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歌

合集下载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解析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解析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1)古名言1、“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解析:这句话把“天”看成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所以这句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且它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又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形而上学的典型句子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白马非马”、“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飞矢不动”等。

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 解析:这是一种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解析:王充的这句话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解析:前一句是辩证法观点,后一句是诡辩论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一句的意思是在人第一次踏入河水中的时候,人与河水相对静止,人是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中;而河水是处于绝对运动的状态当中,因此当人再次踏入河中,河水已经流动,人是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

这句话承认了绝对运动,也承认了相对静止,因而属于辩证论。

第二句话意思是说河水永远在流动,随着人的“踏入”,河水依然不断流淌,人永远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认识到了河水的绝对运动,却没有认识到人在第一次踏入河流中,人与河水的相对静止关系。

这种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诡辩论。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例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等都是这个道理。

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 解析:这句话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6、“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解析:荀子认为,如果不欲动心的功能,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018考研政治:用马哲原理分析62个常见成语及谚语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用马哲原理分析62个常见成语及谚语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用马哲原理分析62个常见成语及谚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考察比较灵活多样,其中分析成语及谚语中的原理就是考察点之一,下面小编整理了62个常见成语及谚语,为大家解析其中所涉及到的哲学原理,你GET 到了吗?!1、守株待兔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掩耳盗铃。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都属此意。

3、刻舟求剑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一、物质和意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5.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画饼充饥。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7.掩耳盗铃。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8.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差别。

二、实践与认识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3.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运动变化和发展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2.树欲静而风不止。

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户枢不蠢,流水不腐。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3.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诗句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诗句

“辩证法篇” 辩证法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

——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十年磨一剑;二句三年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曲则全,枉则直,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任何矛盾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辩证否定即“扬弃”。

1、联系的观点、"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发展的观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哲理】世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矛盾的观点、“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梅花虽然不如雪花那样洁白,而雪花则缺少梅花那种扑鼻的芳香,却深刻说明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的矛盾,人们只有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

高中政治高考哲学常考语句(名言66条+成语谚语62条+诗词解析20条)

高中政治高考哲学常考语句(名言66条+成语谚语62条+诗词解析20条)

高考政治哲学常考语句一、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2019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2019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1)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

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

2017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考研路已经走过一大半,你的政治复习咋样了?政治复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开始,复习的时候觉得还好。

但是,做起题来,完全一脸无辜,尤其是出现一句古语、成语、名言的题目,理解这句话都够呛,根本就是晕乎。

小伙伴们不要担心,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福利贴,给大家普及一下马哲部分常考的古语、成语、名言。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相关原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相关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3.画饼充饥。

相关原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意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相关原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5.揠苗助长。

相关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关原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

相关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相关原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9.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处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相关原理: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0.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形,前后相随。

相关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11.物极必反,相反想成;居安思危;鸟鸣山更幽。

相关原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2.失败乃成功之母;火系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相关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3.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相关原理:矛盾具体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

相关原理:抓主要矛盾。

15.形存则神存;气者,理之依也。

相关原理: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6.刻舟求剑。

相关原理:否认运动,形而上学。

17.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马原中经常出现的古诗句,成语,格言

马原中经常出现的古诗句,成语,格言

马原中经常出现的古诗句,成语,格言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考研政治三十个俗语教给你马克思哲学原理

考研政治三十个俗语教给你马克思哲学原理

考研政治三十个俗语教给你马克思哲学原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2、知人知面要知心解析:这个成语比喻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等同属此类。

4、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

又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同属此类。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析:这个成语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7、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解析:这个谚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现象与本质的这一对范畴。

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解析:这个谚语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9、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解析:这个成语所体现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10、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等成语也是这个道理。

1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解析:这句话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析:这句话都强调了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又如“未雨绸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都是这个道理。

马哲名言哲理解析

马哲名言哲理解析

《生活与哲学》教材名言俗语成语哲学道理1、“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再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4、下列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水是万物的始基”。

5、下列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掩耳盗铃”“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力、我的经验”“万物是我们的表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谢”“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神创论、宗教、封建迷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理生万物、理在事先”“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客观思想与绝对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质”8、“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1)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俗语成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俗语成语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
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
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历年考研政治: 2012 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论述
No.1“水是一切的始基。”(古希腊 泰勒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No.2“磁石有灵魂,因为它有灵魂。” (古希腊 泰勒斯)——“物活论”思想
No.3“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 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古希腊 赫拉克利特)——此话是对辨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 说明。
No.45“存在三个世界,世界一是物理状态的世界,包括自然界的物质,一切生物以至人脑;世界二指 意识状态的世界,即精神世界;世界三是指客观知识的世界,这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世界,包括语言、科学、 艺术和道德等。”——该命题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最终是一种二元论,因为世界 2 和世界 3 都属于 意识,而世界 1 则属于物质。
13、"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实践锻炼和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
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模式,如逻辑格式等。
10、"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

30个俗语揭示的马克思哲学原理

30个俗语揭示的马克思哲学原理

30个俗语揭示的马克思哲学原理很多俗语常常被用来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少考生感觉有难,文都考研小编建议大家不妨平时多多积累,多多总结。

以免考试的时候乱了手脚。

下面请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2、知人知面要知心解析:这个成语比喻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等同属此类。

4、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

又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同属此类。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析:这个成语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7、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解析:这个谚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现象与本质的这一对范畴。

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解析:这个谚语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9、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解析:这个成语所体现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10、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等成语也是这个道理。

1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解析:这句话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析:这句话都强调了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考研马原常考成语及谚语解析

考研马原常考成语及谚语解析

考研马原常考成语及谚语解析2017考研马原常考成语及谚语解析1、守株待兔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掩耳盗铃。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都属此意。

3、刻舟求剑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解析: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

「公基常识」马哲常考的50个成语及解析

「公基常识」马哲常考的50个成语及解析

「公基常识」马哲常考的50个成语及解析1、守株待兔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3、刻舟求剑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收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力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解析: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

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12、唇亡齿寒解析: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

马哲常考的50个成语及解析

马哲常考的50个成语及解析

1、守株待兔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3、刻舟求剑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收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力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解析: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

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12、唇亡齿寒解析: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

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140个哲学相关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上.pdf

140个哲学相关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上.pdf

140个哲学相关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上)一、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2021考研政治马哲易出考题的11条成语

2021考研政治马哲易出考题的11条成语

2021考研政治马哲易出考题的11条成语来源:智阅网很多成语常常被用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很多考生感觉有难度,咱们建议大家不妨平时多多积累,多多总结。

下面就是11个常考的成语,大家注意。

一、守株待兔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转变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起身,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做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做了必然联系。

二、田忌赛马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组成事物的成份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转变,也能够引发质变。

3、自欺欺人。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画饼果腹”、“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都属此意。

4、刻舟求剑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转变的。

五、揠苗助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进程是遵循必然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斗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六、按图索骥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起身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智子疑邻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熟悉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八、审时度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九、对症下药解析:这个成语表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咱们在观察和处置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文体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括了这一原理。

10、对牛抚琴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1、画龙点睛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长于抓重点,抓关键。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析(1)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9、“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模式,如逻辑格式等。

10、“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

11、“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启膀上。

”解析:牛顿的这句话表明了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1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了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13、“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实践锻炼和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

1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①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来指导实践的进程;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③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15、“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解析:这句话表明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这句话里的“基础”指的就是实践。

16、“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

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丰富的经验积累能加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17、“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说明了积极的情感、情绪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量。

这句话体现了非理性因素的动力作用。

18、“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了意志对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这句话体现了非理性因素的动力作用。

19、“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解析:这句话主要说明了非理性因素的诱导作用。

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的极可贵的品质。

20、“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21、“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

”解析:这种命题的是错误的,因为它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又如,“有用即真理”、“被社会公认的就是真理。

”等都是主观真理论。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22、“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实践是检验价值评价结果的标准。

23、“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24、“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了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2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了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6、“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

在现实社会中,每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的民族那里都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

27、“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形态更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曲折前进是历史的普遍规律。

28、“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体现了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①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②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③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④革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9、“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30、“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解析:马克思的这话说明了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

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他们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

31、“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解析: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革命是社会形态的质变,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32、“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了: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②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③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33、“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34、“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这表明任何一个时代的真理既有确定性、绝对性、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因此对一定时代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对以后的时代来说往往就是可能的,因此真理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35、“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3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解析:这句话表明: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37、“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解析:黑格尔的这句话体现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统一的关系。

38、“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解析:这句话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典型句子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水是万物的始基”、“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39、“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解析:这句话把“天”看成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所以这句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且它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又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