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完整的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三、外国教育管理史部分
• (一)发达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演变 •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P34-36) • 2.近代欧洲教育管理发展的主要变化 • 从宗教改革运动和文艺复兴开始兴起的近代国民教育运动, 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贫民, 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贫民教育与历史悠久的贵族教育一起 构成了近代欧洲教育的双轨制。 • 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在教育管理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当教育由“私人”的占有变成公共的事业后,国家及 其政府才开始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管理。国民教 育运动是教育由“私人”的事变成公共事业的重点转折点。
• 5.赫尔巴特在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管理的作用 (P121-122)
• 赫尔巴特认为,管理的目的在于对儿童进行外部 的领导,维持教学和教育的秩序,为给实施教学 与教育创造条件,赫尔巴特写道:“这种管理并 非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创造 一种守秩序的精神。” • 赫尔巴特认定儿童都有“盲目的种子”和“处处 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
• 4.学在官府(P18) • 夏、商、西周时期官学的管理特征。当时的文化 典籍都藏于宫廷、官府之中,由专门的文化官吏 世袭保管,决定了当时的学校完全由宫廷和官府 所垄断。学校既无特定的教师,也无专职的教育 行政管理人员。后人将这种教育机制称之谓“学 术官守”或“学在官府”,其体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政教合一;其二,官师合一。这一特征表 明当时的政治与教育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 5.“壬寅癸卯学制”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本质 区别(P52-53) • 6.1922年学制(P77)
《中外教育管理史》
考前辅导
一、考试题型及要求
• 单项选择题(选择其中的正确选项。)
• 名词解释题(正确阐述该概念的基本内容, 包括定义、基本内容及简要评价。) • 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的要点。) • 论述题(除了回答基本要点外,还要根据 提问展开论述。)
自考_0445_中外教育管理史__详细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详细复习资料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1.夏学校的名称序、校;商宗、学。
学在官府即学术被官方垄断,民间无学。
2.学在官府的成因:当时奴隶主阶级垄断者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所有的教学工具都为其所占有,同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发展低,无力供养,也不许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在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和“器”。
3.用士养士制度的含义性质管理特点:在社会激烈变革的时候,各诸侯逐渐认识到人的智谋和才能的特殊作用,为了争霸称雄,他们冲破世卿世禄制度,争相用士养士,委以重任等,使得社会上的许多人纷纷改行从学。
4.稷下学宫的学生手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弟子职》学生要虚心受教,尊重老师;饮食起居要有良好的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规定学生学习的规则。
5.官学衰败私学兴起的原因:奴隶制官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私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又由于诸侯的用士养士,使得社会上许多人改行从学,是私学产生了广泛的生源。
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治国安邦中将发挥重大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于是各家各派纷纷创办学校授徒讲学,从而促进了私学的发展。
6.先秦儒家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对象上倡导有教无类;学制上设计了“家有孰、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的蓝图,并提出了一个九年制大学教育的计划;视学上提倡帝王要亲自视学,并主张教育行政要有视学制度;教育管理思想上主张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尤其要重视“仁”的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在教学的常规管理上儒家主张重视入学教育,懂得尊师重教;在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上儒家主张注意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因素因材施教,要注意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管理上,教师要充满仁爱之心,做到言传身教。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完整得复习资料第一章先秦时期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得学校,名称有(序)与(校)商朝除继承已有得(庠)与(序)外,有创设了(瞽宗)与(学)又称学术官守,就是夏、商与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得共同特点。
即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五学。
学在官府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能力兼求得特点。
,尤其要重视仁得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
内容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得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得人以受教育得机会与权利。
就是齐国在都城临淄稷门之下设立得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
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讨气氛浓得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再由她们分别去教其她弟子,这样可以二传、三传甚至更多,这种教学方式叫做“次相授受”。
西周继承与发展了夏、商得教育,形成了以“六艺”为主得教育内容。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相当于政治伦理课程,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与宗教礼仪等。
乐就是与礼得教育密切配合得教育内容,主要起到精神陶冶得作用。
射与御为军体训练。
书、数为传授语言文字与科学文化知识得课程。
西周以“六艺”为主要内容得教育,讲求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知识与能力兼求,这就是西周政治、经济与文化得发展在教育上得体现,也就是对教育得要求。
视学包括两种,一就是天子象征性得视学,以示尊老敬德,重视教育。
二就是督导性得视学。
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视察得内容都包括德行与道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而且遵循循序渐进得原则,逐渐提高考查得标准,以督促、引导学生得学习。
选贤贡士制度:即西周实行得人才选拔制度,由诸侯与地方民政长官选拔德行、道艺兼优者贡于天子,或升入大学深造。
这就是我国最早实行得人才选拔制度。
学在官府得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得产物。
《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题
《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题儒、墨私学的管理有何异同之处?答:儒学私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积极从政的贤才,以“有教无类”为招生原则,有来自各国诸侯赠予的经费,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组织管理不是凭借规章制度而是倡导道德理性;墨学私学以“爱利天下”的“兼士”为培养目标,在招生上更彻底地做到了“有教无类”,经费上相当部分来自自力更生,教学上重实践和创造,科学技术的教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墨家私学课程的特色,有严格的组织管理,纪律严明,既带有宗教色彩又有某些行业规矩。
稷下学宫管理的特点有哪些?答: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由养士制度发展而来,是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特点有四:稷下学宫由官方出资而由私家主持;实行自由讲学求学、自由择徒求师;无论是政治、人格和生活上,教师待遇很高;学生管理制度化,制定有学规,这是中国教育管理史上的第一次。
孔丘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主张有哪些?答: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主要管理思想:(1)教育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教育引导社会的健康发展,教育作为社会管理手段具有独特功能);(2)以“仁”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主体观,基本内涵是关心人、重视人、爱护人;。
(3)以“仁”为原则的管理原则与方法:①治人之道,莫急于礼;②已所不欲,勿施与人;③使民也义;④择乎中庸;⑤学而优则仕。
孔子第一个系统总结了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并给以理论表述,提出的不少教育管理原则奠定了儒家管理思想。
4、孟轲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主张有哪些?答:孟轲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史以孔孟之道相称。
(1)基于“性善论”的教育管理思想。
(2)“仁政”首重教育与管理。
(3)教育管理是社会分工的需要。
(4)不假外求的管理主体观—----道德自觉和认识自觉。
5、墨家提出了哪些教育管理原则?答:(1)“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关系原则。
(2)“尚贤”的用人原则。
(3)“尚同”的组织原则。
(4)“节用”的理财原则。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二、中国教育管理史部分(一)中国古近代国家教育机制的演变1.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P9—10)答案: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地位。
自此以后,教育逐渐被封建社会公认为是“为政之首”。
从这一意义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其二,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
这种政治伦理化的教育,被历代统治者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较充分地发挥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重大作用。
所以说,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文教政策,对封建教育起了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
当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也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极大地限制了学术的发展,局限了封建教育的功能拓展,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2.中国近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P48—49)答案:“中体西用”思潮表现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矛盾态度。
它在两种文化之间讲体用关系,割裂了体用的统一。
洋务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西方的物质文明,而坚持认为中国的精神文明远远高于西方的精神文明,表现出了过分夸张的民族优越感的心理。
它所采取的折衷主义形式,实际上是以消极的态度来适应世界历史变化的潮流。
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口号,是阻碍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这一历史进程的。
3.民国元年教育宗旨(P65)4.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的特点(P27)5.1922年学制的新特点(P80—82)6.九品中正制(P29—30)答案: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的主要选士制度。
它是指各州、郡的中正官按九等来品评本地人士,并以其品状上报朝廷,作为吏部授官的重要依据的一种选士制度。
由于其品评中注重了对士人家世的考察,在门阀政治占据上风的历史条件下,它保证了门阀士族任官的资格和特权。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3、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
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此外,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
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4、明人伦:“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5、虚壹而静: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
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6、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
“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doc1
一填空1教育管理一般指对(教育)进行管理和(教育过程)中的管理2我国学校萌芽于五帝时期,其名称为(成均)和(庠)3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其名称为(序)和(校)4瞽宗是(商朝)进行(礼乐)教育的学校5西周教育讲求文武兼备,将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称为(六艺)6视学包括两种:一种是天子(象征性)的视学,一种是(督导性)视学7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孔子)提出的设置课程的原则9墨家私学的培养目标是(兼士)10“门户开放,学术自由”是(稷下学宫)的学办原则11我国最早的学生守则是(《弟子职》)12(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13太子的办学目标是一是为进行培养各级官吏,二是对教育起(示范)和(导向)作用14汉代的私学就其程度方为(蒙学)和(专经)两种类型15汉代蒙学机构主要是(书馆)和(方塾)16魏晋南北朝是产生了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颜代家训》)17随唐时期的文教政策是(重振儒术)和(兼融佛道)18随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开始置建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创立19参加科举的考生主要是(生徒)和(乡贡)20唐代设置了专门管理中央官司学的行政机构(国子监)21宋开宝九年,谭州太守朱洞在长沙岳麓山下创办了(岳麓)书院22元代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实行(分斋升等)和(考试积分制)23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是(外语国籍)军事学堂,技术学堂24我国政府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25清末省教育行政机关是(学务公所)26清末厅,州,县的教育行政机关叫(劝学所)27.1906年,学部设立图书局编辑教科书,这是近代由政府编篡(教科书)之始28民国初年的半学体制是:初等小学由(城镇乡)设立29民国初年的半学体制是:高等小学由(县)设立30民国初年的半学体制是:中学小学由(省)设立31国民政治统治时期国统区的中央教育机构称(大学院)32国民政治统治时期国统区的地方教育机构称(大学区)33《壬戌学制》颁布于(1922)年,也称“六三三”学制34“团结,嚣张,严肃,活波”是(抗大)的校训35(斯巴达)的教育是为军事目的服务的36欧洲中世纪教会为了控制教育创办(僧院学校),大教党学校和教区学校37西欧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两种类型38当教育由“私人”的事情变成(公共)的事业后,国家及政府才始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控制和管理39世界上最早实施国家强迫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40裴斯泰洛齐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41在英国中等教育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古老的(公学)42德国近代最主要的中学类型是(文科)中学43欧洲出现得最早的实科中学是(俄)国的数学和航海学校44在发展中等教育上日本远胜英,法的地方是其在教育方针上兼顾升学与(就业)45《牛津大学法》和《剑桥大学法》制定后,大学成立了新的学校领导机构(校务会)46大学的代表是(巴黎先生)47柏林大学最主要的特征和原则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48世界自由学校的代表是(夏山学校)49林威的主要代表作是(民本主义)和(教育)50在教育管理制度上美国是“地方分权型”管理制度,法国是(中央集权型)管理制度51在教育管理制度上美国是“地方分权型”管理制度,英国是(中间型)管理制度52在教育管理制度上美国是“中央集权型”管理制度,美国是(地方分权型)管理制度53日本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教育改革中得以确立的二选择1“有教无类”是哪家的招生原则?(A儒家)2汉代太学建立于公元前(B 124年)3汉代地方官学始创于(B景帝)4西汉时期的蒙学教材《急就篇》的作者是(C史游)5宋代六大著名书院中在湖南的是(D岳麓,石鼓)6维新运动中在长沙开设的湖南时务学堂,聘请的总教习是(B梁启超)7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中学是(C天津中西学堂)8我国近代最早采用分级教育制度的学校是(B南洋公学)9我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实施的学制是(B癸卯学制)10科举制度废止于(D 1905年)11我国近代由政府编篡教科书之始是在(C1906年)12我国建立起完备的学位制是在(C1935年)13我国近代建成从中央教育部到省地教育厅,教育局这样一个完备的教育行政系统是在20世纪的(A 20年代)14我国县教育局的建立是在(C 1923年)15《壬戌学制》是哪一年颁布的(D 1922年)16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B 蔡元培)17根据高等的法规,修业年限在4年以上,具备3个以上学院,且其中有一个是理学院或农,工,医学院的高等学校,称为(A 大学)18根据高等教育法规,修业在4年以上,不足3个学院的高等学校称为(B 独立学院)19根据高等教育法规,修业在2—3年的高等学校称为(C专科学校)20国民政府规定其他非师范专业毕业者任用为中学校长的,必须曾学习教育学校(B 20学分)21国民时规定高级中学教员需“国内外大学本科,高等师范本科毕业后,且有教学经验”几年者(D 1年)22苏维埃共和国培养政权机关专业干部的高级干部学校是(C苏维埃大学)23古瑕比伦的神高学校名称叫(B 寺庙学校)24古印度最为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是(C 古儒学校)25《理想国》是谁的代表作(B 柏拉图)26古罗马的教育专著《雄辩术原理》的作者是(C昆体良)27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教育家是(A 维多朴诺)28国家管理教育,由国家普及义务是哪一时期提出来的(B宗教改革时期)29首先系统论述近代学校制度的实质和组织的教育家是(A夸姆纽斯)30“双轨制”形成于(C近代)31.1802年,拿破仑颁布的第一个重要教育法令叫(C《教育基本法》)32美国开办的第一所独立师范学校州是(D马萨诸塞)33日本在学习欧美资本主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的《学制令》发布于(A 1872年)34近代西方中等和初等学校的发展一般来讲(A 中等学校早于初等学校)35法国大革命中出现了一批新式学校,学校设在各郡首府,学校被称为(B中央学校)36作为学位的博士最早产生在(C德国)37最早的准学士学位大约出现在(A英国)38《史密斯—休士法案》,《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颁布是哪个国家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志(D美国)三名词解释1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题
《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题1、儒、墨私学的管理有何异同之处?答:儒学私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积极从政的贤才,以“有教无类”为招生原则,有来自各国诸侯赠予的经费,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组织管理不是凭借规章制度而是倡导道德理性;墨学私学以“爱利天下”的“兼士”为培养目标,在招生上更彻底地做到了“有教无类”,经费上相当部分来自自力更生,教学上重实践和创造,科学技术的教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墨家私学课程的特色,有严格的组织管理,纪律严明,既带有宗教色彩又有某些行业规矩。
2、稷下学宫管理的特点有哪些?答: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由养士制度发展而来,是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特点有四:稷下学宫由官方出资而由私家主持;实行自由讲学求学、自由择徒求师;无论是政治、人格和生活上,教师待遇很高;学生管理制度化,制定有学规,这是中国教育管理史上的第一次。
3、孔丘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主张有哪些?答: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主要管理思想:(1)教育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教育引导社会的健康发展,教育作为社会管理手段具有独特功能);(2)以“仁”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主体观,基本内涵是关心人、重视人、爱护人;。
(3)以“仁”为原则的管理原则与方法:①治人之道,莫急于礼;②已所不欲,勿施与人;③使民也义;④择乎中庸;⑤学而优则仕。
孔子第一个系统总结了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并给以理论表述,提出的不少教育管理原则奠定了儒家管理思想。
4、孟轲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主张有哪些?答:孟轲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史以孔孟之道相称。
(1)基于“性善论”1的教育管理思想。
(2)“仁政”首重教育与管理。
(3)教育管理是社会分工的需要。
(4)不假外求的管理主体观—----道德自觉和认识自觉。
5、墨家提出了哪些教育管理原则?答:(1)“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关系原则。
(2)“尚贤”的用人原则。
(3)“尚同”的组织原则。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练习题和复习资料1
中外教化管理史练习题和答案1.第1题宋代掌管一路州, 县学政的机构是()。
A.提举学事司B.提学使司C.社学D.提学官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第2题蔡元培认为新教化方针的制订应站在()的立场,扶植其养成担当社会责任的实力。
A.国家B.国民C.臣民D.集体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第3题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形成了以等级非常明显的()为特征的教化体系。
A.双轨制B.单轨制C.私立学校D.贵族学校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4.第4题自由主义教化管理思潮强调,一个国家的教化应当是敬重和促成人的()的养成。
A.智力B.体力C.听从心D.独立人格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5题1964年10月联邦德国各州总理在汉堡签署(),确立了德国各州文化主权的联邦制教化管理制度。
A.汉堡协定B.费里法令C.巴尔福教化法D.巴特勒法案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6.第6题1870年,英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教化法令是()。
A.初等教化法B.中等教化法C.高等教化法D.职业教化法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7.第7题将中学阶段分为初, 高两级是自()学制开始的。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戍学制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8.第8题杜威好用主义教化思想的代表作是()。
A.要信任孩子B.民主主义与教化C.一般教化学D.志向国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9.第9题民主人际关系学说促成()理论的产生,促进了教化管理理论的旺盛A.科学管理B.科层管理C.量化管理D.行为科学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0.第10题中世纪宫廷学校是由()限制的教化机构。
中外教育管理史资料
六艺——我国夏、商、周三代时期的教育。
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经——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教学教材。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次相授受——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他们分别去教其他弟子,这样可以二传、三传甚至更多,这种教学方式叫做“次相授受”壬子一癸丑学制——我国近代的一个教育制度,1912年7月,教育部召开中央临时教育会议讨论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等重要问题,是资产阶级改造封建教育的一个重大胜利,也使新学制的创立有了灵魂和理论依据,1912年9月3日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
宫廷学校——古代埃及的一种学校。
是古埃及王宫为了培养王子、王孙办的学校书吏学校——古代埃及的一种学校。
是以培养书吏为目的的学校骑士七艺——一种封建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
即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人文主义——一种以“人性”的解放为中心的人性论的世界观,它肯定颂扬人的一切,在一切领域中都贯彻“抑神扬人”的原则。
实际上是贬低封建统治的权威,提高资产阶级的地位双轨制——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贫民教育与历史悠久的贵族教育。
因为这两种教育的发展特点不同,更是因为两种教育各自为政,所以称之为双轨制导生制——18世纪90年代在英国和印度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
它是一种由教师向导生施教,导生在转教其他学生的方法新教育联合会——新教育联合会是应欧洲新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对促进各国新教育的发展的一个国际性教育组1、学在官府:是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又称“学术官守”,即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无学。
主要表现为管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
这些教育内容体现出西周的教育还有知识和能力兼求的特点。
3、有教无类:是儒家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
针对当时奴隶制教育的等级性,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
中外教育管理史上编中国教育管理史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管理1识记:1夏,商学校的名称;西周学校系统;西周教学内容的特点;学在官府的含义2理解: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视学制度和选贤贡士教育管理功能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管理1识记:用士养士制度的含义、性质、管理特点稷下学官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2理解:教育体制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官学衰败和私学兴起的原因儒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墨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稷下学官的管理特色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一秦汉的文教政策1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采取的措施2理解: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建议内容及其内在联系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3应用:秦汉文教政策的变迁给后人的启示二汉代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1识记:汉代学校系统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汉代教育行政管理的特点汉代官学的名称和性质汉代地方官学职能及其管理的特点汉代私学的类型及管理的特点2理解:以儒术取士的教育管理意义汉代私学兴盛的原因3应用:汉代太学和管理经验三汉代的宏观教育管理措施1识记:察举制度的含义左雄改制或阳嘉改制的含义察举的主要科目及其标准策问与对策的含义汉代规范经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及其具体内容2理解:察举制的教育管理功能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发展1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教的育管理发展的主要表现2理解:魏晋南北朝教育管理的历史地位二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1识记:九品中正制度的含义实施九品中正制度的条件人物志的作者及该书的历史价值2理解: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一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1识记:隋唐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2理解:隋唐采取重振儒术兼容佛道文教政策的背景师说问世的背景重振儒术兼容佛道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1识记: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科举报考的程序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2理解:科举制主生的原因科举制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三隋唐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1识记:隋唐时期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隋唐学校系统的特点隋唐官学管理完备的主要标志2应用:唐代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经验第五章两宋时期的教育管理一两宋时期的文教政策1识记:两宋文教政策的内容2理解:宋代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二两宋时期官学管理的改革1识记:苏湖教法与分斋教学法的含义太学三舍法和积分制宋代官学管理发展的主要标志2理解:三次兴学运动的共同特点胡瑗“明体达用”办学思想的内容王安石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3应用:宋代的官学管理的经验三两宋时期书院的管理1识记:书院产生的时间书院的特质宋代着名书院的名称2理解:书院产生的原因3应用:书院和管理特点和经验第六章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管理一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策理解:辽金元时期文教政策的特点二辽金元时期官学与书院的管理1识记:辽金元官学的特点辽金元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辽金元书院官学化的主要表现2理解:辽金元书院性质发生变化的原因3应用:辽金元官学管理的制度或经验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教育管理一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1识记:明清时期文教政策的内容2理解:明清时期文教政策的特点及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二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1识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严密的表现2理解:八股文取士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三明清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1识记:明清时期教育行政机构或官员的名称明清官学学校管理体制的特点书院蜕变的主要表现倡导实学的着名书院明清私学的特点明清蒙学的类型蒙学教材发展的表现2理解:明清加强官学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书院性质发生蜕变的原因倡导实学书院的管理特点第八章晚清的教育管理一晚清的文教政策1识记:晚清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中体西用”思想在晚清的演进过程2理解: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中体西用”文教政策对晚清教育的影响二近代学制的建立1识记:学制的含义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类型和主要学堂的名称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种类癸卯学制规定的学校系统科举制度刻除的时间2理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及其管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点洋务学堂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及其管理发展的意义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在管理上的特点私立学堂的创建对近代教育发展的意义近代学制建立的背景和条件晚清教育宗旨的内容癸卯学制的半殖民地产封建性质科举制度废除的主要原因三晚清的教育行政1识记:晚清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名称和主要职能2理解:晚清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晚清创设视导制度的意义四近代学制颁布后的学堂管理1识记: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的规定2理解:有关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措施第九章民国初年的教育管理一民国初年的教育行政体制1识记:教育部成立的时间2理解:教育部建制的时间二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与学制改革1识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的内容2理解: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其影响壬子—癸丑学制较癸卯学制的进步性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宗旨的规定三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1识记: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办学体制关于中小学教员职称的规定大学评议会和教授会的职能2理解:小学教师检定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较晚清教育管理的进步性第十章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管理一教育行政体制的完善1识记: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教育行政体制完善的标志2理解:完善教育行政体制的意义二教育宗旨的演变和学制的进一步改革2识记:六三三学制对学校系统的规定2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教育宗旨的演变过程教育界人士和教育社团在学制改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3应用:正确评价六三三学制三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的发展1识记:教授治校的内容大学管理体制进步的表现新学制对师范大学任务的规定2理解:普通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推行学生自治的意义北京大学的改革及其对近代高等学校管理规范化的所起的作用和师范学校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第十一章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统区的教育管理一教育行政体制的变革与重建1识记:教育独立运动的主要内容大学院制的内容重建的教育部较前有所进步的主要标志2理解:实行大学院制的背景和契机大学院制失败的原因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确定和对新学制的修订1识记:国民党“党化教育”的内容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内容国民政府对新学制进行修订的主要内容2理解:国民政府修订新学制的意义三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1识记:普通学校领导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普通学校校长的任用制度2理解:对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资格的要求保证师资质量、稳定师资队伍的制度和措施推选导师制的目的实行中学和师范学校毕业生毕业会考制度的背景和动机普通学校的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职业和师范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防止普通学校乱收费的规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措施3应用:正确评价国统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制度的措施合理吸收及其管理经验第十二章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管理一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管理1识记:苏区最早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名称苏区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的名称及内部机构,职能苏区教育行政管理的制度和措施、2理解: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和具体政策3应用:苏区普通教育、社会教育和干部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经验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管理1识记:抗战时期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过程各边区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2理解: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内容各边区政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学校管理的制度的措施3应用: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的基本经验三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育管理1识记:解放区的教育行政机构较抗战时期变化发展的表现2理解:解放区教育总方针和各解放区的具体政策解放区学校的管理制度3应用:解放区的基本经验下编外国教育管理史第一章古代的教育管理一文明古国的学校及管理1识记:最早学校的产生的年代、最早的学校类型2理解:学校产生的条件3应用:学校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管理1识记:哲学王,自由教育,雄辩术原理2理解: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制度的特征和区别;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本质特征教育立法,自由教育提出的思想和历史基础亚里斯多德教育管理思想与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本质上的异同3应用:教育行政及其特征形成的历史条件,人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三中世纪教育管理1识记:教会学校的类型世俗教育的类型学生大学、先生大学2理解:基督教教育的产生,特点及影响城市学校的兴起特征,管理及意义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意义第二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管理一文艺复兴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化1识记:人文主义教育“快乐之家”2理解:人文主义教育的性质,特征及影响二宗教改革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化1识记:教育民族化2理解:宗教改革运动在教育管理民族化,近代化中的贡献三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思想1识记:大教学论教学三原则2理解:夸美纽斯关于学校制度思想的内容及意义夸美纽斯教学管理思想的内容及意义夸美纽斯是近化教育管理思想的奠基者3应用:分析小教学和大教学分析班级授课制的利弊试析夸美纽斯“学校即智慧的工场”的历史内涵及意义第三章近化国民教育运动与近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一英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兰卡斯特—贝尔导生制;1983年工厂法2理解:英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和意义;二法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基督教学校兄弟会”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教育法;基佐教育法费里法令2理解:法国近代教育运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和意义三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德国是世界最早实施国家强迫义务教育的国家;洪堡德教育改革2理解: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四美国公立学校运动1识记:公立学校运动2理解:公立学校运动的内容;性质;及意义五俄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1786年制订的国民学校章程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国民教育法令;1864年初等国民学校章程2理解:俄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特征师范教育与国民教育运动发展的关系六日本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明治维新的主要教育政策,1872年学制令2理解:日本国民教育运动发展较快的原因七国民教育思想1识记:要素教育论;告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普通教育学;教学的教育性;四段教学法;2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在普及和发展教育中的作用第四章近代中等教育的发展与近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延伸一近代中等教育及其管理1识记:公学国立学校实科中学高级国民教育寻常中学2理解:1868年英国提出的三类中学体现了教育的双轨制1898年英国“教育署”成立是中等教育发展的结果国立中学被称为“拿破仑式的中学”文实之争的意义德国近代文科中学的变迁洪堡德时期的改革3应用:中等教育发展的条件与时机二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1识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伦敦大学1806rh 帝国大学令柏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事件莫斯科大学东京大学2理解: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学位及考试制度在近代的主要发展柏林大学的主要特征3应用:试析两个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的发展特征第五章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革一欧洲新教育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革1识记:阿波茨霍姆学校乡村寄宿制学校劳动学校夏山学校新教育运动新教育原则2理解:欧洲新教育的本质特征儿童自由发展的内涵是什么欧洲新教育运动中新式学校是如何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新教育运动对各国现代教育体制建立的推动作用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化1识记:综合中学中等教育七项基本原则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步教育的七条原则昆西学校有机学校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表现主义游戏学校心理分析学校埃里奥特与哈佛大学的选修制葛雷学校林肯学校2理解: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普通教育职业化对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出现的新式学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三杜威的教育管理思想1识记:民本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教育即生长纯粹性原则兴趣课程活动课程经验课程芝加哥实验学校2理解:杜威发学校浪费杜威的教育观和学校现教育管理发展中的地位第六章现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美,法,德一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趋向1识记:社会化,终生化,民主化,理性化,专业化2理解: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对现代教育的管理制度的内在规定性工业革命是现代教育本质特征的根本决定者3应用:试析义务教育制度的变化二英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巴尔福法巴特勒法案1988年教育改革法3A为基础的学制独立学校2理解:英国:“中央与地方结合“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内涵及其形成确立和发展三法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六条改革原则郎之万—华伦法案高尔法案“方向指导原则”2理解:法国“中央集权”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四德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汉堡协定“文化部长会议”“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大学校长会议”“学校主权”“教师会议”2理解:国家精神与德国联邦制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形成帮助代替挑选的意义3应用:试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合理性第七章现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二美、日、俄一美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学区贺拉斯;曼史密斯—休士法案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今日美国中学克林顿提出的教育的七大首要任务2理解:美国现代“地方分权”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历史社会团体尤其是工商企业界在教育管理中的特征作用二日本现代教育的管理制度日本三次教育改革文部省临时教育审议会双重学校现象2理解:日本中央与地方合作的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历史第三次教育改革中日本教育及教育管理发生的本质变化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模仿中走向成熟重视个性化原则三俄罗斯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1804大学章程和大学附属学校章程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第一个高等学校规程新的组织—经济机制2理解:俄罗斯是如何摘掉教育落后的帽子的俄罗斯目前正处于一场重要教育变革中;。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2)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1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首创私学的教育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孟子D. 墨子2.“学在官府”是哪个时期的教育特点?()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秦朝D. 汉朝3.“文翁兴学”是在何时?( )A.西汉 B.东汉C.西晋D.唐4.秦代的文教政策是奉行( )A.法家的政策B.儒家的政策C.道家的政策D.墨家的政策5.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具体文教政策规定( )A.国民教育第一 B.干部教育第一C.儿童教育第一D.社会教育第一6.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是( )A.蔡元培B.张謇 C.黄炎培D.陶行知7.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B.梁启超 C.严复D.张之洞8.《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提出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D.斯宾塞9.“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倡导者是( )A.洛克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D.斯宾塞10.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德在1810年创办的一所大学是( ) A.波恩大学 B.柏林大学 C.汉堡大学D.哈勒大学11.16世纪“耶稣会学校”的创始人是( )A.马丁·路德B.罗耀拉 C.加尔文D.慈温黎12.文艺复兴时期创办“快乐之家”的意大利教育家是( )A.杰弗里奥 B.格里诺C.维多里诺D.拉伯雷13.西方古代最早倡导“和谐教育”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14.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 )A.《教育论》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人的教育》二、简答题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三、论述题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0BBAABADDBB;11-14BCCC二、简答题:。
中外教育管理史 内部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1、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制度是选贤贡士制度2、汉代私学中,属于蒙学的是书馆3、《师说》的作者是韩愈4、“六三三”学制规定中等教育6年。
5、运用国家力量编辑大学教材,我国近代始于1939年。
6、苏区各级小学建立的学生自治组织称 学生会7、柏拉图的和谐教育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
8、“自由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亚里斯多德。
9、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10、学在官府教育体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11、我国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 鸿都门学12、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推行了近1300年13、最早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 沈寿康14、我国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 京师同文馆15、五四以前普通学校主要借鉴的教学方法是 赫尔巴特教学法16、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全国遵行的教育宗旨是 三民主义教育17、抗战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放在第一位的是 干部教育18、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学校大约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19、下列学校类型不属于古埃及的是古儒学校20、《理想国》的作者是 柏拉图21、人文主义教育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内的要求22、世界上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是意大利的维多利诺23、1839年英国政府首次设置了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监察接受补助金的学校24、俄国第一部原则上规定国民学校可以招收社会各阶层儿童的法案是《初等国民学校章程》25、宋代最为著名的书院有六大书院,下列不属于六大书院的是遂宁和桂岩2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宗旨是在《重定学堂章程折》27、民国初年,负责处理各学科之废置、讲座的种类、大学内部规则及教育总长及大学校长咨询事件的组织机构为评议会28、西周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29、汉代,作为外戚把持特权、扩张势力的产物的学校是 宫邸学30、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度31、宋代太学三舍法的创立者是 王安石32、明代全权负责领导地方官学的行政长官是提学官33、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福建船政学堂34、《壬子一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较,学程缩短了3年35、民国初年,负责规划学科课程、审定申请学位者合格与否以及教育总长、校长咨询事件的组织机构为教授会36、“六三三”学制也称《壬戌学制》37、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性质的教育独立运动的主帅是蔡元培38、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规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思想39、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没有产生于希腊40、四段教学法的提出者是赫尔巴特41、在近代欧美,具有很强的专业或职业性质,实用性很强的中学是实科中学42、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43、属于汉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选士制度44、宋代积分制规定:月考优等积1分,而作为升舍的重要依据是一年10次月考应累积8分45、明清国子监的学生中,通过捐纳钱物而获得监生资格的是例监生46、明清时期,由富裕人家独自聘请教师在家设馆专教自家子弟及亲友子弟的私塾称为坐馆47、《劝学篇》的作者是张之洞48、民国初年,在中小学凡是能够担任一个学级各科教学者,称为本科正教员49、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新学制对师范大学的任务做的规定不包括发展中等师范教育50、国民政府对新学制进行修订后规定:高等教育实行单科多院制51、《告德意志民族的演讲》的作者是费希特52、《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53、下列将中学教育视为“高级国民教育”的国家是日本54、英国的大学起源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55、美国独立后,各州争相建立州立大学56、林肯学校的创办人是弗莱克斯纳57、英国中等教育中起领导作用的学校是公学58、德国近代最主要的中学类型是文科中学59、农伯格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创办了著名的沃尔顿学校60、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下设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局协同管理学校教育61、亚里斯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和平教育、文雅教育和闲暇教育62、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教授法学的思想家是昆体良63、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创办的学校有:僧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教区学校64、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体系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实用性原则65、最早在哈佛大学实行选修制的校长是埃里奥特66、以“将学校办成一个雏形社会”为办学宗旨的学校是葛雷学校67、《郎之万一华伦教育改革方案》提出的六条改革原则不包括学科相通原则68、被尊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贺拉斯·曼69、裴斯泰洛齐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70、最早开办实科中学的欧洲国家是俄国71、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开始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72、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就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73、杜威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即生长74、日本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昌平坂学问所75、文纳特卡制的创始人是华虚朋76、“表现主义”游戏学校的创办人是普拉特77、《学校与社会》的作者是杜威78、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创办者是杜威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简而言之,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全
第一部分知识点1. “学在官府”是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1. 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的教育家是孔子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主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启发诱导1.先时期认为人性本善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教师的要求概括为“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四个要求的教育家是荀子2.认为人性恶的教育家是荀子2.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3.将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的论著是《学记》3.提出教学相长原则的是《学记》3.我国古代最早建立太学的朝代是汉代3.我国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鸿都门学”的创立是在汉代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朱熹4.《师说》的作者是愈4.我国管理教育的专门机构国子监的建立是在唐代4.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在唐代5.反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天理”在“人欲”之中的教育家是王夫之5.宋代最著名的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订者是朱熹5.“湖教法”的创立者是胡瑗5. “三舍法”的创立者是王安石6.我国近代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留美首批是在1872年6.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6.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严厉批判,认为其有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三大祸端的教育家是颜元6.我国近代最早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是源7.认为师教育是各种学校教育的基础,主发展新教育必须首先办好师教育的教育家是梁启超7.科举选士废除的时间是1905年7、壬戌学制的颁布是在1922年7.将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的学制是壬戌学制8.在教育方法论上注重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教育的近代教育家是严复8.近代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五育”并举教育宗旨的教育家是蔡元培8.将清末的学部改为教育部是在1912年8.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鼓楼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鹤琴9.将中国农村问题概括为“愚、穷、弱、私”,主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解决农村问题的教育家是晏阳初9.我国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中9.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行知9.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奠基者和倡始人是黄炎培10.在儿童教育中主要“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0.我国近现代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行知10.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10.主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1.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古希腊思想家是格拉底11.开创教育性教学先河的思想家是格拉底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2.建立起具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的是拿破仑12.在柏拉图关于教育容的论述中,他最为重视的是哲学12.文艺复兴时期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的教育代表作是《巨人传》1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所有城市都先后建立不受教会控制的拉丁学校。
中外教育管理史-内部资料
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简而言之,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
2.教授治校:教授治校即让教授为评议会的多数,“议决立法方面的事”;让教授中的学长“分任行政方面的事”;让教授主任“分任教务”等等。
这是北洋军阀政治统治时期,北京大学改革管理制度贯穿的一个核心思想3.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学制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各方面的综合反映。
4.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也称早期人道主义教育,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内的种种要求。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康帕内拉,法国的拉伯雷、蒙旦,捷克的夸美纽斯等等。
由于人文主义教育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这时的教育所培养的人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积极从事社会、政治、文化、工商业活动的实际活动家,也就是说,教育不再是神性的,而是人性的。
因而,人文主义教育直接推动着教育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5.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为实现普及教育所设计的一种新的初等教育理论。
所谓要素.就是各学科教育的最基本和最简单的要素,它也是各学科教学的出发点。
(要素教育论为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当时师范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学校主权”:“学校主权”是德国州政府对学校的一种监督权。
根据德国基本法规定,中小学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国家的监督之下,而代表国家的主要是州政府。
州政府包括州议会和州文化与教育部,拥有对学校的监督权,被称为“学校主权”。
州政府主要制定学校立法和财政计划,州文化与教育部负责计划学校的发展和颁布相应的规定。
学校管理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州7.策问: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汉文帝更为重视选拔人才,还亲自出题策问。
所谓“策问”,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令被举荐者作答8.“自由教育”思想:“自由教育”思想是亚里斯多德提出的“通才教育”的一种形式。
中外教育管理史完整的复习资料
中国部分第一章先秦时期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名称有(序)和(校)商朝除继承已有的(庠)和(序)外,有创设了(瞽宗)和(学)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即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五学。
学在官府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期的主要教育内容。
这些教育内容体现出西周的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的特点。
仁的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
内容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当时奴隶制教育的等级性,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
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讨气氛浓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们分别去教其他弟子,这样可以二传、三传甚至更多,这种教学方式叫做“次相授受”。
西周继承和发展了夏、商的教育,形成了以“六艺”为主的教育内容。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相当于政治伦理课程,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和宗教礼仪等。
乐是与礼的教育密切配合的教育内容,主要起到精神陶冶的作用。
射和御为军体训练。
书、数为传授语言文字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课程。
西周以“六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讲求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这是西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教育上的体现,也是对教育的要求。
视学包括两种,一是天子象征性的视学,以示尊老敬德,重视教育。
二是督导性的视学。
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视察的内容都包括德行和道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而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考查的标准,以督促、引导学生的学习。
选贤贡士制度:即西周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由诸侯和地方民政长官选拔德行、道艺兼优者贡于天子,或升入大学深造。
这是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
学在官府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产物。
当时,奴隶主阶级垄断着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文化知识掌握在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官员受理,教学所用之“书”“器”(教具)则为官师占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部分第一章先秦时期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名称有(序)和(校)商朝除继承已有的(庠)和(序)外,有创设了(瞽宗)和(学)西周继承和发展了夏、商的教育,形成了以“六艺”为主的教育内容。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相当于政治伦理课程,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和宗教礼仪等。
乐是与礼的教育密切配合的教育内容,主要起到精神陶冶的作用。
射和御为军体训练。
书、数为传授语言文字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课程。
西周以“六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讲求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这是西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教育上的体现,也是对教育的要求。
视学包括两种,一是天子象征性的视学,以示尊老敬德,重视教育。
二是督导性的视学。
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视察的内容都包括德行和道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而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考查的标准,以督促、引导学生的学习。
选贤贡士制度:即西周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由诸侯和地方民政长官选拔德行、道艺兼优者贡于天子,或升入大学深造。
这是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
学在官府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产物。
当时,奴隶主阶级垄断着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文化知识掌握在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官员受理,教学所用之“书”“器”(教具)则为官师占有。
只有奴隶主贵族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
而世卿世禄制度又使这种垄断得到世袭,官师代代相传。
因此学术一直为官府垄断,民间不可能有学。
加之,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无力供养、也不需要为官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再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器”,这是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根本原因。
1、稷下学宫是齐国在都城临淄稷门之下设立的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
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讨气氛浓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2、教育体制:稷下学宫是齐国创办的,一切教学设施及教学、生活所需经费,都由齐国提供。
但是学宫的讲学、研讨则由私人主持。
3、办学原则:稷下学宫办学实行门户开放、学术自由的原则。
4、学生管理:稷下学宫门户开放,学术自由,为学者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氛围。
但并不是毫无规矩。
稷下学宫的学则—《弟子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了全面、详细的规定。
一是,要求学生虚心受教,尊敬老师。
二是要求学生饮食起居要有良好的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
三是规定了学习的规则。
《弟子职》可以看出,稷下学宫管理松而不散,自由而有序,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范例。
西周官学的衰败,表现在“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职掌文化教育的“官师”或投奔诸侯,或流落民间;官府之中的“书器”也随之散落诸侯和民间;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厌学、学校废弃。
这表明奴隶制官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私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1、在于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教育不再是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2、官师和受过六艺教育的贵族子弟等“文化人”流落民间,形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即士阶层。
其中一部分人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招收弟子,授徒讲学,成为私学的教师。
3、随着官师的流落,官府的“书、器”也流散到明年见,为私学提供了所需的教材和教具。
4、诸侯用士养士,促进了私学的发展。
私学兴起时教育制度的重要变革,它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使教育从政事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体系。
各家各派在创办私学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教育管理经验,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管理思想,为后世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即“有教无类”②关于学制的构想。
“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③关于视学制度:提倡帝王亲自视学,以示国家尊师重教。
主张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视学制度,每隔一年要进行一次教育视察,以正确引导学校的教育教学。
1、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是孔子提出的设置课程的原则。
“志于道”是以培养仁义之人为教育教学的目标。
”据于德”是依据”德”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
孔子认为这些教育目标和要求,要通过“六艺”教育来完成。
他主张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尤其要重视仁的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
内容为:《诗》《书》《礼》《乐》《易》《春秋》。
2、在教学的常规管理上:儒家主张要重视入学教育,入学时要举行隆重的典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懂得尊师重教。
3、在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上:主张要注意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成;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因材施教;要注意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儒家的教师管理思想。
①孔子主张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充满仁爱之心,要做到言传身教。
②荀子主张要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他甚至认为是否尊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
同时他对教师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教学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③《学记》对儒家的教师管理思想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认为教师不仅是教人“为长”“为君”,而且是化民教民者。
要审慎择师,要尊师重道。
教师要学识渊博,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要善于语言表达,要不断学习进修。
①招生原则,儒家创办的私学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②教学管理孔子根据“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的原则设置课程,不仅重视书本知识,而且重视身体力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注重启发诱导;③经费管理主要来自诸侯的馈赠,所得经费主要用于教学和师生的生活开支,也常资助出使学生的父母或赡养去世学生的老人。
④教师与学生管理:注重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弟子入门要交纳束脩,以示尊师。
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
文教政策思想:①主张要以“强说人”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对“农与工肆之人”进行说教。
通过教育,培养“为义”的“兼士”或“贤士”,由他们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从而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理想社会。
教育内容:②墨家所要培养的“兼士”,既要有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品质,又要有履行墨家道义的实际才能和本领。
墨家不仅重视“识义”“为正”的道德教育,而且重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①培养目标:以培养“兼士”(贤士)为目标。
兼士的三条标准是“厚乎德行、辨乎言谈、博乎道术”②教育对象与招生原则:“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即教育要深入到社会下层之人,“农与工肆之人”是墨家的主要教育对象。
③教学管理:以《诗》《书》《春秋》为教学内容。
重视教以劳动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
④组织管理制度:墨家私学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
私学领袖为“巨子”,门徒要绝对服从。
墨家有“法仪”,巨子、门徒必须共同遵守。
在社会激烈变革的时候,各诸侯逐渐认识到人的智谋和才能的特殊作用,为了争霸称雄,他们冲破世卿世禄制度,争相用士养士,委以重任等,使得社会上的许多人纷纷改行从学。
稷下学宫:是齐国在都城临淄稷门之下设立的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
稷下学宫的学则—《弟子职》学生要虚心受教,尊重老师;饮食起居要有良好的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规定学生学习的规则。
稷下学宫管理松而不散,自由而有序,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范例。
规定孝廉所举之人必须在40岁以上,而且对岁举的孝廉由朝廷进行考试,儒生考以儒家经典,要求必须遵守家法,文吏试以奏章律令,然后在端门进行复试。
“师法”,即弟子传经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师所传,不能有一字出入。
这样,一祖师之下的徒子徒孙代代相传,即形成家法。
①书同文:以小篆为统一的文字标准。
②行同伦:(统一道德规范)③设三老以掌教化④禁止私学,焚书坑儒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①设《五经》博士②建立博士弟子制③以儒术取士④视学制度。
汉武帝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
以儒生为标准,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无疑具有导向作用,会有效的促进儒家思想的贯彻和实施。
不仅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大发展,而且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方针,对整个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和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所采取的文教政策,在本质上与秦始皇是一致的,都是要统一思想,巩固专制统治。
但是,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却大不相同:秦始皇采取的是极端残暴的高压政策;汉武帝则以疏导、劝诱为主,一方面积极的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
这表明汉代统治者吸取了秦代残酷压制、以法代教的教训,在政治上走向了成熟。
汉代的学校有官学和私学两大类。
官学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中央官学是朝廷办的,有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地方官学是地方政府办的学、校、庠、序。
私学有程度较高的经馆和程度较低的书馆等。
汉代的官学和私学并举的学校系统,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格局。
太学的管理:①办学目标:为朝廷培养各种官吏,并对教育起示范和向导作用。
②教师的管理:汉代的教师称为博士,博士之首称为祭酒。
③学生的管理:太学的学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由太常选送的。
(正式生)二是有郡国县官选送的。
三是按规定一定级别的官吏子弟享受进太学的权利而入学者。
四1、儒家经典是太学唯一的教学内容。
2、太学没有修学年限的规定。
3、教学以自学为主,鼓励学生自学和相互论辩。
45、太学注重考试,考试有太常主持,通过者委以官职,此谓为“学选”。
考试的办法谓之策试,类似今天的抽签考试。
⑶私学的管理:⑴类型,初级程度的蒙学、高级程度的专经研习。
⑵名称,蒙学私学的名称“书馆”“乡塾”。
研习专经的私学的名称“经馆”“经舍”“精庐”⑶教材,蒙学私学的教材《急就篇》、识字课本《苍颉篇》《爰历》《博学》。
研习专经的私学的教材《五经》⑷研习专经的私学的传授方法,“次相授受”“转相传授”。
汉初统治者无暇兴学设教,而各级官僚机构又需要大批的人才,便大力网络民间隐逸人才,一批从事私人讲学的人才及其弟子因而得到仕进,从而大大激发了中小地主求学和私人讲学的积极性,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中央官学院在京师,而地方官学未得到普遍发展,无法满足读书人的要求,于是私学更加兴盛。
①统一经学标准。
西汉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主持召开石渠阁会议;东汉建初四年(79年)汉章帝主持召开著名的白虎观会议。
撰成《白虎通》一书。
经学有了同意的标准,官学和私学也有了规范的教学内容。
②刊刻石经。
汉灵帝准奏,蔡邕便令人将自己手书的经文刻于石碑,立于太学门外。
这就是熹平石碑。
熹平石碑,为学校及自学者提供了标准、规范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