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种质资源氮素利用特性分析
寒地高产水稻干物质积累特征分析
(. 1 东北农 业 大学 资 源与环 境 学院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0 3 ;. 5 0 0 2 黑龙 江建三 江 分局 大兴 农场 , 黑
龙 江 富锦 l 60 ) 5 3 3
摘要 : 实现 水稻 稳 定 的 高 产 , 并提 高 氮 效 率 是 水 稻 生 产 的 关键 。在 寒 地 采 用 穗 数 型 品 种 空 育 1 1 通 过 优 化 管 3, 理 模 式 , 小 面 积 高 产 攻 关 ( . m ) 大 面 积 高 产 示 范( 3h 条 件 下 , 讨 了 实现 水稻 高 产 和 氮 高 效 的 可 在 O 4h 和 1 m ) 探 能 。结 果 表 明 : 用 良好 的 管 理 技 术 , 稳 定 地 实现 水 稻 i . ・ m 以 上 的 产 量 。 与 常 规 水 稻 生 产 田 相 比 , 应 可 0 5t h
中重 要 的 课 题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 验 地 概 况 .
供试 土壤 为 草 甸 土 型水 稻 土 , 面积 试 验 的 小 土壤 有机 质 含 量 6 . ・ g 全 氮 1 8 ・ g 1 0g k 一, . 3 g k ~,
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代谢的研究
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代谢的研究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如何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品质已成为当今农业科技研究的热点问题。
氮素作为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元素之一,在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代谢的机制对于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的吸收与转化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水稻的根系和叶片是其氮素吸收的主要器官。
水稻根系中的氮素主要以氨和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它们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经历一系列的代谢转化过程。
水稻叶片中的氮素主要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它们通过叶片的氮素代谢途径进入植物的细胞中。
在植物体内,氨和硝酸盐会被氨基转移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转化为氨基酸和氮气等物质。
水稻通过这些代谢途径将氮素固定在细胞中,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2. 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代谢途径的调控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氮素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涉及到多种代谢途径和调节机制。
在水稻的氮素代谢中,植物体内的氮素浓度和氮素来源是影响代谢途径和调节机制的关键因素。
在低氮环境中,水稻通过降低可溶性蛋白的降解和增加氨基酸的合成来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
同时,水稻还可以通过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和利用深层土壤中的氮素来适应低氮情况。
相反,在高氮环境中,水稻会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和可溶性蛋白的降解速率,以尽可能地利用植物体内的氮素。
此外,水稻还可以通过调节植株内部的激素含量和核酸合成速率来适应高氮条件。
3. 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代谢的意义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氮素代谢在控制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氮素的吸收和转化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因此,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氮素代谢的机制,才能有效地管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氮素的代谢还能影响水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不同施氮水平对北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不 同施氮水平对北方水 稻氮素 吸收利用 的影响
王 健 崔月峰
( 铁岭市农业科学 院, 辽 宁铁 岭 1 1 2 6 1 6 )
摘
要: 以超级稻铁粳 7 号 为试材 , 试验研 究 了不 同氮素水平对水稻 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结果表 明 : 在 齐穗期 , 随
1 . 4 有关参数计 算方法 植株 吸氮量= 植株 干物 质重× 植株
调 发展 的关键 环 节 。水 稻 生产 的氮肥 吸收 利用 率 一般 为 3 5 %左右 , 精细栽 培管理条件下能够达 到4 0 %_ 3 。氮肥大量
施用 , 不 仅给生态 环境带来 严重 的危害 , 而且 使氮肥 的利用
氮 量x l O 0 ; 氮素生理 利用率= ( 施 氮区产量一 空 白区产量 ) , ( 施 氮区植株总吸氮量一 空 白区植株 总吸氮Leabharlann ) ; 氮肥农学利用率 =
为种植水稻 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 。
l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试 验 材料 试 验设 在 铁岭 市农 业 科 学 院 内水 稻 试验 田 。田间土壤 为棕壤 土 , 耕层0 2 0 c m土层 营养指标 含量见 表1 。供 试 品种 为铁 岭 市农 业科 学 院选 育 的超 级稻 铁粳 7 号, 直立穗 型 , 主茎 1 5 片叶 , 生育期 1 5 3 ~ 1 5 5 d 。
施纯 氮 2 5 7 k g / h m ( 高氮 ) 。所有处理 均施用相 同数 量的磷肥
( P 2 ( ) : 1 0 3 . 5 k g / h m ) 和钾肥 ( K 2 0: 7 8 k g / h m2 ) 。磷 肥 作基 肥一 次施用 , 钾肥作基 肥和穗肥各施 5 0 %, 氮素作基肥 、 分蘖肥 和 穗 肥施 用 , 分别 占纯氮量 的 6 0 %、 3 0 %和 1 0 %。4 次重复 , 小 区面积 3 9 I I l 2 , 随机 区组排列 , 共1 6 个小 区。采 用塑料小棚旱 育苗 , 4 月1 1 E t 播种 , 5 月2 5日插秧 , 9 月3 0日收 获 , 插秧 规 格3 0 c m ̄ 1 3 . 3 e m, 每穴 3 苗, 各 小 区单 独 打埂 , 单灌 单排 , 除 草、 病虫 害防治等栽培措施 同一般生产 田。 1 . 3 调查方法 每个小 区于齐 穗期和成 熟期取代表性 植株
不同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和种植技术已经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然而,氮素是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最为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不同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当前的氮肥应用中,常用的氮肥主要包括有机氮肥和无机氮肥两类。
其中,有机氮肥包括牛粪、马粪、鸡粪和猪粪等,而无机氮肥主要是尿素、硫酸铵和硝酸铵等。
然而,不同氮肥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不相同,这也成为现今氮肥应用的一个研究热点。
因此,开展不同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的研究,能够为其生产和应用提供更加严谨、科学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氮肥的肥效。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设计。
本研究将采用田间试验的方式,选取不同的氮肥作为处理组,设立一定的对照组,比较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2. 实验方法。
本研究将在实验中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观测和记录,包括生长速率、根系形态、茎叶数量、叶面积、穗长等。
另外,还将对水稻的产量性能进行评估,如产量、千粒重、水分利用效率等。
3. 数据分析。
本研究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评估不同氮肥的肥效,从而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不同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某些氮肥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显著促进作用。
2. 不同氮肥的肥效也存在一定差别,通过评估可得出不同氮肥的肥效大小。
3. 对比不同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其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的氮肥应用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氮肥对超绿水稻齐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水稻 的氮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2。 I 超 J
作者简介 : 阚学飞 , 硕士 , 究方向为作物超 高产理论与技术 研 赵明辉 , 陈温福为联合通讯作者 基金项 目: 公益性行业( 农业 ) 科研 专项经 费项 目( yyx7—0 1 ; nhz0 0 ) 辽宁省科 学技 术计划 重大项 目( 0 80 0 2 ; 2 02 10 ) 国家” 十一 五 ” 技 支撑 计 划 (0 6 A 0 A 1—6 科 20B D 1 0 )
2 1. 004
作物 杂志
C os rp
氮肥对 超绿 水稻齐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阚学 飞 赵 明辉 隋 阳辉 徐 海 陈 温福
( 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 农业部 作物生理生态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0 86, 10 6 辽宁沈 阳)
摘
要
为探 明氮肥 用量 对超绿 水稻 光合 速率
效 率具 有重 要 作用 。本 试 验 在 已有研 究 的基 础上 , 重 点研 究氮 素对 超 绿水 稻 齐 穗 期 光合 特 性 的影 响 ,
并从 叶绿素 含量 、 孔 导 度 等及 叶绿 素荧 光 特 性 和 气
水平 , S 1- 然有 较 高的硝 酸还 原酶 活性 和 可 且 N 96仍
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 明, 氮肥对 3个材料 的 C I C 都 有显 著影响 , 对超 绿 水 稻 的影 响程 度 明显 小于 但
其他 两个品种 ( 系) 在 各 氮肥 处 理 下 ,N1- 品 ; S 96的 净光合 速 率 ( n 、 P ) 气孔 导 度 ( S 、 间 C 浓 度 G )胞 O
含 量指 数 ( C ) 光合 特性 、 C I、 叶绿 素 荧光 特 性 和 生理
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
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是指水稻作物对施加的氮肥肥料的利用效率。
在农业生产中,氮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
然而,由于氮肥的施用过量或不当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1. 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是指水稻植株所吸收的氮肥与施加的氮肥之间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氮肥肥料利用率= (吸收的氮肥量/ 施加的氮肥量)×100%2. 影响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的因素: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性质、氮肥的施用方法和时机、水稻品种、气候条件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因素的影响:2.1 土壤性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的酸碱度、土壤质地等都会影响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可以提供更多的养分和水分,有利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
2.2 氮肥的施用方法和时机:氮肥的施用方式有分若干次施用和一次性施用两种。
分若干次施用可以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进行,有利于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施肥时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应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氮肥的释放速度来合理施肥。
2.3 水稻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利用能力有所差异。
一些耐寒、耐旱、耐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往往对氮肥的利用更高效。
2.4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水稻生长和氮肥的利用有直接影响。
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也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
3. 提高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的方法和措施:为了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农业生产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3.1 合理施肥: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确定氮肥的用量和施肥时机,避免过量施肥和浪费。
3.2 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
3.3 使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吸收效率。
3.4 种植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选择适应性强、高产稳定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效率。
不同施氮水平和前氮后移措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各施 5 0 % 。氮肥分基肥、 蘖肥 ( 移栽后 l 0 d ) 、 穗肥 ( 倒 4叶) 、 粒肥( 倒 2叶) 4次施用 , 基蘖肥 7 0 %作 基肥、 3 0 %作蘖 肥 , 穗 粒肥 5 0 %作穗肥 、 5 0 %作粒肥 , 氮肥用 4 6 %尿素作 为基 蘖肥 , 2 3 %硫酸铵作为穗 粒肥 。育苗 方式为塑 料小棚 旱育苗 , 4月 2 2日播 种 , 6月 1 0 日移 栽 , 1 O月 1 0 日收 获。 插 秧 规 格 3 0 c m×1 3 . 3 e m, 每穴 3苗 , 3次重复 , 共3 O个 小区, 每小区面 积2 0 . 2 m 。各小 区单独打埂 , 单灌单 排 , 病虫草 害防治等栽
崔 月峰 ,孙 国才 , 王桂 艳 , 王 健
( 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 院, 辽宁铁岭 1 1 2 6 1 6 )
摘要 :以超级稻铁粳 7号为试 材 , 研究不 同施氮水平和前 氮后移措 施对水 稻产量及 氮素利 甩率 的影 响。结果表 明: 高氮条件下 , 可 以通过重施基蘖肥提高有效穗数获得较 高产量 ; 低氮条件 下 , 增加穗 粒肥 比例有利 于提高结 实率 、 千粒 重 , 从而使产量稳定 ; 相 同基蘖肥 与穗粒肥 比例下 , 随着施氮量增加 , 总 吸氮量增加 , 氮素生理利用率降低 ; 不 同施
培措施同一般生产 田。
1 . 3 测 定 项 目与 方 法
用率 降低和资源浪费 , 并 引起一 系列 环境 问题 。 。随着水 稻品种更替和产量 提高 , 水 稻氮肥 运筹 已 由传 统 的“ 重 前轻
后” 和“ V ” 字形 施 肥法转 变成重 视 中后 期施 肥 J , 有研 究表
从表 2可见 , 当B T F: E G F为 8: 2时 , 随着施氮 量 的增 加, 有效穗数 、 结实率呈增 加趋势 , 每穗实粒数 、 千粒重呈下 降 趋势 , 产量和成穗 率以高氮处 理最高 ; 当B T F: E G F为 7: 3 时, 有效穗数、 产量以高氮处理最高 , 每穗 实粒数 、 结实率以中 氮处理最 高 , 成穗 率 以低氮处 理最高 ; 当B T F: E G F为 6: 4
北方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
北方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1.引言1.1 概述北方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稻作品种之一,在水稻生产中,施肥是保障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差异,水稻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本文将对北方水稻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进行详细的探讨和总结。
在北方地区的水稻生产中,施肥时间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
北方水稻生育期相对较短,所以施肥时间要合理安排,以满足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
同时,北方地区的水稻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这给水稻的施肥时间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北方水稻的生长规律,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科学确定最佳的施肥时间。
在施肥技术方面,北方水稻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产量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施肥技术。
常规的施肥方法包括底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
而针对北方地区的特点,也有一些特殊的施肥技术可供选择,如雾化施肥、滴灌施肥等。
这些施肥技术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考虑到养分供应的均衡性,也要注意避免肥料的浪费和排放的污染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我们旨在为北方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的指导,以实现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对北方水稻施肥问题的更多关注和研究,并为相关农业部门和农户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含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要点。
在概述中,可以简要介绍北方水稻的重要性和水稻施肥的必要性。
在文章结构中,说明了本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安排,以提供读者对全文的整体框架了解。
在目的部分,指明了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例如研究北方水稻施肥时间和技术的最佳实践,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两个方面。
施肥时间要点1、2、3可以分别讲述在不同生育阶段应该进行的施肥时间点,例如幼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等。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参考答案
1·我国的栽培稻可以分成哪些类型?其划分依据是什么?稻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辽阔,经过长时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了许多类型。
我国的栽培稻种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群,每个群又分为水稻陆稻两个型,每个型也就分为秥稻和糯稻两个变种及栽培品种。
籼稻和粳稻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演变而来的气候生态类型,其中籼稻为基本类型,粳稻为变异类型。
早稻、中稻晚稻是适应不同光照类型而产生的气候生态类型,晚稻为基本型,早稻为变异型,中稻的迟熟类型对日长的反应近似于晚稻,中稻的早熟型也就接近于早稻。
水稻和陆稻是由于稻田土壤水分不同而分化的土壤生态类型,其中水稻为基本型,陆稻为变异型,秥稻和糯稻是淀粉分子结构不同形成的变异型,其中秥稻为基本,糯稻是变异。
这里分类所谓的早稻、中稻、晚稻与双季稻生产中的早稻、晚稻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指生育期的长短,后者是指种植季节的早晚。
3·试分析我国北方水稻发展的资源优势及限制因素。
优势:北方日照时间长,云量较少,光合产物多;北方昼夜温差大,温光水资源分布与水稻生长发育基本同步,白天高温,有利于养分的制造夜晚低温,有利于积累,特别是水稻成熟期间秋高气爽,有利于形成优质米。
北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较少,冬季严寒,病菌害虫越冬困难,威胁水稻的病虫害较轻。
因而在同样的水肥条件下,不仅产量高于南方,而且容易生产无公害稻米、绿色稻米和有机稻米。
劣势:水资源不足,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常出现干旱缺水的局面,影响稻田面积进一步扩大。
低温冷害频繁,使水稻产量高而不稳水田多年连作,地力消耗严重待开发地方一般为荒地或低洼地,瘠薄、盐碱严重,土壤砂性较大,保水保肥能力差限制因素:6·简述水稻的“三性”。
“三性”在水稻生产中有何指导作用?水稻的三性指的是: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栽培上的应用:感温性强的早熟品种,迟播时温度较高,生育期会大大缩短,营养生长量不足,容易出现早穗和小穗。
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氮素是植物生长中的必需元素之一,而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会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
因此,对于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生长领域的热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对于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植物对于氮素需要通过根系吸收,一般来说,被吸收的氮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无机氮素,如硝酸盐(NO3-)和铵盐(NH4+),另一种是有机氮素,如氨基酸和蛋白质。
吸收后的氮素将会进入植物体内进行利用。
植物内部的氮素转运过程主要是由nrt1.1、nrt2.1、nrt2.2等基因编码的氮素转运蛋白进行调节。
二、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调控机制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其中,植物生理性状对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
近来,一些研究表明,调节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物质主要包括:激素、信号传递分子、转录因子等。
1. 激素调节激素的调节作用对于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非常重要。
比如,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对氮素的吸收,而赤霉素还会作用于NRT1.1和NRT2.1等基因,从而促进植物对氮素的转运。
2. 信号分子调节在植物体内,一些信号分子也能够调节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例如,在有机酸泵抑制素(OGDs)和一氧化氮(NO)的作用下,植物根部会释放出有机酸和NO分子,从而提高植物对于氮素的吸收能力。
3. 转录因子调节转录因子是指能够影响植物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家族。
在植物对于氮素的利用过程中,转录因子也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例如,植物体内的MYB、WRKY和NAC等转录因子家族均能够协调植物自身对于氮素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
三、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途径在应对氮素资源缺乏等情况下,提高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也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那么,有哪些途径能够提高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呢?1. 穴盘法耕作穴盘法耕作又称作净化机耕作,该法耕作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保肥性,相比于传统溅水法耕作,穴盘法耕作不仅能够降低氮素和钾素的损失率,同时也能够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水稻氮肥不同施用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8 6 7. 87 27 4 89 . 7 .5 . 82 0 O.1 9 4 3. 9 2 2. 9 9 2. 85 6 . 27 3 9 7. 6 4 . 38 0 9. 8 8 4. 27 6 9 O. 6 7 . 61 5 9. 8 2 O. 27 8 2. 6 5 .1 81 5 9.
无效 分蘖过 多等 现象 。
2 2 生育性 状调 查 .
补充 土壤 缺乏 的营养 元素 , 累养分 提高土壤 肥力 , 积 大 幅度 的提高水 稻 产 量 , 合理 的施 肥 可 以提 高 稻 米 品质 , 提高 稻米 的商业 价值 。
综 合 以 上试 验结 果 可 知 , 稻上 氮 肥 的最 佳施 水
处 株 高 平 方 米 穗 粒 结 实 千 粒 产 量 出 米
理 c m
1 8 2 2. 2 8 6 2. 3 87 .9 4 89 .7
穗数
55 2 7.
数 率
8 2 5. 90 2 .
重 g gh k / m 率
27 89 . 7 7 .6 19 0 O.
现 代 化 农 业
21 0 0年 第 2期 ( 第 3 7期 ) 总 6
水稻氮肥不 同施用量对产量及 品质 的影响
崔 兆 娟
( 黑龙 江 省 红 卫 农 场 , 龙 江 饶 河 1 6 2 ) 黑 5 3 2
氮 、 、 是水 稻生 长发 育 中所 必须 的三 大 营养 磷 钾
元 素 , 中氮素 对 水 稻 生 长 的影 响较 大 。氮 肥 既影 其 响水稻 的产量 , 影 响 水 稻 的 品质 。因此 合 理施 用 又 氮 肥 , 现优 质 稳 产 是 研究 的 主 要 目的 , 实 因此 2 0 08 年进 行 了如下试 验 。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含氮量 ; 氮素 回收率 ( R N E)=( 施氮 区植 株 总吸 氮 量 一 白区植 株 总吸 氮量 )施 氮量 ×10 ; 空 / 0 % 氮素 收 获指数 ( H )=籽粒 吸 氮量/ 株 总 吸氮 量 ; 素 生 N I 植 氮
理利用率( P ) ( N E = 施氮区产量 一 白区产量) ( 空 / 施 氮 区植 株总吸氮量 ~空 白区值株 总吸氮量 ) 。
1 5 数 据处 理与 分析 .
h 常规 施 氮量 )T : 氮 2 5k/ m 。3个 氮肥 m( ;3 纯 5 gh 的基 蘖肥 与穗粒 肥按 不 同 比例 施用 , F : : ; 2 即 182 F :
7 3 F :: 。另外 每次重 复设 一个无 氮肥 区的处理 : ;3 6 4 作 为空 白对 照。所 有处理 均施 用 1 %过 磷 酸钙 8 5 2 7
30 2
CR E E R OP R S A CH
2 1 ,6 4 022 ( )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 素利用率的影 响
卢 铁钢 , 月峰 , 国 才 , 崔 孙 王俊 茹 , 王桂 艳 , 王
( 铁岭 市农业科 学院 , 辽宁铁岭 12 1 ) 16 6 摘 要 :以北方超级稻沈农 2 5为材料 , 6 研究 了氮肥运筹对水 稻产量形 成及氮 素利用率 的影 响。结果表 明 : 纯 施
21 0 2年 第 2 6卷 第 4期
作 物 研 究
31 2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供试 材料 .
期 在 调 查 茎 蘖 数 的定 点 处 调 查 有 效 穗 , 6 n 选 l 实
割, 晾干 , 工脱 粒后 计 算 产 量 , 外每 小 区取 有代 人 另 表性 的 4丛 , 干后 进 行 室 内烤种 , 定 其 穗 粒数 、 风 测 结实 率 、 千粒重 等 。 ( ) 素含 量 : 成 熟 期 烘 干 的叶 、 、 分 别 3氮 将 茎 穗 粉碎 过筛 后采用 凯 氏定氮 法测 定各部 位氮 素含 量 。
前氮后移对寒地水稻物质运转及品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前氮后移对寒地水稻物质运转及品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
寒地水稻的生育环境与其他地区不同,其生长过程受气温、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其中,氮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非常显著。
传统的施氮方式是在种子下穴和拔节期各施一次氮肥,但是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前氮后移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本研究旨在探究前氮后移对寒地水稻物质运转及品质的影响,并为寒地水稻的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
1. 研究前期文献,了解前氮后移施肥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2. 收集寒地水稻的氮素需求量及生长发育特点的数据,对比前氮后移和传统施肥方式的差异;
3. 通过田间试验,考察前氮后移施肥对寒地水稻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分析前氮后移施肥的优点和不足;
4. 进行物质代谢、酶活性等方面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探讨前氮后移施肥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同化物质的影响机理。
三、研究方法
1. 阅读前期文献资料,并进行文献综述;
2. 设计田间试验,比较传统施肥和前氮后移施肥方式在寒地水稻上的效果差异;
3. 采集稻谷,对其产量、品质、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分析;
4. 对于生理生化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研究意义
1. 为寒地水稻的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 推动传统施肥方式向前氮后移施肥方式的转变,提高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
3. 通过探究前氮后移施肥方式对寒地水稻物质代谢的影响,深入了解寒地水稻的生长规律和特点,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水稻对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机制
水稻对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机制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每年全球种植的水稻总量达到4.2亿公顷以上,此外,水稻也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及相关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个元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产量。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氮素主要以硝酸盐和铵盐的形式被吸收。
水稻根系吸收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吸收,在这种方式下,氮离子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入根细胞,并在根细胞内转化为氨基酸,然后向上输送到茎和叶子中;另一种是被动吸收,这种方式下氮离子通过根细胞间隙和根头细毛被吸收。
2.水稻对氮素的利用水稻对氮素的利用主要以生物碳和生物氮的形式进行。
生物碳主要是指水稻将氮作为能量源来利用的过程,而生物氮则是指水稻将氮作为植物细胞分裂和生物合成的重要元素。
水稻对氮素的利用能力和株型有很大的关系,一些株型较高的品种通常具有更强的氮素利用能力。
此外,水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也有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水稻在生育初期和生育中期对氮素的需求较大,而在后期则较少。
3.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是受到多种因素调控的,这些因素包括土壤环境、植物内部调控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3.1 土壤环境土壤的氮素含量是影响水稻对氮素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土壤中氮素含量过低时,水稻的吸收利用能力会大幅下降。
同时,土壤的酸碱度也会影响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2 植物内部调控心脏叶素、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物质的生成需要大量的氮素,并且在生长过程中水稻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氮素代谢。
这些代谢过程很大程度上是由植物内部调控机制所控制的,包括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
3.3 外部环境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水稻对氮素吸收利用产生影响,如气候、水分、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氮素的吸收利用。
水稻根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调控机制
水稻根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调控机制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而水稻的生长发育不仅仅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氮素的供应和利用的调控。
水稻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有着独特的机制,研究它的调控机制对于提高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的根系是吸收水、养分和提供机械支持的重要器官,它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到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能力。
水稻的根系具有较强的侵入力和伸长力,能够穿透土壤并吸收养分。
根系的发育受到内源激素的调控,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根系的伸长和分枝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植物根系的发育也受到外源氮素的调节,适宜的氮素浓度可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根系对氮素的吸收能力。
水稻通过根系吸收到的氮素主要以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形式存在。
其吸收和利用涉及到根系对氮素的吸收、转运、吸收速率以及根系细胞内氮素的转化和使用等重要过程。
水稻根系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有着不同的调控机制。
在缺氮条件下,水稻的硝态氮吸收速率会增加,这主要是通过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基因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而在高氮条件下,水稻根系对硝态氮的吸收速率会下降,这可能与硝态氮抑制硝酸还原酶基因表达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有关。
水稻根系对铵态氮的吸收和利用也具有一定的调控机制。
铵态氮主要通过根毛吸收,然后转运到根部或地上部。
根毛对铵态氮的吸收速率与外源铵态氮浓度密切相关,当外源铵态氮浓度较高时,根毛的吸收速率会降低。
此外,水稻对铵态氮的利用也与根系细胞内的铵态氮转化有关。
铵态氮转化主要涉及到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等关键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
研究表明,在铵态氮过剩的条件下,水稻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会下降,从而影响谷氨酸合成,降低氮素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水稻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
这些调控机制包括内源激素、氮素浓度和外源氮素形态等环境因素对根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以及根系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速率、转化和利用的调节。
东北地区水稻秸秆氮含量含量
东北地区水稻秸秆氮含量含量东北地区水稻秸秆的氮含量是指水稻植株生长期间吸收并积累在秸秆中的氮元素的含量。
水稻秸秆氮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秸秆的肥料价值以及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
以下将对东北地区水稻秸秆氮含量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水稻秸秆氮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水稻品种、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施肥水平等因素。
在东北地区,由于温度较低,较长的生育期,水稻品种一般选用早熟、寒地适应性较强的品种。
这些品种在秸秆生长阶段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积累养分,因此其秸秆氮含量相对较高。
此外,温度较低的气候条件也有利于水稻的养分积累,使得秸秆氮含量相对较高。
其次,土壤类型对水稻秸秆氮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在东北地区,土壤类型以砂壤土、砂质土和粘壤土为主。
这些土壤通透性较好,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
因此,在这些土壤上生长的水稻所产生的秸秆一般含有较高的氮元素。
施肥水平也是影响水稻秸秆氮含量的重要因素。
在东北地区,一般采用化肥与有机肥相结合的施肥模式。
有机肥在水稻栽培中起到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从而提高水稻秸秆的氮含量。
此外,水稻种植的管理措施也对秸秆氮含量有影响。
例如,合理的开沟排水、密植透光、及时除草等措施都可以提高水稻株体的养分吸收能力,增加秸秆中的氮含量。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水稻秸秆的氮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稻品种、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施肥水平等。
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改善土壤质地、合理施肥以及加强水稻种植的管理来提高水稻秸秆的氮含量。
这对于充分利用水稻秸秆资源、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氮高效种质资源筛选及其耐低氮胁迫机理研究进展
水稻氮高效种质资源筛选及其耐低氮胁迫机理研究进展张宁;郭荣发【摘要】我国稻田土壤普遍缺氮,但氮对水稻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氮肥的投入对水稻产量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氮肥投入的增加,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却在不断地降低并且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筛选出氮高效水稻种质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综述了水稻氮高效种质资源筛选及其耐低氮胁迫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筛选及水稻的改良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41)005【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氮高效;筛选;胁迫机理;种质资源【作者】张宁;郭荣发【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32氮是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与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的合成密切相关,因此氮是限制水稻产量的关键因子之一[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3 000万hm2、居世界第2位,总产量约17 000亿t,居世界第1位。
但我国人口多,可耕地少,人均产量不高,要提高水稻的总产量,只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要增加化学肥料的投入,主要是增加氮肥的投入量。
近年来,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量不断加大,氮素的生产效率呈下降趋势,而环境污染却日益加重[2]。
不同基因型的水稻品种对氮素利用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8],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水稻自身的遗传潜力是提高氮素利用率的理想途径。
近年来,对水稻的氮高效基因型品种的选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主要从氮素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水稻氮高效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水稻耐低氮的机理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氮高效基因型的水稻育种提供参考。
氮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养分限制因子,在各种营养元素中,氮素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 , 氮 和 中 氮 间氮 吸 收力 和氮 吸 收利 用 效 率 差 异 较 小 的 品 种 类 型 。 三 类 3 高 第 3个 品 种 , 低 氮 和 中氮 间籽 粒 含 氮 率 、 收 在 氮
gr ls eo re ee dv e no f rma rct oisi acrac i hrceiiso ioe bo t n ad e mpam rsucsw r ii d it o j a gr n c odn ewt c a tr t fnt gn asr i n d u o e e h a sc r p o
获 指 数 、 生 理 利 用 率 差 异较 小 的 品 种 类 型 ; 四类 3 个 品种 , 于 茎 叶 含 氮 率 、 农 学 利 用 率 和 氮 吸 收 利 用 效 率 较低 , 氮 第 1 属 氮
籽粒含氮率和氮收获指数较高的品种类型。
关 键 词 : 方水 稻 ; 质 资 源 ; 素 利 用 特 性 北 种 氮
水 平 下 各 种 质 资 源 氮 素 利 用 特 性 , 进 行 归 类 。结 果 表 明 , 试 种 质 资 源 按 照 氮 素 吸 收 利 用 特 性 可 以分 为 4大类 。第一 类 并 参
包括 3 8个 品 种 , 于 氮 生 理 利 用 率 和 氮 收 获 指 数较 低 , 吸 收 力 、 农 学利 用 率 和 氮 吸 收 利 用 效 率 都 较 高 , 且 在 不 同 氮 属 氮 氮 并
中 图分 类 号 : 3 ¥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6 3 (0 )2 0 0 - 4 17 — 7 72 1 0 - 03 0 1
An l s s o a a t rsi s o to e s r to a y e n Ch r c e itc fNir g n Ab o p i n
w r n e t ae y t e me s rme to ln ,ye d a d n t g n c n e t. h e u t s o h tt e tse 9 n r e n rc e e i v si t d b h a u e n fp a t il n i o e o tn s T e r s l h w t a h e td 1 o t r i e g r s 2 h
u lai . h rt a gr icu e 8vr t so et ewt w r h s l ia uizt ne cec f ioe P U ) ti t n T efs ct oy nldd 3 a ei fh p i l e yi o cl ti i f inyo t gn(N E iz o i e i e t y h o p o g la o i nr adhret ne f ioe (H ) hge ioe bo t na it (A ) nt gn arnmi uiztn e cec n n avs idxo t gn N I ihrnt gn asr i bly N A , ioe g o c ti i f inyad nr , r po i r o l ao i
a r n mi b o p in e ce c f n t g n n a g r df r n e i g o o c a s r t f in y o i o e ,a d l r e i e e c n NAUC b t e i e e tn to e o d t n .T e s c n o i r i ewe n d f r n i g n c n i o s h e o d f r i
a d Utlz to fNo t e n Ri e Gemp a m s u c s n iia in o rh r c r l s Re o re
J G Hog b D I u-i I AN n — o, A ij G n
(ieR sac ntue Lann cd m f giutr cecs S ey n 10 0 , hn) Rc eerhIstt, i i A a e yo r l a Sine, h na g 1 1 C ia i o g A c r t so etp hc a i e % i rw ( N a d N i ri G %) l e HI n N E ae o ld d2 a ei f h ew ihh dhg rN n s a S %)n % ngan( N , o r yn i e t y h t w N dP U a
Ab t c :T k n 2 o t e n r e g r l s r s u c s a e tma e as h r ce it s o i o e b o p i n a d u i z t n s r t a i g 1 9 n r r c emp a m e o r e s ts tr l,c a a trsi fn t g n a s r t n t iai a h i i c r o l o
V11 O o4 N。 . 2
盈
箱
研
北 方水 稻 种质 资 源 氮 素 利 用 特 性 分 析
蒋 洪 波 ,代 贵金
( 宁 省农 业科 学 院 稻 作 研 究 所 , 阳 10 0 ) 辽 沈 1 1 1
摘 要: 以北 方 地 区代 表 性 水 稻 种 质 资 源 1 9份 为 试 材 , 过 对 植 株 、 量 性 状 及 氮 素 含 量 的 调 查 和 测 定 , 究 不 同 氮 肥 2 通 产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