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理核心素养考查方式的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 6a) 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 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 年引入滴
• 全国Ⅲ 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 • 西班牙日光 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 温室农业 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 6b
尤其是37题这样的试题,在以往的考试中多 出现在选择题中,而今年却成为综合题的大题
引导师生从数理规律角度认识地理特征并展 开综合分析的导向意图表现的甚为明显
浙江卷形势 • 1.文综地理——地理 • 2.学业测试与高考选拔结合(70+30)
情境复杂度-时效、思维综合度-难度
学生选考意愿
四、启示 执两端而取其中,时中-适中
主干、基础性
• 反思:
1.整体认识四种核心素养,认识试题核心 素养的多维交织关系
2.分水平认识核心素养,在情境与关系中 分析试题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考查力度
3.多维度理解课标,并把相关课标整理成 功能组
二、三年高考题的水平评价的思考
11/217
2016全国3[地理——自然灾 害与防治](10分)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 6~10 月泛滥,从上游
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
重大。据此完成 6~8 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
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学科素养的考查 在区域情境下综合思维,在综合思维下区域认知
两种核心能力交织,深刻检验学科素养
图 2 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但湖 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 6~8 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标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 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 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 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2600 米)时 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破降水 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 6)。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全国卷Ⅲ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基于长江口浮游生物数量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自然环境要素及时空变化
某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 性随海拔变化曲线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 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 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 分) (4)说明从 2300 米至 2600 米,阴、阳破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 分)
9.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农田丰、
枯雪年双
层膜内外
平均温度
日变化曲
D.④
线图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 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相比去年,增加了地域联系的考查比重,全国Ⅰ的36题 “中国与坦桑尼亚在一带一路下的地域联系”
全国卷Ⅱ尼罗河上下游的物质与能量联系 地域联系题的增多提高了对综合思维水平的考查程度。
2.在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互动(原则性)
对青海湖和鸟的情况 不明确,对从哪到哪及路 线不确定,对在哪里观鸟 不明晰,用品无法做针对 性选择。没有生活或实践 经验的人出的题。
可在与别区的比较中 提升综合。
• 反思:升级
1.素养必须渗透到水平。(法律性)
2.少推断,但可在给定结论后解释原因 (阐释)。
3.情境要适度综合,材料要给够,不加过 多整理,结构基本不够良好
关键能力、核心价值观 (必备品格)
四项地理核心素养
基源自文库性、选择性
级
高水平标准(2、3)
标准与内容描述
• 稳固的四面体 • 联结键(关系) • 互为条件(思想方法、价值观)
• 学业质量标准:2、3水平
• 情境:简单→复杂(或准真实)
• 关系:多要素综合,区域认识意识、策略
•
(规律下的差异性认知)
变化? 时空综合,尺度变化、区域联系 的区域评析
对地理核心素养考查方式的思考
提要
• 一、基本认识(变化中的认识) • 二、三年高考题的水平评价(理想导向) • 三、2017全国卷的核心素养导向(现实导向) • 四、启示
一、基本认识
狭义:特指高考
教育、课程 目的、功能变化 价值观变化→ (立德树人) 内容及水平变化 •
→方式变化
• 课程标准: 课程价值观 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原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阐释、评价)
全国卷Ⅰ的图像系统强化了地理要素时空分 布统计图
把地理综合思维的考查程度深化的到数理规 律认知的程度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 果显著。图 3 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 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9~11 题。
三、2017全国卷核心素养导向
2016:区位比较年、内外力斗争年、地理模型年 2017:素养过渡年
1.整体性差异性、区位、地域联系等原理(原理性)
综合思维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 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 3 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 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 7~9 题。
A.远大于 2 000 毫米
B.约为 2 000 毫米
C.约为 210 毫米
D.远小于 210 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8.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 1.2017试题的导向为基础(三性) • 2.情境、关系的复杂性适度 • 3.试题要在题组或综合题的整体中评价水平 • 4.课标关系及其功能组的构建 • 5.不做公理推导式的地理分析,心中有区域,
心中有关系的特殊性(规律及规律的辩证) • 6.努力把课标落实到应有的水平 • 7.实践力从观察和思考互动开始
全国卷Ⅰ西北区域-水循环模式:自然环境特点的综合分析 另外:坦桑尼亚地域联系中的区位条件——综合思维中区域 认知方法
3. 地理比较、地理模型、地理数理原理(方法性)
运用中表现核心素养的储备(内化)
依据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阐释和评价地理现象 和地理事物(演绎)
命题逻辑 比较试题情境与所学知识(地理模型)的差异 比较相关区域间(规律与区域)的差异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
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 自然和社会 经济要素、 阿省与欧洲 空间尺度与 联系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 分) (2)分析 20 世纪 70~80 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 件。(6 分)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6 分)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
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 可分为5区。图11示意河南 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 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 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并解释原因。
描述特征达不到综合水平3,解释原因 缺少情境,采用所谓推导的方法。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 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 地区,21世纪初,该国 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 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 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 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 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 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 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 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 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 “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 否赞同这种观点?请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甲乙两地位置不清楚,生产的污染类型 不清楚,没有具体生产地景观,完全推导法, 都存在反例。
•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 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20,回答第(2)题。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 优势。(10分)
两个大尺度空间比较,主观推导,想象东西较多。 若无具体的地区,优势其实很难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