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理核心素养考查方式的思考
解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
解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
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地理方法和地理意识四个方面。
培养
这些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
地理知识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概念等内容。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掌握地理现象和规律。
可以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博物馆、地质公园等地理景点,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地理知识。
还可以
通过地理实验、地图绘制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地理思维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地理思维主要包括地理空间思维、地
理系统思维和地理问题思维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地理案例分析、地理论证、地理问题
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地理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
的因果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现象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思维能力。
地理方法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地理方法主要包括地图分析、统计分
析和实地调查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实验、模拟实践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
生的地理方法能力。
让学生运用地图分析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
锻炼他们的观察和调查能力。
地理意识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地理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可持续
发展意识和国际意识等。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地理问题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保护活动,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提
高他们的国际意识。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与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与思考引言: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如何更好地突显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呢?本文将通过对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与思考,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设计。
一、关注核心素养的地理知识点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应该重点突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对地理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例如,可以选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地理知识点,通过研究地球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的成因等问题,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综合运用的地理能力除了注重地理知识的学习,高考地理试题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这也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通过设计综合性问题,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给出一幅地图,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上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系和规律,并据此回答问题,这样的题目既考察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又考察了学生的分析思维和组织能力。
三、培养地理素养的实践操作地理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实践操作。
高考地理试题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例如,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设计一道实地调查的试题,要求学生对某一地理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并据此回答问题。
这样的试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强调地理素养的跨学科思维地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兼容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考地理试题可以通过设计跨学科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结合历史学科,通过分析某一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既考察了学生对地理与历史的综合运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学科交叉的能力。
结语:高考地理试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注重地理知识的核心素养、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的强调和跨学科思维的引导,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完整版)地理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完整版)地理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地理核心素养研究心得体会在研究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的心得体会:1. 拓宽视野:通过研究地理核心素养,我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和地理现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了解了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特点,这让我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对世界的认知。
2.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研究地理时,我们需要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反应能力,使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3. 增强环境意识: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不仅让我更加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还提高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我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并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为创造更美好的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提升研究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研究需要我们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我学会了信息收集、整理和处理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
这不仅对地理学科有益,也对其他学科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 增加文化理解:地理核心素养研究让我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通过研究各地的人文地理,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帮助我培养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加了我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
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还提高了我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将继续努力研究地理核心素养,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字数:207)。
解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
解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挑战。
下面将从地理核心素养的定义、内容和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定义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它包括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地理思维的培养、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地理价值观念的形成等几个方面。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1. 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学生应当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包括地理要素、地理地貌、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自然资源、环境问题等。
2. 地理思维的培养:学生应当培养地理思维和空间思维,具备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和分析现实生活问题。
3. 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应当通过实地考察、地图阅读、地图制作等实践活动,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加强地理观察和观察力、分析和判断力等。
4. 地理价值观念的形成:学生应当通过地理学习,形成保护环境、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地理价值观念,培养地理责任感和环境意识。
三、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1. 强化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
3. 利用多媒体教具和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具和科技手段可以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地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等方式,促使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真实情境中。
四、总结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强化地理课堂教学、加强地理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具和科技手段、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发展地理意识和价值观念等途径,可以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
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及策略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及策略分析1. 学科素养不够突出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只是记住了一些知识点,而对于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学科精神等却缺乏了解和体会。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跨学科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不足。
2. 社会实践意识不强地理学科与社会实践息息相关,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往往无法将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
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上,而缺少对于地理知识的实践意义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3. 综合能力不足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也存在问题。
地理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但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的这些综合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往往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和知识传授,而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导致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1. 强化学科素养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科素养培养作为重要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思辨问题,形成对于地理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让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2. 强化社会实践意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参与社会环保活动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关作业和课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意识。
3. 强化综合能力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课堂中如何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在地理课堂中如何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地理意识非常重要。
在地理课堂中,老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有效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本文将介绍几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 创设真实情境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知识。
老师可以使用图片、地图、模型等教具,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的魅力。
例如,在研究气候时,可以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观察和实验,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气候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2. 引导地理思维地理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关联。
例如,在研究人口分布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帮助他们理解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提供实际探究机会实际探究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老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观察和探索真实的地理环境。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城市规划实地考察,让他们了解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实践,培养他们对城市地理的综合认识和分析能力。
4. 引导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地理实践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地理工具和技术。
例如,在研究地图阅读时,可以组织学生解读和制作地图,培养他们的地图技能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地理教学可以更好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地理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在将解析教育意义、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将深入探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索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并介绍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进行评估和反思。
最后在强调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旨在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提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为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思考、实践、教育意义、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内涵解析、路径探索、多元化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实践经验总结、评估、反思、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展望。
1. 引言1.1 教育意义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发展综合素质,提升地理学科学习效果,更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世界观和地理人文观,提高他们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地理教学,学生可以感知地球所蕴含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变过程,培养对自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增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科涉及的地球表层现象和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问题需要学生具备系统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不仅符合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和素质教育要求,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背景高中地理教学是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几点思考焦红高(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江苏泰州2255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对高中生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地理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身对地理内容的看法和理解,总结出独具特色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自觉地在生活中应用地理,促进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素养;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66-1 一、理解地理素养内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地理素养和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课堂核心素养的教育和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
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对落后,很多理论研究还有待完善。
因此,地理教师在对高中学生进行地理素养的培养时,必须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相关理念,对于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方法和手段有清晰认识和了解。
这对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必须明确地理核心素养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其对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知道自身的教学实践,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教学时,不应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自转和公转运算知识的讲解,用通过对宇宙起源和各种星球运转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探寻宇宙的奥秘,发现地球的魅力,从而不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地理能力的提升,培养良好的地理素养。
二、开展探究模式学习,激发学生地理思维探究式学习方法以其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作用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学科教学时,教师不直接对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而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通过独立的观察与思考,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掌握相关学习内容,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学方式研究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学方式研究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它包括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等方面。
具体来说,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知识与概念的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事实和地理理论知识,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基本认知。
2.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学生能够运用各种地理工具和技术手段,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对地理空间的认识和利用能力。
3.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形成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科学认知和分析能力。
4.地理思维与意识:学生能够形成地理思维,具备地理意识,关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培养途径也是多样的。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1.注重地理素养的跨学科融合:地理教学应该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联系,形成全面的认知结构。
2.注重地理实践的体验感知:地理教学应该注重体验教学,在教学中引入实地考察、实验观察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感知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知识的体会和理解。
3.注重地理技术的应用: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地理技术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通过操作和研究地理技术,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知。
4.注重地理实践的参与感悟:地理教学应该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地理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地理教学方式: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的方法。
初中地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引言初中地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将探讨一些能够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1. 实地考察和观察实地考察和观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身参与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貌特征。
例如,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河流或山脉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水流的变化和山脉的地貌特点。
这样的体验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 制作地理模型制作地理模型是另一种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方法。
通过参与制作地理模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
例如,制作一个地球模型,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
制作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3. 运用地理技术工具现代地理教学已经离不开地理技术工具的应用。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地理软件、地图制作工具和遥感技术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例如,让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制作地图,从中学习地图符号和空间分析的基本技巧。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
4. 组织地理角色扮演地理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地理角色,如农民、城市规划师或环境保护专家,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思考和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养。
结论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实地考察、制作地理模型、运用地理技术工具和组织地理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这些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提高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深入学习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核心素养考查例谈
地理核心素养考查例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具有学习地理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种素养。
近年来,地理高考非常注重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考生要着重把握地理核心素养的方向。
素养一: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地去利用、改造地理环境,才能保证人地可持续协调发展。
【例1】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马拉爬犁比车快(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太湖平原C.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河汊纵横,气候湿润B.中低周高,排水不畅C.沟壑纵横,降水集中D.林海雪原,寒冷干燥(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二人转C.昆曲D.京剧解析:该组试题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材料,贯穿人地关系主线,考查其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形成过程、自然与人文的联系,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
第一题,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地理环境,人们经过长期的摸索,便发明制作出了一种可以在冰天雪地上来去自如的交通工具――爬犁。
而我国东北平原冬半年冰天雪地,故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
第二题,冰面、雪地的摩擦力比地面的小很多,因此“马拉爬犁”比在路上行走的马车还要快。
而且,马车在冰面上行走,车轮容易打滑,在雪地里行走,车轮又极易陷入雪里,而爬犁则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所以,人们才说“马拉爬犁比车快”。
故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应该是林海雪原,寒冷干燥。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知识文库 第21期229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王静静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继新课程标准后中学地理教学提出的全新目标,包含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基于地理学科而又高于地理学科的健全人格等。
对此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积极有效的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标准、新理念,由世界经济和发展组织最先提出,即21世纪的学生,应具有哪些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情感和态度,才能在实现自我需要的同时,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以此为基础,各个学科分别结合学科实际特点,就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
具体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来说,虽然当下学界还未对其进行过统一的界定,但是大致认识都是一致的。
即地理学科素养包含基本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和品格的形成、认知和改造世界意识的树立以及基于地理学科,而又高于地理学科的健全人格。
2 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2.1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对什么是地理的核心素养有明确的认识,虽然当下学界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所以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应该采用何种方式和方法去培养等,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感悟和思考,体现出地理学科本身所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特点。
在明确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整体内涵后,则要思考在不断的学习阶段,应该对哪些方面有所侧重等。
所以要将这种核心素养的明确、深化和发展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学的根本性指导,这是整个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所在。
2.2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传统地理教学中,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多数教师不得不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
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这种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
如何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在地理学科中掌握的基本知识、理解和运用地理概念、能力和思维方式的综合能力。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方法和建议:1. 多角度了解地理概念和知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地理书籍、参观地理博物馆、观看地理纪录片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地理概念和知识。
这有助于扩大他们的视野,并对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2. 运用地理概念解决问题:学生应该将地理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通过分析地图数据、进行地形测量、研究气候变化等,学生可以将地理概念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地理技能: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如地理考察、地理实验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已研究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设情境进行探究研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和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探索任务、设立地理问题研究小组等。
这样的研究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5. 多媒体教学与互联网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互联网资源来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材料和丰富多样的互联网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促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
总之,培养地理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
学生可以通过多角度了解地理概念和知识、运用地理概念解决问题、实践地理技能等方式来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互联网资源等手段来引导学生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地理核心素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地理课堂中如何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地理课堂中如何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引言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
在地理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实现这一目标。
有效策略1. 创造实践机会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实践机会来帮助学生实现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组织实地考察、地图制作、模拟气候变化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增强他们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入地理案例地理案例是学生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的有效工具。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地理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来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判断能力,并帮助他们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地理模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等,让学生通过虚拟实践来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4.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实现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合作项目等形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地理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5. 综合评价为了有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应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试,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成果、项目报告和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素养,鼓励他们在地理学科中不断提高。
结论通过创造实践机会、引入地理案例、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合作学习和综合评价等策略,地理课堂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策略,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地理课程中有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如何在地理课程中有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引言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中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在地理课程中,有效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地理课程中有效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几个关键策略。
1. 创设具有实践性的研究环境在地理课程中,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实践性的研究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地图制作、模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这样的研究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核心素养。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究地理学科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问题、引导思考和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跨学科整合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跨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在地理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历史、经济、政治等相关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
这样的跨学科整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4. 促进实际应用与社会参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价值在于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中。
在地理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和分析。
通过实际应用和社会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论通过创设实践性研究环境、引导自主研究和探究、跨学科整合以及促进实际应用与社会参与,地理课程可以有效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这些策略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地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析如何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分析如何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中所需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知识。
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观念和地理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1. 鼓励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实地考察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掌握地理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提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3.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影像,学生可以研究地理数据的分析和呈现方式。
4. 鼓励学生进行地理研究和项目:将学生组织成小组,进行地理研究和项目。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使他们应用地理知识和方法。
5. 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地理研究资源,如地理书籍、地理软件、地理模型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拓宽他们的地理知识和视野。
通过以上这些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地理知识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理解现象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学生缺乏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探讨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的概念、重要性、培养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通过案例分析,评价与展望的方式,总结出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内容应包括对高中地理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和意义的探讨。
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深入剖析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对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和意义进行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研究的目的还包括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展和应对挑战。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3 意义高中地理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核心素养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情感素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高中地理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动机。
核心素养培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研究。
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学习地理学科的能力和素质。
一、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1.地理知识与理解能力:学习地理学科,首先要掌握各种基础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概念、地理事实和地理原理。
同时,还要具备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能够通过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2.地理观察与实地调查能力:地理学科注重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实地调查。
学习地理学科的人应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实地调查能力,能够准确、全面地观察和描述地理现象,能够运用地理工具和技术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
3.地图阅读与地理信息解读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和信息载体。
学习地理学科的人应具备良好的地图阅读能力,能够准确、全面地阅读和解读地图上的各种地理信息,能够将地图上的信息与实际地理现象进行联系和解释。
4.地理思维与分析能力:地理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习地理学科的人应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进行地理研究和探索。
5.地理想象与创新能力:地理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想象和创新能力。
学习地理学科的人应具备良好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进行地理想象和创新,提出新的地理观点和解释,推动地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二、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1.多角度学习:学习地理学科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学习,不仅要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要关注地理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领域,拓宽地理学科的视野。
2.实践与应用:学习地理学科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和应用。
通过实地调查、地图阅读、模拟实验等方式,将地理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高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而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能力,包括地理学基本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是每位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教学理念地理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地理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获得的与地理相关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理念方面,地理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问应用能力。
在实践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地理实地考察、地理科普讲座、地理实验和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地理素养。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开展问题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从地理学科中获得知识,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实现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地理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地方特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和综合能力。
注重地理素养的贯穿性,将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方法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教学方式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应当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在教学方式方面,地理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地理模型、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注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评价应当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中有关系的特殊性(规律及规律的辩证) • 6.努力把课标落实到应有的水平 • 7.实践力从观察和思考互动开始
某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 性随海拔变化曲线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 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 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 分) (4)说明从 2300 米至 2600 米,阴、阳破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 分)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 6a) 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 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 年引入滴
• 全国Ⅲ 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 • 西班牙日光 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 温室农业 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 6b
全国卷Ⅰ西北区域-水循环模式:自然环境特点的综合分析 另外:坦桑尼亚地域联系中的区位条件——综合思维中区域 认知方法
3. 地理比较、地理模型、地理数理原理(方法性)
运用中表现核心素养的储备(内化)
依据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阐释和评价地理现象 和地理事物(演绎)
命题逻辑 比较试题情境与所学知识(地理模型)的差异 比较相关区域间(规律与区域)的差异
学科素养的考查 在区域情境下综合思维,在综合思维下区域认知
两种核心能力交织,深刻检验学科素养
图 2 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但湖 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 6~8 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标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
原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阐释、评价)
全国卷Ⅰ的图像系统强化了地理要素时空分 布统计图
把地理综合思维的考查程度深化的到数理规 律认知的程度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 果显著。图 3 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 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9~11 题。
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 自然和社会 经济要素、 阿省与欧洲 空间尺度与 联系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 分) (2)分析 20 世纪 70~80 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 件。(6 分)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6 分)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
三、2017全国卷核心素养导向
2016:区位比较年、内外力斗争年、地理模型年 2017:素养过渡年
1.整体性差异性、区位、地域联系等原理(原理性)
综合思维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 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 3 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 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 7~9 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全国卷Ⅲ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基于长江口浮游生物数量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自然环境要素及时空变化
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相比去年,增加了地域联系的考查比重,全国Ⅰ的36题 “中国与坦桑尼亚在一带一路下的地域联系”
全国卷Ⅱ尼罗河上下游的物质与能量联系 地域联系题的增多提高了对综合思维水平的考查程度。
2.在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互动(原则性)
对青海湖和鸟的情况 不明确,对从哪到哪及路 线不确定,对在哪里观鸟 不明晰,用品无法做针对 性选择。没有生活或实践 经验的人出的题。
可在与别区的比较中 提升综合。
• 反思:升级
1.素养必须渗透到水平。(法律性)
2.少推断,但可在给定结论后解释原因 (阐释)。
3.情境要适度综合,材料要给够,不加过 多整理,结构基本不够良好
对地理核心素养考查方式的思考
提要
• 一、基本认识(变化中的认识) • 二、三年高考题的水平评价(理想导向) • 三、2017全国卷的核心素养导向(现实导向) • 四、启示
一、基本认识
狭义:特指高考
教育、课程 目的、功能变化 价值观变化→ (立德树人) 内容及水平变化 •
→方式变化
• 课程标准: 课程价值观 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主干、基础性
• 反思:
1.整体认识四种核心素养,认识试题核心 素养的多维交织关系
2.分水平认识核心素养,在情境与关系中 分析试题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考查力度
3.多维度理解课标,并把相关课标整理成 功能组
二、三年高考题的水平评价的思考
11/217
2016全国3[地理——自然灾 害与防治](10分)
尤其是37题这样的试题,在以往的考试中多 出现在选择题中,而今年却成为综合题的大题
引导师生从数理规律角度认识地理特征并展 开综合分析的导向意图表现的甚为明显
浙江卷形势 • 1.文综地理——地理 • 2.学业测试与高考选拔结合(70+30)
情境复杂度-时效、思维综合度-难度
学生选考意愿
四、启示 执两端而取其中,时中-适中
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 可分为5区。图11示意河南 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 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 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并解释原因。
描述特征达不到综合水平3,解释原因 缺少情境,采用所谓推导的方法。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 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 地区,21世纪初,该国 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 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 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 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 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 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 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 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 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 “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 否赞同这种观点?请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 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 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 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2600 米)时 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破降水 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 6)。
9.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农田丰、
枯雪年双
层膜内外
平均温度
日变化曲
D.④
线图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 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 6~10 月泛滥,从上游
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
重大。据此完成 6~8 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
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甲乙两地位置不清楚,生产的污染类型 不清楚,没有具体生产地景观,完全推导法, 都存在反例。
•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 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20,回答第(2)题。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 优势。(10分)
两个大尺度空间比较,主观推导,想象东西较多。 若无具体的地区,优势其实很难比较
A.远大于 2 000 毫米
B.约为 2 000 毫米
C.约为 210 毫米
D.远小于 210 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