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文言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好版)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分开了,陈太丘分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答复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分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分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誉;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论语十二章〔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必背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必背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必背古诗词《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必背古诗词》1.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 《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10. 《赤壁》(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必背的古诗词,这些诗词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情怀,从历史典故到个人情感,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同学们在学习时,不仅要背诵,更要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和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诗词的韵味和深意。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5《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

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

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15《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和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和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和文言文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逢入京使
岑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9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有哪些呢,大家是否想了解一下?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

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

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篇目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篇目二】《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篇目三】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篇目四】《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集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末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篇目五】《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篇目六】《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远.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概,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进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智乎?”【篇目七】《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下册1.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乡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他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2.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初一(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一(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一(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初一(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共计7篇,分别如下:《伤仲永》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七下古诗文言文全部

七下古诗文言文全部

七下古诗文言文全部七年级下册的古诗和文言文包括以下内容:古诗:1. 《竹里馆》(唐·王维)2.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3. 《逢入京使》(唐·岑参)4. 《晚春》(唐·韩愈)5.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6. 《送友人》(唐·李白)7. 《秋词》(唐·刘禹锡)8. 《赤壁》(唐·杜牧)9. 《泊秦淮》(唐·杜牧)10.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宋·杨万里)11. 《观沧海》(东汉·曹操)12.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13. 《望岳》(唐·杜甫)14.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15. 《黄鹤楼》(唐·崔颢)16. 《江南春》(唐·杜牧)17. 《登楼》(唐·杜甫)18.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1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20. 《卖炭翁》(唐·白居易)21. 《大道之行也》(先秦诸子百家)22. 《三峡》(南北朝·郦道元)23.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24.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25. 《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26. 《野望》(唐·王绩)27. 《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28. 《送友人南归》(唐·王维)29. 《别云间》(明·夏完淳)30. 《卜算子•咏梅》(现代·毛泽东)31. 《赠从弟(其二)》(魏晋·刘桢)3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33. 《登车北顾山有感》(唐·韦承庆)34. 《感遇(其一)》(唐·陈子昂)35. 《望月有感》(唐·白居易)36. 《庭中有奇树》(汉·无名氏)37. 《木兰诗/ 木兰辞》38. 《采莲曲》(唐·王昌龄)39. 《鹿柴》(唐·王维)40. 《相送》(南朝·何逊)41. 《春江晚景》(唐·张九龄)42.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43. 《乌衣巷》(唐·刘禹锡)44. 《秋夕》(唐·杜牧)45.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46.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唐·王之涣)47.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唐·韩愈)48.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49. 《迢迢牵牛星》(汉·无名氏)。

七下古诗词文言文

七下古诗词文言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古诗与文言文以下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古诗与文言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古诗】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6.《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3.《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文言文】1.《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全部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全部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全部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篇①《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②《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节选自《归田录》。

)③《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节选自《刘禹锡集》。

)④《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集》。

)⑤《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七年级(下)文言文一、《赵普》原文:普少习⑴吏事,寡学术,及⑵为⑶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⑷,阖⑸户启箧⑹取书,读之竟日⑺。

及次日临⑻政,处决如流。

既⑼薨,家人发⑽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⑾多忌克⑿,而⒀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⒁循默⒂,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⒃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⒄奏牍掷地,普颜色⒅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⒆悟,卒⒇用其人。

注释:(1)习:熟悉(2)及:等到(3)为:任,做(4)第:府第,大的住宅(5)阖:关上(6)箧:书箱(7)竟日:整天(8)临:面对(9)既:已经(10)发:打开(11)虽:虽然(12)忌克:对人忌妒刻薄(13)而:但是(14)龌龊(wòchuò):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15)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16)明日:第二天(17)碎裂:把……撕碎(18)颜色:脸色(19)乃:才(20)卒:终于翻译: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书箱里面,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相提并论。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旧奏章修补连接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回顾《观沧海》(必背)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必背)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必背)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必背)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论语·十二则》(全文必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统编版七年级(下)《木兰辞》(全文必背!)北朝民歌(节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本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3. 《杞人忧天》列御寇4. 《孙权劝学》司马光5. 《卖油翁》欧阳修6. 《陋室铭》刘禹锡7. 《爱莲说》周敦颐8. 《三峡》郦道元9.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0.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1. 《富贵不能淫》孟子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3. 《愚公移山》列御寇14.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15.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西汉)16. 《曹刿论战》左丘明(鲁国史学家)请注意,这里所列出的只是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的一部分。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建议查阅教材或相关教辅。

七年级下册必背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必背文言文

(一)《孟子·滕文公上》。

子曰:“三年学,不至於究矣!”滕文公乃曰:“子之言何足以究也!今汝、召、慎三家,尚未達者,吾以子之言,則不足以致究矣!”
子曰:“臣闻之也:‘止乎可以止,超乎可以超,弗止弗超,此之謂適。

’故三年學,曰不及究,唯非不究也!”
滕文公曰:“今汝、召、慎三家,吾亦聞之,曰:‘汝之所以達及究者,以致適也;慎之所以不達及究者,以致不適也。

’故三年學,吾以子
之言,則及究矣!”
(二)《管子·道政》。

管仲曰:“道政古以来,以治民也。

民之所憎,無欲出入;民之所好,天下之道也。

故治民者,不安民之情也,無令民厭疾也。

其有是非,則必
令民安樂其家。


管仲又言:“治民者,不可以按文本敘,而以理革之;不可以操權執行,而以恩裁之;不可以宗族之親,而以濫詐之;不可以私權之計,而以
貪污之。

因民之要,以顯政令;因民之憂,以備施於民。

”。

七年级下册6篇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6篇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6篇文言文初一(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共计7篇,分别如下:《伤仲永》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复习材料之文言文复习题cxl 2013.5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伤仲永《伤仲永》阅读训练(一)(20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一.解释以下加点字词(4分)1.父异.焉 (对……感到惊异)2.并自为.其名 (题写)3.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4.泯然..)..众人矣 ( 消失二.以下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2分)A.不闻.机杼声不能称前时之闻.B.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C.于是宾客..其父 D.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无不变色离席稍稍宾客(A.听见名声 B.用C.客人把……当做宾客一样(对待)D.这样……的样子)三.翻译下列句子(6分)(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四.根据文章回答以下问题(8分)(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2分)答:“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受于人者不至”。

(3分)(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受于人者不至”。

)(3)联系全文,说说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选择一个角度,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启发。

(3分)答:(示例)本文告诉我们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像我们这样的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

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成为有用之才。

《伤仲永》阅读训练(一)(20分)答案:一.1.对……感到惊异 2.题写 3.相当 4.消失..二.B (A.听见名声 B.用C.客人把……当做宾客一样(对待)D.这样……的样子)三.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四.(1)答:“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受于人者不至”。

(3)答:(示例)本文告诉我们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像我们这样的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

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成为有用之才。

《伤仲永》阅读训练(二)(20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1.或.以钱币乞之()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3.稍稍宾客..其父() 4.得为众人而已.耶()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屠自后断其股./ 两股.战战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蒙乃始就.学C.传一乡秀才观之./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D.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填空。

(2分)本文借事说理。

叙事部分按照_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6.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仲永》阅读训练(二)答案1.(1)有的人(2)从此(3)把……当做宾客(4)停止2.A (A.大腿 B.完成从师 C.代词,指代仲永的诗不译 D.名字说出)3.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文章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

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答: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5.时间受于人者不至也6.(示例)方仲永从一个人人称赞的神童变成一个普通人,就是因为他后天学习的不足。

天资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学习,最终也是和普通人一样,甚至普通人都不如,所以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很重要。

对我们来说,学习也是一样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的我们更要努力学习,才能有所作为。

孙权劝学《孙权劝学》阅读训练(一)(20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词(4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及鲁肃过.寻阳()2.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刀劈狼首B.传一乡秀才观.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C.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当涉猎D.结友而.别/温故而.知新3.翻译下列句子(6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1)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用原文回答)(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孙权劝学》阅读训练(一)答案1.(1)推托(2)只是(3)了解(4)到2. B 题目B改“B.余闻之也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A.用B.代词,代这件事/不译C.只D.表顺承关系3.(1)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当做借口)来推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