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4.7谁选择了它们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6)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6)一. 教材分析《4.7 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适应环境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通过探究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使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问题。
同时,他们对生物和自然环境有较强的兴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对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进化理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进化的认识,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难点:学生对自然选择和进化理论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图片和视频。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如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谁选择了它们”,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如鸟、鱼、植物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生物,分析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然后向全班汇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4.7 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
通过探究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使学生明白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原因之一。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实例和观察让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知道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原因之一。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2.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自然选择的原理、实例图片等。
2.实物模型:例如昆虫、植物等,用于观察和讨论。
3.分组讨论的表格和卡片:用于分组讨论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然界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提问:“你们认为,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自然选择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总结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选择在现代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自然选择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6)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6)一. 教材分析《4.7 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选择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自然选择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是,对于自然选择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理解自然选择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知道自然选择的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
2.运用自然选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自然选择的过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自然选择的PPT,用于课堂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选择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选择。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自然选择的知识解释现象。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自然选择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理解自然选择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进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材以探究生物适应环境为主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还不是很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发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教师进行指导。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发现和体会。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多样性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实验、交流等。
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4.7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观察、实验等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身边的生物和环境充满好奇,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等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和原理。
2.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和环境,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4.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如鸟的迁徙、鱼的洄游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和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观察到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生物适应环境的原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2.教学难点:自然选择的过程,学生对于适者生存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动物和植物会具有这样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中的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六上4(7)谁选择了它们
谁 选 择 了 它 们
植被多的森林或草原
植被少的荒漠或草原
体长50—90厘米,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大陆, 栖息于森林、灌丛、草原、荒漠、丘陵、山地、苔原等多种 环境中,有时也生存于城市近郊。 体型细长,吻尖,耳大,尾长略超过体长之半。
红狐
灰狐
体长80—100厘米,栖于森林、沼 泽地。善爬树,在树枝间跳跃自如。
北极狐这样圆 而大的体型真 的降温慢吗?
模拟实验
序号 测量次数
①
②
③
1 2
① ② ③
野生
家养
水稻
稗子
杂交水稻
收集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改变生物 特征的资料,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北极狐
体长50-60厘米,尾长20~25厘米,体型较小而肥胖。 嘴短,耳短小,略呈圆形。腿短。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 的针毛,尾长,尾毛特别蓬松,尾端白色。
生物学家现象:同一种
生物,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 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 部的器官就越小。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6)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6)一. 教材分析《4.7 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为例,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动植物为何选择特定的生活环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们对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生物现象,他们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解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探究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动植物案例,探究这些动植物为何选择特定的生活环境。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4.7、谁选择了它们》PPT课件(1)[精选](共7张PPT)
北极狐我狸们生活的在发寒冷现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结论源自 选择改变着生物谁选择了它们
青蛙的去与留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资料和探究问题,能够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2)通过演示实验,能够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人类之间的关系,意识到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会有所不同。
【教学难点】大自然和人类选择并改变着生物的演示实验和科学结论。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实验演示法【课前准备】动物图片、球形烧瓶、玻璃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动画片:《恐龙世界》。
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称霸一时,可是为什么恐龙会在地球上消失呢?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二、新课讲授(一)青蛙的去与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只青蛙,你们认为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大家知道小猫吧?那么青蛙是不是如同猫妈妈和猫爸爸生出不同花色的小猫一样,生出的青蛙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呢?(青蛙的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继续通过图片资料来分析一下。
课件展示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变化图第一排:两只生活在绿色田野中的皮肤上带有条纹的绿色青蛙雌雄交配,生育后代,它们后代的肤色一般表现出四种不同的性状。
第二排:一只鸟在吃它们后代中的黄色青蛙,描述的是由于生活在绿色的田野中,黄色与周围的绿色有较大的差别,很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
第三排:不同肤色的后代青蛙,一只鸟在吃绿色青蛙,表示环境由田野变成沙漠,绿色青蛙很容易被天敌发现,留下的多是黄色青蛙。
说明:由于环境的变化,青蛙的体色也在变化,与环境相适应。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青蛙的选择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地方生活着不同长相的狐狸,也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科版科学六上4.7《谁选择了它们》word说课稿
六年级上科学说课-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一、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七课的内容。
这节课继续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以同一种动物生活在例外的地方,表现出例外的形态结构这样一些风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
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使学生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二、学情分析: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剧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六年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如观察、假设、简单实验、合作、记录等。
因而在高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孩子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引导学生经历更为统统的探究过程,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欢乐。
因此,我们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种生物生活在例外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例外。
2.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1.利用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2.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例外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例外。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教学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含义。
(4)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为每组准备:圆底烧瓶、试管、2个温度计。
四、教法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谁选择了它们》这堂课,我们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教学的伊始,将为学生创设情景:课件出示他们最喜欢的恐龙图片和小螳螂图片,提出问题,问:这两种动物谁蛮横?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螳螂却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谁选择了它们?点燃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至七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教材以生物的适应和选择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环境中寻找和观察生物,从而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寻找答案。
但同时,学生对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来进一步深化他们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和思考的方法,从身边的环境中寻找和观察生物,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原理和机制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观察、分析、思考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环境中寻找和观察生物,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观察工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物和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和分析: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身边的环境中寻找和观察生物,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讨论和思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思考,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探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原理和机制。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4.7 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但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有时可能缺乏深刻的见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动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3.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展示。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5)一. 教材分析《4.7 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单元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生物,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身边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生物适应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感受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生物,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适应性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实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分析其适应性,并进行小组讨论,从而深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生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实例,用于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准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你们看到的这些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适应周围环境的?”2.呈现(10分钟)呈现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这些生物是如何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归纳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生物适应性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有什么意义?人类应该如何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以及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以生物的适应性为线索,引导学生从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去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物适应性的理解和分析,他们可能还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实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和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实例。
2.教学难点: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观察和分析为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如鸟的翅膀、鱼的鳍等,引导学生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3.讲解和讨论: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成果。
4.实践和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适应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5.总结和反思: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和分析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推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六上4.7谁选择了它们
×
6、动物的生存和淘汰受到人类的影响,但与环境无关。( )
1、生物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动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 谁选择了它们 ( )。 A、大 B、小 A C、差不多 2、( )不是大雁飞行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目的。 A 、减少 B 阻力 B、飞得更高 C 、防御敌害 3、适合生活在冰雪世界的狐狸体形是( )。 A A、圆形 B、方形 C、三角形 4、为了更好地( ),北极熊的耳和尾都变得很小。 A A、抵御寒冷 B、在冰面上跳 C、在海水中游泳 5、适合生活在冰雪世界的狐狸是( ) B A、红狐 B、北极狐 C、灰狐
谁选择了它们
1、古代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长有短,出现这种不同个体的原因是长颈 鹿的祖先的 。
遗传
2、在长颈鹿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被保留下来,颈和前肢 短的个体被淘汰掉了原因是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的作用。 自然选择 4、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变异个体能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
体是与环境的变化
5、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
。
6、现代的长颈鹿是通过长期
形成的。
相适应 来积累其特征的。 遗传 和 逐代积累
自然选择
遗传
推测这三种狐狸生活的环 境有什么不同吗?
三种狐狸形体特征有什么 不同?
美洲南部
美洲中部
北极
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 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同一 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 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 部的器官就越小。
从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 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的原因。人类对于生 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精编】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案(1).doc
谁选择了它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1.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2.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教学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螳螂却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二、自主探究1.青蛙的去与留(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只青蛙,观察图中的两只青蛙,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将你们推测的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用彩笔画出来。
(2)为什么绿色的田野和黄色的沙漠中生活的青蛙颜色不同呢?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3)推测黄色青蛙形成原因:分析图中提供的资料,阅读图下的文字,说说黄色青蛙是怎样形成的?(4)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生物?并说说是怎样形成的?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许多种类的生物都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
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有人了解这几种狐狸吗?观察这几种狐狸,它们有什么不同?(2)阅读书中左侧文字: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命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生活在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形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我们能根据生物学家的发现推测这三种狐狸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吗?(3)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用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4)提供材料,分组做保温模拟实验3.选择改变着生物导语: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就是环境)改变着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培育水稻的目的是什 么? 人工培育后有什么不同?
谁选择了它们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大自然就是运用 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
成员。
2、 人工选择 和 自然选择 可以改变生物特
征。
谁选择了它们
判 断
1、每一种动物都有一定的栖息环境。( √ )
2、动物能适应环境,但不能影响环境。( × )
自然选择:优胜 劣汰、适者生存
雀鸟在某岛进化出中喙品种,中喙雀既能吃小果实 也能吃大果实,明显比原来的小喙雀优胜,但有一 次突然间碰到大果实严重失收,中喙雀反而吃不过 专吃小果实的小喙雀,后来一次又碰到飞来很多更 强的大喙雀,最后的最后,小喙雀始终还有优势发 挥,种群数量不减反增。
它们都生活在北极,看看 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它们的形态特点在它们生 活的环境中有什么优势?
谁选择了它们
1、古代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长有短,出现这种不同
个体的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的 遗传 。 2、在长颈鹿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被保 留下来,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掉了原因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3、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 起到了 自然选择 的作用。 4、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变异个体能被逐渐保留
生存地点:丛林
生存地点: 北美旷野荒 漠
生存地点:山地森林
生存地点:高山草原或山林
生活环境:草原
生存地点:北美广阔 牧场
科学家经过考察发现: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体 形就越大,身体愈接近圆形,暴露在外面的器官就越 小。这有利于它们保存热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通过 人工 饲养 的动 物与 它们 的野 生同 类比 有什 来的个体是通过 遗传
。
来积累其 和遗传
特征的。
6、现代的长颈鹿是通过长期 自然选择
逐代积累形成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环境中?
1. 先认真阅读文字,再对照文字看图 2. 看图时从上往下看,第一排的两只青蛙是青 蛙妈妈和青蛙爸爸,下面是它们的后代,肤色 各不相同 3. 再次思考:为什么田野里的青蛙都是绿色 的;沙漠里的青蛙都是黄色的?
达尔文的研究资料: 这些事例说明:
3、自然选择能改变生物的特征,而人工选择不能改变生物的特
征。(
×
)
4、生物的种类会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 √ )
5、在田野里,绿色的青蛙因为有好的伪装而被保留下来,其他 体色的青蛙因为过于显眼而被猎食者吃掉。(
√
)
6、动物的生存和淘汰受到人类的影响,但与环境无关。( × )
谁选择了它们
1、生物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动物,愈冷 的地方个体就愈( A )。 A、大 B、小 C、差不多 2、( B )不是大雁飞行排成“人”字形或“一”字 形的目的。 A 、减少阻力 B、飞得更高 C 、防御 敌害 A 3、适合生活在冰雪世界的狐狸体形是( )。 A、圆形 B、方形 C、三角形 A 4、为了更好地( ),北极熊的耳和尾都变得很小。 A、抵御寒冷 B、在冰面上跳 BC、在海水中游泳 5、适合生活在冰雪世界的狐狸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