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动物学发展史
动物学基础
一、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物质:生物、非生物。
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都是生物。
已鉴定约200万种生物的分界:1.二界系统分界:动物界、植物界代表人物:林奈(Carl von Linne),1735依据:生物能否运动2、三界系统分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代表人物:霍格、赫克尔依据:光镜应用许多单细胞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3、四界系统分界:原核生物界(如:细菌、蓝藻)、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代表人物:考柏兰(H.R.Copeland),1938依据:电镜技术的发展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概念的提出4、五界系统分界: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代表人物:惠特克依据:电镜技术和生化知识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6、六界系统分界:原核生物界Monera)、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Animalia)代表人物:R.C.Brusca,19907、八界系统分界: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真细菌界(Eubacteria)、古真核生物界(Archezoa、原生生物界(Protista)、藻界(Chrom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代表人物:T.Cavalier-Smith,1989生命进化经历的重要阶段第一阶段:非细胞阶段第二阶段:从非细胞到细胞第三阶段: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第四阶段: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真核生物二、动物学及其分科动物学的概念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分支学科·根据研究内容: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胚胎学、生态学、地理学、遗传学根据研究对象: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鸟类学、鱼类学、昆虫学、蛛形学按照研究的重点和服务范畴:古生物学、理论动物学、应用动物学、畜牧学等三、动物学发展简史(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拉450种,分有血和无血17世纪显微镜出现18世纪瑞典林奈动物分类系统法国拉马克物种进化的观点19世纪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孟德尔遗传规律20世纪沃森和克里克(1953) DNA双螺旋结构(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周礼》是我国周朝一部古书距今约3000年,《地宫》篇中把动物分成毛物、羽物、介物、鳞物、和赢物(兽类)《本草纲目》李时珍用27年时间,记录医学上应用的动物、植物、和矿物2000多种,附图1100多幅,其中400多种动物隶属于虫、介、鳞、禽和兽类。
生物学发展史
生物发展史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古医书《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成书于公元前475~前221年间,对人体内脏的部位、大小、长短及功能已有一定认识,并指出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生活条件及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
对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生理特征也有比较切实的描述。
中国古书《尔雅》将植物区别为草本和木本,并将相近的物种排在一起,以示同类;将动物分为虫、鱼、鸟、兽、畜,亦将其中相近的物种排在一起;还使用了“鼠属”、“牛属”、“马属”等名称公元前460~前370年:希波克拉底等建立希腊医学并提出了健康与病态理论,认为人体中的黑胆汁、黄胆汁、血液和粘液是否处于平衡和有无特殊变化,决定着人的健康与性格公元前384~前322年: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描述了500多种动物并予分类,将动物分成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
前者又分成有毛胎生四足类、鸟类、鲸类、鱼类、蛇类、卵生四足类;后者又分成软体类、甲壳类、有壳类、昆虫类,他还对一部分动物做了解剖和胚胎发育的观察。
著有:《动物志》、《动物的结构》、《动物的繁殖》和《论灵魂》,是最早的动物学研究成果公元前372~前287年:希腊学者狄奥弗拉斯特阐明了动物和植物在结构上的基本区别,描述500多种野生和栽培植物,著有《植物志》和《论植物的本源》等公元23~79年: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著《自然志》(又称博物志)37卷,概述了当时所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公元129~200年:罗马医生加伦把希腊解剖知识和医学知识系统化,创立人体生理解剖学公元533~公元544年:中国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来中国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如粟的品种分类,作物与环境的某些关系、一些作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一些作物的性别以及人工选择的某些成就等公元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列奥纳多·达·芬奇由于艺术创作的需要,研究了人体解剖、肌肉活动、心脏跳动、眼睛的结构与成像以及鸟类的飞翔机制等。
第四节动物学发展简史
第四节动物学发展简史动物学也像其它任何一门科学一样,有它自己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动物学的历史,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同自然作斗争的历史,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变迁史,它的全部发展史是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不开的。
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在西方,动物学的研究开始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他总结了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得来的动物学知识,并对各种动物作细致深入的观察,记述了450种动物,首次建立起动物分类系统,将它们分为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二大类,且对比较解剖学、胚胎学也有巨大贡献,被誉为动物学之父。
亚氏之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
宗教的统治反映到一切学术领域之中。
维护神权和反动的唯心主义阻碍了动物学及其他科学的自由探讨和发展,这种现象一直拖延至资本主义因素萌芽的文艺复兴时期。
16世纪以后,许多动物学方面的著作纷纷问世。
动物分类学及解剖学方面的成就很大。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地推进了对微观结构的认识,组织学、胚胎学及原生动物学等都相继得到了发展。
18世纪,人们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动物学知识。
在分类学方面,瑞典生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1778)作出了伟大贡献,创立了动物分类系统,将动物划分为哺乳纲、鸟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六个纲,又将动植物分成纲、目、属、种及变种五个分类阶元,并创立了动植物的命名法——双名法,为现代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他提出生物皆有种的概念。
但他和当时的许多自然科学家一样,持有物种不变的观点,并认为一切物种都是神创造的。
与林奈物种不变的观点相反,这个时期进化论的思想也逐渐传播开来。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J. B. Lamarck, 1744—1829)激烈地反对林奈的观点,提出物种进化的思想,并且证明动植物在生活条件影响下可以变化、发展和完善。
“用进废退”及“获得性遗传”是他的著名论点。
另一个与拉马克同时代的学者是法国自然科学家居维叶(G.Cuvier,1769—1832)认为有机体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确立了器官相关定律。
动物学史+中国近代
动物学史+中国近代
中国近代动物学肇始于何时、创立于何时的问题始终没有确切的答案。
一般认为,清末洋务运动至民国初年为近代动物学在中国的孕育时期,民国初期至1949年为近代动物学创立时期,1949年以后则为现代动物学建立与发展的时期。
中国近代动物学的发展与《科学》杂志有着不解之缘。
中国近代动物学主要奠基人秉志作为《科学》杂志的最初发起人之一,在1914-1915年间参与了杂志的创办,并且从《科学》创办起,秉志与同时代的其他动物学先驱,及以他为核心的动物学研究群体,一直是杂志主要撰稿人。
《科学》成了中国近代动物学研究群体展示成果的平台、中国近代动物学创立与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动物学课件:绪论2013
西方生物学起源于2000多年前古希腊
在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伦理 学、逻辑学、生物学、生理学等方 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动物学著作:《动物志》、《论动物的结构》、 《论动物的发生》、 《论动物的活动》、 《论动 物的迁移》等5部。
“好像一块红血在蛋白的中间。这一点红跳着动着, 然后伸出两条充满了血的血管,成为漩涡的形状。 有一层布满血管的薄皮包围着蛋黄。然后肢体才伸 张出来,最初很小而且是白色的。”这就是亚氏对 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的描述。
(Micrographia)
列文虎克自制了许多性能优良的显微镜, 最高的放大倍数达270倍。他通过大量细微的观 察,解释并完善了M.马尔皮基提出的关于毛细 血管系统的知识,证明动脉与静脉分别和毛细 血管直接相连。他发现人和哺乳类的红细胞是 无核的,而鸟类、两栖类、鱼类的红细胞是有 核的;发现了人的精子,并研究了各种动物特 别是鱼和蛙的受精作用;还发现了许多小的水 生生物,如轮虫、水螅、纤毛虫等。
冒险家
他首先构想出定义生物
属种的原则,并创造出 统一的生物命名系统“
卡尔·冯·林奈 (1707-1778)
林奈把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 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
法。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制命名法”(简称“
双名法”),给每种植物起两个名称,一个是 属名,一个是种名,连起来就是这种植物的学 名,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 不包”的程度,被称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
“
。
教会的迫害:“男人身上的肋骨应该比女人少一 根,因为圣经上说,上帝命令亚当抽去一根肋骨 变成夏娃”。
1553年,西班牙的宗教改革者和医
生M.塞尔韦特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
一书,摒弃了盖伦有关血液运行的观点
动物学-绪论PPT课件
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 1、封建时代以前:
贾思勰《齐民要术》,李时珍《本草纲目》
2、解放前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 落后
3、解放后: 30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淡水鱼的人工孵化、经济贝 类的养殖、珍贵野生动物的驯化饲养等;大批动物学期刊的问世。
第四节 动物的分类知识 一、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1、意义: 2、方法:
小家鼠所属的各级分类单位
动物界(Animal)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哺乳纲(Mammalia) 啮齿目(Rodentia) 鼠科(Muridae) 小家鼠属(Mus)
小家鼠(M.musculus)
2.种的概念: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 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中, 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又占有一 定空间的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 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的群体在生殖上 是隔离的。
Hale Waihona Puke 亚 种 (subspecies): 种 下 分 类 阶 元 , 指 同 一种内由于地理隔离,彼此分化形成的个体群
品种(cultivar 或 breed):生产实践中培 育的具有某些经济性状的类型,是非生物分类 单位
3.种的命名方法
双名法: 每个学名由二个拉丁文或拉丁化形式的词组
成, 属名(n) + 种名(adj) + 命名人
施旺(1810-1882):德国人
与施莱登(1804-1881)一起提出“细胞学说”。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 然
界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律)。
6、20世纪
1953年,分子遗传学出现,DNA双螺旋结构发现。 1960年,仿生学诞生。 电镜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激光、电脑的运用,许多分支学科的研究由定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学科发展史
动物学科发展史◇ 林奈在动物分类上的功绩林奈(Linnaeus, Carolos, l707~1778)是瑞典植物分类学家,他的最大成就是发明了“双名法”,使过去紊乱的植物名称归于统一,对植物分类学研究的进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许多人也许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林奈的“双名法”对动物也同样适用。
所有动物的命名,都是采用和植物一样的林奈发明的“双名法”。
在林奈之前,每种动物的名称,由于各国语言文字不同,叫法不一;就是在一个国家里,各地的名称也可能不同,往往造成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
林奈的“双名法“提出来以后,国际上便统一采用了“双名法”来对动物进行命名,从此,各国学者在动物的鉴别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方面就方便多了。
现已发现和命名的动物约有120万种,植物约有40万种,如果说林奈的“双名法”为植物分类作出了重大贡献,那么林奈的“双名法”在动物分类上的功绩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甚至超过前者。
林奈偏爱于植物,曾亲自搜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并为许多植物定名。
也许是这个原因,人们只记住了他对植物分类学的贡献。
其实,林奈也曾为不少动物定名,不信你去翻翻动物学教科书,如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家犬(Canis fanliaris Linn)都是由林奈定名的。
◇ 拉马克和居维叶的争论拉马克(Lamarck,Jean Baptiste,1744~1829)和居维叶是同一时期的法国生物学家,被后人称之为提倡生物进化学说的先驱者。
作为一个最先提出所谓生物进化学说的生物学家,拉马克本人并没有用过“进化”这个词,直到拉马克死后又过了一代人的时间,这个词才开始使用。
拉马克在1800年就生物形态演变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生物发生改变是由两种因素引起的,一是生物内部的生命力,二是特殊的环境影响。
换句话讲,动物形态的改变是由它的内因和外部环境决定的。
为什么动物会适应环境呢?拉马克用“获得性遗传”的概念解释了这一点:动物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形成了新习惯,新习惯的形成使动物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以后这种改变又传给了后代,经过很多代以后,才能看到这种变化。
中国动物学发展史在动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我国动物学发展史概述1. 我国动物学的起源我国动物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早在《周易》、《诗经》、《山海经》等古代经典中就有对动物的观察和记载。
古代的动物学研究主要以兽医学为主,如《黄帝内经》中对动物的解剖和治疗有着详细的记载。
2. 明清时期的动物学发展在明清时期,我国动物学开始渐趋独立,学者们对动物进行了更系统的分类和研究。
著名的《广益居齐谱》就是明清时期一部重要的动物分类著作,其中包括了大量对动物形态、习性和生态的描述,为后来的动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我国动物学发展史在教学中的作用3. 我国动物学史的教学意义我国动物学发展史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对动物学的整体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我国动物学的发展历程,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动物学研究的脉络和历史背景,提升对动物学的认知和兴趣。
4. 动物学发展史对学生的启发我国动物学发展史中的许多学者和研究成果,都对当今动物学的发展和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我国动物学史,学生可以受到许多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精神的启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三部分:我国动物学发展史对当代动物学研究的影响5. 我国动物学发展史的贡献我国古代对动物的分类和描述,为当代动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参考。
古代关于动物形态、习性和生态的描述,对于当代动物学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6. 动物学发展史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动物学发展史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代动物学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学习历史上动物学研究的错误和成功,可以帮助当代动物学家在研究时避免重走弯路,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
总结回顾:通过对我国动物学发展史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动物学研究的深厚底蕴和丰富成果,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取对当代动物学研究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学习动物学发展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和自然界,为当代的生物学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我国动物学发展史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我国科学的发展轨迹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医学的发展历史
动物医学的发展历史动物医学是研究动物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它与人类医学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动物一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因此对于动物医学的发展历史的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
古代动物医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人类最早的定居地点之一位于中东地区的耶利哥遗址中发现的古代文物中,描绘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这些文物显示了古代人类对于动物疾病的认识与处理,如使用简单的植物药物治疗等。
但正式的动物医学起步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在《动物学》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相似之处。
他研究了动物内脏、骨骼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开始了动物解剖学的研究。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希腊和罗马时期,医学发展进一步,实践经验有了进一步的积累。
古希腊医学家盖伦也对动物疾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治疗方法。
他通过解剖实验和室内实验对动物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将其记录下来,为后来的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动物医学进一步发展。
瑞典动物学家Linnaeus被称为动物系统学之父,他在《动物分类学》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种动物的分类和特征,为动物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此外,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将动物医学纳入正规教育体系,鼓励人们学习动物解剖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相关知识。
19世纪是动物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动物医学逐渐与人类医学分离,并形成了独立的专业领域。
随着人类对动物健康的关注日益加深,动物疾病的防治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英国首个动物医学院成立于1823年,标志着动物医学教育正式进入现代化阶段。
20世纪,动物医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应用新的药物和技术来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
例如,放射学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使得对动物内部结构的观察和诊断更加精确。
此外,动物疫苗的研发和广泛应用,也有效地控制了多种传染性疾病在动物中的传播。
近年来,动物医学继续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殷商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动物进行观察和研究,并记录了一些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动物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周礼》中记载有有关动物品种的资料,同时还记录了一些观察到的动物行为。
《左传》、《国语》等古代文献也包含了一些有关动物的描述。
在秦汉时期,中国动物学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解剖学的方法来研究动物的内部结构。
《黄帝内经》中就包含了一些对人和动物解剖结构的讨论。
《淮南子》也探讨了一些有关动物行为和生态的问题。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动物学研究逐渐与西方世界接轨。
一些传教士和旅行家开始将西方的动物学知识传入中国,并将其翻译成中文。
如《动物草木疏》就是明代学者费聚龙翻译的法文动物学著作。
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动物学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建立了许多专门研究动物学的机构和学术团体,开展了大量的动物学科研项目。
同时,中国的动物学家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为全球的动物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可追溯至汉代,发展至唐代开始为蓬勃,然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学科。
下面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和对动物的研究成果。
在汉代,开始出现有关动物的详细记载。
汉代人物扬雄的《法言》中,他提到了一些动物的分类,比如虫、虫嘔(蛇)、虫蜕(蝉)等。
同时,汉代还有一些动物经济学、动物医学和畜牧学的著作,标志着动物学的初步发展。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动物学研究在中国进一步发展。
佛教经典对动物的观察和描述相对较为详尽,如《法华经》中记载了许多动物名称和形态特征。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著作也对动物进行了较多的描述,如《千金要方》就收录了多种动物的病理学知识。
唐代是中国古代动物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动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的分类和形态学方面。
韩愈、杜牧等文人学者对动物进行了大量的形态学描述,如韩愈的《鱼疏》、杜牧的《鸟迹》等作品。
同时,唐代还出现了一些分类学著作,如《草木虫鱼山川经》中对鸟类进行了分门别类,为后世动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动物学的发展,宋代成为了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动物学研究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不仅有对动物的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还涉及到动物的生态学和行为学方面的观察和研究。
《梦粱录》是宋代学者沈括所著的一部包括动物学内容的著作,记述了许多动物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征。
同时,宋代还出现了许多与动物相关的字典和百科全书,如《类经》、《博物志》等,对动物的分类和描述更加详细完整。
明清时期,古代动物学经历了进一步的发展。
明代的学者朱松对鸟类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他的《草木虫鱼备考》成为后世动物学分类学的重要参考书。
清代学者陈祚明所著的《动物谱》是一部综合性的动物学著作,对动物进行了全面的分类描述,并收录了丰富的生态和行为学知识。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经历了汉代的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影响、唐代的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宋代的生态学和行为学研究以及明清时期的综合性研究。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源远流长,其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和思想观念的变迁。
在古代,动物学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古代文献中的动物描述:早在先秦时期,像《山海经》、《尔雅》等古籍中
就包含了对动物的描述。
《山海经》记载了各种神秘的神兽和奇异动物,这些记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对当时自然界的认知和想象。
2.农业和兽医学:在农业兴盛的古代中国,人们对牲畜、家禽等家畜动物的
饲养、疾病防治等有着丰富的经验。
古代兽医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动物解剖学和生理学的了解。
3.道家、儒家和医学观念对动物的影响:古代哲学思想,如道家、儒家、医
家等,对动物的认知也有所影响。
比如,道家强调天人合一,注重对自然界生态平衡和谐的探索;儒家强调人类的仁义礼智,对动物的看待可能更注重道德伦理。
4.科学思想的萌芽:虽然中国古代动物学没有像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那样建
立系统的动物分类体系,但在一些医学、农学、地理学等领域,人们对动物有着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这为后来的动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动物学的发展是多样而丰富的,受到当时社会、哲学观念、经济农业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虽然没有形成像现代动物学那样的系统理论,但在古代文献和古代学术思想中,仍然可以发现对动物世界的一些有趣的描述和认知。
不同时期的生物知识点总结
不同时期的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涉及到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生物学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面将从不同时期的生物知识点进行总结,从古代生物学的起源,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全面了解生物学知识的发展历程。
古代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古代生物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出现之前。
在古代,人们对生物的认识主要是基于观察和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学知识也逐渐得到了积累和传承。
在古代,人们对于生物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物种分类:古代人们开始对生物进行分类,将生物按照形态、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
最早的分类系统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他将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分类。
2. 解剖学知识:古代人们通过解剖动、植物,逐渐深入研究了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是最早进行解剖研究的人之一,他的著作《希波克拉底医学著作选》中包括了大量的解剖学知识。
3. 生物繁殖:古代人们对于生物的繁殖方式也进行了研究,他们观察到生物体的生殖过程,对于生物的生殖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
4. 药用植物:古代人们开始发现了一些植物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比如中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到此结束。
在古代,人们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实践得到了一些生物学的知识,这些知识为后人对于生物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生物学知识点总结中世纪是欧洲的宗教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生物学知识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生物学知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但是在东方的阿拉伯世界,一些古代文化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发展,积累了一些生物学知识。
中世纪的生物学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学知识:中世纪的医学主要是基于对古代经典的研究和理解,许多医学知识是来自古希腊和罗马的医学著作。
2. 植物学知识:中世纪的植物学主要是对于草药和药用植物的研究,一些僧侣和医生在修道院中对于植物进行了研究。
中西动物学发展史
动物学发展史动物学是古老而常新的科学。
地上自有生物以来,就有动物。
动物不断进化直到人类出现,人类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是息息相关、不能分离的。
人与动物的活动以及人们用文字符号记录动物的情况,就产生了动物学和动物学史。
中国古人常说“人民茹毛饮血”,就是人和动物打交道的时候,人类进入渔猎时代。
古人常说“畜牧犬豕”,就是人们进人畜牧时代。
这些时代的史实、史迹记录下来,就是动物学史。
近2000年来人们对动物无限制地利用和残酷地掠杀,致使动物种类和数量锐减,特别是在18~20世纪,“三废”污染环境,不少动物在地球上被人为地消灭,如渡渡鸟等。
如果长此下去,地球上动物将不存在了,人类也就要遭到灭顶之灾了。
20世纪下半叶,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动物。
民间团体设立保护野生动物基金会,政府颁布政令,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人类从此进人动物保护时代。
动物学史研究者将这些古往今来的史迹、史实详细纪录分析,以便从中得到教益,指导人们今后的发展。
西方动物学发展西方于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系统描述了几百种动物,被誉为动物学之父。
老普林尼编写的37卷的《博物志》中,第7~11卷为动物学内容。
16世纪后,动物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学术著作纷纷问世,其中分类学和解剖学进展尤为迅速。
17世纪显微镜的问世,更推动了微观领域中组织学、胚胎学及原生动物学的繁荣。
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C.von林奈创立了动物分类系统及双名法,将动、植物分为纲、目、属、种和变种5个阶元,奠定了现代分类学的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J-Bde拉马克提出了物种进化的思想,认为动物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可以变化、发展和完善。
同时期的居维叶也在比较解剖学及古生物学方面作出了贡献。
19世纪中叶德国生物学家T.A.H.施旺阐明了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
1859年,英国科学家C.R.达尔文确立了生物进化的学说,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原始和生动具体的实例,剖析自然界动物的多样性、同一性、变异性等,推动了动物学的前进。
动物学进化史
动物学进化史
动物学进化史描述了动物界在数亿年的演化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时间段和事件:
1.前寒武纪(约6.3亿年前):最早的多细胞动物形态出现,如海绵动物。
2.寒武纪(约5.4亿年前至约5.8亿年前):出现了大量的早期多细胞动物,如扁虫、腕足动物和软体动物。
3.奥陶纪(约
4.2亿年前至约4.81亿年前):出现了更多多细胞动物的群体,如显骨鱼类等。
4.志留纪(约4.7亿年前至约4.10亿年前):多样的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如甲壳类动物和节肢动物。
5.泥盆纪(约4.17亿年前至约3.59亿年前):出现了第一个四足动物(爬行动物),被认为是爬行动物向两栖动物演化的重要转折点。
6.石炭纪(约3.60亿年前至约2.97亿年前):大量种类的爬行动物繁荣,同时昆虫也大规模出现。
7.二叠纪(约2.97亿年前至约2.51亿年前):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祖先。
8.三叠纪(约2.51亿年前至约2.01亿年前):恐龙开始出现,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
9.侏罗纪(约2.01亿年前至约1.45亿年前):恐龙繁荣,并出现了最早的鸟类祖先。
10.白垩纪(约1.45亿年前至约6,500万年前):恐龙迅速演化,并在该时期末期灭绝。
同时,哺乳动物开始进化出许多不同的形态。
11.新生代(约6,500万年前至今):哺乳动物成为地球上的主导动物,猿类和人类的祖先开始出现。
这只是动物学进化史的一些重要节点,描述了不同类型的动物在地球上演化的过程。
在每个时期内,各种环境因素和生态系统的变化都对动物的进化和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实用版】目录一、中国古代动物学的起源和发展1.古代动物学的起源2.先秦时期的动物学3.汉唐时期的动物学4.宋元时期的动物学5.明清时期的动物学二、中国古代动物学的主要成就1.动物分类学2.动物形态学3.动物生理学4.动物行为学5.动物地理学三、中国古代动物学的特点1.实践性和实用性2.宏观观察和描述3.融合儒家、道家、佛家思想4.与医学、农学、兽医学的紧密联系四、中国古代动物学对现代动物学的影响和启示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3.深入挖掘古代动物学遗产4.促进中西方动物学的交流与合作正文中国古代动物学史悠久,其发展可追溯至上古时期。
古代动物学的起源主要源于先民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认知。
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有不少关于动物的记载和观察,如《诗经》、《尔雅》等典籍。
汉唐时期,动物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动物学研究以实用为主,如《齐民要术》、《本草》等农学、医学著作对动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类。
宋元时期,动物学研究逐渐系统化,出现了《动物图谱》等专著,对动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明清时期,动物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动物学研究不仅注重实用性,还强调理论体系的建立。
许多学者对动物进行了宏观观察和描述,将动物学与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动物学。
中国古代动物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如动物分类学、动物形态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行为学和动物地理学等领域。
这些成就为现代动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动物学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
其次,古代动物学注重宏观观察和描述,而非微观解剖和实验。
再者,中国古代动物学深受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最后,古代动物学与医学、农学、兽医学等学科紧密联系,共同促进了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古代动物学对现代动物学的影响和启示是多方面的。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中国古代动物学的起源和发展1.古代动物学的起源2.先秦时期的动物学3.汉唐时期的动物学4.宋元时期的动物学5.明清时期的动物学二、中国古代动物学的主要成就1.动物分类学2.动物形态学3.动物生理学4.动物生态学5.动物行为学三、中国古代动物学对现代动物学的影响和启示1.传统动物学的价值2.现代动物学的发展3.动物学研究的新方向正文一、中国古代动物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动物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们为了生存,开始观察和了解周围的动物,从而逐渐形成了初步的动物学知识。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有不少关于动物的记载和研究,如《诗经》、《尔雅》等典籍中都包含了大量动物知识。
汉唐时期,动物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官方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动植物调查,并整理出版了《本草》等专著。
宋元时期,动物学研究开始涉及生态、行为等领域,出现了《禽经》等专门研究动物生态学的著作。
明清时期,动物学研究更加深入,许多学者对动物的形态、生理、分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动物学体系。
二、中国古代动物学的主要成就1.动物分类学:中国古代动物学在分类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古代学者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尔雅》中的“虫鱼鸟兽”分类,《本草》中的“禽兽虫鱼”分类等。
2.动物形态学:古代动物学家对动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积累了丰富的形态学资料。
如《本草》对动物骨骼、肌肉、内脏等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3.动物生理学:古代动物学家对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进行了探讨。
如《禽经》中对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观察,《本草》对动物药用价值的研究等。
4.动物生态学:中国古代动物学在生态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许多学者对动物的栖息地、生活习性、迁徙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如《禽经》对鸟类生态的研究,《尔雅》对动物地理分布的记载等。
5.动物行为学:古代动物学家对动物的行为习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商代和西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动物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记录了一些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然而,古代中国的动物学主要以《山海经》为代表,它是一部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的著作。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载动物的文献,它包含了大量关于动物的描述和插图。
这些动物有的是真实存在的,有的则是虚构的传说中的生物。
《山海经》中描述了许多奇特的动物,如龙、凤、麒麟等,这些动物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除了《山海经》,中国古代还有一些其他的文献对动物进行了描述。
例如《尔雅》是一部古代的字书,其中包含了关于动物的一些记载。
《尔雅》中对动物的描述更加注重实际,对一些常见的动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
另外,《尔雅》还对动物的习性和用途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在中国古代,动物学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实践进行的。
人们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和外貌来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古代的动物学家还会进行一些实验,例如观察动物的繁殖过程、饲养动物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态和行为。
在古代中国,一些动物被视为神圣的存在。
例如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视为神灵的象征,被广泛地崇拜和祭祀。
人们对龙的形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认为它是有着巨大力量和智慧的生物。
另外,凤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动物之一,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除了神话中的动物,中国古代还对一些真实存在的动物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例如,《山海经》中记载了一些动物的特征和习性,这些描述与现实中的动物相符合。
此外,一些古代的文献中还包含了对一些动物的分类和描述,这些描述对后来的动物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对动物进行了研究,并记录了一些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载动物的文献,它包含了大量关于动物的描述和插图。
古代中国的动物学研究主要以观察和实践为基础,人们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和外貌来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动物进化过程
动物进化过程动物进化是指动物种群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通过进化,动物可以在繁衍后代中积累适应性特征,以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
1. 进化理论的奠基人达尔文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首次提出了进化论,该理论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石。
达尔文通过对物种间差异的观察及认真的研究,总结出自然选择这一进化机制。
2. 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指种群中个体之间的遗传信息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由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等原因引起。
在自然界中,环境的变化会对个体的适应性产生压力,从而促使个体之间的竞争,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3. 适应性特征的进化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适应环境的特征。
比如,长颈鹿的长颈、鸟类的羽翼、海豚的喷气式呼吸等。
这些特征的形成是通过长时间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个体逐渐累积起来的。
4. 适应环境的供给与选择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需要有适应环境的供给与选择。
适应环境的供给包括适宜的气候、食物资源和栖息地等。
而适应环境的选择主要由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决定。
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进而将具有适应性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5. 进化过程的时间尺度动物的进化过程是一个长时间的演化过程,可能需要数千到数百万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种群逐渐积累适应性特征,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通过进化,动物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物种特征。
6. 悖论:稳态与演化尽管动物进化的过程可以使物种不断适应环境,但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
这一悖论揭示了进化的复杂性。
在进化过程中,一些物种能够持续演化,而其他物种可能无法适应环境而灭绝。
总结:动物进化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过程,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动物能够逐渐适应环境并形成适应性特征。
进化过程需要适应环境的供给与选择,并且需要长时间的演化才能达到稳定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发展史
动物学是古老而常新的科学。
地上自有生物以来,就有动物。
动物不断进化直到人类出现,人类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是息息相关、不能分离的。
人与动物的活动以及人们用文字符号记录动物的情况,就产生了动物学和动物学史。
中国古人常说“人民茹毛饮血”,就是人和动物打交道的时候,人类进入渔猎时代。
古人常说“畜牧犬豕”,就是人们进人畜牧时代。
这些时代的史实、史迹记录下来,就是动物学史。
近2000年来人们对动物无限制地利用和残酷地掠杀,致使动物种类和数量锐减,特别是在18~20世纪,“三废”污染环境,不少动物在地球上被人为地消灭,如渡渡鸟等。
如果长此下去,地球上动物将不存在了,人类也就要遭到灭顶之灾了。
20世纪下半叶,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动物。
民间团体设立保护野生动物基金会,政府颁布政令,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人类从此进人动物保护时代。
动物学史研究者将这些古往今来的史迹、史实详细纪录分析,以便从中得到教益,指导人们今后的发展。
西方动物学发展
西方于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系统描述了几百种动物,被誉为动物学之父。
老普林尼编写的37卷的《博物志》中,第7~11卷为动物学内容。
16世纪后,动物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学术著作纷纷问世,其中分类学和解剖学进展尤为迅速。
17世纪显微镜的问世,更推动了微观领域中组织学、胚胎学及原生动物学的繁荣。
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C.von林奈创立了动物分类系统及双名法,将动、植物分为纲、目、属、种和变种5个阶元,奠定了现代分类学的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J-Bde拉马克提出了物种进化的思想,认为动物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可以变化、发展和完善。
同时期的居维叶也在比较解剖学及古生物学方面作出了贡献。
19世纪中叶德国生物学家T.A.H.施旺阐明了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
1859年,英国科学家C.R.达尔文确立了生物进化的学说,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原始和生动具体的实例,剖析自然界动物的多样性、同一性、变异性等,推动了动物学的前进。
20世纪进化学说的新成就又进一步证明,突变产生的新遗传基础在进化中有重要的意义,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使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向不同方向发展。
20世纪以来,由于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促成了动物学的飞跃。
当今的动物学,已由过去的观察描述阶段,上升到了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高峰。
中国动物学的发展
动物学历史悠久,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密切。
在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原始社会,人
类就逐步认识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生活习性及其身体结构,并尝试饲养驯化有益的动物,防治有害的动物,积累了一些动物知识。
在4700年以前殷商的甲骨文中,可以辨认出许多兽、鸟、鱼、虫等字,后来的象形文字也把“虫”、“鱼”、“犭”作偏旁,可知中国古人已有一定的动物分类观念。
3000多年前的著作《夏小正》中即记载了“五月浮游出现,十二月蚂蚁进窝”等生态现象。
春秋时代的《诗经》中述及动物达100余种。
2500年前的《尚书·禹贡篇》中记载了当时9个大区域的经济动物种类,是中国动物地理学的萌芽。
距今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把动物分为毛、羽、介、鳞、蠃5类,大致相当于现代动物分类中的兽类、鸟类、甲壳类、鱼类和软体动物。
汉代《尔雅》中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5类,每篇都写了近百种动物。
隋唐时期的《扁鹊难经》提到人体血液循环现象比英国学者W.哈维约早1000年。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许多渔、桑、农、牧的经验。
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以侧线鳞数作为鱼类分类的重要性状,至今沿用。
公元265~420年的晋代,中国已率先编纂了动物图谱,稽含的《南方草木状》(304),绘制了人们利用蚂蚁扑灭柑橘害虫的情景,是世界生物防治的最早范例。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描述了400多种动物,许多还附有外形图,堪称动物学史上的伟大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