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十单元教案 (2)

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十单元教案 (2)

第 10单元(章)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重点学习一些常见国家的英文表达,以及该国在初次见面时的行为与语言, 该话题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其中有听力练习也有口语练习。

内容相对来说较简单,重点帮助学生练习“be supposed to do ” 的用法,在不断的练习中达到掌握以及熟练运用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1、能够使用be supposed to do 谈论不同国家人们初次见面时的礼仪2、掌握关键词:shake hands , bow , kiss ,custom3、句型: A: What are you supposed to do when you meet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B: We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bow/kiss.4、句型“should have + done ”能力目标:正确运用短语:be supposed to, should do something ,情感目标:本单元以谈论“习俗”为话题,了解各地不同的文化知识,从而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要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1. The customs of some countries.2. Tell what you are supposed to do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四、教学难点Can use “be supposed to” correctly. 五、教学准备录音机 课本 课件 多媒体设备。

单元课时分配:5课时Period 1 Section A (1a-2d) Period 2 Section A (3a-3c) Period 3 Section A (Grammar Focus-4c) Period 4-5 Section B (1a-2e ) Period 6 Section B Section B 2 (3a-Self Check)9年级英语教案人教版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学科全册第 9单元(章)九年级英语学科全册第 9单元(章)九年级英语学科全册第 9单元(章)九年级英语学科全册第 9单元(章)九年级英语学科全册第 9单元(章)。

第十单元复习课

第十单元复习课

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pH (1)溶液酸碱性 (1)溶液酸碱性的测定 溶液酸碱性的测定 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室常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其中紫 实验室常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其中紫 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是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是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是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2)溶液酸碱度的测定 (2)溶液酸碱度的测定 溶液酸碱度 常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pH 常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pH pH试纸或pH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范围通常在0 14之间 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为: 之间。 pH与酸碱性的关系为 范围通常在0-14之间。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为:
第十单元
酸和碱
一、酸碱指示剂 1、概念:酸碱指示剂是指能跟酸或碱起反应而显示不 概念: 同颜色的物质。 同颜色的物质。 2、指示剂在不同性质的溶液中的颜色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红色 蓝色 紫色 无色酚酞试液 红色 无色 无色 (1)酸碱指示剂只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 (1)酸碱指示剂只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判断出 酸碱指示剂只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 (2)溶液的酸碱性也可用试纸进行检测, (2)溶液的酸碱性也可用试纸进行检测,如酸性溶液能 溶液的酸碱性也可用试纸进行检测 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浓硫酸的特殊性 (1)强腐蚀性:又称浓硫酸的脱水性。 (1)强腐蚀性:又称浓硫酸的脱水性。如不慎将浓 强腐蚀性 硫酸沾在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硫酸沾在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 涂上3% 5%的碳酸氢钠溶液 3%- 的碳酸氢钠溶液。 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浓硫酸的稀释 (2)浓硫酸的稀释 ①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 稀释时, 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 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 断搅动, 断搅动,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 酸里。 酸里。 ②稀释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 稀释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 扩散。 扩散。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第十单元(认数)二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第十单元(认数)二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主备人:沈闸小学马利国第十单元认数(二)教学内容:认数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11~20各数,内容分三段编排。

11~20各数的直观认识,11~20各数的意义,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1~20各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这些数都是两位数,分别是1个十和几个一或2个十合成的数,学生理解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因此,教材先联系小棒直观表示这些数的含义,再利用计数器分析各个数的组成,形成数的概念。

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起深入理解数的意义的作用。

1.在摆小棒活动中初步认识“一”和“十”,初步体会十几和20。

第78页例题首先教学计数单位“十”,接着教学12的含义,然后教学其他十几的数和20。

小棒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和学具。

2.在“小棒表示的数算珠表示数写出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数位,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3.应用十几的数概念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直观地认识“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的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意义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课时划分:四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教案):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备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教案):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备课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备课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本章共安排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教学(不包括选学内容)约需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仅供参考):10.1 统计调查约3课时10.2 直方图约2课时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约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一、教科书内容与本章学习目标(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二)教科书内容10.1节“统计调查”,主要介绍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的常用方法.教科书以调查人们对几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为背景,设计了两个问题,通过统计调查问题1回顾了全面调查;通过统计调查问题2介绍了抽样调查.教科书首先设置问题1,要求学生考察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统计调查,首先是收集数据,由此引出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的方法;对于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才能看出数据分布的规律,这就涉及如何整理数据的问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表(没有给出频数分布的概念)整理数据的方法;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教科书选用了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条形图和扇形图展示了数据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分析统计图表就可以看出全班同学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对于扇形图,学生在小学只能从扇形图中读出信息,不会画出扇形图来描述数据,在本节中,教科书结合问题1介绍了如何画出扇形图,这是本学段的一个教学要求.问题1的统计调查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即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数据的来源一般有两条渠道:一条是通过统计调查或科学试验直接得到第一手统计数据;另一条是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获得第二手统计数据.统计调查是获得第一手数据的重要途径,它们常常通过访问、邮寄、电话、电脑辅助等形式来收集数据;科学试验是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各种文献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等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通过这些资料或媒体可以获得第二手数据.本章主要学习通过统计调查来收集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的方法.关于通过科学试验获得数据的方法,教科书通过一个选学栏目作了简单介绍;对于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手段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安排在课题学习和习题中.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抽样调查是实际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调查方式,也是本节重点介绍的统计调查方法.教科书沿用问题1的情景,设计了问题2,介绍利用抽样调查收集数据.在问题2中,调查全校学生对五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不太实际,抽样调查是一种经济、有效、省时省力的方法,这就使学生对抽样的必要性有所感受.结合着必要性的讨论,教科书给出了与抽样调查有关的概念和术语,如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等.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具有好的代表性,抽取样本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教科书介绍了一种利用学号随机抽取样本,实现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这个抽样方法简单有效,便于学生理解样本的代表性.有了样本数据,就可以整理、描述和分析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的情况.通过问题2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一个利用抽样调查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统计过程,对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样本的代表性、单随机抽样,以及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等有所了解.在问题1,2的基础上,教科书设置了问题3.问题3是比较学生所在学校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教科书没有给数据,也没有给分析和解决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教科书这么做的目的是考虑到统计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希望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统计活动这种有效方式学习统计内容.问题3中设置的三个小问题,事实上是给学生完成此问题适当的引导.其中调查方案的确定,需要根据学生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权衡,选取相对合适的调查方案.即使是调查同一所学校,也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但要能解决所提问题为前提,其实这是辩证地认识两种调查方式特点的过程,更是正确认识统计方法特点的过程.通过问题3,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的思想.“捉-放-捉(capture-recapture)”是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常常被用来根据部分的情况估计整体的情况,例如估计养鱼池中鱼的个数,森林中某种动物的个数等,这个方法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教科书在选学栏目“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中,模拟这种方法设计了一个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活动体验这种方法,感受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并了解试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10.2节“直方图”,重点讨论利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对于直方图,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没有接触,这是本学段学习的一种新统计图.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入手:从63名学生中选出40名参加广播体操比赛.选择参赛队员的一个要求是队员的身高应尽可能整齐.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选出符合这个要求的队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确定人选的方法.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首先是将数据分组,根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了数据的变化范围.参照极差,可以确定组距,进而可以将数据进行分组,利用频数分布表给出了身高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身高分布在哪个范围,由此可以确定参赛选手的身高.对于取值比较少的数据(如前一节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可以用条形图描述频数分布,而对于取值比较多的数据(如身高),分组后可以用直方图来描述频数分布.教科书利用问题4介绍了根据频数分布表作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教科书结合一个实际问题介绍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使得对于统计图表的认识具体化.10.3节“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和方法从事统计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过程.教科书选择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和时代气息的问题——水资源问题为主题编写课题学习,这不仅有利于统计知识的深入学习,而且具有“节能减污,保护环境”的教育价值.这个课题学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要求学生阅读背景材料,从中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回答问题.第二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统计调查知识,完成一个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的统计调查活动,并结合第一部分的内容撰写一份报告.课题学习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对数据进行合适处理,可以挖掘其中蕴涵的信息,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在经历这个统计调查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的思想,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的习惯.(三)本章学习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收集数据的方式,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2.通过实例,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简单随机抽样,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合理性,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3.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意义,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5.能画扇形图和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的情形),并能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6.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即现象的变化趋势.7.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三、对教学的几个建议1.注意统计思想的渗透与体现2.在统计过程中学习统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3.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4.准确把握教学要求5.关注信息技术的使用。

外研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Module 10单元集体备课

外研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Module 10单元集体备课

外研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Module 10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整体概览(一)单元主题该主题属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范畴,涉及“班级与学校规则,规则意识”“交通法规,安全意识”子主题。

(二)课标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理解简答的语言材料,领悟其基本意义,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传递信息,叙述事件,实现基本的沟通与交流。

能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换位思考,尝试多角度认识世界。

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基本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兴趣逐渐增强。

六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并加以运用。

基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主题:本单元主题属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范畴,涉及“班级与学校规则,规则意识”“交通法规,安全意识”子主题。

2.语篇:本模块第一单元课文是以Daming和Simon在图书馆的见闻为主题,来开展的对话教学,第二单元是谈论行为规范和交通规则。

3.语言知识:感知并模仿说英语,体会意群、语调与节奏。

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过程,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主要信息和观点。

在语境中理解祈使句的形式、意义、用法。

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表达行为规范和交通规则。

4.文化意识:中外文化对于规章制度的不同认知,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举止、生活习俗、接人待物的礼仪及了解遵守西方规章制度的礼貌用语。

5.语言技能:借助图片等,理解语篇,能提取、梳理、归纳主要信息,完整、连贯地朗读所学语篇。

6.学习策略: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对所学内容进行主动复习和归纳,在学习内容与个人经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学习英语已有三年之久,积累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学习策略,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英语阅读基础,所以,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分别在三年级上册3模块“Point to the...”和五年级上册10模块2单元“Don’t shout,please”中已初步学习和接触过以Point to ..., Please stand up/sit down.及Don’t和Let’s引导的一些祈使句,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课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将继续在已了解祈使句的基础上,运用祈使句来表达行为规范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利用学生周围的实际生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新语言,积极实践。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10单元备课参考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10单元备课参考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十单元Unit 1要点精讲1.重点单词print (v. 打印),connect (v.连接),finally (adv. 最后),document (n.文件),use(v.使用),save(v.保存,挽救),box(n.方框),again(adv.再一次),online(adj. 在线的),download(v.下载),Internet(n.网络),grandchild(n.外孙),check(v.检查),timetable(n.时刻表),laptop(n.笔记本电脑),website(n.网址),London(n. 伦敦),kind(n. 种类)2.重点词组write one’s homework写作业open a new document打开一个新文件save the document保存文件click “save”点击“保存”in the box在方框里print the document打印文件on the computer在电脑上send emails发送电子邮件visit one’s website浏览某人的网站make travel plans制定旅游计划the train timetable火车时刻表connect…to… 把……和……连接起来go online上网play games玩游戏switch on接通,打开on the Internet在互联网上download music from the Internet从互联网上下载音乐3.交际用语How do you write your homework on the computer? 你怎样在电脑上写作业?How do I save the document? 我怎样保存这个文件?You click “save’’ and write a name for it. 你点击“保存”,并给它起个名字。

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集体备课)-化学

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集体备课)-化学
【提问】NaOH固体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呢?
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1]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过渡】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那么NaOH呢?
演示实验10-8: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程式
板书
设计
常见碱的性质
1、碱有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2、可作为干燥剂的有:浓硫酸、氢氧化钠
3、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作业布置:





化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NO: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课题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4课时)
上课人




知识与技能
知道酸和碱的溶液导电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3、酸的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作业布置:





化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编号NO: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课题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
上课人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教案
文化
阅读
同步拓展阅读
学习
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金钱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学生自由汇报
一、引入
1.交流钱能做什么?
2.总结钱的重要性。
3.今天我们就共同阅读有关金钱的故事。板书课题:一枚金币
3. 学生概况课文主要内容。
1.如果我们把这个单元看作是一棵大树的话,(相机板书一棵大树的简笔画),
2.树上的枝干是什么?(本单元的课文)(相机板书课题和中心的关键词)
群学
阶段
1.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进行相机板书易错的字在黑板上,学生书空。
2. “币”、“懒”、“奖”、“捏”
3. “纳”“撕”“慈”读音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错呢,问学生,梳理后出示正确答案再读一遍。抢读的方式把这些字音再过一遍。
4.听写词语并改错。
1.昨天晚上大家通过自主听写和预习了本单元的生字词,不知你整理出了哪些容易写错的字,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收获吧。
2.过渡:老师也梳理了一下平时大家容易出错的字,来看看,想想你怎么来区分他?
3.点播多音字:差
4、听写强化记忆。
共学
阶段
1.自读课文,练读老师出示的难读句段。
2.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1.检查预习情况,小组内互查。
2.学生背诵古诗。
3.认读本单元生字带出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1.让学生谈自己搜集的钱币的知识。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十单元集备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十单元集备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十单元集备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未来生活”这一主题展开,涉及到未来城市、交通、职业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未来生活的可能变化,同时学习使用一些表达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句型和词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了解未来生活的可能变化。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使用所学句型和词汇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能够用英语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看法和预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了解未来生活的可能变化。

教学难点:使用所学句型和词汇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能够用英语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看法和预测。

四、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小组合作、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

学习方法: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未来城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主题。

新课学习: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了解未来生活的可能变化。

实践练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使用所学句型和词汇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能够用英语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看法和预测。

归纳小结: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观察、口头测试、作业等。

反馈方式:口头反馈、书面反馈等。

七、作业布置与要求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未来生活的短文或对话。

要求:作业要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语法正确,内容完整,表达清晰。

第十单元集体备课记载

第十单元集体备课记载

研 究 过 程 及 思 路 详 记 主 备 人 发 言
第一步:复习(四个单元的重点内容) T: Hello, boys and girls. Nice to see you. First, let’s meet some friends. 今天,让我们先来拜访几位老朋友。 (PPT 逐个显示三 幅图)What are they doing now? 他们正在干什么? T: (图一) Look at Mr Black. What is he doing?(稍停) He’s reading a newspaper. Nancy is in the sitting-room. What is she doing? (稍停)She’s watching TV. Look, Mike and his friends. What are they doing? (稍停) 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 (PPT 逐图出示句子) T: Next, think and guess. 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猜猜图中出现的人物正在干什么。 T: (PPT2 显示教师本人) Who’s she? Yes, it’s me. Suppose I’m at home. What am I doing? (引导学生猜测) Are you …? T: (PPT2 显示图片和句子) Look, I’m reading a magazine.你猜对了吗? T: (PPT3 显示 Mike) Who’s the boy? (稍停)He’s Mike. He’s in the playground now. What is he doing now? Guess, please. (引导学生猜测) Is he…? T: (PPT3 显示图片和句子) Oh, he’s running. T: (PPT4 显示 Wang Bing 和 Mike) Look at Su Hai and Su Yang. They are in the library. What are they doing? (引导学生猜测) Are they …? T: (PPT4 显示图片和句子) Look, they’re cleaning the library. T: (小结) 当我们描述正在发生的事,别忘了用上 be 动词 is, am, are 和行为动词后面 的 ing 噢!例如:What are you doing? I’m reading a magazine. Are you playing the piano? She’s making a model plane. (PPT5 出示例句,句中 be 动词和 ing 用红色) T: Now the students are going on a camping trip. 学生们正去野营。What do they have? Look, they’re showing their things to each other.他们都带了什么?瞧,他们正在互 相展示呢! T: What does Helen have ? (稍停) Good. She has a cake and a towel. (PPT6 显示答句) T: What does Liu Tao have ? (稍停) Yes. He has a kite and a sandwich. (PPT7 显示答句) T: Look at Su Hai and Su Yang. What do they have ? (稍停) Right. They have a box of chocolate and some hamburgers. (PPT8 显示答句) T: (小结) 当我们表达某人有某物,要注意: 主语是第一人称 I, 第二人称 you 和复数时用 have; 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用 has。 例如: What do you/they have? I/We/They have… What does he/she… have? He/She… has… (PPT9 出例句) T: 学生们去野营带了很多东西。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shapes.他们带的物品形状各 不相同。(PPT10 显示图片) Look, what shape is the box ? (稍停) It’s a star. 请你 和同桌一起谈谈它们的形状。(PPT10 出示句型) 说完了吗?现在请你快速抢答。请你注意,这回老师可不是按顺序说的。Listen carefully. What shape is the kite/cake/box/towel/sandwich/hamburger? (本步骤设计说明:本单元是综合复习。本部分,教师安排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交流、 猜谜游戏等互动方式来复习第六至第九单元的知识点, 为本课练习做充分准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十章---《浮力》单元备课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十章---《浮力》单元备课和教案

单元备课第十章浮力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分三节,第一节通过观察现象和探究实验得出凡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浮力,第二节探究浮力的大小,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第三节给出浮沉条件,并利用它解释潜艇、气球等的原理。

“浮力的利用”是讨论如何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贯串调节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控制物体的浮沉,使学生理解为实现物体的上浮、下沉、悬浮所采取的措施。

除课堂内、外安排一些小制作、小实验外,还可以安排学生查阅有关浮力的资料如:古代利用浮力的故事、深水打捞等,学生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使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发展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经历研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三、重点:1、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四、难点:通过实验推理得到阿基米德原理五、课时安排第一节:浮力 2课时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2课时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2课时复习3课时10.1浮力授课时间:新授课总第节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知道浮力的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影响因素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烧杯、木块、铁块、铜块、橡皮泥、细线、乒乓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演示实验:黄色乒乓球在液体中缓慢上浮(乒乓球内注入适量的水,容器可用大量筒)设问并讨论乒乓球上升的原因,并说明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二)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浮力概念和浮力产生的原因(三)合作探究1、浮力产生的原因2、浮力的大小怎样测量3、浮力的影响因素(四)成果展示1、F浮=F向上-F向下2、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的。

3、浮力的影响因素:液体的,物体排开液体的(五)巩固练习1.将一物体系在弹簧称上,称得其重为100牛顿,将它放入水中,弹簧称的读数为80牛顿。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集体备课记录表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集体备课记录表
教师巡视、指导。听各小组同学代表讲解自 己的设计方案和实验现象,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环节四:写写练练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例,展示微观图 片,得出该反应的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各小组仿照原理,写出自己小组实验所涉及 到的化学方程式,并请各小组代表到黑板书写化 学方程式。
根据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讲解盐是金属 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 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追问: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 应吗?请举例说明。 环节五:自主探学
布置任务:阅读教材第二部分文字,了解中 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指导学生交流,并 让学生回答中和反应在工业、农业、医疗、生活 中的应用。
环节六:课堂小结 1、中和反应的定义: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环节七:作业设计 课后习题:1、2 (选做)1.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解于水的胆汁 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 佳物质是( ) A、水 B、食盐 C、纯碱 D、食醋 2.下列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 生的是( ) A、铁与硫酸铜溶液 B、氢氧化铜与稀盐酸 C、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D、铁与稀盐酸 3.小强在厨房里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 (1) 他 闻 了 闻 , 初 步 判 断 为 白 醋 , 小 强 是 利 用 白 醋 的 __________(填“物理”、“化学”)性质作出的判断。 (2)他另取少量此液体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为_______ 色,要使其变为蓝色,可向其中加入____ a、食盐 b、熟石灰 c、白酒 d、水
教学 重难点
1、小组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 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1.了解盐的定义,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 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10(第十单元)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10(第十单元)优秀教案

Unit 10 I ha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d)【学习目标】1. 重点单词:y ard ,sweet,cent ,toy ,bear,maker,scarf ,soft ,board,check2.重点短语:yard sale ,in need ,check out ,board game3.重点句式:How long have you had that bike over there?I have had it for three years! I learned how to ride a bike on it.Amywants to keep her old things because they bring back sweet memories.You can also give old things away to people in need.I've had it since I was a baby.I've had this magazine for a couple of months.【学习重点】1.重点短语和句型2.现在完成时用法——持续性用法【学习难点】现在完成时用法——持续性用法【自主学习】一、预习课本P72-73 新单词并背诵,完成下面的汉译英。

1.院子 ____________ 2. 甜的 _____________3.分___________ 4. 玩具 ____________5.熊___________ 6. 生产者 ____________7.围巾____________ 8. 柔软的 ____________9.木板____________ 10. 检查_____________二、认真预习1a-2d 找出下列短语和句型。

1 .庭院拍卖会2.需要. 而攵3.查看4.棋类游戏5.你拥有那边的那辆自行车多长时间了?6.Amy想保存着这些旧东西,因为它们给她带来了甜蜜的回忆。

化学第十单元复习教案

化学第十单元复习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备课人:何宏涛复习目标:1、知道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

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5、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一、酸碱指示剂●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

s二、干燥剂1.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2O=Ca(OH)23.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浓硫酸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臵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

第二节 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 酸的电离:HCl=H ++Cl -,H 2SO 4=2H ++SO 42-二、常见的酸 盐酸(氢氯酸) 硫酸 化学式 HClH 2SO 4形成 H 2+Cl 2HClSO 2+H 2O=H 2SO 3,2H 2SO 3+O 2=2H 2SO 4(酸雨形成的原理)状态 无色液体、具有酸味、刺激性气味(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稀硫酸)无色液体特点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 ①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②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③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 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敞口放臵的变化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发性) 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注意事项① 工业生产的盐酸偏黄,是因为含有Fe 3 +,可用蒸馏法提纯。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第10单元备课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第10单元备课
1.首学:教师布置浏览并归纳单元内容。
2.互学:教师巡视指导四人小组交流。
3.群学: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共学:从两篇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自读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设计
8.我们去旅行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摘录笔记
《少年旅行队》不同句式表达相同意思
《山阴道上》积累名言、古诗
《古罗马斗兽场》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去旅行)
3.群学:选择几个学生分别汇报自己读的文章主要内容,其余的进行评价。(评价从是否抓住了主要事情等方面)
4.共学: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活动三:资料共享,丰富知识
1.首学:学生在课内默读搜集的关于徐霞客和斯巴达克的资料。
2.互学: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
3.群学:学生汇报展示、评价。
4.共学:拓展方向。
活动四:归纳内容,提升主题
课型
单元课
课题
火与光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浏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知识结构。
2.速读主题课文和语文天地,初步了解大意及知识要点。
3.了解旅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在旅行中丰富阅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实践生活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4.继续学习写摘录笔记,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3.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4.学生读后交流。
活动二:整体感知,把握诗歌内容
1.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板书小标题:出发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
2.默读课文,找到中间部分的特点:结构相似、一语双关、象征手法
3.小组交流。
4.理清脉络,明确小标题
活动三:潜心读诗,理解小标题
1.自读中间5个小节,填写表格

第十单元 统计单元备课

第十单元 统计单元备课

第十单元统计
一、单元教材简析:
前几册教材里陆续教学了一些搜集、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还教学了条形图和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一个常用的统计量—平均数。

过去教学平均数,把主要精力放在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上,没有发挥平均数在统计活动里的作用。

现在把它作为常用的统计量,突出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尤其是在分析一组数据和比较两组数据时的作用。

而且,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也要学生经过探索而学会。

二、单元教学要求: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学生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点:
1. 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

2. 通过学生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以及在分析数据过程中的价值。

五、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1.平均数…………………………………………………………………………1课时
2.练习九…………………………………………………………………………2课时
3.运动与身体变化………………………………………………………………1课时。

第十单教案

第十单教案

锅圈岩乡中心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组集体备课讨论记录第十单元:圆的认识备课时间:2012年5月25日主备人:章仁军参备人员:杜培菊备课地点:数学组办公室。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11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圆的特征,会画指定大小的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共计11课时。

教学方法:比较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动手操作法。

讨论过程记录如下:章仁军:对圆的认识这一内容的安排,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特征,再教学用圆规画圆;一种是先教学画圆,再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特征。

第一种思路,有利于学生对圆的主要特征的接受,用圆规画圆的教学是侧重让学生掌握画圆的技能;第二种思路则让学生通过画圆,形成对圆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这样更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材分三个例题教学圆的认识,安排了3次画圆的活动。

杜培菊:在例1中,借助常用的学习用具画圆,目的是初步体会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不一样,它的边是曲线,是个曲线图形。

在例2中,让学生看图,尝试用圆规画圆,让学生结合操作过程,有意义的接受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教材增加了对半径和直径的几何表示。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过年——总复习备课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过年——总复习备课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过年——总复习备课教
案【完整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信息,公鸡、母鸡、小鸡、鸭子、蜻蜓、小鸟的只数,数的棵数,花的朵数,都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倍的知识〞的题目。

练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成“鸭的只数是鸡的多少倍?〞,使学生明确练习的方向,然后再鼓励学生提出有关倍的知识的问题,并解决。

板书设计:
从茶叶筒的上面、右面和前面观察,看到的是什么图形,你能用线连一连吗?
前面上面右面
导学小计:
的方法解决,以此提高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10元5元9元3元2本8元(1)20元钱能买几个玩具熊?
(2)小红有15元钱,买2把玩具枪,够吗?
(3)买一辆坦克和7块汉堡包一共要花多少钱?
导学小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教案
内容第十单元单元备课
复备栏主备人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时学过的“从正面、侧面
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课的
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
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使学生体验到:站
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并
能具体说出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能正确辨认长方
体的上面、侧面、正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
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为观察简单的物体,
教材编写有以下特点: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出发学习观察物
体,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空
间环境作为观察对象,安排实际的观察活动,使学生
在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积累观察的经验,发
展空间观念;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由易到难逐步学会
观察物体的方法,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在学习活动中
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到
处都有数学。

2、教材内容的安排精心选择观察的对象,便于学
生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表达自己判断的理由。

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的空间
想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所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方法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3、猜想验证,促进知识形成。

教学准备:正方体模型、情境图、投影
课时安排:共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