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经济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1-10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1-10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1-10章)1.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生产者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2.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①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3.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④替代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7其他因素。

其中,产品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关键的因素。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因为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需求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的变化导致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5.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公式有点弹性公式和弧弹性公式两种:前者表现的是一点上的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后者表现的是两点之间的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7.需求价格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弹性,它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

需求价格点弹性表明的只是一点上的弹性,因此只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分为三种情况:①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称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②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时,称为需求单一弹性;③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称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

②商品的重要性,一种商品如果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就小或缺乏弹性。

而一些非必需的高档商品,像贵重首饰、高档服装等,其需求弹性就大。

③商品用途的多少,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就缺乏弹性。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多少道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多少道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多少道题
中级经济师考试设有《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门科目,其中《经济基础知识》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两种考试题型,共计105道题。

中级经济师考试题量设置:
1、《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基础知识》包括70道单项选择题和35道多项选择题,共计105道题,总分140分,考试时长为1.5小时;
2、《专业知识与实务》:《专业知识与实务》科目包括60道单项选择题、2 0道多项选择题和20道案例分析题,共计100道题,总分140分,考试时长为1. 5小时。

上述科目中,《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专业知识和实务》为专业科目,分别按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类别命制试卷。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均衡的模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均衡的模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均衡的模型(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1、含义: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没有政府部门和进出口部门,所以就没有企业间接税等税收项目,也没有政府购买和进出口贸易。

为了分析简便起见,不考虑折旧。

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资本设备折旧-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当不考虑资本设备折旧,没有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政府补助金时,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2、投资储蓄恒等式I=S,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其中,I——投资S——储蓄3、推导过程①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即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

GDP=Y=C+I②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剩余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用字母S表示)GDP=Y=C+S.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出来的GDP在理论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GDP=C+I=Y=C+S,即C+I=C+S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I=S,即得到储蓄—投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1、含义: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的活动,就构成了三部门(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经济。

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T表示政府税收。

2、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其中,I——投资S——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

T——政府净收入G——政府购买T-G——政府部门的储蓄S+(T-G)——整个社会的储蓄即:投资=私人储蓄+政府部门的储蓄,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3、推导过程①从支出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GDP=Y=C+I+G②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有一部分用来交纳税金。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商品或服务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需求与之正相关)3.产品价格(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与之负相关)4.替代品价格(与价格有关)5.互补品价格(例如:汽车与汽油,电器与电)6.预期7.其他因素(品种、质量、地理位置、季节、政策)(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 d = Q d(P)其中,Q d是需求量,P是该商品价格。

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为需求规律(大部分商品符合需求规律,但是极少数不符合:例如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少;低收入群体购买食品,价格越高,需求越大)需求曲线: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某一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函数:Qs=Qs(P),Qs是供给量,P是该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2.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增加,供给增加。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高,成本下降,供给增加)4.预期5.其他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二)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供给曲线: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o,为均衡数量。

Po为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1.最高限价分析(最高限价,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在这一价格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或降低生产成本)如图所示,Po为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Pe,因此刺激消费,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加大。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节习题和答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节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单项选择题1. 汽车价格下降,将导致( )。

A.汽油需求增加B.汽油需求减少C.汽油需求不变D.对汽油需求无影响2. 需求曲线是一条( )的曲线。

A.平行于纵轴B.向右上方倾斜C.向右下方倾斜D.平行于横轴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供给将(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受任何影响4. 保护价格又叫做最低限价,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

A.平衡措施B.干预措施C.紧急措施D.引导措施5. 一般来说,( )的产品需求弹性较大。

A.用途少B.垄断性C.生活必需D.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6.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则当该产品价格提高时,( )。

A.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减少B.不会影响生产者的销售收入C.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D.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7. 两种商品为替代品,则交叉弹性系数为( )。

A.负数B.正数C.零D.18. 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的弹性系数是( )。

A.供给价格弹性系数B.需求收入弹性系数C.需求交叉弹性系数D.需求价格弹性系数9. 如果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该商品属于( )。

A.奢侈品B.低档物C.必需品D.高档品10. 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 )。

A.资金有机构成B.时间C.产品价格D.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二、多项选择题1. 需求的构成要素包括( )。

A.消费预期B.购买欲望C.支付能力D.产品价格E.以上选项均正确2. 以下属于替代品的是( )。

A.煤气和电力B.镜架和镜片C.汽车和汽油D.石油和煤炭E.公共交通和私人小汽车3. 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消费者的个人收入B.互补品的价格C.生产技术D.产品价格E.消费者偏好4. 下列关于最低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施最低限价,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造成短缺B.它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C.最低限价又称保护价格或支持价格D.最低限价低于均衡价格E.主要应用于农产品上5. 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下列( )说法是错误的。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经济学基础部分练习题及解析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经济学基础部分练习题及解析

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部分练习题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

[2017年真题]A.消费者偏好B.生产成本C.消费者预期D.消费者收入【答案】B【解析】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生产者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B项,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则供给增加。

ACD三项是影响需求的因素。

2.就生产者或销售者而言,如果想通过降低其生产或销售的某种商品的价格来增加其总销售收入,那么其生产或销售的该种商品的()。

[2017年真题]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应等于1B.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应等于1C.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应大于1D.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应大于1【答案】C【解析】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那么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那么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

这是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

3.若甲产品和乙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2,则表明()。

[2016、2015年真题]A.甲产品和乙产品都属于生活必需品B.甲产品和乙产品是替代品C.甲产品和乙产品都属于低档商品D.甲产品和乙产品是互补品【答案】D【解析】交叉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交叉弹性系数=商品i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的价格的相对变化,甲产品和乙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数说明甲产品的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会引起乙产品的需求量下降,所以甲产品和乙产品是互补品。

4.政府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在必要时对某些农产品可以采取的价格干预措施是()。

[2016年真题]A.规定保护价格B.调整均衡价格C.规定最高限价D.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答案】A【解析】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是指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专注考研考证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其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一、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规律和原理的学科。

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基本分支。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规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如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决策、个人的消费与储蓄决策等。

二、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描述了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市场上可获得的数量,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

市场均衡发生在供给与需求相等时,此时市场价格和数量稳定。

三、价格弹性与供求曲线价格弹性是指市场上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供给弹性表示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对价格变动更敏感,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小。

供求曲线反映了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需求曲线下降,供给曲线上升。

通过供求曲线的交点可以确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四、市场结构与垄断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企业数量和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小型企业,价格由市场竞争决定;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影响市场;寡头垄断市场中少数几个企业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中有多个企业但存在产品差异。

五、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投资等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部分。

经济增长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通常用年度百分比表示。

六、货币与银行货币是经济活动中广泛流通的支付手段。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市场供给、需求和均衡价格需求:一定时间内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两大构成要素)需要则不需要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1)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产品价格:价格和需求变动呈反方向变化(最关键因素)2.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产品上涨,会刺激提前购买(现期需求增加)3.消费者偏好:其他因素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引起需求增加4.消费者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5.替代品价格:使用价值相近,可以替代满足需要的商品。

需求和替代品价格呈同方向变化6.互补品价格:指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需要的商品。

商品需求和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7.商品品种,质量,广告,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2)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d=Qd(p)需求规律:需求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1.产品价格因素的影响—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线不动,点动)2.非价格因素的影响—需求变动:由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的需求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动,右上方位移)市场需求曲线也就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水平加总第二节市场供给供给:是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铺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产品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化呈正方向变化。

2.生产成本:成本和供给呈反方向变化;最主要因素3.生产技术: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成本而影响供给4.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要素价格高,成本大,供给少,反方向变化5.预期:生产者对销售预期,预期越高,供给越大,呈正方向变化。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点讲解大纲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点讲解大纲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中级)第一部分经济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含义和原因;掌握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熟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其作用。

( 二) 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熟悉资源配置的含义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掌握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和构成要素。

(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掌握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所有制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上述理论的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程度。

考试内容( 一) 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实质和内容及其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与财产所有权的关系;了解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或财产所有权的基本形式;掌握公有制的基本形式和实现形式;熟悉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和集体所有制的特征;掌握混合所有制的性质和特征。

( 二) 市场经济和现代产权制度掌握产权的含义、内容和特征;掌握现代产权制度的含义和特征;掌握产权制度的作用。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问题。

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加深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考试内容(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特征和内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

熟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中级经济基础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本部分近年考情:本部分教材结构: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十八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十九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二十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本部分内容: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教材结构】【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货币需求【本节考点】1、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概念2、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3、影响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4、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掌握其关于影响货币需求因素的观点【本节内容】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1、货币需求含义: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

【注1】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注2】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派生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

2、货币需求量: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中各个部门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

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例题1--2005年多选题】下列关于货币需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货币需求是一种主观需求B.货币需求是一种客观需求C.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D.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E.货币需求是一种经济需求【答案】BCDE经济师最全历年真题、精准押题:模考吧/jingjishi/ 二、货币需求理论【例题 2 :单选】以费雪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货币数量说认为货币对实物经济不起作用,他们的基本观点是()A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B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C货币数量说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D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他们的流动性偏好【答案】B【例题3:09年单选题】在流动性偏好理论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中,将由于收入和支出时间的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称为()。

A.预防动机B.投机动机C.交易动机D.平衡动机【答案】C【例题4:2011年单选题】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由利率决定并与利率为减函数关系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题库1000题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题库1000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第 1 题煤气和电力在使用价值上相近,如果煤气的价格提高,那么将导致()。

A. 对煤气的需求增加B. 对煤气的需求不变C.对电力的需求增加D.对电力的需求减少正确答案: C,第 2 题需求曲线是一条()的曲线。

A. 向右下方倾斜B. 向右上方倾斜C.水平D.垂直正确答案: A,第 3 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供给将()。

A. 增加B. 减少C.不变D.不受任何影响正确答案: A,第 4 题供给量的变动是因为()引起的。

A. 非价格因素的变动B. 函数关系的变动C.价格的变动D.供给函数的参数发生变化正确答案: C,第 5 题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大于 1 时,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为()。

A. 需求富有弹性B. 需求缺乏弹性C.需求单一弹性D.低弹性正确答案: A,第 6 题当,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

A.两者为互补品B.两者为替代品C.两者无关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正确答案: B,第 7 题当需求收入弹性时,表明()。

A.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B.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C.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D.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得多正确答案: B,第8 题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

A.资金有机构成B.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C.投入品替代性大小D.时间正确答案: 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第9 题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B.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正确答案: A,B,D,E,第10 题下列关于最高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已排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已排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精选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完整题库(含参考答案)

精选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完整题库(含参考答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试题一、单选题1.成本函数表示企业()。

A.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B.总收益与产量之间关系C.固定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D.可变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正确答案:A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含义是()。

A.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B.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变动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C.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增的D.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减的正确答案:A3.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称为()。

A.竞争结构B.垄断结构C.产业结构D.市场结构正确答案:D4.以下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就不会有经济增长B.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基础和核心C.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D.经济增长的含义比经济发展广泛正确答案:C5.用()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A.单位价格B.现行价格C.不变价格D.计划价格正确答案:C6.()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正确答案:B7.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

A.要素储备比例B.生产资源配置比例C.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D.两个国家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正确答案:C8.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增强,政府对经济的管理逐步从直接和微观管理向间接和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我国财政支出重点应逐步从经济建设向()转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汇总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它包括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一般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分为需求性通货膨胀和成本性通货膨胀,其影响包括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和利率上升等。

3. 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供给是指市场上所有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需求是指市场上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着市场价格和数量。

4.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波动与投资、消费、就业和产出等方面有关。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1. 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是指供给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需求弹性是指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大小影响着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企业的数量、产品差异程度以及市场进入与退出的自由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3. 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方法,用于评估决策的成本和效益。

它通过比较决策的成本和效益,确定最佳决策方案。

4. 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需的额外成本。

在决策中,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可以帮助确定最优选择。

三、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1. 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制度是一国决定和管理汇率的规则和机制。

常见的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和半固定汇率制度。

2. 贸易与关税: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关税是一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是由于劳动者拥有的技能和现有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不匹配而导致的失业。

A.自愿失业B.周期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摩擦性失业正确答案:C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拥有的技能和现有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江南博哥)技能不匹配而导致的失业。

按照古典经济学观点,自愿失业的有()A.结构性失业B.体制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二元经济结构失业E.摩擦性失业正确答案:AE按照西方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工资可以自由波动,价格机制将引导劳动力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从而不存在失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失业,就只能是“自愿失业”。

自愿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种形式。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衡量一个人是否处于失业状态的标准包括()。

A.是否没有工作B.是否有劳动能力C.是否领取失业救济D.是否正在寻找工作E.工资或收入是否达到标准正确答案:ABD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但在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

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为()等部门。

A.生活资料生产部门B.基础产业部门C.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D.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E.制造加工业部门正确答案:CD本题考查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中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和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

该理论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有()。

A.菲利普斯曲线适用于任何国家,都具有相同数量关系B.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和长期都具有相同的意义C.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D.按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观点,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所谓替代关系只在短期内才是可能的,而在长期内则是不存在的E.从长期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平行的直线正确答案:CD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在20世纪60年代把它改进成为一种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后来十分流行的图形,一般称为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C正确)。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29分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一、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供给:愿意、可能二、影响需求因素:消费者的偏好、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生产成本、生产技术、产品价格、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期四、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变动: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点动供给变动: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曲线的位移五、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最高限价——保护买方利益—市场短缺、黑市高价、生产者变相涨价、配给制保护价格——保护卖方好处—市场过剩、黑市低价、出产者变相降价、收购和储备系统六: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点弹性合用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合用变动较大的场合。

点弹性: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弧弹性: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影响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Ed>1高弹性、Ed<1低弹性、Ed=1单一弹性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需求交叉弹性系数:>0替代品;<0互补品;=0无关商品需求收入弹性:>1高档品;<1必需品;<0低档品供给价格弹性: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替代品第二章消耗者行动分析一、经济人假设: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效用可加减——边际效用分析序数效用论——偏好次序效用不可加减——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越远偏好程度越高、不能相交、凸向原点,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消耗者偏好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四、预算约束线:预算线的斜率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5、消耗者效用最大化:消耗者均衡的前提前提:偏好稳定;收入稳定;价格稳定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耗曲线推导出来。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㊁财政㊁货币与金融㊁统计㊁会计㊁法律等相关的原理㊁方法㊁技术㊁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㊂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㊀经济学基础1.市场需求㊁供给和均衡价格㊂理解市场需求㊁市场供给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㊁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㊂2.消费者行为分析㊂理解经济人假设㊁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偏好㊁预算约束㊁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㊁价格变动的效应,理解消费㊃㊃1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㊂3.生产和成本理论㊂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㊁企业形成的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㊂4.市场结构理论㊂理解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㊂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㊂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法㊂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㊂理解资源配置原理㊁最优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㊁公共产品㊁外部性㊁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㊂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㊂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㊁储蓄㊁投资㊁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㊁储蓄㊁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㊂㊃㊃2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㊂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㊂9.价格总水平和就业㊁失业㊂理解价格总水平㊁就业和失业㊁就业弹性系数10.国际贸易理论㊂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响国际贸易规模和特征的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和干预方式㊂第二部分㊀财㊀㊀政11.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㊂理解公共物品㊁财政职能㊁现代财政制度,掌握公共选择理论和政府失灵的原因,理解政府经济活动范围㊁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与主要任务㊂12.财政支出㊂理解我国财政收支趋势,理解财政支出数据㊁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掌握财政支出的类型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掌握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辨别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和方法㊂13.财政收入㊂理解财政收入㊁税收㊁财政集中度㊃㊃3和宏观税负,掌握财政收入的形式及特征和税负转嫁的原理,理解我国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内容,辨别一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因素㊂14.税收制度㊂掌握税制各要素,理解税收分类的基本方法,辨别流转税㊁所得税㊁财产税的基本特点,掌握增值税㊁消费税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理解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和主要内容㊂15.政府预算㊂理解政府预算,辨别我国不同机关的政府预算管理职权,掌握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制度和执行制度的主要内容㊁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㊂16.财政管理体制㊂理解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掌握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㊁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㊁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内容,理解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内容㊂17.财政政策㊂理解和掌握财政政策的功能与目标㊁财政政策的工具与类型㊁财政政策的乘数与时滞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的基本经验㊂㊃㊃4第三部分㊀货币与金融18.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㊂理解货币需求㊁货币需求量㊁社会融资规模㊁通货膨胀,掌握货币供求理论和货币均衡原理㊁西方货币需求理论㊁货币供给机制㊁货币均衡的基本原理㊂19.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㊂理解中央银行体制下的金融服务㊁货币政策㊁货币政策目标㊁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掌握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特点㊁主要业务和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搭配使用的效果,理解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㊂20.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㊂理解金融市场㊁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掌握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特点,分析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㊁金融市场各子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㊂21.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㊂理解金融风险㊁金融危机㊁金融监管,掌握金融监管的理论和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监管国际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㊂22.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㊂理解汇率制度㊁国际储㊃㊃5备,辨别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掌握汇率决定与变动㊁国际储备及其管理㊁国际货币体系㊁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要特点㊂第四部分㊀统㊀㊀计23.统计与统计数据㊂理解统计学㊁描述统计㊁推断统计㊁变量和数据,辨别数据和变量的类型,掌握统计学㊁描述统计㊁推断统计的基本原理,辨别统计数据的来源和各种统计调查方法㊂24.描述统计㊂理解数据特征测度,掌握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㊁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㊁分布形态的测度指标以及变量间关系的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辨别常用测度数据㊂25.抽样调查㊂理解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辨别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掌握常用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场合,理解估计量的性质,掌握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下均值估计量方差的估计方法和样本量的计算方法,辨别概率抽样中样本量的影响因素㊂26.回归分析㊂理解回归模型㊁回归方程㊁回归系㊃㊃6数,掌握最小二乘方的原理和估计方法,根据估计的回归方程进行回归系数分析,掌握决定系数以及回归模型的检验㊂27.时间序列分析㊂辨别时间序列的分类,掌握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㊁速度分析㊁平滑预测方法㊂第五部分㊀会㊀㊀计28.会计概论㊂理解会计的目标,掌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㊁会计的基本前提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理解会计法规的构成内容㊂29.会计循环㊂理解会计确认的主要内容和确认标准,掌握会计记录的方法㊁复式记账法的原理㊁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辨别主要的账务处理程序类型和会计计量属性类型,掌握会计循环的主要环节,区分会计循环各环节主要会计工作㊂30.会计报表㊂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㊁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辨别将不同会计项目按照会计报表编制要求进行填列的方法㊂31.会计报表分析㊂理解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掌㊃㊃7握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辨别会计报表分析中反映偿债能力㊁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㊂3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㊂理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内容及其核算特点,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特点,辨别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程序,掌握预算结余资金的处理和核算方法㊁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㊂第六部分㊀法㊀㊀律33.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㊂理解法律调整机制的基本原理,掌握我国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方式,辨别调整经济的主要法律的种类㊂34.物权法律制度㊂理解物权法的基本内容,掌握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和适用规则㊂35.合同法律制度㊂理解合同㊁要约㊁承诺,掌握合同的订立㊁履行和终止㊁担保和保全㊁转让和变更的适用条件㊂36.公司法律制度㊂理解公司㊁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掌握公司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辨别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和公司设立㊁合并㊁分立㊁解散㊁㊃㊃8清算的相关规定㊂37.其他法律制度㊂理解专利㊁劳动合同,掌握工业产权法律制度㊁劳动合同法律制度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㊁反垄断法律制度㊁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㊁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㊂㊃㊃9。

中级经济师1-28章全精缩彩色打印版(上)

中级经济师1-28章全精缩彩色打印版(上)

2009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需求: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二者缺一不可。

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掌握—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主要有:(1)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3)产品价格: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

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7)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3、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一般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减少;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

4、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5、供给: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1)产品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经济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含义和原因;掌握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熟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其作用。

(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熟悉资源配置的含义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掌握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和构成要素。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掌握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所有制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上述理论的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程度。

考试内容(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实质和内容及其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与财产所有权的关系;了解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或财产所有权的基本形式;掌握公有制的基本形式和实现形式;熟悉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和集体所有制的特征;掌握混合所有制的性质和特征。

(二)市场经济和现代产权制度掌握产权的含义、内容和特征;掌握现代产权制度的含义和特征;掌握产权制度的作用。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问题。

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加深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考试内容(一)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特征和内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

熟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

(二)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内容和目标;掌握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收入分配政策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

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了解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知识,使考生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和政府的收入调控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试内容(一)收入分配的过程和收入分配的调控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分配的过程和机制;掌握政府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方式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含义。

(二)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的结构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特点和性质;掌握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的含义和方式。

了解居民收入的来源结构的变化趋势。

(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掌握效率与公平的含义;熟悉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指标和方法;熟悉洛伦茨曲线的形状和基尼系数的含义;掌握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的意义和内容。

了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框架。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战略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和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熟悉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不同增长方式和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考试内容(一)经济增长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熟悉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和区别;熟悉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掌握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熟悉和了解各种经济增长的模型的含义和内容。

熟悉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的含义和内容。

(二)经济周期熟悉经济波动的含义和类型;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和阶段的划分;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和相应的政策;了解我国经济波动的实际状况。

(三)发展战略和发展观掌握发展战略的含义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内容;掌握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掌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六、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市场失灵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市场机制的一般特征和作用机理,分析了市场机制的缺陷和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

通过本章的考试,提高考生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水平和政策水平。

考试内容(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与资源的最优配置掌握市场机制的含义和特征;熟悉市场机制运行的机理;掌握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熟悉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

(二)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掌握市场失灵的含义和原因;掌握外部性的含义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掌握公共物品的含义、特征、类型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掌握垄断的含义、类型、原因及其与资源配置的关系;熟悉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其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掌握克服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七、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以提高考生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水平。

考试内容(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掌握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本职能和政府作用的合理界定;掌握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手段。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掌握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的含义;掌握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矛盾冲突;掌握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掌握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掌握财政政策的含义、类型和手段;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类型和手段;熟悉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综合与协调。

八、对外开放与对外经济关系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对外开放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知识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熟悉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以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掌握和熟悉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考生的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水平。

(一)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掌握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掌握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熟悉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二)对外贸易的作用和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掌握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熟悉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影响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因素;熟悉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调控方式和措施。

(三)对外经济合作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和原因;掌握利用外资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国际资本技术转让的类型和含义及原因;熟悉国际技术贸易的各种方式;掌握国际技术转让的作用;掌握对外技术交流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和经济效应;熟悉阻碍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因素。

(四)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

熟悉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第二部分财政一、财政职能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财政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检验考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的关系、财政四大职能的程度,以提高考生对我国财政职能的分析认识能力,增强考生对国家财政分配活动的理解。

考试内容(一)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熟悉市场经济的缺陷;熟悉市场与政府的分工;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掌握财政的各项职能的基本含义、范围和发挥职能的手段。

二、税收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了解、熟悉和掌握税收基础理论、我国税制结构、国际税收及税法的程度,以提高考生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增强考生的依法纳税意识。

考试内容(一)税收原则掌握税收原则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主要税收原则的基本思想和贯彻方法。

(二)税收负担掌握税收负担的概念;熟悉宏观税负指标和微观税负指标;掌握影响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熟悉税与费的区别;掌握费改税的基本思路;掌握税收负担转嫁的含义、方式和条件。

(三)税制结构掌握税制结构的概念;熟悉税制结构与税制模式的联系与区别;掌握税种结构的各种划分及其内容;掌握税收收入结构和税制要素结构的含义和内容;掌握税制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掌握税制结构优化的含义和衡量标准。

(四)国际税收掌握国际税收的概念;掌握国际税收与一般税收的联系与区别;掌握税收管辖权的含义及其种类;熟悉国际重复征税的形成原因;熟悉税收管辖权交叉重叠的类型;掌握减轻或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方法。

(五)税法掌握税法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税收法律关系的含义、要素及特点;掌握违反税法的主要行为的表现;掌握偷税、漏税、欠税、逃税、骗税和抗税的认定依据;熟悉违反税法所应承担的行政和刑事责任。

三、国债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国债基础理论和我国国债实物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国家债务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对国家债务政策的理解能力。

考试内容(一)国债的性质和功能掌握国债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国债的主要功能及其原理。

(二)国债的种类和结构掌握国债的各种分类;掌握各种债券的特点;掌握国债结构的含义和分类;熟悉不同国债结构的特点。

(三)国债的发行、流通和偿还熟悉国债发行的一般方法及其特点;掌握我国国债的发行方法;掌握国债流通的含义及我国国债流通的主要方式;掌握国债偿还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熟悉国家偿债资金的主要来源及限制条件。

(四)国债负担与规模掌握国债负担的含义和表现形式;熟悉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掌握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

四、预算管理体制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预算管理体制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以增强考生对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认识,提高考生对完善预算管理体制的各项措施的理解。

考试内容(一)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掌握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掌握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二)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熟悉我国实行过的三种财政体制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三)分税制掌握分税制的基本含义;掌握现行分税体制下支出划分的范围;掌握收入划分的主要内容;掌握与分税体制配套的主要相关措施的基本内容。

五、财政政策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国家财政政策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以增强考生对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认识,提高考生对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必要性的理解。

考试内容(一)财政政策的概念掌握财政政策的概念;熟悉财政政策与相关范畴的联系与区别。

(二)财政政策的目标掌握财政政策的五大基本目标的内容。

(三)财政政策的工具掌握税收、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国债和预算五大政策工具的功能和作用原理。

(四)财政政策的分类掌握财政政策的分类方法和各类政策的特点。

(五)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了解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背景;熟悉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掌握积极财政政策与一般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