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的思考

合集下载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辩论稿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辩论稿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辩论稿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它们在培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赏识教育注重的是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而挫折教育则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坚韧和逆境应对能力。

在我看来,两种教育方式都是重要的,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个性来灵活运用。

首先,我们来探讨赏识教育的优势。

赏识教育注重的是给予孩子的正向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和努力。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赞赏和鼓励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生活,并且会更容易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单纯的赏识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

如果我们给予孩子过多的赞扬和奖励,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依赖心理,过于自满和自负。

当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可能会因缺乏坚韧和逆境应对能力而感到难以承受。

因此,我们也需要引入挫折教育的理念,教导孩子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挫折教育强调的是让孩子从失败和挫折中学习和成长。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父母和老师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让他们面对失败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困难和痛苦后获得成功时,他们会更加珍惜这个成果,并且从中学到坚持不懈和努力奋斗的精神。

挫折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坚韧性格和逆境应对能力,让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更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然而,过度的挫折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过于强调孩子从挫折中学习,可能会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甚至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因此,在实施挫折教育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度的掌握,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适度安排挫折的程度和频率。

总结而言,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都是有益的教育方式,但需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我们应当通过赏识教育增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给予他们正向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在适当的情境下引入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坚韧性格和逆境应对能力。

只有综合运用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才能全面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认识和感悟800字10篇

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认识和感悟800字10篇

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认识和感悟800字10篇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认识和感悟800字(篇1)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

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

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

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

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

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

2024年幼儿园教师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2024年幼儿园教师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2024年幼儿园教师赏识教育心得体会在2024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赏识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关注、肯定和鼓励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它旨在激发幼儿的潜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 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幼儿在绘画、音乐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和才能,而有些幼儿则在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方面有所突出。

因此,我会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2. 用积极的言语和行为去激励幼儿赏识教育强调用积极的言语和行为去激励幼儿,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被肯定和被鼓励。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经常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画得真棒!”、“你真聪明!”等。

同时,我还会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赏识教育要求教师与幼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在日常教学中,我会主动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时,我还会关心幼儿的生活,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让幼儿感受到家庭般的关爱。

4. 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赏识教育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乐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我还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注重家园共育赏识教育强调家园共育,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合作伙伴。

在实际工作中,我会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分享教育经验和方法。

同时,我还会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共同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实践赏识教育,我深刻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赏识教育的几点思索_赏识教育

关于赏识教育的几点思索_赏识教育

关于赏识教育的几点思索_赏识教育在现代教育中,人们常提到赏识教育这个理念。

但是我却有这样的疑问:赏识教育就是表扬教育吗?赏识教育是缺少不了表扬、鼓舞的,但是批判还要不要呢?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实行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判教育的权利。

〞这从某种角度也是对现今教育的规范与指导。

赏识教育,其关键就在于觉察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进展的观点看学生。

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抱有坚决、乐观的看法。

它表达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培育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贯彻赏识教育这种新的理念,以适应时代进展的需要呢?下面就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赏识教育不是简洁的表扬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北欧一教授要求ZG学者向她女儿内疚的事情,教授认为ZG学者的夸奖损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秀丽而夸奖她,而秀丽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

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区分,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秀丽是值得高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

而且,你未经她的同意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生疏人可以随便抚摸她的身体而不经她的同意。

〞ZG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和宠爱,反而惹得教授不高兴,仔细想想,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夸奖,反思我们的“赏识教育〞。

这真是赏识教育吗?我想这只是表扬教育。

因为表扬往往是孩子做了让人中意的具体事情,对其只是外表的认同。

一些生活在表扬中的学生,一旦受到批判,就很难接受。

我们不能因表扬而表扬,而忽视了表扬背后的意义与作用。

但赏识则是从本质上信任和看得起孩子,通过准时觉察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关怀他们增添自信念,找到“我能行〞的感觉。

一些成果平平的学生,一些成果较差的学生,他们特别渴望教师的关注,但很多状况下,教师对他们总是教育式的教育,看到的总是他们的缺点。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是教育领域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教育方法。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而惩戒教育则是着重于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进行惩罚和批评,以达到纠正学生行为和学习态度的目的。

两种教育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也都有适用的情况,但从整体角度看,赏识教育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赏识教育更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

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这种肯定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而惩戒教育则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感,甚至会造成学习上的困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赏识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对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进行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从而更有动力地去学习和探索。

而惩戒教育则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逃避和抵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

从学习动机的角度看,赏识教育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更愿意去主动学习。

赏识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鼓励,学生会更有自信心和独立意识,逐渐形成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而惩戒教育则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和被动学习的习惯,长期下去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从教育引导的角度看,赏识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赏识教育还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通过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教师能够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而惩戒教育往往会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并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赏识教育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工作的进行。

赏识教育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挖掘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通过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赏识教育的读后感》

《赏识教育的读后感》

《赏识教育的读后感》《赏识教育的读后感》《赏识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周弘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信任,通过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阅读《赏识教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也适用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赏识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和信任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赏识教育中,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赏识中成长,在赏识中进步。

赏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理解和包容孩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包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和支持,才会愿意与家长和老师沟通和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赏识教育的方法也非常实用和有效。

在赏识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肯定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方法,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批评孩子时,家长和老师要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帮助孩子找到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赏识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它强调的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信任,通过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阅读《赏识教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也适用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我相信,在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孩子,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惩戒教育

惩戒教育

惩戒教育惩戒教育是相对于赏识教育、奖励教育而言。

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

“惩戒教育”则是学校和教师依法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进行惩戒。

学校和老师用适当的惩戒手段让他们知道犯错误应该承担责任,哪些“高压线”不能触,从而止于犯罪的边缘。

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经验的浅显总结,教育需要惩戒,并谈谈惩戒教育的策略。

一、教育需要惩戒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强调社会、家长、学校、老师要尊重学生,爱学生;要打破师道尊严,给学生以平等交流的机会;学生需要的是表扬、奖励、激励和肯定。

这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当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该拿他们怎么办?激励和赏识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在提倡和要求这些的同时,是否还缺少点什么?即需要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惩戒。

(一)尴尬的教育现实需要惩戒有人认为,通过惩戒实施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不利于学生完善的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教育作为人与人的交流,需要一种激励,一种保护,一种关爱和一种宽容。

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呵护,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他们“修枝去杈”,在学生的错误面前,一味地姑息和软弱才是教育的一种巨大的失败。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温情教育无法“包治百病”,必要的惩戒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案例一:某省会初级中学一名女生,因与校外人员谈恋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教师知道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多次对其进行说服教育,但该女生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后因失恋,竟在家中偷偷吞服大剂量安安眠药。

幸亏发现及时,经抢救脱离危险。

案例二:某市初级中学一男生,因迷恋上网,上课昏昏欲睡,作业经常不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教育、教育再教育,可该生屡教屡犯,令老师非常头痛,无可奈何。

当班上同学劝说该生要听老师话时,该生竟说:“老师不过说说而已,不痛不痒,他能拿我怎么样?”案例三:南方某省会城市初级中学两名男生,放学后就去玩电子游戏,把钱花光了,就开始拿东西抵押。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辩论稿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辩论稿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我的观点中,我认为赏识教育应该是更为有效和适宜的教育方式。

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来支持我的观点:首先,赏识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发展。

通过积极地赞扬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努力,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和自尊。

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他们会从中感受到满足和成就感,进而更愿意努力学习和追求更好的成绩。

而挫折教育,则可能使学生感受到压力和挫败,给他们的自尊心带来伤害,对学习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和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潜在的才能。

赏识教育强调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并将其发挥到极致。

通过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在某一领域的能力和兴趣。

相比之下,挫折教育可能忽视个人特长和潜能,强调相对的竞争和标准化,可能在过程中损害学生的个人发展。

此外,赏识教育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赏识教育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教师通过赏识和鼓励来建立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在积极的关系中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参与到课堂中。

这样的互动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和知识的消化吸收。

挫折教育可能强调竞争和压力,学生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抑制自己的表达,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也可能给学习环境带来紧张和压抑。

最后,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在赏识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感恩和理解他人的付出而培养出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成果,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表现出尊重和包容。

这样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将来的职场中都非常重要。

而挫折教育可能忽视了情商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过分注重学生的竞争和个人表现。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在培养学生积极性、个性化发展、良好师生关系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当然,挫折也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更多的关注和强调赏识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3篇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3篇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赏识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篇(一)赏识教育是一种注重关注孩子优点和成就,鼓励和赞美孩子积极表现的育儿理念和方法。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赏识教育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体会:首先,赏识教育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和成就被认可和赞赏时,他们会获得更多的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能够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克服困难,追求更高的目标。

其次,赏识教育能够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

通过赏识和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家庭中的氛围会变得积极向上。

孩子会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更加愿意和家人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困扰。

这种积极的家庭氛围能够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

再次,赏识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注重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个人潜能和特长,使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这样一来,孩子会更加投入学习和发展,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赏识教育能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赏识和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努力,教师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

它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进步和成就,并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重视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对孩子的优点和成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注重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力和特长。

我认为赏识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我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体会:首先,赏识教育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在某个领域取得好成绩或展现出优秀的才能时,得到赏识和肯定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得到认可,从而增加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其他领域的努力和尝试。

其次,赏识教育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

浅谈“赏识”教育

浅谈“赏识”教育

浅谈“赏识”教育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这一现代素质教育理念。

赏识教育如温暖的阳光,能使小树焕发生机,使学生健康成长;赏识教育,是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赏识教育就是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关爱和提醒学生。

它要求教师细心而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克服一切困难向前进。

例如:有的学生身体机灵敏捷,体育成绩突出;有的学生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有的学生乐于助人;有的学生能歌善舞;有的学生书法美术突出等。

让学生形成“我能行”的观念,学生就会把这种感受到的赏识升华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剖璞见玉,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从那微小的闪光之处,开掘出更多的宝藏,经过精心雕凿定会成为有用之材。

赏识教育永远是学生进步的梯子。

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信任和看得起学生,无论他们的表现令人满意,还是不尽人意时,都能给学生以信任。

清代学者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赏识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借此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克服不足的能力。

例如:学习上暂时落后时,就叫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与人合作;评学生的文章时,就要从字里行间、结构、书写中去发现优点来表扬;对自卑、厌学的学生要特别关爱,与他交谈,与他握手,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找到“我还可以”的感觉。

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赏识的话,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动作,富有赏识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都会在学生心中荡起阵阵涟漪。

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溺爱和迁就。

孙子坚决反对一味的溺爱导致的“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的治军方法。

赏罚分明,刚柔刚济,不仅适用于治理军队,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过分溺爱和迁就,不仅会贻害学生,而且教师本人也因此威信扫地。

一旦班级确定了班规、班法,任何学生触犯了,都要令行禁止,明确处罚。

处罚要就事论事,而不能就事论人;处罚也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为前提,对学生提出有理有据的批评和处罚,会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批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热点话题。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惩戒教育曾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而赏识教育则相对较少被重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理念的不断探索,赏识教育逐渐引起了教育者和家长们的关注。

在我看来,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并不是对立的,而是需要相互结合和平衡,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让我们来看看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积极行为和优点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得到赞扬和鼓励的更有动力去积极参与学习和生活。

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激励,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相比之下,惩戒教育强调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进行惩罚和指责。

这种教育方式以惩罚为手段,着重于制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以期通过惩罚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研究表明,惩戒教育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并不利。

它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他们惧怕学习和上学,甚至对自身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

那么,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哪种方式更适合呢?据我所知,两种教育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都不能独立存在。

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让他们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而惩戒教育则能够有效地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为教学秩序和师生关系的维护提供帮助。

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应当相互结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

在实际的教育中,我认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坚持赏识教育的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优点和积极行为进行及时和充分的肯定。

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我们也不应该避之不谈,而是要冷静地面对并与学生进行认真的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同时也能够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方式。

而在必要的情况下,对于严重的违规行为,惩戒也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施行惩戒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不让他们因为错误的行为而丧失对教育的信心。

关于实施惩戒教育的思考

关于实施惩戒教育的思考
因 素 并 以 某 种 惩 罚 的 形 式 表 现 出 来 ,但 它 们 却 有 本 质 的 区 别 。 戒 教 育 是 考 虑 到 学 生 的 身 心 接 受 程 度 . 以 损 害 惩 不 学 生 的 身 心 健 康 为 前 提 的 一 种 教 育 方 式 。 其 最 终 目 的 在 于小惩 大 诫 。体罚 则 是使 学 生 肉体感 到 痛 苦或 极 度 痛苦 的惩 罚 , 殴 打 、 站 等 。变相 体 罚 是指 并 不直 接 对 学生 如 罚 人 身 诉 诸 拳 脚 和 工 具 ,而 是 以 各 种 借 口 并 以 其 他 形 式 间 接 的对 学 生 身体 进 行 处 罚 。 一 般 认 为 , 育 惩 戒 与 体 教 罚 、 相体 罚 的本 质 区别在 于是否 损 害 学 生 的身 心健 康 . 变
1认 识 上 的 误 区 .
的认 识 、 度 、 念 等 往 往 是 通 过 观 察 别 人 的 行 为 表 现 方 态 观 式 及 行 为 结 果 间 接 得 到 的 。 当 某 个 学 生 因 为 某 种 违 规 行 为 受 到 惩 戒 时 , 了避 免 遭 受 不 良体 验 , 他 学 生 就 会 引 为 其 以为戒 。 此 可 见 , 学 校教 育 中可 以 利用 恰 当的惩 戒来 由 在 对 学 生 的 不 良行 为 进 行 控 制 和 矫 正 。 它 是 学 生 不 良行 为 的 “ 戒 灯 ” “ 正 器 ”与奖 励相 辅 相成 , 可偏 废 。 警 和 矫 , 不
另 一个 极端

1 正 与诫 勉 的功 能 。 . 矫 根 据 科 尔 伯 格 的 道 德 发 展 阶 段 理 论 .对 处 于 道 德 发 展 低 阶 段 的 儿 童 ,或 虽 然 年 龄 较 高 但 道 德 发 展 实 际 上 可 能 处 于 较 低 阶 段 的 青 少 年 ,恰 当 地 使 用 惩 戒 的 教 育 方 法 常 常 会 取 得 其 他 方 法 难 以 替 代 的 重 要 作 用 。在 多 次 柔 性 教 育 无 效 的 情 况 下 ,一 次 恰 当 的 惩 戒 会 让 他 引 起 思 想 上

“赏识教育”冷思考

“赏识教育”冷思考

关于“赏识教育”的冷思考【摘要】随着聋哑女儿周婷婷迈入高等学府,周弘老师提出的“赏识教育”被众多的媒体炒作,许多家长都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论证了“赏识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总结了“赏识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以及成人对“赏识教育”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我们不应该忽视了其他的教育方法,比如惩戒教育、挫折教育等,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赏识教育情感教育惩戒挫折自从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对其女儿的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后,随之出现了赏识教育的热潮。

他提出的“赏识教育”被无数家长奉为“教子宝典”,他在教育女儿的这一过程中,改变了女儿,也改变了自己,并把他的这种方法归纳为赏识教育。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口头禅,有人还公然赞许“赏识教育”是教育孩子的“万应灵药”。

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把“赏识教育”推到了及至,提出要实施“无批评教育”。

然而传统教育的严格要求却不能因之而简单否定,我们不能盲目的跟丛,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戒就违背了教育规律。

对此,我要给“赏识教育”泼点冷水:从一位父亲培养聋哑女儿的成功家教经验中孕育产生的“赏识教育”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庭教育的新方法呢?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持有一种什么教育观,我们应该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一)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据专家论证,结合我个人思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赏识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主要分支任何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伴随有情感。

举凡古今有成就的教育,无论是孔夫子的“有教无类”,还是陶行知的“爱满天下”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无不充满了情感。

2.情感教育的涵义与历史渊源⑴中国古代对情感教育的探讨:中国古代对情感教育问题的探讨,是在两个领域内进行的:一是在医学教育领域:我国古代医学早就认识到人的情感对身心有全面的影响,如《灵枢·百病始生》中认为“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摘自中医古籍,《灵枢·百病始生》,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关于惩戒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惩戒教育的几点思考
条规定 : “ 按时到校 , 不迟到 , 不早退 , 不 旷课” , 那 么学 生迟到 、 早退 、 旷课又该如何惩戒 呢?规定 中并没有
却仍能得到学生爱戴的重要原因。
三、 惩 戒教 育 要有 理 有 度 。学 校 、 教 师 在 维 护 学
生人格尊严 与学校合法 的惩戒教育方面一定要把握 “ 度” , 要 以不侵犯学生 的合法权益为前提 , 不能损害
来 自牧 区 , 学 生 的行 为 习惯各 异 , 行 为规 范 较差 , 学生
班开学结束 了我县从 根本意义上没有集 中办学 的历
史, 标志着诞生了第二个羌塘教育集 中办学点 。学校 坐落于 申扎县东北方向5 公里处 , 目前学校在校生 4 6 0 余名 , 教职员工共计 4 5 人, 其 中专任教师2 7 人 。是一
详 细说明 , 这就使得教 师很难把握 , 在具体操作上也
很 困惑 。对有经验的老教师而言可 以根据 自己的教 学经验 , 但对于年轻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不久 的教
师来说 , 何时应该采取惩戒教育 , 应 该 采 取 哪 种 手 段 的确 成 难题 。要 从根 本 上 解决 这 些 问题 , 必须 要 从 根
德育工作
关于惩戒教 育 的几点思考
◆张俊峰
完 整 的教 育 不 能没 有惩 戒 , 当前 中 国教 育界 在 反
国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 很多国家对学 校惩戒 的方式方法有 明确的规 定 , 例如韩 国在《 教育
思尊重学生的过程 中, 又似乎走进了重表扬轻批评的 误 区, 甚至 出现了所谓的“ 无批评教育” 。其实教育就 像 一张纸 , 赏识教育如纸 的正 面 , 惩戒教育则像纸的 背面, 二者都不可或缺 。更何况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 种“ 万 能” 的教育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 , 所 以我们要正 视惩戒教 育的回归 。既然惩戒教 育也是一种必要 的

新课改背景下“赏识教育”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赏识教育”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赏识教育”的问题与反思一、正确理性认识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南京周弘老师对自己聋哑女儿周婷婷,通过激励、表扬手段开发她的潜能,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她不断成功,最终创造特殊教育的奇迹:16 岁的周婷婷被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破格录取,21岁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到心理咨询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周弘老师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不懈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上历经了五次开窍。

从一个“爱”字发展到“行”字,然后归纳为赏识,并把这种方法归纳为“赏识教育”。

最后得出结论: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

什么是赏识?赏识是指意识到了人的才能或物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予以赞扬。

赏识教育就是指教师家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孩子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孩子健康主动的发展。

简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赏识教育以鼓励表扬为手段,是将教育对孩子的外在要求内化的重要条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赞扬来激发和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其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

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唤醒孩子内心的上进意识,进而由进步动机付诸于进步行动。

这就真正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思想。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得重新思考:1、我们赏识的是什么?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比如相貌、气力、智商等,许多的家长和亲戚朋友总喜欢夸奖孩子聪明、漂亮,这样的表扬、赏识对孩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孩子多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发展自己的。

2、我们是怎样赏识的?有的教师喜欢对学生讲“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采取这种与别人比较的表扬方法,容易使学生形成自以为是、自满、瞧不起别人等心理,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关于惩戒教育的思考

关于惩戒教育的思考

惩戒教育制度的法治思考惩戒教育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然而随着大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惩戒教育一度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

过度惩戒固不可取,全盘抛弃惩戒教育也并非合理之举。

不当的惩戒教育对被教育者心理、身体、思想的影响也是引发校园民事侵权、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的诱因,因此,依法治校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惩戒教育、了解惩戒教育的必要性、构建科学合法的惩戒教育体系,是当下教育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应有之举。

一、惩戒教育之概念辨析(一)我国立法对惩戒教育的规定惩戒教育在我国立法中较有渊源,虽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法律中并未明确出现“惩戒教育“的字眼,但惩戒教育的内涵和要素业已有所体现。

如《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实施处分的权利;《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教师法》规定,教师有评定学生品行的评价权,并提出教师应当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

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惩戒教育规则(试行)》,《规则》第二条规定:“本规则所称惩戒教育,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这是我国立法首次对惩戒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对该问题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学界对惩戒教育的认识我国学界的教育人士和法律人士对该问题也有着深刻的认识。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任海涛副教授在整理总结32种文献后,归纳出了惩戒教育的“八大要素”。

任海涛副教授认为,惩戒教育具有以下”八大要素“:第一,惩戒教育的核心内涵是对学生偏差行为进行的一种否定性评价;第二,惩戒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强制力和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合范行为的产生;第三,惩戒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学校和教师;第四,惩戒教育的手段是物理上或心理上的强制力;第五,惩戒教育的后果是使被惩戒者的精神、身体、其他利益受损,或者剥夺其应享有的某种权利;第六,惩戒教育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第七,惩戒教育的分类应当包含纪律性惩戒和学业性惩戒;第八,惩戒教育的合法性表现在惩戒教育与“体罚”之间具有显著区别。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是教育领域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它们分别关注于奖励和惩罚学生的行为。

赏识教育强调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就,倡导温和的教育方法,而惩戒教育则强调通过惩罚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关于这两种教育方法的讨论从未停止并引起了一定的争议。

本文将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对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看法与观点。

我认为赏识教育是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赏识教育注重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成长和发展。

这种正面的教育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赏识教育也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起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教育环境。

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个性,从而更好地去指导和培养学生。

这种耐心细致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比之下,惩戒教育则更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和消极行为。

惩戒教育侧重于惩罚学生的错误行为,通过惩罚来纠正学生的过错。

过度的惩罚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和心理障碍。

而且,惩罚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反而可能使问题恶化。

过度的惩戒教育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可能使学生对学习和教育失去信心。

在当今社会,赏识教育正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崇。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赏识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积极态度,使学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个性化的肯定和激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惩戒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适当的惩罚可以对学生起到警示和纠正作用。

惩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的行为改正,而非简单地打击惩罚学生。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合理运用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

惩罚教育比赏识教育更重要四辩

惩罚教育比赏识教育更重要四辩

惩罚教育比赏识教育更重要四辩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对方辩友和在座的各位老师,我想再次总结惩罚教育比赏识教育更好的四个方面。

首先,历史告诉我们惩罚教育是巩固江山的法宝。

每个朝代的第一任皇帝都要建立本国的法律制度,并实施对应的惩罚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没有惩罚教育,江山不稳。

例如,在西游记中,只凭XXX磨磨唧唧的赏识教育,怎能应付了聪明极顶、神通广大、叱吒风云的XXX呢?因此,惩罚教育是领导管理的法宝。

其次,社会告诉我们惩罚教育是治国的法宝。

XXX因为有了三大纪律八项纪律,对侵害人们群众利益的行为进行惩罚,如对逼婚杀妻的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XXX处于极刑。

因为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教育,XXX赢得了民心。

台湾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乱丢垃圾要罚款,这样的惩罚教育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台湾人。

第三,学校告诉我们惩罚教育是培养接班人的法宝。

在我曾经工作过的现代双语学校,学生在校时不能在校谈情说爱、不能打架、不能与老师顶嘴,违者,把你的孩子领回去。

这种惩罚教育是学校管理的法宝,也是培养学生接班人的法宝。

最后,惩罚教育是对学生的最爱。

谁的惩罚教育用得好,谁的学就教得好,谁的学生就越受益。

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

因此,惩罚教育是对学生的最爱。

在教学中,仅仅使用赏识教育而不采用惩罚教育是不可取的。

如果你只是赏识学生而不惩罚他们,你可能会在讲台上站上一个星期、一个月,但你绝对无法坚持一个学期。

这会导致学生的课堂纪律失控,家长也会对你不满意,甚至要求更换老师。

因此,我们需要教育学生正视惩罚、克服惩罚、避免惩罚,从中研究知识,让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面对挑战和困难。

在公司中,惩罚教育是公司壮大的法宝。

如果老板不狠,公司就会不稳定。

有制度却没有惩罚,制度就等于虚设。

在XXX将近四年的时间里,虽然制度不断地制定,但效果并不明显。

这一次,XXX采用了真正的惩罚教育,对一部分员工进行了严厉的处罚,结果效果很好。

工作人员开始穿工服、按规定执行卫生和窗户关闭等工作。

关于教师惩戒权的一些思考

关于教师惩戒权的一些思考

关于教师惩戒权的一些思考近日,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一篇题为“把惩戒权还给教师”的文章,文章的作者翟晋玉由今年五月发生的“海淀辱师”事件呼出了这样的心声。

身为教师的我,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也深有感触。

随着“师生平等”、“赏识教育”等理念的提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可喜现象。

然而我们不可轻易乐观,因为其中不乏滥用维权“武器”与教师抗衡的学生,“海淀辱师”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一些教师为了避免“麻烦”,往往对诸如此类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学生自流,从而造成师生错位等尴尬局面的出现。

这种尴尬局面的出现让我们想到了一个词: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权是教师用于惩处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针对的是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是基于教师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性权力,它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权力,是维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权力,也是教师职业权利之一。

社会现实和教育法律法规也认同它的存在。

然而当代教育中,教育惩戒的具体实践却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惩戒吗?如果可以,教师应如何予以惩戒呢?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不需讨论甚至是一个勿须质疑的问题。

然而现实中,“教师惩戒权”的问题却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和迷茫。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和老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这种教育理念符合人的本质里有被尊重和被承认的需要,它有利于促使千万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但我国教育界有的人在反思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又走进了重表扬轻批评、重奖励轻惩戒的误区,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无批评、无惩戒教育".的确,教育以表扬、奖励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但是,以表扬、奖励为主,并非以表扬、奖励为惟一.教育是讲究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与表扬相对的批评,与奖励相对的惩戒,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学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在赏识教育逐渐成为"时尚"的今天,惩戒教育日趋淡化.在剖析惩戒教育的涵义及其意义的基础之上,指出惩戒教育在现实教育中被淡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对惩戒教育性质与作用的认知误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偏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的思考
突然看到文章《400耳光的反思》:在前不久举行的舒曼杯(亚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13岁的沈阳女孩胡丁琦一人囊括了四项冠军、两项亚军,这是这个著名国际赛事自创办以来的最好成绩。

有报道说胡丁琦这个钢琴才女是被父亲胡东振400耳光打出来的。

一时间,大家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育人过程中的“赏识”与“惩戒”的反思。

立马我翻阅起这方面的资料,让我也不禁思考了起来。

就像电视剧中的正反面人物一般,周弘无疑是正面人物,他的赏识教育一经报道,立刻引起了无数叫好,短时间内就成了未经普遍性验证的真理;而胡东振的400巴掌,尽管打出了一个同样出色的世界冠军,却只能引发激烈的争鸣,就像反面人物一般令人费解了一番。

我们这样看:有一块土坯,害怕火烧,在进窑之前偷偷从车上溜了下来。

它想:就凭这暖暖的太阳,何愁晒不硬呢?这个办法既舒服,又保险,何必忍受那烟熏火燎呢?于是,它固执地躺在地上,自由自在地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

有砖出窑了,红红的,硬硬的。

土坯不羡慕,也不着急。

它感觉自己也在渐渐变硬,只是没有那耀眼的红色。

可是土坯不明白,不经过锻烧怎么会有红色呢?如果仅仅是没有红颜色也就罢了,有一天,一场雨下来,土坯支持不住,变成了一摊泥。

又过了几日,风吹雨淋,就再也找不见土坯的踪影了。

不经千锤百炼,怎能坚硬如钢,害怕艰苦挑战的人,是经不住风雨考验的。

那些逃避困难的人,是无法成就辉煌事业的。

现在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赏识教育——“你真棒”等等语言充满教育充满家庭充满社会!“聪明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确实如此,大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孩子呢?孩子也在“赏识”激励下能茁壮“成长”!不过中国孩子遇到”挫折“(比如高考失利、学习波折等)后会“跳楼”等等,这种现象是不是值得我们探讨呢?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教育问题,就会发现,教育是具有它的两面性的,所以既
要赏识,又要挫折,而且矛盾要平衡,这个尺度不好把握,把握好了,孩子发展就会很不错.在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外国有位作家,很小的时候写了首儿童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不吝赞美之辞;父亲却说糟糕透了,这使他感到委屈。

在以后成长岁月中,他一有进步,哪怕是点滴成绩,都会被母亲捕捉住,给予不遗余力的赞扬,作者从母亲身上得到的信心、勇气与希望。

而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厉,对缺点、失误,不留情面地指出来,有时还大声斥责,作者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是清醒、理智与谦逊。

再后来,作者成为知名作家,完全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他深感自己很庆幸,既有一个懂得欣赏自己的母亲,又有一个十分严厉的父亲,不然,很难成才。

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这没有错,但赏识过了头,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容易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很难接受不同意见,更不要说批评教育了。

如今的独生子女,大人娇惯的多,在学校里不受点儿挫折教育,将来怎么走上社会?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认为,教育应是十八般武艺,欣赏、激励、批评、惩罚等等,缺一不可。

这可谓真知灼见。

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知识、能力、性格、经历、家庭都不一样,而且思想不断变化着的中小学生,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都需采用。

现在,家长、教师都已感受到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我以为,这与没有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

该赏识的时候不去赏识或赏识不到位,该批评的时候批评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做做思想工作甚至体罚学生。

学生犯了错误,要批评教育,但批评应讲究方式方法,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

即使要惩戒,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惩戒”之中。

赏识也好,批评也罢,甚或惩戒学
生,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教育孩子会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