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集合代数(新)

合集下载

集合代数

集合代数

1/11/2020 1:46 AM
Discrete Math. , Yanxiu Sheng
11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元素法 A={a,b,c,d},B={1,2,3,4},
D={桌子,灯泡,自然数,老虎}, C={2,4,6,…,2m},S={a,a2, a3, …, an} 仅适用于有限集合。 谓词表示法 B={ x | P(x) } B 由使得 P(x) 为真的 x 构成 如, P(x) 表示x是正奇数,则B是所有正奇数的集合.
{1,2,4}={1,4,2} 集合中的元素不一定同类。
1/11/2020 1:46 AM
Discrete Math. , Yanxiu Sheng
19
幂集
定义 (A) = { x | xA },或记为(A),2A 实例 () = {}, ({}) = {,{}} ({1,{2,3}})={,{1},{{2,3}},{1,{2,3}}} 计数:如果 |A| = n,则 | (A)| = 2n
xA和 xA 两者成立其一,且仅成立其一.
1/11/2020 1:46 AM
Discrete Math. , Yanxiu Sheng
13
隶属关系的层次结构
例1 A={ a, {b,c}, d, {{d}} } {b,c}A bA {{d}}A {d}A dA
注意:集合的元素也可以是集合.
证明 设A={a1,a2,…,an},把a1a2…an与一个n位二进制数b对应, ai对应于b的第i位。定义二进制数b所对应A的子集B :与b 中的1对应的A中元素组成的集合。这样B与该二进制一一 对应,有多少个不同n位二进制就有多少个不同的子集。
1/11/2020 1:46 AM

高等代数1.1

高等代数1.1

第一章基本概念1.1集合表示一定事物的集体,我们称它们为集合或集.组成集合的东西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我们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 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元素.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或者说A包含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或者说A不包含a,记作A∌a.一个集合可能只含有限多个元素,这样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合.如果一个集合是由无限多个元素组成的,就叫做无限集合.设BA,是两个集合.如果A 的每一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那么就说 A 是B的子集,记作),读作A属于⊆或记作AB(BB包含⊇A读作B).(ABxA∈⇔⊆对一切x⇒∈:A().x(B)∈BA∉⊄但x存在一个元素⇔):).((BAxxA⊆.一个集合A总是它自己的子集.即A如果集合A与B是由完全相同的元素组成的,就说A 与B 相等,记作A=B. 我们有(A=B)).⇔∈⇔:x∈对一切(BxAx下列的事实是明显的:).A⊆⇒B⊆⊆且(C()ACB).()(B A A B B A =⇔⊆⊆且根据定义,我们有).()(B x A x B A x ∈∈⇔∈或 ).()(B x A x B A x ∉∉⇔∉且由集合A 与 B 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简称交),记作B A .显然,.,B B A A B A ⊆⊆我们有).()(B x A x B A x ∈∈⇔∈且 ).()(B x A x B A x ∉∉⇔∉或两个集合A 与B 自然不一定有公共元素.为了叙述方便,这时就说它们的交是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我们用符号φ表示空集,并且约定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 两个集的并与交的概念可以推广到任意n 个集合上去.设1A ,n A A ,,2 是给定的集合. 由1A ,n A A ,,2 的一切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1A ,n A A ,,2 的并;由1A ,n A A ,,2 的一切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1A ,n A A ,,2 的交 .1A ,n A A ,,2 的并和交分别记作n A A A 21和n A A A 21.我们有).,,2,1,()(21n i A x A A A x i n =⇔∈至少属于某一).,,2,1,()(21n i A x A A A x i n =⇔∈属于每一由于以下几种数集经常被用到,所以习惯上用一些特定的字母来表示.我们约定:表示全体整数的集合Z .Q 表示全体有理数的集合.R 表示全体实数的集合.C 表示全体复数的集合.如果一个集A 是由一切具有某一性质的元素所组成的,那么就用记号}|{具有某一性质x x A =来表示. 给了两个集合 A 和B,除了上面所定义的交集和并集以外,我们有时还要用到两个概念.设A ,B 是两个集合.令}.|{B x A x x B A ∉∈=-但也就是说,A -B 是由一切属于A 但不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称为A 与B 的差 .最后介绍两个集合的积的概念.设A ,B 是两个集合.令}.,|),{(B b A a b a B A ∈∈=⨯称为A 与B 的迪卡尔积(简称积).B A ⨯是由一切元素对(a,b)所成的集合,其中第一个位置的元素a 取自A ,第二个位置的元素b 取自B .两个集的积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例如,取定一个坐标系后,平面上的点的坐标是一对实数(x,y).平面上所有点的坐标的集合就是 R 与R 的积:}.,|),{(R y x y x R R ∈=⨯。

2022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

2022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后篇巩固提升A组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对象能组成一个集合的是()①某中学高一年级所有聪明的学生;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有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③所有不小于3的正整数;④的所有近似值.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解析:①④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故选C.答案:C2.下列集合中为⌀的是()A.{0}B.{⌀}C.{x|x2+4=0}D.{x|x+1≤2x}解析:集合{0}中有一个元素0;集合{⌀}中有一个元素⌀;集合{x|x+1≤2x}表示满足不等式x+1≤2x的x的集合,不是空集;集合{x|x2+4=0}表示方程x2+4=0的解集,而该方程无解,故该集合为⌀.答案:C3.(改编题)下列集合的表示方法中,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A.{x|x=2 018}B.{2 018}C.{x=2 018}D.{y|(y-2 018)2=0}解析:A,B,D对应的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2018,故它们是相同的集合,而C中虽只有一个元素,但该元素是用等式作为元素,而不是实数2018,故选项C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答案:C4.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A.1B.-2C.6D.2解析:当a=1时,由a2=1,2-a=1,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2个元素;当a=-2时,由a2=4,2-a=4,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1个元素;当a=6时,由a2=36,2-a=-4,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3个元素;当a=2时,由a2=4,2-a=0,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2个元素.故选C.答案:C5.定义集合运算A☉B={z|z=xy(x+y),x∈A,y∈B},设集合A={0,1},B={2,3},则集合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A.0B.6C.12D.18解析:根据A☉B的定义,当x=0时z=0;当x=1时,若y=2,则z=6,若y=3,则z=12.因此集合A☉B的所有元素和为18.答案:D6.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填序号).①不超过10的所有正整数;②高一(6)班中成绩优秀的同学;③中央一套播出的好看的电视剧;④平方后不等于自身的数.解析:①④中的对象是确定的,可以组成集合,②③中的对象是不确定的,不能组成集合.答案:①④7.用列举法写出集合=.解析:∵∈Z,x∈Z,∴3能被3-x整除,即3-x为3的因数.∴3-x=±1或3-x=±3.∴=±3或=±1.综上可知,-3,-1,1,3满足题意.答案:{-3,-1,1,3}8.已知集合A={x|mx2+2x+2=0}中有两个元素,则实数m满足的条件为.解析:由题意知m≠0且Δ=4-8m>0,解得m<,且m≠0.答案:m<,且m≠09.用另一种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3,-1,1,3,5};(2){1,22,32,42,…};(3)已知M={2,3},P={(x,y)|x∈M,y∈M},写出集合P;(4)集合A={x∈Z|-2≤x≤2},B={x2-1|x∈A},写出集合B.解:(1){x|x=2k-1,k∈Z,且-1≤k≤3}.(2){x|x=n2,n∈N+}.(3)P={(2,2),(3,3),(2,3),(3,2)}.(4)因为A={-2,-1,0,1,2},所以B={3,0,-1}.10.导学号85104002已知集合A由3个元素:a2,a+1,0构成,且1∈A,试求实数a的值.解:因为1∈A,所以a2=1或a+1=1.若a2=1,则a=±1.当a=1时,集合A中的元素是1,2,0,符合要求;当a=-1时,集合A中的元素是1,0,0,不符合元素的互异性.若a+1=1,则a=0,集合A中的元素是0,1,0,不符合元素的互异性.综上可知,实数a的值为1.B组能力提升1.若{b}={x|ax2-4x+1=0}(a,b∈R),则a+b等于()A.B.C.D.解析:∵{b}={x|ax2-4x+1=0},∴ax2-4x+1=0只有一个实数根.当a=0时,{b}=,此时a+b=;当a≠0时,Δ=16-4a=0,∴a=4,此时b=.∴a+b=4+.故a+b=或a+b=.答案:B2.已知集合A的元素满足条件:若a∈A,则∈A(a≠1),当∈A时,则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是()A.1B.2C.3D.4解析:∵∈A,∴=2∈A.∵2∈A,∴=-3∈A.∵-3∈A,∴=-∈A.∵-∈A,∴∈A.∴集合A中有-3,-,2四个元素.答案:D3.已知集合A={x|x=2a,a∈Z},B={x|x=2a+1,a∈Z},C={x|x=4a+1,a∈Z}.若m∈A,n∈B,则有()A.m+n∈AB.m+n∈BC.m+n∈CD.m+n不属于A,B,C中的任意一个解析:由m∈A,可设m=2a1,a1∈Z.由n∈B,可设n=2a2+1,a2∈Z.所以得到m+n=2(a1+a2)+1,且a1+a2∈Z,所以m+n∈B,故选B.答案:B4.已知x,y,z为非零实数,代数式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则M=.解析:若x,y,z都大于零,则代数式的值为4;若x,y,z都小于零,则代数式的值为-4;其他情况均为0,故M={-4,0,4}.答案:{-4,0,4}5.定义非空数集的一种运算:A*B={x|x=x1+x2,x1∈A,x2∈B}.若A={1,2,3},B={1,2},则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解析:由定义可知A*B={2,3,4,5},故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2+3+4+5=14.答案:146.(开放题)对于一个集合S,若a∈S时,有∈S,则称这样的数集为“可倒数集”,试写出一个“可倒数集”:.答案:(答案不唯一)7.给定集合A,若对于任意a,b∈A,有a+b∈A且a-b∈A,则称集合A为闭集合,给出如下四个结论:①集合A={-4,-2,0,2,4}为闭集合;②正整数集是闭集合;③无理数集是闭集合;④集合A={x|x=3k,k∈Z}为闭集合,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解析:①中取a=-4,b=4,则a-b=-8∉A,故①不成立;②中取a=1,b=3,此时a-b=-2不是正整数,故②不成立;③中取a=1+,b=1-,则a+b=2∉A,故③不成立;④中取a=3k1(k1∈Z),b=3k2(k2∈Z),则a+b=3(k1+k2)∈A,a-b=3(k1-k2)∈A,故④成立.答案:④8.(信息题)设A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k∈A,若k-1∉A,且k+1∉A,则称k是A的一个“孤立元”.给定集合S={1,2,3,4,5,6,7,8},在由S的三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个数为.解析:题目中的“孤立元”的含义就是不相邻,所以不含“孤立元”的集合中的元素必是连续的三个数,共有{1,2,3},{2,3,4},{3,4,5},{4,5,6},{5,6,7},{6,7,8}这6个.答案:69.设A是由一些实数构成的集合,若a∈A,则∈A,且1∉A.(1)若3∈A,求集合A;(2)证明:若a∈A,则1-∈A;(3)集合A能否只有一个元素?若能,求出集合A;若不能,说明理由.(1)解:∵3∈A,∴=-∈A,∴∈A,∴=3∈A,∴A=.(2)证明:∵a∈A,∴∈A,∴=1-∈A.(3)解:假设集合A只有一个元素,记A={a},则a=,即a2-a+1=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解.∵Δ=(-1)2-4=-3<0,∴a2-a+1=0无实数解.这与a2-a+1=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解相矛盾,∴假设不成立,即集合A不能只有一个元素.10.导学号85104003已知集合M={x|(x-a)(x2-ax+a-1)=0}中各元素之和等于3,求实数a的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M.解: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当方程(x-a)(x2-ax+a-1)=0有重根时,重根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又M={x|(x-a)(x-1)[x-(a-1)]=0}.当a=1时,M={1,0},不符合题意;当a-1=1,即a=2时,M={1,2},符合题意;当a≠1,且a≠2时,a+1+a-1=3,则a=,M=,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实数a的值为2或,当a=2时,M={1,2};当a=时,M=.。

第1章 集合、映射与关系

第1章 集合、映射与关系
������

{������ ∶ ������, ������ ∈ ������}称为������形成的关于������的等价类或以������为代
例 : 设 ������ = {������, ������, ������, ������, ������} , ������ 上 的 一 个 等 价 关 系 ������ =
• 补集运算(余集运算)
基本集合: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研究对象的全体形成 的集合称为基本集合(全集). 补集(余集):给定基本集合������及其子集������ (⊂ ������), 称 差集������\������为集������的补集(余集), 记������������ = ������\������.
第1章 集合、映射与关系
1.1 集合
1、集合的概念
• 若干个 (有限或无限) 确定的事物的全体叫做一个集合, 通常用大写字母������, ������, ������, ⋯ 表示集合. • 组成一个集合的事物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用小写字 母 ������, ������, ������, ⋯表示集合的元素.
① 元������与元������有关系������即(������, ������) ∈ ������时, 简记为������������������.
② 若������, ������ 之间的二元关系������ 具有性质∀������ ∈ ������, ∃! ������ ∈ ������ , 使得������������������, 则关系������决定了������到������的一个映射. 因此, 二元关系是映射概念的推广.
• 多个集合的直积(笛卡尔积) ������1 × ������2 × · · ·× ������������ = { ������1 , ������2 , ⋯ , ������������ ∶ ������������ ∈ ������������ , ������ = 1, 2, ⋯ , ������}

集合代数

集合代数

集合代数对事物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工作。

在数学上通常把分类的结果称为集合。

因此,“集合”是数学中最常用的概念。

事实上,现代数学中所有对象都可以视为集合,所有数学概念都可以用集合进行定义。

数理逻辑学家们正努力用集合及其若干公理重新构造整个数学体系。

我们学习集合论的意义有两点:(1)集合论是数学的基础,学习集合论有助于理解现代数学的公理化方法。

(2)集合论为应用领域提供建模和分析工具。

本讲学习集合论的基础知识,包括如下4个部分:1.集合代数:若干基本概念和集合运算及其运算定律。

2.二元关系:用集合定义二元关系,二元关系的分类和性质。

3.函数:用二元关系定义函数,函数的分类和性质。

4.ZFC公理系统:学习由Zermelo和Frankel等人所设计的10组集合论公理,并用以证明某些对象的分类是集合。

1.集合的概念和表达式我们所能感知的客观事物和思想中产生的观念,是我们的认知对象(object,entity)。

我们根据对象的各种共同性质把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类(class)。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一个类称为集合(set),其中的对象称为该集合的成员(member)或者元素(element)。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某集合,小写字母表示该集合中的元表示x是A的成员,读作“x属于A”。

这个素。

对于任何集合A,我们用x A成员隶属关系是集合论中的一个基本关系,可以定义其它的关系,包括两个集合相等、包含,等等。

在现代数学中,“集合”被选作为一个基础性概念,用以定义其它数学概念。

作为整个数学体系的第一概念,它自身是没有定义的,也是不可能被定义的。

尽管集合概念没有通用的定义,每个集合实例都是有严格定义的。

我们有两种定义集合实例的方法,即枚举法和概括法。

ZFC公理系统严格地描述了这两种定义集合的方法。

这里我们先对两种定义方法做直观的描述。

枚举法:也称列举法,明确地将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的名字)排列在花括号内,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的表示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的表示

第二课时集合的表示知识点一:列举法观察下列集合:(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组成的集合;(2)20的所有正因数组成的集合.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使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四个注意点(1)元素间用“,”分隔开,其一般形式为{a1,a2,…,an};(2)元素不重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无顺序,满足元素的无序性;(4)对于含有有限个元素且个数较少的集合,采取该方法较合适;若元素个数较多或有无限个且集合中的元素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不会产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列举出几个元素作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知识点一:描述法观察下列集合:(1)不等式x-2≥3的解集;(2)函数y=x2-1的图象上的所有点.描述法(1)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2)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及,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1.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条件对于元素个数不确定且元素间无明显规律的集合,不能将它们一一列举出来,可以将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描述出来,即采用描述法.2.描述法的一般形式它的一般形式为{x∈A|p(x)},其中的x表示集合中的代表元素,A指的是元素的取值范围;p(x)则是表示这个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其中“|”将代表元素与其特征分隔开来.一般来说,集合元素x的取值范围A需写明确,但若从上下文的关系看,x∈A是明确的,则x∈A可以省略,只写元素x.题型一: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例1] (1)设集合A ={1,2,3},B ={1,3,9},若x ∈A 且x ∉B ,则x =( )A .1B .2C .3D .9(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 ②方程x2=x 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③直线y =2x +1与y 轴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④方程组⎩⎨⎧x +y =1,x -y =-1的解.[活学活用]已知集合A ={-2,-1,0,1,2,3},对任意a ∈A ,有|a|∈B ,且B 中只有4个元素,求集合B.题型二:用描述法表示集合[例2] (1)用符号“∈”或“∉”填空:①A ={x|x2-x =0},则1____A ,-1____A ;②(1,2)________{(x ,y)|y =x +1}.(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正偶数集;②被3除余2的正整数的集合;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利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应关注五点(1)写清楚该集合代表元素的符号.例如,集合{x ∈R|x<1}不能写成{x<1}.(2)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花括号内.例如,{x ∈Z|x =2k},k ∈Z ,这种表达方式就不符合要求,需将k ∈Z 也写进花括号内,即{x ∈Z|x =2k ,k ∈Z}.(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4)在通常情况下,集合中竖线左侧元素的所属范围为实数集时可以省略不写.例如,方程x2-2x +1=0的实数解集可表示为{x ∈R|x2-2x +1=0},也可写成{x|x2-2x +1=0}.(5)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可省去竖线及代表元素,如{直角三角形},{自然数}等.下列三个集合:①A ={x|y =x2+1};②B ={y|y =x2+1};③C ={(x ,y)|y =x2+1}.(1)它们是不是相同的集合?(2)它们各自的含义分别是什么?题型三:集合表示的应用[例3] (1)集合A ={1,-3,5,-7,9,…}用描述法可表示为( )A .{x|x =2n ±1,n ∈N}B .{x|x =(-1)n(2n -1),n ∈N}C .{x|x =(-1)n(2n +1),n ∈N}D .{x|x =(-1)n -1(2n +1),n ∈N}(2)设集合B =⎩⎨⎧⎭⎬⎫x ∈N ⎪⎪⎪62+x ∈N . ①试判断元素1,2与集合B 的关系;②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活学活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x ,y)|y =x2,-1≤x ≤1,且x ∈Z}.1.集合与方程的综合应用[典例] 集合A ={x|ax2+2x +1=0,a ∈R}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解答上面例题时,a =0这种情况极易被忽视,对于方程“ax2+2x +1=0”有两种情况:一是a =0,即它是一元一次方程;二是a ≠0,即它是一元二次方程,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用判别式Δ来解决问题. 求解集合与方程问题时,要注意相关问题的求解,如:1.在本例条件下,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2.在本例条件下,若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3.若1∈A ,则a 为何值?4.是否存在实数a ,使A ={1},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随堂即时演练]1.方程组⎩⎨⎧ x +y =1,x2-y2=9的解集是 ( )A .(-5,4)B .(5,-4)C .{(-5,4)}D .{(5,-4)}2.下列四个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的是 ( )A .{y|y =2}B .{x =2}C .{2}D .{x|x2-4x +4=0}3.给出下列说法:①平面直角坐标内,第一、三象限的点的集合为{(x ,y)|xy>0}; ②方程x -2+|y +2|=0的解集为{2,-2};③集合{(x ,y)|y =1-x}与集合{x|y =1-x}是相等的.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4.已知A ={-1,-2,0,1},B ={x|x =|y|,y ∈A},则B =________.5.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一年中有31天的月份的全体; (2)大于-3.5小于12.8的整数的全体;(3)梯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4)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的集合;(5)方程(x -1)(x -2)=0的解集;课时达标检测(二) 集合的表示一、选择题1.下列集合的表示,正确的是( )A .{2,3}≠{3,2}B .{(x ,y )|x +y =1}={y |x +y =1}C .{x |x >1}={y |y >1}D .{(1,2)}={(2,1)}2.已知x ,y ,z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x |x |+y |y |+z |z |+|xyz |xyz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MB .2∈MC .-4∉MD .4∈M3.集合{x ∈N *|x -3<2}的另一种表示法是( )A .{0,1,2,3,4}B .{1,2,3,4}C .{0,1,2,3,4,5}D .{1,2,3,4,5}4.已知集合A ={x |x =2m -1,m ∈Z},B ={x |x =2n ,n ∈Z},且x 1,x 2∈A ,x 3∈B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x 1·x 2∈A B .x 2·x 3∈BC .x 1+x 2∈BD .x 1+x 2+x 3∈A5.设P ={1,2,3,4},Q ={4,5,6,7,8},定义P *Q ={(a ,b )|a ∈P ,b ∈Q ,a ≠b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4B .5C .19D .20二、填空题6.若集合{1,a +b ,a }=⎩⎨⎧⎭⎬⎫0,b a ,b ,则a -b =________.7.已知集合A ={x |2x +a >0},且1∉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8.已知-5∈{x |x 2-ax -5=0},则集合{x |x 2-4x -a =0}中所有元素之和为________.三、解答题9.已知集合M ={-2,3x 2+3x -4,x 2+x -4},若2∈M ,求x .10.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比5大3的数;(2)方程x 2+y 2-4x +6y +13=0的解集;(3)二次函数y =x 2-10的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11.(1)已知集合M =⎩⎪⎨⎪⎧⎭⎪⎬⎪⎫x ∈N ⎪⎪ 61+x ∈Z ,求M ;(2)已知集合C =⎩⎪⎨⎪⎧⎭⎪⎬⎪⎫⎪⎪61+x ∈Z x ∈N ,求C .12.若集合A =⎩⎨⎧⎭⎬⎫(x ,y )|⎩⎪⎨⎪⎧y =kx 2-2x -1,y =0有且只有一个元素,试求出实数k 的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高等代数课件 第一章

高等代数课件 第一章

定理1.4.2 任意 n(n 2)个整数 a1, a2 ,, an 都有最
大公因数。如果d是a1, a2 ,, an 的一个最大公因数,那 么 - d 也是一个最大公因数;a1, a2 ,, an 的两个最大公因
数至多只相差一个符号。
证 由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和整除的基本性质,最后一个论断 是明显的。
称f 是A到B 的一个单映射,简称单射.
定义3:如果f 既是满射,又是单射,即如果f 满
足下面两个条件: ① f (A) B
② f (x1) f (x2 ) x1 x2 对于一切 x1, x2 A ,那 么就称f 是A 到B 的一个双射或一一映射。
一个有限集合A到自身的双射叫做A的一个置换.
而 r1 d 。这与d是 I 中的最小数的事实矛盾。这样,
必须所有 ri 0 ,即 d | ai ,1 i n 。
另一方面,如果 c Z, c | ai ,1 i n 。那么 c | (t1a1 tnan ),即c | d 。这就证明了d 是 a1, a2 ,, an的
一个最大公因数。
那么存在一对整数q和r,使得
b aq r且0 r | a |
满足以上条件整数q和r 的唯一确定的。
证 令 S {b ax | x Z,b ax 0。因为 a 0,所以S 是N 的一个非空子集。根据最小数定理(对于N),S 含有一个最小数。也就是说,存在q Z ,使得 r=b-aq 是S 中最小数。于是b=aq+r,并且 r 0 。如果 r | a |,
这时y 叫做 x 在f 之下的象,记作 f (x) .
注意: ① A与B可以是相同的集合,也可以是不同的集
合 ② 对于A的每一个元素x,需要B中一个唯一确定
的元素与它对应. ③ 一般说来,B中的元素不一定都是A中元素的

近世代数第一章分析

近世代数第一章分析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1 集合 1.2 映射与变换 1.3 代数运算 1.4 运算律 1.5 同态与同构 1.6等价关系与集合的分类
运城学院
应用数学系
1.1 集合 1.2 映射与变换
教义和性质
映射,单射,满射,双射,逆
映射的定义及例子
变换,置换等的定义及例子
φ是单射 φ是满射 φ 是双

7.映射是函数概念的推广,是对应法则,A 是定义域,B包含值域,根据B是否与值域 相等,可将映射区分为是否是满射。A中不 同元素的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据此 可区分映射是否为单射。 定义:设为A到B的一个映射,如果B中 每个元素在A中都有逆像,则称为A到B的一 个满射。如果A 中不同的元素在B中的像也 不同,则称是从A到B的一个单射。如果既 是满射又是单射,则称是从A到B的一个双 射,或一一映射。
并称 στ
为 σ 与 τ 的合成或乘积。
x →σ(τ(x))
12.集合A 到自身的映射,叫做集合A的一个变换, 类似可定义单变换,满变换,双射变换(一一变 换)等。 将集合A每个元素映为自身的变换,称为A的恒 等变换,φ :A → Bφ 它是一个一 一变换。 x → x,
例:P9例9-10 定理: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共有n!个双射变换。
A B表示A是B的真子集,即B中有不存 在A的元素
A B表示A不是B的子集
A B表示A不是B的真子集 A=B A B且B A 3.如果集合A含有无穷多个元素,则记为 |A|= ∞ ,如果A含有n个元素,则记为 =n 。(A的阶),有|A∪B|+ |B∪A| = |A| + |B|
4.称集合A-B={a| a A, a B}为集合A
10.设б与 τ 都是A到B的映射,如果 x A,都有б(x)=τ (x),则称б与τ 相

苏教版数学高一- 必修1教师用书 第1章 集合

苏教版数学高一-  必修1教师用书 第1章 集合

第1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相等的含义.(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的意义,并能恰当地应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2)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3)通过实例体会有限集与无限集,理解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含义,学会用恰当的形式表示给定集合,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及集合的表示方法.难点:集合的特征性质和概念以及运用特征性质用描述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1.关于集合含义的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抽象出集合的含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关于元素、集合及其关系的表示的教学对于元素,集合的字母表示以及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或“不属于”关系.建议教师让学生在具体运用中逐渐熟悉,对于常用数集的表示也要求学生记住.3.关于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教学建议教师讲清元素不多的有限集常用列举法表示,无限集常用描述法表示,同时也要说明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具体实例,引入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引导学生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运算,并探究两种基本运算的性质。

⇒借助数轴直观表示,使学生理角区间的符合表示方法⇒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集合交集运算的方法⇒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集合并集运算的方法⇒通过例3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交集、并集的性质求参数范围的方法⇒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课标解读 1.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重点).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重点).3.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4.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Venn图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重点、难点).集合的概念观察下面的语句(1)高一(2)班的女生;(2)方程x2-2=0的所有实根;(3)2012年7月参加伦敦奥运会的代表团;(4)高一(2)班的所有帅哥;(5)高一(2)班的好学生.1.上面语句中女生、实根、代表团、帅哥、好学生哪些能被清晰的确定出来?【提示】女生、实根、代表团.2.以上语句中为什么有的不能确定?【提示】因帅哥、好学生标准无法确定.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2.元素与集合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集合,例如集合A、集合B等;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例如元素a,b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某中学2013级高一年级的20个班构成一个集合,则高一(6)班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吗?高二(3)班呢?【提示】高一(6)班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高二(3)班不是.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符号:∈),a是集合A中的元素.记作a∈A,读作“a属于A”.(2)不属于(符号:∉或∈),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记作a∉A或a∈A.读作“a不属于A”.2.常用数集及符号表示数集名称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表示N N*或N+Z Q R集合的表示方法观察下列集合(1)中国的直辖市.(2)12的所有正因数.(3)不等式x-2≥3的解集.(4)所有偶数的集合.1.上述四个集合中的元素能分别一一列举出来吗?【提示】(1)、(2)中元素可以一一列举出来,(3)、(4)中元素不能一一列举,因为它们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2.设(3)、(4)中元素为x,请用等式(或不等式)分别将它们表示出来.【提示】(3)中元素x≥5,(4)中元素x=2n,n∈N.1.列举法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置于花括号“{}”内.用这种方法表示集合,元素之间要用逗号分隔,但列举时与元素的次序无关.2.描述法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表示出来,写成{x|p(x)}的形式.3.集合相等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即A中的元素都是B的元素,B中的元素也都是A的元素),那么称这两个集合相等.集合的分类你班的学生人数可数吗?你能举出一个不可数的集合吗?【提示】可数自然数集.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集合的有关概念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1)所有的好人;(2)平面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的点的全体;(3)正三角形的全体;(4)方程x2=2的实数解;(5)不等式x+1>0的所有实数解.【思路探究】看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这组对象是不是确定的.【自主解答】“所有的好人”无确定的标准,因此(1)不能构成集合.而(2)(3)(4)(5)的对象尽管有点、图形、实数等不同之处,但它们是确定的.所以(2)(3)(4)(5)能构成集合.判断一组对象的全体能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能否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判断整体中的每一个对象是不是确定的,若元素是确定的,又能看做一个整体,便构成一个集合,否则,就不能构成集合,同时要兼顾集合中每个对象所代表的元素的无序性和互异性.下列对象:①不超过π的正整数;②高一数学课本中的所有难题;③所有的正三角形;④我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其中能够构成集合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由集合定义知①③中的对象可构成集合;②中的“难”与④中的“著名”都无明确的界限,不确定,所以不能构成集合.【答案】 ①③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A ={x |-2≤x ≤2,x ∈Z };(2)B ={(x ,y )|⎩⎪⎨⎪⎧⎭⎪⎬⎪⎫2x +y =8,x -y =1; (3)M ={x |(x -2)2(x -3)=0};(4){自然数中五个最小数的完全平方数}; (5)P ={y |y =-x 2+6,x ∈N ,y ∈N }.【思路探究】 解答本题首先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性质特点,然后按要求改写. 【自主解答】 (1)∵-2≤x ≤2,x ∈Z , ∴x =-2,-1,0,1,2, ∴A ={-2,-1,0,1,2}.(2)解方程组⎩⎪⎨⎪⎧ 2x +y =8,x -y =1,得⎩⎪⎨⎪⎧x =3,y =2,∴B ={(3,2)}.(3)∵2和3是方程的根,∴M ={2,3}. (4){0,1,4,9,16}.(5)∵y =-x 2+6≤6,且x ∈N ,y ∈N , ∴x =0,1,2,y =6,5,2, ∴P ={6,5,2}.应用列举法应注意的问题:(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要注意是数集还是点集;(2)列举法适合表示有限集,当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比较方便,且使人一目了然.因此,判定集合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是关键.把本题(5)中集合P 改为“{(x ,y )|y =-x 2+6,x ∈N ,y ∈N }”,求相应问题. 【解】 点(x ,y )满足条件y =-x 2+6,x ∈N ,y ∈N ,则⎩⎪⎨⎪⎧ x =0,y =6或⎩⎪⎨⎪⎧ x =1,y =5或⎩⎪⎨⎪⎧x =2,y =2∴Q ={(0,6),(1,5),(2,2)}.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正奇数集;(2)使y = 2 006x 2+x -6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3)坐标平面内,在第二象限内的点所组成的集合; (4)坐标平面内,不在第一、三象限内的点所组成的集合.【思路探究】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表示方法,可以把自然语言转化为集合语言,用描述法表示出来.【自主解答】 (1){x |x =2n +1,n ∈N }, 也可表示为{x |x =2n -1,n ∈N *}. (2){x |x ≠2且x ≠-3,x ∈R }. (3){(x ,y )|x <0且y >0,x ∈R ,y ∈R }. (4){(x ,y )|xy ≤0,x ∈R ,y ∈R }.使用描述法时,应注意六点: (1)写清楚集合中的代表元素; (2)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4)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且”“或”;(5)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花括号内;(6)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确切.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偶数集;(2)被3除余2的正整数的集合;(3)不等式2x-3<0的解集.【解】(1)偶数可用式子x=2n,n∈Z表示,所以偶数集可表示为{x|x=2n,n∈Z}.(2)设被3除余2的数为x,则x=3n+2,n∈Z,但元素为正整数,故x=3n+2,n∈N,所以被3除余2的正整数集合可表示为{x|x=3n+2,n∈N}.(3)不等式2x-3<0,即x<32,所以不等式2x-3<0的解集可表示为{x|x<32}.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集合相等问题(12分)已知集合A={a,a+b,a+2b},B={a,ac,ac2}.若A=B,求c的值.【思路点拨】要求c的值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列方程求解.【规范解答】①若a+b=ac且a+2b=ac2,消去b得:a+ac2-2ac=0,当a=0时,集合B中的三个元素均为0,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c2-2c+1=0,即c=1,但c=1时,B中的三个元素相同,此时无解;②若a+b=ac2且a+2b=ac,消去b得:2ac2-ac-a=0,∵a≠0,∴2c2-c-1=0,9分即(c-1)(2c+1)=0,又c≠1,故c=-12. 11分综上所述,c=-12.1.根据两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列出a,b,c满足的方程求解,这就是方程思想的应用.2.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根,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1.集合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集合是一个“整体”;(2)构成集合的对象必须具有“确定”且“不同”这两个特征.这两个特征不是模棱两可的.判定一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明确的客观标准来鉴定这些对象,若鉴定对象确定的客观标准存在,则这些对象就能构成集合,否则不能构成集合.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简明、直观适用于元素个数较少的集合;描述法应用更广泛,多适用于元素个数有无穷多的集合.3.集合的分类:集合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根据元素的特性,还可以分为数集、点集、图形集等.1.下列各组对象不能确定一个集合的是________.①某校高一年级开设的课程;②某校高一年级任教的教师;③某校高一年级1998年出生的学生;④某校高一年级比较聪明的学生.【解析】 因为①②③中对象都是确定的,它们都能确定一个集合,而④中“比较聪明”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故④不能确定一个集合.【答案】 ④2.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①a ∈{a ,b };②0∈∅;③{x |x 2≤0}=∅;④{x |x 2+2x +5=0}=∅.【解析】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故②错;0∈{x |x 2≤0},故③错;①④正确. 【答案】 ①④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①1是集合N 中最小的数 ②若-a ∉N ,则a ∈N ③若a ∈N *,b ∈N ,则a +b 的最小值为2 ④方程x 2-4x =-4的解集为{2,2}.【解析】 N 中的最小数为0,故①错误;②可举反例:a =13,则-a =-13∉N ,但a =13∉N ,故②不正确;③可取a =1,b =0,则a +b =1,其最小值不为2,故③错;④方程的解集应为{2},故④错.所以正确个数为0.【答案】 04.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集合; (2)由大于0小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 (3)绝对值等于1的实数的集合; (4)方程x (x 2+2x -3)=0的解集; (5)不等式x 2+2≤0的解集.【解】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集合可用列举法表示为{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2)由大于0且小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可表示为{x |0<x <2}.(3)绝对值等于1的实数的集合用描述法可表示为{x ||x |=1},用列举法可表示为{-1,1}. (4)方程x (x 2+2x -3)=0的解集用描述法可表示为{x |x (x 2+2x -3)=0},用列举法可表示为{-3,0,1}.(5)不等式x 2+2≤0的解集为∅.一、填空题1.下列条件能形成集合的是________. (1)充分小的负数全体 (2)爱好飞机的一些人;(3)某班本学期视力较差的同学 (4)某校某班某一天所有课程.【解析】 综观(1)(2)(3)的对象不确定,唯有(4)某校某班某一天所有课程的对象确定,故能形成集合的是(4).【答案】 (4)2.方程组⎩⎪⎨⎪⎧x +y =2x -y =5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用描述法表示为________.【解析】 因⎩⎪⎨⎪⎧x +y =2x -y =5的解集为方程组的解.解该方程组x =72,y =-32.则用列举法表示为{(72,-32)};用描述法表示为⎩⎪⎨⎪⎧(x ,y )⎪⎪⎪⎪ ⎩⎪⎨⎪⎧⎭⎪⎬⎪⎫x +y =2x -y =5.【答案】 {(72,-32)} ⎩⎨⎧(x ,y )⎪⎪⎪ ⎩⎪⎨⎪⎧⎭⎪⎬⎪⎫x +y =2x -y =53.函数y =x 2-2x -1图象上的点组成的集合为A ,试用“∈”或“∉”号填空. ①(0,-1)________A ;②(1,-2)________A ; ③(-1,0)________A .【解析】 把各点分别代入函数式,可知(0,-1)∈A ,(1,-2)∈A ,(-1,0)∉A .【答案】 ∈,∈,∉4.(2013·徐州高一检测)若一个集合中的三个元素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则此三角形一定不是________三角形.(用“锐角,直角,钝角,等腰”填空)【解析】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b ≠c ,故该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 等腰5.用描述法表示如图1-1-1所示中阴影部分的点(包括边界上的点)的坐标的集合是________.图1-1-1【解析】 由图可知,所表示的集合为{(x ,y )|-2≤x ≤0,且-2≤y ≤0}. 【答案】 {(x ,y )|-2≤x ≤0,且-2≤y ≤0}6.(2013·南京高一检测)若集合A ={x |3x -a <0,x ∈N }表示二元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由3x -a <0得,x <a 3,又x ∈N 且满足上述条件的只有两个元素,故1<a3≤2,解得3<a ≤6.【答案】 3<a ≤67.已知x 、y 、z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x |x |+y |y |+z |z |+|xyz |xyz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 ,则M =________.【解析】 分四种情况讨论:x ,y ,z 中三个都为正,代数式的值为4;x ,y ,z 中两个为正,一个为负,代数式值为0;x ,y ,z 中一个为正、两个为负,代数式值为0;x ,y ,z 都为负数时代数式值为-4.∴M ={-4,0,4}. 【答案】 {-4,0,4}8.设三元素集A ={x ,yx ,1},B ={|x |,x +y,0},其中x ,y 为确定常数且A =B ,则x 2013-y 2 013的值等于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x ,yx,1}={|x |,x +y,0}.∵x≠0,∴yx=0,即y=0.又∵x≠1,且|x|=1,∴x=-1,∴x2 013-y2 013=(-1)2 013-0=-1.【答案】-1二、解答题9.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y|y=-x2-2x+3,x∈R,y∈N};(2)方程x2+6x+9=0的解集;(3){20以内的质数};(4){(x,y)|x2+y2=1,x∈Z,y∈Z};(5){(x,y)}|x∈N,且1≤x<4,y-2x=0};(6){a|65-a∈N,且a∈N}.【解】(1)y=-x2-2x+3=-(x+1)2+4,即y≤4,又y∈N,∴y=0,1,2,3,4.故{y|y=-x2-2x+3,x∈R,y∈N}={0,1,2,3,4}.(2)由x2+6x+9=0得x1=x2=-3,∴方程x2+6x+9=0的解集为{-3}.(3){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4)因x∈Z,y∈Z,则x=-1,0,1时,y=0,1,-1.那么{(x,y)|x2+y2=1,x∈Z,y∈Z}={(-1,0),(0,1),(0,-1),(1,0)}.(5)当x∈N且1≤x<4时,x=1,2,3,此时y=2x,即y=2,4,6,那么{(x,y)|x∈N且1≤x<4,y-2x=0}={(1,2),(2,4),(3,6)}.(6)当a=-1,2,3,4时,65-a分别为1,2,3,6,故{a|65-a∈N,且a∈N}={-1,2,3,4}.10.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被5除余1的正整数集合;(2)大于4的全体奇数构成的集合;(3)坐标平面内,两坐标轴上点的集合;(4)三角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5){2,4,6,8}.【解】 (1){x |x =5k +1,k ∈N }; (2){x |x =2k +1,k ≥2,k ∈N }; (3){(x ,y )|xy =0,x ∈R ,y ∈R }; (4){x |x 是三角形}或{三角形}; (5){x |x =2n,1≤n ≤4,n ∈N }.11.已知p ∈R ,且集合A ={x |x 2-px -52=0},集合B ={x |x 2-92x -p =0},12∈A ,求集合B 中的所有元素.【解】 ∵12∈A ,∴14-p 2-52=0,∴p =-92.∴B ={x |x 2-92x +92=0}.又方程x 2-92x +92=0的两根为x =32或x =3.∴B ={32,3}.(教师用书独具)若集合A ={x |x =3n +1,n ∈Z },B ={x |x =3n +2,n ∈Z },M ={x |x =6n +3,n ∈Z }. (1)若m ∈M ,问是否有a ∈A ,b ∈B ,使m =a +b?(2)对于任意a ∈A ,b ∈B ,是否一定有a +b =m 且m ∈M ?证明你的结论.【思路探究】 (1)由m ∈M ,可写出m 的表达式,再根据A 、B 中元素特征,寻找a 、b ;(2)可先表示a 、b ,然后找a +b ,最后观察a +b 的形式.【自主解答】(1)由m=6k+3=3k+1+3k+2(k∈Z),令a=3k+1,b=3k+2,则m=a+b.故若m∈M,一定有a∈A,b∈B,使m=a+b成立.(2)设a=3k+1,b=3l+2,k、l∈Z,则a+b=3(k+l)+3.∴当k+l=2p(p∈Z)时,a+b=6p+3∈M,此时有m∈M,使a+b=m成立;当k+l =2p+1(p∈Z)时,a+b=6p+6∉M,此时不存在m使a+b=m成立.在探索过程中,要紧抓各集合元素的特征,利用构造法去寻找,同时注意分类讨论.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b|a∈P,b∈Q},若P={0,2,5},Q={1,2,6},则P+Q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__个.【解析】∵P={0,2,5},Q={1,2,6},∴当a=0且b=1,2,6时,a+b=1,2,6;当a=2且b=1,2,6时,a+b=3,4,8;当a=5且b=1,2,6时,a+b=6,7,11.由上可知,只有一个相同的元素6,其他均不相同,故P+Q={1,2,3,4,6,7,8,11}.其所含元素个数为8.【答案】81.2子集、全集、补集(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1.关于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建议教师让学生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它们.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Venn图),特别是图形语言即Venn图表示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故学时要让学生知道表示集合的Venn图的边界是封闭曲线,它可以是圆、矩形,也可以是其他封闭曲线.2.关于包含符号“⊆”的理解,建议教师提醒学生符号的方向不要搞错,如A⊆B与B⊇A是相同的,而A⊆B与A⊇B是不同的,同时强调“A⊆B”包含两层含义;即“A B”或“A=B”.3.关于补集的教学建议教师讲解时:①充分利用Venn图的直观性引进概念,讲清概念的含义.②语言表述要确切无误.“∁U A是A在全集U中的补集”,不能把它简单地说成∁U A是A的补集,因为补集是在全集的前提下建立的概念,即补集是一个相对概念.4.关于全集的教学建议教师讲解时突出强调全集是相对于研究的问题而言的,如我们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问题则z为全集,而当问题扩展到实数集时,则R为全集.●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能过实例,引入子集、真子集、空集等概念及其表示法⇒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课标解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间是否具有包含关系(重点).2.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能在给定全集的基础上求已知集合的补集(重点).3.能通过分析元素的特点判断集合间的关系,并能根据集合间的关系确定一些参数的取值(难点).子集的概念及其性质给出两个集合A={2,4},B={1,2,3,4}.1.集合A中的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吗?【提示】是.2.集合B中的元素都是集合A中的元素吗?【提示】不全是.1.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若a∈A,则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A⊆B或B⊇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可用Venn图表示为:子集的性质:(1)A⊆A,即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2)∅⊆A,即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真子集的概念真子集:如果A⊆B,并且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记为A B或B 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补集、全集的概念A={高一(1)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B={高一(1)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U={高一(1)班的同学}.1.集合A,B,U有何关系?【提示】U=A∪B.2.B中元素与U和A有何关系?【提示】B中元素在U中不在A中.1.补集(1)定义:设A⊆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记为∁S A(读作“A在S中的补集”).(2)符号表示∁S A={x|x∈S,且x∉A}.(3)图形表示:2.全集如果集合S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U.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已知集合M满足{1,2}M⊆{1,2,3,4},写出集合M.【思路探究】可按集合M中含有元素的个数分类讨论求解.【自主解答】①若M中含有3个元素时,M为{1,2,3}和{1,2,4}.②若M中含有4个元素时,M为{1,2,3,4}因此满足条件的集合M有3个即{1,2,3},{1,2,4},{1,2,3,4}.1.本类问题实质是考查包含于“⊆”和真包含于“”的运用,解答本题首先分清两符号的含义,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然后进行分类讨论.2.求集合的子集问题时,一般可以按照子集元素个数分类,再依次写出符合要求的子集.集合子集、真子集个数的规律为:含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有2n-2个非空真子集,其中空集和集合本身易漏掉.将本题中条件改为{1,2}⊆M⊆{1,2,3,4,5}如何求解?【解】①当M中含有2个元素时,M为{1,2};②当M中含有3个元素时,M为{1,2,3},{1,2,4},{1,2,5};③当M中含有4个元素时,M为{1,2,3,4},{1,2,3,5},{1,2,4,5};④当M中含有5个元素时,M为{1,2,3,4,5}.∴满足条件的集合M为{1,2},{1,2,3},{1,2,4},{1,2,5},{1,2,3,4},{1,2,3,5},{1,2,4,5},{1,2,3,4,5}.集合的补集已知全集U,集合A={1,3,5,7},∁U A={2,4,6},∁U B={1,4,6},求集合B.【思路探究】先由集合A与∁U A求出全集,再由补集定义求出集合B,或利用Venn 图求出集合B.【自主解答】法一A={1,3,5,7},∁U A={2,4,6},∴U={1,2,3,4,5,6,7},又∁U B={1,4,6},∴B={2,3,5,7}.法二借助Venn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B={2,3,5,7}.根据补集定义,借助Venn图,可直观地求出全集,此类问题,当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时,可借助Venn图;当集合中元素无限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1)若U={1,2,3,4,5},S={1,2,3,4},A={1,2},则∁U A=________,∁S A=________.(2)已知全集U={x|x≥-3},集合A={x|x>1},则∁U A=________.【解析】(1)∵U={1,2,3,4,5},A={1,2},结合补集的定义可知∁U A={3,4,5}.同理可求,当S={1,2,3,4}时,∁S A={3,4}.(2)∵U={x|x≥-3},A={x|x>1},如图所示:∴∁U A={x|-3≤x≤1}.【答案】(1){3,4,5}{3,4}(2){x|-3≤x≤1}由集合间的关系确定参数的范围已知集合A={x|-3≤x≤4},B={x|2m-1<x<m+1},且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讨论集合B→列关于m的不等式(组)→求m的取值范围【自主解答】∵B⊆A,(1)当B=∅时,m+1≤2m-1,解得m≥2.(2)当B≠∅时,有⎩⎪⎨⎪⎧-3≤2m-1m+1≤42m-1<m+1,解得-1≤m<2,综上得m≥-1.1.解答本题注意不能忽视B=∅的情形.当集合中含有字母参数时,一般需要分类讨论.2.对于用不等式给出的集合,已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求相关参数的范围(值)时,常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数轴解答.(2013·银川高一检测)设集合A={x|a-2<x<a+2},B={x|-2<x<3},(1)若A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a使B⊆A?【解】 (1)借助数轴可得,a 应满足的条件为⎩⎪⎨⎪⎧ a -2>-2,a +2≤3,或⎩⎪⎨⎪⎧a -2≥-2,a +2<3,解得0≤a ≤1.(2)同理可得a 应满足的条件为⎩⎪⎨⎪⎧a -2≤-2,a +2≥3,得a 无解,所以不存在实数a 使B ⊆A .子集、全集、补集的综合应用已知集合A ={x |x ≥m },集合B ={x |-2<x <3},(1)若全集U =R ,且A ⊆∁U B ,求m 的取值范围;(2)若集合C ={x |m +1<x <2m },且C ⊆∁A B ,求m 的取值范围. 【思路探究】 (1)先求∁U B ,再利用A ⊆∁U B 得m 的取值范围. (2)先求∁A B ,再利用C ⊆∁A B 得m 的取值范围.【自主解答】 (1)由题意知∁U B ={x |x ≤-2或x ≥3}, ∵A ⊆∁U B ,如图:∴m ≥3,∴m 的取值范围为[3,+∞). (2)由题意知B ⊆A ,∴m ≤-2, ∴∁A B ={x |m ≤x ≤-2或x ≥3},①若C=∅,即m+1≥2m,即m≤1时,m≤-2.②若C≠∅,即m+1<2m,即m>1,与m≤-2矛盾,故此种情况不存在.综上,m的取值范围为(-∞,-2].针对此类问题,已知补集之间的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常根据补集的定义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并借助数轴.列出参数a应满足的关系式,具体操作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与“不取”.设全集U=R,A={x|x>1},B={x|x+a<0},且B∁U 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U=R,A={x|x>1},∴∁U A={x|x≤1}.∵x+a<0,x<-a,∴B={x|x<-a}.又∵B∁U A,∴-a≤1,∴a≥-1.忽略空集的情形导致错误已知集合A={x|x2-2x-3=0},B={x|ax-2=0},且B⊆A,求实数a的值.【错解】A={x|x2-2x-3=0}={-1,3}.由于B⊆A,因此B={-1}或B={3}.当B={-1}时,由a×(-1)-2=0,可得a=-2;当B={3}时,由a×3-2=0,可得a=23.综上所述,实数a的值为-2或23.【错因分析】B为空集时,显然也满足已知条件.解题时,需注意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这个“任何一个集合”当然也包含空集本身),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防范措施】根据“A⊆B”条件,在求相关参数值时,不可忽视集合A可以为空集这个特殊情况,同时还要进行检验,看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正解】A={x|x2-2x-3=0}={-1,3}.当B≠∅时,由于B⊆A,因此B={-1}或B={3}.①当B={-1}时,由a×(-1)-2=0,可得a=-2;②当B={3}时,由a×3-2=0,可得a=23.当B=∅时,ax-2=0无解,可得a=0.综上所述,实数a的值为-2或2或0.31.正确地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如果A是B的子集(即A⊆B),那么有A是B的真子集(A B)或A与B相等(A=B)两种情况.“A B”和“A=B”二者必居其一.反过来,A是B的真子集(A B)也可以说A是B的子集(A⊆B);A=B也可以说成A是B的子集(A⊆B).2.用Venn图表达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直观、方便,尤其是抽象集合之间关系的问题,常用Venn图求解.3.全集为研究一个问题的所有元素的全体,即该问题所涉及的元素的范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全集因问题的不同而异.4.补集与全集密不可分.同一集合在不同全集下的补集是不同的,因而说集合的补集的前提是必须先明确全集,一个集合与它的补集是互为补集的关系,补集也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1.已知全集U={1,2,3,4,5,6,7},A={2,4,5},则∁U A=________.【解析】根据补集的定义,可知∁U A={1,3,6,7}.【答案】{1,3,6 ,7}2.集合A ={0,1,2}的真子集个数是________.【解析】 集合A ={0,1,2}的真子集有∅,{0},{1},{2},{0,1},{1,2},{0,2}共7个. 【答案】 73.设x 、y ∈R ,A ={(x ,y )|y =x },B ={(x ,y )|yx =1},则A 、B 的关系是________.【解析】 ∵B ={(x ,y )|yx =1}={(x ,y )|y =x ,且x ≠0},故B A .【答案】 B A4.已知集合A ={x |-4≤x ≤-2},集合B ={x |x -a ≥0}. (1)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2)若全集U =R ,且A ⊆∁U B ,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A ={x |-4≤x ≤-2},B ={x |x ≥a }. (1)由A ⊆B ,结合数轴(如图所示).可知a 的范围为a ≤-4.(2)∵U =R ,∴∁U B ={x |x <a },要使A ⊆∁U B ,结合数轴(如图所示).只需a >-2.一、填空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 (1)空集没有子集;(2)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4)若∅A,则A≠∅.【解析】(1)不正确,∅⊆∅;(2)不正确,∅只有一个子集;(3)不正确,∅没有真子集;(4)正确,理由同(3).【答案】 12.若全集U=R,集合A={x|x≥1},则∁U A=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U A={x|x<1}.【答案】{x|x<1}3.设A={x|1≤x≤3},B={x|x-a≥0},若A B,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B={x|x≥a},∵A B,∴结合数轴可得a≤1.【答案】a≤14.设A={x|1<x<2},B={x|x<a},若A 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利用数轴易知应有a≥2.【答案】a≥25.已知集合A={1,3,-a3},B={1,a+2},若B⊆A,则实数a=________.【解析】∵B⊆A,∴a+2=3或a+2=-a3,解得a=1或a=-1,由互异性舍去a =-1,∴a=1.【答案】 16.设全集U={1,2,x2-2},A={1,x},则∁U A=______.【解析】若x=2,则x2-2=2,此时U={1,2,2}与互异性矛盾,不成立,所以x≠2.从而只能有x=x2-2,解得x=-1或x=2(舍去).当x=-1时,U={1,2,-1},A={1,-1},所以∁U A ={2}. 【答案】 {2}7.集合A {0,1,2,3},且A 中的元素至少有一个奇数,这样的集合有________个. 【解析】 含有一个元素时:{1},{3};含有两个元素时:{0,1},{1,2},{0,3},{2,3},{1,3}; 含有三个元素时:{0,1,2},{0,1,3},{0,2,3},{1,2,3}; 含有四个元素时:{0,1,2,3}. 【答案】 128.(2013·徐州高一检测)若非空集合A ={x |2a +1≤x ≤3a -5},B ={x |x <3或x >22},则能使A ⊆∁R B 成立的所有a 的集合是________.【解析】 ∵B ={x |x <3或x >22}, ∴∁R B ={x |3≤x ≤22}. 又∵A ≠∅且A ⊆∁R B , ∴⎩⎪⎨⎪⎧3a -5≥2a +1,3a -5≤22,2a +1≥3,∴6≤a ≤9.【答案】 {a |6≤a ≤9} 二、解答题9.已知{a }⊆A ⊆{a ,b ,c },求所有满足条件的集合A . 【解】 A 中含有一个元素时,A 为{a }, A 中含有两个元素时,A 为{a ,b },{a ,c }, A 中含有三个元素时,A 为{a ,b ,c }.所以满足条件的集合A 为{a },{a ,b },{a ,c },{a ,b ,c }. 10.设U ={0,1,2,3},A ={x ∈U |x 2+mx =0}, 若∁U A ={1,2},求实数m 的值.【解】 ∵∁U A ={1,2},U ={0,1,2,3},∴A ={0,3}, ∴0,3是方程x 2+mx =0的两根,∴m =-3.11.设全集U =R ,A ={x |3m -1<x <2m },B ={x |-1<x <3},若A ∁U B ,求实数m 的范围.【解】 由题意知,∁U B ={x |x ≥3或x ≤-1}, (1)若A ∁U B ,且A ≠∅,则3m -1≥3或2m ≤-1, ∴m ≤-12或m ≥43.又A ≠∅,∴3m -1<2m ,∴m <1,即m ≤-12.(2)若A =∅,则3m -1≥2m ,m ≥1,综上所述:m ≤-12或m ≥1.(教师用书独具)若方程x 2+x +a =0至少有一个根为非负实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 该题中“至少有一个根为非负实数”种类多,较复杂,但其反面为“无非负实根”的情况较简单.这正是运用补集的思想解题.【自主解答】 若方程x 2+x +a =0无非负实根, 即方程无实根或有两个负根,则有: ①方程无实根, Δ=1-4a <0,解得a >14.②方程有两个负根,即⎩⎪⎨⎪⎧Δ=1-4a≥0,x1+x2=-1<0,x1x2=a>0.解得0<a≤14.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a的取值范围是{a|a≤0}.若集合A={x|x2+x+m=0,x∈R}至少含有一个元素,求m的取值范围.【解】当集合为∅时,方程x2+x+m=0无解,即Δ=1-4m<0,解得m>14.所以,当集合{x|x2+x+m=0,x∈R}至少含有一个元素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m|m≤14}.当题设条件中含有“至少”“至多”等词语且包含的情况较多时,在解答过程中往往进行分类讨论,为了避免分类讨论,我们可以利用补集思想来求解,即采用“正难则反”的原则从问题的对立面出发,进行求解,最后取相应的集合的补集.1.3交集、并集(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2)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022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课后提能训练新人教A

2022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课后提能训练新人教A

第一章 1.1 第1课时A级——基础过关练1.(多选)下列各组对象中能组成集合的是( )A.2020年足球世界杯参赛队伍B.中国文学四大名著C.著名的文学作家D.我国的直辖市【答案】ABD 【解析】A,B,D所表示的对象都能确定,能组成集合,选项C著名的文学作家,怎样算著名,不能确定,不能组成集合.故选ABD.2.已知集合A由x<1的数构成,则有( )A.3∈A B.1∈AC.0∈A D.-1∉A【答案】C 【解析】很明显3,1不满足不等式,而0,-1满足不等式.故选C.3.已知x,y,z为非零实数,代数式+++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M B.2∈MC.-4∉M D.4∈M【答案】D 【解析】分类讨论:x,y,z中三个为正,两个为正,一个为正,全为负,此时代数式的值分别为4,0,0,-4,所以4∈M.4.用“∈”或“∉”填空(1)-3________N; (2)3.14________Q;(3)________Z; (4)-________R;(5)1________N*; (6)0________N.【答案】(1) ∉ (2)∈ (3) ∉(4)∈ (5)∈ (6)∈5.下列说法中:①集合N与集合N*是同一个集合;②集合N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中的元素;③集合Q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中的元素;④集合Q中的元素都是集合R中的元素.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②④ 【解析】因为集合N*表示正整数集,N表示自然数集,Z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所以①③中的说法不正确,②④中的说法正确.6.已知集合P中元素x满足:x∈N,且2<x<a,又集合P中恰有三个元素,则整数a=________.【答案】6 【解析】因为x∈N,2<x<a,且集合P中恰有三个元素,易知a=6.7.已知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x,y,集合B中含有两个元素0,x2,若A=B,求实数x,y的值.解:因为集合A,B相等,则x=0或y=0.①当x=0时,x2=0,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舍去.②当y=0时,x=x2,解得x=0或x=1.由①知x=0应舍去.综上可得x=1,y=0.B级——能力提升练8.若集合A中有三个元素1,a+b,a;集合B中有三个元素0,,b.若集合A与集合B相等,则b-a=( )A.1B.-1C.2D.-2【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a≠0,所以a+b=0,所以a=-b,所以=-1.所以a =-1,b=1,故b-a=2.9.已知a,b是非零实数,代数式++的值组成的集合是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M B.-1∈MC.3∉M D.1∈M【答案】B 【解析】当a,b全为正数时,代数式的值是3;当a,b全是负数时,代数式的值是-1;当a,b是一正一负时,代数式的值是-1.综上可知B正确.10.关于x的不等式x-a≥0的解集为A,若3∉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a>3 【解析】因为3∉A,所以3是关于x的不等式x-a<0的解,所以3-a<0,解得a>3.11.已知集合M由三个元素-2,3x2+3x-4,x2+x-4组成,若2∈M,求x.解:当3x2+3x-4=2时,即x2+x-2=0,x=-2或x=1,经检验,x=-2,x =1均不合题意;当x2+x-4=2时,即x2+x-6=0,x=-3或x=2,经检验,x=-3或x=2均合题意.∴x=-3或x=2.C级——探究创新练12.已知集合A={a,b,c}中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和的集合为{1,2,3},则集合A 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的集合是( )A.{1,2,3}B.{1,2}C.{0,1}D.{0,1,2}【答案】B 【解析】由题意,不妨设解得∴集合A={0,1,2}.则集合A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分别是1,2.故集合A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的集合是{1,2}.故选B.。

中职数学 第一章 集合

中职数学 第一章 集合

第三节 集合的运算
【例4】
已知A={(x,y)︱4x+y=6},B={(x,y)︱x+y= 3},求A∩B.
分析 集合A、B的元素是有序实数对(x,y),A、B的交集 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4x+y=6 x+y=3 的解集.
解 解方程组4x+y=6 x+y=3 得x=1 y=2. A∩B={(x,y)︱4x+y=6}∩{(x,y)︱x+y=3 =(x,y)4x+y=6 x+y=3 ={(1,2)}.
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
2. 描述法
有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起来是很不方便的,如“由大于 2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大于2的实数有无穷多个,显然 无法用列举法将该集合的元素一一列出,此时用描述法来表 示该集合则比较方便.
把描述集合元素的特征性质或表示集合中元素的规律 写在花括号内用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作描述法.例如上述“由 大于2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可以看出该集合的元素都 具有如下性质:都是实数,都大于2.因此,该集合可用描述 法表示为
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
课堂练习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3x-5=0的组成的集合; (2)绝对值大于7的实数组成的集合; (3)全体奇数组成的集合.
第二节 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 子集
观察下列集合: (1)A={2,4,6},B={2,4,6,8}; (2)A={x︱x是长方形},B={x︱x是平行四边形}. 可以看出,上述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一般地,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 么集合A就叫作集合B的子集,记作
第二节 集合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
1.

(1)N Q; (2){2,3} {2};

小学中的数与代数完整知识体系

小学中的数与代数完整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中数与代数的内容第一章预备知识第一节集合第二节映射第三节关系第四节可数集第五节运算第二章自然数第二节自然数的概念第二节自然数的加减法第三节自然数的乘除法第四节自然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五节自然数四则应用题第三章整数性质初步第一节整数的整除性第二节质数和分解质因数第三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第四节简单不定方程第五节同余初步第四章分数第一节分数的概念和性质第二节分数的加减法第三节分数的乘除法第四节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连分数第五节分数应用题第五章小数第一节小数的概念和性质第二节小数的四则运算第三节小数和分数第四节百分数:第五节近似计算第六章量的计量第一节量的概念与计量第二节名数附录附录1 5000以内的质数表附录2 有关质数的一些猜想附录3 祖冲之与圆周率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知识要点】1.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3.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5.数位顺序表:6.人民币、时间、质量等常见计量单位的换算:低聚高:用低级单位数÷进率高化低:用高级单位数×进率7.数字信息表示:a、数量的多少;b、编码。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2.使学生通过复习体会到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建议1.教学“整理与反思”时可以分两步组织学生活动。

第一步,回忆并整理第一、二两个学段所认识的数。

可以先让学生举例说说学过哪些不同的数;再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说说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说说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及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第一章集合论基础

第一章集合论基础

第一章集合论基础第一章集合论基础1.设S = {2,a,{3},4},R ={{a},3,4,1},指出下面的写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a}∈S,{a}∈R,{a,4,{3}}?S,{{a},1,3,4}?R,R=S,{a}?S,{a}?R,φ?R,φ?{{a}}?R E,{φ}S,φ∈R,φ{{3},4}。

2写出下面集合的幂集合{a,{b}},{1,φ},{X,Y,Z}3.R,S是集合A上的两个关系。

试证明下列等式:(1)(R?S)-1= S-1?R-1(2)(R-1)-1= R(3)(R∪S)-1= R-1∪S-1(4)(R∩S)-1= R-1∩S-14.设R是集合A上的关系,令R+={(x, y)|x∈A,y∈A,并且存在n>0,使得xR n y},则称R+是R的传递闭包,证明:R+是包含R的最小具有传递性的关系。

5.若非空集合上的非空关系R是反自反的,是对称的,试证明R不是传递的。

6.集合A上的关系是对称的,反对称的,试指明关系R的结构。

解:R的结构是A 中元素只可能与自身有关系。

7.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如果1)对任意a∈A,都有a R a ;2)若aRb,aRc,则bRc ;证明:R是等价关系。

8.有人说:“等价关系中的反身性可以不要,因为反身性可以从对称性和传递性推出:由对称性,从a ? b可得b ? a,再由传递性得a ?a”。

你的意见呢?9.若集合A上的关系R,S具有对称性,证明:R?S具有对称性的充要条件为R?S= S?R。

10.若R是等价关系,试证明R-1也是等价关系。

第二章命题逻辑1. 给P和Q指派真值1,给R和S指派真值0,求出下面命题的真值:a) (P∧(Q∧R))∨?((P∨Q)∧(R∨S))b) (?(P∧Q)∨?R)∨(((?P∧Q)∨?R)∧S)c) (?(P∧Q)∨?R)∨((Q??P)→(R∨?S))d) (P∨(Q→(R∧?P)))?(Q∨?S)2. 指出下列公式哪些是恒真的哪些是恒假的:(1)P∧(P→ Q)→Q(2)(P→ Q)→(?P∨Q)(3)(P→ Q)∧(Q→R)→(P→ R )(4)(P? Q)?(P∧ Q∨?P∧? Q)3.判断下列公式是恒真?恒假?可满足?a) (P→(Q∧R))∧(?P→(?Q∧?R));b) P→(P∧(Q→P));c) (Q→P)∧(?P∧Q);d) (?P∨?Q)→(P??Q)。

高等代数教案第一章基本概念

高等代数教案第一章基本概念

第一章基本概念一综述1.本章是本门课程所需要的最基本概念(集合、映射、整数的一些性质、数环和数域)和方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所需位置不同,可根据课时安排及进度分散处理.如集合、整数的一些整除性质、数学归纳法、数环和数域可先讲,映射可放在线性空间前讲.2.从内容上讲,除集合中的卡氏积的概念及数环、数域的概念外,其它内容是学生在中学数学当中熟知的,只不过是将有关内容的系统化、理论化(如整数的整除性、映射、数学归纳法,其在中学中熟知其一些事实,今在理论上加以严密论证).3.新的知识点是集合的卡氏积、数环、数域的概念,数学归纳法作为定理的论证.4.学习本部分的难点是:从概念出发进行推理论证,这需要从具体例子引导训练,逐步培养.二重点、难点1. 重点在于所有基本概念,特别是引入的新概念.2. 难点是可逆映射、整数的整除性、数学归纳法本身的证明.1.1 集合一教学思考1.集合可以作为不定义的概念来处理,有些教材上给出了一个简单刻化.2.确定一个集合A,就是要确定哪些是集合的元素,哪些不是集合的元素.说明一个集合包含哪些元素时,常用“列举法”、“示性法”(描述法).3.中学代数大部分的内容是计算,因此一开始遇到证明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此需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这里应通过证明“集合相等”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4.为稍拓宽知识,可讲解一下补集、幂集等概念.二重点、要求1.重点、难点:卡氏积的概念及从概念出发(集合相等、子集等)进行推理.2.要求:使学生了解有关集合的刻化及运算,培养推理能力.三 教学过程1.集合:简称集,在此是一个不定义的原始概念,通常可给出如下描述性的解释:即所谓集合,是指由某些确定的事物(或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组成的集体.其中每个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常用大写字母A 、B 、C K 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 、b 、c K 表示集合的元素.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记作A a ∈,或者说A 包含a.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记作a ∉A,或者说A 不包含a.常采用两种方法:(1)列举法: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包括利用一定的规律列出无限集)的方法.如{}K ,3,2,1=A . (2)示性法(描述法):给出集合所具有的特征性质.如{}043|2=-+=x x x B 表示方程0432=-+x x 的解集.2.集合的分类(按所含元素的个数分):有限集:只含有有限多个元素的集合.无限集:由无限多个元素组成的集合.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Φ表示.约定: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3.集合间的关系:(1) 设A 、B 是两个集合.子集:若A 的每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即若""B x A x ∈⇒∈∀).记作B A ⊆(读作A 属于B );或者A B ⊇(读作B 包含A ).相等:若集合A 和B 是由完全相同的元素组成的,则称A 与B 相等,记为A=B.(2)性质:(由定义易得)A )A A ⊆;(反身性)B )若C A C B B A ⊆⇒⊆⊆,;(传递性)C )B A ⊆且A B ⊆⇒A=B.(反对称性)4.几个常用的数集(略)5.集合的运算(由两个集合得到一个新的集合)——交、并、补、卡氏积:设A 、B 是两个集合(1)并:由A 的一切元素和B 的一切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简称并.记作B A Y .即{}B x A x x B A ∈∈=或,|Y .(2)交: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简称交.记作B A I .即{}B x A x x B A ∈∈=但,|I . (3)余(差、补):由一切属于A 而不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B 在A 中的余(补)集,或称为A 与B 的差集.记作A-B.即{}B x A x x B A ∉∈=-,|.(4)积(卡氏积):由一切元素对),(b a 所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笛卡儿积(简称为积).其中第一个位置的元素取自A,第二个位置的元素取自B.记为B A ⨯.即{}B b A a b a B A ∈∈=⨯,|),(.1.2 映 射一 教学思考 1.映射是近代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为使本部分内容更加系统化,可作必要的调整及层次化,按映射的概念(包括相等)及例子、映射的合成、几种特殊的映射来处理.2.概念多且成系列,注意 帮助学生弄清概念的实质(包括概念的转述、注释、否定概念的描述、以及新概念与已有概念的联系,如映射的合成是函数与函数的合成的概念的推广),注意训练从定义验证有关问题(给定一个法则是否为映射、分辨一个映射是不是单射、满射、可逆映射)的方法,语言要准确、清楚、有条理.同时初步领会怎样举例——包括正例和反例(内容与作业中皆有此问题).二 内容、重点、要求1. 内容:映射、单、满、双(可逆)映射的概念、映射的合成等.2. 重点:映射及有关概念,举例及由定义验证有关问题的方法.3. 要求:理解并记住上述概念,学会举例与用定义的条件进行验证问题的方法.三 教学过程1.概念与例子定义1. 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A 到B 的一个映射指的是一个对应法则,通过这个法则,对于,x A y B ∀∈∃∈与它唯一对应.例子:(1)对,,Z n Z ∈∀令n n f 2)(=.(2){}2)(,.0|,x x f R x x x B R A =∈∀≥==. (3){}14,43,32,21:.,4,3,2,1ααααf B A ==.(4)*设A 是任一集合,对x x f A x =∈∀)(,.这是A 到自身的一个映射(称为A 的变换),称为恒等映射(此为恒等变换),记为A j . 定义2. 设B A g B A f →→:,:都是A 到B 的映射,若对,A x ∈∀都有)()(x g x f =,则称映射f 与g 相等,记为g f =. 如:2,:;,:x x R R g x x R R f αα→→.有g f =.2.映射的合成(1)定义3. 设C B g B A f →→:,:是两个映射,对A x ∈∀,有B x f ∈)(,从而C x f g ∈))((,这样,对,A x ∈∀就有C 中唯一的))((x f g 与之对应,就得到A 到C 的一个映射,这个映射是由:f A B →和C B g →:所决定的,称为f 与g 的合成.记作f g ο.即:))((,:x f g x C A f g αο→.例子:x x R R g x x R R f sin ,:;,:2αα→→ .则 x x R R g f x x R R f g 22sin ,:;sin ,:αοαο→→.(2)映射合成满足结合律:设,:,:,:D C h C B g B A f →→→则由合成映射的定义可得D A →的两个映射:f g h f g h οοοο)(),(,则f g h f g h οοοο)()(=.3.几类特殊映射定义4. 设,:B A f →对,A x ∈∀有B x f ∈)(,则所有这样的象所作成B 的子集,用)(A f 表示,即{}A x x f A f ∈=|)()(,叫做A 在f 下的象,或叫做映射f 的象.(1)满射: 定义5. 设B A f →:是一映射,若B A f =)(,则称f 是A 到B 上的一个映射,也称f 是一个满射.(2)单射: 定义6. 设B A f →:是一个映射,若对A x x ∈∀21,,只要21x x ≠,就有)()(21x f x f ≠,则称f 是A 到B 的一个单射,简称单射.(3)双射(1-1对应):定义7. 若B A f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即1)若 A x x x x x f x f ∈∀=⇒=212121,,)()(;2)B A f =)(.则称f 是A 到B 的一个双射.特别若f 是A 到A 上的一个1-1对应,就称f 为A 的一个一一变换;有限集A 到自身的双射称为A 的一个置换.如:A j 是A 的一个一一变换,同样B j 是B 的一个一一变换.由映射合成及相等:若:f A B →,则有,A B f j f j f f ==o o .TH1.2.1令:f A B →是一个映射,则:下述两条等价:1)f 是双射;2)存在:g B A →使得,A B g f j f g j ==o o .且2)成立时,其中的g 由f 唯一决定.(4)可逆映射及其逆映射定义8. 设:f A B →,若存在:g B A →,使得,A B g f j f g j ==o o ,则称f 是可逆映射,且称g 为f 的逆映射.求其逆的方法由定理知::f A B →可逆⇔f 是双射.而验证双射有具体方法,所以可先证f 可逆(双射),再求其逆.而由TH1证知f 可逆时其逆唯一为:,g B A y x →a (若())f x y =(即对y B ∈,找在f 下的原象).(5)代数运算引例:我们常说整数加法是整数的一个“代数运算”.其意思是说对任一对整数(,)a b ,有确定的唯一一个整数(通过相加)与之对应,用映射的观点来说整数加法是Z Z Z ⨯→的一个映射::(,)a b a b ++a .同样实数乘法亦然.一般地:定义9. 设A 是一个非空集合,我们把A A A ⨯→的一个映射叫做集合A 的一个代数运算.若集合A 有代数运算σ,也说A 对σ封闭.数学归纳法一 教学思考1. 本节主要介绍了数学证明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数学归纳法;对于该内容学生不感陌生,因在中学内容中曾会应用.问题在于数学归纳法自身的理论证明,为此需要一个原理——(自然数集的)最小数原理.2. 本节主要讲清最小数原理(给出分析证明及必要的说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数学归纳法的证明.但更重要的是归纳法的解释——从特殊认识一般的思想方法,及数学归纳法应用中的关键(第二步)的突破.二 内容、重点、要求1. 内容:最小数原理、数学归纳法(第一、第二).2. 重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应用,归纳思想的建立.3. 要求:了解最小数原理、理解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三 教学过程引言: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即首先考察、研究某些个别特殊的事物,再由这些事物总结和抽象出带有一般性规律和结论.这样的方法叫归纳法.1. 数学归纳法的基础——自然数集的一个基本性质:最小数原理最小数原理:自然数集N *的任一非空子集S 必含有一个最小数,即a S ∃∈,对,c S ∀∈都有a c ≤. 2. 数学归纳法TH1.3.1(第一数学归纳法)设有一个与自然数n 有关的命题()P n ,若满足下列两条:1)当1n =时()P n 成立;2)假设n k =时成立,则当1n k =+时也成立.则命题()P n 对于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TH1.3.2(第二数学归纳法原理)设有一个与自然数n 有关的命题()P n ,若满足下列两条:1)当1n =时()P n 成立;2)假设命题对于一切小于k 的自然数都成立时,命题对于k 也成立.则命题()P n 对于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整数的一些整除性质一 教学思考1. 整数的性质是学生熟知的,本节只是将其系统化、理论化.主要从整除的定义、性质、带余除法,最大公因数及性质,互素三方面作了介绍.新的问题是有些概念较之在中学的概念有所区别,理论证明中运用最小数原理还不适应.2. 本节的目的主要为在多项式部分有与之平行的内容,助于学生对多项式类似内容的理解.作为自身的内容,需要将该部分层次化得清晰些.二 内容、重难点、要求1. 内容:整数的整除性、带余除法、最大公因数及性质、互素.2. 重难点:带余除法、最大公因数的性质定理的证明.3. 要求:掌握有关概念、证明整除的方法、反证法的运用.三 教学过程引言: 整除是研究整数性质的最基本的概念,从这个基本概念出发引进带余除法和辗转相除法,然后利用这两个工具建立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论(进一步证明了非常有用的算术基本定理),这些都是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注意:本节所述的概念在小学、中学是熟知的事实,但未加以严格的叙述,因而不要盲目地相当然,要从中体会严格的推理论述.此与多项式相应的问题平行,到时应对照学习.1. 整除、带余除法(1)整除A )定义1. 设,a b Z ∈,若d Z ∃∈使得b ad =,则称a 整除b (或b 被a 整除).用符号|a b 表示.这时a 叫做b 的一个因数,而b 叫做a 的一个倍数.若a 不整除b (即对,d Z ad b ∀∈≠),记作|a b .B )整除的性质:1)|,||a b b c a c ⇒; (传递性)2)|,||();a b a c a b c ⇒+3)|,|a b c Z a bc ∀∈⇒;4)由2)、3)|,,1,2,3,,|i i i i a b c Z i n a b c ∀∈=⇒∑L ;5)1|,|0,|()a a a a a Z ±±∀∈;由此任意整数a 有因数1,a ±±,它们称为a 的平凡因数; 6)若||a b a b ⇒±±;7)|a b 且|b a a b ⇒=或a b =-.(对称性)(2) 带余除法“整除”是整数间的一种关系,任意两个整数可能有这种关系,可能没有这种关系,一般地有:TH1.4.1(带余除法) 设,a b Z ∈,且0a ≠;那么,q r Z ∃∈使得b aq r =+ 且0r a ≤≤.满足上述条件的,q r 是唯一的.2. 最大公因数、互素(1)最大公因数A )定义2. 设,,a b Z d Z ∈∈,若d 满足:1)|d a 且|d b (即d 是a 与b 的一个公因数);2)若c Z ∈且|,||c a c b c d ⇒(即d 能被a 与b 的任一个公因数整除).则称d 为a 与b 的一个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可推广至有限个整数.B )最大公因数的存在性(及求法)TH1.4.2 任意n (2)n ≥个整数12,,,n a a a L 都有最大公因数;若d 为12,,,n a a a L 的一个最大公因数,则d -也是;12,,,n a a a L 的两个最大公因数至多相差一个符号.C )性质TH1.4.3 设d 为12,,,n a a a L 的一个最大公因数,那么12,,,n t t t Z ∃∈L 使得1122n n d t a t a t a =+++L .略证:若120n a a a ====L ,则0d =,从而对i t Z ∀∈都有11220n n t a t a t a =+++L ;若i a 不全为0,由证明过程知结论成立.(2)互素定义3. 设,a b Z ∈,若(,)1a b =,则称,a b 互素;一般地设12,,,n a a a Z ∈L ,若12(,,,)1n a a a =L ,则称12,,,n a a a L 互素.TH1.4.4 n 个整数12,,,n a a a L 互素12,,,n t t t Z ⇔∃∈L 使得11221n n t a t a t a +++=L .3. 素数及其性质(1)定义4. 一个正整数1p >叫做一个素数,若除1,p ±±外没有其他因数.(2)性质1)若p 是一个素数,则对a Z ∀∈有(,)a p p =或(,)1a p =.(注意转换为语言叙述,证易;略)2)a Z ∀∈且0,1a ≠±;则a 可被某一素数整除.3)TH1.4.5 设p 是一个素数,,a b Z ∈,若|p ab ,则|p a 或|p b .1.5 数环和数域一 教学思考1. 数环、数域是本章引入的两个新概念,其是鉴于很多数学问题不仅与所讨论的范围(数集)有关,而且与数集所满足的运算有关.也就是说需论及所具有的运算.为体现这个问题,引入了数环、数域的概念.2. 数环、数域简而言之是分别关于加、减、乘和加、减、乘、除封闭的非空数集,这可知之联系与区别,且由于对于不同的运算的封闭性,可讨论各自具有的简单性质.3. 本节内容简洁,不难理解,需要注意的是:一、“任意数域都包含有理数域”的证法——归谬法;二、给定一个数集验证是否是数环、数域;三、关于数环、数域的深入的问题——因数环、数域都是数集,而集合有所谓的运算:交、并,那么问题是数环、数域的交、并是否仍是之从中体会“从定义出发加以验证”以及举例证明的方法.二 教学过程1. 概念定义1. 设S C ⊆且S ≠Φ,若对,a b S ∀∈都有,,a b a b ab S +-∈,则称S 是一个数环.定义2. 设F 是一个数环,若1)F 含有一个非0数;2)若,a b F ∈且0b ≠,则a Fb ∈.则称F 是一个数域.例子:1)整数集为数环,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为数域.2)取定a Z ∈,令{}|S na n Z =∈,S 为数环.3){}2|,,1S a bi a b Z i =+∈=- 是数环.4){},F a a b Q =+∈ 是数域.2. 性质1)设S 是一个数环,则0S ∈.2)设F 是一个数域,则0,1F ∈.3)有理数域是最小的数域(在集合包含意义下)TH1.5.1 任何数域都包含有理数域Q .。

集合代数

集合代数

1879年 任哈雷大学教授。 1879年:任哈雷大学教授。 1891年 组建德国数学家联合会, 1891年:组建德国数学家联合会,被选为第一任主席 。 1904年 被伦敦皇家学会授予当时数学界最高荣誉 1904年:被伦敦皇家学会授予当时数学界最高荣誉— —西尔威斯特(Sylvester)奖章。 西尔威斯特( 西尔威斯特 Sylvester)奖章。 1884年: 从春天起患严重的忧郁症,极度沮丧,神态不 年 从春天起患严重的忧郁症 极度沮丧, 严重的忧郁症, 精神病时时发作, 安,精神病时时发作,不得不经常住到精神病院的疗 养所去。变得很自卑, 养所去。变得很自卑,甚至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可靠 他请求哈雷 。他请求哈雷大学当局把他的数学教授职位改为哲学 教授职位。 教授职位。 1918年:在哈雷大学附属精神病院去世,享年 岁。 年 在哈雷大学附属精神病院去世,享年73岁
3、线段AB与CD谁包含的点更多? 线段AB与CD谁包含的点更多? AB 谁包含的点更多
A C B D
λ 11 ::1, 2 23,3 , Ln ,,L , L 1, , , L , n 2 2 2 2 λ 22 ::11 , 2 , ,3 , L ,, n , L 3 ,L n ,L 3 , 2 , n , ,L λ 33 ::11×, 2 ,, 2 × L, 3 × 2L , n × 2 , L
O
再观察线段AB和CD,连接CA 线段AB和CD, AB DB, 和DB,并延长,交于点O,设 上任意一点 P是CD上任意一点,连接PO, 上的点 交AB于P′。CD上的点是否比 上的点更多? AB上的点更多?
C
A
P'
B
D P
高中生比较无穷集合所用的策略
类型1 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个数均为无穷,所 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个数均为无穷, 以元素一样多。 以元素一样多。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第一章集合教案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第一章集合教案

1.1.1 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3.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分析、归纳,形成概念.【教学过程】1234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2. 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3. 让学生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即运用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难点】集合特征性质的概念,以及运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例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列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些常见集合的特征性质.【教学过程】567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掌握子集、真子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表示集合间的关系.2. 了解空集的意义;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并会用符号及Venn图表示.3. 培养学生使用符号的能力;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正确表示.【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设计典型题目,并提出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在完成题目的同时,思维得以深化;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探索精神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学过程】8910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两个集合相等概念.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2. 理解掌握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3. 学习类比方法,渗透分类思想,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重点】1. 理解集合间的包含、真包含、相等关系及传递关系.2.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启发,使学生的思考、发现、归纳等一系列的探究思维活动始终处于自主的状态中.1112131.1.4 集合的运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与性质.2. 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3. 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与运算.【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和自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形成概念.并通过对比,自学相似概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141516171.1.4 集合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掌握补集的表示法;理解集合的补集的性质;会求一个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2. 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满足条件的集合用Venn图或数轴一一表示出来;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其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教学重点】补集的概念与运算.【教学难点】全集的意义;数集的运算.【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发现式教学法,通过引入实例,进而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其一般结果,归纳其普遍规律.18新课我们在研究数集时,常常把实数集R作为全集.二、补集1. 定义.如果A 是全集U的一个子集,由U中的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 在U 中的补集.记作U A.读作“A 在U中的补集”.2. 补集的Venn图表示.例1 已知:U={1,2,3,4,5,6},A={1,3,5}.则U A=;A ∩U A=;A ∪U A=.解{2,4,6};∅;U.例2已知U={ x | x是实数},Q={ x | x 是有理数}.则U Q=;Q∩U Q=;Q∪U Q=.解{ x | x 是无理数};∅;U.3. 补集的性质.(1) A ∪U A=U;(2) A ∩U A=∅;(3) U(U A)=A.例3已知全集U=R,A={x | x>5},求U A.解U A={x | x≤5}.练习 1(1) 已知全集U=R,A={ x | x<1},求U A.师: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引例中的问题2“没有购进的品种构成的集合是什么?”,得出补集的定义和特征;介绍补集的记法和读法.生:根据定义,试用阴影表示补集.师:订正、讲解补集Venn图表示法.生:对例1口答填空.师:引导学生画出例2的Venn图,明确集合间关系,请学生观察并说出结果.师: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各条性质.生:填写性质.师:结合数轴讲解例3.学生解答练习1,并总结解题规律.从引例的集合关系中直观感知补集涵义.通过画图来理解补集定义,突破难点.借助简单题目使学生初步理解补集定义.例2中补充两问,为学生得出性质做铺垫.结合具体例题和Venn图,使学生自己得出补集的各个性质,深化对补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意识.AUC U A19新课(2) 已知全集U=R,A={ x | x≤1},求U A.练习2设U={1,2,3,4,5,6},A={5,2,1},B={5,4,3,2}.求U A;U B;U A ∩U B;UA ∪U B.练习3 已知全集U=R,A={x | -1< x < 1}.求U A,U A∩U,U A∪U,A ∩U A,A ∪U A.学生做练习2、3,老师点拨、解答学生疑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补集的理解.小结补集定义记法图示性质1. 学生读书、反思,说出自己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存在问题.2. 老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填表巩固.让学生读书、反思,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作业教材P17,练习A组第1~4题.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拓展.201.2.1 充要条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2. 能在判断、论证中灵活运用上述三个概念.3.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形成概念.【教学过程】1.2.2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教学目标】1. 正确理解子集和推出的关系.2. 掌握通过“推出”判断集合的关系.3.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子集和推出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通过“推出”判断集合的包含关系.【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景,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审视事物,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归纳,形成概念.穿插有针对性的练习及讲解,并配以题组训练模式,使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集合代数集合论是一门研究数学基础的学科,它试图从一个比―数‖更简单的概念——集合(sets)出发,定义数及其运算,进而发展到整个数学。

集合理论产生于16世纪末。

当时,只是由于微积分学的需要,人们仅对数集进行研究。

19世纪末,康托尔(Georg Cantor 1845一1918年,德国数学家)对任意对象的集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康托尔被公认为集合理论的创始人。

人们称康托尔开创的集合理论为朴素集合论,因为他没有对集合论作完全公理化的描述,从而导致了理论的不一致(产生了悖论)。

为弥补朴素集合理论的不足,20世纪初出现了各种公理化集合论体系,为数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更有意义的是,从此集合基本概念不断深入人心,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学理论和其他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

基于本书的教学目的,以―集合代数‖为标题的本章,主要讨论集合基本概念和集合运算。

它与第二章在一起,被视为全书学习所必备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工具,在以后讨论的内容中将不断地运用它们。

本章将涉及集合论的几个基本原理,但不介绍公理化的集合论体系。

事实上,集合不仅可用来表示数及其运算,更可以用于非数值信息及离散结构的表示和处理。

像数据的删节、插入、排序,数据间关系的描述,数据的组织和查询都很难用传统的数值计算来处理,但可以用集合运算来表示。

集合论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原理、形式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这也是本章介绍集合论基础知识的目的之一。

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1.1.1集合及其元素在中学的数学课程中,读者对集合及其元素的意义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下面只做些简要的回顾。

集合是由确定的、互相区别的、并作整体识别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总体。

严格地说这不是集合的定义,因为“总体”只是“集合”一词的同义反复。

实际上,在集合论中,集合是一个不作定义的原始概念(就像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等概念一样)。

不过,上述关于集合概念的描述,有益于对它的内涵和外延作直观的理解和认识。

它的实质蕴涵于下文对它的数学描述中。

例1.1(1)“北京大学全体学生”为一集合,组成这一集合的对象是北京大学的学生。

(2)“全体正整数”为一集合,其组成对象是正整数。

(3)“本书中所有汉字”的集合,其组成对象是本书中的不同汉字。

(4)“获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构成一个集合,尽管它只有一个对象——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夫兹。

“获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构成一个集合,它包括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三名成员。

(5)“解放军理工大学所有学员队”的集合,其组成对象是学员队,而不是学员,因为集合中对象是整体识别的,尽管学员队又是学员的集合。

(6)“好书的全体”不构成集合,因为难以对每一本书的好坏作出确定的判断。

(7)“方程x(x2-2x+1)=0的所有根”组成一个集合,它只有一个对象0和一个(而不是两个)对象1,因为集合中对象是相互区别的。

(8)“方程x2 +x+1=0的根”组成一个集合。

当讨论复数域时,它由两个对象组成;而在实数域上讨论时,它不含有任何对象,是一个空的集合,一个特定的集合。

组成集合的对象称为集合的成员或元素(members)。

请注意,这里“对象”的概念是相当普遍的,可以是任何具体的或抽象的客体,还可以又是集合,因为人们有时以集合为其讨论的对象,而又需涉及它们的一个总体——以集合为其元素的集合。

例如,例1.1(5)的集合,以学员队集体为其元素;又如集合{1,{1,2},{1},2},数1,2是它的成员,集合{1}和{1,2}也是它的成员。

因此,尽管集合与其成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一个集合完全可以成为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因此必须注意,a不同于{a},前者为一对象a,后者为仅含该对象a的单元素集合;同样,{a}不同于{{a}},{{a}}是仅含{a}的单元素集。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等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的元素。

但是,由上可知,这种表示形式不是绝对的。

a作为A的元素时,并不排斥a作为集合的可能性。

同样,集合A也可能是别的集合的元素。

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是集合理论的另一基本概念。

当对象a是集合A的成员时,称a属于A,记为a∈A当对象a不是集合A的成员时,称a不属于A,记为a∉A对任何对象a和任何集合A,或者a∈A或者a∉A,两者恰居其一。

这正是集合论对其元素的“确定性”要求。

1.1.2集合的表示集合的表示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l)列举法:表示一个集合A时,将A中元素—一列举,或列出足够多的元素以反映A 中成员的特征,其表示形如A={a1,a2,…,a n}或A={a1,a2,a3,…}(2)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A时,将A中元素的特征用一个性质来描述,其表示形式如A ={x | P(x)}或A ={x : P(x)}其中P(x)表示“x满足性质P”或“x具有性质P”。

A ={x | P(x)}或A ={x : P(x)}的意义是:集合A由且仅由满足性质P的那些对象所组成,也就是说a∈A 当且仅当a满足性质P(或P(a)真)例题1.1中的集合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表示的。

(3)归纳法:将在1.3节中详细介绍。

例1.2以下是常常要用到的一些集合以及它们的表示。

(1){0,l}={x∣x=0或x=l}(2)自然数集合N = {0,1,2,3,…} = {x∣x是自然数}正整数集合I+ = {1,2,3,…} = {x∣x是正整数}(3)整数集合I ={…,-2,-l,0,l,2,…} ={x∣x是正整数,或零,或负整数}(4)偶整数集合E = {…,-4,-2,0,2,4,…}={x∣x是偶数}= {x∣x∈I且2|x} (2|x表示2整除x)(5)前n个自然数的集合N n={0,1,2,…,n-1}={ x∣ x∈N且0≤x<n}(6)前n个自然数集合的集合= {{0},{0,1},{0,1,2},…}= {x∣x= N n且n∈I+}= { N n∣n∈ I+}定义1.1 没有任何元素的特定集合称为空集,记为∅,即∅={}={x∣P(x)恒假};由研究对象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为U,即U = {x∣ P(x)恒真}定义 1.2空集和只含有有限多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finite sets),否则称为无限集(infinite sets )。

有限集合中成员的个数称为集合的基数(cardinatity )(无限集合的成员个数,即无限集合的基数概念将在以后详细讨论)。

集合A 的基数表示为 |A |。

例1.3 在例1.2中(l )(5)是有限集,其它为无限集。

|{0,1}|=2,| ∅ |=0,|{∅}| = 1。

有些常用的集合通常用特定字母符号来表示。

如:N 表示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I 表示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Q 表示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R 表示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C 表示所有复数组成的集合,Q +表示所有正有理数组成的集合,R -表示所有负实数组成的集合,N n 表示前n 个自然数的集合等等。

1.1.3 外延性公理与子集合外延性公理是用于规定集合相等意义的重要约定,是描述集合实质的核心原理。

外延性公理(extensionality axiom ):集合A 和集合B 相等,当且仅当它们具有相同的元素。

也就是说,对任意集合A,B ,A=B 当且仅当属于A 的元素也属于B ;反之,属于B 的元素也属于A 。

例1.4 根据外延性公理,{0,l}={l,0}={x ∣x(x 2 - 2x +l)=0} = {x ⎢x =1或x =0}因此,外延性公理事实上也确认了集合成员的“相异性”、“无序性”,及集合表示形式的多样性。

定义1.3 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子集合(或子集,subsets ),如果A 的每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即,若元素x 属于A ,那么x 也属于B 。

A 是B 的子集,表示为A ⊆B (或B ⊇A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

A 不是B 的子集用A ⊄B 来表示。

集合之间的子集关系或包含关系是集合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读者必须彻底弄清集合之间的子集关系和元素与集合之间的隶属关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例1.5 {a ,b} ⊆ {a ,c ,b ,d},{a ,b ,c} ⊆ {a ,b ,c},{a} ⊆ {a ,b},但a ⊄{a ,b},只有a ∈ {a ,b} 。

注意,存在这样两个集合,其中一个既是另一个的子集、又是它的元素。

例如,{l }∈ {1,{l }},且{1}⊆ {1,{l }}。

关于子集关系我们有以下定理和定义。

定理1.1对任意集合A ,B ,A =B 当且仅当A ⊆ B 且B ⊆ A 。

特别地,对任意集合A ,A ⊆ A 。

证.由外延性公理和子集定义立即可得。

定理1.2 对任意集合A ,A ⊆U 。

此定理显然成立。

定理1.3 设A ,B ,C 为任意集合,若A ⊆ B , B ⊆ C ,则A ⊆ C 。

证.设x 为A 中任一元素.由于A ⊆ B ,因此x ∈B ;又因为B ⊆ C ,故x ∈C 。

这就是说,A 的所有元素都是C 的成员,故A ⊆ C 。

定理1.4 对任何集合A ,∅ ⊆ A 。

证. 假设∅ ⊄ A ,即∅不是集合A 的子集,于是有元素x ∈∅,但x ∉A ,而x ∈∅与∅的定义矛盾,因此∅ ⊆ A 。

定理1.5 空集是唯一的。

证. 设有空集∅1, ∅ 2.据定理1.4,应有∅1 ⊆ ∅2和∅2 ⊆ ∅1,从而由定理1.1知∅1= ∅2。

定理1.6 设 A 为一有限集合,n A =,那么 A 的子集个数为n2。

证. 集合A 的子集有:没有元素的子集 ∅,计0n C 个(0n C =1);恰含A 中一个元素的子集,计1n C 个;恰含A 中两个元素的子集,计2n C 个;…;恰含A 中n 个元素的子集,计n n C 个。

因此A 的子集个数为0n C +1n C +…+n n C =n2 设集合A = {1,∅,{1,3}}, 则A 有32= 8个子集,分别为:∅,{1},{∅},{{1,3}},{1,∅},{1,{1,3}},{∅,{1,3}}和{1,∅,{1,3}}。

定义1.4 集合 A 称为集合 B 的真子集,如果A ⊆B 且A ≠ B 。

“A 是B 的真子集”记为A ⊂B 。

显然,空集 ∅ 是所有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练习1.11、选择题(1) 可称为集合的是( )A. 某本书中第k 页上文字的全体。

B. 很大的数的全体。

C. 比复数1+i 大的数的全体。

D. 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

(2) 不能称为集合的是( )A. 大于1、小于60的整数的全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