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课件:第一章 有理数小结与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一章有理数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一章有理数小结与复习
a是任一个有理数,则a+0= a
2)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例:分别求出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①表示2的点与表示-7的点; ②表示-3的点与表示-1的点。 解:①2-(-7)=2+7=9
(或︱-7-2︱=︱-9︱=9)
②-1-(-3)=-1+3=2
有理数乘法法则应用举例:
2.熟记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括号里 的运算 乘 方 乘 除 加 减
3.运算时要根据法则通盘考虑运算顺序。
作业:
必做题: P 51---52页: 5.(9)----(14);8 、14题。 选做题:52页:12题。
自我检测
• 7、120万用科学记数法应写成 2.4万的原数是 。 • 8、近似数0.4062精确到 位。 ;
二、计算:
1 1 1 1 24 4 6 8 12
5 3 5 4 12 17 7 17 7 17
复习目标:
• 1、复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 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解决简单 的问题。 • 2、复习掌握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运算 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3、通过实例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算法 表示,掌握近似数和精确度的概念。
自学指导:
• 带着以下问题复习课本第17—46页的内容 • (时间12分钟): 1、有理数有哪几种运算?运算法则分别是 什么?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 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加法的运算律、乘法的运算律能否运用 到有理数运算中?应注意什么? 4、科学记算法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课件(3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课件(37张PPT)

第一章 有理数
类型四
非负数性质的应用
a2≥0 , | a| ≥0 , 即一个数的平方或一个数的绝对值都不会
是负数,这一点在解题中用处很大,特别是若几个非负数的 和是 0,则这几个数都为 0.
若|a+1|+(b-2)2=0,试求(a+b)9+a6.
[解析] 若要求(a+b)9+a6 的值,需求 a,b 的值,但题中只有 一个等式,似乎无从下手,但从题目的特点来考虑,|a+1|与 (b-2) 为非负数,和又为 0,故问题得解.
> > < ; a+b____0; a-b____0; b+c____0
b > < > b-c____0; ab____0; ____0. c
第一章 有理数
[解析]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表示的点关于原点对称,比较两 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可直接观察其与原点距离的大小,有理 数运算结果的符号可根据法则来确定.在数轴上表示数-a,
第一章 有理数
1 1 3 2 1 1 3 7 2 7 (2) - - -2 + 2 + - - 3 =- + 2 + 2 - - 3 = 3 4 8 3 2 3 4 8 3 2 1 3 7 2 3 1 1 1 -2+24-8+23-33=18-13=24. 1 1 1 3 1 1 2 1 2 (3) ÷-2 + 11 +2 -13 ×24 - × - 3= 4 2 4 3 4 (- 0.2 ) 16 5 45 7 55 1 1 45 7 55 + + - ×24- =- + ×24+ ×24- ×24+ 4 3 4 40 4 3 4 1 3 -5
[点析] (1)利用数轴把问题中“数”和数轴上的“点”结合起 来,就是数形结合,这样可以直观地解决问题.(2)本题所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小结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小结说课稿
3.技术工具:网络平台、在线讨论区等,便于学生课后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性质和运算规律。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学生对有理数性质的理解,如相反数、绝对值等。
(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特别是乘方、乘除法与加减法的结合。
1.主要内容:左侧列出有理数的分类、性质和运算规律;中间部分通过具体例题展示运算步骤,突出重点和难点;右侧部分强调易错点和学习策略。
2.风格: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知识结构。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3.复习提问: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梳理知识点:以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有理数的性质、分类、运算规律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结合具体例题,引导学生分析有理数运算的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小结与复习
5.绝对值 (1)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2)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三、有理数的运算
考点三 有理数的分类
例3 将下列各数分别填入下列相应的圈内:
3.5,-3.5
,0
,|-2|,-2,-1
3 5
,-
1 3
,0.5
正 数 3.5,|-2|,0.5
负 数
-3.5,-2 ,-1 35,-
1 3
整 数 0,|-2| ,-2
分 数
3.5,-3.5,
-1
3 5
,-
1 3
,0.5
针对训练
3.在
(4) (24 ) (2 2)2 5 1 ( 1 ) (0.5)2
3
26
=16 (8)2 11 ( 1 ) ( 1 )2
32 6
2
=16 64 11 1 9 12 4

41
.
12
针对训练
9.计算
(1) 38715
(2) 2 3 6 ( 3 ) 2 ( 4 )
(3) 1.5 30.7 50.5 333.40.75 4
+3.5
,0,11
,-2,-
2 3
,-0.7
中,负分数有
2
个.
【解析】负分数不仅是负数而且是分数,注意小数也 属于分数.故只有2个.
考点四 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例4 填表

3.5 -3.5 0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新)单元复习课件:第一章《有理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新)单元复习课件:第一章《有理数》
人教版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小结复习
正整数 0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用点表示有理数 (点与数的对
应) 。
整数
有理数 数轴
分数
有理数在数轴上的 位置关系得出绝对 值、相反数及比较 有理数的大小。
绝对值
相反数
大小比较
数轴的建立把形和数结合起来,利用数轴能直观地理解有理数 的有关概念,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绝对值、相反数和直观 地研究有理数的运算。
-4
4
-2 2
-4 -3 –2 –1 0 1 2 3 4
5、绝对值: ①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叫做a的绝对值。 a的绝对值就是数a所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表示成︱a︱。 (︱a︱≥0,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a
a
a ( a 0)
-3 –2 –1 0
②绝对值的性质: |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1 0
23
(a 0) a (a 0)
4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即︱a︱=︱-a︱且︱a-b︱=︱b-a︱ ④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其步骤
如下:第一步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第二步比较这两个绝 对值的大小,第三步根据性质比较。
有理数的意义具正有数相和反负意数义的量
有理数的分类按按性定质义分分类类((整正数数、、0分、数负的数关的系关) 系)
数轴
相反数
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倒绝对数值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科学记数法
有理数大小的较
有理数的运算有基理本数运的算运及算法顺则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复习课件(1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复习课件(13张PPT)
辨别精确度是根据精确度按要求取近似数的逆用,辨别时,易出现不知依 据哪个数位的数来辨别,或不会数数位,特别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不能 根据具1体情形来处理数据,从而导致辨别出错。若要判断精确到的数位,则要 找准精- 3确后的数,再将该数还原以确定数位。
四、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代数问题与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它可以把 抽象的数转化为直观的图形,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 之一。本章引入数轴就是实现数形结合的雏形,把数在数轴上用点表示出来,会 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例:有理数a>0,b<0,|a|<|b|,试判断a,b,-a,-b之间的大小关系。
决简单的问题。
一、
本 章 学 习 目

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 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 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 论的确定性。使学生感 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 联系性 。
二、知识内容结构
知识内容层次分明:主要采取渗透说理的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合 作交流。
锁定目标∙全局把握
化简绝对值必须先判断该数的正负性,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写出结果,特别 是当绝对值符号内是字母时,如果没有说明其符号,就得分类讨论;此外还易忽 略一对相反数的绝对值是相等的,而出现已知绝对值求解时漏解。 例:若|a|=|-4|,则a= _______. 错解:a=-4
三、易错点分析
例1:如果|a+2|+(b-1)2=0,那么(a+b)2019的值是( ) 例2:如果|a+6|与(b-2)2互为相反数,那么b-a的值是( ) 例3:如果2|a-3|+(2b-1)2=0,那么-2a-b的值是( )
13.|x-3|=3-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教科书(RJ)七年级数学上册
【问题1】本章学习了哪些知识?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知识结构
有理数
有理数的运 算
点与数的对应 数轴
比较大小
加法
交换律 结合律
乘法
乘方
减法 分配律
除法
计算
(1)
0.125


3
1 4



3
1 8



11
2 3


0.25
(2) ( 7 3 5 5 ) (36) 12 4 6 18
(3) (2) ( 1 ) ( 1 ) 12 12
(4)
(24
)

(2
2 )2 3

5
1 2

(
1) 6

(0.5)2
计算
解(1)
0.125


3
1 4



14题) 结合具体的数的运算,归纳有关特例,
然后比较下列数的大小:
(1)小于1的正数 a ,a 的平方,a 的
立方;
(2)大于-1的负数 b ,b 的平方,b 的
立方.
3.若 a >0,b <0,且 a b<0 , 把 a 、a 、b 、b 、0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进行排列.
观察下列五组数:1,-1,-1; 2,-4,-6; 3,-9,-15; 4,-16,-28; 5,-25,-45;…
(1)每组数中的第2个数与第1个数有什么关系? (2)每组数中的第3个数与第1个数有什么关系? (3)计算第50组数的和.
解:(1)每组数中的第2个数分别是:
-12,-22,-32,-42,-52,… .


11
2 3


0.25
=1 3 1-3 1+11 2-1 8 4 8 34

1 8
-3
1 8



3
1 4
-14 +11
2 3
=(- 3)+3+11 2 3
=11 2 3
计算:(2)( 7 3 5 5 ) (36) 12 4 6 18
例3是通过把表示 a 、a 、b 、b 的
点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利用数轴解决问 题,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
作业:教科书第51页第1、2、5题, 第552页第10、15题.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 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 高尔基
解:由 a>0 , b<0, a b<0 ,
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得 b > a .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a 、a 、b 、b 的点,
b
-a 0 a
-b
由上图,得 b>a>0> a>b .
在例2、例3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例2是通过具体计算,归纳得出结论, 体会由特殊到一般这一认识事物规律的方 法.
每组数中的第2个数是第1个数的平方的相反数;
(2)每组数中的第3个数分别是:
-11,-2 3,-35,-47 ,-59 ,…, 即,-1(21-1),-2(2 2-1),-3(2 3-1) -4(2 4-1),-5(2 5-1),… .
每组数中的第3个数是第1个数乘第1个数的2倍与1的 差所得积的相反数;
3.运用除法法则进行运算时,首先应确定商 的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除,还要注意,对 同一级运算要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如第 (3)题). 4.求乘方的运算时,如遇到底数是带分数,要先 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还要注意由括号位置
不同而产生的差别,如 24与 (2)4两者的
底数及符号的差别.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如第(4)题) .
32 6
2
=16 64 11 1 9 12 4

41
.
12
有理数运算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注意减号和减数的性 质符号要同时改变.对多个有理数相加减的题目, 要观察数的特征,能利用运算律时,要利用运算 律使计算简便 (如第(1)题).
2.运用运算律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如第(2)题).
(3)第50组数的3个数分别是50,-502 ,
-50(2 50-1),它们的和为:
50 (-502) -50(250-1)
=50-2500-4950=-7400.
1.怎样解决有关数的规律 探索性问题(结合例1)?
1.对每组中的数从符号、绝对值两方面考虑.
2.把数的绝对值与组数的序号联系起来.
解:
(
7 12

3 4

5 6

5) 18

(36)
=( 7 ) (36) 3 (36) 5 (36) 5 (36)
12
4
6
18
=21-27+30-10
=14.
计算:(3)(2) ( 1 ) ( 1 ) 12 12
解:(2) ( 1 ) ( 1 ) 12 12
=2 1 1 12 12
=2 12 12
=288.
计算:(4)(24 ) (2 2)2 5 1 ( 1) (0.5)2
3
26
解: (24 ) (2 2)2 5 1 ( 1) (0.5)2
3
26
=16 (8)2 11 ( 1 ) (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