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1课时 有理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及其运算课件(第1课时)
乘法分配律:a(b+c)=ab+ac
知2-导
根据分配律可以推出: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 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 积相加.
知2-讲
例3 计算:
(1)
-
5 6
+
3 8
-24;
(2)
-7
-
4 3
5 14
.
解: (1)
倒数的性质: (1)如果a,b互为倒数,那么ab=1; (2)0没有倒数(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为1); (3)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4)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 (5)倒数是成对出现的.
1.必做: 完成教材P51-52,随堂练习(1)、 (3), 习题T1(1)-(4)、2、3、4
知1-练
(来自《典中点》)
知1-练
3 若五个有理数相乘的积为正数,则五个数中负
数的个数是( D )
A.0 B.2 C.4 D.0或2或4
4
(中考·台湾)算式
-1
1 2
-3
1 4
2 3
之
值为何?( D )
A. 1 B. 11 C. 11 D. 13
4
12
4
4
(来自《典中点》)
知识点 2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知1-讲
要点精析: (1)在有理数乘法中,每个乘数都叫做一个因数. (2)几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将绝对
值相乘. (3)几个有理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
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 数为0.
知1-讲
例2 计算:
(1)(-5)×(-4)×(-2)×(-2);
2.1.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2.1.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3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内容解析本节课首先通过实例(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是多少)引出有理数的减法,之后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出发,通过一些具体的有理数,探究两个有理数的差是多少,以及是否可以利用加法进行减法的运算,在此基础上引出有理数减法法则,给出了两个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字母表示.之后通过例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养成依据规则办事的习惯,即两个有理数相减,应先将有理数的减法改写为有理数的加法,再根据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运算,防止学生学习有理数减法的初始阶段忙乱出错.在初步熟悉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其中a,b是0或正数),我们才能计算a-b(如2-1,1-1).现在,a小于b时,你能计算a-b(如1-2,(-1)-1)吗?一般地,在有理数范围内,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有理数减法运算的适用性、减法运算的结果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在小学、在非负有理数范围内,我们只能做“大数减去小数”的减法,而在有理数范围内,“小数”是可以减去“大数”的,且“小数减去大数所得的差是负数”,从而进一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及其简单应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减法与有理数的加法互为逆运算.(2)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目标解析(1)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就是已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从而体会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互为逆运算.(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应先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最后确定结果的绝对值大小.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是在小学对“数及其运算”的基础上展开新的内容,但学生对于小学阶段数的运算的认识经验仅停留在“认识”,还没有形成发挥这些经验作用的意识.对运算法则的理解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更加需要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并发挥这些经验的作用以逐步认清运算规则的“合理性”.本节课核心内容是有理数减法运算,是训练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载体,运算能力是数学的核心能力,课上要强调纸笔运算,强化运算技能的指导.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计算:(1)5 + 20 = (2)(-3)+(-29)=(3)(-7)+ 13 = (4)23 +(-52)=(5)(-8)+ 8 = (6)27 +0 =(7)0 +(-5)=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补充,并提出问题:我们实际问题中有时还要涉及有理数的减法,进而引入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有理数的加法,了解掌握情况,同时为学习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将要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行知识铺垫与知识储备.(二)新知探究问题1: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气温为-3~3℃. 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会说出这天的温差吗?(2)你还能从温度计上看出3℃比-3℃高℃吗?(3)你会列式求该天北京的温差?追问:观察式子3-(-3)=3+(+3),你发现了什么?从结果中你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师生活动: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观察,教师不必急于归纳,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出温差为6℃,如采用温度计从6℃数到零下3℃等,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都应肯定.教师可适时小结: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得出了3-(-3) =6,可是,如果每次进行减法运算都要这样做的话,太麻烦了.看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找到更简洁的方法.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入有理数的减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现象.此处可先让学生回顾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3-(-3)=6.问题2:将上式中的3,换成0,-1,-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1-(-3),-5-(-3).追问: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问题3:换几个数再试一试.计算:9-8= ,9+(-8)= .15-7= ,15+(-7)= .从以上两式中,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观察,多次尝试更换被减数后,此时学生对减法法则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从而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板书法则及用字母表示的形式.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让学生明确:减法运算转化成加法运算要点:两变一不变(“两变”一是指将运算符号由“-”号变为“+”号,二是将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一不变”是指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不能交换).【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发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此处也是让学生验证前面所提的猜想的正确性,用字母把减法法则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典例分析例:计算下列各题:(1)-3-(-5);(2)0-7;(3)2-5;(4)7.2-(-4.8);(5)11 3524⎛⎫--⎪⎝⎭.解:(1)-3-(-5)=-3+5=2;(2)0-7=0+(-7)=-7;(3)2-5=2+(-5)=-3;(4)7.2-(-4.8)=7.2+4.8=12;(5)11113 3535824244⎛⎫⎛⎫⎛⎫--=-+-=-⎪ ⎪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教师示范前两小题,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过程,同时结合法则讲解法则的运用,剩下几个小题学生尝试完成,体验法则的运用.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0-7这个式子,是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个问题.【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加深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归纳一些运算的规律、特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四)思考探索1. 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其中a,b是0或正数),我们才能计算a-b(如2-1,1-1).现在,a小于b时,你能计算a-b(如1-2,(-1)-1)吗?2. 一般地,在有理数范围内,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负号,所得的数是负数.)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设计意图】使学生加深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引入负数的好处.(五)当堂巩固1. 计算:(1)5-10;(2)(+3)-(-9);(3)(-6)-(-10);(4)0-(-7);(5)(-3.6)-2.7;(6)13 24⎛⎫--⎪⎝⎭.(答案:(1)-5;(2)12;(3)4;(4)7;(5)-6.3;(6)54 .)2. 计算:(1)比3℃低10℃的温度;(2)比-2℃低8℃的温度.解:(1)3-10=-7(℃);(2)-2-8=-10(℃).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大约是8848.86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解:8848.86-(-155)=8848.86+155=9003.86(米).答:两地高度差是9003.86米.4. 甲地的海拔为5米,乙地比甲地低6米,则乙地的海拔为多少米?解:5-6=-1(m)答:乙地的海拔为-1米.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板书,学生互相评价.【设计意图】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六)能力提升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B. 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C. 减去一个正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D. 0减去任何数,差都是负数.2. 若a>0,b<0,则a-b一定是( A )A.正数B.负数C.0D.不能确定3. 设m>0,n<0,则下列各式的符号是正数还是负数?(1)m-n(2)-m+n解:(1)m-n=m+(-n),因为m>0,n<0,所以-n>0,所以,m+(-n)是两个正数相加,所以m+(-n)>0(2)因为m>0,n<0,所以-m是负数,n是负数,所以-m+n是两个负数的和,所以结果是负数.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如有困难,先在组内讨论说明思路,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设计意图】加深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提升能力.(七)感受中考1.(2024•天津)计算3-(-3)的结果等于()A.-6 B.0C.3D.6【解答】解:原式=3+3=6,故答案为:D.2.(2024•台湾)算式31()74--之值为何?()A.1928B.528C.411D.23【解答】解:31()74--3174=+1928=.故选:A.3.(2024•长沙)“玉兔号”是我国首辆月球车,它和着陆器共同组成“嫦娥三号”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180℃、最高温度是150℃,则它能够耐受的温差是()A.-180℃B.150℃C.30℃D.330℃【解答】解:由题意得,150-(-180)=150+180=330(℃),故选:D.【设计意图】通过对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中考考什么,进一步了解考点.(八)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 内容总结: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2. 注意事项:进行减法运算,要注意两变一不变,减号变成了加号,减数的符号也改变了,但被减数的符号不改变.3. 有理数减法转化成加法进行运算. 这里体现了化不熟悉知识为熟悉知识的转化的数学思想.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归纳、交流.教师补充归纳.【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重点让学生理解内化“转化”这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九)布置作业P34:习题2.1:第3、4题.五、教学反思在数系及其运算的扩充过程中,核心的问题是在添加了一类“新数”后,所引进的新数之间的运算如何归结到原有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定义运算法则,进而使原有的运算律在新的数系中得以保持.这样的思想当然不能直接教给学生,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但应该注意采用自然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及运用是按以下方法突破的:有理数减法运算是通过转化为有理数加法运算实现的,其间让学生充分、自然而然地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教师应强调让学生注意:①“两变一不变”,“两变”一是指将运算符号由“-”号变为“+”号,二是将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一不变”是指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不能交换.②不要把减法运算与异号两数相加弄混淆.。
2.3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课件 2024-2025-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小学已经学过正数与正数的乘法、正数与零的乘法, 那么引入负数之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 理数的乘法运算有几种情况? (1)计算:(-5) + (-5) + (-5) + (-5) + (-5);-25 (2)猜想 (-5)×5 的结果是多少? -25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4)猜想:有理数的乘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探究新知 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自主探究
问题1: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__9__; (1) 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3×2=__6__;
等式左边都有一个乘数 3
3×1=__3__; (2) 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3×0=__0__。 乘数 乘数 积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 1, 积逐次递减 3。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3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能熟练运用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 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4. 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归纳出两数相乘的法则,感悟乘法运算的重要性。 重点: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及运算步骤。 难点:能通过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找出并概括算式的
与同伴交流。
同号两数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
有理数的 乘法法则
异号两数 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与零的运算
任何数与 0 相乘,积仍 为0
典例精析
例1 计算:(1)6×(-1); (2)(-4)×5;
(3)(-5)×(-7);
(4)
3 8
8 3
人教版七上数学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3.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课件
( 2) ( 2) ( 2) ( 2) ( 2) 记作_(__52__)5__,
55555
读作__-__52_的__5__次__方___.
点击 播放
乘方的概念
类型
概念
示例
乘方 求 n 个相同乘数的积的运算, a ·a ·… ·a = an
-100000
16
3. 用计算器计算:
(1)(-11)6;= 1 771 561 (2)167; = 268 435 456 (3)8.43;= 592.704 (4)(-5.6)3. = -175.616
课堂小结
类型
概念
示例
乘方 求 n 个相同乘数的积的运算, a ·a ·… ·a = an
叫作乘方
解:(1)底数是 -7,指数是 8. (2) -10 叫作底数, 8 叫作指数,(-10)8 是正数.
2. 计算:
(1)(-1)10;(2)(-1)7;(3)83;(4)(-5)3;
1
-1
512
-125
(5)0.13;(6)(- 1 )4;(7)(-10)4;(8)(-10)5. 2
0.001
1
10000
幂 相同点
an
-an
指数都是 n
(-a)n
不 意义不同 同
点 底数不同
n 个 a 相乘的积 a
n 个 a 相乘的 积的相反数
a
n 个 -a 相乘的积 -a
n为奇数
联 系
n为偶数
n为正整数
-an = (-a)n,它们分别与 an 互为相反数(a ≠ 0) an = (-a)n,它们分别与 -an 互为相反数(a ≠ 0) 当 a = 0 时,an = -an = (-a)n = 0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BS)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5 . (4 分 ) 有 理 数 a , b 在 数 轴 上 的 位 置 如 图 所 示 , 则 a + b__<__0( 填 “ >”“<” 或 “=”).
7.(3分)(武汉中考)气温由-4 ℃上升7 ℃后是( A )
A.3 ℃ B.-3 ℃ C.11 ℃ D.-11 ℃ 8.(4分)(1)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由-5 ℃调高4 ℃是_-__1_℃; (2)甲地的海拔是-63米,乙地比甲地高24米,则乙地的海拔为_-__3_9___米.
三、解答题(共 35 分) 15.(12 分)计算: (1)-1031 +331 ;
解:原式=-7
(2)715 +(-235 ); 解:原式=435
解:原式=-12
(4)(-134 )+(-432 ). 解:原式=-6152
16.(10分)已知|a+2|=5,|b+(-3)|=7,|a+b|≠a+b,求 a和b的值. 解:因为|a+2|=5,|b+(-3)|=7,所以a=3或-7,b=-4或10.又因为|a+ b|≠a+b,所以a+b<0.①当a=3,b=-4时,a+b=-1<0;②当a=3,b=10时, a+b=13>0,不合题意,舍去;③当a=-7,b=-4时,a+b=-11<0;④当a =-7,b=10时,a+b=3>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a=3,b=-4或a= -7,b=-4
数学 七年级上册 北师版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4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4分)在每题后面的横线上填写和的符号、运算过程及结果. (1)(-16)+6=_-___(|-16|-|+6|)=_-__1_0___;
(2)(-17)+(-8)=_-___(|-17|+|-8|)=-__2_5____; (3)(-8)+23=_+___(|+23|-|-8|)=_1_5__; (4)0+(-12)=__-__1_2__.
第二章 有理数总结与复习(第1课时)
第二章有理数总结与复习(第1课时)一、知识框架:有理数的分类(1)按整数、分数进行分类(2)按正数、负数和零进行分类绝对值代数意义几何意义概念相反数意义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利用在数轴的位置进行比较利用绝对值进行比较倒数的意义加法法则减法法则法则乘法法则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有理数除法法则乘方法则运算交换律加法的交换律:a+b=b+a乘法的交换律:a×b=b×a运算律结合律加法的结合律:a+(b+c)=(a+b)+c乘法的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率:a×(b+c)=a×b+a×c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写成a×10n的形式,(1≤a<10)二、知识点梳理:(重难点突破)1、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其中一个为正、一个为负;2、数轴的概念:(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3、绝对值:(1)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2)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 (a>0)a(a≥0) a(a>0) │a│= 0 (a=0) 或者│a│= 或写成│a│=-a(a<0) -a(a≤0) -a (a<0)无论a取任何有理数,都有│a│≥0 ,即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
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利用数轴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七年级(上)第二章 有理数 第1课时 比0小的数(1)
第二章 有理数第1课时 比0小的数(1) (附答案)预学目标1.欣赏课本中的图片,感受负数的产生是表述实际生活中一些数据的需要. 2.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尝试判别正数、负数,认识它们的表示方法.3.牢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梳理 1.正数 (1)像3、1.5、12、584等_______0的数叫做_______. 归纳:比0_______的数叫做正数.(2)正数3、1.5、12、584前面都有省略不写的“_______”号.它们分别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数(1)像-3、-1.5、-12、-584等_______0的数叫做_______. 归纳:比0_______的数叫做负数. (2)负数-3、-1.5、-12、-584前面的“-”号读作_______,这些数分别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既不是_______,也不是_______,它是_______和________的分界点. 例题精讲 让我们一起解决问题吧! 例l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18,227,3.1416,0,2005,-35,-0.142 857;95%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能否对正、负数进行正确分类. 解答:正数集合中填:227,3.1416,2005,95%;负数集合中填:-18,-35,-0.142857.点评:集合一般用圈或大括号的形式表示,注意集合中的省略号不能省略. 例2 已知一列数:-1,12,-23,34,-45 ,56,-67,…(1)请按这列数的特点写出接下去的第11个数.(2)-99100是这列数中的某一位数吗?请说明理由.提示:通过观察,可以找出这列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变化规律,这样就不难解决了.注意符号的变化.解答:(1)这列数的第11个数是-10 11.(2)-99100不在这列数中.因为这列数中分母是偶数的数前面的符号为“+”.点评:这是一道探索性问题,解决探索性问题的关键是要反复观察、充分思考、大胆猜想,进而归纳出其中的规律.热身练习1.在-2,0,1,3这四个数中,比0小的数是( )A.-2 B.0 C.1 D.32.“+2”是_______数,读作_______;“-3”是_______数,读作_______.3.将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中:-11,4,7.1,-35,17,+10,-8.5,0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4.下列各组数中,都不是负数的是( )A.25,0,1. 01 B.-56,+23,-14 C.-12,-13,0 D.2,10,-50%5.在-3,87,-3.2,+3100,7.6中,负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3,1,2.5是正数B.-1,0,1.2,3是自然数C.0,-3,-1,-12,-13是负数D.0,-12,-5,-4.1不是正数7表中出现了比0还小的数,我们可以用带有“-”号(读作“负”)的数表示,如-3.80%说明该只股票当天的收盘价与前一天的收盘价相比下跌了 3.80%.前面带“+”号的说明该只股票与前一天的收盘价相比上涨了百分之多少.0表示不涨不跌,请你观察一下,这一天下跌的股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数,它后面的数可能是什么?请写出来.(1)1,-2,3,-4,________,________.(2)8,6,4,2,0,_______.(3)-2,4,-8,…第7个数是________.参考答案1.A 2.正正2 负负3 3.4,7.1,17,+10 -11,-35,-8.5 4.A 5.B6.D 7.中国联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8.(1)5 -6 (2)-2 (3) -128。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计算:
解: (1)原式
(2)原式
= 4.
连接中考
1. 计算:(-3)×9的结果等于( A )
A.-27
B.-6
C.27
D.6
2. ﹣7的倒数是( C )
A.
B.7
C.
D.﹣7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如果-5x是正数,那么x的符号是( C )
A. x>0 B. x≥0 C. x<0 D. x≤0
例 计算:
解: (1)(-5)×(+3)=-5×3=-15; (2)(-8)×(-7)=8×7=56;
(4)(-2)×6=-12.
方法点拨:第一步是确定积的符号;第二步是确定积的绝对值.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计算填空,并说明计算依据:
(1)(-3)×5= -15 ; ( 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2)×(-6)= ;(
)
(3) 0×(-4)=
. 12 ( 同号得正,并把绝对值相乘 )
0
一个数与0相乘,结果为0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倒数
先计算,再观察算式和结果的特征,得出结论.
计算: (1)
(2)
解:
1;
1.
从以上两题的求解中你发现了什么?
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倒数
例 -3的倒数是( A )
2.若a·b=0,则 ( B ) A. a = 0 B. a = 0或b = 0 C. b = 0 D. a = 0且b = 0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3.两个有理数的积是负数,则这两个数之和是( D )
A. 正数 C. 零
2.1.1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4
5
0
=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组
10.在1,−,−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的最大值是( C )
A. 1
1
C. −
B. 0
2
3
4
5
1
2
3
4
5
6
D. −
7
8
9
10
11
12
13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两数相加,其和大于任何一个加数
B. 异号两数相加,其和小于任何一个加数
= .
(2)(−) + (−);
解:原式= −( + )
= −.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 + (−. ).
解:原式= −(. + . )
= −. .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计算:
(1)(−) + (−);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识点3 有理数加法的应用
5.【例3】一艘潜艇所在高度为−米,一条鲨鱼在潜艇上方28米,求鲨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小结(第1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二章小结(第1课时)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2.能够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运算法则,并正确运算,加强运算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归纳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共性与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运算与非负数运算的一致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知识回顾在第一章,我们在把数的范围从非负有理数(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扩大到有理数,本章我们研究将小学的运算扩充到有理数的运算,从而将非负有理数系扩充成有理数系(域).师生活动:共同回顾.设计意图:整体感受扩充到有理数的运算,体会运算的一致性.知识回顾问题1 有理数运算包含哪些基本的运算?师生活动:回顾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法则.问题2 我们是怎么研究的?我们举了很多例子,通过具体、特殊到一般进行研究.对于这些法则,我们现在看法则之间的关系可能有一些共性,也有一些各自的特点.比如加法和乘法,在研究的时候,我们发现从方法上它们是有类似的地方.同学想到了,都是通过对参与运算的数的类型进行分类来探究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积的绝对值等乘数的绝对值的积.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对于减法和除法,二者的研究的思路也是类似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都是通过转化为我们已会的运算来进行.除法除了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先定符号再定绝对值的角度看除法和乘法的关系.除法法则的另一种说法: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商的绝对值等于被除数的绝对值除以除数的绝对值的商.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通过回顾加减乘除法法则,我们发现与负数有关的运算,需要借助绝对值,转化为正数之间的运算.数轴可以帮助我们直观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比如:随着非负有理数系扩充成有理数系(域),通过规定负数的减法运算,任意两个有理数总能进行减法运算,结果仍然是有理数,与已有的运算保持一致,比如:--=121.同样从数系扩充的角度来看,通过规定乘法负负得正,保证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与已有的非负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保持一致.比如:122-×-=()().在乘法的基础上,我们认识了乘方.乘方:求n 个相同乘数的积的运算.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研究有理数的运算时,一般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数的符号;二是数的绝对值.实际上,与负数有关的运算,我们都借助绝对值,将它们转化为正数之间的运算.例题精讲 例1 计算:(1)-15+25;(2)-5+(-23);(3)15-25;(4)-5-(-23).例2 计算:(1)(-5)×(-9);(2)(-23)×9; (3)5÷(-25);(4)(-25)÷(-32). 例3 计算:(1)6+15⎛⎫- ⎪⎝⎭-2-(-1.5); (2)-( 6.5)×(-2)÷13⎛⎫- ⎪⎝⎭÷-(5). 解:(1)6+(-15)-2-(-1.5) =6-0.2-2+1.5=5.8-2+1.5=3.8+1.5=5.3;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2)(-6.5)×(-2)÷(-13)÷(-5) =(-6.5)×(-2)×(-3)×(-15) =6.5×2×3×15 =395. 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进一步明确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法则.学以致用 1.一年之中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时间而变化,1个天文单位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496亿千米.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个天文单位是( )千米.(A )1496×105(B )14.96×106 (C )1.496×108 (D )0.1496×108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大的数,读、写这样大的数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我们通常采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数.一般地,10的n次幂等于10…0(在1的后面有n个0),所以就可以利用10的乘方表示一些大数.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a小于10,n为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思考: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n大于或等于2),其中10的指数是n-1.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回顾科学记数法.2.结合具体的数的运算,归纳有关特例,然后比较下列数的大小:(1)小于1的正数a,a的平方,a的立方;(2)大于-1的负数b,b的平方,b的立方.师生活动:具体举例,计算后比较大小.设计意图:通过具体计算,得出结论,锻炼合情推理能力,培养抽象意识.拓展提升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归纳有理数就是形如pq(p,q是整数,q≠0)的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1)m p mq npn q nq±±=;(2)m p mpn q nq⨯=;(3)m p mqn q np=÷(p≠0).其中,m,n,p,q均为整数,n,q均不为0.设计意图:在有理数系(域),从有理数为分数形式的角度认识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加强对有理数运算的理解,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抽象能力的发展空间.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复习回顾了哪些内容?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运算.在有理数系(域)中,有理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0)仍然是有理数.2.在研究有理数的运算时,运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转化.3.在研究有理数的运算时,一般考虑哪两方面?一是数的符号;二是数的绝对值.4.随着非负有理数系扩充成有理数系(域),这种数系的扩充,给数的运算带来了怎样的新变化呢?在不同的运算中有不同的感受.比如,乘法运算中,规定了负负得正,保证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与已有的非负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保持一致.课后任务教科书第61页,复习题2第1,4,6题.。
七年级数学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作业
2.6 有理数的加减(jiā jiǎn)混合运算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jiā jiǎn)混合运算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加法(jiāfǎ)
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先将减法统一成____,然后利用加法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
进行运算.其原则是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分别相结合,同分母分数或比较容易通分
Image
12/9/2021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是
.
6-3+7-2
第三页,共二十二页。
第四页,共二十二页。
1.下列式子可读作“负10、负6、正3、负7的和”的是( )
B
A.-10+(-6)+(+3)-(-7)
B.-10-6+3-7来自C.-10-(-6)-3-(-7)
D.-10-(-6)-(-3)-(-7)
2.把(+5)-(+6)-(-9)+(-4)写成省略(shěnglüè)括号的和的形式是( ) C
第十页,共二十二页。
9.根据下列(xiàliè)条件,求a+(-b)-(-c)的值. (1)a=5,b=-3,c=-4; (2)a=-7.8,b=18.9,c=-5.4. 解:(1)原式=5+3-4=4 (2)原式=-7.8-18.9-5.4=-32.1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第六页,共二十二页。
5.将下列各式改写成省略括号(kuòhào)和加号的形式,并写出其读法. (1)(-4)-(+5)+(-9)-(-1); 解:原式=-4-5-9+1,读作:负4减5减9加1 (2)0-(-15)-(-12)+(-18). 解:原式=0+15+12-18,读作:0,15,12,负18的和
《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的运算PPT课件(第1课时)
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现在以前为负,现在以后为正.
探究新知
探究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 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
l
0
2
4
6
结果:3分钟后在l上点O 右 边 6 cm处. 表示: (+2)×(+3) = 6 .
探究新知
探究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
当负因数有_偶__数__个时,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__积__等__于__0_.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2多个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的应用
例 计算:
(1)(3)
5 6
(1
4 5
)
(
1 4
)
(2)(5)
6
(
4) 5
1 4
探究新知
解:(1)原式
(3
5 6
9 5
1 4
)
9 8
(2)原式 5 6 4 1
巩固练习
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 –1, 1 , – 1 , 5, –5, 0.75, –2 1 .
33
3
1, –1, 3, –3,
1, 5
-1, 5
4 , - 3.
3
7
当堂训练
基础巩固题
1. 2的倒数是( B )
A.2
B. 1
2
C.– 1
2
2. –2×(–5)的值是( D )
A.–7
B.7
C.–10
课堂小结
1.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 几个不是零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为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教案 (1)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知识与技能】1.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了解负数的产生是生活、生产的需要,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负数的引入及有理数的分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教材第23页“议一议”上方的内容【教学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竞赛引入,使学生初步认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问题1教材第23页“议一议”的内容【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找出生活中关于负数的例子,进一步认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归纳结论】负数的产生是生活、生产的需要.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个量规定为正的,用正数来表示,而把与这个量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负数来表示。
问题2教材第24页“议一议”上面“例”的内容【教学说明】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正负数,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归纳结论】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就表示与其意义相反的量;同理,若负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正数就表示与其意义相反的量.2。
有理数的分类问题3我们学过了哪些数?怎样对它们进行分类呢?【教学说明】学生回忆学过的数,思考怎样进行分类,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归纳结论】有理数有两种分类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
填空:(1)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约8844m,记为+8844m,那么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m,记为;(2)如果支出1800元记为—1800元,那么收入3。
16万元记为;(3)如果某天股市中某种股票上涨0。
8%,记为+0.8%,那么另一种股票下跌0。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6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法创作单位:*XXX创作时间:2022年4月12日创作编者:聂明景1. 有理数的加法法那么:(1)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符号,并把绝对值__________;(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_______;(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________;(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________.2. 一个有理数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局部组成,所以进展运算时,必须分别确定和的______和________.3. (-3.1)+4.3的符号是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4. 〔1〕⎪⎭⎫ ⎝⎛++⎪⎭⎫ ⎝⎛+212211= ; 〔2〕()()23-+-= ; 〔3〕()()=++-25 ; 〔4〕()()76++-= ;〔5〕()03.2+-= ; 〔6〕()()20102010++-= . 〔7〕()()m m ++-= . 〔8〕2,1,-5三个数之和等于 .5. 以下运算正确的个数为〔 〕①()()022=-+-;②()()1046-=++-;③()330=-+;④326165=⎪⎭⎫ ⎝⎛-+⎪⎭⎫ ⎝⎛+;⑤843843-=⎪⎭⎫ ⎝⎛-+⎪⎭⎫ ⎝⎛--.6. 计算:(1)________+15=23;(2)18+________=12;(3)(-9)+________=-20;(4)________+(-9)=-4;(5)________+19=0;(6)(-2)+________=12.7. 计算:(1)(+3)+(+4);(2)(-2.6)+(-8.7);(3)-13+14; (4)-(-5)+(-6);(5)⎝ ⎛⎭⎪⎫-23+⎝ ⎛⎭⎪⎫-35; (6)-(-9)+⎝ ⎛⎭⎪⎫-434. 8. A 地海拔高度为-210m ,B 地比A 地高680m ,B 地海拔高度为________.9. 用“>〞或者“<〞填空:(1)假如a >0,b >0,那么a +b______0;(2)假如a <0,b <0,那么a +b______0;(3)假如a >0,b <0,|a|>|b|,那么a +b________0;(4)假如a <0,b >0,|a|>|b|,那么a +b________0.10. 绝对值不小于5,但小于7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_____.11. 假设|x -3|与|2y -3|互为相反数,那么x +y x -y的值是________. 12. 某个企业今年第一季度盈利22000元,第二个季度赔本5000元,该企业今年上半年盈利〔或者赔本〕用算式可表示为〔〕A.〔+22000〕+〔+5000〕B.〔-22000〕+〔+5000〕C.〔-22000〕+〔-5000〕D.〔+22000〕+〔-5000〕13. 假设|a|=7,|b|=10,那么|a+b|的值是( ).A. 3B. 17C. 3或者17D. -17或者-314. 有理数cb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以下图所示,那么cbacbcaba+++++,,,中正数的个数有〔〕15. 某城一天早晨的气温是-5℃,假如中午上升了11℃,夜间又下降了8℃,那么这天夜间的气温是多少?16. 一个水利勘察队勘察黄河的某一直线河段,第一天沿河向上游走8千米,第二天沿河的下游走了5千米,第三天又向下游走了6.5千米,第四天沿河向上游走了10千米.(1)第四天勘察队在出发点的上游还是下游?距出发点多少千米?(2)他们四天内走了多少千米?17. 我们知道:两个相反数的和为________,特别地,0+0=________;反之,假如两个数的和为零,那么它们互为________.特别地,假如两个数的和为零,而它们又都不是负数(即正数或者零,正数和零统称非负数),那么它们一定都是______.我们把这个规律说成:假设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那么每个非负数都是__________.目前,我们学过的绝对值就是典型的非负数.如今请你解答下题:假设|x -2021|+|y +2021|+|z -2021|=0,那么x +y +z =________.18. 计算:〔1〕()⎪⎭⎫ ⎝⎛+++2173.10〔2〕()⎪⎭⎫ ⎝⎛-+-2129〔3〕⎪⎭⎫ ⎝⎛-+5451 〔4〕⎪⎭⎫ ⎝⎛-+752723 〔5〕1272834+-.19. 〔2021〕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一样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m 的值是 .20. 〔2021•〕计算-3+2的结果是〔 〕A .1B .-1C .5D .-5 21. 〔2021•〕下面的数中,与-3的和为0的是 〔 〕A .3B .-3C .31D .-31参考答案略。
+2.1.2+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 a -b = a +(-b).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减号转化为加 号,同时要注意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这样就可以用 加法来解决减法问题.
新疆的日温差很大,正所谓,早穿棉袄午穿纱,围 着火炉吃西瓜.你能帮忙计算一下温差是多少吗?
日期 一月某日 二月某日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6
-12
9
-13
温差
新知探究 知识点 1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6℃比-12℃高多
.5 .5
10
10 10
10
少摄氏度吗?用式子如何表示?
0
00
0
10
10 10
10
整体
9+[-(-13) ] = 22
转化为有理 数的加法
℃
℃
9+13 = 22
结论:由上面两个式子我们不难得出:9―(―13)=9+13.
新知探究
问题3:借助上面的方法,计算下列算式,从中你有 哪些发现?
0―(―3)=_3__, 0+(+3)=_3__; 1―(―3)=__4_, 1+(+3)=_4__; ―5―(―3)=_-2__,―5+(+3)=_-_2 _.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1.2 有理数的减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 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重点】 2.通过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渗透 转化思想,培养运算能力.【难点】
2.1.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2.1.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1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及运算.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正数之间及正数与0的加法运算、回顾负数的引入,及章首图中的问题导入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究的.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材是通过“思考”和“探究”来完成的.小学已经学过正数与正数、正数与0相加.负数与负数相加、负数与正数相加、负数与0相加,则是负数引入后遇到的新情况.教材先探究的是同号两个有理数的和.对于同为正号、同为负号的两个数相加,其结果学生应该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两个负数相加的结果,最后归结到“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的认识,需要教师通过问题加以引导.异号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分别探究物体先向左运动3m,再向右运动5m,以及物体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运动得到的最后结果,对应的表达式分别是:(-3)+(+5) =+2,(+3)+(-5)=-2,进而归纳总结出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即: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与同号两个有理数相加一样,结果也分别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概括的.注意引导学生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审视两个加数,与结果的符号、绝对值的关系.最后“探究”的特例,以及0与一个非零有理数相加的结果,学生应该容易理解.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给出答案.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与总结,要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述,最后教师再给予规范.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掌握,不能仅仅要求学生熟记法则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本节课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数轴来帮助学生理解.应该突出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小学加法,负数和数轴的概念等),还应该突出分类讨论思想在探究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以及加法法则表述中的应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及其简单应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2)能利用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2.目标解析(1)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教材是借助于数轴,利用物体作左、右方向运动的路程探究其运动的结果获得的.物体作左、右方向连续运动的路程和,分别对应着两个正数、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两个负数、一个正数与零、一个负数与零等5种情况中两个有理数的加法,进而得到这5种情况的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要通过探究过程,理解5种情况的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2)5种情况的有理数加法可以分为3类,即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和,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和,零与一个有理数(正数或负数)的和.学生对第一、三两类的法则可能容易理解.对异号两个有理数相加“先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方法,一是要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二是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切实巩固异号两个有理数的和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有理数加法该如何分类学生比较难理解.主要原因是学生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小学所学的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但是学生知道数已经扩大到有理数,出现了负数,并且学习了数轴和绝对值,在此情况下,学生可能顺利地得到两个加数为非负、一个加数为负和两个加数都为负,但不能把它归为同号、异号及与零相加等三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初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加法法则,也许学生说得不够严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体现教师是引导者.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主要体现在符号如何确定以及在确定“和”的符号后,两加数的绝对值如何进行加减,尤其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是借助生活中的常见的温度变化的计算方法这一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及教师设计问题的引导下来进行探究.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规律语言组织进行概括,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 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较大?(1)5和3;(2)-5和3;(3)5和-3;(4)-5和-3.2. 说明下列用负数表示的量的实际意义:(1)小红第一次前进了5米,接着按同一方向又前进了-2米;(2)北京的气温第一天上升了3℃,第二天又上升了-1℃.3. 根据上述问题,列算式回答(1)小红两次一共前进了几米?(5+(-2))(2)北京的气温两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3+(-1))师生活动:我们在小学所学的正数上学习了负数,把我们学的数的范围扩大了,对于正数的加法运算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会遇到负数,同样,我们学的负数也有加法运算,那么有负数参与的加法运算又是怎么样的呢?那么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有负数参与的加法运算.1. 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气温为-3~3℃. 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3-(-3))2. 李明同学经常对家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并卖出积攒的可回收物.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零花钱.下表是他某个月零花钱的部分收支情况.这里,“结余12.0”和“结余-3.2”是怎么得到的?(“结余12.0”和“结余-3.2”是这样得到的:18.5+(-6.5),12.0+(-15.2))师生活动:要解决上面的问题,就要计算3-(-3),18.5+(-6.5),12.0+(-15.2).其实像这样的生活实际问题是无处不在,例如收入支出和盈利等问题也涉及了加法的运算,那么我们如何去处理这样的加法运算呢?我们以下面的例子并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及问题引入有理数的加法,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进而体会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必要性.(二)新知探究思考:一个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做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问题1: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师生活动:师:引导学生注意在确定两次总结果时必须确定其位置的“方向”和“距离”,从而认识到有理数加法必须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为以下几种情形的探索作铺垫.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两次运动结果的累积,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简记为:5 + 3 = 8. ①问题2: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师生活动: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是:(-5)+(-3)=-8. ②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1:从算式①②可以看出: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不变,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问题3: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3m,再向右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如何用算式表示?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用算式表示是:(-3)+(+5)=+2.简记为:(-3)+5=2. ③问题4: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如何用算式表示?用算式表示是:(+3)+(-5)=-2.简记为:3+(-5)=-2. ④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2:从算式③④可以看出:绝对值不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问题5: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如何用算式表示?用算式表示为:(+5)+(-5)=0.简记为:5+(-5)=0. ⑤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3:算式⑤表明: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结果为0.问题6:如果物体第1 s向右(或左)运动5m,第2 s原地不动,那么2 s后物体从起点向________运动了____m.(右或(左);5)用算式表示为:5+0=5或(-5)+0=-5. ⑥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4:算式⑥表明:一个数与0相加,结果仍是这个数.【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分类思想,体现数学的简洁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将对新知的探索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数轴直观演示,数形结合,让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师生活动:师: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几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学生先讨论,再思考归纳:有理数加法的分类:师生活动:师:你能从中归纳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的正负号和绝对值的关系入手,发现规律.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相互交流、补充,概括法则,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1. 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设计意图】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法则,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法则挖掘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师生活动:学生逐题作答后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1. 先判断加数的类型(同号、异号);2. 再确定和的符号:同号取相同的符号;异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3. 最后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设计意图】通过对法则的深度挖掘,帮助学生熟悉法则,使学生明晰做有理数加法运算时的常用方法和步骤,并养成“算必有据”的习惯. 同时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学习过的数的加减运算,渗透了化归思想.(四)典例分析例1:计算:(1)(-3)+(-9);(2)(-8)+0 ;(3)12+(-8);(4)(-4.7)+3.9;(5)1122⎛⎫⎛⎫-++⎪ ⎪⎝⎭⎝⎭.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2)(-8)+0 (一个数与0相加)=-8 (仍得这个数)(3)12+(-8)(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12-8)(和取正号,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4(4)(-4.7)+ 3.9 (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4.7-3.9)(和取负号,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0.8(5)1122⎛⎫⎛⎫-++⎪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 0 (得0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规范写出解答过程,注意解答过程中讲解对法则的应用.教师点评法则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4-2)=2;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 -(4-2)= -2;蓝队共进1球,失1球,净胜球数为:(+1)+(-1)=0.师生活动: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典例分析,使学生对加法法则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加深对加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五)当堂巩固口算下列各题,并说明理由:(+3)+(+5);(-3)+(-5);(+3)+(-5);(-3)+(+5);(+4)+(-4);(+9)+(-2);(-9)+(+2);(-9)+0.【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六)能力提升1. 用“>”或“<”填空:①如果a>0,b>0,那么a+b0;②如果a<0,b<0,那么a+b0;③如果a>0,b<0,|a|>|b|,那么a+b0;④如果a<0,b>0,|a|<|b|,那么a+b0.(①>;②<;③>;④>.)2.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举例说明.(1)两个数的和一定比两个数中任何一个都大;(不一定,如5+0=5,(+8)+(-2)=6,(-2)+(-7)= -9等)(2)两个数的和是正数,这两个数定是正数.(不一定,如(+5)+(-2)=3等)师生活动:要求学生不仅能指出说法的正误,并能举出实例证明自己的结论.【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法则,体会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时加法的区别.(七)感受中考1.(2024•广东)计算-5+3的结果是()A.-2B.-8C.2D.8【解答】解:-5+3=-(5-3)=-2.故选:A.2.(2024•陕西)小华探究“幻方”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图,将0,-2,-1,1,2这五个数分别填在五个小正方形内,使横向三个数之和与纵向三个数之和相等,则填入中间位置的小正方形内的数可以是(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数即可).【解答】解:解法一:由题意,填写如下:1+0+(-1)=0,2+0+(-2)=0,满足题意,故答案为:0.(注意:方法不唯一)3.(2023•温州)如图,比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大3的数是()A.-1B.0C.1D.2【解答】解:由数轴可得:A表示-1,则比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大3的数是:-1+3=2.故选:D.【设计意图】通过对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中考考什么,进一步了解考点.(八)课堂小结1.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关键问题是什么?3. 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总体而深刻地认识.(九)布置作业P34:习题2.1:第1题;P36:习题2.1:第11题.五、教学反思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小学所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和有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基础.但是,它与小学的算术又有很大的区别.小学的加法运算不需要确定和的符号,运算单一,而有理数的加法,既要确定和的符号,又要计算和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减少两极分化、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中,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对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是这样突破的: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个物体做两次左右方向的运动,每一次运动的方向(对应于正、负数表示时的符号)、路程(对应于正、负数表示时的绝对值),与最后到达的终点与起点的方向关系,及最后到达的终点离起点的距离,并将它们之间的方向、路程的关系用正、负数表示.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物体做两次运动,第一次运动的起点是数轴上的原点,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②连续两次运动的方向、路程与最后到达终点时,相对于起点的方向、路程的关系,要让学生自己列式写出,通过与图示的比较加以理解,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提炼、总结.教学时,从方向、路程两个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便于学生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归纳和总结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对于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是这样突破的:①在有理数加法法则涉及的3大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非零数与零相加)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相对困难些.教学时,在通过图示、列式和实际意义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加强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并通过一定的运算应用加以巩固.②还可以编制如下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符号都相同,绝对值都相加);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这里的“大”“小”分别指绝对值大、小.“大”减“小”指运算结果的绝对值是“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和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③做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其基本程序简单地说是,一“定”(确定和的符号,即和是正号、负号,还是0)、二“算”(计算两个加数的绝对值——两个加数同号求和,两个加数异号求差).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观察、比较、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但会减少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练习的时间,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在课后练习及后续学习中应着重有意识地加大让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