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人教版新课标四班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隐秘,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平安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学问短文,叙述思路清楚,规律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平安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其次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平安飞行。
这项讨论告知人们,讨论生物可以对人类的缔造创造有所启示。
学情分析:每一个同学都有奇怪心和求知欲,老师抓住同学这一天性引导同学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同学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1、熟悉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获、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动前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平安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喜爱科学、乐于观看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遇到障碍物的缘由。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教学资源:蝙蝠和雷达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引入新课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熟悉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二、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课文主要叙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讨论,解开了蝙蝠夜间飞行隐秘,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平安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3、合作完成下表试验次序预备工作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横七竖八地拉了很多绳子;系着很多铃铛。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时教案 第11课 白桦
白桦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以“白桦”为题,创作了这首诗,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共四个小节,整体意境宁静优美。
第1小节和第2小节描绘了窗前的那一棵白桦树,从“一身雪花”的全景到“毛茸茸的枝头”的特写,诗人用极具形象感的文字,写出了雪中白桦的颜色洁白、形态优美。
第3小节和第4小节将这棵白桦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其“玉立”于“朦胧的寂静中”,更显挺拔高洁。
“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霞光的变化赋予这棵白桦树独特的美感,雪花“闪着晶亮”,树枝也抹上了一层“银色的光华”。
一连串词语的运用,刻画出白桦挺拔、高洁的形象,同时增强了诗歌整体语言的节奏感。
这首诗歌以“桦、花、洒、画、霞、华”等字入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图中的这棵白桦树高大挺拔,披了一身雪花,被积雪覆盖的枝头似串串花穗,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白桦的形象。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优美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1.初读诗歌,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中词语运用所带来的节奏感。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词句,可借助书中插图、联系生活经验、借助工具书等多种方式去理解。
2.进一步学习诗歌,可以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从而有选择地理解诗中词语,感受白桦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学完此诗后,教师可以出示课后的“选做”练习,鼓励学生收集以植物为题材的现代诗。
此项练习可以根据学情分层要求:对于有一定阅读理解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摘抄的与植物有关的诗作与《白桦》一样,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其余学生只要摘抄的诗歌与植物有关即可。
4.识字写字。
识字方面: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可以利用形声字规律、组词、形近字辨析等方法识记字形,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绽”是翘舌音,“朦胧”“徜徉”都是后鼻音。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 (4)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4)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2.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音、景、情描述,进行创作表达。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情感。
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1.运用音、景、情描述进行创作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幻灯片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五、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简短故事引出《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歌的背景,让学生对内容有所预期。
3. 学习诗歌(15分钟)教师逐句解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音、景、情的描述。
让学生尝试朗读,并探讨诗歌中的情感。
4. 创作(20分钟)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和自己的想象,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材创作一篇故事或诗歌。
教师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音、景、情。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感受和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6.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魅力和创作的乐趣。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上创作的故事或诗歌,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朗读给家人或朋友听,体会表达的乐趣。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注重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也让学生感受了语文的美妙和表达的重要性。
下一步可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元素进行语言游戏,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以上为《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教案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一、教学内容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章节:第11课《白桦》内容: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白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1. 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白桦树的图片或实物。
学具:1. 课文课本。
2. 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白桦树的形象,引导学生观察白桦树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集体学习生字词,解释字词含义,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理解(10分钟)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课文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修辞手法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结合课文中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一下自己喜欢的树木,并进行分享。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白桦比喻、拟人美丽、挺拔、高大七、作业设计1. 请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树木。
答案:示例:我喜欢杨树,它像一位巨人一样挺拔,枝繁叶茂,仿佛在向我们招手。
2. 请列举三个生字词,并造一个句子。
答案:示例:1. 高大:学校的教学楼高大宏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白桦》是一首描绘白桦树诗歌,文字优美,意境深远。
诗歌通过对白桦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诗语言朴实,富有音乐性,适合四年级学生朗读和欣赏。
在学习本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以及如何欣赏诗歌的音乐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欣赏诗歌的音乐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白桦树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教学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听到标准、优美的朗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白桦树的形象,引导学生观察白桦树的特点,同时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停顿和语气。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情感的把握和音乐性的表现。
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每组的朗读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几个关于诗歌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与欣赏,理解诗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掌握生字词,分析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并把握诗中白桦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掌握课内生字词,学会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对白桦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分析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生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白桦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白桦的特点,引出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课文解析:分析诗歌的节奏与韵律,讲解生字词,理解诗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选取诗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表达手法,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白桦的喜爱。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诗句,运用所学生字词。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白桦》2. 生字词:银、雪、洁、映、闪、辉、煌、枝、叶、晶、莹、挂、满3. 诗歌节奏与韵律:平平仄仄、押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白桦的短文。
答案提示:要求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词,描述白桦的特点,表达对白桦的喜爱之情。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大自然的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组织诗歌朗诵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朗读指导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第十一课《白桦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第十一课《白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第十一课《白桦》。
文章主要描绘了白桦树傲然挺立于大自然中的美丽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桦的喜爱之情。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课文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正确读写;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课文写作方法。
2.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正确读写;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白桦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白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指导并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3.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评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仿照课文写作方法,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6.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仿写练习。
7.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问答等形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白桦2. 板书生字词及重点句子。
3. 板书课文结构:描述白桦的外貌、品格、作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白桦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1 白桦 第二课时 部编版(含答案)
白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现代诗,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优美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白桦的形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学习方法:自主朗读感悟法和尝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1.听写词语:白桦毛茸茸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2.《白桦》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2、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晶亮的雪花银色的光华白雪皑皑的树枝如:(1)这是一棵白桦树,枝头毛茸茸的,一串串花穗起绽放,洁白的流苏美如画。
(2)傍晚,这棵白桦树在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亮的雪花。
(3)早晨,姗姗来迟的朝霞,又在白雪皑皑的树枝上抹了一层银色的光华。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3.诗歌有什么特点?4、学了本课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自学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huà tú sè róng máo xiù huā xiāo sǎhuā suì méng lóng jì jìng zhāo xiá jié bái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1.潇( )ùāo āo2.绽( )ìnɡàn àn3.朦胧( )énɡ lónɡén lōnɡánɡ yánɡ( )A.淌佯 B.徜徉比一比,组词语。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精品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桦的赞美之情;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它们的用法;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白桦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它们的用法;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白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白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圈出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其意思。
3. 讲解生字、新词: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掌握它们的用法。
4. 课文解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桦的赞美之情。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7. 朗读课文: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白桦》2. 生字、新词:洁白、挺拔、枝繁叶茂、银光闪闪、寂静等。
3. 课文结构:描述白桦的外貌、生长环境、作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用“洁白”、“挺拔”、“枝繁叶茂”等词语造句。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白桦的作文。
2. 答案:(1)课文第2、3自然段。
(2)例句:白桦树挺拔的身姿,如同一位守护边疆的战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讲解生字、新词、课文解析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对白桦的赞美之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11课《夜莺的歌声》-人教新课标
吉水外国语学校四年级(下)语文2115自主课堂第三单元第11课《夜莺的歌声》导学案编号:0411编制人:谢丽花洪婷审核人:王红班级:姓名:一、教学目标: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学案一、教材自学:预习课本内容(认真阅读,感受文中优美的意境)2.预习点拨: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同学们在学习本篇文章时,首先要独立阅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最后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讲故事。
二、目标导学:1.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3、我能把下面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x n sh y m木屑.拧.开呻.吟.蘑.菇尘埃w t g s w宛.转挺.机灵鬼.子塞.到宛转2、在课文的标题上方批注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段落大意。
我来梳理课文内容。
本文以空格为限,写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了“小夜莺”;第二部分写;第三部分写;第四部分写;最后小夜莺给我留下这样的印象。
个性展示学案一、解疑答难(不理解的地方先小组讨论,再在课堂上提出来)二、合作交流展示:“小夜莺”的语言、行动耐人寻味,建议你把一、二两个部分的内容连起来读就能读懂句子的含义了,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
整理成通顺的句子批注在课文空白处。
如句子:“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就胜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我从“快活”一词中体会到夜莺在敌人面前,我知道“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指的是,“夜莺”这样说是为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白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白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白桦》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理解《白桦》中所描述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节。
2.掌握生词的意思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白桦》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运用创意进行文学欣赏。
四、教学准备
1.课文《白桦》。
2.教师准备的教案和教具。
3.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白桦》的背景,激发学生对白桦树和自然风景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
1.集体朗读《白桦》,重点解释生词和理解文章主旨。
2.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对白桦树的理解和想法。
第三步:欣赏朗诵
学生自愿进行《白桦》的朗诵,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第四步:拓展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白桦树的象征意义,与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联系起来。
第五步: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在家里写一篇关于自己感受的树木的文章,并准备下次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课文《白桦》为主线,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
在未来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1《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1《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描绘雨后景象的诗歌。
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学生朗读和欣赏。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描绘自然景象的课文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这首诗歌中的某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诗歌的美,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培养自己的情感共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雨后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然后,提问学生对雨后景象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大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操练(5分钟)教师挑选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重点内容。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11、蝙蝠和雷达学习目标: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法提示:1、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通过正确的读课文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骗()饿()绳()蝙()蛾()蝇()2、通过预习,我要批注4、我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二)、学习探究1、读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①通过默读四、五、六自然段,我能填写下表。
②读七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我能说一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2、我要做好准备在小组中交流或表演。
3、这篇课文真有意思,我能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响尾蛇”导弹响尾蛇是一种蛇的名字。
然而,导弹怎么会和响尾蛇连在一起了呢?这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个很特殊的本领: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动物;用布蒙上它的双眼,响尾蛇照样能捕到食物。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课《白桦》导学案+精品教案
11《白桦》导学案3.结合体会与感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带着感悟诵读整篇文章。
三、总结想象,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思考,作者透过窗前的白桦,在深层次上想表达什么。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如果自己的窗前有一棵白桦,自己会如何描述它。
1.思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想象,结合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1.引导学生了解,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之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2.学生说话时,教师要适当指导。
四、布置作业,搜集分享(用时:2分钟) 1.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诵读给家长听。
2.搜集与植物有关的诗歌,与同学分享。
1.尝试把课堂上学到、感悟到的内容与家人分享。
2.从课内到课外,利用多种手段,搜集诗歌,与同学分享。
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与他人分享,感受学习的乐趣。
11 白桦教学目标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优美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学前准备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机动教师备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趣导入。
导语:推开我们卧室的窗,放眼望去,我们会看到一些树。
这些树沐浴在阳光下,享受轻风的吹拂;这些树流淌着生命的气息,勾画成我们眼前亮丽的风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叶赛宁的诗——《白桦》,我们来欣赏一下,他是怎样描写窗前的白桦的。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介绍作者。
叶赛宁(1895—1925) 俄罗斯田园派诗人。
在抒情诗上的突出成就,使他成为20世纪杰出的俄罗斯民族诗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苏维埃俄罗斯》,长诗《忧郁的人》等。
2.结合收集的资料了解白桦树的特点。
3.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蝙蝠和雷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蝙蝠和雷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在理解词句,练习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WTT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教案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教案(一)第一课时一、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同桌相互逐段读课文。
2、小黑板或课出示生字词,打乱齐读,指名读,正音,说说已理解的生词意思。
3、自由读,说说课文要讲什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揭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抓住课文要点或者引用能概括大意的原话。
二、研读,感悟重难点1、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及其结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雷达是怎样探测障碍物的。
3、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研读收获,代表发言,小组成员或其他组代表补充发言。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或过程中,教师课演示(如制作动画片、画图示)三次试验的情景和蝙蝠探路、雷达探测的示意图,使学生直观感受;然后读一读课文,填写课后的填空题,明确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三、抄读,积累字词句1、出示所有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大多数是左右结构),教师范写难写的“避、揭、碍”等字,学生在生字本上写一写所有生字。
2、学生勾出新词语和重点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课时一、读课文,复习巩固1、听写字词。
2、仿照写句子。
(即使......也,终于等)3、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二、讲读,学当“解说员”1、创设情境:有一群低年级小朋友,非常想知道蝙蝠与雷达之间的科学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
现在请大家根据提示读一读课文,准备准备吧!解说要点:⑴提出问题──飞机在夜里为什么能安全飞行?⑵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
⑶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难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1《白桦》导学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2、提出要求:
自读课文根据提示学习探究。注意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
达
标
案
巩固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huà máo rónɡ rónɡ xiāo sǎ
( )( ) ( )
2、注意查找作者的资料。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
探 究 案
自主
探究
1、小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洁白的流苏 灿灿的金晖 姗姗来迟的朝霞
反馈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 jìnɡ( ) 的乡村里, zhāo xiá( )的映照下,一群群年轻的农妇自发集中在农家的小院里xiù huā( )。
二、同音字填空。
rónɡ 毛( ) 光( ) ( )易 ( )化
xiù ( )花 生( ) ()着 优( )
三、给下面句子中的“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1.根据诗歌片段填空。
()的枝头 ()流苏 ()寂静 ()金晖
2.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
作者:[俄国]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 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导学案第一课时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目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二、1.猜谜语:花下树旁正相会。
你猜出来了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赞美白桦的诗。
我们来学习《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
3.简介作者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
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
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
1914 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三、初读诗歌,了解内容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1.本文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写了什么?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四、课堂小结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读这首诗,认识并会写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通了诗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第11课《白桦》优秀教学设计
第11课《白桦》教材简析:《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
白桦挺拔、高洁的气质与品质正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因此,这首诗也蕴含着对白桦一样品格的人的赞美。
诗歌对白桦树的描绘极为成功,既有色彩上的鲜明变化,使人视觉上为之振奋,又富有动态的变化,散发着人的灵性。
教学目标:1.会认“绣、潇、绽”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茸”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的大意,感悟诗人笔下的白桦形象。
4.感受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的每一层意思。
2.体会诗人笔下的白桦高洁、挺拔的形象,感受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老师这有一个谜语想考考大家。
“花下树旁正相会”打一树名。
你猜出来了吗?是“桦”(出示白桦课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赞美白桦的现代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出示课件)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
他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由外祖父养育。
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
主要作品有《白桦》《亡灵节》《莫斯科酒馆之音》等。
3.接下来就让我们边听朗读,边欣赏他诗中的白桦。
(播放朗读音频)二、解决生字1.解决读音(1)这是本课的生字词,跟刘老师读一遍。
请你对照注音,自己认真的读一遍。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赶快试一试吧。
(2)“朝”是一个多音字,当指早晨或今天时读zhāo ,当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与朝代有关时读cháo,你能根据意思将正确的读音填在句子中吗?(教师读)同学们,你填对了吗?(3)这是本课的一类字,其中有8个左右结构的字,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朦”这个左右结构的字。
它的右半边表声,写时要注意“蒙”最下面的部件有两横。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本课描绘了雨后的天空,万物复苏的景象。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感悟,以及对课文语言的欣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诗歌的语言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是,对于诗中的意境和语言的赏析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的朗读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雨后天空的美丽,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
2.对课文语言的赏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朗读感悟法。
六. 教学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相关音频视频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雨后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到的雨后天空的景象,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自己见到的雨后天空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语言的赏析。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描述雨后天空的景象。
8.板书(课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板书,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法提示:、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1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 2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3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通过正确的读课文 1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i) (māǐn ruì)i zhu) (bǔō) (fēé) (wén zi) (bì k n f(biāú
(líng dāng)(cāng yíng)(zhàng ài) (jiē kāi)(yíngguāng píng)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1 / 4
骗()饿()绳()
蝙()蛾()蝇()。
我要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预习,我要批注24、我
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二)、学习探究
1、读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②读七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我能说一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2、我要做好准备在小组中交流或表演。
3、这篇课文真有意思,我能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
“响尾蛇”导弹
响尾蛇是一种蛇的名字。
然而,导弹怎么会和响尾蛇连在一起了呢?
这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个很特殊的本领: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动物;用布蒙上它的双眼,响尾蛇照样能捕到食物。
原来,在响尾蛇两只眼睛的前下方,各有一个漏斗状的小窝。
这个小窝是一个极强的“热感受器”,2 / 4
科学家称它为“热眼”。
这种“热眼”能看见红外线。
红外线是一种热的,看不见的光线,很多物体都放射红外线。
“响尾蛇”导弹就是把根据响尾蛇“热眼”的原理制成的“人造热眼”装在导弹上。
当导弹从飞机上发射以后,“人造热眼”就紧盯着高温目标──敌机的喷火口,导弹就直朝敌机冲去,跟踪追击,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使敌机“粉身碎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特殊( ) 根据( ) 击中( )
跟踪( ) 目标( )
2、联系短文解释词语。
粉身碎骨:。
伸手不见五指:。
3、根据短文内容,想想下面说法对不对,对在( )内打“√”,错在( )内打“×”。
(1)响尾蛇在黑夜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小动物,用的是它锐利的双眼。
( )
(2)“响尾蛇”导弹能准确无误地击中敌机,是因为它速度比敌机快。
( )
4、根据短文填空。
响尾蛇利用( ),能准确地看见并捕捉到( )。
而“响尾蛇”导弹安装( ),也能紧盯并击中( )。
5、科学家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于是有了许多发明创造。
请你把科学家的发明与相关的动植物用线连起来。
巴茅草飞机
鱼日光灯
蜻蜓雷达
蝙蝠潜水艇
荧火虫锯子
6、小朋友,放飞想象,你以为从( )身上得到启示,可以发明( )。
(四)、相关链接:(一)海蜇与“水母耳”
海蜇,早在5亿多年前就漂浮在海洋里:是一种极古老的腔肠动物,它还是预报风暴最早、最准确的“顺风耳”。
因为它的“耳朵”(细柄上的小球)中有小小的听石,风暴产生时发出的次声波(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频率为8赫兹—13赫兹,传播比风暴、波浪的速度快)冲击小小听石“球”壁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海蜇就隐约听到了即将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便警惕地离岸游向大海避灾。
人们模拟海蜇感受次声波的器官,设计出精确的“水母耳”仪器。
它由喇叭、接受次3 / 4
声波的共振器和把这种振动转变为电脉冲的转换器以及指示器组成。
将这种仪器安装在船的前甲板上,喇叭做360°旋转。
当它接收到8赫兹—13赫兹的次声波时,旋转自动停止,喇叭所指示的方向,就是风暴将要来临的方向。
指示器还可以告诉人们风暴的强度。
这种仪器,可提前15小时左右预报风暴。
(二)揭开雷电之谜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攫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那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富兰克林带着儿子来到费城的郊外。
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
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把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他手握丝线,将风筝放到天空中。
过了没多久,突然,一道明亮的闪电掠过,顿时大雨倾盆而下。
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把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
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被弹倒。
这时,他兴奋地叫了起来:“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
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
后来,富兰克林还发明了“避雷针”,使千万幢楼房和高塔免受雷电的袭击。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