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群体与组织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六讲-群体行为分析

组织行为学-第六讲-群体行为分析
社会心理学:用“登门槛效应”泛指一切在提出一 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较小要求,从而诱使 他人对较大要求接受性增大的现象。
应用:期未考试要到了,小张同学是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并是入党积极分子,但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做兼职,学业难免 有所荒废,不敢保证每门功课都80分以上。而学校有规定, 如果学生单科成绩80分以下,将不发展其成为预备党员。这 种情况下,请你帮张同学想想办法。
4、示范效应
人们一旦从众,就会采纳参照群体的行为,因此人们可以 通过示范所期望的行为来促成改变。
示范节水: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告示栏贴告示(6%)—显眼的位置贴告示(19%)—一
人示范(49%)—二人示范(67%)
5、稀缺
人们讨厌他们得不到某种东西的感觉(从另一个角 度说,人们喜欢获得其他人得不到的东西)。
沟通的内涵
传递:
语 言
表情 动作
理解:准确地理解信息的意义
二、沟通的类型
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沟通 按沟通的方向,可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沟通。 按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的位置是否变换,可分为
竞争的要素:共同目标、对手、成败
竞争策略:不能安排两个能人一起去做同一件事情( 分槽合槽)
二、合作的概念 是指群体或群体中的个体与其他群体或个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
的目标,分工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完成目标的 心理状态和过程行为。
三、群体内的竞争合作
工作较为简单,竞争优于合作;工作较为复杂,合作优于 竞争
蜀汉立国的基本国策:
• 实力接近,联盟稳定 联合东吴,北拒曹操
• 英雄寂寞

时间:公元222年(章武二年)

事件:刘营七百里,败走白帝城

《社会学》自学重点范围六

《社会学》自学重点范围六

第六章群体与组织第一节社会群体1、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的定义社会群体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他们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

它展示的是人们相互联系的独特模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基本的具体的社会结构。

2、群体的共同特征群体的共同特征(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通过群体之间区分的标志如服装、说话的风格、行为作派等来判断一个人的群体所属。

跟在多克后面出出入入的就是诺顿帮的成员,他们在群内得到认同,称自己为该群体成员,期望本群体成员做出某种行为;也有来自群体外的认同,他不期望本群体外的成员界入其行为中。

(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在诺顿帮看不出已婚男子与单身汉的区别,他们每周留一个晚上与妻子出去,或有一些机会一起外出,招待客人,除此之外,几乎可以一周内每个晚上在街角找到他们的踪迹,活动路线大致是:下班回家-→出去闲逛-→回家吃饭-→回街角-→去洗澡-→再闲逛,他们的交往不是临时性的,是比较长久的。

(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相互交往中形成彼此遵守且具有约束力的义务、规范,对领袖,对下属要求都很明确。

长期交往形成彼此很深的情感,通过一些特殊的意义和规范产生群体文化。

通过共享群体的意义和规范,群体中的人就产生了一种作为群体成员身份的认同感。

(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在内部活动以及与外界交往时,群体将按不同地位予以明确任务,进行分工协作。

(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在群体意识与规范影响下,能够由群体中地位高的人发起群体活动。

3、群体的类型群体的类型研究者在实际研究中可依据不同标准将社会群体划分成不同类型。

一般而言,社会学界通常采用以下五组分类,它们分别是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内群体与外群体;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

4、初级群体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社会学家很早就区分了群体的这两个基本类型: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依据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

群体与组织概论(PPT 36张)

群体与组织概论(PPT 36张)
章群体与组织
社会类别和类集体

社会类别指一群有某种特征的人。例:婚姻状 况,收入水平,职业等方面相近或相同的人。 类集体/集群:临时性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

7.1什么是群体?

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人们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 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 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 待。 社会群体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通过持续的 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 的集合体,成员之间对彼此的行动有着共同期 待。
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1、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2、规模较小,成员有限。 3、成员间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 4、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 5、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自觉是 群体成员重要的行为方式。 6、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人际关系亲密,成员间不以功利为目的 。 7、群体成员的关系难以替代。 8、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形成的过程 规模上 目标 成员间的关系
组织的过程

组织决策:四个阶段 组织沟通:形式 组织控制: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 2. 3. 4. 章程; 权威的领导体系; 物质基础。包括资金、设备、活动场所等。
科层制的优缺点

正功能: 分工清楚、权责分明,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规则严格缜密,组织行为有章可循; 组织是一个能人结构; 事本主义,排除个人感情,保障组织运行效率; 负功能: 容易形成“官僚主义”; 缺乏灵活性,专家遇到一些问题会束手无策; 上下级沟通变得繁琐; 组织成员缺乏感情沟通等。
我们为什么要形成群体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般来说,辨认一个群体是否属于组织, 主要看这个群体中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指挥 或管理系统。
组织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第一,专业化的部门分工。组织的部门一 般可分成决策部门、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 等。
第二,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职务是按 照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定并由成员个人承 担的角色位置,通常称为岗位。
后来这个公式几经修正,成为: R=IxAx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x 社会成员的不安感x环境的不确定性)
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呈现出一种 异常状态,即“循环反应”:一方的刺激 成为另一方的反应,另一方的反应又反过 来成为这一方的刺激的循环往复过程。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二是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三是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经过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 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 群的激烈行动。
案例:
传销
邪教如法轮功等
保险培训等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原理
模仿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提出的概 念,他认为,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 就是模仿,而“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 象”。
不仅如此,在群体归属意识较强的成员那 里,还会产生逆反效果。
3、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 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 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在 50 年代进行 的小群体内趋同行为实验:
阿什设计了没有群体压力(个人独立判断) 和有群体压力(与他人一起判断)的两种 实验环境。
第三步,再次就野外登山实施态度测验, 以比较态度的前后变化。

群体与组织

群体与组织
(二)第一部门——公共部门
(1)特点:第一,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第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第三,其资源属于公共资源。第四,其权力属于公共 权力。其目标属于公共目标。 (2)优势与缺陷: 其优势表现在:第一,提供私人部门不愿和不能提供的社会必需的公共物品。第二,为社会弱势人群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第三,约束私人部门的行为,防止其侵害消费者的利益,以及减少企业行为的外部影响(如环境污染)。 其缺陷表现在:第一,公共部门只能根据多数人的需求来决定公共物品的提供与否,因此少数人的需求难以满足。第二, 公共物品是一般性的,但是人们的需求不尽相同,因而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第三,公共物品经常处于不足状态。第四, 公共物品在规模、质量等方面都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
(四)第三部门
(1)特点:第一,以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与公共部门有别)第二,独立于 政府组织。第三,不以营利为目的。第四,独立自主的管理原则。第五,主要依靠组织成员的志愿参与。
(2)在现代社会的作用:第一,可以为社会提供公共部门尚未提供的公共物品。第二,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公共 物品多样化的需求。第三,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他们所需的物品。第四,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更为可靠。第 五,是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第六,是倡导公民意识和志愿精神的实践领域。
四、现代社会的组织格局
(一)三个部门的界定——亦即依照获取资源的方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质以及提供的方式可以把社会上众多的
社会组织区分为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 所谓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公共事务的政府组织。它们也被称为第 一部门。 所谓私人部门是指为私人所有且以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的营利性组织,它们通过在市场上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各类工 商企业组织,它们也被称为第二部门。 所谓第三部门是指在政府组织和营利性组织之外,存在着一种非营利性组织,如基金会、俱乐部、慈善组织、福利机构、 工会等,它们既不属于政府,又不谋求私人利益,它们介于国家与市场之间,又被称为第三部门。

组织行为学-第六单元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六单元 群体行为
3
2、群体的分类 、
(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
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 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 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 而划分出来的群体。 实际群体: 实际群体: 指实际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的 直接或间接联系。
4
(2)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小型群体: 小型群体: 凡是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间的、面对面的接触 和联系的群体,就是小型群体。 大型群体: 大型群体: 指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群体的目标、各层组 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的群体。
29
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
群体思维或小集团思想( 群体思维或小集团思想(groupthink) ) 美国心理学家杰尼斯(J. Janis)分析了美国历史上若 干重大决策成败的案例后,发现了一种“groupthink” 现象,指“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 风,在这个群体中,人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 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重要”。
34
名义群体法
指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 (1)讨论之前,每个人先写下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2)每人逐次向群体说明自己的观点,一次一个。 (3)群体讨论和评价这些观点。 (4)每人对所有观点进行排序。
35
德尔斐法
这种方法最初由美国兰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提出, 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
30
群体思维的表现:
(1)决策中出现不同意见时,试图文饰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 )决策中出现不同意见时,试图文饰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 (2)对怀疑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 )对怀疑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 (3)持不同意见者为了与多数人一致而保持沉默,避免意见交锋 )持不同意见者为了与多数人一致而保持沉默, (4)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认为弃权就是赞成。 )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认为弃权就是赞成。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行为分析共73页文档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行为分析共73页文档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行为分析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第六讲群体与团队.精选PPT

第六讲群体与团队.精选PPT
• 暗示不需要讲道理,而靠直接的提示。 • 暗示可以是语言的、行动的、表情的、
也可以是符号的。 •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暗示是通过潜意识领
域起作用,而不是通过理性意念起作用。
暗示的作用
• 能影响人类的行为 • 能影响人类的情绪 • 能影响人体健康
从众
• 阿希的从众实验 • 从众与顺从 • 从众产生的原因 (1)知觉的歪曲 (2)判断的歪曲 (3)行为的歪曲
• 1、相关理论:勒温的动力场理 论
• 2、群体动力的表现: • (1)角色:——角色学习的实验
• 角色的分类: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和实 践角色。 规定角色和开放角色 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群体成员的角色分工
任务导向角色: 围绕任务开展的 角色分工,主要 是围绕团队的任 务来进行的角色 扮演。
关系导向角色:围 绕组织谈判和协调 进行的角色分工。
如果群体态度对目标是支持的,这时的凝聚力又强,
将大大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 如果群体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群体与组织不一致, 而凝聚力很强,则生产率将下降。
如果群体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群体与组织不一致,
而凝聚力弱,因而不会对生产率产生太大的影响。
四、团队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暗示是通过潜意识领域起作用,而不是通过理性意念起作用。
• 概念:团队是为数不 群体决策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益的,团队决策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每个商店是一个利润中心,一般有10个自我管理团队——生产、杂货、成品等等——有选定的领导和明确的行动目标。 拿一张纸,请每一组同学共同做一幅画。
多的雇员,在知识、 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为、表情或某种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
模仿

(优选)群体和组织

(优选)群体和组织
(优选)群体和组织
一. 什么是社会群体
两个及两个以上 的人通过持续的 社会互动或社会 关系结合起来进 行共同活动,并 有着共同利益的 集合体
•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 成员间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 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 成员有共同行动的能力
二、社会群体的分类
外群体
依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划分
内群体 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
所属群体 依成员身份归属为标准来划分
参照 作为参照对象,并对成员的态度、认识产 群体 生重要影响的非所属群体
二、社会群体的分类
非正式 群体
依群体规范化程度来划分
正式 按正式的社会规范建立起来并受正式规范所制约 群体 的群体
初级 群体
依成员间亲密程度来划分
成员间有着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具有密切的人际 关系和较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正式 结构
指导组织成员活动 的一套明确陈述的 规定、纪律和程序
由组织成员为了满足 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 作环境中自然而然形 成的关系形式
非正式 结构
初级 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 群体 成的具有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二、群体凝聚力
• 定义:是指成员希望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 意义和作用
–保持群体成员身份、使得群体规范被遵守 –提高群体成员的参与、划定群体界限 –提高群体成员的满意程度和个人适应性
二、群体凝聚力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 因素
• 群体的构成 • 个人需求和相互依
存的目标 • 信任的关系 • 群体领导 • 其他
群体领导
三节 社会组织
• 定义:指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精 心设计结成的社会群体
–组织目标的特定性、明确性 –成员关系的契约性 –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第6章 组织群体与组织关系

第6章  组织群体与组织关系
第六章 组织群体、群体概述 1.何为社会群体? 2.为什么要组成社会群体? 3.社会群体如何形成? 4.现实生活中,群体类型有哪些? 5.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
• 二、群体结构 • 1.群体结构是指群体成员之间比较稳定的关系模式。 • 2.影响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群体类型因素、发展 阶段因素 • 3.群体结构的构成要素 • 地位、角色、规范制度、责任与权力 • 三、群体间关系 • 制约因素:任务的确定性、目标差异性、相互依赖性 • 群体冲突的原因:扩大影响力、提高群体地位、资源分配 • 四、组织内的非正式群体

组织与群体的关系

组织与群体的关系

组织与群体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中,人们长期以来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结成群体。

这些具有特定目标的群体就是组织。

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埃斯欧尼和莱曼,1980;霍尔,1991)。

俱乐部、学校、教堂、医院、监狱、公司和政府机构都是组织的例子。

现代城市工业化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大量规模巨大的、极其复杂的组织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主要归因于现时代人们对理性和效率的高度重视,而这些目标正是组织运作之能事。

群体是建立在工作关系和社会关系双重基础上的个体集合。

根据群体服务的基本目的,可以将群体划分为友谊性群体、工作性群体两大类。

1、群体的内涵(1)群体成员必须遵守群体规范,具有集体意识;(2)群体成员以共同的群体目标作为行动导向;(3)群体成员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能够认识到其他成员的存在;(4)群体成员经常当面沟通信息、思想、感情、意见;(5)群体成员都具有一定的角色和地位,并在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美国管理学家、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C.I.Barnard,1886-1961)认为“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人自觉协作的活动或力量所组成的系统”,即组织是由个体或群体集合而成,适应于目标的需要而存在,并通过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1、组织的含义(1)组织是一个“实体”:组织是为了达到自身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具有正式关系的一群人。

对于正式组织,这种关系是指有意识形成的职务和职位的结构;(2)组织是一个“过程”:组织是一种管理活动,如确定要完成的任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如何把任务归类,以及谁向谁报告,决策在哪一级作出等等。

在正式的组织中,是指组织成员认同和有意识建立的分工、协调和联系沟通的方式。

2、组织的组成要素(1)巴纳德的三要素:信息的联系、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2)西拉季(A. D. Szilagyi)的四要素:环境、战略、技术、组织结构;(3)卡斯特(F.E.Kast)和罗森茨韦克(J.E.Rosenzeig)的五要素:目标与价值、技术、社会心理、结构、管理;(4)麦肯锡公司帕斯卡尔(R. Pascale)和阿瑟斯(A. Athos)的7S模型: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系统(System)、风格(Style)、人员(Staff)、技能(Skill)、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5)佩格尔11C模型:文化(Culture)、信息联系(Communication)、观念(Concept)、关心(Concern)、竞争(Competitiveness)、协作(Cooperation)、协商一致(Consensus)、结合(Coalition)、集中经营目标(Concentration)、控制(Contro1)、质量管理小组(Circles)。

组织和群体

组织和群体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

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

详细解释编辑1、经纬相交,织作布帛。

《吕氏春秋·先己》“《诗》曰:‘执辔如组’”汉高诱注:“组读组织之组。

夫组织之匠,成文於手,犹良御执辔於手而调马口,以致万里也。

”宋欧阳修《酬学诗僧惟晤》诗:“又如古衣裳,组织烂成文。

”《辽史·仪卫志二》:“太祖仲父述澜……始置城邑,为树艺、桑麻、组织之教,有辽王业之隆,其亦肇迹於此乎!”2、织成的织物。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着玄黄。

”《隋书·何稠传》:“波斯尝献金緜锦袍,组织殊丽,上命稠为之。

”3、指诗文的造句构辞。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雕琢情性,组织辞令。

”唐孟郊《出东门》诗:“一生自组织,千首大雅言。

”宋陆游《答邢司户书》:“退而组织古语,剽裂奇字,大书深刻,以眩世俗。

”清黄遵宪《陈葵献偶刻诗文序》:“周元公曰:‘文所以载道也。

’今人无道可载,徒欲激昂於篇章字句之间,组织纫缀以求胜,是空无一物而饰其舟车也。

”4、安排;整顿。

元姜个翁《霓裳中序第一·春晚旅寓》词:“园林罢组织,树树东风翠云滴。

”清龚自珍《怀我生之先箴》:“今大夫天干琅琅,地支气昌,帝组织我阴阳,庸讵知我非符。

”清丘逢甲《梦中》诗:“奔驰日月无停轨,组织河山未就功。

”5、构陷。

犹罗织。

唐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

”6、机体中构成器官的单位,是由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

如: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群体、团队和组织

群体、团队和组织

(1)组织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多层次岗位及其有相应人员隶属关系的权责角色结构。

定义包含的特点:1、有明确的目标。

2、是实现特定目标的工具;3、有不同层次的分工合作4.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2)团队(Team)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共同承担责任,达到共同的目标。

(3)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合体。

(4)团队与群体主要区别是:团队和群体经常容易被混为一谈,但它们之间有根本性的区别,汇总为六点: (1)在领导方面。

作为群体应该有明确的领导人;团队可能就不一样,尤其团队发展到成熟阶段,成员共享决策权。

(2)目标方面。

群体的目标必须跟组织保持一致,但团队中除了这点之外,还可以产生自己的目标。

(3)协作方面。

协作性是群体和团队最根本的差异,群体的协作性可能是中等程度的,有时成员还有些消极,有些对立;但团队中是一种齐心协力的气氛。

(4)责任方面。

群体的领导者要负很大责任,而团队中除了领导者要负责之外,每一个团队的成员也要负责,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负责。

(5)技能方面。

群体成员的技能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而团队成员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补,从而达到整个团队的有效组合。

(6)结果方面。

群体的绩效是每一个个体的绩效相加之和,团队的结果或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产品。

群体是简单的数字汇总,没有必然的、法定的联系,组织是有范围的,特定的,系统的,有目的的人为组合。

组织可以是群体,群体不一定是组织。

群体可以有职能,但没有特定的职能。

但组织中却有相同的目标和一定范畴内特定的职能。

群体的职能也是社会最基本的职能,而组织的职能则是单一的或一定范围内的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 群体与组织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社会学认为,社会生活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 人们总是生活在不同规模与类型的群体之中,多 样化的社会群体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类行为,并 满足着人们的各种需要。 社会群体既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单位, 又是社会的结构要素之一,它在个人与社会之间 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
所谓群体决策,指在群体活动中,群体针对遇 到的问题而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是群体发挥 作用的重要步骤。群体决策一般经历以下几个连 续的阶段 : 第一阶段是搜集信息,群体成员通过分析这些信 息来决定自己的态度; 第二阶段是对搜集到的信息做出估价,此时,成 员表明自己的看法,并对他人的意见做出反应; 第三阶段是做出决定,在这一阶段,随着联盟的 组成和一个正在形成的多数派将其观点强加于少

一、组织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组织的重要性
初级群体功能的外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 生活、工作、学习等都离不开组织

(二)组织的影响
影响对象 个人 社区 社会 积极的 消极的
二、组织的类型
(一)帕森斯的分类(社会体系)
经济生产组织:企业 政治目标组织:政府 整合组织:法庭 模式维持组织 :学校和教会

(二)参与者 组织的参与者是指那些出于各种原因而 为该组织作出贡献的个体。 任何组织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参与者,但 由于个体参与者对某个组织的参与范围 和程度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判断哪些个 体属于这个组织的参与者并不是容易达 成共识的事情。

(三)目标 绝大多数分析家都认为组织具有明确的特 定目标,也就是参与者力图通过其行为而 达到的目的。但是,在组织研究中对于组 织目标的认识是充满争议的。 个体目标、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的变动性

四、初级群体的功能

在特定条件下,初级群体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和 排他性而在社会生活中发生负面影响,即产生 “负功能”。
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 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 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 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简单组织和复杂组织
(五)中国当代社会的主要组织类型 党政组织 企业组织 事业组织 民间组织

三、组织的基本要素
环 境
组织
社会结构 技术 目标
参与者
图8-1:利维特的钻石结构:组织模型 资料来源:引自利维特(Levitt,1965),Figure 1,p.1145
(一)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指组织参与者关系的模式化和 规范化。斯格特将组织的社会结构分为 “规范结构”和“行动结构”。 规范结构包括价值观、规章制度和角色期 待。 行动结构指的是组织中的参与者的实际表 现出的反复发生的、有规律的行动模式, 比如权力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 二、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三、初级群体的形成条件 四、初级群体的功能
一、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

自古以来,初级社会群体一直是人们生活中最 重要的一种群体。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很早就 重视对初级群体的研究。

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 的一些社会学前辈那里,如滕尼斯、迪尔凯姆、 齐美尔等。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二、群体存在的基础 三、群体的类型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Social group)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 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 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何某种团结感以 及共同的期待。
二、群体存在的基础
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是什么?社会学一般从以下 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来看,个体有群聚的本能, 并希望在群体中满足其各方面的需要,如安全的 需要、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等等。 从社会自身来看,群体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产物, 群体生活是社会的本质。
(二)复杂性 最为大家认可的复杂性三要素是水平分 化、垂直分化和地域分散。 水平分化指将组织要执行的任务进一步 加以区分的方式。 垂直分化指的是组织结构的等级层级的 水平。 地域的分散性实际上指的是组织的水平 分化和垂直分化在空间上的表现。
图8-2:地区办公组织
(三)正规化

一个组织的正规化程度可以通过规章和 程序对组织成员行为的约束程度和范围 来看。规章与程序可以从高度严格到极 端松懈的区间内变化。 正规化的本质决定了它不仅在组织中处 于核心位置范的形成还受模仿、暗示、 从众、服从等因素的影响,是群体成员 为着目标的实现而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群体规范在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一经 形成,便具有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并 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心理尺度,成为对各 种言行的判断标准。

三、群体内部关系
群体内部关系指成员间彼此交流与作用的状 态和过程,是群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 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考察: 从群体规模入手,我们发现群体规模的大小直 接影响着群体成员间关系的数量和形式; 可以利用“社网图”来分析群体成员间关系的 状态及该群体结构的紧凑程度; 还可以通过群体内部信息沟通方式,来分析群 体成员的地位结构类型和凝聚力状况。

(二)布劳的分类 (受惠者) 互利组织:行业协会 服务组织:医院、学校 经营性组织:公司 公益组织:政府机构、图书馆

(三)埃兹奥尼的分类 (对组织成员的控制 方式) 强制性组织:医院、精神病院和军队 功利性组织:工商业组织 规范性组织 :宗教

(四)其他分类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大型组织和巨型组织


组织是形式化程度较高的集合体。 组织结构的形式化程度表现在:其 指导行为的规章被准确且明确地阐 述出来,其角色和角色关系并不依 赖于该结构的个人特质和个体间的 关系。
(二)自然系统和开放系统的界定 自然系统理论家更关注组织的行动结构, 他们认为,组织是一个集合体,参与者 寻求着多种利益,无论是相同的还是不 同的 开放系统理论家认为,组织界与参与者 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 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根植于其运行的 环境之中,既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交换, 同时又由环境建构的。
三、初级群体的形成条件
初级群体的形成一般需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活动空间接近; 接触时间长; 相互交往比较自由,不受过多的拘束; 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

四、初级群体的功能
初级群体的正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 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主要的初级群体

家庭

儿童游玩群体
邻居 朋友圈子


二、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初级群体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成员有限; 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成员难以替代; 群体整合程度高; 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充满个性特征与情感。 别人不容易替代。
一般只包括每个参与者的一种 角色与利益。特殊性的特征。
参与者只投入了与情景具体相 关的那些方面的人格。 与特殊关系主体的局部交往。 相对无个性、无情感交流。 可能移到他人身上,也即参与 者可以相互替换。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结构 及其过程
社会群体作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其内 部已因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了一定的结构模 式。规范、地位、角色、权威及成员间的关系, 都是这种结构模式中的要素。 在本节中,我们所讨论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 两个问题,即群体及其结构是如何形成的,群体 怎样发挥其作用。
三、群体的类型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将社会 群体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内群体与外群体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特征比较
初级关系 次级关系
包含了每个参与者的多种 角色与利益,一般是弥散 的特征。 每个参与者的全部人格投 入。 包含大量自由的交往。
规范遵从 即成员把个人的目标与群体的目标相结合,

目标认同 成员把群体的目标自觉地看
成自己的目标,并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 身的行为准则。各成员因此对群体有强 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产生高度整合的 一致行动,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最高层次。
群体凝聚力对群体形成及维持的作用 表现为: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协调性, 控制群体成员,保证成员的自信心与安 全感。

(四)技术

所有组织都从事和拥有为其工作所用的 技术,强调组织的技术就意味着要把组 织当作一个完成某类工作的地方、一个 利用能量处理物质的地方和一种输入转 化为输出的机制。

有些组织通过输入原料制造出设备和 硬件,有些组织则生产更具知识性的 个体(比如学校)或更健康的个体 (如医院),还有一些组织处理一些 抽象的物质,比如信息或音乐。 组织的技术通常部分地植根于机器和 机械设备,有时又包含了参与者的知 识和技能。
二、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指在某一特定群体活动中,被认为 是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立 的一种标准化的观念。群体规范的形成有其一 定的心理机制。 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对于外界事物的经验具 有一种将其格式化、规范化的自然倾向,这种 规范化的经验被称为定型,它有助于人们在重 新遇到此类事物时做出尽快的反应。群体规范 就其形成过程来说,也属于定型。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结构 及其过程
一、群体凝聚力 二、群体规范 三、群体内部关系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
一、群体内聚力
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 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其发展一般 表现为三个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