于旧水泥路面加铺 的配合 提 比方案 。试验 结果表 明, 纤维增 强 S S改性 沥青 A B C一1 3混合料具有比普通 S S沥青混合料 更好 的路用性能 , B 能够
和耐磨 性 , 为清 洁 、 应 干燥 、 无风 化 、 杂质 的 2级 以 无 上碎 石 。除特殊 指定 外 , 主集料 应 为 机 轧 的硬 质 岩 石 。本 次实验 :5~ m 采用 玄武 岩 , 0 m 采用 1 3m 3— r a 石灰岩 , 矿粉 采用 石 灰 岩磨 细 的 矿粉 。其 性 能 检测
性 沥青 。要求使用 的沥青 材料 应为原 油精 制后 的产 品 , 求质量 均匀 、 要 无水 。加 热 至 10 时 不产 生泡 6℃
沫 。其 性能检 测如 表 1 。
表 1 S S改 性 沥 青 性 能 指 标 检 测 结 果 B
性质 SS B 改性沥青 技术要求
由表 2看 出 , 集料 压碎值 、 洛杉矾 磨耗 损失 等均 符 合技术要 求 , 有 较 高 的强 度 和 抵抗 表 面 磨损 的 具 能 力 ; 附性等级 为 5 说 明集料 与 沥 青具 有 较好 的 黏 ,

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及劈裂试验研究

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及劈裂试验研究
油能力 较木 质素纤维 弱 ,使得木 质素纤 维沥青 混合
料 V 较小 。 V
c ) 纤维的加人可显著增加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 稳定度。 木质素纤维在油石 比较大时增强效果明显 , 而玻璃纤维则在油石 比较小时增强效果才显著 。主 要是因为木质素纤维主要靠稳定沥青增强混合料强
矿粉 覆盖 ,再用 刮刀将拌 和锅底 的混 合料覆 盖到矿 粉 上 , 避 免 刮 刀 和 纤 维 直 接 接 触 。 继 续 搅 拌 且 1 n 按击 实 法制 作沥 青混 合料 试件 ,马歇 尔稳 .mi. 5
维用量较小时, 沥青相对较多 , 部分木质素纤维 由于 吸附沥青不足 , 体积疏松 , 使得V 较大 ; V 而纤维用量 较大时, 木质素纤维吸油后体积变小 , 而玻璃纤维吸
规范要求
实测结 果
针人度 (5C 5S10s/. r 2 。 , , ) 1 n 0 o m
6~0 0 8
—1 ~ . . 1 8 0 4-4 34 1o o 3 . O
2o 6
7 1
004 .8 4. 48 大于10 0
3O 1
具有高抗拉强度和高模量等优势 ,在沥青混合料 中 掺入增强纤维成为一种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新 手段。以往多通过添加石棉纤维、 矿物纤维、 聚酯纤 维、 聚丙烯纤维和木质素纤维等途径来实现 。玻 璃纤维 以其力学强度高 、 模量高、 耐高温及价格低等 优势在路面结构 中得到大量应用 ,但主要是应用玻 璃纤维土工格栅加强沥青路面 7 本文通过玻璃纤 】 。
作者简介 : 华 (9 4 田 1 8一 )男 , , 湖北潜江人 , 助理 工程师 ,0 8 20 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0
山西 交通科 技

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性能的试验比较

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性能的试验比较

1研 究背景
提 高沥 青路 面 的使用 性 能 ,要 从 优 化路 面 结 构 体 系 、 高表面 层 的 品质 、 理使 用 材料 和提 高施 工 提 合
作业 水 平等几 个方 面寻 求解决 办法 【 其 中组 成沥 青 1 】 。
尔德 A1 纤维 。
试 验采 用 的级配 为 A 1A,集料 为玄 武岩 , K一3 沥 青采 用 S BS改性 沥青 , 提高 混合 料 的水稳 定性 , 为 掺 加 了江 苏文 昌 电子化 工有 限 公司 的 T 1 剥落剂 。 W. 抗
市政 ・ 交通 ・ 利工 程 设 水
Mu i p 7£ nc d i W t eo r sE  ̄n e n D s n a r suc 。 r i r g ei l eR e gei g
【 章 编 号】 0 79 6 (0 0 0 —l70 文 10 — 72 1) 60 1—5 4
【 关键词】 纤维沥青混凝 土; 面; 路 纤维增强机理
【 中图 分 类 号】 2 41 u 1. 【 献标 志 码 】 文 A
散 、 附 、 定 、 黏 的作用 , 吸 稳 增 由于 这些 作 用 , 纤维 沥 青 混凝 土 在 高温 稳定 性 、 低温 抗 裂性 、 疲 劳特性 和 抗
试验 [【 45 ]] 、。
按 一定 比例组 成 的 。因此 寻 找各 种途 径 改 善材 料 的 性 能和 质 量是 至 关重 要 的 。采用 纤维 作 为添 加 剂 是
3 1纤维 的物理 力 学性能 .
17 l
I 市政・ 交通・ 水利工程设计
加 强沥 青路 面 、 高路 面质量 的一 个有 效的措 施[ 提 2 1 。
析表 明, 纤维可显著改善沥青路 面性 能, 综合 考虑经济和技 术 特性 , 纤维沥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优势 , 以大范围的推 广使 可

沥青路面的新工艺与新方法

沥青路面的新工艺与新方法

沥青路面的新工艺与新方法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道路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沥青路面,作为常见的城市道路施工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建设过程中,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一直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满足城市道路的各种需求。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沥青路面的新工艺与新方法,探讨其优点和应用价值。

一、玻纤沥青路面工艺玻纤沥青路面工艺是一种新兴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该工艺以玻璃纤维为主要原材料,使用特殊的设备将玻璃纤维与沥青混合后,铺设于路面上并在表层喷涂防滑剂来达到防滑的目的。

玻纤沥青路面的主要特点是防滑性好、防水性强、抗风化能力强、寿命长等。

由于玻纤的耐久性强,可以降低路面的成本,并且可以在雨天和冰雪天气下有效减少路面的滑行事故。

该工艺已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得到了应用,并受到了用户的认可。

二、预应力沥青路面预应力沥青路面工艺是一种新型的沥青路面施工方法,该方法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利用预应力技术,将钢筋预应力使用于沥青路面的铺设中。

预应力沥青路面的主要优点是强度大、耐久性好、变形小等。

预应力沥青路面施工步骤主要包括编制施工方案、预制钢制网状结构、将钢筋网点与沥青路面铺设混凝土固结、钢筋张力调控、后续养护等。

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工程项目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纳米沥青路面纳米沥青路面是一种新型的沥青路面施工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传统的沥青路面上混入一定量的纳米颗粒,使沥青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提高路面的抗压强度、耐久度和防水性。

纳米沥青路面施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沥青路面施工方法来说,具有工艺简单、耐久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

目前,该工艺已在多个城市的道路建设中进行实验和试点应用,效果显著。

四、混凝土沥青复合路面混凝土沥青复合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施工方法。

该方法是将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复合在一起,将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与沥青路面的弹性和耐冲击性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路面效果。

混凝土沥青复合路面施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沥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来说,具有更好的耐久性、承载力和舒适性等优点。

PVA纤维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分散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PVA纤维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分散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PVA 纤维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分散性评价方法及应用摘要PVA 纤维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一种常见增强材料,对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论文针对PVA 纤维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分散性进行了研究,提出并探讨了PVA 纤维的分散性评价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可以可靠地评价PVA 纤维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分散性,并为提高PVA 纤维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效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PVA 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分散性;评价方法;应用1.引言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公路工程中最常见的路面材料之一。

在复杂的路面交通载荷和环境作用下,路面材料经常出现破坏和老化等问题,导致公路交通运输效率低下,路面维护和修复成本高。

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合适的路面材料增强方法,其中,添加纤维增强材料被广泛采用。

PVA 纤维作为一种常见的纤维增强材料,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中。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PVA 纤维的颗粒度和形状等因素影响,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分散性表现并不一致。

因此,对PVA 纤维的分散性进行评价,对于提高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PVA 纤维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分散性评价方法2.1理论分析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PVA 纤维的分散性直接影响其性能的发挥。

对于评价PVA 纤维的分散性,可以考虑以下指标:(1)PVA 纤维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分布状况。

PVA 纤维好的分散效果应该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沥青混凝土中,而不是出现聚集现象。

(2)PVA 纤维与沥青的相互作用。

良好的分散效果应该能够使得PVA 纤维与沥青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结合,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2实验验证为了验证上述理论分析,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首先,将PVA 纤维与沥青分别用丙酮进行处理,以消除表面静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聚丙烯腈纤维在沥青混合料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聚丙烯腈纤维在沥青混合料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聚丙烯腈纤维在沥青混合料路面中的应用研究聚丙烯腈纤维在沥青混合料路面中的应用研究引言:在道路建设中,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沥青混合料路面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温度变化引起的开裂和变形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开始将聚丙烯腈纤维应用于沥青混合料路面中,通过增强材料的抗裂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提高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性能。

聚丙烯腈纤维的特性:聚丙烯腈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和耐候性等特点。

它的密度较低,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可以在沥青混合料中有效增加材料的韧性和抗拉强度,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实验方法:为了研究聚丙烯腈纤维在沥青混合料路面中的应用效果,我们采用了以下实验方法:1. 制备沥青混合料样品:根据道路建设设计要求,选取适当的沥青材料和骨料,以及不同比例的聚丙烯腈纤维,制备沥青混合料样品,确保聚丙烯腈纤维的充分分散和均匀分布。

2. 路面性能测试:对比未添加聚丙烯腈纤维材料的沥青混合料样品和添加聚丙烯腈纤维材料的沥青混合料样品,进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多种性能测试,评估路面的抗裂性能、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3. 显微观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聚丙烯腈纤维与沥青混合料骨料的结合情况,分析聚丙烯腈纤维在材料中的分散性和增强效果。

结果和讨论:经过实验测试和显微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讨论:1. 添加聚丙烯腈纤维的沥青混合料样品相比未添加的样品,具有更高的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

聚丙烯腈纤维的添加能有效防止沥青混合料路面在温度变化时出现裂缝和变形。

2. 聚丙烯腈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增强效果。

通过SEM观察,我们发现聚丙烯腈纤维与沥青混合料骨料之间形成了牢固的结合,提高了材料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3. 添加聚丙烯腈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样品的性能影响与聚丙烯腈纤维的用量有关。

当聚丙烯腈纤维的添加量过多时,可能会导致材料聚集、分散不均和渗水性能下降等问题。

纤维沥青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纤维沥青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纤维沥青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大跨步发展,整个交通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是路面的病害问题比较严重,因此掺加纤维等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文章探讨了纤维沥青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旨在为纤维沥青混凝土相关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公路建设;纤维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2-0055-031 概述到201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5万公里。

新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在高等级路面中都得到了应用,比例达到了95%以上。

当前,中国的公路交通也面临着一些实际的问题,需要接受一定的挑战。

在实际的路面建设过程中,沥青混凝土的应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许多技术和质量问题,主要是路面破损严重、路面使用寿命短等,由于受到车辆多、车速快、车辆重载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情况更容易产生。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改善沥青路面的路况和质量、增加沥青路面的使用期限、提高投资的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纤维沥青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在研究纤维沥青混合料起步相对比国外发达国家要晚,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有人关注此类研究。

陈华鑫主要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试验研究,这里使用的沥青混合料是由6种纤维和3种矿料级配组成的。

他的论文全面分析了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在此基础之上,他又结合复合材料理论和界面化学的相关知识,较系统地讨论了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改善作用机理。

对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研究,得出了纤维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指标的变化规律。

侯金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静、动态蠕变变形对路表面最大弯沉有很大影响,纤维加入到沥青路面后,能够明显改善路面抵抗变形的能力。

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对应着不同的最佳掺量。

沥青路面专用增强纤维(聚酯纤维)功能

沥青路面专用增强纤维(聚酯纤维)功能

沥青路⾯专⽤增强纤维(聚酯纤维)功能1提⾼沥青混凝⼟粘接⼒和弯拉强度聚酯纤维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打,加⼊沥青混凝⼟中纤维表⾯可有形成⼀层沥青膜,明显提⾼沥青混合料的粘接⼒,加⼊聚酯纤维后由于⼤量短纤维的加筋,温度沥青等作⽤可有明显提⾼混合料的均匀性,提⾼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

2提⾼沥青混凝⼟混合料分散性、⾼温稳定性沥青混合料是⼀种弹性-粘塑性材料,对应各种级配的混合料必需保证各成分混合均匀,尤其对应SMA混合料,沥青马蹄脂碎⽯为间断级配,粗集料多、细级料少,矿粉多,在混合料中不惨纤维,在搅拌过程中很容易形成胶团,混合料分散不均,铺筑路⾯时形成局部的油斑,加⼊聚酯纤维能使沥青和⾻料粉分散均匀,避免胶团产⽣,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均匀,另外三维乱向均匀分散于沥青混合料的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起到很好的牵拉固定作⽤,对防⽌沥青混合料在⾼温时出现泛油,提⾼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有益处。

3提⾼沥青混凝⼟路⾯的低温抗裂能⼒沥青路⾯在低温时强度增⼤,但其变形能⼒却因刚性增⼤⽽降低,造成路表开裂⽽基层反射裂缝的产⽣,加⼊具有⾼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且有⼀点断裂伸长率,使纤维在沥青混凝⼟中起到很好的牵拉作⽤,加筋作⽤,提⾼沥青混凝⼟低温破坏应⼒,提⾼低温抗裂能⼒。

4减⼩永久变形,提⾼沥青路⾯耐久性、提⾼抗冲耐磨能⼒路⾯设计对于沥青混凝⼟⾼级公路路⾯视作弹性体系,不考虑应⼒卸载-塑性变形数量,但这些不可恢复变形或多或少的存在,加⼊⼤量均匀分散的细微纤维能很好的提⾼路⾯作为弹性层状体系进⾏分析计算的可靠度。

均匀分散的纤维改善了细微沥青混凝⼟的均质性、整体⼯作性能,提⾼公路表⾯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从⽽提⾼了沥青混凝⼟路⾯的抗冲磨能⼒,提⾼了结构层的疲劳寿命。

5减⼩湿度对沥青路⾯的影响,提⾼沥青混凝⼟路⾯的⽔稳定性加⼊聚酯纤维喉,沥青混凝⼟的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提⾼,提⾼了⾼速公路、⾼等级公路的⽔稳定性,减⼩⾬⽔、雾、雪等沥青混凝⼟路⾯的破坏。

沥青路面维修养护中罩面技术的研究综述

沥青路面维修养护中罩面技术的研究综述

沥青路面维修养护中罩面技术的研究综述发布时间:2021-07-08T10:30:03.24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作者:张庆蓉1[导读] 摘要:我国公路以沥青路面为主,因此对于沥青路面的养护至关重要。

1.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摘要:我国公路以沥青路面为主,因此对于沥青路面的养护至关重要。

在诸多养护技术中,罩面能改善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提高路面的防水抗滑能力和平整度。

罩面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一段历程,通过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可知,我国目前有四种常见的罩面,他们的特点不同,适用范围也不相同。

新型的纤维增强封层技术是在原有的罩面技术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具有高耐磨、高防水性、高稳定性等优点,但其施工工艺尚未成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纤维增强型封盖技术,该技术能够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

最后得出结论,目前的纤维封层技术仍以经验方法为主,实际施工中需调整各种技术参数、注意施工控制要点和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沥青路面;罩面;纤维增强封层引言我国部分公路在并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即出现开裂、沉降、坑槽、车辙、磨光等病害,影响行车质量。

目前我国的罩面技术已经有一段发展历程,但在某些新型的施工技术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罩面技术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法国于1987年首次提出薄层沥青路面理论,并通过降低砂量、添加沥青改性剂及增加粘结层厚度等措施,使薄层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首次将超薄沥青混合料面用作路面功能层,先后对不同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多次试验,以验证其路用性能。

2000年,我国公路行业以沙庆林院士提出的 CA VP法骨架型级配设计理论为基础,分别采用不同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超薄层。

2 常见的几种罩面及沥青材料的使用目前使用较多的为罩面技术为热拌混合料封层,其薄层罩面小于30mm,又可细分为四个类型:AC型薄层罩面、SMA型薄层罩面、OGFC型薄层罩面、薄层罩面-Novachip技术。

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松弛模量研究

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松弛模量研究
维桥
2 0 年第 9 08 期
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松 弛模量研究
侯金成
( 珠海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东 珠 海 5 9 0 ) 广 10 0
摘 要 : 用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理论 , 应 并结合 四单元五参数模型对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的粘弹性本构模型进行 了探讨 。 用拉普拉 斯变换及其 利 逆 变换 , 实现 了四单元五参数粘弹性模型的从蠕变模型 向松弛模型的转换 , 出纤维沥青混凝土有效劲度模量的粘弹性公式 , 得 并应 用该公式分析 了 纤维掺 量与纤维沥青混凝土松弛模量之 间的关 系。通过将几种 不同纤维掺量情况 下的计算结果与 实验拟合数据结果进行 比较 , 明在 纤维重量掺 证 量 小于 0 0 . %时, 2 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拟合数据结果取得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 纤维沥青混凝土 ; 粘弹性模型 ; 复合材料 细观 力学; 纤维掺量
青混凝土 的抗拉强度 田 。该研究采用山东泰安产聚酯纤维 ,弹性模量为 进行了比较。 9 0 MP , 50 a 泊松E取为 0 0 匕 2。 1 两相复合材料有效弹 量的细观力学解答 将掺量为 0 时的拟合参数代 人 7式中, () 再将其结果代人相关式 , 最后即 基于细观力学理论 , n o ̄ z a 导 T dr a r h 出了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有效弹性 模量解析表达式。对于两相复合材料 , 当颗粒随机分布于基体中, 材料显示宏 可得到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松弛模量在不同纤维掺量下随时问变化的曲线。 当纤维重量掺量 c 为 00 5 0 0 时, 、 1%、 % 得出由实验拟合纤维增强混凝土的 . 2 观各向I 其 可胜, 撑 千剪句 垂 Ⅱ 渔 可表示为:- k = () 1 四单 元五参数蠕变型粘弹性本构模型的参数拟合结果。 式中: 、 分别为基体的体积模量 、 k 和剪切模量 ;为增强体的体积含 c 试验 的加载时间为 1 , h 试验温度为 4  ̄。沥青混凝土 的泊松比取为 5 C 量 ;、 为两相材料性能的函数与基体材料性能和添加物的形状有关 ( pq 见文 0 35, 泊松 比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与蠕变实  ̄56) -]。 - 验数据的比较结果见图。 上述理论适用于各组分相均为各向同性弹性材料的 情况。由于沥青混凝土在常温和高温下显示为粘弹性, 在 应用这些公式时, 需计 ^ 基体的粘弹陛影响。 2 沥青混 凝 土 的粘 弹 性模型 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有人提出沥青混凝土 具有明显的粘弹性特征, 并开始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没计 计算中考虑粘弹 搿应 。在诸多粘弹喇 当中,ugr Br s e 模型普遍被认为能够较好的反映沥青混凝土的松弛以及 蠕变特性。可是 , 该模型对于沥青混凝土的长期松弛过程 fs 『 的模拟 , 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国内—些研究 人员将其模型进行了 修正 , 提出了四单元五参数的粘弹性 () a 本 构模 型 ,以能 够更 准 确 的反 应 沥青 混 凝土 的粘 弹性 特 纤维 沥青 混凝 土的松 弛 模量 随加栽 时 间变化情 况

沥青基碳纤维研究报告

沥青基碳纤维研究报告

沥青基碳纤维研究报告
沥青基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由沥青基质和碳纤维增强材料
组成。

它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就
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性能研究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制备方法:
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既可以采用静定压力法,也可以采用压力釜法。

其中静定压力法是将碳纤维束放入加热的沥青基质中,在一定的压力下使
其充分浸润,通过加热和冷却来固化形成复合材料。

另一种方法是在压力
釜中,在高温高压下,将碳纤维和沥青基质进行充分混合,形成复合材料。

性能研究:
沥青基碳纤维的力学性能优异,其强度和刚度均高于普通的沥青基材料。

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可以广泛
应用于道路、桥梁、船舶、飞机等领域。

因此,很多研究人员对沥青基碳
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应用前景:
沥青基碳纤维在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且在未来的建设中也将会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新型材料。

此外,在机械、电子、化工等产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研究和开发沥青基碳纤
维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结:
沥青基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沥青基碳纤维必将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纤维增强沥青路面的研究
日益增长的经济建设对道路交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围绕减少道路病害,提高道路寿命的研究为世界各国所重视。

沥青路面的设计大修期为15年,而目前我国的沥青路面往往8年~10年就需要进行检修。

以路面寿命30年计,资料表明这期间用于道路的维修费用几乎等于新建道路的投资。

可见提高公路寿命,延缓检修期至关重要。

影响公路质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路面损伤,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路面裂缝。

本文通过复合材料理论和劈裂试验的比较,确定了含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劲度模量;利用损伤理论计算了已含表面裂缝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进而探讨了新型纤维增强沥青路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一、含纤维沥青混凝土劲度模量的确定
1、复合材料理论与计算
当短纤维加到沥青混凝土中,纤维与纤维、纤维与周围基体之间由于纤维的不连续性而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会显著地影响复合材料的韧性和破坏过程。

那么,短纤维究竟如何影响复合材料的破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纤维究竟起到加筋作用、还是桥联作用即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很难判断。

因此,本文在认为纤维任意分布在混凝土的前提下,应用复合材料理论,在宏观上和试验的基础上,来确定含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劲度模量,并探索了纤维含量的最佳值。

国内外目前使用的纤维主要有木质素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

本文使用芳纶纤维,因为芳纶纤维与沥青混凝土的粘结性好。

纤维和沥青混凝土的材料参数见表1。

由复合材料理论知[1,2],纤维任意分布的复合材料的有效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为:
k/k0=1/(1+cp) μ/μ0=1/(1+cp) (1)
式中k,k0———分别为复合材料的有效体积模量和基体的体积模量;
μ,μ0———分别为复合材料的有效剪切模量和基体的剪切模量;
c———为增强体积百分含量。

纤维沥青混凝土中,沥青混凝土为基体,纤维为增强体。

p=p2/p1q=q2/q1 (2)
式中
p1=1+c[2(s1122+s2222+s2233-1)(a3+a4)+(s1111+2S2211-1)(a1-2a2)]/3a
p2=[a1-2(a2-a3-a4)]/3a (3)
q1=1-c{2/5[(2S1212-1)/[2S1212+μ0/(μ1-μ0)]]+1/3
(2S2323-1)/[2S2323+μ0/(μ1-μ0)]-1/15a×[(s1122-s2233)
(2a3-a4+a5a)+2(s1111-s2211-1)×(a1+a2)+(s1122-s2222+1)(2a3-a4+a5a)]}
q2=-2/5[2S1212-1/
2S1212+μ0/(μ1-μ0)]-1/3
[1/2S2323+μ0/(μ1-μ0)]+1/15a×[2(a1+a2-a3)+a4+a5a]](4)s1111=0,s2211=s3311=v0/[2(1-v0)]
s2222=s3333=(5-4v0)/[8(1-v0)],s2323=(3-4v0)/[8(1-v0)]
s2233=S3322=(4v0-1)/[8(1-V0)],s2323=(3-4V0)/[8(1-v0)]
s1122=s1133=0,s1212=s1313=1/4 (5)
a1=6(k1-k0)(μ1-μ0)(s2222+s2233-1)-2(k0μ1-k1μ0)+6k1(μ-μ0)
a2=6(k1-k0)(μ1-μ0)s1133+2(k0μ1-k1μ0)
a3=-6(k1-k0)(μ1-μ0)s3311-2(k0μ1-k1μ0)
a4=6(k1-k0)(μ1-μ0)(s1111-1)+2(k0μ1-k1μ0)+6μ1(k1-k0)a5=1/[s3322-s3333+1-μ1/(μ1-μ0)]
a=6(k1-k0)(μ1-μ0)[2S1133s3311-1](s3322+
s3333-1)]+2(k0μ1-k1μ0)[2S1133+s3311]+s1111-
s3322-s3333)]-6k1(μ1-μ0)(s3333-1)-6μ1(k1-k0)
(s2222+s3322-1)-6k1μ1 (6)
材料参数见表2,根据以上公式得到含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劲度模量随温度和纤维含量的变化如图1。

2、劈裂试验
沥青混合料的劈裂试验(T0716—93)是对规定尺寸的圆柱体试件,通过一定宽度的圆弧形压条施加载荷,将试件劈裂直至破坏的试验。

试验时,对试件施加50mm?min的等速载荷,在温度为15℃条件下,按[3]推荐的计算方法和简化公式,计算其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σT和(0.1~0.4)P弹性阶段的模量E。

弹性模量是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总应变包括了弹性、粘弹性与粘塑性变形。

σT=0.006151p/h
E=3.588/h×p/y (7)
式中σT———为劈裂强度,Pa;
E———为弹性模量,Pa;
p———为最大载荷值,N;
h———为试件高度,cm;
p———为(0.1~0.4)p载荷对应的竖向位移,cm。

试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见表3。

图1含纤维沥青混凝土劲度模量随温度和纤维含量的变化示意
3、结果分析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纤维的质量含量为0.2%时,复合材料的理论计算结论和劈裂试验的结果非常接近。

而纤维的质量含量为0.3%、0.5%时,复合材料理论计算结果和劈裂试验的结果差别很大。

从复合材料理论上分析,纤维含量越高,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应越大,而试验结果却不是这个结论。

分析如下:当纤维质量含量为0.2%时,纤维对沥青的弹性模量有所改变,又不改变沥青混凝土的粘结力。

纤维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使沥青混凝土的粘性减弱,即骨料之间的粘结力减弱,使材料发生松散,从而增加了混合料中的微裂缝,故使材料的弹性模量降低。

因此,本文认为,纤维的质量含量为0.2%是最佳的纤维含量。

二、疲劳寿命的计算与分析
1、表面裂缝模型
本文以沈大路沈鞍段的预锯缝工程为例提出表面裂缝模型如图2所示。

为计算简单,根据几何受力特点,取对称结构,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

各路面层材料与尺寸见图2-a)中标注,路面锯缝深度为4cm。

国内外大量的测量数据表明,路面结构中的温度变化幅值随着深度逐渐减小。

研究者提出不同的简化函数来模拟路面体的温度场分布,如多项式模拟法[4]、指数函数模拟法[5]等。

本文采用指数函数模拟:以路表面温度发生-10℃变温为例,温度沿深度方向的分布情况如图2-b)所示。

图2表面裂缝模型示意
图4表面裂缝局部网格示意
图3损伤区与断裂区的分布情况示意
2、损伤有限元理论
损伤理论认为,材料的破坏是由于损伤的集中化发展,最终形成宏观裂纹。

在宏观裂纹形成以后,细观损伤仍在不断演化,并推动宏观缺陷发展,而宏观裂纹在扩展过程中所扫过的附近区域,也往往是细观损伤高度集中的区域如图3所示[6]。

本文用损伤区和断裂区来模拟裂缝的扩展过程,损伤区为图3中的连续损伤区,即承载能力下降的区域,断裂区为图1中的裂纹,即不再承受载荷的区域,本文用损伤因子ω值的变化范围来划分损伤区与断裂区的分布。

断裂区当ω≥ωc
损伤区当0<ω<ωc (8)
式中ωc———为材料破坏时的损伤因子值,本文分析中取ωc=0.85。

经过分析比较,本文用Sidoroff(西多霍夫)损伤模型[6]确定损伤因子:ω=0当ε≤ε0
ω=1-(ε0/ε)2当ε>ε0 (9)
式中ε0———是损伤发生时的应变值。

采用损伤力学的理论,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裂缝的扩展过程,计算疲劳寿命在裂缝尖端的网格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裂尖向外扩散的网格划分应服从指数衰减规律,以反应出裂缝尖端应力梯度变化规律。

本文采用的有限元网格包含三个不同疏密的区域,如图4所示,裂缝尖端是网格最密的区域,即断裂区,其次是损伤区,最后是弹性区域。

图5弹性损伤有限元分析流程示意
本文对损伤单元采取退化的刚度阵,每次分析重建总体刚度,其分析流程如图5所示。

3、疲劳寿命的计算在温度场(-15℃)的循环作用下,和不含纤维的沥青路面进行比较。

沿裂缝扩展方向尺寸的改变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沥青面层中纤维含量的增加,裂缝扩展越慢。

将结果用三次多项式模拟,可以得到结论,当纤维质量含量分别为0、0.2%时,深度为4cm的表面裂缝,在-15℃变温作用下,扩展到整个面层(15cm)所需的循环次数分别为131次和199次。

疲劳寿命提高了34.13%。

可见,加0.2%的纤维以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图6沿裂缝扩展方向的改变量随循环次数和纤维的含量变化示意
三、结论
1、本文通过复合材料的理论计算和劈裂试验的比较,确定了含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劲度模量。

2、通过对表面裂缝模型损伤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

3、纤维的质量含量为0.2%时,能更有效地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了纤维质量含量为0.2%和不含纤维的沥青路面比较,疲劳寿命提高了34.13%。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