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探究需“三思”
做数学也要三思
做数学也要“三思”内容摘要:提高孩子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严格要求孩子,从审题、解答、检查这三个环节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字:审题、思考、标记、反思、质疑。
一、思考——边审题边思考,有效提高解题效率。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它关系着解题质量的高低。
通过审题,要求孩子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出解题线索及突破口。
如果审题时没有把题意弄明白,就很难把题目做出来;如果题意理解失误,曲解了题意,那么做出来的结果肯定是错误的;如果要求不明确,解答时就会出现答题不完整等丢三落四的现象。
要快速、准确地理解题意,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一边读题,一边思考。
审题时,如果能一边读题一边思考,不仅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增加知识的运用能力。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读一遍题。
稍复杂一些的题,要读上好几遍,直到把题目看懂了,把题中的条件记住了,然后再开始思考怎么做题。
我们要让孩子在读题时,不光记住题目的要求、条件和问题,更要注重思考,思考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这样一来,在读完题目时,解题思路也就形成了,解题速度就提上去了。
另外,养成边读题边思考的习惯,看到题目的条件时,就会回顾与此相应的知识。
比如:“今年上半年共有几天?”看到“今年上半年”,就会想到:①上半年有哪几个月份;②一月至六月各有几天;③二月是几天要看今年是闰年还是平年;④闰年与平年的判断方法;⑤平年二月份是几天,闰年二月份是几天;等等。
这样,在做题过程中不仅仅是把题做出来了,还顺带对基础知识进行了复习,而且这样的复习灵活性强,理解和记忆都更加深刻。
2、思考,不是天马行空胡乱思考。
我们强调读题时思考,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快速把题目做出、做对。
因此,读题过程中的思考全部是为做题服务的,必须按一定的路子进行思考。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要求。
而数学思考题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数学思考题的教学,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做好“三思”:思考出发点,思考内容和思考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要思考教学出发点。
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和立足点,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数学思考题时,我们的出发点应当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思考教学内容。
数学思考题的内容应当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拓展性强,逻辑性强,趣味性强的数学思考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数学趣味题,或者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
我们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比如自然科学、文学等,来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联想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要思考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数学思考题时,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问题。
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们还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做好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需要三思:思考教学出发点,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出发;思考教学内容,选择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思考教学方法,采用多种灵活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做好这三思,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数学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严密的学生。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中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
而解题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尤其是数学思考题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数学思考题,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要想做好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教师需要做好“三思”。
具体来说,就是思考教学内容的选择、思考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思考学生思维的引导。
本文将从这“三思”入手,探讨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思考教学内容的选择小学数学思考题的内容涉及到整数、分数、小数、几何、代数等多个领域,涵盖了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概念。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思考题目,并注意注重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结合。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进度,选择适合学生的思考题目。
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所差异,一味追求难度高的思考题目,容易让学生感到挫折和困惑,影响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思考题目,适当降低难度,并逐步引导学生适应和提高。
教师要注重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结合,在选择思考题目时,既要注重知识点的训练,也要兼顾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知识的要求,选择既能够巩固知识点,又能够培养解题能力的思考题目,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考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涉及到许多解题方法和策略,如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类比思维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解题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解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启发式的解题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组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的重要阶段,而数学思考题教学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数学思考题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要想做好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我们需要做到“三思”,这三思分别是:认真思考学生的实际水平,深度思考教学方法和策略,细心思考学生的情绪和态度。
教学者需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实际水平。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有限。
教学者在设计数学思考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题目进行教学。
不能盲目追求难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挫折感,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初中数学思考题教学时,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设置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并获得成就感。
教学者需要深度思考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限,教学者要善于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设计数学思考题教学时,教学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思维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只有深度思考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者需要细心思考学生的情绪和态度。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思考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挑战和困难,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和负面态度。
教学者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和态度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布置数学思考题的作业时,教学者要注意提前预习学生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挑战,树立自信心。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思考题,更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做好“三思”,即教师要思考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学生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家长要思考如何陪伴和引导孩子学习数学思考题。
一、教师要思考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师在教学数学思考题时,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尚不牢固,因此在选择数学思考题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避免选择过于复杂或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题目,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解答。
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思考题的接受能力和解题能力有所差异,教师在布置思考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合理安排难度适中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启发性。
数学思考题的意义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教师要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自主发现解题方法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学生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在学习数学思考题时,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更需要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学生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学习水平。
学生要善于总结归纳。
数学思考题的解答往往需要总结归纳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学生要善于归纳总结类似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建立自己的解题框架,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学生要善于思维导图。
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学思考题,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或列式来帮助理清思路,找出解题的突破口,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完成度。
学生还要善于举一反三。
在解答数学思考题时,学生要善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其他问题中,通过类比和推理,扩大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促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
三、家长要思考如何陪伴和引导孩子学习数学思考题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孩子在学习数学思考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挑战,耐心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毅力和耐心。
“ 三 思 ” 教 学 法
“三思”教学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模式初探姜堰市南苑学校陈军《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方面明确提出了一个课程目标——“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帮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材在第二学段每一册都编写了独立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而应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和提炼,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提供的例题和习题只是提供了形成策略的载体,在实际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策略的形成,体验策略的价值,才能真正形成策略意识。
可见,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满足于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解题模型,并最终形成策略。
如何组织好“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认为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可以运用“三思”教学法,顾名思义,“三思”就是在“举一”后反思,在“反三”后反思,在对比后反思。
反思的内容是:一思用什么策略解决这样的问题;二思为什么用这样的策略;三思使用这个策略的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到策略使用的价值,逐步形成策略意识。
一、模式流程“三思”教学法主要的结构可以这样归纳:(一)复习铺垫,感知策略(二)“举一”反思,理解策略(三)“反三”反思,深化策略(四)对比反思,优化策略(五)拓展应用,提升策略二、具体方法1、复习铺垫,感知策略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采用复习旧知、以旧引新、设疑激趣或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2、“举一”反思,理解策略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分析关键条件与问题,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教师适当提示,引导学生学习方向。
展示学生不同解题思路,鼓励学生对所展示的方法提出疑问,并引导其他学生帮助解疑。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
小学数学思考题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的重要途径。
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使得小学数学思考题的教学效果并不
尽如人意。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三思”。
一、思考教材的精华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材虽然大体上都是由市面上的数学竞赛题目选编而成,但教师在挑
选教材时,要注重选取那些不仅有代表特色的题目,又关联着日常生活、贴近学生思维和
生活实践的题目进行教学。
同时,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品格,如正直、勤奋、专注、耐心、自信等,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素养。
二、思考教学方法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思考题时,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题
思路的分析和指导,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掌握解题思维和解题方法。
教师还应通过
分级分步讲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参与式的教学过程中掌握解题
本领,提高解题能力。
三、思考教学效果的前景
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思考题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
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教师应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强烈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激励的推动下,主动学习并必将取
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思考题时,应先思考教材的精华,再思考教学方法的差异,最后思考教学效果的前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掌握解题方法,提高数
学素养的目标,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而数学思考题更是需要学生动脑筋思考的题目。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思考题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三思”,即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三点是数学思考题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是数学思考题教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环。
教师需要通过巧妙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题目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来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比如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猜测、推理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思考题。
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数学思考题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学生的思考能力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思考题来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和运用知识。
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情境化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思考题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1. 引言1.1 概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考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思考题的教学时,需要做好“三思”,即教师要多思、学生要仔细思、教育教学改革要深思。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培养他们健全的数学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以上“三思”展开探讨,从教师、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数学思维培养和数字学习环境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思考题的教学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通过本文的讨论,希望可以引起更多教育者和家长对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的重视,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1.2 问题提出数统计等。
【问题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对数学思考题感到困惑或者缺乏兴趣的情况。
这也导致了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不佳,甚至出现了数学焦虑情绪。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呢?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这一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中做好“三思”,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思考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和使用思考题时也需要深入思考,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研究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的意义在于推动数学教育的进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及思考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探究性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探究性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在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探究是探索事物的本质,寻求最完整的答案。
数学中的探究,不仅仅是指数学方法的探究,还包括着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常常会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类似于“一辆车以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2小时后遇到一次交通堵塞,以10公里每小时速度行驶了2小时,问这辆车行驶了多少公里?”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图表法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图表法的应用,把理解练习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更深入地理解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我曾经给学生张贴一份小组竞赛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地用规定数目的小圆珠得到10分。
当时,在教室里只有1个纸杯可用,学生开始进行设想,询问老师是否可以将其他材料作为可用材料,我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材料的使用情况,让他们自行探究其他使用方法。
通过这次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发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
3.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探究式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我用记忆猜数游戏(1-100猜数)激发学生参与,然后引导学生在查找数据的过程中,利用相关工具解决数据问题,着重强调带思考性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此外,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还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唯一的见解,宣扬想法、独特的观点,激励学生更好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应混合应用,融各种方法之长。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探究需“三思”
解
的 通 解 数 等 于 微 分 方 程 的 阶 数 ] ) , : 3 ( 初 始 条 件 )
:
。 = o , 去 = 2 0 ( 初 始 条 件 )
念形成后 ,教 师设 置一 道与实例首尾 呼 模 型”, 让学生 能使 用概 念 、 量化建模 , 达到真正 的内化迁移 。各组讨论 ,提交
段教师 “ 趁热打铁”,提问示例 ,引导学 应 的应用题 “ 建立垂直 上抛 物体 的速度 意识 ,拓展至—个新 的高度。如本节中,
四 、重视课末小结与教学辅导
概 念课 末 课 后 应 做 好 全 面 小结 画龙
教 师设 问 “ 微分 方程及其初值问题的一
般形式 是什么” ,示 范写出一阶与二 阶
解答 ,即得一 阶微分方程 的初值 问题 :
点睛 、作业布置重质控量 、尊重差异辅导
答疑。如本节小结 :①核心概念 、实例建
模、 结 论 归纳 、应用 题型 ( 对 应知 识技 能
三 千 ,我 只 取 一 瓢 饮 ” 。
f ’ ) ’ 。通 解 y = ( , c ) 推 广 至 阶 { , ’ t ? ,
通解为 y - f( ,C 1 ,C ,… , )。 概
( 3 )类 比归 纳应 用迁 移。第三 阶 生类 比归纳出更加深刻的结论,培养数学
伊始 ,教师充分挖 掘教 材的智力因素 ,
说出答案后马上觉得不对劲 !教师借机 教师 的一句 问话拉开序幕 : “ 欣语 同学 不可能 !那么她到底是多少岁?为什么
设 置 问题情 境 ,激 发学 生 的认 知 内驱
力 ,将学生带进一个深层次 的学 习境 界
积分法 )。对于抽象概念 的教学还应数
数学教学应做到“三思”
数学教学应做到“三思”作者:徐秋萍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9年第01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目前课程改革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人认为要想大幅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们老师应做到“三思”,即课前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慎思”;课中执行教学方案时应“敏思”;课后应对教学流程进行“反思”。
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而且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一、课前设计教学方案时应“慎思慎思,就是慎重考虑。
课堂教学好比战场,教师好比指战员,作战前指战员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经过反复推敲慎重思考,制订出克敌制胜的方案,如有丝毫的疏忽,就会造成千万战士的流血牺牲。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堂是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的指战员,必须把功夫扎扎实实花在课前,慎重思考,尽力设计出较为完美的教学方案,以减少学生无畏的“牺牲”。
首先应想到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这一知识点处在知识链的什么位置,新知的生长点在何处?《课标》对这一知识点有什么要求?其达成目标是什么?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学生学习时可能的疑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教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果是以前教学过的内容,还应仔细回忆上次教这部分内容时,有什么经验与教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捷径与偏差?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新课理念是否相悖?在深思熟虑后就是设计教学方案,为了确保教学实效性,除了把前面的所思所想,在所设计的教学方案中反映出来还应使这个方案利于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学生的感知,它应是现实的、有趣的,必须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助于学生掌握其知识的本质属性。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设计怎么样的教学方案才能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其要领。
经过慎思决定: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在学生建立大量熟悉的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感悟去总结。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敏思”这里的“敏思”即敏捷思考,对其出现的意外事件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对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促进知识的动态生成。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小学数学思考题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一大难点,如何科学地引导和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考技巧,是小学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思考题,教师需要做好“三思”。
这三思包括思路、思维和思考。
第一思:思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感到困惑,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他们的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前做好教学准备,把握好教学的思路。
在传授知识点的时候,不仅要注重概念的科学界定,更要借助具体的事例进行揭示,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以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为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并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在教学学生解决思考题时,教师需要注意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差异化思维教育。
事实上,思考题难不难,往往不是题目本身复杂与否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各种数学思维,当然也是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运用这些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解题思维的时候,需要注意学生思维发展的差异性,在教育过程中根据此进行差异化的思维培养。
有的学生缺乏透彻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针对他们进行启发式的思维激发;另一些学生思维缺乏分类能力,那么教师就需要让他们通过解决具体的思考题,培养这一能力。
每个思考题的解法、答案都有其独特性,所以每个问题都需要有不同的思考去解决。
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在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时刻刺激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寻找解题的方法和思路,不断探究和发现,提升解题的能力水平。
通过与学生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考方式来检验结论,体验思考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知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思考题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考虑问题的过程中要借助具体的事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问题的深层含义。
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亦在于帮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智慧。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
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做好“三思”小学数学思考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但是,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思考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思”。
一、思考题目的选择在讲授思考题之前,教师需要对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数学水平,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和学科水平的题目,以及有趣性、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题目,这些题目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又不会让学生感到过于困难和无法理解。
其次,要根据课程进度和教学目标来选择题目。
在讲解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基础性、代表性和难度适中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解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扩展阶段,则可以选择一些案例性、探究性和实用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深化和拓展所学内容。
最后,要注意多样性和实用性。
小学数学思考题选题不应过于单一和模式化,要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数学思考体验,让他们了解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开拓眼界,拓展思维。
二、思考方法的指导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思考题时,既要传授解题方法,又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理解问题,养成分析问题、发现规律、实施计算、验证结论等解题方法,并鼓励学生自行搜索资料,探究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考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过度解释,应该给学生充分发挥,让他们独立思考,探究知识,独立解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记录和总结,不断梳理、完善解题方法。
三、思考价值的体现小学数学思考题的教学要注重价值的体现,即让学生知道数学思考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小学数学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其次,小学数学思考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开拓思路,不断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成就。
最后,小学数学思考题可以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和数学思考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数学,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及思考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用的规范,而忽视了学生的探究和创造力的培养。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实践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是成功的。
1.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自主和积极参与,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
例如,我安排学生们分成小组,一起解决数学难题,并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合作。
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并让他们自主思考解决方法。
例如,我可以问学生:“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两个数相加的结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而当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时,我鼓励他们分享和讨论,相互学习和借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入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
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一个更生动、实际和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学习几何形状时,我会组织学生手工制作一些几何形状模型,并游戏中利用这些模型进行探究学习。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数学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
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我通过一些小组竞赛、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我会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通过这样的评价和反馈,学生们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有动力去改进和提高。
以上是我在实践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首先,我认为探究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其次,我发现探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探究需“三思”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探究需“三思”作者:陈秀娟来源:《教师·下》2017年第12期摘要:有效探究,必须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通过多层次不断追问,引发认知矛盾,充分发挥习题的功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练出深度,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有效探究;导入引思;新授促思;巩固深思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03作者简介:陈秀娟(1973—),女,福建莆田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数学教材,环环扣问,引发认知冲突,充分发挥习题的功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有效探究之“导入引思”一切探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上课伊始,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将学生带进一个深层次的学习境界之中。
1.设置情境,引发好奇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王奶奶明年(2016年2月29日)将度过第17个生日,王奶奶明年多少岁?”看似简单的提问,有的学生却从自己一年过一次生日的定式思维出发,脱口而出“17岁”,但说出答案后马上觉得不对劲!教师借机提问:“是啊,王奶奶只有17岁确实不可能!那么她到底是多少岁?为什么只过17个生日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可见,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特点,设置情境,做到奇中生趣,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使得接下来的教学效果极佳。
2.环环扣问,激活思维比如,教学《角的度量》时,以教师的一句问话拉开序幕:“欣语同学不小心把量角器摔成两半,它还能量角吗?”学生发现摔成的两块量角器中,稍大块的上面有刻度,有中心点,可以用来测量角[1]。
又问:“怎么用摔坏的大半块量角器测量钝角?”学生静默思考后汇报:①把钝角分成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测量锐角度数,再加上直角的度数,求出该钝角的度数[2];②把钝角分成两个锐角,一一测量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再求这钝角的度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二、三思
龙源期刊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二、三思作者:党贤邦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10期摘; 要:一节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分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考一节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这样这节课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学生有无发展或有无进步是教学有效或无效的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
体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
1和谐课堂,快乐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
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
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
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应把愉快与热情传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心情愉快充满激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2生活课堂,更有意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永远无法割舍。
离开生活的数学是苍白无力的。
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延伸。
生活是数学的生命之源。
教师应尽力创设情景、创造条件,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
如我们学习《四边形》一章中,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咋一看没错。
但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就会发现“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不一定还是平行四边形”。
3灵活课堂,轻松学习学生不是学习机器,教师应合理科学安排。
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用时间加汗水提高成绩的陈旧做法,要提倡精讲精练。
只讲思路、讲方法、引导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有效的探究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策略,帮助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他们明白数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学并不是死的知识,而是由人们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发现得出的结论。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测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内容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数学是一门需要合作探究的学科,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和借鉴,一起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二、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老师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究。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教具、实物、计算机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究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数字游戏、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形式,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习题《有关面积和周长的简单情境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纸和剪刀动手自己制作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测量,感受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关系。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数学探究,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数学游戏,拓宽他们的数学学习渠道。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学会借助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分析当前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
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劳累,课堂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在深入思考的话题。
有效探究必须激活学生的数学思
维,这就要求教师基于数学教材,通过环环扣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设计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到导入引思、
新授促思、巩固深思。
一、深入研究之导入引思
对数学知识的探究,都始于问题。
上课伊始的导入环节,
教师在教材中充分挖掘智力因素,构建问题情境,通过多层次的不断追问,
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探究。
1.设置情境,激发好奇心教学“年、月、日”时,教师由生日话题导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晓良今年7岁,已过了第7个生日,可他的叔叔从出生到现在也只过了7个生日,谁知道他叔叔今年多少岁?”话音刚落,学生因好奇而神情亢奋:叔叔只过了7个生日,难道他也只有7岁?奇中生趣,趣中生疑,诱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原因,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环环扣问,
激活思维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教师提问引入:“同学因为手滑,不小心将量角器摔成了两半,这个量角器能
否继续发挥量角的作用?”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开始观察,
发现已经摔成两半的量角器中,体积稍大的部分保存了刻度、中心点,依旧可以发挥量角器的功能。
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
“大家已经看出来了,大的这部分依旧可以发挥原有功能,但是,倘若现在需要测量一个钝角,
这块大的部分不够量,应该怎么办?”提出问题后,学生开始讨论、思考,随后,一位学生分享了如下两种测量方式:
方法1:将要测量的钝角分为1个直角和1个锐角,可以先用损坏的大块量角器进行锐角的测量,随后通过加上直角的度数,计算出钝角度数。
方法2:将三角形的钝角分为2个锐角,分别测量其度数,得出的和是钝角的度数。
教师说:“还有其它的测量方法吗?”其中一名学生举手表
述:“老师,可以将钝角的其中一边延长,把它化成平角,再把补上角的度数量出来,
最后用180度进行相减。
”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教师的层层提问,激发了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思考,为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注
入了活力和趣味性。
二、有效探究之新授促思
在新授课教学中,如果能把抽象数学和具体操作有效结合起来,就可以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使学生沉浸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激发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四边形卡片中,包含几个角?倘若切掉其中一个角,
还剩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探究需
“三思”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
陈秀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
探究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而一切探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借助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
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多层次的深入追问,
导致认知冲突;充分发挥习题的有效性,练出深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通过上述环节达到“三思”,即导入引思、新授促思、巩固深思,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探究;课堂导入;
问题情境;巩固练习小学教
研
下几个角?随后为每个学生发放至少6张卡片,引导学生思考几个切口,并将剪切后的图形,
在角上作出标记。
学生自行思考过后,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学生的答案不再拘泥于1个、3个、4个角,各种剪法都是意想
不到的。
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之后,多数学生都表示怎么会有这么多答案,
拓宽了思维的广度,掌握、理解了知识。
再如:在“两位数同一位数相加期间(进位)”教学中,
多媒体播放课件:植树节进行植树活动,其中,栽种白桦树27棵,樱桃树9棵。
课件播放完后,教师让学生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树木卡片,
让学生自行去思考,去摆放,再计算一共有多少棵树,
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计算成果:结果1:“老师,我是先数了27张卡片,又数了9张,加在一起等于36棵!”
结果2:“我收集了27张卡片,分成了20和7,随后我用9+7等于16,再加上20,最后结果也是36棵
树。
”
结果3:“老师,我把9分成了6和3,然后先用3加上27等于30,再加上6,最后等于36。
”算法的多
样性,基于学生的认真动手操作,
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有效探究之巩固深思
思维是数学的体操。
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的练习题,
形成不同的解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师出示练习题:陈叔叔计划制作蝴蝶
标本240个,前4天制作了计划的20%,倘若
使用这个方法,以此速度,几天陈叔叔才能都
做完?问题提出后学生进行思考,
随后给出了许多计算方案:
方案1:如图所示,学生先画出线段图,随后直接列出算式240×(1-20%)÷(240+20%÷4)。
方案2:学生列出4×[240÷(240×20%)]-4。
方案3:学生列出[240×(1-20%)]÷(240×20%÷4)。
学生意犹未尽,相继展示自己的算法。
他们每一个人的细致阐述,赢得了教师和学生的掌声。
一题多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形成不同的解法,
进而丰富他们的思维深度,在有效探究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带领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习题,
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培养多元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后,在学生理解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后,
设计这样的练习:在学校组织活动期间,学生在长度为84米的文化长廊中插入教师发放的彩旗,每面彩旗的距离为3米,问长廊一共可以插入
多少面彩旗?在这一问题中,教师没有明确彩旗插放的位置信息,
使学生的思维角度有所差异,最终得出很多结果。
如在长廊两边都插彩旗,就是84÷3+1=29;只在一边插的话,就是84÷3=28。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问题的结果也不相同。
周玉仁教授曾说:“我们需要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思维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活动,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多一点成功的经验。
”而这一切活动,都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前提。
探究的过程中,更多
的是学生自身的交流、合作和探究,教师虽然讲解得很少,
但在关键点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因此,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实现了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俞晓燕.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多元化评价[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8).[2]马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09,(14).[3]傅国娣.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6).[4]林尤平.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思考[J].新教育,2009,(01).[5]冯乾刚.小学数学多方案教学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6]王慧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J].青海教育,1995,(06).
[7]林志明,刘军英.小学数学“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师,2005,(1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小学教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