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川西邛笼)..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川西民居)

(完整版)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川西民居)
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到晋代,另设专供公卿大夫子弟学习的国子学,与
太学分立,国子祭酒统一掌领国子学、太学。 隋代改为国子监。国子监成为文教管理机构,下设
国子学与太学 。 唐代现书院萌芽,书院成为重要的科举预备学校。 宋代则是书院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四大书
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和嵩阳书院。 元明清时期私学逐渐官学化,国子监也成为唯一的
辟雍:是国子监中最华丽的中心建筑,
为北京“六大宫殿”之一。辟雍古 制曰“天子之学”。辟雍建于清乾 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是我 国现存的惟一的古代“学堂”,是 清代帝王讲学之处。康熙皇帝之后, 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作一次讲学, 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 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川西民居
三、亲情味浓厚
川西人讲究礼节,喜好聚集娱乐,注重人与人之 间的交流,在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茶馆文化也因此而繁 荣。这一特点也突出地表现在居住方式和邻里关系上, 有一种田园诗歌式的诗意。
最高学府。
二、北京国子监
国子监位于北京 安定门内国子监街 (原名成贤街),是 我国元、明、清三代 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 行政机构和国家设立 的最高学府。建于元 朝大德十年(公元 1306年)。
国子监东临北京 孔庙,与孔庙隔夹道 相连,符合“左庙右 学”的古制。
国子监的布局为轴线组织的三进院落,坐北朝南,由 南向北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太学门.辟雍.彝伦堂。
《周礼》称:“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 《礼记·学记第十八》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 庠、术有序、国有学。”
学宫建筑在周朝发展比较正规,称“天子辟雍”。春秋 战国时期则出现了私学,官私学并存。

邛崃文脉坊简介

邛崃文脉坊简介

邛崃文脉坊简介邛崃文脉坊,位于四川成都市邛崃市南街街道办事处,是一座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城市综合体。

作为邛崃市的文化象征之一,邛崃文脉坊已成为邛崃地区乃至整个川西文化的代表性区域,其底蕴深厚,气氛浓郁。

文化邛崃文脉坊以“文化”为核心,它是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集合了川西方言、川剧、羌族文化、竹文化、黑嘴子民居等多种元素,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邛崃文化。

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川西文化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32米的仿明代风格建筑——邛崃纪念塔,其拔地而起的深色体量和红色部分相得益彰,寓意着邛崃文化的丰富和源远流长。

广场还设有川剧展览馆、羌绣博物馆等,让人们深入了解邛崃文化的历史和传统。

旅游邛崃文脉坊融合了“城市”和“自然”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座集游客观光、文化交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城市。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邛崃市丰富的人文历史,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景。

文脉坊被赏识为成都市南部最值得一游的地方,它与邛崃市内的邛海湖、羌笛湖及周边景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环线。

休闲文脉坊集文化、旅游、休闲等于一体,让人们在这里尽情地感受邛崃的文化氛围,同时享受着休闲的时光。

这里有茶坊、书屋、餐厅等设施供人们休息、品尝当地美食。

此外,文脉坊每年也会举办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如邛崃文学节、邛崃国画展、巴蜀民间音乐会等,届时市民和游客都可前来参观体验,感受到邛崃独特的魅力。

总之,邛崃文脉坊在文化、旅游、休闲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发展和完善,它已经成为邛崃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和旅游特色,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

在未来的发展中,文脉坊将继续以文化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拓展更多的文化交流与旅游项目,发挥它在邛崃地区和整个川西地区的重要作用。

邛崃夹关古镇风景区简介

邛崃夹关古镇风景区简介

邛崃夹关古镇风景区简介
邛崃夹关古镇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邛崃市夹关古镇,是以古镇古迹为主的旅游区。

这里保留有大量的古建筑、古道、文化遗址、历史遗迹,是了解中国古镇文化的好去处。

古镇内有大量的古民居、古商铺和古宅院,保存完好。

这些建筑都具有浓郁的川西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是了解四川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此外,古镇内还有许多著名的古迹景点,如夹关石刻、夹关古道、关帝庙、邛崃故城等。

夹关石刻是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刻,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被誉为“江南第一石刻”。

夹关古道是古代重要的商贸之路,自唐代开始修建,历经改建,至今依然保存完好,为了解古代商贸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除了古建筑和古迹,古镇内的自然风光也非常优美,景色宜人。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川西地区的独特魅力。

夹关古镇风景区是一个融古镇文化、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是来川西旅游的必选之地。

- 1 -。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详解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详解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

卧砖到顶,起脊瓦房。

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

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

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

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

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

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

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独具特色的民居民俗》教案(七下)

《独具特色的民居民俗》教案(七下)

第七课独具特色的民居民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四川特色的民居和民俗;2.知道民居的特点和特别的用处,体会其独特的美感,学习并运用学到的民居民俗介绍给家人朋友。

感悟四川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川西民居、桃坪羌寨、丹巴碉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四川民居去参观领略一番。

二、川西民居典范——成都大邑安仁古镇1.川西民居的特点?川西民居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建材以木头、石灰、青砖、青瓦为主,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协调一致,相映成趣,呈现出一种相互映衬的质感美和自然美。

2.安仁古镇的特点和构成位于成都平原以西,距成都市城区约40千米的大邑安仁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620)就建制安仁县。

民国时期修建的建筑群落,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被誉为“川西建筑文化精品”安仁古镇著名景点有刘氏庄园、建川博物馆聚落、民国公馆老街、巴蜀画派画院、老电影博物馆等。

安仁古镇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闹元宵烧龙灯、迎神会、川剧表演、讲评书、打金钱板、传统手工艺中的石缸和木家具制作、传统婚庆仪式、以物换物节等。

三、活动一:说说四川民居一般屋顶呈大坡度状,屋檐前倾面积大的特点?安仁建筑群为何被誉为“川西建筑文化精品”?四、活动二:为安仁古镇的开发和保护提一条合理的建议?1.小组先收集对于特色民居的现有保护措施。

2.你小组探讨提出合理的开发保护建议。

(开展旅游接待、特色节日宣传活动、加强立法、专项资金的维护等)3.分享交流自己的开发保护建议。

五、活动五:小班合作------设计四川安仁古镇研学旅行方案六、观看纪录片:四川民居民俗的宣传片(各地文旅局的宣传片如:网红甘孜的局长)第七课独具特色的民居民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四川特色的民居和民俗;2.知道民居的特点和特别的用处,体会其独特的美感,学习并运用学到的民居民俗介绍给家人朋友。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
厢房:东西厢房是子孙的住房,也常为三间,以东厢房为尊西厢 房为卑,东厢房一般是长子长媳居住,而且在建筑高度上,略高于西 厢房。
耳房:正房两侧的两间房间,高度低于堂屋,如果院落狭长,厢 房通常也设有耳房。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3-单体建筑
后罩房:通常是最里面的一进院落,靠近边界的房子,通常为女 眷居住。等级低于正房和厢房,因此房屋尺度和质量相比而言都稍差。
倒座房:这是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 排房子,临近胡同,一般不开窗。 其中的房子一般都是仆人居住。
垂花门:又称为二门,开在内外 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中轴线 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的 二门,就是指垂花门。垂花门可以 说是四合院中装饰富丽的建筑。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3-单体建筑
正房:四合院的正房一般都是三间,坐北朝南,是一家之主的居 所。
三、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1-历史渊源 江南水乡民居历史可以追 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 渡文化,之后随着战乱, 大批人口迁移南方,带动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并使得 经济中心逐步南移。到了 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全 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 区,因此达官贵人、文人 雅士纷纷在此建宅定居。
三、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木构架为主 徽派古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注重装饰,
一般以桐油饰之,彰显古朴典雅。立柱用料也很大,斜撑等大多饰 以花纹、线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徽派情怀
2-建筑特色
注重装饰 在装饰上面,大多采 用砖、木、石雕工艺, 让整个建筑显得如诗 如画,融古雅、简洁、 华丽于一体。
二、徽派情怀
3-徽州三雕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所谓四合, 是一个院落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围合在中间。

邛崃市名胜古迹游

邛崃市名胜古迹游

邛崃市名胜古迹游
邛崃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的城市。

邛崃
市不仅风景优美,还有许多令人向往的名胜古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本文将
带您一览邛崃市的名胜古迹之美。

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邛崃市西北部,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以
险峻的地势、幽静的氛围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

登上山顶,远眺群山环绕,清泉瀑布
飞流直下,让人心旷神怡。

山上的青城宫更是古色古香,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遗产。

三苏祠
三苏祠是邛崃市的一处文化古迹,供奉的是唐代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三兄弟。

祠内建筑古朴典雅,雕梁画栋,展现着古代建筑的魅力。

三苏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
要场所,也是邛崃市的文化符号。

邛崃古城
邛崃古城是邛崃市的历史文化古迹之一,城内保存着大量古建筑和文物。

漫步古
城街道,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古代邛崃的繁荣与历史。

城内的古城墙、古井、古
宅等建筑,展现着古城的风采和传统文化。

邛崃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每个景点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游客提供
了一场心灵之旅。

欢迎您来到邛崃市,探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感受古老城市的魅
力与韵味。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川西民居)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川西民居)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书院建筑
一 、 中国文教建筑发展概况 汉代出现了“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学, 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到晋代,另设专供公卿大夫子弟学习的国子学,与 太学分立,国子祭酒统一掌领国子学、太学。 隋代改为国子监。国子监成为文教管理机构,下设 国子学与太学 。 唐代现书院萌芽,书院成为重要的科举预备学校。 宋代则是书院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四大书 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和嵩阳书院。 元明清时期私学逐渐官学化,国子监也成为唯一的 最高学府。
岳麓书院祀孔始于书院初创时期,北宋时期曾建礼殿于讲堂前, 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南宋乾道元年(1167)改为宣圣殿, “置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明弘治十八年(1505),改名大 成殿。正德二年(1507)迁于院左今址。天启四年(1624)重修,正 式称为文庙。其规格与各郡县文庙相当。
南宋时期张栻主教, 湖湘学派发展到最盛;乾 道三年(公元1167年), 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 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 形成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 学术传统。元承宋制,书 院办学继续发展,规制日 趋完备。但因元末战乱, 书院毁于战火。
岳麓书院占地2万多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 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 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及赫曦台、爱晚亭等。
岳麓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 崇真观等。西晋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 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 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 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 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中国建筑流派之川西邛笼建筑

中国建筑流派之川西邛笼建筑

中国建筑流派之川西邛笼建筑一、邛笼的分布与分类1 邛笼的分布岷江上游走廊以松潘县与南坪县交界的弓杠岭岷江发源为起点,贯穿松潘,茂县,汶川三县,长约340公里。

自战国以来,该走廊为南下的羌人占据。

由于该地区比较集中分布了羌族的碉房建筑,尤其是坐落山顶达十余丈的高碉,所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然后仔细考察横断山脉区其他的两条通道,即西部的金沙江与雅砻江走廊和中部的大渡河走廊,就会发现“凡川西诸土司直至西藏,人民所居皆同此制”。

2 邛笼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不同的侧重点,邛笼的分类方式有多种:一种就是按照建筑的具体形态进行区分,邛笼的造型按外观分为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四种。

现存石碉中以四角碉最为常见,大多建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

平面通常呈方形或近方的“回”字形,立面呈由底向上逐渐内收的方锥形高台。

底部边长5-8米、墙厚0.70-1.10米,碉楼高度低者巧米、高者逾50米,其中以高27-37米者居多。

四角碉属最为古老的一种石碉造型。

五角碉则多因建碉地点为斜坡地,为增强石碉临坡地下方一面墙体的受力强度,将该面墙体逢中线部位砌出一道突出墙面约0.10-0.20米的角以支撑墙体中部,属于四角碉的变形。

五角碉在平面上皆呈近方的“回”字形,第五角位于临坡地下方的长边中部。

砒秤石碉数量较少,其中以羌族地区略多见,最高有达34米者,一般高度在20余米。

六角碉外部造型平面呈正六角形,角与角之间呈内凹的弧形,六个角明显突出,立面上呈下大上小的六棱柱形。

石碉的内部平面呈圆形。

六角碉通常较高大,低者20余米、高者30余米,内部分隔为9-13层。

石碉底部每边边长(角两侧边)3-3.50米、墙厚0.70-1米。

六角碉从数量上亦较少见,现存嘉绒藏族地区的六角碉皆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修建,羌族地区现存六角碉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修建。

八角碉是各种石碉中造型最美、建筑艺术水平最高的一种,流行于清代嘉庆——咸丰年间。

此种石碉外部造型平面呈正八角形,立面呈下大上小的八棱柱形,底部每边边长(角两侧边)多在2米左右。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

二、徽派情怀
3-徽州三雕
木雕 主要出现在旧时建筑物和 家庭用品上,宅院内的屏 风、栏柱、桌椅、文房用 品上都可以一睹木雕的风 采。徽州木雕的题材颇为 广泛,人物、山水、花卉、 回纹、各种吉祥图案等, 应有尽有。
三、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 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 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 ,院落占地面积较小。其 中水系是江南民居特有的 景致,江南民居因水而有 了灵气。
2-总体格局
传统四合院,一户一宅,平面 格局大小不一,小到只有一进, 大到三进或四进,还可以形成两 个四合院宽的跨院式。小四合院 房间为13间,一院或二院的房间 为25~40间。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3-单体建筑
影璧:在四合院中通常用于遮挡视线、美化和突出大门。通常由 砖砌成,由座、身、顶三部分构成。四合院的大门内一般也有一个影 璧。
二、徽派情怀
1-历史渊源
古代徽州各村 均有独立宗祠,家 族思想浓厚,加之 地理位置及文化的 影响,徽州建筑形 成独树一帜的特点, 加之徽商的崛起, 出现大量优秀的豪 华住宅、园林、书 院等。
二、徽派情怀
2-建筑特色
徽州建筑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也是坐北朝南依山伴水。布局 以中轴线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有“天 井”,用于采光通风,也有“四水归堂”的寓意。
陈家祠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主体建筑,中 轴线两侧为厅堂,每座单体建筑以青云巷隔开,建筑之间用长廊连 通,六院八廊穿插,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
四、中西合璧的岭南建筑
在陈家祠中,木 雕、石雕、砖雕、 陶塑、彩绘等传 统建筑装饰的应 用让人应接不暇。 既有粗放精简、 成片的豪迈,又 有精雕细琢的细 节,庄重大气而 不失精致典雅。

好大学在线MOOC慕课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测试满分答案-成考

好大学在线MOOC慕课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测试满分答案-成考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满分答案)好大学MOOC 慕课[多选题]从下面哪些符号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文化背景?A、头发颜色B、眼睛颜色C、语言D、饮食E、宗教信仰参考答案:C、D、E、题目解析:头发颜色和眼睛颜色是个人基因,不是成长环境。

而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不是由他个人基因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成长环境决定的。

真棒,答对了!2[多选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张艺谋导演展现给世人的中国符号有:A、北京天坛B、丝绸之路C、中国国旗D、大熊猫E、四大发明参考答案:B、E、题目解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张艺谋导演展现给世人的中国符号有四大发明、书画、汉字、茶、瓷器、太极、建筑、丝绸之路等。

真棒,答对了!3[多选题]下面哪些选项为中国符号?A、佛教B、大熊猫C、圣诞节D、京剧E、长城参考答案:B、D、E、题目解析:佛教是印度符号,圣诞节为西方信仰基督教的文化符号。

真棒,答对了!4[多选题]下面哪些选项为西方的文化符号?A、茶B、风水C、牛仔D、鸡尾酒E、快餐参考答案:C、D、E、题目解析:茶和风水都是中国符号。

真棒,答对了!5[多选题]下面哪些属于中国八大建筑流派?A、江南民居B、川西民居C、蒙古包D、北京四合院E、书院建筑参考答案:A、B、D、E、题目解析: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为: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居、岭南风格、徽派建筑、海派建筑、川西民居、川西邛笼建筑、书院建筑真棒,答对了!6[多选题]西方四大建筑风格分别是:A、巴洛克式建筑B、美国式建筑C、罗马式建筑D、哥特式建筑E、洛可可式建筑参考答案:A、C、D、E、题目解析:西方四大建筑风格为: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洛可可式建筑。

真棒,答对了!7[多选题]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可以用以下哪12个字概括?A、金碧辉煌B、雕梁画柱C、飞檐斗拱D、亭台楼阁参考答案:B、C、D、题目解析: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可以用亭台楼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柱12个字来概括。

中国碉楼起源,分布与类型

中国碉楼起源,分布与类型

中国碉楼起源、分布与类型张国雄(五邑大学华侨研究所广东江门529020)随着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的展开,碉楼这种乡土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是,碉楼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乡土建筑?则是至今乡土建筑史研究还没有讨论而有待确定的问题。

本文准备就此进行考察,提出初步的意见,求教于方家!一,语意学的考察从字义上考察,“楼”字的使用最早,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已经出现。

《说文解字》收录的是时俗常用字,共有9 543个,“楼”字就是其中之一。

其语义为“重屋也”,也就是多层的房屋。

中国第一部词典、汉代的《尔雅》其“释宫”篇云:“陕而修曲曰楼”。

这里的“陕”与“狭”相通。

同样成书于汉代,主要探讨字词由来的《释名》在其“释宫室”篇中对“楼”字有这样的解释:“楼,言牖户、射孔娄娄然也”。

它进一步描述了楼的建筑形体特征:不仅有门、窗等建筑设施,而且有防卫建筑设施射击孔。

在汉代,尤其是东汉,随着构架式楼阁建筑技术的成熟,居住型、储藏型、警卫型等各种功能的楼普遍出现①,最高的有7层(16米),一般为2层(5米)至4层(9米)②,这应该是“楼”字得以成为汉代日常用字的社会基础。

在英文中,“楼”为“Tower”,建筑形体上首先也是指多层的“塔”或“楼塔”,同时又有“城堡”、“碉堡”的含义,即不仅突出了建筑的形体而且增加了建筑功能的内容。

这一点是与中文不同的地方,中国的“楼”没有城堡、碉堡这样的军事建筑的含义。

在英文里,Tower 又与Watch结合,增加了瞭望的功能,所以有的英文书将碉楼称为“Watch Tower”。

“碉”字没有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里,这可能反映了“碉”字在汉代还不是常用的字。

笔者所见最早使用“碉”字来解释这种建筑的,是唐朝人李贤。

他在注释《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中冉駹夷的石结构防御建筑“邛笼”时注:“按:今彼土夷人呼为‘雕’也”。

“雕”与“碉”可以通假,说明唐朝时当地民众已经改用“碉”来称呼这种建筑了。

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

简介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这种历史形成的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符合行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成都平原通常被大家称为“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它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尤以川西扇形冲积平原的林盘为典型。

成都地处古蜀文化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广大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构成了以林、水、宅、田为主要要素的川西林盘,从而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田园风光。

川西林盘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

它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

这一生产生活模式历时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

川西林盘的生态学价值1.城市森林的外延“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这己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

同时,城市森林建设也形成了以花草林木构筑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林盘聚落虽然地处乡村地区,但随着新时期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它所具有的森林资源也必然成为构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广袤的乡村农田肌理作为本底,林盘结构可视为现代大都市范围内众多斑块状的绿岛,作为人、植物、动物和谐共生的载体。

在发挥其绿岛效应的同时,配合建设城市森林所提倡的城区绿岛、城边绿带等要求,为最终形成城郊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2.生物多样性川西林盘因其生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景观层次。

川派建筑——依山傍水融自然

川派建筑——依山傍水融自然

川派建筑——依⼭傍⽔融⾃然有⼀种尊贵,只有中国⼈才懂,那就是中国古建筑。

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们不同的⽣活习惯,中华⼤地上留下了许多各具特⾊的建筑。

不同流派的建筑,以其独有的历史与⽂化积淀,书写着各⾃的故事。

它们或精致,或恬静,或威严,是如今的建筑永远⽆法超越的。

⼤体可以分为以下六⼤派别:皖派、闽派、京派、苏派、川派、晋派。

本期【建筑风情】栏⽬,古村君带⼤家去感受川派建筑味道与风情。

川派建筑建筑关键词:巴楚⽂化、民族特⾊川派建筑有三宝,⽵楼妙,⿎楼好,吊脚楼⾼作为巴楚⽂化的建筑巨擘,依⽔傍⼭,就地⽽起民族特⾊,川韵悠然传承了⼏千年的巴蜀⽂化,在这⾥形成不拘⼀格的建筑风貌。

川派建筑,其实不限于四川,⽽囊括了云南贵州等地,是既有少数民族特⾊的建筑风格。

这其中,尤其以傣族的曼妙⽵楼,侗族的巍然⿎楼以及川西的吊脚楼最闻名遐迩。

川派建筑散发着⼀种沁⼈⼼脾、⾃然朴实的迷⼈魅⼒。

四川的建筑既古典,⼜现代。

古⼈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川派建筑别具⼀格的技艺和⽂化魅⼒。

形成原因①⾃然条件:四川地形复杂,平原、丘陵、⼭地、⾼原分布其间,各地⽓候差异极⼤,建筑为适应地形、⽓候条件⽽出现区域性的差异。

同时,四川的⾃然资源⼗分丰富,建筑⽤材⼗分⼴泛,建筑宜⽊、宜⼟、宜⽵、宜⽯、宜砖等,因地⽽别。

②政治经济:四川⾃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不同的民族,产⽣了不同类型的古⽂化。

加之,四川的各个民族在经历了⼏次⼤移民后,促进了各民族⽂化的交流和发展。

川派建筑包括局部的装饰、纹理和处理⼿法上也形成了新的特⾊和模式,故后⼈有“蜀地存秦俗,巴地留楚风”之说。

③⽂化特性:四川的城市,基于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多依于⾃然,融于⾃然,融于⼭⽔,实为“⼭⽔城市” ,具有⽔光明媚、层次迭宕的风姿。

所在城市多与⼭、⽔、江、河有关,这与巴蜀的⼭⽔⽂化⽆不关联。

建筑特点①鲜明的⽂化特性:川派古建筑是传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形式多样,姿态万千。

川西民居的建筑特点与风格艺术

川西民居的建筑特点与风格艺术

川西民居的建筑特点与风格艺术川西指川西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又称成都平原,当地称之为川西坝子。

广义的川西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峡山之间,中部的眠江、沱江冲积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等,三平原之间有丘陵台地分布,总面积2.3万平方千米。

狭义的川西平原仅指都江堰、金堂、新津、邛崃为边界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是构成川西平原的主体部分。

传统的川西民居就是诞生于这个特定区域的民居样式。

川西民居,它不同于北京之贵、西北之硬、岭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朴实飘逸的风格。

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

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从民居建筑采用的材质和样式来看,川西建筑结构通常采用“穿斗”结构(又叫“穿斗式木结构”),这种结构工艺简单,施工方便,使用的材料一般来自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体现了川西民居建筑就地取材、自然生态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这些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的木制构件均可以循环使用。

川西建筑的墙体无定规,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还有四川特有的竹编夹泥墙(先用竹片编织,现敷上泥巴,既透气,又吸潮,新津观音寺著名的明代壁画就是画在这样的竹编夹泥墙上,让壁画修复专家们瞠目结舌,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选择众多,以经济、廉价、易得的材料为主。

住宅外墙多采用利于阳光反射的白色为基色调,或者夯土原本的黄色,以解决四川地区阴雨天气多而日照不足引起的采光问题。

川西建筑的屋顶均为两面坡式,覆以小青瓦,采用的是“冷摊瓦”工艺,即在房顶仅用一厘米左右厚的小青瓦,不设木望板,不加黏合料,以“一搭三”的方法,散铺在瓦桷子上。

冷摊瓦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既可以遮挡阳光辐射,又可以防止雨水冲刷墙面或渗入屋内,而且透气性良好,对冬天保暖、夏天防暑以及房屋内外的气流交换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B 主要生活层面的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布局
邛笼建筑一般空间高度多在2.3—2.6米之间。中间 层面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一般由主室、储藏 室、卧室及楼梯间组成,基本上各有定型。早期的房屋 较为简单,多无卧室,家人的活动均在主室中,共睡一 屋,如夏日游牧之帐篷(另外有在基本模式上衍化出带 有夏日卧房的建筑平面布局以及底层无圈养牲畜而直接 住人的模式,这可能是生产方式更加趋近农耕使然。) 顶层的罩房和平台事实上是室内空间的延续,在日常生 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十几个平方米的台面在不平的 山地中创造了平整的空间,是农事的延续的场地,是活 动的场所,是私家的领域,同时也是祭祀、敬神的地方。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嘉绒藏族和羌族石碉造型大同小异,仅羌族的四角 碉顶部靠后部有升起的照楼,而嘉绒藏族的四角碉四角 顶端作尖角耸立。从总体上来看,嘉绒藏族的石碉较羌 族的同类形石碉修建技术更高,碉身石墙面平整、石块 间的缝隙较小,碉角线由下至上极为端直,羌族石碉在 这些方面则略有逊色;另外还可以按照居住的主体---不同的民族划分,即藏族名居、羌族碉房以及彝族的土 掌房,从而考察他们之间的异同处,了解不同民族文化 背景下同一居住类型的不同演化;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2. 邛笼的分类
不同分类方式有不同的侧重点,邛笼的分类方式有多种:
一种就是按照建筑的具体形态进行区分,邛笼的造型按外观 分为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四种。现存石碉中以 四角碉最为常见,大多建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平面通常
呈方形或近方的“回”字形,立面呈由底向上逐渐内收的方 锥形高台。底部边长5-8米、墙厚0.70-1.10米,碉楼高度低者 巧米、高者逾50米,其中以高27-37米者居多。四角碉属最为 古老的一种石碉造型。五角碉则多因建碉地点为斜坡地,为 增强石碉临坡地下方一面墙体的受力强度,将该面墙体逢中 线部位砌出一道突出墙面约0.10-0.20米的角以支撑墙体中部, 属于四角碉的变形。五角碉在平面上皆呈近方的“回”字形, 第五角位于临坡地下方的长边中部。砒秤石碉数量较少,其 中以羌族地区略多见,最高有达34米者,一般高度在20余米。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二、邛笼民居
1. 邛笼民居的建造
对于邛笼的建造,李心衡《金川琐记》卷二中就有记载: “蛮俗造屋尽用土,盖先砌石作墙,架巨木为梁,以杂木横 搭之,盖土于其上,筑之令极坚,虽倾盆大雨不能漏,唯淫 雨数日,须加土再筑。其碉楼及一切墙垣俱乱石,远望作小 裂纹,顿齐如倒削,虽汉人登之不能动寸步。 在修房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房屋的向阳背风。如羌族,为 了饱暖通风,住房多采取向阳背风、封闭及层高较低的等方 法。住屋的方向、门窗的开口,大都避免常年主导风向,向 南方或朝东南,楼层的背面,东面和西面墙身及底层各墙都 不开窗。由于住屋层数多而层高较低,墙壁较厚,窗洞矮小, 以致下面各层室内采光、日照、通风均感不足。因此他们便 利用梯井、天井、天窗等方式以弥补侧窗之不足。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六角碉外部造型平面呈正六角形,角与角之间呈内凹的
弧形,六个角明显突出,立面上呈下大上小的六棱柱形。石 碉的内部平面呈圆形。六角碉通常较高大,低者20余米、高 者30余米,内部分隔为9-13层。石碉底部每边边长(角两侧 边)3-3.50米、墙厚0.70-1米。六角碉从数量上亦较少见,现 存嘉绒藏族地区的六角碉皆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修建,羌 族地区现存六角碉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修建。八角碉是各 种石碉中造型最美、建筑艺术水平最高的一种,流行于清代 嘉庆——咸丰年间。此种石碉外部造型平面呈正八角形,立 面呈下大上小的八棱柱形,底部每边边长(角两侧边)多在2 米左右。外部八角突出,内部则呈圆形,结构与六角碉相同。 八角碉的高度低者20余米、高者达43.20米。石碉内部按高 度分隔成9-13层。各种石碉的大门除极个别在底层开设外, 大多在2-4层设置碉门,碉门距地表高7-10米以上。中、上 部各层则于不同方向的墙面上错位开设通风、观察、射击孔。
A 楼层功能的使用状况 邛笼民居的主人——藏、羌、彝民族半农半牧的生产 方式和严寒的气候客观上决定了它的楼曾功能布局。一 般说来,邛笼民居由三个不同标高的层面组成:地面层 为过东的牲畜提供御寒场所同时也是杂物堆放间;中间 层为人的主要活动场所,主室所在(也有喇嘛的经堂设 该层);最上一层通常为半开敞房屋(又叫照楼),半 为晒坝,间或经堂。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一、邛笼的分布与分类
1. 邛笼的分布 岷江上游走廊以松潘县与南坪县交界的弓杠岭岷江 发源为起点,贯穿松潘,茂县,汶川三县,长约340公 里。自战国以来,该走廊为南下的羌人占据。由于该地 区比较集中分布了羌族的碉房建筑,尤其是坐落山顶达 十余丈的高碉,所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然后仔细 考察横断山脉区其他的两条通道,即西部的金沙江与雅 砻江走廊和中部的大渡河走廊,就会发现“凡川西诸土 司直至西藏,人民所居皆同此制”。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也可以按照邛笼的砌建材料分类,即片石材、鹅卵 石材、版筑土材、板筑木材等,了解修建过程中人们对 于材料的利用;还有按照建筑的等级分类,一种为普通 的平民居住生产用房,一种为土司奴隶主使用的官寨, 可以了解比较普通和特殊之间的关系,顾炎武说:“威、 茂、古冉驰地,累石为巢以居,如浮图数重,门内以楫 木上下,货藏以上,人居其中,畜圈于下,高二三丈者 为鸡笼,十余丈者谓之碉”。也就是说,分为高低两部 分,高者为防卫储藏用,低者为日常生活用。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2. 地质条件
邛笼的分布地带多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板块、太 平洋板块之间,受到这些板块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挤 压,形成了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地质构造复 杂,地震频繁。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八——
川西邛笼建筑
3.居住的模式
研究平面功能的布局是研究居住模式的重要组成。 这里面包含两个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