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体着陆器附着机构设计研究
“嫦娥三号”着陆缓冲机构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嫦娥三号”着陆缓冲机构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嫦娥三号是中国首次成功探测月球的探测器,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是其着陆缓冲机构。
着陆缓冲机构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嫦娥三号的成功着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也为未来的探月计划以及其他太空探测任务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嫦娥三号的着陆缓冲机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着陆减速器、悬架系统以及机器人探测器。
着陆减速器是一个由多层组成的结构,用于减速着陆时的冲击力。
它由阻尼器、非线性弹簧和柔性悬挂组成,通过复杂的动态分析和试验验证,以达到较佳的着陆减速效果和稳定性。
其次是悬架系统,它主要由减震器和类似于汽车悬架的机械构件组成。
在着陆后,减震器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吸收着陆带来的冲击力,从而减轻机械结构的振动和冲击。
机器人探测器则可以快速、精确地探测月面,收集有助于科学研究的宝贵数据并传回地球。
关于着陆缓冲机构的研究成果,最先要提到的是其可靠性。
在嫦娥三号着陆的过程中,这个机构成功缓解了着陆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为任务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此外,这个机构的可靠性也为未来探月计划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经验积累。
此外,着陆机构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的太空探测任务提供了借鉴。
例如,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以及中国的“天问一号”等探测器的着陆缓冲机构都采用了类似的设计和技术,展现了嫦娥三号的创新性和领先地位。
总之,嫦娥三号着陆缓冲机构的研究成果是中国航天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在未来探月任务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个机构的设计和技术不仅为探测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经验,也扩大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我相信,在未来的探索中,中国的创新和实践将继续引领和推动探索太空的进程。
此外,嫦娥三号着陆缓冲机构研究的成功,离不开中国航天工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
中国航天工业在探月任务中的不断发展,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和领袖地位,也为国内航天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未来,中国航天工业将继续研究航天技术,提高自身的实力和竞争优势,为探索太空和推动科学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惯导融合特征匹配的小天体着陆导航算法
Absr c : meh dfrs a e r f a tn mo slndn n t e a tri s p ee td i hs p p r b s s o u in o e t r ta t A t o o p c ca u o o u a i g o h seod i r sne n ti a e a e n f so ffaue t p it aa a emac ig c mbne t n riln vg to onsd tb s thn o i d wih ie t a iain.F au eponsc n b xr ce rm y a o n ma e y PCA— I T a e tr it a ee ta td fo f — ru d i g sb l SF
b si td b sn e t e p i t th n n malb d h p e etmae y u igf aur onsmac ig a d3D s l o y s a e.Atte tr na a d n h e mi lln ig,tk ig te mo aci g svr a en h s i ma ea i— t a a iainma n ee tn p rp it ons h u ln vg to p a d s lci ga p o rae p it ,te6DOF sae fte s a e r f c n b si td b h o iain o pi ttso h p c ca a ee tmae yte c mbn t fo t- t o
3 .北 京 理工 大 学 宇 航 学 院 深 空 探测 技 术 研 究 所 ,北 京 10 8 ) 0 0 1
摘
要 :针 对 探 测 器 着 陆 小 天 体 的 过程 提 出 了一 种 基 于特 征 匹配 结 合 惯 导 信 息 的 探 测 器 自主 着 陆 导 航 算 法 。
航天科学素养题库及答案
航天科学素养题库及答案1. 什么是航天科学?答:航天科学是研究宇宙空间中的物质、能量、运动规律以及宇宙空间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
2. 什么是人造卫星?答: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制造并发射到地球或其他天体轨道上的人造物体,用于通信、导航、气象观测、地球观测等多种用途。
3. 什么是航天器?答:航天器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宇宙空间中运行的任何人造物体,包括卫星、宇宙飞船、探测器等。
4. 什么是国际空间站(ISS)?答:国际空间站是一个由多个国家合作建造和运营的大型空间站,用于进行科学研究、技术测试和太空探索。
5. 什么是火箭?答:火箭是一种将物体推进到太空的飞行器,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推力来克服地球的重力。
6. 什么是地球同步轨道?答:地球同步轨道是一种卫星轨道,卫星在这种轨道上运行时,其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因此相对于地球表面的位置几乎不变。
7. 什么是月球探测器?答:月球探测器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探索月球的航天器,可以是绕月飞行的轨道器,也可以是着陆月球表面的着陆器。
8. 什么是火星探测器?答:火星探测器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探索火星的航天器,可以进行绕火星飞行、着陆火星表面或在火星表面行驶。
9. 什么是太阳系?答: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其他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10. 什么是宇宙背景辐射?答: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微波辐射,它遍布整个宇宙空间,是研究宇宙早期状态的重要线索。
11. 什么是黑洞?答:黑洞是一种天体,其质量极大,引力强到连光都无法逃逸,因此无法直接观测到,只能通过其对周围物质的影响来推断其存在。
12. 什么是引力波?答:引力波是由天体运动产生的时空扰动,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是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和天体物理过程的重要工具。
13. 什么是宇宙膨胀?答:宇宙膨胀是指宇宙空间本身在不断扩张,星系之间的距离在增加,这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一个重要观测结果。
可行走着陆器的牛顿-欧拉法动力学研究
可行走着陆器的牛顿-欧拉法动力学研究冯盖亚1,2,3贾山1,2,3陈金宝1,2,3周向华1,2,3(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南京 211106)(2 深空星表探测机构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1106)(3 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实验室,南京 211106)摘 要 基于一种具有串并联混合腿足机构的四足可行走着陆器,为摸清其行走过程中的关节能耗问题,采用牛顿-欧拉方法进行了动力学建模研究。
首先,采用D-H 法建立串并联混合腿足机构的关节坐标系,进行正向运动学和逆向运动学的推导;然后在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着陆器整机的全状态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以足端相对轨迹为输入,获取着陆器在运动过程中各关节受力情况的变化曲线;最后,采用五次样条插值法规划一段运动轨迹,用ADAMS 仿真软件进行着陆器虚拟样机仿真。
经验证,该动力学模型理论计算数值和虚拟样机仿真数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可以作为后续能耗模型建立和优化的基础。
关键词 可行走着陆器 运动学 牛顿-欧拉动力学 足端轨迹规划中图分类号:V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518(2024)01-0053-12DOI :10.3969/j.issn.1009-8518.2024.01.005Newton-Eulerian Dynamics of a Walkable LanderFENG Gaiya1,2,3JIA Shan1,2,3CHEN Jinbao1,2,3ZHOU Xianghua1,2,3( 1 Academy of Astronautics,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1106, China )( 2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sm for Deep Space Planet Surface Exploration,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211106, China )( 3 Laboratory of Aerospace 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 Technology, Nanjing 21110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 four-legged walkable lander with a series-parallel hybrid leg-foot mechanism, the Newton-Euler method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dynamic modeling of the joint energy consumption problem during walk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of joint energy consumption during walking. Firstly, the D-H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joint coordinate system of the series-parallel mixed leg-foot mechanism, and the forward kinematics and inverse kinematics are derived.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the kinematic model, the Newton-Euler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a full-state dynamic model of the lander, which takes the relative trajectory of the foot end as the input to obtain the change curve of the force in each joint during the movement of the lander. Finally,the five-order spline interpo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plan a section of motion trajectory, and the ADAMS simulation software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virtual prototype of the lander.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value of the dynamic model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 of the virtual prototype have the same收稿日期:2023-01-13引用格式:冯盖亚, 贾山, 陈金宝, 等. 可行走着陆器的牛顿-欧拉法动力学研究[J].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24, 45(1): 53-64.FENG Gaiya, JIA Shan, CHEN Jinbao, et al. Newton-Eulerian Dynamics of a Walkable Lander[J]. Spacecraft Recovery & Remote Sensing, 2024, 45(1): 53-64. (in Chinese)第 45 卷 第 1 期航天返回与遥感2024 年 2 月SPACECRAFT RECOVERY & REMOTE SENSING5354航 天 返 回 与 遥 感2024 年第 45 卷change trend, which proves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and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subsequent energy consumption model.Keywords walkable lander; kinematics; Newton-Euler dynamics; foot end trajectory planning0 引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已久,随着近现代工业的发展,机器代替人工已成为各领域的发展趋势。
基于H∞滤波技术的小行星软着陆光学惯性组合导航方法研究
统 在保 证相对较高导航精度 的同时 ,极 大地改善了系统 的鲁棒性 和可靠性 。 关键词 :小行星软着陆 ;光学惯性组 合导航 ;K l a a n滤波 ;H m 滤波
1 引 言
软着 陆小 行 星将 是 未 来 深 空 探 测 最 复 杂 的任
小行星光学惯性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实 际应用进一
鉴 于 K l n滤 波技 术 在应用 于 软着 陆小 行 星 a ma
2 光学惯性 组合 导航 系统
由于小天 体引 力场 弱且 分 布不 规则 ,给探
测 器 软 着 陆造 成 了很 大 困 难 ,必 须 控 制 探 测 器 着 陆 时 相 对 速 度 为 零 ,因 此 需 要 精 确 地 确 定 探
务之一 ,由于存在较长 的通讯延迟 ,采 用传统 的
基 于深 空 网的导 航模 式 已无 法 满 足 实 现 高 精 度 软
着 陆的要 求 ¨ ,以惯 性 导 航 为 主 ,光 学 导 航 辅 助 J
的组 合 导航模 式 已逐 渐成 为小 行 星软 着 陆 自主 导 航 系统 发展 的 主 要 方 向 。在 该 组 合 导 航 模 式 下 , 比较 常 用 的滤波 方式 是 K la 波技术 。K la a n滤 m am n 滤 波器 只有 在 系统 模 型 和 噪 声 统计 特 性 精 确 已知 的情 况 下 才 能 获 得 系 统 状 态 的 最 优 估 计 _3,但 2] I 由于小 行 星环 境 的 特殊 性 ,在 向其 软着 陆 的过 程 中存在 着各 种 不 确 定性 因 素 ,这 就会 使 得 实 际工 作 时 K la 波器 估计 精度 大 大降低 ,严 重 时会 a n滤 m 出现滤 波 发散 。
0 ㈩ 3 x ]
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
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着陆控制是航天器进入行星表面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成为了热点话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的相关问题。
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不断深入,探月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太空任务。
嫦娥三号是中国首次实施地外天体着陆的任务,其着陆控制技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任务的成功。
因此,对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月观察、月面环境模拟、着陆程序设计和实验验证等方面。
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仿真实验方法,对嫦娥三号的着陆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以优化着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软件仿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际系统或过程进行模拟和仿真。
在着陆控制中,软件仿真主要用于模拟着陆过程,以便对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
优点:软件仿真可以在实验环境中模拟真实着陆过程,有助于研究人员对控制系统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降低了实际实验的风险和成本。
缺点:软件仿真无法完全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所有因素,仿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受到限制。
同时,软件仿真的开发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这里我们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为例,说明软件仿真在着陆控制中的应用。
火星科学实验室的着陆过程需要穿越火星的大气层,对其着陆控制的研究极具挑战性。
通过软件仿真,科学家们成功地模拟了火星科学实验室的着陆过程,并为实际着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对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着陆控制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分析,以及软件仿真原理和优缺点的讨论,我们发现软件仿真在着陆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软件仿真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模拟复杂环境和真实条件下着陆过程时。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建议加大软件仿真方面的研发投入,提高仿真精度和可信度。
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也将对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探索宇宙中的生命:寻找地外生物的证据
探索宇宙中的生命:寻找地外生物的证据1. 引言1.1 概述宇宙是一个广阔神秘的领域,迄今为止,我们只能观测到极小的部分宇宙。
人类对于在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一直有着无尽的好奇和追寻。
寻找地外生物已经成为现代天文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这不仅是因为确定地外生命存在与否对我们理解宇宙起着关键性作用,更源自于我们对于自己作为人类在这个广袤宇宙中的定位和意义的追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探索宇宙中的生命这一主题展开详细论述。
首先,我们将通过定义和描述生命以及讨论其特征来建立基本概念,并阐明探索地外生物在科学上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目前寻找地外生物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太空探测器任务、行星表面分析手段以及远程观测技术等。
此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已知的地外生命迹象与案例,如火星水文痕迹发现、太阳系冰体微生物检测方案以及外太阳系天体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结果等。
最后,我们将总结探索地外生物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展望当前的探测进展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同时,我也会探究人类对宇宙中生命的认识成果以及持续努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讨论关于宇宙中存在地外生命的证据和可能性。
通过对已知迹象和案例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更清晰、更具洞察力的视角,帮助读者了解并理解这个令人着迷的领域。
同时,我们也希望激发更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对于探索地外生命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动人类对宇宙中生命存在问题的认知与理解突破前进。
2. 宇宙中的生命概念:2.1 生命定义和特征:生命是指具备生长、变化、繁殖等基本特征,并能自我维持和适应环境的一种存在状态。
常见的生命特征包括有机物组成、代谢作用、细胞结构以及遗传信息传递和复制。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2.2 宇宙探索意义:探索宇宙中的生命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回答人类一直以来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如“我们是否孤独于宇宙中”,“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独一无二”。
其次,通过发现地外生命,我们可以扩大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理解,并且可能提供新的科学视角。
小天体软着陆器自主障碍规避控制方法研究
迹下降到小天体表面 。通过数学仿真验证 了该 方案 可以成功完成 自主障碍规避 。
关键词 :小天体 ;障碍 规避 ;软着陆 ;轨迹规划
0 引 言
随着 行 星 际 探 测 任 务 的 日益 增 多 ,探 测 器 在天 体表 面 的安 全 软 着 陆 已 经 成 为 未 来 深 空 科 学 探 测 的 重 要 任 务 和 课 题 。 为 了对 有 科 学 价 值 的 区域 进 行 研 究 和 取 样 ,希 望 探 测 器 能 够 在 危
自主 地 在 曲 面 地 形 上 产 生 一 条 由 当前 位 置 到 着
陆点 的 轨 迹 ,控 制 探 测 器 沿 该 轨 迹 运 动 到 着
陆点。
本 文将 设计 向小天 体 软 着 陆 中 自主 障碍 规 避 控 制方 案 。该方 案给 出 了一 种 障碍 规 避 策 略 ,并 采 用相 平面 法设计 了控 制 律 使探 测 器 沿规 划 轨 迹
候 有 以下 规则 :新 着 陆 点尽 量 在 探 测 器 当前 位 置
附近 ;新着 陆点在安 全 区域 中心 ;规 避 轨 迹 不 要
穿越 障碍 区域 上方 ;在规 划 规 避 轨迹 时要 考 虑 使
探测 器尽 可能快地 到达 新着 陆点 上方 。
(= +பைடு நூலகம்c3 () C 。 c2÷正+ 1 ) 扣+ 。 3
朱 圣英 崔 平远 崔祜 涛
10 8 50 0 哈 尔 滨 工业 大学 深 空 探 测 基 础 研 究 中心 哈 尔 滨
摘
要:为 了保证未来软着陆小天体任务成 功完成 ,探测器必须具有 自主障碍检测与规避 的能力 。本文设计 了向小天
体软着陆探测器 自主障碍规避控制方案 ,给出了一种 障碍规避策 略 ,并采用相 平面法设计 了控制律使探 测器沿规划规 避轨
嫦娥三号工程可靠性概述--东华大学工程导论作业
嫦娥三号工程可靠性概述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分“绕、落、回”三期分步实施。
“嫦娥三号”任务作为二期工程的主任务,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球以外天体实现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活动,是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为实现月面软着陆,我国成功开发了新型航天平台——着陆探测器,采用了梁板复合式结构设计和可大范围伸缩的四腿式着陆缓冲机构,设计了自主式、高精度的分段减速悬停式无人着陆控制方案。
着陆探测器搭载的“月面巡视探测器”,是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对月球进行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的专用车辆,公众习惯称之为月球车。
“嫦娥三号”月球车原车设计质量140kg,由移动、结构与机构、导航控制、综合电子、电源、热控、测控数传和有效载荷共8个分系统组成,以太阳能为能源,能够耐受月表真空、强辐射、+150℃~-180℃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
从月表的路况上看,月球重力是地球的1/6,月球表面的土壤非常松软,而且崎岖不平,石块、陨石坑遍布。
在这种情况下,月球车既不能打滑下陷,还要能爬坡越障。
“嫦娥三号”月球车移动分系统,采用轮式、摇臂悬架方案,由车轮、摇臂和差动机构等组成,具备前进、后退、原地转向、行进间转向、20°爬坡、20cm越障的能力。
从地月距离上看,由于相距38.4万公里,通讯距离太远,月球车必须具备独立处理各种环境的能力。
“嫦娥三号”月球车上导航控制分系统,携带有相机及大量传感器,在得知周围环境、自身姿态、位置等信息后,可以通过地面或车内装置,确定速度、规划路径、紧急避障、控制运动与监测安全,保证到达目的地。
从月球昼夜周期上看,月球上一天的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27天略多,因此,月球昼夜间隔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
“嫦娥三号”月球车电源分系统,由两个太阳电池阵、一组锂离子电池组、休眠唤醒模块、电源控制器组成,利用太阳能为车上仪器和设备提供电源,不仅可以保证月球车白天连续工作相当于地球的14天,而且由于月夜无法通过光能发电,在月球车进入休眠状态后,过了14天还必须能够自动唤醒重新工作。
着陆小天体的自主GNC技术
小天 体的极 区和 探测 器之 间的 由于小天 体 自旋 所带来 的相对 切 向速 度 比较 小 , 以 小天 体 的 极 区 所
是 比较理想 的着 陆 区。本文 给 出了一种 垂直 着陆小 天体北 极地 区 的 自主 G C方案 。 首先 , 于对 自然 N 基
尽管 小 天体 一 般 都 是很 不 规则 的椭 球 体 , 们 它 的势 函数仍 然可 以通 过 球 体 调 和函 数来 近 似 得 到 ,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1 期
20 0 6年 1 月
宇 航 学 报
J un l f t n u i o r a r a t s o As o c
Vo . 7 No. 12 1
J n a y2 0 a u r 0 6
着 陆小 天体 的 自主 G C技 术 N
下面 给 出了小天 体 引力势 函数模 型 ( 四阶) b:
: :
特 征点 ( 比如 , 弹坑 ) 自动提 取 案 , 用扩 展 卡 尔 曼 利
滤 波估 计 探测 器状态 、 抑止 测量 噪声 ; 为了实 现垂直
李 爽 ,崔祜 涛 ,崔 平 远
( 哈尔滨工业人学 17信箱 深空探测基础研究中心,哈尔滨 10 0 ) 3 50 1
摘
要 :由于 目标 小 天 体 和 地 面站 之 间 存 在 较 长 的通 讯 延 迟 , 之 小 天 体 的 动 力学 环 境 复 杂 多 变 , 统 的 基 加 传
于 深 空 网 的 导航 、 导 与 控 制 ( N ) 式 已 不 再适 合探 测 器 着陆 小 天体 。为 了实 现 安 全 着陆 小 天 体 , 测 器 必须 具 制 G C模 探 有 自主 导航 、 导 和 控 制 的 能 力 。本 文 提 出 了一 种 着 陆小 天体 极 区 的 自主 G C方 案 : 先 . 于 对 自然 特 征 点 的 自 制 N 首 基
基于半主动控制的小天体着陆器缓冲器的研究
样 , 陆 过 程 中 的 冲击 能 着 便 转化 为 电机 的电能 。若
耗 能 电阻不 能完 全吸 收着
图 2 缓 冲器 结 构 图
Fi 2 Th tu t e g. e sr cur
da r m fbu fr ig a o fe
能, 它将 冲击 能通 过 缓 冲器 的传 动 装 置将 运 动 传 人 到
空探 测 的前沿课题 之一 , 研 究太 阳系 的起 源 、 展 和 对 发
节 电阻 的阻值 大 小 即 可 调 节缓 冲阻 尼 系 数 的 大 小 , 同 时缓 冲器 有调 节 基 座 高 低 的作 用 ; 向节 有 两 个 自由 万 度 , 以使 着陆 器很好 的适 应 复杂 地 形 , 可 待着 陆 脚全 部 着 陆后 , 向节锁 定 以保 持 基 座 的 姿 态 , 时 , 向节 万 同 万
转化 为 齿 轮 的 转 动 , 电机 的输 出经过谐 波 减速 器减 速后 与 该 齿 轮 相 连 。 这
天体 的着 陆器 附 着 机 构及 缓 冲系 统 , 过 该 缓 冲 系 统 通
把着 落过程 时 的动 能好 散掉 。对缓 冲系统 进 行原 理 与
方案设 计 , 对着陆 过程进 行 动力 学 建模 与分 析 , 通 过 并
冲击 。
着陆器 着陆 过程 的动 力 学模 型 见 图 3 a 所 示 , () 其
中 为缓 冲器 上部分 的质量 , 和 c 分别 为缓 冲器 的
刚度 和 阻 尼 ,
, 、
基 金项 目:科 技 部 8 3项 目( 0 8 A1A 1 ,S L 2 00 A 1 资助 6 2 0 A 2 24) ( K R 0 8 1 O )
仿真 , 通过仿真表明 , 主动着陆控制耗散功率 曲线 比较平稳 , 半 反弹速 度减小 7 . %。 16
小天体软着陆器自主导航与障碍检测研究
的所 利用 特征 点 中也 包 含 着 陆 器位 姿 的信 息 ,将 自主 导航 系统 与 障碍 检 测 系 统 相结 合 ,提 出 了一 套着 陆小 天体 的 自主导 航 与 障 碍检 测 方 案 ,该 方 案利用 着 陆 器所 携 带 的 多种 传 感 器 提 供 的信 息 ,
基 于扩 展卡 尔曼 滤 波 方 法确 定 着 陆器状 态 、小 天
维普资讯
20 0 7年 9月
深 空探 测 研 究
DEEP S AC EXPL P E 0RATL 0N
S p2 0 e.0 7
Vo. No 3 15 .
第 5卷
第 3期
小 天体 软 着 陆器 自主 导 航 与 障碍 检 测研 究
朱 圣 英 崔 平远 崔祜 涛
0 引言
随着 行星 际探 测 任 务 的 日益 增 多 ,着 陆 器 在 目标 天体 表面 的安 全 软着 陆 已经 成 为未 来 深 空 科 学探 测 的重 要 任务 和课 题 。为 了安 全准 确 地 在 目 标小 天体表 面着 陆 ,导 航 系统需 要 实 时提 供着 陆
像上 每点 的灰 度 信息 来 获 得 着 陆 区 地 表结 构 ,这 种方 法精 确地 对着 陆 区进 行地 表重 构 是 建立 在光
10 8 500 哈尔 滨工业 大学深空探 测基 础研 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 学科 学园 3 3 00信箱 摘
要 :提 出了一种小 天体 软着 陆 自主导航与 障碍 检测方法 。该方法在确定着 陆器 相对 目标 天体 的位 姿同时 ,重构大
量特征点的位置 ,并利用特征点位置信息采用最小平方 中值法 拟合 着陆区地形平 面 ,基 于该平 面检测 出障碍的类型 、位置 与大小等信息 ,检测 出的障碍信息 ,考虑到减小着陆器位移与 降低 障碍造成 危险两方 面的要求 ,给出一种着陆 区性能评价 指标以确定最终安全着陆点 。通过数学仿真验证该方法可 以完成软着陆小天体 的 自主导航 与障碍检测任 务。 关键词 - 自主导航 ;障碍检测 ;小天体 ;软着陆 ;着陆点评价
重型火星探测器着陆方法
重型火星探测器着陆方法1.引言1.1 概述火星探测器的着陆方法是重型火星探测任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着陆方法,我们可以将探测器顺利降落在火星表面,并开始进行科学探测和研究工作。
着陆方法的研究和设计是迈向火星探索的重要一步,它直接影响到探测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成功度。
当前,火星探测器的着陆方法主要分为几种:气垫减速、制动伞减速、发动机减速和混合减速等。
每种着陆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需要根据任务需求和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气垫减速是一种常见且可靠的着陆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探测器在进入火星大气层后,通过操控姿态和可调节的耐热外壳,利用大气层的阻力来减速并最终降落在火星表面。
气垫减速可以确保着陆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减小了对探测器的冲击力,有利于保护载荷安全。
制动伞减速是一种相对简单且有效的着陆方法。
它通过发射并展开一个巨大的降落伞,利用大气阻力的作用来减速探测器。
制动伞减速可以快速减速并稳定降落,适用于火星大气层较稀薄的地区。
发动机减速是一种高精度和灵活的着陆方法。
通过点火发动机,探测器可以实时调整姿态和速度,精确地控制下降过程。
发动机减速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大量的燃料储备,但它能够应对复杂的地形环境,提供更精确的着陆位置和速度,有利于科学探测任务的进行。
混合减速方法是综合利用多种着陆方式的组合。
通过气垫减速和发动机减速的结合,可以在保证探测器安全的同时实现较高的着陆精度。
混合减速方法能够克服单一方式的局限性,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行性。
总之,火星探测器的着陆方法对于探测任务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任务需求、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着陆方法,并不断创新和改进,为深入了解火星的奥秘做出更大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重型火星探测器的着陆方法,并简要介绍文章的目的。
月球探测器方案设计论文
月球探测器方案设计论文月球探测器是人们在探索外太空中心愿,而月球作为最近的天体之一,也是人们比较感兴趣的目标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一种针对月球的探测器方案设计,并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任务概述该探测器的任务是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任务:1.地质探测:包括地形图的制作、地质样品采集等。
2.天文探测:进行月表的昼夜变化观测、月球背面的拍摄等。
3.环境监测:对月球表面的温度、辐射等环境进行监测。
4.其他任务:如飞行器本身的技术验证等。
二、装备配置探测器的装备配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着陆器:着陆器是进行探测的基础装备,其主要任务是在月球表面进行采样和观测。
着陆器应具备高精度自主导航、精密着陆和保护采样器和科学仪器等功能。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移动能力,以便更好的拓展探测区域。
2.车辆:车辆的主要任务是在月球表面进行移动探测,包括样品采集和环境监测等。
车辆应该具备足够的电能储备、高精度自主导航、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以保证更好的探测效果。
3.采样器:采样器是进行地质探测的重要装备,主要是用于取样。
采样器应该具备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取样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样品的保护和传输等问题。
4.科学仪器:科学仪器是进行环境监测和天文探测的关键装备。
主要包括温度、辐射和光学测量等技术。
三、方案优劣分析这种探测器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技术成熟:探测器的各项技术都比较成熟,可以保证探测器的运作稳定性和高效性。
2.探测范围广:探测器可以进行地质、天文和环境等多年探测。
3.自主导航能力强:探测器具备高精度自主导航能力,可以自主完成采样、探测和监测等任务。
4.探测效率高:对于样品采集和环境监测等任务,探测器可以高效的完成,提高了探测效率。
但是该方案还存在以下问题:1.探测范围受限:由于探测器的重量和能耗等问题,其探测范围比较受限制。
2.低载荷:探测器装备较少,可能会影响探测效果。
四、结论总的来说,该探测器方案是比较可行的。
新颖别致的嫦娥-3着陆器
新颖别致的嫦娥-3着陆器诸葛言【摘要】嫦娥-3任务由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构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探测器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承担,其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研制。
它的宽度为4m、高有4.2m,发射质量3780kg,其中干质量1220kg。
落月后,在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支持下,嫦娥-3携带的有效载荷开展科学探测。
嫦娥-3由着陆器和巡视器(又叫玉兔号月球车)组成,其中的着陆器在嫦娥-3软着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装有2台在世界上首次应用的科学探测仪器。
【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6页(P9-14)【作者】诸葛言【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嫦娥-3着陆器在月面工作示意图(神舟传媒制)嫦娥-3任务由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构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探测器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承担,其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研制。
它的宽度为4m、高有4.2m,发射质量3780kg,其中干质量1220kg。
落月后,在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支持下,嫦娥-3携带的有效载荷开展科学探测。
嫦娥-3由着陆器和巡视器(又叫玉兔号月球车)组成,其中的着陆器在嫦娥-3软着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装有2台在世界上首次应用的科学探测仪器。
1 着陆器性能优异嫦娥-3的着陆器是我国成功开发的新型航天器平台,采用了梁板复合式结构和可大范围伸缩的四腿式着陆缓冲机构,设计了自主式、高精度的分段减速悬停式无人着陆控制方案,能够自动智能选定着陆点、进行精确悬停着陆,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航天器之一。
其质量为1080kg,设计寿命12个月,由结构与机构,着陆缓冲,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热控,测控数传,定向天线,数据管理,一次电源,总体电路,有效载荷共11个分系统以及工程参数测量设备等组成,要掌握着陆自主导航控制、着陆变推力推进系统、着陆缓冲系统、月面生存热控系统等关键技术。
介绍航天探测器说明文
介绍航天探测器说明文航天探测器是指利用航天技术研制的用于探测外层空间的无人飞行器。
它可以携带各种科学仪器,执行各种科学任务,包括对太阳系和宇宙中的行星、卫星、恒星、星云和星系等进行观测、探索和研究,以及进行空间环境监测、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等。
航天探测器通常包括着陆器、轨道飞行器和巡航器等不同类型,其任务包括土星环境、火星地貌以及木星大气的探测。
我们来介绍一下航天探测器的类型。
根据其任务和执行方式的不同,航天探测器可以分为着陆器、轨道飞行器和巡航器等不同类型。
着陆器是一种能够在外层空间天体表面降落并进行科学实验和观测的探测器。
其主要任务是对天体表面的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地貌特征和大气环境等进行研究和勘测。
着陆器通常配备有摄像机、光谱仪、气象仪、取样设备等科学仪器,可以实现对目标天体表面的多方位、多角度的观测和探测。
轨道飞行器是一种能够在目标天体围绕轨道上飞行并执行科学任务的探测器。
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目标天体的大气组成、地表形态、磁场结构、重力场分布等进行观测和研究,同时还可以执行对目标天体表面特征的高分辨率成像和立体测绘任务。
巡航器是一种能够在太空中进行巡航和飞行任务的探测器,它可以飞越不同的目标天体,对太阳系中的不同天体进行观测、探测和研究。
巡航器具有较大的飞行速度和较强的飞行能力,可以在太空中进行长时间的飞行和观测任务。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航天探测器的科学任务。
一是对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彗星、小行星等目标天体进行观测和探测。
航天探测器可以通过携带各种科学仪器,实现对目标天体的表面形态、地质构造、大气成分、磁场结构、重力场分布等多方位、多角度的观测和研究,为人类更深入地了解太阳系中的各种天体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和信息。
二是进行空间环境监测和科学实验。
航天探测器可以携带各种空间环境监测仪器,对太空中的辐射、粒子流、磁场、等离子体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观测,为人类未来在太空中的探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小行星探测活动方案策划
小行星探测活动方案策划一、项目背景在太阳系中,小行星是位于地球和其他行星之间的一种天体,其研究对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小行星也是潜在的地球撞击危险物体,探测和研究小行星有助于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可能的撞击事件。
二、项目目标本次小行星探测活动的目标是利用探测器对一颗小行星进行详细观测和实地取样,了解其组成成分、结构特征和表面形态,并通过分析数据,为地球撞击风险评估和太阳系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三、项目流程1. 小行星目标选择在开始探测活动前,需要选择一颗适合研究的小行星作为目标。
选择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小行星的大小和轨道稳定性;- 小行星的成分和特性是否符合研究要求;- 目标小行星与地球距离的可行性。
2. 探测器设计和制造根据目标小行星的特性和研究需求,设计和制造一台适合的探测器。
探测器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传感器和仪器,用于观测小行星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表面形态;- 操作系统和通信设备,用于与地面控制中心保持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 着陆器或采样器,用于实地取样和返回样品。
3. 发射和飞行将探测器发射到目标小行星附近的适当轨道上,通过引力助推等手段,减小燃料消耗。
飞行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任务:- 轨道校正和调整,确保探测器稳定飞行;- 目标定位和轨道测量,准确确定探测器与小行星的相对位置和速度。
4. 探测与采样探测器到达目标小行星附近后,通过预先设计好的探测路径和操作指令,进行以下任务:- 进行遥感观测,收集小行星的图像和光谱数据;- 使用激光、雷达或射频设备探测小行星的物理性质;- 使用采样器或着陆器,获取小行星表面或内部的样品和数据。
5. 数据分析和传输探测器获取到的数据需要传输回地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数据清洗和校正,去除噪音和误差;- 数据解读和模拟,分析小行星的物质特性和形态结构;- 数据比对和验证,与已有的小行星数据库进行对比和交叉验证。
小天体接触探测颗粒动力学
小天体接触探测颗粒动力学
小天体接触探测颗粒动力学,是研究小天体表面粒子在微重力环境下探测器着陆、采样和返回过程中的运动规律与力学特性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小天体表面颗粒的运动、碰撞、摩擦、粘附与排斥等质点间相互作用,以及探测器与小天体表面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撞击的动力学过程,评估操作风险与探测任务方案的可行性,为小行星、彗核或其他小天体探测任务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小天体接触探测颗粒动力学可以提供如下信息:
1. 表面颗粒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表征小天体表面的物理性质和地质过程;
2. 探测器接触小天体表面时表面颗粒的移动和堆积,评估探测器与小天体表面的亲和性和附着力;
3. 小天体表面颗粒的物理性质如粒径、形态、硬度、密度等参数;
4. 粒子运动的动力学过程,为探测器控制和操作提供参考;
5. 探测器表面颗粒的跳动、反弹和飞散,评估对探测器结构和机构的影响,降低操作风险。
小天体接触探测颗粒动力学在小天体探测任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2018年成功执行的“飞马座”探测任务中利用粒子动力学模拟,确定探测器着陆点的地形和环境,评估表面颗粒对探测器的影响,成功实现了对小行星“龙宫”的采样和返回任务。
未来,该学科将在小天体探测任务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小天体,着陆器,软着陆,微重力,缓冲,动力学仿真
I
小天体着陆器附着机构设计研究
Abstract
Small body explo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elds in deep space exploration. In recent 30 years, a great develop have taken place in this field. NASA, ESA and JXSA have launched a series of small body spacecrafts and they promote greatly on research about small bodies. According to the trend that the spacecraft will attach and sample on the small bodies’ surface,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our country’s small bodies Lander attaching scheme and mechanisms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achievement of the attaching scheme aboard. The features of small bodies such as litter gravity, big change in temperature, irregular shape and the imprecision surface soil, deeply influence the landing and attaching concept of the spacecraft. Considering those; the following works are carried out: 1. Three different possible attaching technologies and the sampling methods for each one for use with small bodi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long-term landing technology developed in greater detail. Long-term landing attaching mechanisms include the absorbing mechanism and the anchoring mechanism. 2. Two kinds of absorbing mechanisms are designed for long-term landing scheme. The legs, dampers and footpads of them are analyzed. The tentative ideas of using advantage C/C composite friction disk and electromagnetic damper based on Linear Motor principle for absorbing mechanism damper are discussed. 3. The landing dynamic is analyzed and the landing virtual prototype is established with ADAMS. The objective of the simulations of the landing on a small body is th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the Lander on impact on the small body surface. Some conclusions are gotten with the analysis for several conditions: the CG overlords of the spacecraft are all below the standards; when the surfac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small, the longitudinal velocity of the spacecraft could reduce to zero, but there might be litter retained on lateral velocity, this needs the control thrust produced by the engines or anchoring force to get the Lander still.
图 1.1 Halley(哈雷)彗星
1
小天体着陆器附着机构设计研究 注[3]:这张图片是 Giotto 探测器 1986 年 3 月 13 日在 600km 处拍摄的,发现彗核比预计的 要大(16km x 7.5 km x 8 km),反照率比预想的低(0.04),可以确定彗核是一个‘脏雪球’ ,地形 有很多凹凸,表面覆盖着一层黑色天鹅绒一样柔弱光滑的尘埃,密度很低 0.3g/cm3。彗核大概 有 10%处于活跃状态,向外喷射气体和尘埃形成慧发和彗尾。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也已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 和技术发展规划重大专项,我国的深空探测研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月球是地球的天 然卫星,成功实现月球探测之后,进行更远深空目标(火星或小天体)的探测是必然趋势。而 小天体探测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可以带动空间技术和空间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促进航天技 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另外,实施小天体探测,是演示验证深空探测新技术的有效 途径,可为未来深空探测重大工程奠定技术基础。近年来,美国、日本和欧空局相继实施的小 行星和彗星探测计划,都不同程度地集成演示了所开发的深空探测新技术。 重返月球和载人火星探测是二十一世纪深空探测的重点目标,小天体的探测也是深空科学 探测的重要研究方向。与火星或其他大行星探测比较,小天体探测的成本与风险相对较小,基 于我国目前的深空探测计划,在开展月球探测的同时,开展以新技术演示为目的的小天体探测 任务的先期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工作,是推进我国深空探测技术飞跃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通 过小天体探测可为我国未来开展月球着陆探测、火星探测乃至参加国际深空探测计划提供技术 储备。 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卫星“萤火一号”(图 1.2)将在 2009 年 10 月搭载俄罗斯 Phobos-Grunt 火星和火卫一探测任务飞船开始中国的火星探测之旅, 目前小天 体探测也正在被提上议程,有关小天体探测科学目标规划、自主导航控制、附着技术等预先研 究工作已经展开,本文正是在附着技术预先研究课题之一。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小天体探测简介
根据 2006 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 26 届大会上的行星定义决议[1], 将除行星和矮行星 的其他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卫星除外,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这些现在主要包括大多数的 太阳系小行星,大多数的海外天体(TNOs),短周期和长周期彗星,其中近地小行星和短周期彗 星又称为“近地小天体(NEOs)” 。 小天体探测是指通过发射探测器携带各类科学探测仪器近距离飞越、绕轨道运行、撞击、 附着着陆小天体等方式对小天体进行观测研究,获取小天体形状、大小、质量、质量分布、重 力、磁场、自转率、化学成分和主要矿物全球分布特性等信息。小天体探测如同月球探测、火 星探测一样是深空探测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探索太阳系起源及演化过程,研究近地小天体撞击 地球的潜在危险的重要手段。 小天体探测相对于月球探测、火星探测起步较晚,1978 年 8 月 12 日发射的国际日地探险 者-3(ISEE-3 后改为国际彗星探险者,ICE)从 1983 年开始通过数次地球和月球引力加速后与 21P/Giacobini-Zinner 和 1/PHalley 两颗彗星会合[2],拉开了航天器探测小天体的序幕。随后针对 Halley 彗星(图 1.1)1986 年回归, 美国、 欧空局、 前苏联和日本相继发射了一系列探测器与 Halley 彗星交会进行探测,获得了大量有关 Halley 彗核、彗发和彗尾的数据,一时间国际上掀起了小 天体探测的高潮。随着对小天体科学研究的深入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为了获得小天体 更多更准确的数据信息,近 20 年来,各国又发射了多个小天体探测器,这些探测器不仅仅满足 于和小天体交会进行近距离飞越探测,并且通过绕小天体轨道勘测、高速撞击探测、软着陆附 着和取样返回等更先进的探测方式对小天体进行研究,成功地完成了科学任务,推动着小天体 研究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
Key words: Small bodies, Lander, Soft-landing, Microgravity, Buffering, Dynamics simulationIIFra bibliotek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 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小天体着陆器附着机构设计研究 姓名:吴志斌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飞行器设计 指导教师:聂宏 200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