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礼记》读后感范文8篇
《礼记》读后感范文8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礼记》读后感范文8篇,供大家参考。
《礼记》读后感1《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的选集。
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原文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身体,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着其义,以考共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这篇是讲儒家的理想大同世界,也讲小康的情况。
开头孔子参加祭祀以后,走到宫阙上参观,叹息鲁国祭礼的不完备。
他的弟子言偃问他为甚么,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候,天下是属于大家的。
那时候的官吏是:选拔贤良,委任有才能的人出来作事。
个人修养是:讲求信义,和睦相处。
对于社会,不只是爱自己的父母儿子,也爱别人的父母儿子。
社会是:老年人有养老的地方,壮年人有工作,幼年人有生长的地方,其它残废有病的人都有疗养的设备。
工作:男的有职业,女的有家庭。
生产货物,不必为己;尽力怍事,不必为己。
这样一来,没有阴谋,没有强盗,小偷、乱徒、贼党,连大门都不必关。
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
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在古代中国,《礼记》是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
它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编纂的,记录了古代礼仪的规范和原则。
尽管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但《礼记》中的智慧和启示依然对我们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礼记教导我们要注重仪式和礼仪的重要性。
古人认为,仪式是人类对天地间的最高敬意的表达。
通过仪式,我们不仅向神明表达敬意,也向家人、朋友和社会大众传递友好和尊重。
例如,我们在重要场合会举行开幕式、婚礼、祭祀等仪式。
这些仪式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我们对于共同价值观和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其次,《礼记》告诉我们要遵循礼仪的规范。
礼仪规范是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础。
通过遵循礼仪规范,我们能够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并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老师、长辈,有礼貌地与他人交流,以及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
当我们尊重他人并遵循礼仪规范,我们就能够建立起持久的友谊和信任。
此外,礼记还强调了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
在古代,人们认为,一个人只有诚心待人、兑现承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如今,这一观念仍然适用。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有守信用、秉持诚信的原则,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拥有持续发展的机会。
最后,《礼记》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和修身养性。
在古人的观念中,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决定了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对自身的修养,我们能够培养起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灵,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影响和促进社会的进步。
总之,《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层次丰富、内容广泛,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社交交往,还是在工作和事业发展中,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指导。
它教会我们要尊重并遵循传统的礼仪和规范,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诚信与责任,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不断修身养性,追求个人的精神境界。
只有遵守这些原则和指导,我们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担当的人,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礼记》观后感心得5篇
中国《礼记》观后感心得5篇中国经典《礼记》优秀观后感心得1这部书可谓是包罗万象,它以礼乐为核心,所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礼记》在唐代就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则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由此可见《礼记》这部书的重要价值.《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反复吟读着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蕴含的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为了老百姓,建立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会.这段文字,并不会因年长日久而失去光泽,至今读来,它仍发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表达了我们每个人对对美满.公正的大同社会的强烈向往.翻开我的笔记本,本子上摘录的第一句话便是《礼记》这部书中的一段文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我经常将《礼记》中的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并时常用这句话教导与勉励我的孩子和我身边的年青朋友.〝博学之〞即讲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也将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这句话时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学习,不仅仅要精通业务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其它方面的优秀书籍,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做一个〝一专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时还要多与身边的同事朋友沟通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此外,光学习理论和书本知识还不够,还得多实践.多锻炼,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在这部书中,我也了解到了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一些认识,诸如礼的起源和礼的作用,古代人对冠礼.聘礼.祭礼等礼仪规范的解释.能够说,《礼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礼教文化的成熟.这部书对于现代中国社会中的礼仪礼节仍有很好的启示和教育研究好处.当然《礼记》中的部分文字也内含全力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及顽固宣扬男尊女卑的思想,这些思想是不可取的,需要我们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进行对待.总之,《礼记》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国学经典,就像一壶好茶,需要慢慢细品,才能感受到那沁人的芳香.〝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将在书海里不断徜徉,撷一缕淡淡的书香.中国经典《礼记》优秀观后感心得2儒.道.阴阳.法.名.墨.杂.农.小说家九家为中国最早的九个学派,其中儒家和道家出现的最早.儒家的礼仪在周朝时就已经开始实行了,道家的八卦早在伏羲时就出现了.但《孟子·尽心章句上》中说:〝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所以,我觉得还是儒家更主张中道.我认为《儒行》这篇文章就是写君子(儒士)的各种行为的.我体悟最深的一段是: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有人会把它翻译为:儒士拿忠信做甲胄,礼义做盾牌;头戴仁而行,怀抱义而居.这就是自立.可我更愿意把它译为:儒士用忠信捍卫自己的思考,用礼义来保护自己那颗纯洁的心;脑子里有一种意念是要怀着仁爱去行动,心中怀着义来处事.虽然有暴政,但也无法改变我的想法.这就叫做自立.举两个例子吧!周朝时,西伯(周文王)不喜欢纣王荒淫无道的统治,所以就以自己的仁政来治理国家.这可惹怒了纣王,于是纣王便囚禁了西伯.但西伯仍然依他的正道而行,最终还是打败了纣王(只不过是把他的大道传给了他的儿子武王).第二个例子是关于犹太人摩西的.犹太人在埃及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埃及人便开始排斥犹太人,后来又要把所有刚出生的犹太男孩都杀掉,只有一个叫摩西的小男孩获救了.他支持犹太人信仰上帝,而不信仰多神教,最后带领大家搬到了耶路撒冷(后来的以色列),自称以色列人.所以,如果你光会独立做饭.扫地,这不叫自立,必须有了这颗心才叫自立.中国经典《礼记》优秀观后感心得3偶读《礼记》遇到了下面这样一段话,很值得慢慢体会.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古代的教育,没有德智体美劳,却有仁义礼智信.没有说让学生毕业后成才,做一番大事业,只是要求学生能够人格健全,学识通达,能够成为榜样.成为榜样后,他人自然能够信服,也即是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反观我们此刻的教育,基本上是为了分数.证书.学位,然后再作为出人头地的工具加以利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很敬业,但不得不提出疑问,我们乐群吗如今的高校,老师给学生打分打的试卷的分,学生给老师绩效分.对于这一点我十分反感,并不是因为学生给我的分数低,而是对于这种事情很不能理解.某些人为了讨好学生,甚至放下了师者的尊严,对学生容忍放纵,奴颜婢膝.还有,有些学生因为考不好,甚至在网上骂老师,呜呼哀哉,今日之‘博习亲师’也.论学取友,我们能够理解为有论学的潜力和择友的原则.但我更愿意把这四个字曲解为以文会友.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没有知音.而最易成为知音的,则是同学和同行.期望难忘同学情,同行非冤家.把酒言欢.坐而论道比刀光剑影要幸福的多.能做到上面三点,就可达小成,其实并不难.大成叫做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原因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要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诚实的决定.这样说可能太大众化了,很多人不会觉得这一点有多么重要.举个我经常给人下套的例子吧.我经常这样问别人:你认为八股文好不好?上面的例中的答者就是没有独立思想的人.对一个事物做价值决定时,务必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否则一切都是人云亦云,毫无主见.大成无上限,独立思想,诚实做人,而已.中国经典《礼记》优秀观后感心得4在还没有学过《学记》之前,就曾听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读后感.〞〝教学相长〞,而在仔细学完《学记》后才真正领略到先人的智慧以及这篇文章的伟大.《学记》主要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就是禁于未发,意思是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意思相近,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将学生不好的萌芽不好的欲望在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结合我们自身而言,作为未来的小学老师,就一定要具有这样的能力,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是学习能力最强最需要老师引导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人格就将定型,我们小学老师就应该教会他们摆脱可能会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如果发然后禁则为时已晚矣,因为不好的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改变了.第二原则当其可,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进行教育,掌握教育机会,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给他的教育印象也会比平时更加深刻.如果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那么再学习的话就很容易力不从心了,之前吴院长也和我们说过,很多小学女教师在工作两三年后才来考研,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即使学的再苦再累又怎么可能学的进去呢?第三原则是不陵节而施,意思是在教学生的时候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每个班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作为一个老师不能只看到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小孩,也要顾及到一些学习知识比较慢的学生,当然最好的就是知识难度能够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教学太过急功近利,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自顾自的讲,毫不顾及学生,那么这样子的教学,实际上是毫无成效的.第四原则相观而善,指的是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在学校里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学习,而不会与人交往,没有一个朋友,只会让自己孤陋寡闻,但是择友的时候也不能选择品行不好的朋友,当然朋友也不是用来闲聊的,不过在当今社会互相切磋学术的朋友实在是不多了.虽然《学记》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们学习效仿,作为未来的小学老师,《学记》是值得我们一生都学习的楷模.中国经典《礼记》优秀观后感心得5闲暇时我常常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旁,一边品着绿茶,一边慢慢研读着《礼记》这部古代经典,那淡淡的茶香与书香顷刻间在心脾间交融.弥漫.缭绕,足以令我心旷神怡.如痴如醉,读着,读着,我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古代,正在与古代圣贤品茗与对话.《礼记》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着作,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论语》 ,比肩于《孟子》 ,又远超于《荀子》.这部书可谓是包罗万象,它以礼乐为核心,所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礼记》在唐代就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则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由此可见《礼记》这部书的重要价值.《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反复吟读着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蕴含的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为了老百姓,建立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会.这段文字,并不会因年长日久而失去光泽,至今读来,它仍发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表达了我们每个人对对美满.公正的大同社会的强烈向往.翻开我的笔记本,本子上摘录的第一句话便是《礼记》这部书中的一段文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我经常将《礼记》中的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并时常用这句话教导与勉励我的孩子和我身边的年青朋友.〝博学之〞即讲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也将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这句话时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学习,不仅要精通业务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其它方面的优秀书籍,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做一个〝一专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时还要多与身边的同事朋友沟通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此外,光学习理论和书本知识还不够,还得多实践.多锻炼,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在这部书中,我也了解到了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一些认识,诸如礼的起源和礼的作用,古代人对冠礼.聘礼.祭礼等礼仪规范的解释.可以说,《礼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礼教文化的成熟.这部书对于现代中国社会中的礼仪礼节仍有很好的启示和教育研究意义.当然《礼记》中的部分文字也含有全力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及顽固宣扬男尊女卑的思想,这些思想是不可取的,需要我们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进行对待.总之,《礼记》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国学经典,就像一壶好茶,需要慢慢细品,才能感受到那沁人的芳香.〝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将在书海里不断徜徉,撷一缕淡淡的书香.中国经典《礼记》优秀观后感心得。
礼记学记读后感6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6篇《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礼记学记读后感1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自小耳濡目染,谁都能说几句论语中的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话历经2500多年,至今依然能散发出智慧的光芒,为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令我受益匪浅的话语却又很多很多,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在教学中我也常常用这句话教育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乱说话就会影响其他人,这样你就是把你不喜欢做的事情强加在了别人身上,在教育中我也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不把自己都讨厌的事情强加在学生或者是家长身上,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再三,真正做到“教育”学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告诉他们为人处世的一些方法。
读了礼记学记的体会
读了礼记学记的体会篇一:礼记学记学后感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主要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第一禁于未发,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
需要我们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将学生不好的萌芽在还没有发出来时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
在小时,教会他们摆脱可能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
如果发然后禁则为时已晚矣,不好的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改变了。
第二当其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给他的教育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再学习的话就很容易力不从心。
第三不陵节而施,在教学生的时候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
每个班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不能只看到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也要顾及到一些接受慢的学生。
太过急功近利的教学,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自顾自的讲,毫不顾及学生,这样是毫无成效的。
第四相观而善,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学习,不会与人交往,没有一个朋友,只会让自己孤陋寡闻;但是择友也不能选择品行不好的朋友,且朋友也不是用来闲聊的。
虽然《礼记.学记》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们一生都学习。
篇二:《礼记。
学记》读后感XX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读《礼记.学记》有感龙口一中A区当我还不是教师,但正在努力变成教师的路上奋斗时,我最先接触到的有关教育的书籍就是《学记》。
当时,只是对照着翻译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但不能真切的体会到其中的内涵。
现在成了一位真正的老师,接触到了学生,再看《学记》,才真正领悟到原来这短短的一千二百字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严整而又极有价值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专著。
礼记读后感150字
礼记读后感150字
暑假里,我阅读了许多书,使我印像最深的,是《礼记》。
《礼记》中说“礼”的部分,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礼记》中说道:“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可见“礼”是非常重要的。
“礼”就是礼貌、礼仪,“有礼”就是讲文明、有礼貌、懂礼仪。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
有礼必须从日常生活的言行做起,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比如: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爱护公物,坐公交车时主动给需要的人让座;不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见到熟人要问好,需要别人帮助时用“请”,得到别人帮助时真诚道声“谢谢”,和别人告别时说声“再见”,等等。
一个有礼的人,不仅让人与他相处时心情愉快,而且也能使他自己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反之,一个无礼的人,不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我就亲眼目睹这样的例子:有一回,我去图书馆借书,在门口看到有位叔叔问门卫爷爷:“指南书城搬去哪里了?”门卫爷爷生气地说:“不知道!”我以为爷爷是真的不知道,就上前告诉了叔叔,等叔叔走后,门卫爷爷说:“这个人,那么没礼貌!连称呼都没有!”我这才明白,门卫爷爷不是真的不知道,他是觉得叔叔没礼貌才故意不告诉他的呢!我想,如果叔叔能够礼貌用语,门卫爷爷一定会告诉
他的!
做人须有礼,人有礼则安!有礼的人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人们更乐于帮助他。
同学们!“有礼”不在于嘴上功夫说说而已,而在于真正的践行,让我们从小学礼,从我做起,做一个知礼、懂礼、讲礼的现代文明人!。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礼记》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读完礼记和大学之后,我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想法。
下面是求学网范文网带来的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篇1《礼记大学》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其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其条目。
大量使用排比和蝉联句法,环环相扣,间不容发,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时刻都需要学习。
欲外王必须先内圣欲内圣必然需要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
也就要做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为大学生,确实应该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
当今大学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的人实不在少数。
在这物欲横流,文化泛滥的社会状态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记了道德修养,只是庸庸碌碌,贪于享乐,却不珍惜年华盛景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如此,只会消磨意志,沉沦下去。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正视的课题,这是首要的。
其次,应潜心学习,深入研究,在学习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努力向其他方向发展。
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虚幻之中,而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静下心来,才能有所虑,有所得。
倘若鲁莽,草率行事,必将终无所获。
《大学》之道,在于修身,在于立志,在于奋斗。
无道德,无修养,便胸无大志,就不会去奋斗,不奋斗,便终不可外王。
所以,我认为,提高自身修养,当入其微,从小事做起,从小志做起,点点滴滴,循序渐进。
如此,方可能安能静,知其本末,晓其终始。
发于心而动于行,如此,才能实现志向,有所作为。
《大学》之道是一条立志,实现理想之道。
告诉我们凡事要从最基础的做起,牢记其本,明知其本,而后才能有所方向,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础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如此,谨小慎微,勤勤恳恳,才是实现外王的基础。
礼记读后感范文5篇
礼记读后感范文5篇《礼记》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生活体验的积累。
读礼记也就是与古人对话,那么你有哪些想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礼记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礼记读后感 1最近,通过认真阅读了《礼记》,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可谓受益匪浅。
在贺州市图书馆举行的“礼记读书心得演讲秀”比赛中,妈妈和我同台参赛,并且分别取得了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呢!说实话,我觉得《礼记》中有些文章对我来说太难懂,比如《大学》、《中庸》等,而《冠义》一文就比较通俗易懂。
比如文中的“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友爱,对国家忠诚,对长辈顺从,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
这与《三字经》中的“首孝悌,次谨信”,有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的妈妈是个国学“发烧友”,她常对我说“读书要善于思考,并用书中的道理去指导生活”。
那么,通过学习《礼记》--《冠义》,我得到了什么启发呢?那就是---要做个尽孝道的好少年。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要尊敬师长、孝顺长辈,孝顺已经成为我们家的家风。
妈妈常说,其他事情或许可以等,但是尽孝不能等,不能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记得有一天,远在老家的爷爷生病住院了,我们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立即动身赶回了老家。
爸爸妈妈和姑姑日夜守护在爷爷的病床前。
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爷爷很快康复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爷爷出院后,我们就把他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带他去旅游,每天都让他过得开开心心。
孝顺,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举动,也许只是爷爷累时帮他捶捶背、长辈回家时为他们送上拖鞋,或是端来一盆洗脚水,这些点点滴滴就足以温暖他们的心田。
读书让我明事理,懂孝道,成为一个尽孝道的好少年。
今后,我还要继续在书的海洋里泛舟,汲取知识,更加茁壮地成长!礼记读后感 2礼”本来是先圣明王采用自然地法则,来规范人类生活行为的成果。
我们人是自然地产物,只有适合了这些法则,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礼记学记读后感(5篇范文)
礼记学记读后感(5篇范文)第一篇: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礼记学记读后感1《礼记﹒学记》道:“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意思是说,老师要学会根据一个孩子的家庭职业背景,找到这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启发他的智慧。
于是我想,也许可以从他的家庭关系里面父母的职业找到突破口。
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时工作比较忙,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家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妈妈性格比较急躁,平时对待孩子的批评和指责多于鼓励和赞赏,于是,他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这些多是为了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
根据这个孩子的个性,我想先从他的纪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这个方面改进,获得认可和成就感,那么其他方面的进步就不是问题了。
9月下旬,我在班会课上郑重任命他为纪律委员,强调职责同时提醒他,作为纪律委员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纪律,文明用语,上课认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等等,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态,保证一定管好自己并做好纪律委员。
任命之后没过几天就是国庆假期,假期之后学堂孩子们去黄山游学,我特别与陪伴游学的老师们交流,留意并适当引导这个孩子的言行举止。
游学回来,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爱说脏话了,偶尔会有一两次,但只要老师稍微提醒,他马上就会主动认错。
一天天过去了,我发现,他已经不说不合适的语言了,上课坐姿也特别端正,各科作业和课堂反馈都有很大进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当众赞赏了这个孩子,并奖励给一本课外书。
他特别开心,也许很少真正获得过正面的鼓励,并且被作为榜样效仿,他的自信度和个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来了,心结打开了,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并愿意学习和积极帮助他人,在接下来的全校一日礼仪学习评比中被评为优秀。
礼记的心得体会8篇
礼记的心得体会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礼记的心得体会8篇当我们在生活中收到启发后,写心得体会就是不错的记录方式,每个人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都是要将自己的思绪梳理好的,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礼记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读《礼记》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读《礼记》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读《礼记》的心得体会篇1《礼记·学记》开篇说得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自汉武帝所制定的教育政策后,中国的教育哲学、教育理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改变。
汉武帝在诸子百家里选择儒家的教学思想为国家的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我们什么?宋朝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云:“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
教我们平常思维的方法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处事待人接物的纲领有: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希望此书真正能帮助大家都获得一把“启迪心灵的钥匙”,能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教育的有益读本及参考教材,亦同时启迪我们父母师长们应从小注重培养儿童的德育。
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强国之本。
”今天,我们给儿童最好的基础教育无过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儒家圣贤文化,并希望得到各界共同来参与和大力推动。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位耻。
学校是一方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学习上,你帮我,我帮他,团结互助靠大家,在生活中,决不乱吐痰,乱扔纸,损人利己真可耻。
姐妹重圆读书梦。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典型事迹,“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希望我们大家能携起手来,让美德世代相传。
读《礼记》的心得体会篇2偶读《礼记》遇到了下面这样一段话,很值得慢慢体会。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古代的教育,没有德智体美劳,却有仁义礼智信。
没有说让学生毕业后成才,做一番大事业,只是要求学生能够人格健全,学识通达,能够成为榜样。
礼记的读书心得5篇
礼记的读书心得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plan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礼记的读书心得5篇小伙伴心中有了不少感受时,应当及时记录在心得里,心得体会是个人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深刻认识,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礼记的读书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礼记心得体会范文
2023年礼记心得体会范文2023年,我参加了庄严肃穆的礼记心得体会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我与来自各个地方、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一起学习,交流,感悟。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礼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礼记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传承。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思想观念、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
在活动中,我阅读了许多经典的礼记书籍,如《礼记正义》、《礼记辨惑》等,通过学习这些书籍,我明白了礼记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塑造社会伦理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渐淡化,道德观念也逐渐淡漠,因此,我们更需要通过礼记来加强道德的教育和引导。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礼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礼记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文字,更是一种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体现。
在活动中,我们通过实践、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探讨了礼貌、仪态、谦虚、尊重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这些实践,我明白了礼记的真谛是要将道德规范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礼仪成为我们日常行为的积极表现,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加得体,更加符合社会公德。
只有当每个人都真正践行礼记,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再次,我体会到礼记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调和。
在活动中,我与其他参与者进行了交流和合作,我们分享了彼此对于礼记的理解和体会。
这使我认识到,礼记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修养,更是一种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通过礼记的教育和引导,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才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最后,我意识到礼记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很多年轻人对于礼记并不了解,甚至对其抱有负面的观念。
这让我感到忧虑和担心。
作为一个了解礼记重要性的人,我认为我们有责任将礼记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通过参与各类活动,我们可以向更多人普及礼记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礼记,从而推动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礼记心得体会范本
礼记心得体会范本礼记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我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通过学习礼记,我深刻体会到了礼仪的重要性以及礼仪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礼记学习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礼记强调了个体之间的尊重和关怀。
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要求人们相互尊重、关怀他人的感受。
在礼记中,有很多关于待人接物的规则和频率。
比如《礼运篇》中提到“君子和群,不诋焉;朋友郄,不蔽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诋毁他人,不隐瞒朋友的过失。
这种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其次,礼记教导人们要讲究仪容仪表。
在礼仪文化中,仪表举止是十分重要的。
礼记中有很多关于仪容仪表的规定,比如《乐经》中提到“观其躬也,观其家也,观其所好也。
”说明了一个人的仪表不仅是自己的形象,也代表了家庭的形象。
礼记通过教导人们注意仪容仪表,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修养和自己的形象。
在现代社会中,仪表举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给人留下好印象,还可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再次,礼记强调了社会秩序和道德约束。
礼记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通过遵守礼仪规则,人们可以树立起公正、诚信的道德观念。
比如《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先求自己的身心修养,然后才能影响到家庭、国家和天下的治理。
礼记中还有很多有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条文,这些条文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遵守礼仪规则,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
最后,礼记提出了人伦之道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在礼记中,人们可以学到如何做一个好的子女、怎样做一个好的丈夫或妻子,以及如何做一个好的家长。
礼记通过教导人们尊敬父母、孝顺亲人,让我们了解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伦理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更加稳定。
礼记大学读后感范文5篇
礼记大学读后感范文5篇《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二篇,今单独抽出印行,说明它们有独特的价值。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礼记大学读后感《学记》讲述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可以看作是古人对“教育”“学习”的纲领,如《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告诉无产阶级怎样从资本家手中夺取权力。
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
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应该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
古人对学无止境认识很透彻,知道“学然后知不足”,发奋地学习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不知道的东西,有人越学越感无知也是这个原因,这也解释无知者无畏;巅峰对决,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浅,莽夫是看不出门道的。
古人对“教”和“学”的认识,不像现在这样割裂,现在老师高高在上,一切都对,学生的质疑总被当做不听话。
古人知道“教学相长”,将教和学统一起来,学生和老师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互为师学,所以有同学一时无法理解某些知识点,如果你知道的话,不妨将你的理解分享出来,在教别人的时候,你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
现在的学生不仅缺乏不耻下问的勇气,连虚心请教的一并抛弃啦。
或许古人愚昧,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心存敬畏,对于学习也当做神圣的事情,所以才有至圣先师的孔夫子,被当做祖师爷祭拜。
学习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不可揠苗助长,所以“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意思是说时候未到(还没祭天)的时候,天子(领导)不能去视察学校,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游其志”,发展个人的志向。
我觉得对老师的作用,古人认识的更加深刻,老师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礼记学记读后感800字作文5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800字作文5篇《学记》主要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礼记学记读后感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
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
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
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
“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
礼记读后感1500字5篇
礼记读后感1500字5篇《礼记》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着作,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又远超于《荀子》。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礼记读后感我最喜欢的是《礼记》,它时时刻刻的都在提醒着我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学会去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发现错误就要去改。
这本书,还告诉我很多的做人道理。
例如:‘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意思:知识渊博,记忆力强,仍然很谦虚,做了很多对人有益的事,仍然不懈怠,这样才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
我的理解:有的人虽然知识不是很渊博,但是他很用功,也很谦虚,而且,做了很多好事,我认为这样的人也能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意思:克服自身的错误就应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不必要求别人,这样再有缺点错误,就没有什么可埋怨的了。
我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自身也有错误,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不需要强求别人,就算没有改过来,这样的错误,也不会有什么抱怨的。
‘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
’意思:喜欢学习的人,离聪明就很近了,明白耻辱的人,离勇敢就不远了。
我的理解:只有喜欢学习,明白耻辱;那么他就会很聪明,很勇敢了。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都离不开书,因为我们能从书中得到很多的做人道理,这些道理只有自己去感悟,才能说真正的理解了。
礼记读后感这部书可谓是包罗万象,它以礼乐为核心,所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
《礼记》在唐代就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则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由此可见《礼记》这部书的重要价值。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我反复吟读着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蕴含的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
礼记学记读后感6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读后感6篇《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礼记学记读后感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自小耳濡目染,谁都能说几句论语中的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话历经2500多年,至今依然能散发出智慧的光芒,为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令我受益匪浅的话语却又很多很多,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在教学中我也常常用这句话教育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乱说话就会影响其他人,这样你就是把你不喜欢做的事情强加在了别人身上,在教育中我也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不把自己都讨厌的事情强加在学生或者是家长身上,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再三,真正做到“教育”学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告诉他们为人处世的一些方法。
礼记的读书心得5篇
礼记的读书心得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汇报材料、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发言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material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礼记的读书心得5篇思维力的提升离不开平时的写作,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是帮助我们提升的重要文本,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礼记的读书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礼记大学》读后感
《礼记.大学》读后感《礼记.大学》读后感「篇一」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呻,朗读。
占,音(chān),同“觇”,注视。
毕,竹简,这里指书。
“呻其占毕”意为“盯着课文大声朗诵”。
讯,告知,告诫。
“多其讯言”意为“一味地灌输”。
及,急迫。
数,音(shuò),多次。
“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意为“一味赶进度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悖,违背教学原则。
佛,音(fú),佛戾,违背,违反。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是说教师在施教中违背教学规律,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实际。
隐,痛恶。
疾,怨恨。
“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意思是,由于教师教学不当,使学生痛恶自己的学业,并怨恨自己的老师。
刑,成功。
这一段列述教学上的种种失误,对于今天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警示。
失误一,教学形式单一,死记硬背,满堂灌,使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缺少独立思考,不能融会贯通。
失误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研究学生的学情,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失误三,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不能从学习中体验收获和快乐,使学生产生厌学、厌师情绪。
《学记》很早就注意到教学中的弊端,并明确提出警示,但是,时至今日,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根深蒂固。
20xx年12月我们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实地参观了杜郎口中学,并根据我校实际,实行了“新课堂”。
新课堂的宗旨是: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评价者;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大进步。
如今,新课堂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新课堂已开出灿烂的花朵,并结出丰硕的成果。
《礼记.大学》读后感「篇二」最近,通过认真阅读了《礼记》,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可谓受益匪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下面是X整理的礼记读后感,分享给大家!读后感“礼”本来是先圣明王采用自然地法则,来规范人类生活行为的成果。
我们人是自然地产物,只有适合了这些法则,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礼”具体到现实中来,就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必须知道的规矩,一般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及立身行事的人格修养。
在读了这本之后,我所理解到的“礼”就是时常怀着谦恭的精神,这样的精神能指导我们外在的行为,让我们一天一天的趋向善良,远离罪恶。
“礼”所包含的仁义道德和常怀感恩之心,怀抱这样的精神,能让我们处事的事理行为顺畅起来,我们和他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增进,我们会觉得温暖,也会给公司和社会带来人情的温暖。
越是细小的动作,越能看得出我们是否受到了“礼”的教育感化和指导。
在这本书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让我懂得了在工作中要时刻处于备战状态,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仪容姿态,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对待顾客要时刻面带微笑,不能松散的面无表情,更加不能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
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精神抖擞的工作状态,神采奕奕,作为员工要从干好本职工作开始,身体力行的营造企业“知耻”文化。
所谓“人无耻则无敌”,在工作上坚决杜绝“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思想作风,带头干好本职工作。
保持良好优雅的态度去工作去学习,态度恭和的去做人做事。
而在生活中,在父母面前更是要养成端庄恭敬的习惯。
我们这样年龄的青年已经应该要尽心尽意的去孝敬我们的长辈了。
尊老敬贤,顾名思义,我们要尊敬老人,敬重有贤能的人。
孟子说过:“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
”可以看出古代的这种传统礼仪,对于形成和谐的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老人们阅历深,见文广,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再加上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年轻人的照顾。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为老人让座,并且多帮助老人,为老人创造各种方便条件。
我们要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促进家庭的和谐温暖。
家庭是社会的小单位,每个家庭的温暖能促进我们的社会团结,怀着这样的习惯,到了社会上我们自然就会懂得端正姿态,尊重长官,尊重长者。
像这样需要我们自己注意的细节实在太多太多了,说不尽也道不完。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着这样一颗恭敬好学的态度,自然能使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处变不惊。
这本书后至少对于我来说提醒了我要多加一份思考,避免失礼。
虽然这些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然而却足以督促我凡事多加一颗有“礼”的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这些礼节,小则足以个人事业成就的必备条件,大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表现。
这本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生活体验的累,需要我们去慢慢体会。
我一定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把这些良好的传统,带入到我的生活之中,争取做到“礼义以为干橹”。
读书心得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比肩于,又远超于。
这部书可谓是包罗万象,它以礼乐为核心,所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
在唐代就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则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由此可见这部书的重要价值。
与合称为“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我反复吟读着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蕴含的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
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
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
”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为了老百姓,建立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会。
这段文字,并不会因年长日久而失去光泽,至今读来,它仍发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表达了我们每个人对对美满、公正的大同社会的强烈向往。
翻开我的笔记本,本子上摘录的第一句话便是这部书中的一段文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我经常将中的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
“博学之”即讲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也将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
“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
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
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
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
“明辩”为第四阶段。
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
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这句话时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学习,不仅仅要精通业务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其它方面的优秀书籍,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做一个“一专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时还要多与身边的同事朋友沟通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
此外,光学习理论和书本知识还不够,还得多实践、多锻炼,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在这部书中,我也了解到了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一些认识,诸如礼的起源和礼的作用,古代人对冠礼、聘礼、祭礼等礼仪规范的解释。
能够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礼教文化的成熟。
这部书对于现代中国社会中的礼仪礼节仍有很好的启示和教育研究好处。
当然中的部分文字也内含全力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及顽固宣扬男尊女卑的思想,这些思想是不可取的,需要我们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进行对待。
总之,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国学经典,就像一壶好茶,需要慢慢细品,才能感受到那沁人的芳香。
礼记读后感一提到四书五经之类,条件发射地想到愚昧、封建、老古董。
近来,看得多了,发觉孔家店被我们莫名地打到,因为提到国学,人人都能够说三道四,但是真正耐心读下去,试图去认真了解流传千古的文章背后的人就少得多啦,姑且算是无知者无畏。
当下流行的西式学习和教育,和我国古代大相径庭,东西教育差异之大只能慢慢体味啦。
西方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学习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所有的学科在一套完善的理论世界内蓬勃发展,并且透过对数学工具的使用,让知识的学习一切都井井有条。
我国古代的教育体系,更多地强调个人修行,强调对悟的理解,对于如何到达大彻大悟的境界,似乎没有一条明确的道路遵循,没有一个能够重复训练、可操作的育人大-法。
给我的感觉,古人的学习方式,有些灵童似可瞬间得道升-天,而愚钝之辈则无醍醐灌顶的机会。
一提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但是一般的同学都是对它皱眉头,鄙夷之。
因为一想到礼,就会联系到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之类的腐朽思想啦。
观后才知,我冤枉古人啦,古之“礼”包罗万象,即不是送礼的礼也不是非礼的礼,而是和“道”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般同学都明白,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和,可能不明白和是中的两篇,那里要说的也是的一篇,十分有名,但今人不太熟悉罢了。
讲述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能够看作是古人对“教育”“学习”的纲领,如对共-产主义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告诉无产阶级怎样从资本家手中夺取权力。
前途是完美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
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理解“教育”:化民成俗,能够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就应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就应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
古人对学无止境认识很透彻,明白“学然后知不足”,发奋地学习才明白自己有那么多不明白的东西,有人越学越感无知也是这个原因,这也解释无知者无畏;巅峰对决,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浅,莽夫是看不出门道的。
古人对“教”和“学”的认识,不像此刻这样割裂,此刻老师高高在上,一切都对,学生的质疑总被当做不听话。
古人明白“教学相长”,将教和学统一齐来,学生和老师大家能够互相学习,学生之间也能够互为师学,所以有同学一时无法理解某些知识点,如果你明白的话,不妨将你的理解分享出来,在教别人的时候,你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
此刻的学生不仅仅缺乏不耻下问的勇气,连虚心请教的一并抛弃啦。
或许古人愚昧,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心存敬畏,对于学习也当做神圣的事情,所以才有至圣先师的孔夫子,被当做祖师爷祭拜。
学习是有必须规律性的,不可揠苗助长,所以“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意思是说时候未到(还没祭天)的时候,天子(领导)不能去视察学校,这样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游其志”,发展个人的志向。
我觉得对老师的作用,古人认识的更加深刻,老师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对学生的志向之类,别整天批评,要多多观察的学生,少发言,在适当的时候才加以指导。
像此刻的父母也不要孩子上两天学就问去逼他考清华北大,烦死啦。
求学的人有四个经常犯的错误: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是指学习的时候,或贪多不求甚解,或学习一点点就容易满足,或将学习看做太容易不下苦功夫(伤仲永之类的神通),或自我设限不求进步。
这四点学习的人和教学的人都要明白,产生四种错误的心理不同,要对症下药。
古人对老师的评价高,所以即使皇帝,对自己的老师要“无北面”(和老师,别用君临天下那套礼仪,尊师)。
此刻教师的神坛已经走下神坛,成为谋生的一种职业,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也out,一去不返啦。
更多的资料,那里不再一一展开,但是这篇文章还是值得复读。
古时的一些文章,酣畅淋漓,一气呵成,隐喻恰当,道理明了,不似此刻一些无病呻吟的文字,毫无深意,只能凑字数,凑页数换RMB。
虽然读这些书不能令你身价倍增,也不算一种找工作的技能,但是陶冶情操方面比一个数学公式强多了。
在十几年的西式教育下,穿梭在古人的文字间,完全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