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与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与探讨
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类活动日益密集,以硬化建设为主的城市建设显得刻板。在水资源十分稀缺的今天,自然系统已然在城市中严重失衡。如何对城市建设的发展做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成为当今社会的首要问题。“海绵城市”是基于国外先进的雨水管理理念,结合自身城市的发展情况,对于治水提出的一种新的构思。文章针对海绵城市的建设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标签: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与进展;问题探讨
引言
当今中国城市内涝问题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尚未得到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海绵城市的提出正是建立在这些水问题的存在基础之上,旨在提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缓解我国水危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水问题。
1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1.1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
由于城市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城市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出现中断,使原有径流汇流的水文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汇流加剧现象频频出现。经济建设发展较为迅速的南方,更是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等相关水灾,应利用“渗、蓄、滞、净、用、排”的方式来实现对多重径流雨水的相关控制,从而丰富城市的功能性,恢复原有的城市良性水文循环系统,甚至重构城市的生态结构,通过进一步支持、建设、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实现海绵城市的更好发展。
1.2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
1.21水资源污染问题
在过去的时间里,人们对城市的开发以牺牲城市总绿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为代价,过度的砍伐使城市化进程中的洪涝灾害日渐加重,水污染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水资源污染严重,让人们的健康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为了根治这一问题,可以在城市化建设中引入海绵城市的建設理念,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并将自然风景规划到城市建设中。通过低碳的开发方式,减少对森林植被破坏的同时,保证水资源不受到二次污染,维护城市规划的原有样貌。
1.22宣传工作开展力度不够
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城市建设的需求,要想进一步完善
城市建设,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城市居民对这项工程的全力配合。这不仅是实现城市建设一体化的政策保障,更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将海绵城市建设放入重点工作内容中,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将会给城市化进程带来本质意义上的转变。因此,各部门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意识,从根本上转变城市化建设的相关理念,将生态化和城镇化有效结合。
2海绵城市主要技术理论的发展
2.1绿色屋顶
植被屋顶系统,又称绿色屋顶。主要由土层、覆盖在土层上的植物、草坪以及树木和结构层(植物根阻拦层、排水层、防水层)组成。绿色屋顶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小径流、净化空气、降低室温、丰富城市景观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精细型”绿色屋顶逐渐被“粗放型”绿色屋顶(更少的结构材料、土层)所取代。
2.2透水铺装
通过在道路表面营造孔隙(微孔或大孔),使得路面具有透水功能,从而形成透水路面。道路雨水径流是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减少径流量即可减少面源污染。透水铺装包括透水垫层、透水表层砖等结构,通过透水铺装措施可大大改善道路雨水的渗透速度以及渗透总量,减少地表径流量以及减少路面积水现象,同时对径流中悬浮颗粒物有较好的截留过滤作用。
2.3植被浅沟
植被浅沟是指在道路或者汇水分区内的沟渠表层附上植被的一种施工措施,又称为植草沟或植草渠。该技术措施在采用重力流方式收集雨水过程中通过植被和土壤的渗透拦截作用使雨水径流污染得到控制。其开放式结构非常适用于有一定坡降地势的小汇水面源头控制,也可作为汇流的输送过程控制措施。由于在设计和布局上的灵活性以及价格优势,植被浅沟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环境。
2.4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又称植生滞留系统或下凹式绿地。其中有被树叶覆盖的地表层、以及地表覆盖物之下的土壤层、多样性植物和达到一定深度的径流滞留区、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溢流口。雨水花园可以通过一定的渗透过滤方式来对地表径流的水质以及水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对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程度上的拦截作用,经过渗透过滤处理的地表径流可对城市或者地块区域的地下水有一定程度上的补充。
3海绵城市今后发展趋势
当今海绵城市理论已基本成熟,部分地区已进行到试运行阶段,在今后发展
过程中,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不断改进,理念会逐步更新,来更加适应我国实际情况,海绵城市的管理和维护也会不断的智能化,随着海绵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传统城市建设与发展理念会发生转变,开发和建设都会崇尚遵循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在人、城市与其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和谐共处,海绵城市会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升至新的高度。
结语
环境治理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海绵城市体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城市中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两极分化的问题。这种新型的城市治水理念,在借鉴国外最新雨水管理模式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最合理的创新。但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分析和解决。只有不断对城市基础水设施进行完善和开发,才能更好地保障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廖朝轩,高爱国,黄恩浩.国外雨水管理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J].水资源保护,2016,32(01):42-45+50.
[2]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01):79-97.
[3]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39(06):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