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汽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能够区分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3.了解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汽化的定义和性质;2.液化的定义和性质;3.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4.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问问题或展示相关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兴趣,并了解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初步认识。

Step 2 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向学生介绍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和性质,并让学生与其日常经验联系起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Step 3 实验演示(20分钟)安排实验演示,展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可以通过加热水使其汽化,或者通过制冷器使气体液化等实验操作。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Step 4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

每个小组挑选代表发言并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相关知识。

Step 5 知识延伸(10分钟)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例如煮水、冷藏食物的原理等。

教师可以展示相关实物或图片,加深学生对应用的理解。

Step 6 总结和评价(5分钟)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和过程,并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上的学习情况。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汽化和液化的作文,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液化设备等。

教学资源:1.投影仪或黑板;2.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3.实物或图片。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演示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观察并描述汽化和液化的过程;2.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发言的质量;3.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汽化与液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其与物质内部结构和相变规律的关系。

2.了解汽化与液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

3.掌握汽化与液化的实验操作方法,能够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理解实验中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特点和与物质内部结构和相变规律的关系。

2.理解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物理原理。

3.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实验操作方法,理解实验中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整个教学过程需要介绍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如何定义液态和气态等,引导学生对汽化与液化的物理特性有初步认识。

通过图像、案例和示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于汽化与液化有直观的印象。

2.汽化与液化的物理特性通过介绍物质内部结构和相变规律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相态下的物理特性,如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特性,相变时能量的变化以及物理量的变化等。

难点在于将相变和内部结构的概念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变规律与物质结构的联系。

3.汽化与液化的应用介绍汽化与液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液化气、汽车制冷、制氧等。

这部分内容中,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案例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对于汽化与液化的应用有初步的认识。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汽化与液化的实验操作通过讲解相关实验的操作方法、实验装置的组成以及实验中所涉及的物理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物理量与概念的关系,并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寓教于乐、形象生动的简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对液态和气态产生认识。

2.理论讲解:给学生介绍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汽化与液化的物理特性以及与物质内部结构和相变规律的关系。

3 3 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 3 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引入课题:【实验1】:老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好”四个字,过一会儿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2】:在白色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

再将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学生:塑料袋先变大,后变小,袋内的酒精先变为气体,又变化为液体。

整总结: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板书)二、新授:分一:【问题1】:水烧开忘记熄火,会怎样?减少的水变成了什么?这是哪种物态变化?【问题2】:一碗水放几天后会怎么样?水变成了什么?属于哪种物态变化?【问题3】:以上这两种变化有区别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可能回答不全面,慢慢引导)(板书: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 分二:(一)、探究水的沸腾 : 1. 提出问题:【问题4】:你仔细观察过水沸腾的现象吗? 【问题5】: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问题6】:继续加热,水温会不会继续升高? 2.学生猜想:(水沸腾时有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水温会升高。

) 3.学生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缩短水沸腾的时间,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你有什么好点子吗?学生讨论:①烧杯小一些,加的热水少一些; ②尽量用温度高一些的水来实验;③烧杯上加一带孔的纸盖,减少热量散失等。

学生分工(每组四人,分别担任计时员,记录员,绘图员,观察员)合作,进行实验。

现象:温度变化:时间/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 画出图像: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沸腾以及沸腾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分三: 老师重新用酒精在黑板上涂鸦,过一会酒精痕迹不见了。

(二)这是不同于沸腾的另一种汽化现象---蒸发、 探究液体的蒸发 : 观察阶段 有无气泡 气泡数量 发生部位 大小变化沸腾前沸腾时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例如:①做饭时,经常在锅盖上附着一些小水珠。

物理课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

物理课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

物理课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个相反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2.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3. 汽化和液化的实例分析4. 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5. 实验操作:观察汽化和液化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及应用。

2. 难点:汽化和液化的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3.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状态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条件,并举例说明。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汽化和液化的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速率,分析影响汽化和液化速率的因素。

2. 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制冷、空调等。

七、课堂互动1.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互相交流学习。

2.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汽化和液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八、实验探究1. 安排学生进行汽化和液化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

2.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应用及影响因素。

2. 强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

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概念。

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标中应用的事例。

教学课时两课时(含实验)教学准备五组: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200ml烧杯。

酒精温度计。

硬纸板。

玻璃片。

一次性打火机。

30%酒精。

50ml注射器。

乙醚。

等。

棉签。

水。

视频仪。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1.板书设计。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状态变化:液体气态。

蒸发能量变化:吸热。

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液化状态变化:气态液态。

能量变化:放热,影响因素:温度下降,体积压缩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2.教学过程设计。

蒸发⑴分发器材,实验室上课无此步骤。

⑵让学生用棉签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出蒸发概念。

⑶例举洗手后不擦干怎样使手快干,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⑷俗话说冷冷在风里,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归纳出蒸发的能量变化。

⑸设凝,电风扇能对任何物体降温吗?⑹分组实验,水的沸腾。

注意观察现象,并描述。

a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同时有大量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汽化、液化可逆2、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沸点3、知道蒸发可致冷4、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5、结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沸腾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3、液化的方式教学难点: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熔化过程中,要吸热还是放热?2、晶体熔化条件、特征各是什么?3、凝固,要吸热、放热?4、由三态变化引入汽化、液化新课。

探究新知一、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分类:沸腾、蒸发(一)沸腾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剖析:①发生部位:液内和液表②发生温度:一定温度(沸点)③程度:剧烈2、水的沸腾实验:⑴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沸腾温度⑴装置:注意:器材;组装等⑴沸腾前的现象:少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小,未到水面消失。

⑴沸腾时的现象:大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⑴记录表格时间/min温度/⑴⑴图像:(描点作图;图像分析)⑴沸点: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影响因素:液体种类;液表的气压(由学生阅读教材P60的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归纳)③水的沸点:1标压下,是100⑴补充:液体温度计中液体选用要求凝固点<被测液体温度<沸点3、沸腾条件:①温度条件:温度达到沸点②热量条件:不断吸热练习: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谁沸腾后,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4、沸腾的特征:①温度特征:温度不变(保持在沸点)②热量特征:不断吸热学生讨论:教材P60想想议议(如下图)——纸锅如何将水烧开的?⑴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上的纸⑴水沸腾而纸锅不燃烧:纸的最高温度为水沸腾时的温度,达不到纸的沸着火点。

(二)蒸发1、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气化现象。

汽化与液化 教学设计

汽化与液化 教学设计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分析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水的沸腾现象,会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感受物理是有用的。

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客观记录,养成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探究过程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品质。

4.通过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体会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引课教师播放电视片Discovery中《荒野求生》中的获取淡水的视频。

师:同学们看过电视片的《荒野求生》吗?(展示一幅主人公贝尔来到海边的图片)。

这一天,探险者贝尔来到了荒无人烟的纳米比亚沙漠,在高温无水的情况下,口渴的他面前只有苦涩的海水,他是如何克服困难,获得淡水的呢?(停顿3秒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师:展示贝尔获得淡水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就是贝尔制作的蒸发器示意图,他先挖一个沙坑,里面倒入足够多的海水,坑上面覆盖一块塑料布,沙坑内的海水在高温下变成水蒸气,遇到塑料布又变成小水滴,滴入下面的水杯中。

下面我们也借鉴贝尔的做法通过实验进行污水的提纯。

图2展示PPT(在同一幻灯片中同时投影出图1和图2):这个“污水提纯”实验与贝尔的海水获取淡水的过程是非常相似:污水-海水,烧瓶-坑,玻璃杯—水杯,淡水—清水。

教师提问:在贝尔的做法和老师的实验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水(液态)→水蒸气(气态)→水(液态)师:我们把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板书: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展示PPT(图1和图2):这两种方法都是水先汽化变成了水蒸气。

相对来说贝尔采用的是一种较缓慢的汽化方式---蒸发。

用酒精灯把水烧开的方法能更快地获得水蒸气,这时水花剧烈的翻腾,我们把这种汽化方式叫沸腾。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1. 简介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份针对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两个重要的物理概念。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教学目标•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物理规律;•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能够解决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践动手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汽化的概念和规律•阐述物质从液体态到气体态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介绍沸点、蒸发、蒸馏等与汽化相关的概念和实验现象;•讲解凝结反应中的液化现象。

3.2 汽化实验•讲解汽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进行一次简单的汽化实验,观察汽化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汽化规律。

3.3 液化的概念和规律•阐述物质从气体态到液体态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介绍液化的条件和实验现象;•讲解液化气体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3.4 液化实验•讲解液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进行一次简单的液化实验,观察液化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液化规律。

4.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结合实验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5. 教学评估•设立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其实验操作技巧;•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撰写,评价学生对汽化和液化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教学资源•教科书:物理教材电子版;•实验器材和材料:汽化和液化实验所需的装置、烧杯、温度计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7. 教学安排课时教学内容第1课时汽化的概念和规律第2课时汽化实验第3课时液化的概念和规律第4课时液化实验第5课时复习与总结8. 小结本文档通过设计一份针对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两个重要的物理概念。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了解影响汽化和液化的因素。

3. 能够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及特点。

2.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3. 影响汽化和液化的因素。

4.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及影响因素。

2. 难点:如何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状态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及特点:借助PPT展示图片和动画,生动形象地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它们是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引导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并通过实验或生活实例进行验证。

4. 讲解影响汽化和液化的因素:分析温度、压力等因素对汽化和液化的影响,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5.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汽化和液化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汽化和液化条件的掌握。

2.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评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究其他物质状态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物质状态变化,如升华和凝华,加深对物质状态变化的认识。

2. 参观实验室或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实地考察,观察汽化和液化的实验或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三、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情感体验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用具: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投影仪、毛玻璃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毛玻璃上的酒精到哪里去了?二、进行新课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现象:塑料袋鼓起来了.凉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滴进的酒精是液体,放入热水中变成气体,所以看不见了.擦入皮肤上或放在盘子里的酒精,慢慢变干了,我们也没看见酒精的气态,所以气态酒精无色、透明、是看不见得.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2.沸腾探究:水的沸腾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设计实验:如课本图4.3—2按装器材.把冷水倒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杯上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当水温至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这里边关于压强和浮力我们以后要学到.现在根据观察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根据记录数据,在图4.3—3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然后看课本80页小数据.教师介绍: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要记住酒精的沸点78 ℃、水银的沸点357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3.蒸发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想想做做:把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觉?滴上、擦上酒精的地方有凉的感觉,用手扇感到更凉.这说明蒸发过程需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并且蒸发有致冷作用.(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看课本图4.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身体上有水,皮肤上的水分蒸发,水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就要从人的皮肤吸收热量,使体温下降,所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由于狗没有汗腺,不能靠出汗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前面我们看到,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凉一会儿,塑料袋变瘪,并且有酒精液滴,这过程说明了什么?大家思考,并相互讨论.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这我们也不陌生.我们家中用的液化气罐,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后装入钢罐的.还有我国长城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的燃料,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装在火箭里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液化过程要放热.100 ℃水蒸气的烫伤比100 ℃开水烫伤更严重.100 ℃水蒸气要液化就要放热这样烫伤更严重.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四、巩固练习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1.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型,下面浸入盒里的水中,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放在通风处效果更好.因为纱布能沿着自身的纤维结构将盒内的水吸上来,随着水的蒸发,周围的温度就会降低,饭菜就不容易变馊了.2.以一般家庭用液化气罐为例,罐内的液化气重15 kg,容积35.5 L,汽化后体积增加16倍.3.把一块金属放在冰箱中冷冻一会儿,取出后发现变湿了.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擦不干.这是因为从冰箱中取出的物体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凝结,由于液化附着金属的表面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发生液化.所以擦不干.4.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它的温度不变.五、板书设计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2.沸腾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3.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汽化与液化教育教学设计

汽化与液化教育教学设计

汽化与液化教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并能够辨别物质状态转变的条件。

2.掌握汽化与液化的原理,能够解释为什么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状态会发生改变。

3.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汽化与液化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汽化与液化的概念介绍:通过简短的讲解和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2.汽化与液化的条件:讲解汽化和液化发生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等因素,并通过实际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条件的理解。

3.汽化与液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状态转变。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来总结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4.汽化与液化的实验:进行一个液化为气态的实验,例如用酒精灯加热液体,观察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汽化和液化现象,加深他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5.汽化与液化的应用:讲解一些实际生活中涉及到汽化和液化的实例,例如水的汽化冷却和液化气的运用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应用是如何利用汽化和液化的原理的。

教学活动:1.情景模拟活动: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物质,例如水和酒精。

给每个小组一些情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情况,决定自己是汽化还是液化。

通过这个活动,增加学生对条件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2.实验观察与分析:在实验室中进行一个液化为气态的实验,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

然后,让学生通过数据和观察结果,来分析汽化和液化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3.讨论和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其中一个涉及到汽化和液化的实例进行讨论,并展示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于汽化和液化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价与反馈:1.课堂互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夸奖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并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2.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和数据,撰写一个实验报告。

教师对报告进行评分,并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实验分析能力。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方式。

2. 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2.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3. 汽化和液化的实例4.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5. 实验探究: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应用。

2. 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

2. 采用实验法,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条件、实例和应用。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交流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汽化和液化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汽化和液化条件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汽化和液化实例的认识。

4. 评价学生对汽化和液化应用的理解。

5.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PPT,包含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实例和应用。

2. 准备实验器材,如加热器、冷却器、观察容器等。

3. 准备实验药品,如水、酒精等。

4. 准备教案和作业。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条件、实例和应用。

3. 演示实验:进行汽化和液化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5.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交流讨论。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方式。

2. 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条件。

2. 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2. 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酒精灯、温度计、蒸发皿等。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烧水时水蒸气的产生,让学生思考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引出汽化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汽化的定义、条件及汽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汽化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汽化现象,如蒸发、沸腾等,让学生理解汽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汽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 液化讲解:讲解液化的定义、条件及液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液化的现象。

6.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如雾的形成、冷饮中的冰雾等,让学生理解液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液化的問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及应用。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汽化和液化的异同点,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七、拓展与延伸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科普文章、实验案例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究汽化和液化的其他应用领域,如制冷技术、气象预报等。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方式。

2. 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1. 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2. 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化和液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新课导入: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3. 实例分析:展示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实例,如吹气球、喝饮料时瓶口的冷凝水等,让学生分析其原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汽化和液化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及应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7. 板书设计:汽化和液化1. 概念: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条件:汽化:温度升高、压强减小。

液化:温度降低、压强增大。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七、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条件和应用。

2. 强调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2. 调查汽化和液化现象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知识。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安化小淹镇中心学校黄光荣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
酒精、热水、小烧杯、滴瓶、玻璃板、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记时器等。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非常好,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是较常见的,希望我们同学将今天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学校授课教师液体的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特点;会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 关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4.3汽化和液化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 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重占 八难点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蒸发时吸热,使物体温度降低教师演示用: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棉球学生每组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10套)、计时表。

课时安 排1课时'可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3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需要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装置,老师巡视后让设计好的学生为冋学讲解设计方案,老师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并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将教学活动变为学生的创造活动。

酒精灯加热烧杯中适量的水,温度计测水温,沸腾时观察,研究现象。

①展示课件:抽代表仪器选择及组装: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

②展示课件:在实验中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③老师引导本实验中我们注要观察什么?(气泡怎样变化、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4 )进行实验教师:①明确实验器材和用法②引导学生正确安装实验器材③简单介绍实验方案并强调注意事项(5)分析与论证请小组代表总结、汇报各阶段观察到的现象,仿照晶体融化曲线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曲线图并展示,向全班交流(上台汇报、展示图表)。

学生进行猜想分小组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汇报实验万案,明确分工,使人人参与,有条不紊,既保证实验探究顺利进行,又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适时提问,,对照记录表格内容及曲线图加以层层深入得出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实验并讨论:
从对比中体会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需要吸
放热。
左 右 试 管 初 始 状 态 相 热, 液化放热。
组织学生完成教科书 P104, 图 5-3-8 同, 左管加热沸腾、 水量减
的实验。
少; 右管通入左管中导入的
水 蒸 气, 温 度 升 高, 水 量
增加。
这个实验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讨论回答:
升华主题, 物态变化中都
回忆旧知, 有助于提高新
习冶 内容的答案。
前的预习作业;
课学习的质量; 预习新知可让
对有疑问或争议的问题 宝贵的课堂时间不停留于简单
相 互 讨 论, 并 寻 求 老 师 的 的知 识 传 授 上, 而 能 更 多 地
帮助。
应用。
2郾 探究水沸腾前后的现象
虽然同学们都已在家中观察了沸腾
现象, 但很有可能你们并没有深入研究
学生回答: 水蒸气变成小水珠, 是 液化过程。
5
教师活动 摇 摇 液化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学生活动
摇 摇 小组讨论。 放热? 吸热?
续表摇 摇 设计意图
摇 摇 汽化要吸热, 学生已从实 验中切身体会到, 紧跟着进行 知识的应用, 让学生先猜想, 再用实验验证。
3郾 实 验 探 究 汽 化、 液 化 中 的 吸
摇 揖教学重点铱
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摇 揖教学难点铱
水在汽化、 液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摇 揖教具铱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 热水、 酒精灯、 温度计、 烧杯、 带活塞的烧瓶、 铁架台、 石棉网、 秒表、 带孔的塑料片、 大号针筒、 带活塞的试管两个。
摇 揖教学理念铱
1郾 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1) 课前的情景创设, 由学生自己的质疑引起学生们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望; (2)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冶; (3) 点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 归纳等 能力; (4) 调控好学生的探究方向和探究进程。 2郾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 由学生发现有趣的物理现象而提出问题, 激发同学们之间的探讨; (2) 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对所想要探究的现象进行提问; (3) 在自主的实验探究活动中,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数据形成自己或小组的 实验结论; (4) 在自我评价和师生共同评价中, 进行最优选择, 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
摇 揖学生情况分析铱
1郾 原有知识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 “ 熔化和凝固冶 中的物态变化; 并在小学科学课中对沸腾、 蒸发 已有一些浅显的认识, 对于学习 “汽化和液化冶 这一新知识已具备 “元知识冶。 2郾 技能准备 在前面已使用过温度计、 酒精灯; 能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学生已 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 并且能够运用观察、 分析、 归纳、 类比等科学方法来探究新 知识。 3郾 心理准备 虽然水 “沸腾冶 是个常见的现象, 但在这个现象中仍有些是学生不清楚或不知道的物 理规律, 若能抓住一些学生不能用已有经验解释的现象,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的 欲望。
7
摇 揖教学重点铱
(1) 探究液化的两种方法。 (2) 探究液化要放热。
摇 揖教学难点铱
液化过程要放热。
摇 揖教学过程铱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 引入新课 摇 摇 播放烧水视频, 提出问题: 为什么白烟 摇 摇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出现在离壶嘴较远的地方而壶嘴附近几乎没 有呢?
二、 液化概念 摇 摇 检查预习情况。
摇 揖教学目标铱
1郾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汽化、 液化。 (2) 了解沸腾现象, 知识水的沸点。
1
(3) 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会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4) 知道汽化是吸热过程。 (5) 会用汽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2郾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2) 经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3郾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 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 道理。
停止实验, 收拾实验器材。
小组分析、 归纳。
各组互动。
点评学生的汇报, 认可对探究得出 的规律, 提出不足之处。
请一组同学展示探究 成果;
其他小组补充; 其他小组展示或叙述自 己组的实验成果; 得出规律: 沸腾 前 水 的 温 度 升 高, 沸腾后温度不变 (沸点); 沸腾 前 气 泡 由 大 变 小, 沸腾后由小变大; 水沸腾后停止加热, 沸 腾也将终止;
第二课时
成都市第 37 中学摇 范金华
摇 揖授课地点铱
教室。
摇 揖授课时间铱
1 课时。
摇 揖仪器材料铱
(1)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 注射器、 乙醚。 (2) 学生实验器材: 金属勺子、 烧杯 3 个、 冰块、 开水、 冷水、 注射器、 乙醇、 打 火机。 (3) 多媒体设备。
摇 揖教学目标铱
1郾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液化的概念, 了解常见的液化现象。 (2) 知道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能初步解释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3) 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 2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液化方法的探究, 对液化放热的体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充分联系实际, 体会 “物理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冶 的学科特色。 (2) 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请学生观察, 刚才实验中使用到的 带有小孔的塑料片上有些什么物质?
学生观察并回答: 有大量的水珠。
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回答:
抓住每一个细节, 引导学
沸腾的水溅出来的; 因 生细微地观察实验现象, 并能
为沸腾而跑出来的水;
发 现 问 题, 进 而 及 时 解 决

问题。
抓住学生表述不清或不准确及时引 导学生从物态变化来分析这一现象, 并 总结出这一物态变化名称。
试管中的水虽达到了沸 点, 但不能再从外界吸 热, 故不能沸腾。
从刚开始的各抒己见, 到 现在的意见统一, 归功于对一 个看似熟悉的沸腾现象进行了 科 学 探 究, 得 出 了 科 学 的 结论。
查阅教材 P103 “ 几种物质的沸点冶 的沸点。
学生看书。
让学生认识到不仅水有沸 点, 其他的液体在沸腾的时候 温度都能保持不变。
摇 摇 学生观看视频, 思考并 摇 摇 情景创设, 由学生自己的
播放一段视频: 直接加热烧杯中的 分组讨论视频中同学留下的 质疑引起学生们的认知冲突,
水以及通过加热烧杯中的水间接加热放 困惑。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烧杯中试管里的水, 观察烧杯和试管
中的水是否都能沸腾。 (由本班学生参与
录制)
教师提问: 烧杯中的水经加热后沸
小组 进 一 步 讨 论: 能 否 根 据 教 材 P103 图 5-3-5,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区分 蒸发和沸腾。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 识物理问题。
进一步总结水沸腾的条件。
1郾 达到沸点。 2郾 继续吸热。
从蒸发与沸腾发生的条件 不同, 再一次体会液体沸腾时 需要的条件。
能否根据这一结论解释前面视频中 的奇怪现象。
学生回答:
腾, 但试管中的水却没有沸腾, 为什么?
里面的液体不是水;
同学们想要科学严谨地回答这一问
里面的水不能继续吸
题, 需 要 一 同 来 学 习 今 天 的 新 课——— 热……
汽化。
二、 进行新课
1郾 “ 复习旧知, 预习新知冶
小组 长 带 领 组 员 交 流 “ 复 习、 预
组长检查是否已完成课
5郾 3摇 汽化和液化
摇 揖教材分析铱
《汽化和液化》 一节的新版教材与旧教材有很大的不同: 内容上增加了学生探究汽化、 液化中的吸放热实验; 从微观角度认识了蒸发和沸腾的不同, 删减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讲授方法上: 将汽化概念的直接给出, 改为学生探究实验, 由此实验引入汽化这个概念, 并 探究水沸腾前后的特征, 经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学生探究 “汽化、 液化中的吸放热冶, 一方面可以实际观察左右试管水量、 温度的变化, 还能典型地 展示物态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这一物理现象, 并将这个能量变化对应到一些自然现象 中, 让物理走向了生活。 这样, 新版教材注重了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 通过实验探 究、 分析讨论, 知道了什么是汽化、 液化现象, 了解了汽化、 液化中的吸放热, 培养了学生 的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 分析总结能力。 也正式注重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节课要将本 节内容结束, 时间太过紧张, 所以分为两节课, 该教案是 《汽化》 这个版块的呈现。
在自我评价和师生共同评 价中, 进行最优选择, 归纳总 结出物理规律。
4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摇 摇 烧杯中的水越来越 少……
续表摇 摇 设计意图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将沸腾的特点 与已预习过蒸发特点进行对比。
不同点: 发生温度; 发生部位; 温度变化情况; 剧烈程度。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
检验 课 前 知 识 的 预 习 效 果, 能对知识进行整合。
2郾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体现了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思想。 新知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已 有经验和知识的认识上, 进一步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收集信息进行比较, 经历从物理现
6
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 解决的矛盾, 发现新的问题。
3郾 对两个学生探究实验的展开, 很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充分体现了 “ 授 之渔冶 的现代教育理念。
(为确保实验在较短时间内顺利进 行, 水不宜过多, 可选择初温在 80益 左 右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