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原理与构造第三讲低速空气动力学基础(2)
飞机空气动力学原理
![飞机空气动力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c341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3.png)
飞机空气动力学原理飞机空气动力学原理是指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空气力学的影响,从而产生升力和阻力的原理。
空气动力学是航空工程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它研究飞机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各种力和力的作用规律,是飞机设计、飞行控制和飞行性能计算的理论基础。
了解飞机空气动力学原理对于飞机设计、飞行控制和飞行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飞机的升力是通过翼面和机身等部件与空气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当飞机在空气中飞行时,翼面上方的气压比下方小,产生了升力。
这种空气动力学原理被称为卡门涡街原理,是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基础。
同时,飞机的阻力也是由空气动力学原理产生的。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这种阻力是飞机飞行中需要克服的,也是影响飞机速度和燃油消耗的重要因素。
其次,飞机的机动性能与空气动力学原理密切相关。
在飞机设计中,需要考虑飞机在不同速度和高度下的机动性能,这就需要对飞机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飞机的升力、阻力和稳定性等参数的分析,可以优化飞机的设计,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使其更加适应不同的飞行环境。
此外,飞机的飞行控制也是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设计和实现的。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需要通过操纵飞行控制面来改变飞机的姿态和飞行状态,从而实现飞机的飞行控制。
这就需要深入理解飞机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保证飞机的飞行安全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飞机空气动力学原理是飞机设计和飞行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提高飞机的性能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飞机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可以不断优化飞机的设计和飞行控制系统,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和飞行安全性。
因此,对于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来说,深入理解飞机空气动力学原理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他们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飞机性能的关键。
空气动力学基础:第2章 机翼低速气动特性
![空气动力学基础:第2章 机翼低速气动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31011d96a26925c52dc5bfaf.png)
直匀流+附着涡线+自由涡面 因为低速翼型的升力增量在焦点处,约在1/4弦点,因此附着 涡线可放在展向各剖面的1/4弦点的连线上,此线即为升力线。
绕流。 V∞ 与对称平面处翼剖面(翼根剖面)弦线间的夹角定 义为机翼的迎角α。纵向绕流时作用在机翼上的空气动力仍
是升力Y(垂直V∞方向),阻力X(平行V∞ 方向),纵向力矩Mz (绕过某参考点z轴的力矩)。定义机翼纵向绕流的无量纲气
动系数为
升力系数
Cy
Y
1 2
V2
S
阻力系数
Cx
1 2
X
V2S
纵向力矩系数
1
EXIT
2.1 机翼的几何参数
几何扭转角:机翼上平行于对称面的翼剖面的 y 弦线相对于翼根翼剖面弦线的角度称为机翼的
几何扭转角 扭;如右图所示。若该翼剖面的
扭
x
局部迎角大于翼根翼剖面的迎角,则扭转角为 o
正。沿展向翼剖面的局部迎角从翼根到翼梢是
减少的扭转称为外洗,扭转角为负。反之成为
内洗。 除了几何扭转角之外还有气动扭转角,
平均空气动力弦长是—个假想矩形机翼的弦长,这一假 想机翼的面积S和实际机翼的面积相等,它的力矩特性和实 际机翼也相同。
EXIT
2.2 机翼的空气动力系数,平均气动弦长和焦点
假想矩形机翼的零升俯仰力矩为
M 'z0 mz0q SbA ,
q
1 2
V2
上式中mz0为假想机翼的零升俯仰力矩系数,也是实际机翼 的零升俯仰力矩系数,q∞为来流的动压。
低速空气动力学
![低速空气动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a6292dcab9f3f90f76c61b4d.png)
●翼型在零升迎角下的压强分布
后半部分合力 压强低于 环境气压 压强高于 环境气压
气动中心
压强低于 环境气压
前半部分合力
第二章 第 12 页
II. 升力系数曲线斜率
CL CL ( 0 )
CL
第二章 第 13 页
III. 临界迎角和最大升力系数
CL max
lj
第二章 第 14 页
较大迎角
大迎角
第二章 第 6 页
●翼型在不同迎角下的压强分布
第二章 第 7 页
●翼型在不同迎角下的压强分布
第二章 第 8 页
●压力中心(CP)位置随迎角改变的变化
第二章 第 9 页
●压力中心(CP)位置随迎角改变的变化
第二章 第 10 页
② 升力特性参数
I. 零升迎角 0
0
第二章 第 11 页
●相对厚度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相对厚度增加,最大升力系数增加,临界迎角减小。
相型前缘半径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前缘半径增加,临界迎角增加。
半径小 半径大
第二章 第 16 页
●展弦比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展弦比越高,最大升力系数越大,临界迎角越小。
展弦比高
展弦比低
第二章 第 17 页
第二章 第 23 页
2.4.3 升阻比特性
① 升阻比
升阻比是相同迎角下,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之比,用K 表示。 升阻比的大小主要随迎角变化而变化。 升阻比越大,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越好。
L CL K D CD
第二章 第 24 页
② 升阻比曲线
K MAX
L CL K D CD
临界迎角
最小阻力 迎角
第二章 第 37 页
第三讲 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三讲 空气动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7c9dd1933687e21af45a9e1.png)
3.2 升力
升力垂直于飞行速度方向,它将飞机支托在空中, 克服飞机受到的重力影响,使其自由翱翔。
升力 Lift
拉力 Pull
阻力 Drag
3.2.1 升力的产生原理
相同的时间,相同的起点和终点,小狗的速度和人 的速度哪一个更快?
能量守恒定律是伯努力定理的基础。
第第三二讲章 第 25 页
●伯努利定理
空气能量主要有四种:动能、压力能、热能、重力势能。 低速流动,热能可忽略不计;空气密度小,重力势能可忽略不计。 因此,沿流管任意截面能量守恒,即为:动能+压力能=常值。公式 表述为:
1 2
v2
P
P0
上式中第一项称为动压,第二项称为静压,第三项称为总压。
第第三二讲章 第 12 页
●相对气流方向是判断迎角大小的依据
平飞中,可以通过机头高低判断迎角大小。而其他飞 行状态中,则不可以采用这种判断方式。
第第三二讲章 第 13 页
●水平飞行、上升、下降时的迎角
上升
第第三二讲章 第 14 页
平飞
下降
●迎角探测装置
第第三二讲章 第 15 页
3.1.4 流线和流线谱
➢ 物体与相对气流的相对位置(迎角)不同,空气流 过物体的流线谱不同。
➢ 气流受阻,流管扩张变粗,气流流过物体外凸处或 受挤压 ,流管收缩变细。
➢ 气流流过物体时,在物体的后部都要形成涡流区。
第第三二讲章 第 21 页
3.1.5 连续性定理
流体流过流管时,在同一时间流过流管任意截面的 流体质量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是连续性定理的基础。
第第三二讲章 第 22 页
●连续性定理
1
A1,v1
2 A2,v2
空气动力学基础02空气动力学ppt精选课件
![空气动力学基础02空气动力学ppt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8ed08abed5b9f3f80f1c1b.png)
如果流体微团流过时的流动参数——速度、压力、温度、密 度等不随时间变化,这种流动就称为定常流,这种流场被称 为定常流场。
.
2.1.4 流线、流线谱、流管和流量
流线和流线谱
在定常流动中,空气微团流过的路线(轨迹)叫作流线。 由许多流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流线谱。 一般情况下流线不能相交。因此,由许多流线所围成的管子
机翼下表面的气流速度要减小,小于前方气流的速度,同时 ,静压要上升,高于前方气流的大气压力。
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
第2章 空气动力学
.
知识要求
熟练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熟练掌握机体几何外形参数的表示和概念 能够根据相关知识对飞机所受空气动力进行分析 掌握高速飞行理论
.
2.1 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研究
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
气流
空气的流动称为气流。 空气相对物体的流动,称为相对气流。
连续介质
组成介质的物质连成一片,内部没有任何空隙。
在其中任意取一个微团都可以看成是由无数分子组成 ,微团表现出来的特性体现了众多分子的共同特性。
微小的局部也可代表整体
.
2.1.3 流场、定常流和非定常流
流场
流体流动所占据的空间。
非定常流
在流扬中的任何一点处,如果流体做困流过时的流动多数随 时间变化,称为非定常流;这种流场被称为非定常流场。
机身长度Lah 最大当量直径Dah 长细比λah =Lah/Dah
.
2.4 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
2.4.1 空气动力、升力和阻力 2.4.2 升力的产生 2.4.3 阻力 2.4.4 升力和阻力 2.4.5 升力系数曲线、阻力系数曲线和升阻比曲线、极
曲线 2.4.6 机翼的压力中心和焦点(空气动力中心)
飞行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学习知识要点
![飞行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学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b80e63647d27284b735179.png)
第一章飞机和大气的一般介绍1、机翼的剖面参数:翼弦:翼型前沿到后沿的连线。
厚度:上翼面到下翼面的距离;最大厚度;最大厚度位置:最大厚度到翼型前沿的距离与弦长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相对厚度:(厚弦比)翼型最大厚度与弦长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中弧线:与翼型上下表面相切的一系列元的圆心的连线(中弧线到上下翼面的距离相等),对称翼面中弧线与翼弦重合。
弧高:中弧线与翼弦的垂直距离;相对弯度:最大弧高与翼弦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2、机翼的平面形状参数:平直机翼有极好的低速特性,便于制造;椭圆形机翼的阻力最小,但是难以制造,成本高;梯形机翼结合律矩形机翼和椭圆机翼的优缺点,具有适中的升阻特性和较好的低速性能,制造成本也较低;后掠翼和三角翼有很好的高速性能,主要用于高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低速性能较差翼展:机翼翼尖之间的距离;展弦比:机翼翼展与平均弦长的比值(表示机翼平面形状长短和宽窄的程度);梢根比:机翼翼尖弦长玉机翼翼根弦长的比值(表示翼尖道翼根的收缩度);后掠角:机翼1/4弦线玉机身纵轴垂直线之间的夹角(表示机翼的平面形状向后倾斜的程度)第二节大气的一般介绍空气密度减小对飞行的影响:真空速不断增大、发动机效率降低空气压力降低的线性变化规律:高度上升8.25(27ft)米气压降低1hPa;高度上升1000ft 气压降低1inHg;高度上升11米气压降低1mmHg空气温度降低的线性变化规律:高度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5°高度上升1000ft温度降低2°湿度越大,空气的密度越小(水蒸气是干空气重量的62%);相对湿度,露点(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假如空气中水汽含量多,温度降低很少—相对较高的温度就可以达到饱和,露点就高),气温露点差:就是实际气温与露点的差值,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中低空高度每升高1000米真空速比表速约大5%;气温升高5°速度增大1%第二章低速空气动力学第一节低速空气动力学基础1、飞机的相对气流:相对于飞机运动的空气流,方向与飞行速度方向相反。
低速空气动力学基础
![低速空气动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a55f137a32d7375a4178070.png)
低速空气动力学基础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和其他气体的运动规律以及运动物体与空气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是航空航天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一。
第一章 空气动力学与航空航天飞行器发展1.1 空气动力学推动20世纪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1903年莱特兄弟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带动力飞机,实现了人类向往已久的飞行梦想。
为了研制这架飞机,他们进行过多次滑翔试验,还为此建造了一座试验段为0.012m 的小型风洞。
正是这些努力,加上综合运用早期的空气动力学知识,最终获得了成功。
20世纪初,建立在理想流体基础上的环量和升力理论以及普朗特提出的边界层理论奠定了低速飞机设计基础,使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成为现实。
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可压缩气体动力学理论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超声速流中激波性质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跨音速面积积律的发现和后掠翼新概念的提出,帮助人们突破“音障”,实现了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
50年代中期,美、苏等国研制成功性能优越的第一代喷气战斗机,如美国的F-86、F-100,苏联的米格-15、米格-19等。
50年代以后,进入超音速空气动力学发展的新时期,第二代性能更为先进的战斗机陆续投入使用,如美国的的F-4、F-104,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法国的幻影-3等。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和1961年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升空,被认为是空间时代的开始。
美、苏两国在战略导弹和航天器发展方面的激烈角逐,促使超音速和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得到迅速发展。
两个超级大国都投入巨大力量,致力于发展地面模拟设备,开邻近高超出音中国雏鹰科研课题组专用速空气动力学和空气热力学的研究。
航天方面的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克服由于高超音速飞行和再入大气层,严重气动加热所引起的“热障”问题上在钱学森先生倡导下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即物理力学,为航天器重返大气层奠定了科学基础。
航空方面的研究重点则放在了发展高性能作战飞机、超音速客机、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和变后掠翼飞机。
《飞行原理空气动力》课件
![《飞行原理空气动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e270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f.png)
回顾气动力学在推动先进科技发展中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探索气动力学的更多奥秘!
鼓励听众深入学习气动力学,并探索其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飞行原理空气动力》 PPT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飞行原理中的空气动力学,包括其定义、 基本概念、应用以及与先进科技的关系。
认识空气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定义
探索飞行中的空气力学现象和原理。
空气动力学发展历程
了解空气动力学在航空和航天领域的演变过程。
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探讨空气动力学在飞行器设计中的关键作用。
能优化中的应用。
3
气动力的计算方法
探讨气动力学计算方法和模拟技术。
气动力学设计
1 气动力学和设计的联 2 飞行器设计中的气动 3 气动力学设计的实例
系
力学问题
分析
解释气动力学在飞行器设 计中的关键作用。
探索飞行器设计过程中涉 及的气动力学挑战。
通过实例研究,深入理解 气动力学设计的关键概念 和技术。
空气动力学基本概念
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介绍空气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如空气动力学力、气流等。
气体的物理性质
了解气体在空气动力学中的行为 和特性。
流体的基本特性
探索流体在空气动力学中的运动 和变化。
空气动力学原理
1
空气动力学公式
学习空气动力学中的关键公式和计算方
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应用
2
法。
了解空气动力学原理在飞行器设计和性
气动力学与先进科技
先பைடு நூலகம்科技的气动力学 应用
探索先进科技领域中气动力学 的创新应用。
气动力学在航空航天 中的应用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与空气动力学基础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与空气动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24da9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8.png)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与空气动力学基础直升机是一种可以垂直起降的飞行器,它通过旋转的主旋翼产生升力,通过尾旋翼产生反扭力,实现悬停、飞行等动作。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和空气动力学基础主要包括旋翼的升力产生、马力的消耗以及稳定性控制等方面。
首先,直升机的飞行原理是基于伯努利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旋翼是直升机实现升力产生的重要装置,其原理与飞机的机翼相似。
旋翼上表面产生了较快的气流速度,下表面产生了较慢的气流速度,由于伯努利定律,产生了下表面的气压高于上表面,因此形成了向上的升力,从而使直升机能够在空中飞行。
其次,直升机的飞行涉及到马力的消耗。
旋翼的旋转需要马力的输入,主要是通过内燃机或者电动机转动旋翼,从而产生升力。
直升机飞行时,需要克服气流的阻力和重力的作用,因此需要马力来提供足够的推力。
在飞行过程中,直升机需要调整主旋翼叶片的迎角和旋翼的转速,以及尾旋翼的工作状态,以获得不同的飞行形态和速度。
此外,直升机的稳定性控制也是直升机飞行的重要方面。
直升机的稳定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1.放样。
即调整主旋翼的迎角和旋翼的转速,使得升力与重力平衡,保持飞行高度稳定。
2.塔臂平衡。
传统直升机通过塔臂实现重心的调整,通过调整塔臂长度和位置,使得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保持稳定。
3.尾翼的设计。
尾旋翼产生的反扭力会使直升机旋转,为了抵消这个旋转力矩,需要通过尾翼进行控制。
尾翼可以变化其迎角和转动方向,以产生不同的力矩,从而控制直升机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直升机的飞行原理和空气动力学基础主要涉及旋翼的升力产生、马力的消耗以及稳定性控制等方面。
通过合理地调整主旋翼和尾旋翼的工作状态和角度,以及驱动系统的输入,直升机能够实现悬停、飞行和各种飞行动作。
直升机的研究和发展对于航空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也被广泛运用于民用领域,如医疗救援、警务巡逻、旅游观光和货运等。
《低速空气动力学》课件
![《低速空气动力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c06d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3.png)
飞行器的运动状态和运动 方程,飞行器的气动力学 模型,飞行器的动力学特 性分析。
4 第四章:低速气动力 5 第五章:低速飞行器 6 第六章:应用实例与
学特性
的气动设计
研究展望
低速气动力学流动的特性, 粘性效应和不可压缩性的 影响,气动力学的基本定 律和特性。
低速飞行器气动外型设计, 气动力学计算方法,气动 力学试验和验证方法。
《低速空气动力学》PPT 课件
一个引人入胜且易于理解的PPT课件,介绍了低速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
低速空气动力学课绍, 学习目标和目的。
2 第二章:气动力学基 3 第三章:飞行器的运
础知识
动学和动力学
气体的物理特性,流动的 基本规律,流体力学的基 本方程,低速近似和网格 生成等基础知识。
低速飞行器的应用案例, 未来低速飞行器的研究展 望。
7 结束语
总结本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飞机原理与构造第三讲低速空气动力学基础(2)
![飞机原理与构造第三讲低速空气动力学基础(2)](https://img.taocdn.com/s3/m/0de5e81eff00bed5b9f31d47.png)
25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相对厚度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相对厚度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相对厚度增加,最大升力系数增加,临界迎角减小。 相对厚度增加,最大升力系数增加,临界迎角减小。
相对厚度增加
2011-12-8
26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翼型前缘半径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翼型前缘半径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前缘半径增加,临界迎角增加。 前缘半径增加,临界迎角增加。
半径小
半径大
2011-12-8
27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展弦比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展弦比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展弦比越高,最大升力系数越大,临界迎角越小 展弦比越高,最大升力系数越大,临界迎角越小。
展弦比高 展弦比低
2011-12-8
28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L
主要有两条途径: 主要有两条途径: ——增大上缘(上弧线)曲率; ——增大上缘(上弧线)曲率; 增大上缘 ——飞机以一定的迎角飞行 飞机以一定的迎角飞行。 ——飞机以一定的迎角飞行。
ps1 ps2
V1
S1
S2
V2
2011-12-8
5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飞机的升力 迎角: 定义为气流速度矢量 翼弦之间的夹角 迎角: 定义为气流速度矢量与翼弦之间的夹角,当气 气流速度矢量与 之间的夹角,
33
2011-12-8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层流和紊( 层流和紊(湍)流:
层流:液体质点互不干扰, 层流:液体质点互不干扰,液体的 流动呈线性或层状, 流动呈线性或层状,且平行于管道 轴线; 轴线;
紊流:液体质点的运动杂乱无章, 紊流:液体质点的运动杂乱无章, 除了平行于管道轴线的运动以外, 除了平行于管道轴线的运动以外, 还存在着剧烈的横向运动。 还存在着剧烈的横向运动。
低速空气动力学
![低速空气动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90b83a1a192e45361066f5dd.png)
●地面效应的产生原因
①上下翼面压差增加 ②地面阻碍使下洗流减小 ③下洗角减小,使平尾迎角减小
飞机脱离地面 效应区
第二章 第 37 页
飞机处于地面 效应区
●地面效应的效果
①上下翼面压差增加,从而使升力系数增加。 ②地面阻碍使下洗流减小,使诱导阻力减小,阻力系数减小。 ③下洗角减小,使平尾迎角减小,出现附加下俯力矩(低头力矩)。
第二章 第 22 页
② 阻力特性参数
I. 最小阻力系数 CDmin 和零升阻力系数 CD0
飞机的最小阻力系数非常接近零升阻力系数,一般认为二者为同 一个值。
第二章 第 23 页
CD min
II. 中小迎角时的阻力公式
在中小迎角时,阻力公式可以表示为:
CD CD0 ACL2
A是诱导阻力因子,大小与机翼形状有关。
.
第二章 第 29 页
●极曲线的深入理解
从坐标原点向曲线引切线,切点对应最小阻力迎角和最大升阻比。
第二章 第 30 页
0
CD0
●极曲线的深入理解
从原点所引直线与极曲线交于两点,则两点的升阻比相同,较 高者的迎角较大,较高者的平飞速度较小。
第二章 第 31 页
② 不同滑流状态的极曲线
●螺旋桨滑流
I. 零升迎角 0
0
第二章 第 12 页
●翼型在零升迎角下的压强分布
后半部分合力
压强低于 环境气压
压强高于 环境气压
第二章 第 13 页
前半部分合力
气动中心
压强低于 环境气压
II. 升力系数曲线斜率
CL CL ( 0 )
CL
第二章 第 14 页
III.临界迎角和最大升力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翼型在不同迎角下的压强分布
2011-12-8
20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翼型在不同迎角下的压强分布
2011-12-8
21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压力中心: 压力中心:
升力作用线与翼弦的交点。 升力作用线与翼弦的交点。
吸力
压力
2011-12-8
22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压力中心(CP) 压力中心(CP)位置随迎角改变的变化
L
主要有两条途径: 主要有两条途径: ——增大上缘(上弧线)曲率; ——增大上缘(上弧线)曲率; 增大上缘 ——飞机以一定的迎角飞行 飞机以一定的迎角飞行。 ——飞机以一定的迎角飞行。
ps1 ps2
V1
S1
S2
V2
2011-12-8
5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飞机的升力 迎角: 定义为气流速度矢量 翼弦之间的夹角 迎角: 定义为气流速度矢量与翼弦之间的夹角,当气 气流速度矢量与 之间的夹角,
n V
0.99V
2011-12-8
31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附面层
2011-12-8
32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层流和紊( 层流和紊(湍)流:
a 层流
b 层流开始破坏
c流动趋于紊流
d 紊流
细致地调节细管中红水的 流速, 流速,当它与主流管内水流速 度相近时, 度相近时,可以看到清水中有 稳定而清晰的红色水平流线, 稳定而清晰的红色水平流线, 表明这时主流管中各水层互不 干扰地流动。 干扰地流动。这种水流叫做层 流。
2011-12-8
25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相对厚度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相对厚度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相对厚度增加,最大升力系数增加,临界迎角减小。 相对厚度增加,最大升力系数增加,临界迎角减小。
相对厚度增加
2011-12-8
26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翼型前缘半径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翼型前缘半径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后掠翼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后掠翼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平直机翼的最大升力系数更大,升力系数曲线斜率越大, 平直机翼的最大升力系数更大,升力系数曲线斜率越大,临 界迎角越小。 界迎角越小。
平直机翼
后掠翼
2011-12-8
29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翼型前缘粗糙度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翼型前缘粗糙度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2011-12-8
35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实验表明真正决定液流流动状态的是用管内的平均流速 V、液体的运动粘度μ、管径d 三个数所组成的一个称为雷 液体的运动粘度μ 诺数Re的无量纲数, Re的无量纲数 诺数Re的无量纲数,即
2011-12-8
23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压力中心(CP) 压力中心(CP)位置随迎角改变的变化
2011-12-8
24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影响升力大小的因素
1、机翼面积(S) 机翼面积(S) 机翼面积越大,则机翼上、下表面压力差的总和越大, 机翼面积越大,则机翼上、下表面压力差的总和越大,所 以升力也就越大。升力与机翼面积成正比。 以升力也就越大。升力与机翼面积成正比。 2、翼型 翼型不同所产生的流线谱也就不同, 翼型不同所产生的流线谱也就不同,因此所产生的升力也 就不同(机翼上下表面) 就不同(机翼上下表面) 翼型相对厚度( 1)翼型相对厚度(c) 最大厚度位置(Xc) 2)最大厚度位置(Xc) 相对弯度(f) 3)相对弯度(f)
V
C y max = C y (α − α 0 )
α
−α 0
2011-12-8
V
α0 α =0
V
α
αcr
V
α
αcr
16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Cy-α曲线的特点: Cy- 曲线的特点:
Cy
Cy=0 的迎角 ( 用 α0 表示 ) 一 的迎角( 表示) 般为负值( 般为负值(0º~4º); ) Cy-α 曲线在一个较大的范 围内是直线段; 围内是直线段; Cy 有一个最大值 y max , 而 有一个最大值C 在接近最大值Cy max 前曲线上升 在接近最大值 的趋势就已减缓
拉力
阻力
Pull
Drag
重力
Weight
2011-12-8
2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飞机的升力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理——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理——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 机翼上、 机翼上、下表面 出现了压力差。 出现了压力差。并将 垂直于相对气流方向 (或垂直于飞机运动 方向) 方向)压力差的总和 集合), ),叫做机翼 (集合),叫做机翼 的升力。 的升力。
33
2011-12-8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层流和紊( 层流和紊(湍)流:
层流:液体质点互不干扰, 层流:液体质点互不干扰,液体的 流动呈线性或层状, 流动呈线性或层状,且平行于管道 轴线; 轴线;
紊流:液体质点的运动杂乱无章, 紊流:液体质点的运动杂乱无章, 除了平行于管道轴线的运动以外, 除了平行于管道轴线的运动以外, 还存在着剧烈的横向运动。 还存在着剧烈的横向运动。
前缘半径增加,临界迎角增加。 前缘半径增加,临界迎角增加。
半径小
半径大
2011-12-8
27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展弦比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展弦比对升力特性的影响:
展弦比越高,最大升力系数越大,临界迎角越小 展弦比越高,最大升力系数越大,临界迎角越小。
展弦比高 展弦比低
2011-12-8
28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2011-12-8
15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升力曲线: 升力曲线:
升力系数Cy与机翼迎角α的关系曲线
一般当飞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马 一般当飞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 赫数)一定时, 赫数)一定时,升力系数随迎角的变化 如图所示,当迎角较小时可以写作. 如图所示,当迎角较小时可以写作
Cy
Cmax y
α
α
α > α cr
翼型前缘越光滑,最大升力系数越高,临界迎角越大。 翼型前缘越光滑,最大升力系数越高,临界迎角越大。
光滑 粗糙
2011-12-8
30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附面层: 附面层:
空气是有粘性的,当气流流过一个物体时, 空气是有粘性的,当气流流过一个物体时,紧贴物体表面的那 层空气必然完全粘在上面,速度变为零,然后流速一点点增大, 层空气必然完全粘在上面,速度变为零,然后流速一点点增大,直 到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流速发生变化的空气层就叫附面层或边界层。 到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流速发生变化的空气层就叫附面层或边界层。 附面层的厚度很薄,而且与物面的长度成正比,即物面长度越大, 附面层的厚度很薄,而且与物面的长度成正比,即物面长度越大, 附面层越厚。 附面层越厚。
2011-12-8
18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翼型的压力分布
驻点和最低压力点
A点,称为驻点,是正压最大的点,位于机翼前缘附 称为驻点,是正压最大的点,位于机翼前缘附 近,该处气流流速为零。 该处气流流速为零。 称为最低压力点, 机翼上表面负压最大的点。 B点,称为最低压力点,是机翼上表面负压最大的点。
2011-12-8
ps1 ps2
V1
S1
V2
S2
机翼翼型的流线普
ps2> ps1
2011-12-8
3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飞机的升力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理——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理——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
飞机升力的形成
2011-12-8
4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飞机的升力
增加升力↔增加机翼上、下表面压力差: 增加升力↔增加机翼上、下表面压力差:
2011-12-8
34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层流和紊( 层流和紊(湍)流:
层流和紊流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流态。 层流和紊流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流态。 层流时,液体流速较低,质点受粘性制约, 层流时,液体流速较低,质点受粘性制约,不能随 意运动,粘性力起主导作用; 意运动,粘性力起主导作用; 紊流时,液体流速较高,粘性的制约作用减弱, 紊流时,液体流速较高,粘性的制约作用减弱,惯 性力起主导作用。 性力起主导作用。 液体流动时,究竟是层流还是紊流,要用雷诺数 雷诺数来 液体流动时,究竟是层流还是紊流,要用雷诺数来 判定。 判定。
F22飞行失速训练 飞行失速训练
2011-12-8
11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升力计算
翼型和迎角对升力的 影响可以通过升力 系数Cy表现出来。 Cy表现出来 系数Cy表现出来。升 力公式可以写为
1 2 Y = C y ρV S 2 Y Cy = 1 ρV 2 S 2
2011-12-8
12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升力公式的物理意义: 升力系数
Y = C y ⋅ ρV ⋅ S
1 2 2
1 2
ρV 2
S
—飞机的飞行动压 —机翼的面积
飞机的升力与升力系数、 飞机的升力与升力系数、来流动压和机翼面积成正 升力系数综合的表达了机翼形状、 比。升力系数综合的表达了机翼形状、迎角等对飞机升 力的影响。 力的影响。
流吹向下翼面时为正,如图所示。 流吹向下翼面时为正,如图所示。
L
R
V∞
D
α
2011-12-8
6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飞机的升力 迎角: 定义为气流速度 迎角: 定义为气流速度
矢量与翼弦之间的夹 矢量与翼弦之间的夹 角,当气流吹向下翼 面时为正,如图所示。 面时为正,如图所示。
不同于飞机的姿态
2011-12-8
2011-12-8
10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失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