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探讨
电梯的机械装置及机械结构浅析
电梯的机械装置及机械结构浅析摘要:电梯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引入国内,但由于当时我国经济水平较低,因此应用范围并不广泛。
而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电梯已逐渐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
笔者在文章中,主要对电梯进行了简单的概述,针对电梯的机械装置以及机械结构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给业界的设计以及维修人员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电梯;机械装置;机械结构内部机械装置与结构直接关系到电梯的运行效果,这两个课题长期以来都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电梯保有量的国家,电梯的质量以及性能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电梯故障及事故在国内仍是屡见不鲜,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由此可见,对其机械装置与结构进行梳理,并为设计生产和运行维护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了。
一、电梯概述(一)电梯的含义电梯的实质是一种建筑物内的运输设备,而根据其用途或者形式的不同也可以细分为多个类型。
而本文着重分析轿厢式电梯,这种在国内较为常见且故障危害较大的类型。
利用动力设备与滑轮原理,使轿厢能够在固定的轨道上实现匀速的升降。
而乘客则能通过控制系统完成导向,任意选择目的楼层方便自己的出行。
(二)电梯的类型一般来说,业界主要是按照运行速度对电梯归类,其中包括低速、快速、高速以及超高速四种。
而不同运行速度的电梯在性能上也有所差别,分别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中。
比如低速电梯每秒速度尚不足一米,难以适应乘客的出行需求。
因此,这种类型的电梯主要承担货物的运载,设计过程中的额定负荷也就相对较高。
而快速电梯的速度则通常在每秒1-2米之间,这种电梯广泛地应用在住宅建筑中。
高速电梯的运行速度在每秒2-4米之间,这种类型由于速度较快通常在一些超高层建筑中安装以适应人流高峰的需求。
超高速电梯的速度最高可超过每秒4米,这种电梯大多只在写字楼与商场中小规模安装。
对电梯进行分类主要是为了区别使用范围,令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承担不同的工作,确保运输服务的快捷高效。
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和作用简介
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和作用简介电梯曳引系统是现代城市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技术,它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和安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和作用,并分享我对该系统的观点和理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
电梯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钢丝绳、导轨以及驱动装置组成。
曳引机是电梯曳引系统的核心部件,它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钢丝绳在导轨上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电梯的运行。
钢丝绳作为电梯的承重部件,具有高强度和耐磨性,保证了电梯的安全运行。
导轨则起到了引导电梯运行的作用,确保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我们来探讨电梯曳引系统的作用。
电梯曳引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电梯的垂直运行。
通过曳引机的驱动,钢丝绳带动电梯的载重舱沿着导轨上下运行,从而实现人们在建筑物中的垂直交通。
这种垂直交通方式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城市高层建筑的交通问题。
电梯曳引系统还配备了多重安全装置,如紧急制动器、过载保护装置等,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技术。
在结构方面,电梯曳引系统的组成部件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复杂而高效的系统。
曳引机通过驱动装置控制钢丝绳的运动,实现电梯的运行。
而在作用方面,电梯曳引系统通过精确的控制和安全装置的保护,确保电梯在垂直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这个关键词、主题或概念,我认为电梯曳引系统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高层建筑的交通问题。
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和作用使得人们能够安全、快速地在建筑物中垂直移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和作用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深入探讨其结构和作用,我们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技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电梯曳引系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便捷,并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论曳引电梯平层结构方案
点17分电梯轿厢被困人员放出来后,三层层门门锁一直处于 未锁状态,层门电气联锁回路处于断开状态,在此情况下电 梯应不能启动运行。而根据电梯轿厢视频监控录像,在11点 17分至11点28分,电梯已搭载乘客运行多次,且发生事故时 电梯层门和轿厢门均处于开门状态下运行,因此这段时间电 梯层门和轿厢门电气联锁回路被短接。在发现三层层门锁未 复位的情况后,电梯维修工承认,11点03分困人事件发生后, 由于轿厢位置离平层区较高,且轿厢门未关闭导致电梯不能 运行,他为了解救被困乘客,临时在机房控制柜短接了电梯 的层门和轿厢门电气联锁回路,在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发 现门锁回路仍然未接通,继续短接门锁回路准备下去检查, 因为临时接电话忘记了拿掉短接线将电梯转为正常状态。直 到事故发生后,维修工到机房检查时才拿掉短接线。
探究电梯的机械装置及机械结构
探究电梯的机械装置及机械结构摘要:在现代化的高楼中,升降机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它对大楼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电梯的设计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新型电梯施工结构与机械运行的机构的协同工作,保证电梯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安全。
本文对电梯机械装置的基本构成、现代电梯的机械装置和机械结构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以使电梯的应用技术在实践中得以进行创新,为我国现代建筑施工建设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电梯;机械装置;机械结构;分析引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健全的社会的必然保证。
一方面,当今的社会发展,随着建筑的不断扩张,建筑的建造也在不断地拓展,特别是在住宅建造上,更是朝着节约空间、更高层次的设计发展,这为现代化的建筑工程建造技术的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另外,作为现代建筑领域中的技术典型,住房建造的升降机的设计,对重力与平衡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运用,并对现代化的升降机设计体系进行逐渐的改进,最终实现了现代建筑设计结构的综合性的均衡,推动了我国建筑施工工程的逐渐优化。
一、对电梯机械结构设计的分析必要性升降机的机构设计,是升降机和建筑物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表现,从而达到使升降机使用的安全性得到保证的目的;通过对电梯机械装置和电梯结构的研究,能够将电梯运行的受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了电梯使用的安全性。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对电梯的日常运行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了对电梯设计技术的综合改进,并与基本结构相结合展开了全面的探讨,这是一条能够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电梯设计逐渐完善和扩展的途径。
二、电梯机械装置基本构成分析(一)限速控制装置电梯机械装置是电梯安全性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限速控制是在电梯运行系统的基础之上,添加了与之对应的电梯速率控制系统。
假定电梯的运转速率是120m/s,限速器对电梯运转的速率最大上限设置为120m/s,当电梯运转状态的速度超过了这一数值时,限速系统的安全警报灯将给予安全警报,从而实现对电梯运转的安全问题的控制。
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分析
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3-01-16T07:38:33.99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6期8月作者:滕启超[导读] 为探究现代化曳引电梯的机械结构组成,本文以曳引电梯为主要研究方向,依据曳引式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探究电梯的材料选择等设计,以期为现代化电梯设计与建设提供借鉴。
滕启超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摘要:为探究现代化曳引电梯的机械结构组成,本文以曳引电梯为主要研究方向,依据曳引式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探究电梯的材料选择等设计,以期为现代化电梯设计与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化电梯;曳引电梯;机械结构;电梯设计引言:曳引系统决定着电梯是否能够正常运转,是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曳引能力则是决定曳引系统,能否正常发挥功效的关键所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随着智能化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因曳引系统投入资金较低、高效率、高质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现代化制造设计。
1基本工作原理与旧式电梯模块相仿,曳引机内部的钢丝系紧轿厢、定对重使其悬挂在电梯内部,曳引钢丝受重力的影响,反复摩擦曳引轮形成反作用的力,当电梯受感应控制转动曳引系统时,轿厢与定对重受曳引轮与曳引钢丝相互摩擦形成的力而与电梯做相对运动,促使轿厢依照感应而进行平移。
与旧式电梯平衡配重类似,称重装置全天候管控轿厢内部的负载量,控制器依据轿厢内部的感应系统实时感应厢内的总承重量,并对比同厢内的平衡重量,进而决定电梯的运转速度,以达到曳引机在各种力、负载量的作用下渐趋为零的目的,促使曳引机能够利用最小的功率带动电梯运行。
2钢丝绳结构设计2.1依据安放位置可依据安置曳引机的位置将其划分为上、下两种装置,以便轿厢与电梯的正常运行。
上置式装置能够对电梯以及轿厢给予较小的负载量,并对电梯井内部的体积要求较低,是非常普遍的装置曳引电梯的方式。
此时,电梯内部的总重量=曳引机+内部显示屏+内部控制装置+轿厢重量(以及内部人、物的总重量)+对重重量[1]。
浅谈电梯的机械结构及相关问题
浅谈电梯的机械结构及相关问题【摘要】电梯作为现代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机械结构及相关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从电梯的机械结构、轿厢、驱动系统、安全装置和故障处理等方面展开讨论。
电梯的机械结构承载着整个运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轿厢和驱动系统则直接影响到电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电梯的安全装置和故障处理是保障乘客安全的关键。
文章最后指出了电梯机械结构的重要性,电梯安全的保障以及维护保养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加深入了解电梯的机械结构及相关问题,对电梯的使用和维护有更好的指导和认识。
【关键词】电梯、机械结构、轿厢、驱动系统、安全装置、故障处理、重要性、安全保障、维护保养。
1. 引言1.1 浅谈电梯的机械结构及相关问题电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中的垂直交通工具,在现代化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梯的机械结构是支撑整个电梯运行的核心,包括轿厢、驱动系统、安全装置等组成部分。
了解电梯的机械结构及相关问题,对于提升电梯的运行效率、安全性至关重要。
电梯的机械结构是指支撑电梯运行的各个部件的组合,其中轿厢是电梯的载体,承载乘客上下行;驱动系统是电梯的动力来源,常见的有液压驱动和牵引驱动;安全装置是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部分,如制动器、限速器等。
电梯还存在各种故障问题,如电梯停车故障、电梯门故障等,需要及时处理。
电梯的机械结构不仅保证了电梯的正常运行,也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安全。
加强对电梯机械结构的了解,及时维护保养电梯,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
只有保证电梯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才能更好地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2. 正文2.1 电梯的机械结构电梯的机械结构是电梯运行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电梯的主要构件和功能部件。
电梯的机械结构主要由电梯井道、电梯轿厢、导轨、曳引机、对重系统、门机等部件组成。
首先是电梯井道,它是电梯的运行轨道,通常由导轨构成,导轨会固定在井道内侧,用于支撑电梯轿厢和传递轨道上的负荷。
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分析
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分析摘要:现今,随着电梯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型的电梯结构也开始应运而生。
这其中,尤以曳引电梯的应用范围最为宽泛,其设计水平和硬件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电梯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要想确保现代化曳引电梯得到更好的推广及应用,就要对其机械结构的合理设计给予相应的重视。
本文也会针对曳引电梯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对其机械结构设计要点进行着重分析,以便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曳引电梯;工作原理;机械结构;设计要点;研究分析引言曳引电梯是当前高层建筑中,最为常见的电梯形式,为了使其整体运行速率和运行质量达到最大化,相关设计人员就要根据曳引电梯的工作原理,对其机械结构设计进行全面的优化,以便进一步提升曳引电梯的运行性能,进而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更为便捷、可靠的电梯服务。
1.曳引电梯工作原理分析曳引式电梯主要是由曳引系统、门系统、轿厢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重量平衡系统以及导向系统所组成。
其中曳引系统是其最为核心的部件之一,从其工作原理来看,曳引电机通过对联轴器、减速器与曳引轮的牵制或电机直接连接到曳引轮,需要将动力传递到曳引钢丝绳上,但由于钢丝绳一端与配重装置和轿厢相连接,所以要想顺利将曳引动力传递到钢丝绳上,就需要在轿厢和配重装置的重力作用下,通过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紧密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才能得以实现。
在这一过程中,曳引轮的运转是随着电机的转动而行,其原理为通过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的摩擦力,实现轿厢与配重的相对运动。
具体而言,轿厢在上升过程中,配重会逐步下降;反之,配重上升,轿厢就会逐步下降。
为了使轿厢和配重能够分别沿井道的导轨正常运转,就要在曳引机上安装相应的导轮,同时,还要保证电梯曳引条件满足公式,即(轿厢装载和紧急制动工况),(轿厢滞留工况),不同工况都要满足。
在该公式中,T1为轿厢侧曳引绳拉力,T2为对重(配重)侧曳引绳拉力,f为当量摩擦系数(考虑到曳引轮绳槽切口形状以及热处理状态所折算的摩擦系数),a为曳引绳在曳引轮上的包角。
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
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作者:温敏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15期摘要:电梯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建筑、大型商场、民用住宅楼等必不可少的电气设备。
根据电梯结构的不同,电梯的划分也很多,但是大多数的电梯组成都是靠电机拖动和钢丝绳拽引的形式来使电梯运行的。
例如,主轴作为电梯曳引机承载的重要零件,主要起到承载和传递动力的作用。
基于此,文章就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从而更好的促进电梯设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方法1.电梯曳引机概况1.1电梯曳引机驱动系统发展阶段1889年,第一台以直流电动机为动力的升降机在美国纽约市成功安装使用,电力首次应用于升降机系统,成为名副其实的“电梯”,随着平层微动装置及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使用,电梯驱动与控制系统逐步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控制阶段。
电梯的曳引机系统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直流电机阶段、交流感应电机阶段和永磁同步曳引机阶段,与之相对应的电梯驱动技术也经历了由直流电机驱动到交流双速驱动、交流调压驱动、交流变频变压驱动的发展阶段。
1.2电梯曳引机主要部件曳引机系统主要部件包括电动机和制动器,系统其他部件包括曳引轮、联轴器等。
曳引机电机是电梯最为关键的部件,是整个电梯的动力来源,目前主要应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装置。
制动器是电梯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电梯制动器主要采用电磁制动器来保障电梯的性能稳定。
2.曳引电梯机械系统结构设计2.1减速器的设计蜗杆减速器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紧凑,体积小巧,运行稳定,无噪音,冲击振动小,具有一定的自锁功能。
它的缺点是:与齿轮减速器相比传动效率低,并且需要使用贵重的有色金属。
行星齿轮减速器的优点是:体积小巧、重量轻、传动效率高可以实现很大的减速比,现实中在许多情况下行星减速器可代替二级三级的普通齿轮减速器和蜗杆减速器使用。
综合上述,蜗杆减速器更适合作为本次设计的电梯曳引机的减速器。
简谈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
简谈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发布时间:2023-02-15T08:03:18.32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9月18期作者:卢俊杰[导读] 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电梯是其中较重要构成部分,卢俊杰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电梯是其中较重要构成部分,是大型商场、高层建筑及民用住宅楼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电气设备之一。
常见的电梯结构是通过电机拖动、钢丝绳曳引的方式来实现电梯运行,即曳引式电梯。
例如曳引机的主轴,是电梯系统承载的重要构件,起到承载和动力传动的作用。
结合这些情况,本文对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与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化曳引电梯;工作原理;电梯机械结构设计引言曳引式电梯通常是由轿厢系统、曳引系统、门系统、电力拖动系统、安全保护系统、导向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组成。
对于整个电梯系统来说,曳引系统是曳引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曳引系统的设计与校核存在设计效率低和计算不精确等问题。
在此情况下诞生出的虚拟样机设计方法,其节省设计时间,设计效性和低成本的优势已在现代制造业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1.现代曳引电梯工作原理传统型电梯系统运行原理是:轿厢和对重设备在受到曳引力时,钢丝绳会将其悬挂在曳引机轮上,由于钢丝上的重力和拉力作用,而使曳引钢丝绳和曳引轮槽间产生摩擦力,进而提升轿厢上下运动。
在磨损现象严重时,因摩擦力不足将会使电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曳引机在转动时,受静摩擦力影响下,保持轿厢和对重设备一直处于相对运行状态,由此实现力轿厢和对重的上下运行[1]。
可对传统形式的曳引电梯系统实施改造、完善,通过这样将其设计成节能型电梯系统,此系统的运行原理是:利用承重装置对负载值进行精准称量,在完成系统内置计算程序设计后,将结果传送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系统可对电梯轿厢重量进行计算;实施整体重量和测量重量比对分析,并由曳引机在启动和停止时提前做出扭矩补偿,通过实现电梯稳定舒适的运行。
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研究
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研究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推动,电梯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各项技术的支持下,电梯机械结构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基于此,文章以曳引电梯为例,分析了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探讨了曳引电梯曳引比的确定、包角与曳引摩擦力设计以及钢丝绳的选择,旨在保证曳引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促进电梯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曳引式;电梯;机械结构设计前言:曳引式电梯是具有高度集成效果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各运动部件与机械结构的分工合作能够保证轿厢的安全稳定运行。
根据不同的电梯结构,电梯的类型可分成很多种,然而,大部分电梯的运行都离不开电机拖动系统与钢丝绳曳引系统。
曳引电梯的机械结构主要包含曳引系统、轿厢、门系统、平衡系统、导向系统与安全保护系统等。
任一结构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电梯的运行,所以,针对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展开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1.1电梯机械结构曳引式电梯主要是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厢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安全保护系统等构成。
曳引系统包含曳引机、钢丝绳、导向轮与反绳轮等结构组成,其中,曳引机是电梯运行的动力来源,钢丝绳利用导向轮与反绳轮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轿厢。
导向系统用来限制轿厢与对重。
门系统控制轿厢门的开合。
轿厢是装载乘客的装置。
重量平衡系统由对重与重量补偿装置构成,维持电梯平稳运行。
电力拖动系统由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设备以及速控装置构成,用来调节电梯的运行速度。
电气控制系统由控制屏、控制设备与选层器等组成,用来管控电梯的运行。
安全保护系统包含各种机械与电气设备,承担着保护电梯的重要责任。
图一曳引电梯机械结构1.2曳引电梯运行原理根据电梯的机械结构可知,当电梯在运行时,轿厢与配重会出现在电梯的两侧。
当电梯在上升途中,钢丝绳受到曳引机的作用向下滚动,从而机械的进行下降运动。
在轿厢和配重的作用下,电梯运行过程中两侧都会产生一定的牵引力。
关于曳引电梯龙门架设计方案探讨
关于曳引电梯龙门架设计方案探讨DESIGN OF PASS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FOR ELEVATOR文 | 贾慧英 沈洪 朱红刚 蒋欣欣湖州戴斯电梯有限公司本文讨论了一种曳引电梯龙门架,包括上梁、下梁、连接上梁与下梁的侧粱,其特征在于,上梁和曳引机承重梁相垂直设置,且上梁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以允许上梁在抬升时能够容置曳引机承重梁以及引机承重梁上的曳引机部件。
大大提高了龙门架机械强度和安全性。
关键词:摘 要:电梯 龙门架 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梯的运用越来越多,电梯制造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我国的电梯制造行业,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专业化程度与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竞争强度也越发激烈。
在无机房电梯的安装过程中,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通常都比较小,且电梯龙门架的上梁与曳引机承重梁相平行设置,龙门架即轿厢架,这对于深度尺寸较小的井道而言,曳引机承重梁比较难避开上梁,曳引机承重梁会阻挡上梁的上升,而又因为无机房电梯的顶层高度较小,又要满足国家标准,对于安装是一大难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设计项目提供一种电梯龙门架,能够有效适用于深度小、顶层高度小的无机房井道。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龙门架,包括上梁、下梁、连接上梁与下梁的侧粱,其特征在于,上梁和曳引机承重梁相垂直设置,且上梁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以允许上梁在抬升时能够容置曳引机承重梁以及引机承重梁上的曳引机部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龙门架在电梯曳引机钢丝绳的牵引下上升时,曳引机承重梁能够伸入到 上梁的凹陷部,大大降低了对无机房深度、顶层高度的要求。
上梁包括结构相同的且相互平行设置的一对主梁;主梁包括下沉粱、设在下沉粱上方的且对称位于下沉粱两侧的水平粱、连接水平粱和下沉粱的一对竖连接粱,的下沉粱以及的一对竖连接粱之间构成上述凹陷部;下沉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拉板,第一拉板延伸到下沉粱的两侧并通过多个第一加强连接结构与水平粱连接。
浅谈电梯机械结构合理化设计
浅谈电梯机械结构合理化设计摘要:随着可用地面积的日益减少,建筑物楼层逐渐增高,于是电梯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
可任重而道远的电梯却在实际生活中带来了诸多不快,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在当前备受关注。
电梯设计的合理化对电梯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电梯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电梯设计的基本原则,就电梯机械设计的合理化进行探究。
关键词:电梯;机械结构;设计;合理化前言:当下建筑行业纷纷采用增加楼层的办法缓解建筑用地的紧张问题,尤其在大中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
为使广大用户克服因高层带来的不便,这些高层建筑无一例外会安装电梯。
电梯带来的便捷是毋庸置疑的,无法想象电梯一旦发生故障会对人们生活带来多大的不利影响,因此电梯的不可或缺性使得人们对电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梯的结构设计是整个电梯能否安全有效运行的基础,是从根本上改造电梯的关键所在。
1 电梯设计的基本原则1.1驱动性原则电梯的建设与规划过程中务必结合电梯的基本驱动模式进行分析,保证驱动模型切合实际设计制造的基本需求。
在此过程中,需分析电梯所使用的轴承设备、传动滑车轮设备、限速器设备以及电动机设备的功能均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这对于提高电梯的驱动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驱动设备还包括对应的传感器设备,设计还需分析出传感器、限速器设备的中心功能,结合实际规划情况进行分析,保证驱动的模式能够全面迎合于建筑本身的特征。
1.2 环境设备原则对于电梯环境方面的设计,需结合集中式规划操作、方便便携的基本操作和后期功能检测模式、分层(区)规划模式以及中心分隔模式的内容,将有效的规划目标与基本规划章程相结合。
对于集中式的规划操作设计,需保运行设计的经费降至最低,且集中规划模式切合层间的规划模型。
电梯设计还应遵循方便人们使用的规则,这方面的设计规则需要求电梯设计于较为显眼的地方,尽量将布置设计与并列的规划章程当中。
对于分层分区的设计规划中,需根据底层建筑、中层建筑、高层建筑以及住户的数目进行确定,明确有效的构建流程,方可提高分区的组套功能。
电梯曳引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究
电梯曳引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究摘要:电梯是一种重要的垂直方向上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和公共场所不可或缺,而曳引系统则是驱动电梯运行的核心部件。
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给电梯曳引系统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
关键词:电梯曳引;系统分析;设计研究1电梯曳引系统的部分差异化分析电梯曳引方式的设计是整个电梯曳引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的建筑物在选择电梯方式时往往不同,其主要差异化表现在电梯的曳引机安放位置、曳引比及曳引绳缠绕方式三个方面。
1.1曳引机安放位置的差异化可以在井道的上方以及下方放置曳引机,而曳引形式主要能够分为两种:上置式传动以及下置式传动。
上置式传动的主要优点在于大量节省井道建筑面积,在相对较小的面积下可以正常安装运行;对建筑物施加较小的载荷量。
因此,目前电梯曳引机大部分使用这种安置方式。
由于下置式传动对建筑物施加的载荷量较大,并且对井道的建筑面积要求也高,因此,其一般用于船舶电梯。
机房、井道应无水管、水箱、和其它无关设备。
机房吊点应位置合理,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多台同机房电梯群,留一个机房对井道的楼板暂不封闭给吊运工作预留通道。
主电源开关应设置在进人机房最容易接近的地方,对电梯单独供电。
土建接地端应预留到位。
井道内壁不得有障碍,地面的孔洞应加盖或设置栏杆。
1.2电梯曳引机用钢丝绳的差异化因为电梯使用的钢丝绳的频率是比较高的,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其使用的环境也比较恶劣,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为了保障电梯的安全,就需要使用特级的钢丝。
电梯用钢丝绳按照股和丝不同的制作方式其实际应用的场合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情况下如果钢丝运用的场合是需要两端固定的,那么钢丝的就需要使用捻绳,因为捻绳的耐磨性相对来讲是比较好的,但是捻绳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比较容易打结或者松散等。
交互捻绳一般应用与电梯的悬挂式,最常用的是右交互捻。
因为天然纤维芯具有比较良好的挠性,因此,一般采用天然纤维芯作为电梯用钢丝绳绳芯。
1.3曳引比及曳引绳缠绕方式的差异化电梯曳引钢丝绳的绕绳方式主要取决于曳引条件,包括额定载重量和额定速度等因素。
浅谈曳引式电梯设计(一)
浅谈曳引式电梯设计(一)浅谈曳引式电梯设计(一)摘要:介绍保证曳引式电梯正常运行的曳引条件,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影响电梯曳引能力的因素,针对大多数情况下电梯曳引能力不足的情形,提出提高曳引能力的措施,以保证电梯曳引能力符合标准要求,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关键词:电梯;曳引能力;设计曳引式电梯作为电梯的一种。
其节能、安全、提升能力强等特点,成为了市场的主导产品。
标准对曳引式电梯的定义是提升绳靠主机的驱动轮绳槽的摩擦力驱动的电梯。
曳引条件的满足,是电梯正常运行的保证,曳引能力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否则将造成轿厢冲顶、钢丝绳打滑不能提升等现象。
曳引能力主要由结构设计和材料来决定。
但安装质量、用户使用和维修也会对曳引能力有影响。
1电梯的曳引条件电梯的曳引能力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是通过曳引试验进行验证的。
对于部分在用电梯,由于使用条件的变化,如在曳引绳槽磨损、轿厢装修等情况下,电梯的曳引能力都会发生变化,大多数情况导致曳引能力的不足。
因此在电梯的检验中必须进行曳引试验,如果发现其曳引能力不满足试验要求,则应当从电梯设计、安装等环节上查找原因,通过检查和计算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电梯的曳引能力满足要求,以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电梯在设计和制造中,生产商对某型号电梯的曳引能力已经作了精确的计算。
如果电梯安装过程不仔细,会造成曳引能力与设计状态有些差距。
但标准对此要求的条款偏少,GBIO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4.1.11条例《电梯监督检验规程》附录2中2.8.4条的规定,曳引轮、导向轮在空载或满载情况下对垂直线的偏差均不大于2mm。
而对曳引轮和导向轮的绳槽的同心度未作要求,如果曳引轮和导向轮的轮槽错何较大,或者是曳引轮和导向轮的轮槽不在一个平面上,长时间运行磨损会影响曳引轮绳槽的β角。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带导向轮的电梯,如果主机的安装不水平,会造成曳引绳在曳引轮上的包角a有变化。
【论文】曳引式电梯的结构设计
摘 要随着建筑业发展,电梯工业也飞速发展起来,电梯是机与电紧密结合的复杂产品,为高层建筑物提供上下交通运输。
本文设计的电梯为曳引式电梯,主要从机械装置部分和控制装置部分进行分析、设计及选型。
机械装置部分可分为曳引系统部分和导向系统部分,提出了曳引传动机构的优越性,采用蜗轮蜗杆曳引机,曳引结构简单,降低噪声。
主要任务是对主要设备选型,部分零件设计。
导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轿厢的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只能沿着导轨作升降运动。
在电梯系统中,终端保护装置非常重要,是不可或缺的,它的作用在于为了防止电梯的电气系统失灵,轿厢越过上下端站后仍继续运行,继而发生冲顶或撞底事故。
在电梯的电气系统中,逻辑判断起着主要的作用,其控制系统必须起动各种控制信号和执行元件达到目的。
目前电梯控制普遍采用PLC进行控制,其优点是可靠性高,程序设计方便灵活,抗干扰能力强。
变频器不但可以提供良好的调速性能和准确平层性能,还可节约大量能量。
关键词:电梯,曳引电梯,电梯结构,PLC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elevator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elevator is the machine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complex,it provides transportation for high-rise buildings from top to bottom.In this paper the designed elevator is dray elevator, mainly from machinery and control devices part I am analying, designing and selecting.In the mechanical devices there are draying systems and guiding system.Dray mad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superiority. Worm Gear be used to dray machine, dray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reduces noise. Main task is to select the main equipment and design parts. The main function of guiding system to limit the activities freedom of car, it make car move along the rails for take-off and landing.In the elevator system, Terminal protection device is very important, is indispensable, its role is to prevent the elevator electrical system failed, car crossed from top to bottom-side station continued to run,and then will have a accident at the end of the top and bottom.In the electrical system in the elevator,the logic judgement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elevator of the electrical system.The control system must sta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control signals and components achieve their goals. At present elevator control commonly used by PLC control,the advantage is high reliability, convenient and flexible program design, 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y is strong.Converter can not only provide a good performance speed and accuracy-layer performance, but also save a lot of energy.Key word:elevator,dray elevator,elevator structure,PLC目 录第一章 绪论 (1)1.1电梯发展情况 (1)1.2研究意义 (3)1.3研究内容 (4)1.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4)第二章 机械装置部分设计 (5)2.1曳引传动机构 (5)2.2曳引传动机构部件设计与选型 (6)2.2.1曳引机组成 (6)2.2.2曳引机选型 (7)2.2.3轿厢 (9)2.2.4对重 (12)2.2.5厅门 (13)2.2.6钢丝绳 (14)2.3导向系统 (16)2.3.1导向轮 (16)2.3.2导轨 (20)2.3.3导靴 (21)2.4 井道及机房尺寸 (22)第三章 控制装置部分设计 (23)3.1单梯电梯控制系统 (23)3.1.1概述 (23)3.1.2 PLC单台电梯控制系统 (24)3.2召唤按钮与楼层指示 (25)3.3变频器 (27)3.4终端保护装置 (28)第四章 结论 (30)第五章 技术可行性分析 (31)第六章 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 (32)参考文献 (33)致谢 (34)声明 (35)第一章 绪论1.1 电梯发展情况当今世界,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大都市里。
新型电梯曳引机减振器结构设计及静力学分析
新型电梯曳引机减振器结构设计及静力学分析安川双菱电梯有限公司2浙江湖州 313000摘要:当前,电梯已经成为现代高层建筑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曳引式电梯这种电梯形式非常典型,但就当前应用的情况来看,曳引式运行结构很有可能发生轮槽磨损,而且如果轮槽遭到磨损,不仅难以控制,还不能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如果严重的情况下,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基于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检测方法,对曳引式电梯进行检验检测,再定期维护好电梯轮槽,确保电梯能安全运行。
关键词:电梯;金属橡胶;减振器结构;静力学试验;力学性能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电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电梯制造的过程中,钢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电梯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进行钢带检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我国电梯检验标准中通常规定的检验项目包括检验报告、检验结果显示等内容。
这些内容在实际检验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错误与遗漏的情况。
1 曳引式电梯的工作原理就曳引式电梯而言,在其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曳引钢丝绳和电梯轮槽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来提供驱动力。
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对电梯曳引机上的钢丝绳来说,其一端与对重装置相连接,另一端则与电梯的轿厢相连接。
在曳引式电梯实际运行时,电梯对重装置的重力和轿厢的重力都会将曳引钢丝绳压入轮槽中,这时电梯电动机启动后,就可以增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通过钢丝绳的带动,让电梯的对重装置和轿厢进行相对运动,进而在井道中实现电梯轿厢的上下运动。
2金属橡胶减振器的结构设计根据现有的电梯曳引机减振器结构的实际尺寸,设计出一种基于金属橡胶为阻尼元件的减振器结构,如图1所示。
该结构主要由减振器上半部、导向柱、底座、螺栓、金属橡胶、固定槽等组成。
该减振器结构以空心圆柱形金属橡胶作为阻尼材料,将其放入固定槽进行固定并留有一定间隙,防止金属橡胶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阻尼元件在非成型方向上产生变形导致其与固定槽过度挤压。
电梯曳引系统设计心得
电梯曳引系统设计心得
通过上网查找、借阅相关书籍、询问有经验的人去搞清楚有关电梯曳引系统设计。
一开始很茫然,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对电梯曳引系统的积淀,已初步了解电梯曳引系统的基本知识。
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由8大部分组成电动机,制动器,减速器,曳引绳,导向轮,绳头组合,轿厢,对重。
电梯曳引系统原理:
安装在机房的电动机与减速箱、制动器等组成曳引机,是曳引驱动的动力。
曳引钢丝绳通过曳引轮一端连接轿厢,一端连接对重装置。
为使井道中的轿厢与对重各自沿井道中导轨运行而不相蹭,曳引机上放置一导向轮使二者分开。
轿厢与对重装置的重力使曳引钢丝绳压紧在曳引轮槽内产生摩擦力。
这样,电动机转动带动曳引轮转动,驱动钢丝绳,拖动轿厢和对重作相对运动。
即轿厢上升,对重下降;对重上升,轿厢下降。
于是,轿厢在井道中沿导轨上、下往复运行,电梯执行垂直运送任务。
固定在轿厢上的导靴可以沿着安装在建筑物井道墙体上的固定导轨往复升降运动,防止轿厢在运行中产生偏斜或摆动。
补偿装置用来补偿曳引绳运动中的张力和重量变化,使曳引电动机负载稳定,轿厢得以准确停靠。
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但是还有很多地方不是太明白,比如这8大组成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很多的结构,是不是每个结构都要计算,要计算到什么程度,而且不同电梯种类各个结构又怎样去计算数据,也不太明白是不是需要去分析电气控制,这个范围有点大,如果缩小会容易点,上网查资料时也不太容易,基本上都是一些沾边的论文,希望老师能具体明白一点。
探讨电梯的机械装置及结构
探讨电梯的机械装置及结构探讨电梯的机械装置及结构【摘要】随着现代社会迅速开展,电梯出现在人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当中,为人们提供了高效平安快捷地出行方式。
电梯是当前高层建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
基于此,就电梯的机械装置及机械结构平安保护的设计方式进行了探讨,以此到达更好的普及电梯根底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电梯;机械装置;机械结构伴随着钢铁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迅速开展,世界各地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大城市中。
而电梯作为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通行工具也应用地越来越多。
电梯作为一种机械与电气高度结合的特种大型设备,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和种类繁多的零部件。
本文将对电梯的机械装置和结构进行详细讨论,以满足电梯制造企业、电梯管理单位和电梯故障维修员的需要。
1 机房局部机房用来安装曳引机、电控屏、限速器等。
机房可以设置在井道顶部,也可设置在井道底部。
对于绝大多数电梯,均设于井道顶部。
机房必须有足够的面积,高度、承重能力及良好的通风条件。
机房局部主要装置包括:控制柜、曳引机、曳引轮、导向轮、电磁制动器、限速器、底座、价机梁等。
曳引机:曳引机驱动悬吊电梯轿厢的主钢丝绳的机械装置,分为无齿轮型和有齿轮型。
曳引轮:曳引轮是指悬挂主钢丝绳的驱动轮。
当电梯曳引机为无齿轮型时,它直接连接于电机驱动轴上。
当电梯曳引机为有齿轮型时,它连接于齿轮减速机绳轮轴上。
导向轮:导向轮的主要作用是使对重架不与轿厢接触而使主钢丝绳偏移。
电磁制动器:它装于曳引机上,在电梯停止时,以弹簧力维持驱动轴静止;而在电梯运行时,又通过电磁力克服弹簧制动力方式的制动器。
限速器:当电梯的速度超出规定速度时动作,切断电梯的动力并使平安钳装置动作的装置。
与限速器张紧装置配合使用。
控制柜:内置有交流接触器、计时器、各种继电器等的电气柜,是控制电梯运行速度的重要装置。
底座:用于安装曳引机的部件,其自身安装在架机梁上。
架机梁:支承轿厢、载重、对重等悬垂负荷以及曳引机全部重量的梁,设置在建筑物承重梁之间。
电梯机械构造及机械安全装置分析
电梯机械构造及机械安全装置分析【摘要】在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电梯在一些高层建筑中是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设备。
而现代电梯是一项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但其基本机械构造及其安全保护的设计思想还是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本文通过介绍现代电梯的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厢系统、重量平衡系统以及电梯的机械保护装置,为从事电梯工程、电梯使用管理或是电梯行业边缘的人提供一点电梯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现代电梯;电梯构造;电梯安全保护1.曳引系统曳引系统的作用是输出传递动力,从而使电梯完成向上或向下的运动。
其主要组成部件有:曳引机、曳引绳、导向轮等。
曳引机是电梯的主要能源装置和拖动机械,它驱动电梯的轿厢和对重装置作上、下运动。
曳引机一般由曳引电动机、制动器、减速箱、曳引轮和底座组成。
根据电动机与曳引轮之间是否有减速箱,可分为无齿轮曳引机和有齿轮曳引机。
无齿轮曳引机没有减速箱,直接靠电动机作为动力,传动效率高、噪声小、传动平稳,但能耗大。
交流无齿轮曳引机正普遍用于速度大于2m/s的高速或超高速电梯上。
2.导向系统导向系统由导轨、导轨架和导靴共同组成。
其作用是使对重和轿厢在井道中保持正确的运行路线,减少振动,在发生超速或坠落事件时能使轿厢卡死在导轨上避免事故发生。
导轨对电梯的升降运行起导向作用,它限制轿厢和对重在水平方面的移动,保证轿厢与对重在井道中的相对位置,并防止由于轿厢的偏载而产生的倾斜。
电梯井道中一般有四根导轨,其中两根作为对重架导向,另两根作为轿厢导向。
导轨通过螺栓、螺母与压道板固定在导轨架上。
导轨架是固定在井道中的支撑导轨的结构,导轨架之间的距离必须保证3~5m长的导轨上至少有2个以上的支撑导轨架。
当安全钳动作时,导轨作为被夹持的支承件,支撑轿厢或对重。
3.门系统电梯轿厢的门系统包括轿门、厅门、开关门系统及门保护装置等。
它是电梯安全措施中重要的一环,能效地防止候梯人员坠落井道事故的发生,保护厢内人员不与井道发生碰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房地产业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电梯行业的梦幻增长期,因此整个行业对电梯的设计效率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
大多数的建筑物都使用曳引方式的电梯,而曳引式电梯的确定包括曳引机安放位置的确定、曳引比及曳引绳缠绕方式的选取三方面内容,其确定对曳引机的结构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就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曳引式;电梯;机械结构;设计
前言
目前,曳引式电梯主要由八大系统组成:曳引系统、轿厢系统、电力拖动系统、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导向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
曳引系统是电梯的核心系统,曳引能力是曳引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传统的曳引能力校核计算存在设计效率低,对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等弊端。
随之而来的智能化虚拟设计方法,因其高效、低成本的优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现代制造业的设计进程中。
1 曳引式电梯的结构设计
1.1 结构设计
1、1.1、1.
2、1.
3、1.4.位置传感器 2.平衡配重 3.导轨 4.涨紧轮 5.电缆 6.发电电动机7.控制器8.离合器9.卷扬式提升机构10.联轴器11.自动变速器12.曳引机13.定对重14.轿厢15.重量传感器
其中,曳引电机(12)、平衡重(13)、轿厢(14)等组成了独立的传统曳引式电梯模块;而位置传感器(1)、平衡配重(2)、导轨(3)、电机(6)、离合器(8)、卷扬机构(9)、换挡机构(11)等构成平衡配重模块。
两个模块是相对独立的,通过联轴器(10)进行连接,并都接受控制器(7)的控制。
1.2 工作原理
传统电梯模块与传统电梯相似,其工作原理是:轿厢和定对重通过曳引钢丝绳悬挂在曳引机上,由于重力作用,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存在较大的静摩擦力,当曳引机转动时,依靠这种静摩擦力使得轿厢和定对重作相对运动,从而完成轿厢的上、下运行。
当传统曳引式电梯模块与平衡配重模块连接构成本文所述的电梯时,其工作原理是:称重装置实时获取负载的重量,控制器通过内置的计算装置对轿厢侧总重量进行计算,并与平衡重侧的重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换挡机构的变速比,使得曳引机输出端的外负载总扭矩接近零;这样,曳引机在输出功率较小的情况下,就能带动轿厢上、下运行,其运行系统图如图1、2。
现假设曳引轮的半径与卷扬机构的滚筒半径旋转半径相同,那么曳引机的平均输出功率可以用下式表达:
式中:P1为本文所设计的电梯功率;α1为动力系数;α2为轮槽断面变化的影响系数;M1为轿厢重量;M2为负载重量;M3为平衡重重量;M4为平衡配重重量;i为传动比;V为电梯运行速度;η为效率。
对比传统曳引式电梯平均输出功率:
由于传动比i的存在,可以将平衡配重所产生的扭矩施加到曳引机的输出轴上,使得曳引机的输出轴外负载保持较小值,从而了减小曳引机的输出功率[1]。
2 曳引式电梯的钢丝绳的选择
2.1 曳引机的安放位置
根据曳引机的安放位置,电梯的曳引形式可以分为上置式传动和下置式传动。
上置式传动的特点是对建筑物施加的载荷量较小,对井道的建筑面积要求较小,这也是电梯曳引机最常见的一种放置方式。
此时:机房总载重量=曳引机、控制屏等重量+轿厢自重、载重重量+对重重量。
下置式传动对建筑物施加的载荷量比上置式大,对井道的建筑面积要求也大,一般用于船舶电梯。
此时:机房总载重量为2(轿厢自重+轿厢自重、载重重量+对重重量)。
2.2 曳引比及曳引绳缠的绕方式
曳引传动是指借助于钢丝绳与曳引轮轮槽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矩来驱动电梯轿厢与对重垂直上下运动的传动。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客梯,所以这里对于货梯常用的曳引比为2:1、3:1及更大曳引比的传动方式不作介绍。
半绕式1:1传动和全绕式1:1传动,其曳引比为12:1,曳引轮的圆周速度与轿厢运行速度相等,曳引轮上钢丝绳承受的拉力等于轿厢的总重量。
由于全绕式1:1传动用于高速客梯(v≥2.5m/s),对于额定速度v=1.0m/s的客梯应选用上置式曳引比为1:1的半绕式传动。
2.3 电梯曳引机用钢丝绳的选择
电梯用钢丝绳由于工作中弯曲次数较多,因此采用特级钢丝。
电梯用钢丝绳由于是多股的,因此在股与丝的捻向和捻法上有所不同。
捻绳虽然其耐磨性能比交互捻绳好,但有扭转趋势,容易打结和松散,通常用于两端固定的场所。
由于电梯是以悬挂式使用钢丝绳的,因此必须采用交互捻绳,一般为右交互捻。
由于天然纤维芯具有很好的挠性,电梯用钢丝绳绳芯一般均采用天然纤维芯[2]。
3 曳引轮的结构参数设计
曳引轮结构参数设计包括曳引轮节圆直径的设计和曳引轮绳槽结构参数设
计两方面。
曳引轮直径D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轿厢的速度,设电动机的输入转矩为T1,蜗轮上的输出转矩为T2(圆周力为F2),曳引轮上承受的曳引转矩为(曳引轮两侧曳引繩之间的拉力差为G)。
则:
根据曳引轮力矩平衡则:
即(1)
当曳引轮两侧之间的拉力差G给定,D、增大,引起T2增大,则需要选用较大功率的电动机,而且曳引轮直径D的增大也会造成曳引轮加工困难,铸件质量下降,成本提高。
但如果曳引轮直径过小,会使曳引钢丝绳的弯曲应力加大,钢丝绳的弯曲循环次数增多,从曳引绳安全的角度,电梯上规定曳引轮直径D≥40do(do为曳引绳直径),根据GB7588-92曳引轮的直径D为:
(2)
式中:v为电梯额定速度,单位(m/s);i12为电梯曳引机减速器传动比;n1为电梯曳引机用电动机的额定转速,单位(r/min);e为速度系数,取值0.94~1.05,此处e=1.006;根据式(2),将各相关系数代入可得曳引轮直径D=620mm,其在数值上大于40do=520mm,满足使用要求。
目前在曳引轮上普遍应用的槽形有切口半圆槽、半圆槽和梯形槽三种形式。
在曳引轮绳槽结构尺寸一致的条件下,梯形槽的当量摩擦系数fv大于半圆槽和和切口半圆槽的当量摩擦系数fv,故相应的承载能力较大,而且其几何形状简单,易于加工。
切口半圆槽克服了以上两种槽形的缺点,虽然结构相对复杂,但仍被广泛应用。
曳引轮槽距p受结构强度的制约,其尺寸不能過小,以免曳引轮绳槽顶部崩裂;槽距过大,又会使曳引轮的宽度增加。
根据曳引轮切口半圆槽槽距通用标准,对于直径为13.0mm的曳引钢丝绳,选取曳引轮切口半圆槽的槽距P=20.0mm。
曳引轮切口半圆槽的圆弧中心O位于节圆上方,顶圆与节圆之间距离由于曳引绳的直径数值较大,取较大值2.0mm。
切口半圆槽的圆弧直径与曳引绳直径相等,均为13.0mm。
随着曳引轮切口半圆槽结构参数2β、2γ减小,绳槽的工作弧段下移,绳槽侧面挤压力减小,摩擦力减小,工作面产生的压应力差值变大,绳槽根部容易发生压溃现象。
但2β、2γ增大,使得绳槽的工作弧长减小,即实际工作面积减小,工作槽面的比压增大。
从增大比压、防止曳引轮与钢丝绳打滑角度来讲,2β、2γ应取较大值。
结合目前曳引轮切口半圆槽的几何尺寸规定,设计其几何尺寸如下:2β=35°,2γ=90~95°,此处取2γ=90°;A=(1.2~1.35)do,此处A取较大值;A=15.0mm;B=dosinγ=9.0mm[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电梯结构的不同,电梯的划分也很多,但是大多数的电梯组成都是靠电机拖动和钢丝绳曵引的形式来使电梯运行的。
电梯在人们的生活中有
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电梯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进步,有着社会发展的代表程度。
电梯的设计水平和硬件质量将直接影响电梯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计算精确,确保电梯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白丽艳.YJ240曳引机的设计与计算[J].科技传播,2010,(9):55-59.
[2] 韦国安.电梯曳引机转子位置传感器初装角自动检测方法研究[J].民营科技,2010,(5):23.
[3] 毕朝华,马萍.曳引式电梯的节能改造技术应用分析[J].门窗,2013,(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