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自汗、盗汗偏方
盗汗治疗有妙方
![盗汗治疗有妙方](https://img.taocdn.com/s3/m/dca127c1ee06eff9aff80758.png)
盗汗多属虚劳之证,尤以阴虚者多见,但也有因气虚阳弱者、心阳不足者及心肾两虚者等出现盗汗的现象。
盗汗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一个症状而伴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
后者应先治疗原发病。
组方一:干栗子(去皮)50克,鸡蛋两个,冰糖适量。
栗子加水500毫升,小火煮烂熟,将鸡蛋去壳连同冰糖一起加人,再煮。
待蛋熟糖化,食用。
早晚各服1次。
注:本方适用于因身体虚弱致晚上睡觉时出冷汗者。
组方二:取经霜桑叶45克,干燥后研末。
每晚睡前取桑叶末9克,用米汤送服。
每日1次,连服5天为一个疗程。
儿童用量酌减。
服药期间应停服其他药物,并注意保暖。
组方三:取炒麦芽60~ 12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片刻后存保温瓶内,当茶饮。
连服1~ 2周。
注:本方哺乳期妇女禁服。
组方四:取麻黄根5克、白及5克、郁金10克。
上药干燥后共研极细末,用丨20目筛过筛后装瓶备用。
用药前将双侧乳头及乳晕部洗净,每次取药末3克,加适量蜂蜜调涂乳头部(由乳头向乳晕方向涂),涂毕盖敷料并固定。
24小时后除去,更换新药。
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止汗药。
组方五:取酸枣仁、五倍子各等份,共研细末,储瓶备用。
于就寝前取药粉20 ~ 30克,加蜂蜜适量调成糊状,敷于两足底心(涌泉穴),用绷带或布条固定,翌日清晨取下。
每晚换药1次。
一般敷药3 ~ 7次,盗汗可愈。
(山西孟庆云)
50。
民间治疗自汗
![民间治疗自汗](https://img.taocdn.com/s3/m/46cff6dfd15abe23482f4d53.png)
民间治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30g、红枣15枚,煎汤,每日服2次。
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张锡纯治疗沧州一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悸,动则自汗,其家适有预购黄芪一包,遂煎服,服后果愈。
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g、益母草30g,煎汤,日服2次。
本人经验,对于自汗而恶风者,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红枣10粒,水煎服。
、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
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
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人们都知道茯苓是好东西,但是日常生活中却不知道怎么服用它。
茯苓的药味很淡,微甜,所以可以和大米一同熬粥喝,味道甜美;也可以做成茯苓羊肉包子,另有一番风味,但是由于羊肉易上火,所以有内热的人不宜吃。
而对于上班族来说,用茯苓泡茶喝也颇有保健功效。
茯苓不同部位功效也各不同。
王主任说,茯苓嚼之粘牙,以粘牙力强者为佳。
茯苓可谓全身是宝,黑色外皮部为“茯苓皮”,皮层下的赤色部分是“赤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为“白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就是“茯神”。
茯神的作用偏于宁心安神,但是其宁神作用,主要在于健脾补中。
习惯上宁神多用茯神,实际上茯苓同样具有宁神作用。
而茯苓皮的主要作用是利水消肿,治疗水肿有良好的效果。
当归炖羊肉主治:小儿贫血伴食欲不振,怕冷。
原料: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150克。
制作:将羊肉、生姜分别洗净,切片,与当归同入锅,加水2碗,煎煮30分钟。
加盐、佐料少许调味。
茯苓药食兼备,是延年、益智、抗衰老之佳品。
如今,利用茯苓制作的各类保健食品越来越多。
以下介绍几种茯苓食疗方。
茯苓薏米粥茯苓15克,薏米60克。
共枸杞茯苓茶取枸杞子50克,茯苓100克,红茶100克。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治疗口诀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治疗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6e2f34c14028915f804dc21c.png)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治疗口诀自汗、盗汗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调,腠理不顾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原因。
此病不受外界环境、体力活动和心理情绪的任何影响,超乎寻常的出汗,也称为“汗出异常”。
“自汗”表现为不动就出汗,动则更出汗。
“盗汗”表现为睡觉时出汗醒则汗止,二者在生活中会常见到。
“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患者极易出现“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等症状”。
自汗用药:生脉饮口服液,补中益气丸。
“盗汗”属于阴虚内热,会出现“夜寐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
盗汗用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
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
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盗汗者宜吃鱼、甲鱼、乌龟、蛤士蟆、猪肝、白木耳、菠菜、白菜等。
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自汗与盗汗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它可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风湿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等,所以在治疗汗证的同时,更要注意它的原发病灶。
具体口诀如下:盗汗自汗寻肾经,太溪复溜常按灵,手心脚心爱出汗;温溜刮痧病渐轻,(大肠经)心经痛点要常按;手足出汗此经行,阴郄后溪相配合;治愈汗症能祛病。
一、盗汗自汗寻肾经,太溪复溜常按灵肾是先天之本,属水。
“自汗”主要见于气虚证,偏见于阴虚症,如气虚感冒症、气虚发热症、“心气”虚症、“脾气”虚症、“肺气”虚症、“肾气”虚症等症候。
“肾主骨”,肾气足就能滋养骨髓,骨髓强健了筋骨就好,筋骨好了又能养肝(水生木);肝养好了心脏供血便会充足了(木生火),脾胃自然也就得到了调理(火生土)。
“脾为后天之本”,脾气顺则肺气顺(土生金);肺气顺反过来又能使肾气得到增强(金生水)。
这就是五行的相生之道,所以,治疗自汗和盗汗必先从肾经取之(见图1)。
治疗体虚自汗的中药方剂
![治疗体虚自汗的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03b2dc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3.png)
治疗体虚自汗的中药方剂体虚自汗是指人体元气虚弱,阴阳失调,导致出现自汗的症状。
中医认为,体虚自汗多与先天禀赋、后天养生不当等因素有关,常见于脾肾阳虚或肾阴虚的人群。
中药方剂可很好地治疗体虚自汗,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八珍汤八珍汤是由人参、黄芪、白术、党参、炙甘草、大枣、茯苓、当归等主要药材组成。
此方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功效,能够改善体虚自汗引起的身体虚弱状况。
患者可每日饭前服用该方剂,一剂分两次服用,温水送服。
2.四物汤四物汤是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等主要药材组成。
此方剂具有补血养气,调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体虚自汗伴有血虚经络症状的患者。
患者可每日分两次服用该方剂,饭前服用,常用30天为一个疗程。
3.京制四君子汤京制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药材组成。
此方剂可健脾益气,固冲肾阳,有助于改善体虚自汗的症状。
患者可每日分两次服用该方剂,早晚或饭前服用,疗程视病情而定。
4.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牛膝、麦冬为主要组成的中药丸剂。
此方剂具有补肾益气、滋阴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型的体虚自汗患者。
患者可每日两剂,每次9克,分早晚或饭前饭后服用。
5.人参地黄丸人参地黄丸是由人参、熟地黄、山药、制白术、牛膝等药材组成。
此方剂可健脾益气,滋阴壮阳,适用于体虚自汗伴有神疲乏力、脾胃不和的患者。
患者可每次15克,每日两次,早晚或饭前服用。
6.肾气汤肾气汤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五味子等组成。
此方剂具有益肾安神、调补元气的作用,适用于体虚自汗伴有失眠多梦、心悸不宁等症状的患者。
患者可每日一剂,分早晚服用。
以上介绍的方剂是常用于治疗体虚自汗的中药方剂,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用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同时,在使用中药方剂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另外,如有不适或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偏方秘方验方治疗自汗盗汗
![偏方秘方验方治疗自汗盗汗](https://img.taocdn.com/s3/m/1615b863af1ffc4ffe47ac33.png)
偏方秘方验方治疗自汗盗汗1. 燕麦米糠治疗虚汗不止(Oats and Rice bran for overwhelming sweat)燕麦50 克,米糠25 克,饴糖15 克Oats 50 g, Rice bran 25 g, Malt sugar 15 g.水煎燕麦和米糠,取药汁加饴糖服。
Cook the oats and rice bran in water. Take the herbal tea. Mix it with malt sugar to drink.2. 浮小麦大枣汤治疗盗汗(Light wheat and Chinese date for night sweat)浮小麦50 克,大枣50 克Light wheat 50 g, Chinese date 50 g.水煎服。
Cook in water. Drink the tea.也可单独将浮小麦焙干研细末,每服10 克,每天三次,饭后两小时用米汤送服。
浮小麦可用麦麸子代替。
Alternatively, bake light wheat to dry, grind it into fine powder. Drink it 2 hours after meal with rice soup to swallow, 10 grams each time, three times a day. The light wheat can be replaced by wheat bran.3. 五倍子敷脐治疗自汗盗汗(Chinese gall for day sweat and night sweat)五倍子研细末,加温开水调成糊状,睡前敷脐部。
适当包扎固定。
用药5-6次无效者停用。
Grind Chinese gall into fine powder. Add warm boiled water to make it into mud form. Apply it onto the naval before go to bed. Fold and seal it properly. Stop to continue if it does not work after 5-6 times of use.也可将五倍子,枯矾各等份(五矾散),研细末,同法敷脐。
中医对治各种盗汗手汗汗证的方法
![中医对治各种盗汗手汗汗证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a443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b.png)
中医对治各种盗汗手汗汗证的方法盗汗、手汗以及汗证是指人体出汗量异常增多或出汗部位不正常的症状。
中医认为,盗汗、手汗、汗证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异常、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
针对这些症状,中医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中药调理1.逍遥散逍遥散是中医中治疗盗汗、手汗的常用方剂。
逍遥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效,能够调节体内气血运行,改善盗汗、手汗的症状。
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黄耆、白术等,服用后可以缓解盗汗、手汗的症状。
2.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医方剂,可用于治疗盗汗、手汗、汗证。
该方剂主要成药有人参、白术、茯苓等。
补中益气汤具有补脾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对盗汗、手汗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黄连石斛汤黄连石斛汤也是中医常用来治疗盗汗、手汗的方剂。
该方剂采用黄连、石斛、白术等中药,具有寒热互夺、益气固表的作用,对于盗汗、手汗的症状能够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二、针灸疗法1.内关穴内关穴是位于手掌中心处的穴位,是治疗手汗的重要穴位之一、通过刺激内关穴,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手汗症状。
可以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如温针、电针、手饵针等进行治疗。
2.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是一个重要的调节气血的穴位。
针灸时可以采用“旋转刺激法”,即在针刺到位后顺、逆时针旋转针头,以激发穴位的效应。
通过刺激三阴交穴,可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改善盗汗、手汗的症状。
三、中医调理方法1.调整饮食中医认为,饮食与盗汗、手汗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建议患者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此外,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止汗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茯苓、石斛等。
2.调整作息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对于改善盗汗、手汗的症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及身体过度疲劳。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盗汗、手汗等症状。
3.心理调节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也是导致盗汗、手汗等症状的一个因素。
治手脚出汗的经方
![治手脚出汗的经方](https://img.taocdn.com/s3/m/4cc580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5.png)
治手脚出汗的经方手脚出汗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出现频繁或者过量的汗水,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有许多传统中医经方可以帮助缓解手脚出汗的问题。
1.酸枣仁汤:主要成分:酸枣仁、五味子、牡蛎、淡竹叶、茯苓等。
方法:将酸枣仁、五味子、牡蛎、淡竹叶、茯苓等材料加水煎煮后,取汤饮用。
每日1剂,分数次饮用。
适应症:手脚心多汗、颜面潮红;神疲倦怠;失眠、梦多。
2.酸石膏汤:主要成分:酸石膏、玄参、牡蛎、茯苓、五味子等。
方法:将酸石膏、玄参、牡蛎、茯苓、五味子等材料加水煎煮后,取汤饮用。
每日1剂,分数次饮用。
适应症:手脚心多汗,伴有心烦不寐,神倦倦怠等。
3.白术附子细辛汤:主要成分:白术、附子、覆盆子、细辛等。
方法:将白术、附子、覆盆子、细辛等材料加水煎煮后,取汤饮用,每日1剂,分数次饮用。
适应症:手脚心多汗,伴有神疲乏力,易患感冒,畏寒,食欲不振等。
4.当归芍药散:主要成分:当归、白芍、山药、枸杞子、细辛等。
方法:将以上材料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汤饮用,每日1剂,分数次饮用。
适应症:手脚心多汗,易感冒,头晕目眩,乏力等。
5.川羌活血丸:主要成分: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辣椒等。
方法:将以上材料研磨为粉末后,拌入蜂蜜制成丸剂,每日3次,每次服用10粒。
适应症:手脚出汗,伴有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发紫,舌淡苔白等。
6.龙胆泻心汤:主要成分:龙胆草、泽泻、赤小豆、苎麻仁、补骨脂等。
方法:将以上材料加水煎煮后,取汤饮用,每日1剂,分数次饮用。
适应症:手脚心多汗,虚热烦渴,舌红少苔为空而干等。
7.小金丸:主要成分:大戟、山栀、白英等。
方法:将以上材料制成丸剂,每日3次,每次服用10粒。
适应症:手脚出汗,伴有体温过高、呕吐泄泻等。
8.百合汤:主要成分:鲜百合、滑石、甘草等。
方法:将以上材料加水煎煮后,取汤饮用,每日1剂,分数次饮用。
适应症:手脚心多汗,伴有烦躁不安,头晕目眩等。
总结:这些中医经方对于缓解手脚出汗问题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强烈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
六个食疗偏方治疗盗汗
![六个食疗偏方治疗盗汗](https://img.taocdn.com/s3/m/365bc099d4d8d15abe234e77.png)
六个食疗偏方治疗盗汗盗汗不受外界环境变化或体力活动及情绪的影响,即超乎寻常的汗出,也称为汗出异常。
为您收集民间六个食疗偏方治疗盗汗,如下:【偏方一:糯米煲猪肚】原料:糯米500克,猪肚1个。
制法:糯米洗净,猪肚1个洗净,把米放入猪肚内,用线结扎,加入适量的水,共煲1小时,调味。
用法:吃肚喝汤。
每天1次。
煮后的糯米可以晒干后分10次煮粥。
功效:有补中益气、敛阴止汗等功效。
适用于治疗盗汗、自汗。
【偏方二:红枣乌梅汤】原料:红枣15枚,乌梅10枚。
制法:将红枣、乌梅洗净,一起用水煎服。
用法:连服10天。
功效:有益气敛阴、止汗之效。
对盗汗有疗效。
【偏方三:韭菜炒鲜虾】原料:韭菜150克,鲜虾250克。
制法:韭菜洗净,切段,鲜虾去壳,加油急火共炒,熟后,加食盐调味食用。
用法:每天1次。
功效:有补虚助阳,固泄等功效。
适用于治疗盗汗症状。
【偏方四:黑豆腐皮汤】原料:黑豆、豆腐皮各50克。
制法:将黑豆、豆腐皮同煮汤,加适量油、食盐调味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有滋养补虚、止汗功效。
适用于自汗过多及阴虚盗汗等症。
【偏方五:冬虫草炖老鸭】原料:老雄鸭1只,冬虫夏草10~15克。
制法:老雄鸭去毛和内脏,洗净,冬虫夏草放鸭腹内,加清水适量,用瓦蛊沸水炖1小时,调味。
用法:分多次食用。
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症状,对身体虚弱者有效。
【偏方六:黄瓜拌腰片】原料:猪肝腰200克,黄瓜50克,酱油、醋、味精、大蒜各适量。
制法:猪腰洗净,去腰臊,入沸水中焯熟,捞出后用冷开水冷透,控水,切成片放盘中,黄瓜切片放猪腰上,大蒜拍碎成泥,加入调料,拌匀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症状。
桑叶治疗自汗、盗汗
![桑叶治疗自汗、盗汗](https://img.taocdn.com/s3/m/c2400a90cc22bcd126ff0ccc.png)
桑叶治疗自汗、盗汗
桑叶治疗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夜外泄失常的一种病症。
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汗出不巳。
自汗是指人体不因劳累、天热、穿衣过暖或服用发汗药物等因素而引起的汗液自动流出,多由机体气虚所致。
盗汗是指入睡时汗液自然而出,醒时即止,故又称之为〝寝汗〞,多由阴虚内热所致。
临床中治疗自汗,盗汗的方法很多,如服用西药、中药、针灸等,疗效各异,而应用桑叶一味药物即可治好此病,笔者应用此方治疗几十例自汗、盗汗病人,有效率高达95%以上。
治疗方法:
取桑叶300—400克,用粉碎机打粉,过100目筛子,每次服6克,每日二次,用米酒或黄酒送服。
也可取50克干桑叶,加50克大米,加水1500毫升,小火煮20—30分钟,每次饮400毫升,每日二次,连服二周,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类似的报道有:
盗汗、自汗,桑叶包办!。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妙方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妙方](https://img.taocdn.com/s3/m/a9c1d06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c.png)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妙方1、黄芪固卫散【来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刘韵远方)【歌诀】刘氏黄芪固卫散,专治自汗与盗汗,龙牡黄芪浮小麦,五味甘草炒黄研。
【组成】生黄芪60克,煅龙骨60克,生牡蛎60克,浮小麦60克,五味子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上药用砂锅炒微黄,共研极细面。
每次服1~2克,日服2~3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服1周即开始见效)。
【功效】益气固卫止汗。
【方解】本方为自拟经验方,具有益气止汗固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之【功效】,为体虚多汗易感,食欲不振患儿而设。
方用生黄芪、生甘草益气固卫;配以生牡蛎、煅龙骨、浮小麦、五味子收敛止汗。
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固卫止汗之功。
【主治】小儿自汗盗汗。
【加减】如果出现感冒发热者,应暂停服用,待发热消退后再继续使用。
该方药性和平,无副作用,依法服用,对缺钙引起的佝偻病服之更宜。
2、牡蛎散【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阳虚自汗牡蛎散,黄芪浮麦麻黄根,扑法芎藁牡蛎粉,或将龙齿牡蛎炒。
【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浮小麦各30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
每服9克,水煎服,日服2~3次,原与小麦同煎服。
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或剂量减半,水煎服。
【功效】固表敛汗。
【方解】'阳虚不能卫外而固密,则肌表空疏而身常自汗出。
若汗出过多,久而不止,必然耗损心之气阴,以致虚火内扰,则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等症丛生。
治宜益气阴、固肌表、敛汗液。
方中牡蛎益阴潜阳、除烦敛汗为君药;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专于止汗;小麦益心气、养心阴、清心除烦而止汗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使气阴得养,肌表得固,心火得清,汗出自止'(乔模)。
【主治】体虚、卫外不固引起的自汗、盗汗。
可用于病后、产后、外科术后、肺结核以及其他慢性疾患出现的自汗或盗汗。
【加减】为加强疗效,本方可加煅龙骨、糯稻根、瘪桃干。
若属气虚自汗,可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阳虚汗出,加白术、附子以助阳固表;阴虚盗汗,加干地黄、白芍以养阴止汗;血虚多汗,加熟地黄、何首乌以滋养阴血。
中医治疗盗汗名医名方与偏方
![中医治疗盗汗名医名方与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f7b8310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4.png)
中医治疗盗汗名医名⽅与偏⽅盗汗是阴阳俱虚 +治疗虚汗的⼋⼤饮⾷+⾃汗、盗汗治疗⼝诀+盗汗圣药——中医治疗盗汗名医名⽅与偏⽅什么是盗汗呢?平常运动出汗,只要出得恰到好处,这都是正常的。
盗汗就不正常了。
盗汗就像⼀个贼,⼈在那⼉睡觉,有⼀个贼偷⾛了⼈体的⼼液,所以盗汗不仅是阳虚了,更是阴虚。
如果长期盗汗,那⼈就会越来越消瘦。
林黛⽟就是这样,天天盗汗淋漓。
阳虚还只伤六腑,阴虚就五脏都伤了。
阴虚盗汗的⼈,喜欢冷饮,但⼈很精神。
阳虚盗汗,这类⼈平⽇⾥是倦怠⽆神,喜欢喝热⽔。
盗汗怎么办呢?建议⾷疗,或者严重的话就看中医,⽤中药调理。
如果没有选对就只治标不治本,有时停药还会很严重,⽽且这些⼈⾝体虚,不胜补,⾷疗加适当运动是最好的治疗⽅法,虽然慢点但对⾝体好。
头汗多是阳虚有很多⼈头部喜欢出汗,⽽且汗⾖⼤⾖⼤的。
⽐如有的⼈锻炼只脖⼦以上出汗,或者⼀吃热、辣东西头上就挥汗如⾬……头为诸阳之会,是阳⽓最⾜的地⽅,所以头就不怕冷。
看冬天,有的⼈哪⼉都怕冷,就这脸不怕冷,那因为脸部⽓⾎特别⾜。
阳⽓最⾜的地⽅能够憋住汗,阳⽓虚就会哗哗出汗,然后再虚就精脱了,全部出去了,就是出油汗了,这汗跟油⼀样滴了出来。
所以如果头上出汗不⽌,出油汗,就是典型的阳虚。
看外国⼈锻炼⾝体,会发现,他们后背出汗,胸膻中出汗,腰以下不出汗,这是肾虚的表现。
如果只上半⾝出汗,下半⾝不出汗,就是上下不交通。
所以真正的好的出汗⽅式是,腿⼀定要出汗,如果锻炼到腿出汗,⾝体肯定明显见好。
锻炼微微出汗就可以了,出⼤汗必损⼼阳平常也没做什么事,就坐在那⼉,浑⾝出汗,这叫⾃汗。
现在这种病⼈其实挺多的,这就是太阳表虚,⽪表固摄不住汗液,这其实也是⼀种病。
汗为⼼液,出汗要适时且恰当,出汗太多肯定会出问题。
怎么样才算适时且恰当呢?⽐如我们做运动锻炼啊,都要出汗。
这个汗怎么出?我们去国外看,国外很多⼈锻炼⾝体,不会别的,就是跑步。
⽐如加拿⼤,街上好像天天都有跑步的⼈,⽼在那⼉跑,然后跑得呼呼呼,⼤汗不⽌。
中医医案(自汗)
![中医医案(自汗)](https://img.taocdn.com/s3/m/0076cef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0.png)
中医医案(自汗)
李某男 40岁
主诉:自汗2月余。
现病史:2个月前因劳累出现出汗量大,动则加重,夜间盗汗,自服六味地黄丸效果不明显,遂来诊。
现自汗乏力,右侧手掌及前臂酸痛,平素畏食生冷,食后腹泻。
胸腹部皮肤红斑、瘙痒。
舌质淡红,苔白腻。
中医诊断:汗证(自汗)。
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治法:调和营卫,固表止汗。
处方:麻黄汤加减。
炙麻黄6g 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党参2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煅龙牡各30g
柴胡15g 黄芩12g 附子6g 细辛3g
连翘20g 赤小豆20g 桑白皮15g 丹皮15g
生地30g 干姜10g 茯苓30g 白术10g。
4剂,水煎服。
随访汗已止,已停药。
按语体会:患者食欲不振,畏食生冷,乃脾胃阳虚,气血生化乏源。
土虚不能培木,导致肝血亏虚,疏泄失常,气血不和,营卫失调,卫归肺气,营归肝血,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营阴失敛,则汗出。
卫气外发而病解。
方选麻黄汤。
方中麻黄味辛性温,善走卫分,为宣肺发汗的要药;桂枝辛温专走营分,善于解肌发表,配在本方辅助麻黄,使营气外透而卫气外发,营卫调和;党参、麦冬、五味子养心气,益心阴,敛阴固表止汗;伍茯苓、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柴胡、桂枝疏肝散郁,白芍、煅牡蛎补肝体、助肝用;麻黄、附子、细辛温阳解表,以防阳气外泄;合连翘、赤小豆解表透疹。
治疗晚上盗汗的土方子
![治疗晚上盗汗的土方子](https://img.taocdn.com/s3/m/717367d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7.png)
治疗晚上盗汗的土方子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芦荟胶:芦荟胶具有镇定、止汗和保湿作用,可以用来防止夜间盗汗。
2. 甘草片:甘草片具有补气、宁心、止泻和止汗功效,可以帮助减少夜间盗汗。
3. 桑叶片:也是一种中成药材料,具有补气宁心、利尿退热和止泻作用。
含有大量的鞣酸成分可以帮助减少夜间盗汗。
4. 麝香片: 麝香片是一种中成药材料, 具有补气宁心, 止泻, 止惊, 平喘, 去风散寒之功效, 最为人所熟识的还是其清凉性强而不伤皮肤的去风散寒之力。
固表止汗的中药方
![固表止汗的中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5fd122a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f.png)
固表止汗的中药方有很多,这里为您推荐几个常用的方子:
1.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
对于气虚引起的自汗、易感冒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2.牡蛎散:由牡蛎、黄芪、麻黄根等中药组成,具有收敛止汗、益气固表的作用。
对于夜间盗汗、体虚自汗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龙骨牡蛎汤:由龙骨、牡蛎、桂枝等中药组成,具有平肝潜阳、收敛止汗的作用。
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自汗、盗汗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除了以上几个方子,还有一些其他的固表止汗中药方,如浮小麦饮、黄芪止汗汤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方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加减,建议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
治疗自汗盗汗民间8个奇效方
![治疗自汗盗汗民间8个奇效方](https://img.taocdn.com/s3/m/e433a47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8.png)
治疗自汗盗汗民间8个奇效方参芪术草汤【组成】黄芪50g,人参10g,白术15g,甘草5g,五味子15g。
【做法】水煎服。
每日1剂,1日2次。
【功效】用于自汗,阳气虚弱,肺卫不固型。
症见汗出恶风、体倦乏力、面色少。
牡蛎生地汤【组成】牡蛎30g,生地20g,黄芪15g。
【做法】水煎服。
每日1剂,1日2次。
【功效】用于盗汗,阴虚型。
症见夜寐汗出、五心烦热。
大蒜爪蒌汁【组成】大蒜1头,瓜蒌1个。
【做法】先将大蒜捣烂,再与瓜蒌同煎,每日1~2次。
【功效】用于盗汗,阴虚型。
症见烦渴、五心烦热。
浮小麦茶【组成】浮小麦不拘量。
【做法】将浮小麦文武火炒黄为度,候冷瓷罐封贮备用,每日3次,每次取浮小麦7.5g水煎汤。
代茶饮,常服。
【功效】用于自汗,盗汗。
【说明】浮小麦即干瘪轻浮的小麦,水淘浮起者。
浮小麦养心敛汗,专治自汗盗汗之证,古今均悉。
五味枸杞茶【组成】五味子、枸杞子各5g。
【做法】上2味同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
代荼饮。
【功效】用于肾虚自汗、盗汗,伴腰膝酸软。
【说明】方用枸杞子补养肝血肾精;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
对肾精不足之自汗盗汗有治疗作用。
白矾葛根手足浴【组成】白矾20g,葛根20g。
【做法】将上药煎水取汁,浸洗手足,1日数次。
【功效】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手足汗多。
荆葛黄芪手足浴【组成】黄芪30g,葛根30g,荆芥9g。
【做法】上药用水煎汁1盆,趁热时用蒸汽熏手足,待药温适度后用纱布蘸药液擦洗手足。
【功效】用于各种原因所致手足汗多。
五味子贴【组成】五味子适量。
【做法】捣碎如泥状。
敷贴脐部,外覆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在用药1~2次内痊愈。
【功效】用于盜汗,阴虚型。
症见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盗汗集』治疗盗汗自汗最有效的偏方
![『盗汗集』治疗盗汗自汗最有效的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ce41579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2.png)
『盗汗集』治疗盗汗自汗最有效的偏方
盗汗、自汗属于中医的汗证范畴,指身体内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真正有盗汗、自汗肯定是不好的表现,那么中医病症中医治,接下来这篇文章主要针对盗汗,自汗而出的偏方秘方,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患者。
盗汗、自汗秘方1
组方:小麦麸100克,猪肉末250克,水磨糯米粉250克,葱末、姜末、盐、酱油各少许。
用法:将小麦麸与肉末、葱末、姜末等调料调成肉馅,水磨糯米粉加水适量,再与肉馅包成汤圆。
煮熟后可随量食用。
盗汗、自汗秘方2
组方:碧桃干15枚(以未熟果风干,色绿者佳),红枣10枚。
用法:煎汤。
每晚1剂,连服3剂。
盗汗、自汗秘方3
组方:浮小麦50克,大枣50克。
用法:水煎。
日服1剂。
盗汗、自汗秘方4
组方:淮小麦50克,桂圆肉5个,红枣6个,甘草10克。
用法:水煎。
喝汤,吃桂圆肉和枣,每日1剂。
盗汗、自汗秘方5
组方:黑豆100克,红枣20枚,黄芪50克。
用法:水煎。
分2次服用,每日1剂。
备注:补气、敛汗。
治气虚自汗。
盗汗、自汗秘方6
组方:羊肝1个,糯米60克,红枣5枚。
用法:将羊肚洗净去污,糯米淘洗干净同红枣放入羊肚内,用粗线缝口,放锅内隔水炖熟。
食时切开羊肚,调好味,佐餐。
以上为《治疗盗汗自汗最有效的偏方》全部内容。
气虚自汗的中药方剂
![气虚自汗的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ed40dc5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f.png)
气虚自汗的中药方剂
治疗气虚自汗的方剂通常有玉屏风散(《究原方》)、归脾汤(《正体类要》)、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等。
1.玉屏风散:
由黄芪、白术、防风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通过巩固肌表来止汗)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卫表不固所致的自汗。
2.归脾汤:
由人参、白术、当归、茯苓、龙眼肉、酸枣仁、黄芪、炙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补血(补充体内气和血),健脾养心(强健脾胃、补养心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不足所致的自汗。
3.当归六黄汤:
由当归、生地、熟地、黄芪、黄芩、黄柏等中药组成,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体内阴精亏损,出现虚火亢盛)所致的自汗。
汗症(自汗、盗汗)名医验方
![汗症(自汗、盗汗)名医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9ea4394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66.png)
汗症(自汗、盗汗)名医验方虚汗(多汗症、盗汗):千年健3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千斤黄花汤(壮医学止汗方):千年健15克,黄花倒水莲15克,土党参1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功能补气血、止虚汗,主治小儿多汗症。
芭蕉皮汤(壮医学止汗方):芭蕉树皮200—500克,水煎煮,外洗,早晚各一次。
功能敛汗止汗,主治小儿盗汗。
糯稻根3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盗汗)鲜霜桑叶焙干研末,水泛为丸,米汤送服,日服三次,每次3克。
(盗汗)傅青主手足汗外洗方:黄芪30克,葛根30克,荆芥9克,防风9克,水煎1盆,热熏温洗,一日一次,一次30分钟。
自汗不止:①防风去芦为末,每服6克,浮麦煎汤服。
②防风用麸炒,猪皮煎汤下。
《本草汇言》:“卓登山云,浮小麦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
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
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
”甘麦大枣汤:浮小麦30—60克,红枣10枚,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脏躁症〈更年期〉及神经衰弱引发的多汗、自汗)盗汗之圣药——当归六黄汤:当归9克,黄芩9克,黄连6克,黄柏9克,熟地12克,生地12克,黄芪18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记载:“寤而汗出曰自汗,寐而汗出曰盗汗。
阴盛则阳虚不能外固,故自汗;阳盛则阴虚不能中守,故盗汗。
若阴阳平和之人,卫气昼则行阳而寤,夜则行阴而寐,阴阳既济,病安从来?惟阴虚有火之人,寐则卫气行阴,阴虚不能济阳,阴火因盛而争于阴,故阴液失守外走而汗出;寤则卫气复行出于表,阴得以静,故汗止矣。
用当归以养液,二地以滋阴,令阴液得其养也。
用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也。
又于诸寒药中加黄芪,庸者不知,以为赘品,且谓阳盛者不宜,抑知其妙义正在于斯耶!盖阳争于阴,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
故倍加黄芪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阴。
自汗盗汗症总汇69个方
![自汗盗汗症总汇69个方](https://img.taocdn.com/s3/m/be0f5f3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6.png)
自汗盗汗症总汇69个方盗汗[/B]01鲍鱼适量,作菜煮食,每日食之,有滋养强壮之功。
可治肺结核,潮热盗汗,瘰疬。
02 红枣7-10枚,仙鹤草20-50克,水煎服。
治盗汗03淡菜100克,陈皮60克,焙干共研细末,蜂蜜炼为丸,每次服6克,1日3次,治头晕及盗汗,阴虚阳亢04豆腐锅粑250克左右,加水煮汤食,治盗汗05 炒豆腐皮-豆腐皮一张,清水泡发,切丝,用植物油煸炒,加入适量食盐、香葱食用。
有止汗作用,适用于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06 紫甘蔗皮适量,小麦一把,水煎去蔗皮,食麦饮汁,治盗汗。
07 蛤蜊肉,韭菜(韭黄更佳),炒熟食用,可治肺结核潮热,阴虚盗汗,颧红。
08核桃五味蜜糊核桃5-8个(去壳),五味子4克,蜂蜜适量,共研膏状食用。
有补肾固精作用。
可治肾虚耳鸣,盗汗,遗精,失眠,神经衰弱等症09 黑豆15克,黄芪10克,或加浮小麦6克可止盗汗,自汗10 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治盗汗眩晕11黑豆元肉大枣汤-黑豆50克,大枣50克,元肉(龙眼肉)15克,水三碗同煎至一碗,早晚两次服用。
有健脾补肾,补心气,养阴血作用血虚心悸,阴虚盗汗,肾虚腰酸,须发早白,脾虚足肿12 黑豆衣10克,浮小麦10克.治阴虚盗汗,自汗,尤其是热病后虚汗13 黑豆腐皮汤-黑豆50克,豆腐皮50克,同煮汤,加适量油、盐调味食用。
有滋养补虚、止汗功效,可治自汗过多及阴虚盗汗等症14 红枣、乌梅各十个,或加桑叶10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治自汗、盗汗15 黄豆100克,浮小麦50克,大枣5枚,水煎服,治体虚自汗.盗汗16韭菜200克,鲜虾100克。
将鲜虾炒熟去壳,再将切好的韭菜同放锅内炒熟,放入适量的酒和食盐调味食用。
每日1次。
治腰膝无力、阳痿遗精、盗汗、遗尿民[/B]17韭菜炒鲜虾-鲜虾炒熟后去壳,再将切好的韭菜同放锅内炒熟,放入适量白酒和食盐调味食物。
有壮阳益精,补虚健胃作用。
适用于腰膝无力,阳痿遗精,盗汗,遗尿等症。
动不动就大汗淋漓?推荐你一碗药膳汤,增强体质,改善盗汗体虚!
![动不动就大汗淋漓?推荐你一碗药膳汤,增强体质,改善盗汗体虚!](https://img.taocdn.com/s3/m/b29d3e5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e.png)
动不动就大汗淋漓?推荐你一碗药膳汤,增强体质,改善盗汗
体虚!
需要食材:瘦肉、党参、黄氏、麦冬
具体步骤:
第一步:准备一两左右的瘦猪肉,先把它切成小块儿,虽然立秋了,但还在三伏天里,人的胃口也不好,尽量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切好后放在炖盅里。
接着准备清肺润燥,生津止咳的麦冬,在准备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党参,最后是益气固表。
第二步:消肿排毒的黄芪准备好后,清洗干净,与瘦肉放在一起,加入大约250毫升的清水,盖上盖子,放在加了水的砂锅中,再盖上砂锅的盖子,我们隔水炖一个半小时,时间到,打开砂锅的盖子,取出炖盅。
取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温度很高,避免烫伤。
第三步:现在这种黄芪麦冬汤就炖好了,我们能看见汤汁清澈,一点都不油腻。
里面的瘦肉已经煮得软烂入味儿,此时的汤甘甜味美,如果喜欢咸的,也可以加入少量的食用盐。
喜欢的朋友就收藏这个视频,动手做一做吧,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自汗、盗汗偏方
小儿不论白天、黑夜,无故出汗称为自汗;不论白天、黑夜,睡着时出汗,醒后自行停止者称为盗汗。
临证一般认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
【自汗】肺气虚弱,卫阳不固,经常汗出不止,动则尤甚,体倦乏力,气短畏寒,肢体欠温,容易感冒。
治以益气养肺,固表敛汗。
(一)处方:鸡肉100克,黄麻根12克。
用法:将黄麻根放锅内,加水300毫升,用文火熬至100毫升左右,滤去药渣,加入切成小块的鸡肉煮烂,入油、盐、料酒、姜、葱调味。
每日或隔日1剂,饮汁吃肉,1次服完,连服5~7剂。
(二)处方:浮小麦60克,大枣10枚,黄芪15克。
用法:将大枣用刀切开,与浮小麦、黄芪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熬浓,去渣留汁,凉后可用。
每日1剂,1次服完,连服7~10剂。
(三)处方:鱼腥草20克,枣仁12克,乌梅12克,小麦30克。
用法: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每日3次。
(四)处方:桑叶12克,山毛桃10克,山萸肉12克,大枣10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五)处方:马齿苋20克,梧桐子6克,山药12克,谷芽10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六)处方:小麦仁60克,糯米30克,大枣15枚,白糖少许。
用法:将小麦仁、糯米、大枣加水共煮成粥,吃时加糖调味。
每日2次,可分次吃完。
本方适用于小儿病后脾虚、盗汗、自汗症。
(七)处方:小麦25克,红枣5枚,龙眼肉10克。
用法:将小麦、红枣、龙眼肉加适量水煮煎后食饮,每日分2次服用。
本方适用于小儿盗汗、自汗。
(八)处方:浮小麦30克,黑大豆15克,乌梅3克。
用法:水煎服。
【盗汗】阴虚内热,盗汗频作,五心烦热,午后潮热,两颧发红,口干,便结。
治当滋阴敛汗。
(一)处方:金樱子根12克,五倍子12克,桑螵蛸6克,鱼腥草20克。
用法: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每日2次,连服7日。
(二)处方:何首乌12克,糯稻根须10克,桑椹子10克,(五)味子3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三)处方:麻黄根9克,桑树根6克,白及4克,车前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四)处方:浮小麦15克,红枣若干。
用法:将浮小麦、红枣加适量水熬成汤喝,适用于症状较轻者。
(五)处方:牡蛎30克,蛤粉18克,红枣5枚。
用法:将牡蛎、蛤粉、红枣加适量水一同熬成汤,常常服用有效,适用于盗汗已久者。
(六)处方:豆豉500克,米酒适量。
用法:将豆豉放入锅内,用慢火炒香,然后取出放入米酒内泡浸3~5天,再取出豆豉晒干,瓶装备用。
剂量不限,随意服食,疗程不限。
(七)处方:乌梅15枚,小麦30克,大枣10枚。
用法:将上述3药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熬浓,去渣取汁。
每日1剂,1次饮完,连服数剂。
(八)处方:桑椹30克,红枣10枚;乌梅7枚,煅牡蛎24克。
用法:将牡蛎打碎,用布包牢,与乌梅、红枣、桑椹放置锅内,加水适量,共煮至烂,除去渣滓。
每日1剂,1次饮完,连服7~10剂。
(九)主治:小儿盗汗。
处方:木耳15克,红枣15克,冰糖适量。
用法:上药加水1碗半,煎至大半碗,每日1剂分2~3次服。
(十)主治:小儿盗汗。
处方:泥鳅鱼90~120克。
用法:用热水洗净泥鳅鱼身上粘液,剖腹取出内脏,用适量油煎至黄焦色,加水1碗半,煮汤至大半碗,用盐调味,服汤。
每天1次,连服3天,鱼肉可同时服下。
年龄小者可分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