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生素数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2019年精选文档
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证明
科技视界
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证明
张跃 渊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袁湖南 长沙 410081冤
揖摘 要铱根据计算机的整数取值有限袁本文提出了一个基本假设遥 在此假设的基础上袁利用 C 语言编程袁证明了院对应于无穷多个素数 p袁 存在无穷多个 p+2 的素数曰即孪生素数猜想遥
3 冷再生混合料性能验证
采用 F2 配方的乳化沥青袁 按照 叶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曳 渊JTG F41-2008冤中规定的方法袁最终结果见表 5尧表 6遥
表 5 最佳乳化沥青用量及含水量试验结果
混合料类 型
最佳乳化 沥青掺量
渊%冤
最佳含水 率渊%冤
毛体积相 对密度渊g/
cm3冤
实测最大理 论相对密度
在假设中袁显然袁R(k+1)劢R(k)袁R(k+1)原R(k)=k+1袁仅仅多一个 k+1 的数字遥 如果计算机对整数的取值范围没有限制袁可以设 k 为任意大 的整数袁但是不会当 k 大到某一整数之后袁j以i袁因为素数 p 有无穷多 个袁可能成为素数的 k+1 的数也有无穷多个袁故 j逸i 的情形有无穷多遥
由于计算机的二进制运算仅与逻辑电路或者布尔代数有关系袁其 运算规则和结果不因计算机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多少而引起变化遥 因 此袁可以作以下假设遥
假设院已知计算机限制的整数的最大取值为 n袁p 为无穷多个素数 p1约p2约噎约pn噎的集合遥 任意取一个整数 k渊k约n冤袁命 R(k)={pr+2} (r=1, 噎, i; pi+2臆k)为所有小于或者等于 k 的 i 个 p+2 的素数组成的集合袁 如果 R(k+1)={pt+2}(t=1,噎,j;pj+2臆k+1)为所有小于或者等于 k+1渊k+ 1臆n冤的 j 个 p+2 的素数组成的集合袁且 j逸i 恒成立袁则表明所有 p+2 的素数组成一个无穷集合遥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完整版)
表示集合 里所有与
互质的数的个数, 也就是筛去了 内小于 的素数的所
有倍数之后还剩下的数字的个数。 布朗的方法是弱化哥德巴赫猜想中“素数”的要求,将它改为所谓的“殆 素数”,即“由不太多的质因数相乘得到的合数”,布朗在 1919 年证明了,每 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数之和, 并且这两个数每个都是不超过九个质因 数的乘积。这个命题可以转变为用筛函数来表达。假设有充分大的偶数 ,令 集合为 ,那么筛函数 , 为所有素数的集合, 就是满足
2
的数对
的个数。其中的 和
都与
互质,也就是说它
们的质因数都要大于等于
,因此它们的质因数个数至多有
个。所以对于 来说筛函数大于 0,等价于命题“a+a”成立。如果能证明 的时候筛函数大于 0,就等于证明了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对于弱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决,这两种思路都在二十世纪中得到了极大的发 展。1933 年,苏联数学家列夫·杰里科维奇·史尼尔曼同样基于筛法证明了存 在某个整数 K,使得每个偶数能够表示成 K 个素数的和,弥补了朗道的遗憾。史 尼尔曼给出的 K 的上限是 800000,不久后苏联数学家罗曼诺夫证明了这个 K 不 会超过 2208。1936 年,朗道和彼得·希尔克把结果改进到 71,一年后意大利数 学家吉奥凡尼· 里奇又将结果改良为 67。 1956 年尹文霖证明了 K 不超过 18。 1976 年,英国数学家罗伯特·查尔斯·沃恩证明了 K 小于等于 6。1937 年是弱哥德巴 赫猜想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首先,T·艾斯特曼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 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和一个不超过两个质数的乘积的数的和: 或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
王若仲 (王洪)
务川自治县实验学校 贵州 564300
关于孪生素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
关于孪生素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
作者:赖书乡哥德巴赫猜想一:存在无穷多素数,其差为2。
即有无穷多差值为2的孪生素数。
证明:
一、有集合: 6x±1 ;当x=1/6 ,1/3,1/2,1,2,3,......n 产生无穷多数对,其差值为2。
二、集合: 6x±1 ;当x=1/6,1/3,1/2,1,2,3,......n 产生无穷多素数,即包含所有素数。
(其中含有非素数)
三、故存在无穷多素数,其差值为2。
实际上这不能算是什么证明,这是自明的事,只不过由于对以素数的代数解析通式一直以来没有被构造出来,加上一个无穷的概念和解析数论的传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似乎研究数论只能采用高等分析的数学方法,不能使用初等的代数算术方法。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认识,数论的研究对象是自然数,是寻找自然数这个可数的无穷集合的结构规侓,为什么就不能用初等的数学方法,难道当初黎曼开解析数论之先河就宣告数论的研究只此一途?我们必须明白,任何高深巧妙的所谓天才证明,都不如一个简单明了的代数式更能说明问题,一个代数式的清晰准确性和直接性无可比拟。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杨哲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采用了偶数裂项分析法,把一个偶数分裂为两个部分,再把这两个部分逐步变换成为两个素数,而且这个偶数的大小恰好与这两个素数的和相等。
在偶数裂项分析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盈亏平衡,偶数恰好与这两个素数的和相等;另一种是盈亏不平衡,使偶数与两个素数的和不相等。
依据两个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建立兄弟素数定理,用来平衡在偶数裂项分析中出现的盈亏不平衡,解决了盈亏不平衡问题。
得到的结论是,哥德巴赫猜想命题成立,即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1 证明方法简介1.1 偶数裂项分析法:把偶数2n分裂为n+n=(p1+t)+(p2-t)=p1+p2的分析方法,定义为偶数裂项分析法。
其中n为任意自然数,p1,p2(p1≤p2)为任意二素数,t为满足以上关系式的自然数。
偶数裂项分析法的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p1,p2,t使得以上的等式成立,用以下两种方法寻找p1,p2,t比较简便,其中求素数值要用筛法。
最小t值法:当p1,p2二素数的大小相近时t取得最小值,比喻:100=50+50=(47+3)+(53-3)=47+53(t=3,p1=47,p2=53此时两素数大小相近)最大t值法:当p1,p2二素数的大小相远时t取得最大值,比喻:100=50+50=(3+47)+(97-47)=3+97(t=47,p1=3,p2=97此时两素数大小相远)1.2 兄弟素数定理(简称BP定理):1.2.1 例表分析:p1=p1´+k1=11=11+0=7+4=5+6=3+8,p2=p2´+k2=13=13+0=11+2=7+6=5+8=3+10从例表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任意一个素数p至少存在一个比p小的素数p´与一个自然数k使得k,p´的和与这个素数p相等,所以有如下的BP定理。
1.2.2 BP定理:定义满足以上条件的素数p为兄素数,素数p´为弟素数,定义自然数k为差量数,所以兄弟素数定理表述如下: 任意一个兄素数p,总是可以表达为一个弟素数p´与一个差量数k之和。
孪生素数猜想证明
根据素数定理,以及就平均而言 p k 1 p k ln p k
3
∴
2 [ pk , p k21 ) p 2 p k2 2 p k ln p k ln 2 p k ln p k k 1 1 2 2 pk pk p k ln p k p k ln p k
∴
2 [ pk , p k21 ) p [ p k2 , p k21 ) p ln p k p = k k (1 ) <2 k psk p sk pk psk pk p sk
e 2 n 2 p 1 Sh(n) ( ) (1 ) 2 2 3 p n p p |a p 2
2n= pu p v 的哥德巴赫猜想解个数 G(2n)
G (2n) (
e 2 n 2 p 1 ) (1 ) 2 2 3 p n p p|n p 2
证明:
2 2 2 2 ∵ n=3+(8-3)+(24-8)+(48-24)+…+ ( p k 1 p k ) +…+ ( p i 1 p i ) 2 2
∴ 根据引理 1,区间[ p k , p k 1 )的素数个数可近似表示为
k
2 ( p k21 p k ) (1
j 1
sk
2 2 w(k)= | ( p k 1 p k )
(1 p
j 1
1
j
) -π[ p k2 , p k21 )|
w(S)=|
sk 2 1 2 ( p p ) ) ( n) | k 1 k (1 p k 1 j 1 j i
1 ) pj
2 pk 1 / pk 1 时,p k 到
我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我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每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可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证明:构造集合 V = {X | X 为素数 } ,即对于任意素数 X ∈ V 现构造大数 K 为集合 V 所有元素的乘积,
K=∏X ( X ∈ V) = 2*3*5*7*11*13......*m*......*n 即K为所有素数的乘积,由上式明显可知,K为大于6的偶数。
按照哥德巴赫猜想,可表示为 K = L + G
现假定 L 是素数,可得
G = K - L = L * (K/L -1)
然对于任何一个素数 L 均为 K 的一个因子,∴其中 K/L 为正整数,且有K 的构造明显可知 K/L大于2 ,
∴(K/L -1)为大于等于 2的正整数,又∵ L 为一个素数,∴ G 不等于 K/L -1。
∵ G 除了1 和自身外至少还有 L 和 K/L -1 两个因子,
∴ G 不是素数。
∵对于任何奇素数 L ,G = K - L 都不是素数
∴ K 不能被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形式
∴可知哥德巴赫猜想不成立。
证明完毕。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DOC)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凡大于2的偶数都能表示两素数之和”。
素数既是质数,像2、5、7、11、13等等,像大于2的偶数10,有两素数5+5之和;3+7之和形式。
偶数20有两素数17+3,13+7形式,都能表示两素数之和,我们还可以看出像偶数10有1+9,2+8,3+7,4+6,5+5这些形式之和,其中必有一对两素数之和3+7,5+5,我们可画图表示出来:5为偶数10的中心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像偶数10这段各数中,从两头(1和9)向内对应两数相加其和等于10,其它偶数也是这规律。
所有的奇数能表示2n+1形式,如果两奇数(2n1+1)和(2n2+1)x相乘所得的数必是奇合数,这个数是:(2n1+1)×(2n2+1)=4n1n2+2n1+2n2+1=2(n1+2n1n2+n2)+1,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n1,n2不能为0,当n1=1,n2=1时,其代入上式奇合数为9,当n1=1不变n2=2时,奇合数为15,当n1=1不变n2=3时,其奇合数为21,在奇合数为9的式子2(n1+2n1n2+n2)+1中的(n1+2n1n2+n2)的值为4 ,即在n1=1,n2=1时。
在奇合数为15的式子2(n1+2n1n2+n2)+1中的(n1+2n1n2+n2)的值为7,即在当n1=1不变n2=2时。
在奇合数为21的式子2(n1+2n1n2+n2)+1中的(n1+2n1n2+n2)的值为10,即在当n1=1不变n2=3时.那么再继续当n1=1,n2=5时式子(n1+2n1n2+n2)的值为13,当n1=1不变n2=5时(n1+2n1n2+n2)等于16,。
也就是说当n1=1值不变,n2的值从1一次增加1值时,其所得的奇合数式子2(n1+2n1n2+n2)+1中的(n1+2n1n2+n2)的值随着依次从4增加3个值。
像上面的举例4、7、10、13、16、-------它们依次差值为3。
“哥德巴赫猜想”及“孪生素数猜想”证明(精简版)
“哥德巴赫猜想”及“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王若仲 1 谭谟玉 2贵州省务川自治县实验学校王若仲(王洪)贵州省务川自治县农业局谭谟玉摘要:我闲遐之余,喜好研究数学问题,我在一次偶然探究中,发现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简捷证明方法,即就是不具体研究单个素数的位置如何,也不研究设定区域内素数的数量如何,而是利用集合的概念,设置一定的条件,在宽泛的前提下探讨整体情形,即假设偶数6,8,10,…,(2m-2),(2m)(m≧3);它们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设奇合数a1,a2,a3,…,a t均为不大于偶数2m的全体奇合数,(a i<a j ,i<j,i、j=1,2,3,…,t),t ∈N。
则集合{1,(2m-1)}∪{(2m-a1),(2m-a2),(2m-a3),…,(2m-a t)}∪{a1,a2,a3,…,a t}有缺项。
利用前面已知情形,证明集合{(2m-a1),(2m-a2),(2m-a3),…,(2m-a t)}∪{(a1+2),(a2+2),(a3+2),…,(a t+2)}有缺项;利用该结论以及前面已知情形,证明集合{(2m-a1),(2m-a2),(2m-a3),…,(2m-a t)}∪{(a1-2),(a2-2),(a3-2),…,(a t-2)}也有缺项;假设偶数(2m+2)不能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设奇合数a1,a2,a3,…,a r均为不大于偶数(2m+2)的全体奇合数,(a i<a j ,i<j,i、j=1,2,3,…,r),r∈N。
则集合{1,(2m+2-1)}∪{(2m+2-a1),(2m+2-a2),(2m+2-a3),…,(2m+2-a t)}∪{a1,a2,a3,…,a r}没有缺项。
(2m-a t)}∪{(a1-2),(2m-a3),…,(2m-a2),该集合中的元素均分别减去2后所得集合{(2m-a1),(a2-2),(a3-2),…,(a t-2)}仍然没有缺项。
这与前面所得结论产生矛盾,说明偶数(2m+2)能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8个顶级数学难题
以下是8个顶级数学难题:1. 科拉茨猜想(Collatz Conjecture):取任意自然数,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1。
得到的结果再按照上述规则重复操作,最终都会得到1。
尽管该猜想在某些情况下已经被验证成立,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证明。
2. 孪生素数猜想(Twin Primes Conjecture):这个猜想是关于孪生素数的分布。
所谓孪生素数,是指两个素数之间的差值为2,比如(3, 5)。
尽管已经找到了一些孪生素数,但这个猜想至今未被证明或反证。
3.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这个猜想是数学中最著名的问题之一,但至今仍未被证明或反证。
4. Riemann猜想(Riemann's Conjecture):这是关于Riemann zeta函数的零点分布的问题。
Riemann猜想认为,在复平面上,除了位于实轴上的那些零点外,其他零点都分布在一条对数密度曲线周围。
这个猜想至今仍未被证明或反证。
5. Navier-Stokes存在性和光滑性(Navier-Stokes Existence and Smoothness):这是关于流体动力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Navier-Stokes方程描述了流体速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但这个方程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混沌现象,使得其解的存在性和光滑性难以确定。
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流体动力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P vs NP问题(P vs NP Problem):P问题是指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问题,NP问题是指可以在非多项式时间内找到最优解的问题。
P vs NP问题关注的是,NP问题是否一定需要比P问题更长的时间来解决。
这个问题是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未解决问题之一。
7. 圆周率π的精确表达式(Exact Expression for π):尽管圆周率π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的精确表达式至今仍是一个谜。
如何正确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如何正确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如何正确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答案是:给人们一个完全符合题意的,一目了然的稳定增长规律,其规律必须经得起检验和推敲。
因为,哥德巴赫猜想是:大于4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这里涉及三个方面:1,大于4的偶数是指大于4的所有偶数,缺一不可;2,奇素数,大于2的素数都是奇素数;3,和,指两个奇素数相加的意思。
必须解决的是:大于4的所有偶数无遗漏地都能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如何将这三个方面进行有机的统一,是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关键。
一、有机统一1、素数素数的定义:只能被1和自身数整除的整数,叫素数。
(自然数1不是素数)。
与素数相对应的是合数,能够被1和自身数以外的整数整除的整数,叫合数。
如果,一个数能够被1和自身数以外的整数整除,那么,这个数至少能被它根号以下的一个素数整除。
反过来,大于4的任意整数,只要它不能被它根号以下的所有素数整除,那么,它就是素数。
这就是素数的推理,也可以用来检验素数。
从推理得知:令小素数为2,3,5,7,…,R,令仅大于R的素数为E,在大于R^2,小于E^2范围之内的数,它们根号以下的素数都是2,3,5,7,…,R,一方面在大于R^2,小于E^2范围之内的整数,只要不能被2,3,5,7,…,R整除,它就是素数。
另一方面根据素数的定义,可知:素数是不能被其它素数整除的整数。
那么,在大于R到R*R范围之内的素数,同样是不能被2,3,5,7,…,R整除的整数。
合起来就是:在大于R,小于E*E范围之内,不能被2,3,5,7,…,R整除的整数,就是素数。
2、偶数,当偶数存在于大于R^2,小于E^2时,它们根号以下的素数也都是2,3,5,7,…,R。
这里的偶数个数为(E^2-R^2)/2个;所有偶数除以2,3,5,7,…,R,不同的余数组合为(2*3*5*7*…*R)/2个。
当小素数为2,3,5,7,…,R 时,最大的小素数R大于2之后,3*5*7*…*R>(E^2-R^2)/2。
“哥德巴赫猜想”简捷证明(大王愚公1)
“哥德巴赫猜想”简捷证明贵州省务川自治县实验学校王若仲(王洪)摘要:我闲遐之余,喜好研究数学问题,我在一次偶然探究中,发现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简捷证明方法,即就是不具体研究单个素数的位置如何,也不研究设定区域内素数的数量如何,而是利用集合的概念,设置一定的条件,在宽泛的前提下探讨整体情形,即假设偶数6,8,10,…,(2m-2),(2m)(m≧3);它们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设奇合数a1,a2,a3,…,a t均为不大于偶数2m的全体奇合数,(a i<a j ,i<j,i、j=1、2、3、…、t),t ∈N。
则集合{1,(2m-1)}∪{(2m-a1),(2m-a2),(2m-a3),…,(2m-a t)}∪{a1,a2,a3,…,a t}有缺项。
利用前面已知条件,证明集合{(2m-a1),(2m-a2),(2m-a3),…,(2m-a t)}∪{(a1+2),(a2+2),(a3+2),…,(a t+2)}有缺项;利用此结论,证明集合{(2m-a1),(2m-a2),(2m-a3),…,(2m-a t)}∪{(a1-2),(a2-2),(a3-2),…,(a t-2)}也有缺项;假设偶数(2m+2)不能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设奇合数a1,a2,a3,…,a r均为不大于偶数(2m+2)的全体奇合数,(a i<a j ,i<j,i、j=1、2、3、…、r),r∈N。
则集合{1,(2m+2-1)}∪{(2m+2-a1),(2m+2-a2),(2m+2-a3),…,(2m+2-a t)}∪{a1,a2,a3,…,a r}没有缺项。
该集合中的元素均分别减去2后所得集合{(2m-a1),(2m-a2),(2m-a3),…,(2m-a t)}∪{(a1-2),(a2-2),(a3-2),…,(a t-2)}仍然没有缺项。
这与前面所得结论产生矛盾,说明偶数(2m+2)能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由此得出“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完整版)
素数的集合
,以及一个范围 。记为:
,那么可以定义筛函数:
表示集合 里所有与 互质的数的个数,也就是筛去了 内小于 的素数的所
有倍数之后还剩下的数字的个数。
布朗的方法是弱化哥德巴赫猜想中“素 数”的要求,将它改为所谓的“殆 素数”,即“由不太多的质因数相乘得到的合数”,布朗在 1919 年证明了,每 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数之和,并且这两个数每个都是不超过九个质因 数的乘积。这个命题可以转变为用筛函数来表达。假设有充分大的偶数 ,令
关键词:哥德巴赫猜想;奇素数;奇合数;顺筛;逆筛 中图分类号:0156
引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不小于 6 的偶数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我们首先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历史上的研究方法及其进展,德国数学家哥 德巴赫在 1742 年提出“哥德巴赫猜想”,历史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方法 及进展。
对于“哥德巴赫猜想”历史上的研究方法,比较有名的大致有下面四种:(1) 筛法,(2)圆法,(3)密率法,(4)三角求和法。其中:筛法是求不超过自 然数N(N>1)的所有素数的一种方法,2m=a+b,a=p1p2p3…pi,b=q1q2q3… qj,筛法的基本出发点,即加权筛法;圆法是三角和(指数和)估计方法;密率 法(概率法)是函数估值法。
于 2m 的全体奇素数(pi< pj ,i<j,i、j=1,2,3,…,t),t∈N。我们利用这个筛法
公式,就能够明确的判定在任意设定的集合{1,3,5,7,9,…,(2m-1)}中,完全可以筛 除掉集合{1,3,5,7,9,…,(2m-1)}中的全体奇合数,完全可以筛除掉偶数 2m 分别减 去集合{1,3,5,7,9,…,(2m-1)}中的每一个奇合数而得到的全体奇数;其中集合{1, 3,5,7,9,…,(2m-1)}通过这样筛除后,最后集合中剩下的奇数必定只满足“奇素数+ 奇素数=2m”的情形。并由此判定 “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边积分析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
边积分析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1. 引言1.1 引言孪生素数猜想是一个数论领域的经典问题,即存在无穷多对相邻的素数。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数学家们几个世纪,至今未能完全解决。
为了尝试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引入了边积分分析法,这是一种新颖的证明方法,能够在一定情况下得到有用的结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边积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然后,我们会详细讨论孪生素数猜想的背景和已有的研究成果。
接着,我们将提出边积分法在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中的思路,解释为何这种方法可能会取得成功。
在详细阐述边积分法的证明过程之后,我们将展示最终的证明结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解决孪生素数猜想这一经典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也希望能够推动边积分分析法在数论领域的更广泛应用,为数学研究开辟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2. 正文2.1 边积分分析法简介边积分分析法是一种利用边积分技术来解决数论问题的数学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转化为对边积分的求解,从而得到一种新颖的证明方法。
边积分分析法在解决一些具有特定形式的数论问题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边积分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积分的性质来研究数论问题。
通过对边积分的合理选择和运用,可以将原本复杂的数论问题简化为一个容易求解的积分问题。
这种转化不仅可以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还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边积分分析法在数论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解决一些经典的数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边积分的灵活运用,可以探索数论问题的深层次结构,揭示其中的隐藏规律,从而推动数论研究的进展。
边积分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在解决复杂的数论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边积分分析法有望为数论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2.2 孪生素数猜想孪生素数猜想是一个数论领域的经典问题,它指的是存在无穷多的素数对,这些素数对之间的差值始终为2。
张益唐孪生素数猜想证明过程
张益唐孪生素数猜想证明过程张益唐近照,由新罕布什尔大学提供张益唐是个对数字“极其敏感”的人,他能把大学同班同学的出生日期背得“滚瓜烂熟”,并在每个人过生日时发去一封祝福邮件。
同为恢复高考后北京大学数学系第一批学生,美国普渡大学数学系教授沈捷就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但他发现,七八年前张益唐突然“消失”了。
因为,从那时起,他再没收到过张的生日祝福,“给他发邮件也没再回过”。
5月16日,张益唐的邮件突然来了,只有一个单词:“谢谢”。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沈捷回忆说,此前一天,他和夫人就张益唐在孪生素数方面取得的突破向他发去邮件道贺。
5月14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报道张益唐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这一研究随即被认为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一终极数论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有人认为其对学界的影响将超过陈景润的“1+2”证明。
在此之前,“年近6旬”的张益唐在数学界可以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
多年前曾与张益唐接触过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也以为“他早从数学圈消失”了,蔡说已经“近30年没他的消息了”,没曾想“他突然向孪生素数猜想走近了一大步”——素数是指正因数只有1和本身即只能被自身和1整除的正整数,“孪生素数”则是指两个相差为2的素数,例如3和5,17和19等。
而随着素数的增大,下一个素数离上一个素数应该越来越远,故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猜想,存在无穷多对素数,他们只相差2,例如3和5,5和7,×2195000-1和×2195000+1等等。
这就是所谓的孪生素数猜想,它和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一样,让无数数论者着迷。
数学家需要做的是一个证明!然而,人们甚至不知道它的“弱形式”是否成立,用《数学文化》主编、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院长汤涛的话说就是——能不能找到一个正数,使得有无穷多对素数之差小于这个给定正数,在孪生素数猜想中,这个正数就是2。
张益唐找到的正数是“7000万”。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定稿)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方法引言数论之位数运算,一个新的的概念,一个新的方向,一个新的课题。
希望广大数学爱好者能参加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从中发现更多的理论,解决更多的问题。
目录一、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1、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引入的一些符号代表含义2、素数定理代数表达式3、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4、歌猜推导过程中的一些解决方法第一章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通过证明一任意大偶数可拆分2素数之和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立一、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引入的一些符号代表含义1、n,(n≥1;n∈自然数)2、Pn≈π(x)任意正整数n包含的素数数量3、Pn1,(0,m)区间内素数数量4、Pn2,(m,2m)区间内素数数量5、Pm,任意正整数n包含的素数类型数量5、(γ,γ=-0.0674243197727122)素数分布系数6、(λ,λ=0.615885*********)素数类型中素数与伪素数等差比例系数。
7、logn,以n为底的对数8、H,小于等于n的所有素数类型的组合数量9、H1,小于等于n的素数类型组合数量10、Hn,取值为n时可拆分素数对数量11、HAL,偶数类型112、HBL,偶数类型213、HCL,偶数类型314、HDL,偶数类型415、(m,2m2m=n)相对区间16、Hnx=Pn2*(Pn2*2+1)*H1/H,相对区间内两素数组合下限17、HALx,偶数类型1组合下限18、HBLx,偶数类型2组合下限19、HCLx,偶数类型3组合下限20、HDLx,偶数类型4组合下限21、Hns=(3*Pn1-Pn)*((3*Pn1-Pn)*2+1)*H1/H,相对区间内两素数组合上限22、HALs,偶数类型1组合上升趋势23、HBLs,偶数类型2组合上升趋势24、HCLs,偶数类型3组合上升趋势25、HDLs,偶数类型4组合上升趋势二、素数定理代数表达式1、Pn=π(x)≈(0.8n/3)/{γ+λ*(logn-2)+1}2、Pn1=π(x)≈(0.8n/6)/{γ+λ*log(n/2-2)+1}3、Pn2≈Pn-Pn1三、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1、Pm≈0.8n/32、H=(0.8n/6)*(0.8n/3+1)3、H1=144*(n/90-1)*(n/90-1)+328(n/90-1)+186+{(n/90-1)+2}/24、Hn={(Pn*(Pn+1)/2}*H1/H5、HAL=Hn*0.08/(n/90+1);6、HBL=Hn*0.06/(n/90+1);7、HCL=Hn*0.04/(n/90+1);8、HDL=(Hn*0.03)/(n/90+1),9、Hnx=Pn2*(Pn2*2+1)*H1/H;10、HALx=Hnx*0.08/(n/90+1);11、HBLx=Hnx*0.06/(n/90+1);12、HCLx=Hnx*0.04/(n/90+1);13、HDLx=(Hnx*0.03)/(n/90+1);14、Hns=(3*Pn1-Pn)*((3*Pn1-Pn)*2+1)*H1/H;10、HALs=Hns*0.08/(n/90+1);11、HBLs=Hnx*0.06/(n/90+1);12、HCLs=Hnx*0.04/(n/90+1);13、HDLs=(Hnx*0.03)/(n/90+1);结论:取自然数n,随着n→∞,HAL、HBL、HCL、HDL的值呈扩张性增涨;HALx、HBLx、HCLx、HDLx的下限值也呈扩张性增涨;HALs、HBLs、HCLs、HDLs的上限值也呈扩张性增涨,因此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边积分析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
边积分析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作者:杨哲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10期【摘要】本文采用边积分析法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即此法证明了孪生素数有无限多个。
【关键词】孪生素数猜想;张益唐;孪生素数无限定理;边际区间;边积分析法一、引言张益唐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1]”称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一个弱化形式。
本文另辟蹊径,采用“边际分析法”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
二、定理设p’为孪生素数对中比较小的那一个孪生素数,用x(p’,p’+2)表示孪生素数对的个数。
孪生素数无限定理:使得p’+2仍然为素数的素数p’有无穷多个。
表达式:x(p’,p’+2)→+∞.三、方法1.分析设n,k均为正整数,对于任意一个偶数2n都存在一个边际区间[2n,2(n+k)],只要这个区间足够大(即只要k足够大),总是存在有孪生素数对。
(1)边际区间(12,24]:在12的边际区间(12,24],可以找到一个孪生素数对(11,13)14=7+7=(7-1)+(7+1)=6+8,,16=8+8=(8-1)+(8+1)=7+9,18=9+9=(9-1)+(9+1)=8+10,20=10+10=(10-1)+(10+1)=9+11,22=11+11=(11-1)+(11+1)=10+12,24=12+12=(12-1)+(12+1)=11+13(是孪生素数对)(2)边际区间(24,38]:在24的边际区间(24,38],可以找到一个孪生素数对(17,19)26=13+13=(13-1)+(13+1)=12+14,28=14+14=(14-1)+(14+1)=13+15, 30=15+15=(15-1)+(15+1)=14+16,30=15+15=(15-1)+(15+1)=14+16, 32=16+16=(16-1)+(16+10=15+17,34=17+17=(17-1)+(17+1)=16+18, 36=18+18=(18-1)+(18+1)=17+19(是孪生素数对)(3)边际区间(38,60]:在38的边际区间(38,60],可以找到一个孪生素数对(29,31)38=19+19=(19-1)+(19+1)=18+2040=20+20=(20-1)+(20+1)=19+2142=21+21=(21-1)+(21+1)=20+2244=22+22=(22-1)+(22+1)=21+2346=23+23=(23-1)+(23+1)=22+2448=24+24=(24-1)+(24+1)=23+2550=25+25=(25-1)+(25+1)=24+2652=26+26=(26-1)+(26+1)=25+2754=27+27=(27-1)+(27+1)=26+2856=28+28=(28-1)+(28+1)=27+2958=29+29=(29-1)+(29+1)=28+3060=30+30=(30-1)+(30+1)=29+31(是孪生素数对)(4)边际区间(60,84]:在60的边际区间(60,84],可以找到一个孪生素数对(41,43)62=31+31=(31-1)+(31+1)=30+3264=32+32=(32-1)+(32+1)=31+3366=33+33=(33-1)+(33+1)=32+3468=34+34=(34-1)+(34+1)=33+3570=35+35=(35-1)+(35+1)=34+3672=36+36=(36-1)+(36+1)=35+3774=37+37=(37-1)+(37+1)=36+3876=38+38=(38-1)+(38+1)=37+3978=39+39=(39-1)+(39+1)=38+4080=40+40=(40-1)+(40+1)=39+4182=41+41=(41-1)+(41+1)=40+4284=42+42=(42-1)+(42+1)=41+43(是孪生素数对)只要k足够大,在2n的边际区间总存在有孪生素数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孪生素数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Twin prime number and the Goldbach conjecture certificateJiao Hongbin【】Be to apply the vegetable that the author plain establishes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law mainly in culture, elementary coming to give a twin out a prime number certificate and Goldbach conjecture correctness having boundless multiple-twin proves that.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除特别规定外,需作出的某些说明,以约定示之。
约定1:本文中所说的数(包括奇根与偶根)都是正整数;素数即质数;奇素数与奇合数都简称为素数与合数;数列是指无重复数的递增无穷正整数列;非负整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X]表示不超过实数X的最大整数;a、b、m、n、u、au∈N+。
引言等差数列(A):3,5,7,…,其通项公式可写为an=1+2n。
研究数列(A),创立一种新的素数判定方法,给出孪生素数有无限多对的证明以及哥德巴赫猜想正确性的初等证明,就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本文的主要结果是数学四定理;1.定理1.6;2.定理2.3;3.定理3.13与3.14。
现论述如下:1 定理1.6的证明定义1.1 设数列(A)中的任一个奇数N=1+2n,则n=12(N-1)叫做奇数N的根,或简称为奇根。
记作奇根n或在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就记作n。
由奇根n确定的奇数N也记作N(n)。
当N是素数时,n叫做素数N的根,或简称为素根。
记作素根n;当N是合数时,n叫做合数N的根,或简称为合根。
记作合根n。
全体奇根组成的数列:1,2,3,…叫做奇根列。
约定2:本文中的奇根与奇根及偶根与偶根都称为同根,不是同根的两个根称为异根;自然数的加、减、乘、除法都适用于本文中的求同根、异根、自然数与同根或异根以及自然数之间的和、差、积、商运算及四则运算式,其运算结果,文中用文字说明或称号表示为奇(素、合或偶)根,未作文字说明或未用符号表示的运算结果则表示奇根;自然数的大小比较适用于本文中同根或异根的大小比较。
定义1.2 设奇根Cm,n=2mn+m+n,若取定m=1后,取n=1,2,…,得到数列{C1,n};…;次取定m=2后,取n=1,2,…,得到数列{C2,n};……。
把上述数列中的所有数,按m=1,2,…的顺序列在一个表中,那么,这个表就叫做合根表(见表1)。
合根表中全体数的集合记作集中C。
若b是(不是)集合C中的数,则记作b∈(?玻?C。
表1:nCm,n m123456789…14710131619222528…271217222732374247…3101724313845525966…4132231404958677685…51627384960718293104…?螃螃螃螃螃螃螃螃螃?依定义1.2与表1,我们即得定理1.1 表1中的数有下列性质:1)Cm,n=Cn,m;2)Cm,n2n(n+1)=Cn,n[2]中解放出来。
为了便于应用与记忆,上述定义与定理,我们统称为素根判定法。
其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下面的定理,多数是素根判别法应用的结果。
定理1.7 素根有无限多个。
证明:用反证法。
假设素根只有有限的u个,设最大的素根为au,则依定义1.1知,N(au)是素数。
依定理1.6得aun(mod 2n+1),n=1,2,…,12(N(au)-1)都成立。
适当选择一个奇根C,使au+Cn(mod 2n+1),n=1,2,…,12(N(au+C)-1)都成立。
依定理1.6知,N(au+C)是素数。
依定义1.1知,au+C是素根且au+C>au。
故假设不真。
∴定理成立。
证毕。
依定理1.7与定义1.1,我们即得定理1.8 素数有无限多个。
2 定理2.3的证明定义2.1 设C1 证明:设2≤C1<C2<C3是任意三个连续奇根,用3去除C1、C2、C3,则C1、C2、C3的余数都等于0、1、2中的一个数,并且互不相同。
∴Ci≡1(mod 3),i=1,2,3必有一个成立。
不妨设C3≡1(mod 3)成立。
依定理1.4与定义1.1知,N(C3)是合数,C3是合根。
∴依定义2.1知,定理成立。
证毕。
依定理2.1、定义2.1与1.1,我们即得定理2.2 不小于5的任意三个连续奇数不全是素数。
定义2.2 设N(a1)2)是两个素数,若N(a2)=N(a1)+2,则称N(a1)与N(a2)是一对孪生素数或孪生素数,a1与a2是一对孪生素根或孪生素根。
定理2.3 孪生素数有无限多对。
证明:用反证法。
假设孪生素数只有有限的u对。
设最大的那对孪生素数为N(au-1)与N(zu),则依定义2.2与假设知,au-1与au是最大的一对孪生素根。
依定理1.6得,aun(mod 2n+1),n=1,2…,12(N(au)-1)都成立。
适当选择两个连续的奇根C1、C2(C1N(au+C1)>N(au)。
故假设不真。
∴定理成立。
证毕。
这样,我们就用了作者原创的素根判别法,首开世界历史之先河,简明地证明了困惑数学界一百多年的孪生素数猜想[3]。
依定理2.3与定义2.2,我们就证明了定理2.4 孪生素根有无限多对。
显然,仿照定理2.3的证明,可以证明n(≥3)生素数(根)是否有无限多组(本文略)。
这就是素根判别法的前瞻性。
3 定理3.13与3.14的证明约定4:下标函数m(x)、n(y)、w(x)与s(y)都是自变量x、y∈N+的不同的整数函数,它们都是增函数,t、c、v、s、x′、x″、y′∈N+。
定义3.1 设任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M=2n,n≥3,则n-1=m 叫做偶数M的根,或简称为偶根。
记作偶根m或在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就记作m。
由偶根m确定的偶数M也记作M(m)。
全体偶根组成的数列:2,3,4,…叫做偶根列。
依定义1.1与3.1,我们即得定理3.1 大于1的任一个奇根都等于一个偶根。
定义3.2 用3去除偶根列中的任一个偶根的余数r总满足条件:o≤r≤2,然后把余数r相同的全体偶根组成一个偶根子数列(Mr)(o≤r≤2),即:偶根子数列(M0),其通项公式可写为m0t=3t;偶根子数列(M1),其通项公式可写为m1t=1+3t;偶根子数列(M2),其通项公式可写为m2t=2+3t,t∈N。
那么,这样得到的三个偶根子数列就统为偶根余数列。
定义3.3 用3去除奇根列中的任一个奇根的余数r总满足条件:o≤r≤2,然后把余数r相同的全体奇根组成一个奇根数列(Nr)(o≤r≤2),即:奇根子数列(N0)其通项公式可写为n0t=3t;奇根子数列(N1),其通项公式可写为n1t=1+3t,t∈N;奇根子数列(N2),其通项公式可写为n2t=2+3t,t∈N。
那么,这样得到的三个奇根子数列就统称为奇根余数列。
定义3.4 将奇根余数列中的每一个奇根子数列(Nr)(r=0,1,2)中的素根与合根分别组成一个数列,于是得到:奇根子数列(N0)中的:素根子数列(A0),其通项可写为a0m(x)=3m (x),m(x)∈N+。
合根子数列(B0),其通项可写为b0w(x)=3W (x),W(X)∈N+;奇根子数列(N1)中的:素根子数列(A1),其中只有一个素根a10=1。
合根子数列(B1),其通项公式可写为b1t=1+3t;奇根子数列(N2)中的:素根子数列(A2),其通项可写为a2n(y)=2+3n(y),n(y)∈N。
合根子数列(B2),其通项可写为b2a(y)=2+3s(y),s(y)∈N+。
那么,这样得到的六个素、合根子数列(Ar)、(Br),r=0,1,2,就统称为素合根余数列。
定理3.2 素根子数列(Ar)(r=0、2)中的素根有无限多个。
证明:先证r=0时,定理成立。
用反证法。
假设素根子数列(A0)中的素根只有有限的u个,则依定义3.4,可设最大的那个素根为a0m(u)=3m(u)。
适当选择一个奇根3m,使3m(u)+3mn(mod 2n+1),n=1,2,…,12(N(3m(u)+3m))-1都成立。
依定理1.6与定义1.1知,N(3m(u)+3m)是素数,3m(u)+3m是素根。
依定义3.3与3.4知,3m(u)+3m=3m(s)=a0m(s)(m(u)+m=m(s)),且a0m(s)>a0m(u),故假设不真。
∴定理成立。
依照上面的说明,可以证明r=2时,定理成立。
证毕。
定义3.5 使r=0或2,t∈N,art是素根子数列(Ar)中的任一素根,若存在一个素根a,对任意一个正整数n,使art+a?n 都等于素根子数列(Ar)中的一个素根,那么,我们就称素根子数列(Ar)中的素根分布是有规则的。
若不然,则说素根子数列(Ar)中的素根分布是不规则的。
依定义3.5,我们即得定理3.3 素根子数列(Ar)(r=0,2)中的素根分布是不规则的。
定义3.6,设0≤r≤2,brt是合根子数列(Br)中的任一个合根,若存在一个素根a,对任意一个正整数n,使brt+a?n都等于合根子数列(Br)中的一个合根,那么,我们就称合根子数列(Br)中的合根分布是有规则的。
若不然,则说合根子数列(Br)中的合根分布是不规则的。
依定义3.6 我们即得定理3.4 合根子数列(Br)(r=0,2)中的合根分布是不规则的。
定理3.5 合根子数列(B1)中的合根分布是有规则的。
证明:依定义3.4与定理1.4的推论及定义3.6知,定理成立。
证毕。
定义3.7 由两个素根a1、a2组成的数对叫做一个素根数对。
记作(a1,a2)。
定义3.8 设(a1,a2)与(a3,a4)是两个素根数对。
若a1=a4,a2=a3或a1=a3,a2=a4成立,则(a1,a2)与(a3,a4)叫做相同的素根数对。
若不然,则(a1,a2)与(a3,a4)叫做不同的素根数对。
若n个素根数对中的任意两个素根数对都是不同的素根数对,则这n个素根数对就叫做n个不同的素根数对。
定义3.9 设(a1,a2),(a3,a4),…,(a2n-1,a2n)(n>1)是n个不同的素根数对,m是任一个偶根。
若偶根m仅能由一个素根数对(a2u-1,a2u)(1≤u≤n)表示为一种两个素根之和,即:m=a2u-1+a2u或m=a2u+a2u-1,则称偶根m表示为两个素根之和的表示方法为1,或简称为偶根m的表法为1。
若偶根m仅能由n个不同的素根数对表示为n种不同的两个素根之和,即:m=a1+a2=a3+a4=……=a2n-1+a2n则称偶根m表示为两个素根之和的不同表示方法为n,或简称为偶根m的表法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