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异常特征对桂林地区L波段电离层闪烁逐日变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整理]中国电波研究简史.

[整理]中国电波研究简史.

简要回顾了我国电波传播研究从1936年到2007年,约70年的发展概况。

全文分为我国学者早期的一些出色研究贡献、电离层结构探测、对流层结构探测、电离层传播特性研究、对流层传播特性研究、长波和超长波传播研究、地面地下和水面水下传播特性研究、特殊媒质中的传播研究、计算电磁学在电波传播中的应用等部分。

1 引言我国最早的电波传播试验是1936年,梁百先教授等在上海进行的,观测日食对电离层的影响。

1937年,桂质庭教授开始在武汉大学开展电离层常规观测。

1944年,重庆站开始了日常的电离层垂直探测。

从1936年算起,至今正好70年。

电波传播研究在我国大规模地开展,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更严格地说,是在1956年,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之后。

这一年,制订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电波传播研究列入了国家的科研规划,在吕保维先生领导下,正式成立了电波传播研究室。

武汉大学,西北电信工程学院,成都电信工程学院等高等学府,正式地培养电磁波和电波传播专业人才,成立了相应的电波传播研究机构,从此电波传播研究才在我国大规模地开展。

在这70年的历史长河中,1962年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的成立,1965年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的建立,1986年《电波科学学报》的正式发行,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电波传播事业的发展。

电波传播研究的发展,和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不可分。

大致可以划分为,20-30年代以远距离通信为目标的,研究短波电离层传播时代;40-50年代超短波、微波技术兴起,电波传播进入了对流层传播研究期,研究各种类型的散射传播现象,以达到微波超视距传播的目的;50年代后期,人造卫星上天,卫星通信出现,电波传播研究围绕地空电路传播,开展了用卫星信标研究整个大气层的时代;70-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微型机的出现,带动了计算电磁学的发展,从而给电波传播提供了一种极其有力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传统的电波传播研究只有试验和理论分析两种方法。

我国电离层闪烁初步观测结果

我国电离层闪烁初步观测结果

第19卷增刊2004年10月电波科学学报CHINESEJOURNALOFRADIOSCIENCEV01.19,Sup.October,2004我国电离层闪烁初步观测结果陈丽甄卫民马宝田(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青岛分所,chenli.qd@163.corncrirp—zwm@163.com,山东青岛266071)摘要电离层闪烁观测是研究电离层闪烁现象及其效应的实验基础。

本文中利用自行研制的电离层闪烁监测仪,开展了在我国中低纬地区的闪烁观测,初步的结果表明电离层闪烁在中低纬地区发生频繁,且对UHF频段通信卫星的影响十分严重。

关键词电离层闪烁,观更’通信影响1引言2电离层闪烁监测仪的简介电离层闪烁的效应之一是导致信号幅度的衰落,使信道的信噪比下降,误码率上升,严重时使卫星通信链路中断。

这种现象在低纬度地区的夜间尤为频繁,影响也最严重。

我国长江(上海、武汉、重庆)以南的低纬度地区,特别是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及南海地区都是电离层闪烁的高发区,对通信的影响也比较严重。

通过对UHF频段用户的调研得知,信号在夜间经常出现干扰(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甚至出现信号中断的现象。

进行电离层闪烁的观测是研究电离层闪烁现象及其效应的实验基础。

我们利用自行研制的电离层闪烁监测仪,建立了覆盖我国中低纬重点地区的电离层闪烁监测网,开展了电离层闪烁的观测。

电离层闪烁监测仪分为L频段和UHF频段电离层闪烁监测仪,都是由工控计算机、卫星信号采集测量单元、接收天线及运行于主机的监控软件组成,如图1。

L频段电离层闪烁监测仪监测GPS卫星信号,UHF频段电离层闪烁监测仪监测某UHF频段卫星信号。

卫星信号监测仪以工控机为中心,卫星信号采集板以20Hz的频率监测卫星信号强度的变化,并通过串行数据端口将实时测得的信号送至计算机,由实时监测软件求出信号的平均值、增强最大值、衰落最小值及闪烁指数,并完成相关的显示、存贮、回放、闪烁判别等功能。

仪器在使用中无需人工干预,全天候工作,具有全自动功能。

总电子含量赤道异常变化特性分析_冯建迪

总电子含量赤道异常变化特性分析_冯建迪
摘 要:利用国际 GNSS服务组织提供的总电子含量格网数据,从全球 角 度 分 析 了 电 离 层 赤 道 异 常 的 变 化 规 律 , 并 结 合相关研究结论做了比较分析。首先,利用2011年3月21日(春分)的 总 电 子 含 量 格 网 数 据 分 析 了 电 离 层 赤 道 异 常 区 域 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然后,利用2000—2012年的总电子含量格网数据和太阳黑子数据,统计分析了120°E 上空电离层赤道 异 常出现的地理纬度和强度的变化规律,并以2002年(太阳活动高年)和 2008 年 (太 阳 活 动 低 年)为 例 做 了 进 一 步 分 析。 结 果 发现:电离层赤道异常区域随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自东向西移动,分布在地磁赤道的两侧,具有南北半球的非对称特 性;电离层赤道异常出现在当地时间 T 12:00:00—T 16:00:00,日落后持续2~3h;电离层赤道异常峰 值 强 度 与 太 阳 活动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电离层赤道异常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现出了 “半年度异常” 和 “冬季异常” 现象。
文件序列号(“0” 表示文件包含当天的所有数据); yy:用两位数表示的年份(如 “14” 代表2014年); I:文件类型(“I” 表示电离 层 图)。文 件 的 数 据 体 是每历 元 以 地 理 经 纬 度 划 分 的 (纬 度 87.5°N~ 87.5°S, 经 度 180°W ~180°E)格 网 点 上 的 TEC。 历元间隔 2h, 每 天 共 13 幅 电 离 层 图 (当 天 的 T 00:00:00至次日的 T 00:00:00,间隔2h,每 幅图对应 历 元 时 刻 为 UTC 整 点), 每 历 元 的 电 离 层图按 纬 度 由 北 向 南 排 列, 间 隔 为 2.5°。 对 应 每 个纬度,按 经 度 180°W~180°E 排 列, 间 隔 为 5°。 IGS提供的电离 层 TEC 数 据 精 度 比 较 高: 平 均 偏 差为 1 总 电 子 数 单 位 (total electron content unit, TECU), 标 准 差 为 4TECU[18]。

电离层闪烁对导航接收机定位性能影响评估

电离层闪烁对导航接收机定位性能影响评估

电离层闪烁对导航接收机定位性能影响评估摘要:电离层闪烁对中国低纬地区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定位性能存在严重威胁。

本文基于电离层闪烁实测数据,结合卫星导航定位误差模型和电离层闪烁对伪距测量精度的影响,评估了在不同电离层闪烁条件下受影响卫星的数量和用户定位误差的变化情况。

评估结果显示:电离层闪烁会引起用户定位误差的增大。

电离层闪烁区域越大,幅度闪烁指数越强,电离层闪烁区域内卫星导航接收机受影响程度越严重,中等强度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接收机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字:电离层闪烁;卫星导航;定位误差当发生电离层闪烁事件时,卫星导航信号在电离层不均匀体中的传播会造成卫星导航信号信噪比下降,影响接收机的环路跟踪精度,降低载波相位测量和伪码测量的精度,强电离层闪烁能够引起接收机环路的失锁,严重时会使其导航定位中断,无法提供导航信息。

因此在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电离层闪烁影响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以磁赤道为中心的±20°的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是电离层闪烁高发区,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是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南海地区,均处在磁赤道异常区的北驼峰区域,是全球范围内电离层闪烁出现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因此,针对中国上述区域开展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定位性能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和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电离层闪烁观测数据,研究了基于实时电离层闪烁观测数据的卫星导航系统影响评估方法。

一.电离层闪烁对接收机性能影响计算1.电离层闪烁引起接收机伪码跟踪环路误差卫星导航接收机接收信号的载噪比C/ N0可由如下模型获得式中,C为接收机天线端接收到的最小信号强度,该值可通过卫星导航系统相应的ICD[7]文件获得;B为实际测量值与ICD文件中规定的最小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对于全球定位系统(GPS)一般取为3dB;Ga为天线增益;L为接收机接收通道处理中的信号损耗;N0为噪声功率;I为干扰功率;计算中不考虑干扰的影响, 即I=0。

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与监测方法分析

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与监测方法分析

S 4= 0 . 8
莒1 0 o
{ I l l I 9 1 i ; 骺 晤
3 O
3 2
3 4
3 6
3 8
4 O
4 2
4 4
4 6
4 8
5 O
载 噪 比( d B )
图 1 不 同 闪烁 强 度 下 的跟 踪 误 差 仿 真
4 5 — — — — 。— —— — — — — —
+ +
由伪码观测 的误差模型 :

( 3 )
两个参数 : 码延迟 和频率 。 由于发生电离层 闪烁时信号的能
量 较正常情况会发 生相 应的变化, 因此 通过 测量信号的强
度, 并对其数值进行监测, 即可实现电离层闪烁 的监测。
其 中 E p h , a M u . , 听唧依次为星历、 多路径、 对流层误差。
幅度 闪烁是常用的电离层 闪烁研 究方法 。 常以幅度闪烁
指数 来体现闪烁强度的大小_ 2 】 :
S 4=
] 一 ( E
r Ff 1 、
伪距精度随俯仰角变化的趋势如图2 所示。 其中 指信号强度, ・ ] 指1 分钟的期望值。 值一般介于 离层 闪烁时, O 和I 之间, 其值 越大闪烁强度越 高。
2 . 2 定位解算精度 由最小二乘定位解 算结果:
作者简介: 贺刘 ( 1 9 8 5 一 ) , 男, 四川眉山。

3一
第1 5 期 2 0 1 7 年8 月
N0. 15
无 线 互联 科技 ・ 通 信 观 察
AugU St,201 7




S 4= 0 S 4 = 06

电离层日变化特性研究简述

电离层日变化特性研究简述
1.2 赤道电离层电场日出增强
东西向电场或等离子体垂直漂移是决定低纬电 离层输运的重要因素. 最近的个例观测研究 (Aggson et al., 1995; Kelley et al., 2014)报道了赤 道电离层电场日出增强特征. 赤道电场日出增强成 为电离层电动力学重要的新问题.
Aggson 等(1995)报道了 San Marco D 卫星在 1988 年 6 月至 9 月日出时段附近记录到 9 次磁赤 道东向电场异常增强事件. 在这些事件中,磁赤道 电场日出增强的特征与日落反转增强非常相似. Kelley 等(2014)从 C/NOFS 卫星的 F 层等离子体 漂移原位探测资料,也发现了日出时段存在赤道电 场增强的事例. 6 个连续轨道资料中,有 3 个轨道展 示了日出线东侧赤道电离层存在东向电场,幅度可 高达 3 mV/m,等离子体漂移具有高动态变化特性. 有趣的是,以往有关赤道电离层电场的统计与模型 结果中尚未呈现过赤道电场日出增强特征. Kelley 等(2014)提出日出与日落两个时段赤道电离层电 场增强的形成机理相同,均源于 F 区东向热层风.
第 52 卷 第 6 期
刘立波,等:电离层日变化特性研究简述
• 649 •
Vz/(m·s−1)
60 30 0 −30 −60
0
10 8 6 4 2
0
450
350
Jicamarca, F10.7=85, Ap=10
S-F 模型
2
4
2004-06-10
6
8
10
地方时/h
平均27天 2004-06-10
2 Mohe Observatory of Geophysics,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3 College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桂林机场5˙4雷雨天气过程分析

桂林机场5˙4雷雨天气过程分析

桂林机场5˙4雷雨天气过程分析发布时间:2021-11-25T02:27:38.08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4期作者:郭嘉[导读] 本文通过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郭嘉中国民用航空桂林空中交通管理站广西桂林 541106摘要本文通过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自动观测系统AWOS资料和micaps天气图等,对桂林机场2021年5月4日一次雷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低层冷式切变线是此次雷雨天气的主要触发条件;温度和湿度层结均显示桂林地区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中低层西南低空急流为强对流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汽;此次对流天气是一次典型的飑线天气,给桂林机场带来了强降水和大风天气。

关键词:冷式切变线;飑线;多普勒雷达1 引言雷暴是春夏季危及桂林两江国际机场飞行安全和影响航班正常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本文利用现有资料分析了桂林机场2021年5月4日一次雷雨天气过程,分析得出此次雷雨天气过程是一次飑线天气过程,桂林机场从5月3日23:57-4日09:47出现了将近10个小时的雷雨天气,期间桂林机场出现了强降水和15m/s的大风天气,由于雷雨发生在后半夜,由桂林机场起降的航班并不多,因此未对航班正常率造成太大影响,此次雷雨天气共造成3架次航班返航备降。

从事民航气象预报工作者应足够重视值班过程中对雷雨天气带来的强降水及大风天气的监测。

2 雷雨天气过程及其影响概述2021年5月3-4日雷雨过程共持续了近10个小时,表1是桂林机场气象台观测室纪要栏记录的有关雷暴起始时间和方位,以及降水的强度变化和出现的时间,从表中可以看到桂林机场共出现了四次强降水(+SHRA),整个雷雨天气过程降水量为118.3mm,地面极大风速出现在4日01:22,风速为15m/s,此次雷雨天气过程共造成3架次航班的返航和备降,大风、雷暴和强降水未造成地面设备和航空器的损坏。

3 天气背景3.1环流形势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进入春季(3~5月)后,北方冷空气有所减弱,南方暖湿空气有所增强,机场刚好处在这冷、暖两种气流的交汇地带,降水增多,雷暴日数进入5月份后明显增多[1]。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常见问题探析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常见问题探析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常见问题探析摘要:高空气象探测过程中出现的天线抖动及“死位”、接收机信号状态等雷达探空仪操作问题,地面瞬间观测、探空记录处理等观测问题,测风记录异常以及发生的复杂天气、突发事件等情况是影响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常见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基于此本文就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常见问题引言准确地探测气象对于我国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乃至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高新设备也逐步被应用到气象探测工作中去,其中L波段电子雷达探空仪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类。

本文针对L波段电子雷达探空仪的常见问题进行一一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一、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存在的问题1.天线抖动问题雷达开机前如果开机电压不稳或开机速度过快都可导致雷达天线突发抖动现象,长期这样就会造成天线线缆接触不良,一旦发生故障不能快速、准确排除,进而影响探测资料的准确性。

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在开机时先打开主机电源,再开机,接着打开示波器等设备电源,开驱动箱电源,这样的开启方式使得驱动电源在启动时能有充分的预热时间间隔,可有效避开先启驱动电源极易引发的其他设备电源打开瞬间发生的电压不稳现象,保障了雷达探测仪各项设备的稳定运行。

准备施放气球时,雷达天控处于自动跟踪状态,此时也极易出现天线抖动问题,特别是处在低仰角状态下出现天线抖动会对底层大气数据采集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严重时将无法跟踪上探空仪。

2.放球自动跟踪无法实现由于L波段雷达有着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够实现自地面开始的直接跟踪作业,但是放球器在大风天气时使用或是受到一定的场地限制,就会在放球过程中产生在地面上无法自动跟踪的问题。

而此时如天控开关处于自动状态,则会出现无法对目标物实施跟踪或是雷达下限位警报的问题,极易造成天线死位问题,甚至导致资料缺陷或是需要重新放球。

基于LLS的桂林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形影响分析

基于LLS的桂林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形影响分析

基于LLS的桂林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形影响分析植耀玲1,贲维芬2,杨召绪1(1.广西区防雷中心,南宁市530022;2.龙胜县气象局,广西桂林541700)【摘要】根据LLS(闪电定位系统)提供的2009~2012年4年的地闪资料,研究了桂林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地闪活动频繁县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结果表明:闪电的发生有明显的日变化,总体呈多个极值,其中在16:00~18:00达到最大,闪电的年变化基本呈单峰型,最多闪电日数出现在6~8月,地域间因地形地貌的不同,闪电分布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

地闪空间逐年分布变化明显,但临桂-桂林-灵川一带和永福的闪电密度中心变化较小。

【关键词】雷暴;雷电活动;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P4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8)06-0357-03闪电是对流天气中常伴的大气电现象。

分析闪电特征及其时空分布可以间接了解对流天气系统的结构及其演变规律。

近年来,闪电定位系统在对流云风暴观测中越来越得到重视[1~6]。

冯桂力[1]等利用1998~2000年山东地区云地闪资料从闪电的日变化、强度、密度、极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何晖[2]等利用2000~2003年云地闪电资料对北京地区闪电活动进行分析。

冯民学[3]等选取江苏省雷暴日资料和4年的ADTD闪电定位资料分析研究了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

胡先锋[4]采用江西省每年4~12月的雷暴日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分析研究了雷暴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曾山泊[5]等利用苏州气象局布点的4台闪电定位仪观测资料分析了落雷密度和年平均雷暴日等雷暴活动规律。

区域雷暴气候规律的研究随闪电定位资料年份的累积会愈加精细。

桂林地区境内丘陵起伏,四周山地环绕,河流水系发达,复杂地形形成了雷暴多发的特点。

以往的分析仅局限于雷暴日人工观测资料[7~8],优势在于时间序列长,季节特征明显,但无法细致分析地形影响。

本文利用LLS地闪资料对桂林地区闪电活动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桂林地区强对流天气气候规律及地形特征与地闪分布规律的认识,为雷电领域部分工作的开展提供简单的依据。

利用GPS观测研究我国赤道异常驼峰区电离层TEC变化

利用GPS观测研究我国赤道异常驼峰区电离层TEC变化

利用GPS观测研究我国赤道异常驼峰区电离层TEC变化余侯芳;朱云舟;邓忠新【摘要】利用中国南部地区七个站点的2004年GPS观测数据,对赤道异常中国扇区电离层TEC的北驼峰位置和时间以及驼峰北侧电离层梯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峰位置随季节改变,介于地理北纬17.5°~22.5°之间,冬季月份相对为低,分季月份相对为高,年平均位置约在北纬20°附近;驼峰出现时间也随季节在地方时13~16 h 之间变化,冬季月份相对为早,夏季月份相对为晚,其出现时间的年平均值前者在地方时14h前后,后者约在地方时15~16h之间.驼峰区电离层TEC存在纬向梯度,其梯度也随地方时和季节而改变,夜侧梯度在地方时4.5h前后为极小,且在不同季节其变化幅度不大,而日侧梯度在地方时13.5~16.5 h时段出现极大,且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分季要高于冬季和夏季.【期刊名称】《全球定位系统》【年(卷),期】2017(042)006【总页数】6页(P24-29)【关键词】GPS;总电子含量;赤道异常区;电离层梯度【作者】余侯芳;朱云舟;邓忠新【作者单位】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7;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7;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8.40 引言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时空变化对卫星导航定位、通信、雷达等无线电系统电波信号传播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穿越电离层传播的电波信号,电离层引起的传播效应直接正比于TEC的数值。

因此,TEC成为表征电离层电波传播特性的最重要环境参数[1-3]。

随着GPS等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GPS双频相干信号能够得到电离层TEC,这给电离层天气监测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电离层电子密度在地球磁赤道南北两侧15°附近出现两个极大值,分别被称为赤道异常区的南、北驼峰,中国南部地区就处于电离层赤道异常北驼峰区。

大气电离层活动特征分析

大气电离层活动特征分析

大气电离层活动特征分析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多个层次,其中最靠近地球表面的一层称为电离层。

大气电离层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对通讯、导航、气象预测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大气电离层活动的特征是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基础。

大气电离层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日变化。

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电离层会出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白天,太阳的辐射能量强,电离层电离的离子浓度相对较高,形成了电离层最大的峰值。

而夜晚,太阳的辐射能量减弱,电离层的电离程度降低,电离层中的电子数量相对较少。

这种日变化的特征对于无线电通信等应用具有重要影响,因为电离层的变化会导致电波的传播发生异常。

此外,大气电离层活动还存在季节变化的特征。

地理位置和大气成分的差异,使得电离层的季节变化特征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在低纬度地区,由于太阳辐射的直射,气温较高,电离层活动相对较强。

而在高纬度地区,太阳的直射角度较低,气温较低,电离层活动相对较弱。

这种季节变化的特征对于无线电波的传播距离以及导航系统的准确性都具有重要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磁暴对电离层活动的影响。

磁暴是由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系列地磁现象。

磁暴会引起大气层中的电离程度异常变化,从而影响到电离层的活动特征。

在磁暴期间,电离层中的电子浓度会出现异常增加或减少,这对无线电通信和卫星导航系统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监测磁暴对电离层活动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电离层活动还存在空间分布的特征。

正常的电离层活动是具有层状结构的,通常可以分为电离层F层、E层和D层。

其中,F层是最靠近地球的一层,E层和D层分别位于F层的上方。

不同层次的电离层活动特征差异较大,对无线电传播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研究各层次的电离层活动特征对于优化无线电传播和通信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大气电离层活动具有时间变化、地理分布和空间分层的特征。

研究这些特征对于优化无线通信和导航系统,以及对天气预测和空间天气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空间天气对卫星通信系统过程中电离层异常波动影响研究

空间天气对卫星通信系统过程中电离层异常波动影响研究

空间天气对卫星通信系统过程中电离层异常波动影响研究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卫星通信系统在远程通信和数据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空间天气中的电离层异常波动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空间天气对卫星通信系统中电离层异常波动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引言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通过卫星与地面站进行通信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远程通信、天气预报、军事通信等领域。

然而,由于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电离层,它是一种高度变化并且受空间天气影响较大的区域。

空间天气中的电离层异常波动会导致电离层密度、相位延迟和折射率的变化,从而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带来挑战。

影响因素空间天气中的电离层异常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太阳活动、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等。

太阳活动是电离层异常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太阳辐射和太阳风的变化会导致电离层中粒子的剧烈运动和离子化程度的变化。

地球的磁场也会对电离层异常波动产生影响,地球磁场变化会导致电离层中的离子分布发生变化。

影响机制空间天气中的电离层异常波动影响卫星通信系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机制实现:1. 多径传播:电离层异常波动引起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多次折射和反射,从而导致信号传输路径变长和失真,增加了信号传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 相位延迟:电离层异常波动导致电离层中游离电子数量和密度的变化,从而引起电磁波的相位延迟。

相位延迟可能导致信号的时延和失真,对实时通信和高精度数据传输产生不利影响。

3. 信号衰减:电离层异常波动还可能引起电磁波的吸收和散射,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

信号衰减会降低通信质量、影响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解决方案为了减轻空间天气中电离层异常波动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几个解决方案:1. 天空切割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卫星通信频段和天空切割角度,可以减少电离层异常波动对信号传播的影响。

天空切割技术可以帮助选择电离层活动较弱的通信路径,提高通信质量。

低纬地区L波段电离层闪烁预报方法

低纬地区L波段电离层闪烁预报方法

低纬地区L波段电离层闪烁预报方法竹永梦;邹玉华;王书艳【期刊名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4【摘要】为了实现对低纬地区L波段电离层闪烁的预报,根据低纬地区L波段电离层闪烁产生的物理机制,提出利用在磁赤道电离层F层观测到的等离子体不规则结构预报低纬地区L波段电离层闪烁发生的方法.利用2011年10月C/NOFS卫星观测数据以及三亚(地理坐标:18.3°N,109.6°E;地磁纬度:8.27°N)、深圳(地理坐标:22.59°N,113.97°E;地磁纬度:12.59°N)和桂林(地理坐标:25.29°N,110.33°E;地磁纬度:15.23°N)的L波段电离层闪烁观测数据研究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报较低纬度地区(即三亚和深圳)发生L波段电离层闪烁的准确率较高,但预报赤道异常峰区附近地区(即桂林)发生L波段电离层闪烁的准确率较低.【总页数】4页(P298-301)【作者】竹永梦;邹玉华;王书艳【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52.7【相关文献】1.赤道-低纬电离层不规则结构和闪烁活动出现率的理论模型构建 [J], 罗伟华;徐继生;朱正平2.我国低纬电离层闪烁和周跳的统计特征比较 [J], 程洁;徐继生;蔡磊3.低纬电离层TEC起伏与相位闪烁的统计特征 [J], 徐良; 程洁; 徐继生4.低纬电离层闪烁对GPS观测值及其导航定位的影响 [J], 肖琴琴5.发现低纬电离层等离子体块引起闪烁的直接观测证据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林地区GPS电离层闪烁特征分析

桂林地区GPS电离层闪烁特征分析

桂林地区GPS电离层闪烁特征分析祁威;邹玉华【摘要】In order to study the features of GPS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s in Guilin, the data recorded by GPS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monitor from January 2011 to March 2012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month-to-month, local time, and azimuth characteristics of GPS amplitude scintill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mplitude scintillations occur mostly in spring and autumn, but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in autumn are larger than those in spring. Amplitude scintillations only took place from LT19 in the evening to LT4 in the morning of the next day, and they are observed mainly in the south of Guilin. Moreover, amplitude scintillations always occur simultaneously with phase scintillations and TEC depletions.%为了研究桂林地区GPS电离层闪烁特征,利用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的GPS电离层闪烁监测数据,分析了幅度闪烁的逐月变化特征和发生的地方时、方位角.结果表明,幅度闪烁主要发生在春秋季,且秋季幅度闪烁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均比春季大.此外,幅度闪烁均发生在地方时19点至次日4点桂林上空的南部地区,同时伴随相位闪烁和TEC耗空.【期刊名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6【总页数】5页(P451-455)【关键词】桂林;GPS电离层;幅度闪烁【作者】祁威;邹玉华【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52.7近年来,随着GPS的广泛应用,对GPS电离层闪烁特征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电离层闪烁条件下GNSS信号质量对比

电离层闪烁条件下GNSS信号质量对比

电离层闪烁条件下GNSS信号质量对比李娇;邹玉华【摘要】In order to monitor L-band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s in Guilin (25.29°N,110.33°E;geomagnetic:15.04°N,181. 98°E),the comparison of GPS and GLONASS signals quality in the same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s environment was made by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between September 2011 and July 2013,which were recorded by an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and TEC monitor installed in Guilin.The results show that amplitude scintillations of L2 signals are stronger than those of L1 signals for both GPS and GLONASS satellites.Amplitude scintillations of GPS L2 signals are severer than those of GLO-NASS L2 signals.Furthermore,the amplitude scintillations features of L1 signals are same for GPS and GLONASS satel-lites.It indicates that the quality of GPS L1 signals is similar to that of GLONASS L1 signals during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s.Therefore,GPS measurements can be utilized along with GLONASS observa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L-band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s in Guilin.%为了监测桂林(25.29°N,110.33°E;地磁坐标:15.04°N,181.98°E)L 波段电离层闪烁,利用桂林的电离层闪烁与TEC监测仪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的观测数据,在相同的电离层闪烁环境下对 GPS和 GLONASS卫星的信号质量进行了对比。

厄尔尼诺现象对副高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副高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副高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副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位置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大气发生异常,导致副高位
置也发生变化。

通常,副高脊线偏西、偏南,不利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

这可能使得降雨更多地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

2.强度和形态影响:副高的强度和形态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
系。

例如,当厄尔尼诺现象增强时,副高往往会变得更加强大,且更偏向北方,可能导致某些地区更加干旱或降水量减少。

相反,如果厄尔尼诺现象减弱,副高可能更偏向南方,可能导致某些地区降雨量增加。

3.周期性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大约每2-7年发生一次。

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峰值期,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变化可能更加明显,导致气候异常更加显著。

总之,厄尔尼诺现象对副高的影响比较复杂,可能导致气候异常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因此,需要加强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研究和监测,以及加强应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月赤纬变化对广西天气的影响初探

月赤纬变化对广西天气的影响初探

月赤纬变化对广西天气的影响初探
黎伟标
【期刊名称】《广西气象》
【年(卷),期】1991(012)001
【摘要】一、引言月球运动能否对天气产生影响,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一个尚在不断探讨中的新问题。

从直观上看,月球引潮力变化可对地球产生多方面影响,如自转轴的受迫章动,海洋与地壳的潮夕以及由潮夕摩擦而引起的自转速度减慢和深部质量迁移等。

某些研究还表明,月球还对地磁活动产生影响。

总之,从整体到局部。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黎伟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1.1
【相关文献】
1.月球赤纬角变化的旱灾效应 [J], 芮建勋
2.1982~2005年中国江南旱涝变化特征及其对月赤纬的显著响应 [J], 陈菊英;韩延本;王威;乔琪源
3.川滇地区地震时的月日赤纬及黄经差特征比较 [J], 吴小平;黄雍;康国发;冒蔚
4.月赤纬周期与冷空气活动的关系 [J], 卓峰;佘剑莉
5.新疆春季冷空气活动与月赤纬变化的统计分析 [J], 周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区域电离层特性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

中国区域电离层特性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

中国区域电离层特性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刘钝;甄卫民【期刊名称】《电波科学学报》【年(卷),期】2012(027)001【摘要】利用GPS数据对中国区域电离层环境(电离层赤道异常、电离层暴、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好性、可用性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电离层异常将影响电离层延迟误差的空间相关性,从而影响电离层完好性门限的建立。

电离层暴破坏了电离层的空间相关性,在影响系统完好性门限建立的同时,还影响到系统对扰动的检测能力。

电离层闪烁影响接收机测量的精度、可用的卫星数和定位精度,影响系统的可用性;同时,闪烁相关的不均匀体也会影响电离层TEC的准确提取,从而影响系统电离层修正模型的实现。

电离层这些不同影响效应之间往往又相互影响,使得中国区域的电离层环境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具有复杂性。

%An analysis with GPS data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possible serious effects that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ionospheric anomaly, ionospheric storm and ionosphere scintillation existing in China area will have on system integ- rity and availability. The ionospheric anomaly could make the ionospheric delay less correlated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threshold to bound ionospheric residual error. Breaking down the ionospheric correlation structure, an ionospheric storm will make it a more difficult work to derive an appropriate threshold and effective dis- turbance detection as well.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could affect the system availa- bility as it will cause errors in pseudo-range measurement, losing ofavailable satel- lites under severe scintillation condition and finally an erroneous position fixing. Irregularity related to scintillation will also cause a bad estimation of TEC, resulting in difficulties in GNSS ionospheric correction model realization. All these effects often work on each other, making the things even worse.【总页数】8页(P95-101,211)【作者】刘钝;甄卫民【作者单位】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7;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52【相关文献】1.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与监测方法分析 [J], 贺刘;常晓磊;朱丽萍2.电离层对单频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的影响 [J], 宋茂忠;王永澄3.电离层误差对卫星导航系统测距误差影响分析 [J], 王伟钢4.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J], 刘钝;甄卫民;冯健;邓忠新;马宝田5.中国区域电离层相关结构对卫星增强系统的影响 [J], 刘钝;冯健;邓忠新;余侯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p h e r i c s c i n t i l l a t i o n s a t Gu i l i n( g e o g r a p h i c c o o r d i n a t e s :2 5 . 2 9 。 N ,1 1 0 . 3 3 。 E;g e o ma g n e t i c c o o r d i n a t e s :1 5 . 0 4 。 N ,1 8 1 . 9 8 。 E)
A pr .2 01 5
2 0 1 5年 4月
赤 道 异 常 特 征 对 桂 林 地 区 L波 段 电离 层 闪烁 逐 日变 化 的 影 响
汪 文君 , 邹 玉 华 , 李 娇
( 1 . 桂 林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电子 工程 与 自动化 学 院 , 广 西 桂 林 5 4 1 0 0 4 ;
2 . 桂 林 电子 科 技 大 学 广 西 信 息 科 学 实验 中心 , 广西 桂林
5 4 1 0 0 4 )
摘 要 : 为 了 研 究 桂 林 地 区 L波段 电 离 层 闪 烁 逐 日变 化 的 原 因 , 利 用桂林 地 区( 地 理坐标 : 2 5 . 2 9 。 N, 1 l O . 3 3 。 E; 地磁 坐标 : 1 5 . 0 4 。 N, 1 8 1 . 9 8 。 E ) 的 L波段 电 离 层 闪 烁 监 测 仪 GS V 4 0 0 4的 观 测 数 据 和 国际 GNS S服 务 中 心 ( 1 G S ) 提 供 的 全 球 VT E C数 据, 在磁平静条件下研究东经 1 l O 。 地 区 的赤 道 异 常 特 征 对 桂 林 地 区 I 波 段 电离 层 闪 烁 逐 日变 化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与 非 闪 烁 日相 比 , 东经 l 1 o 。 地 区 的 赤 道 异 常 特 征 在 闪烁 日内 有 明 显 区 别 。闪 烁 日 日落 后 的赤 道 异 常 复 苏 现 象 更 为 明 显 , 主 要 表 现
为: 赤 道 异 常 峰 区的 VT E C数 值 更 大 , 峰 区与 谷 区 的 VT E C 比值 更 大 , 峰 区 与 谷 区 之 间 的 VT E C梯 度 更 大 , 日落 后 的 赤 道
异 常 复 苏 现象 持续 时 间 更 长 , 且 日落 后 复 苏 的 赤 道 异 常 结 构 的北 峰 所 处 的 纬 度 更 高 。
关键词 : L波 段 电离 层 闪烁 ; 闪 烁 逐 日变 化 ; 赤 道 异 常 中图 分 类 号 : P 3 5 2 . 7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3 — 8 0 8 X( 2 0 1 5 ) 0 2 — 0 1 2 7 — 0 5
The i nf l u e nc e o f EI A f e a t u r e s o n t he da y ・ _ t o 。 - d a y v a r i a b i l i t y o f
L— b a n d i o n o s ph e r i c s c i nt i l l a t i o ns a t Gu i l i n
Wa n g We n j u n ,Z o u Yu h u a ~,Li J i a o
( 1 . S c h o o l o f El e c t r o n i c E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Au t o ma t i o n, Gu i l i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l e c t r o n i c Te c h n o l o g y ,Gu i l i n 5 4 1 0 0 4,Ch i n a ;
i l i n U ni ve r s i t y o f El e c t r o ni c Te c hn ol og y,G u i l i n 54 1 00 4,Chi na ) 2. G ua n gxi Exp e r i me nt Ce nt e r o f I n f or ma t i o n Sc i e nc e, G u Ab s t r ac t : I n or de r t O s t udy t h e r e a s o n of t h e d a y - t o — da y v a r i a bi l i t y o f L- b a nd i on os ph e r i c s c i nt i l l a t i o ns a t G ui l i n, t h e i nf l u— e nc e s of e q ua t o r i a l i o ni z a t i on a n om a l y (EI A) f e a t ur e s a l o ng 1 1 0 。 E l on gi t u de on t he da y - t o — d ay v a r i a bi l i t y o f L— b a nd i on o—
h a v e b e e n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u n d e r q u i e t g e o ma g n e t i c c o n d i t i o n s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L - b a n d i o n o s p h e r i c s c i n t i l l a t i o n s d a t a o b t a i n e d b y
第3 5 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 2期
桂 林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Gu i l i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l e c t r o n i c Te c h n o l o g y
Vo 1 . 3 5, NO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