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权力监督制度系列5
行政权力的授权与限制
行政权力的授权与限制行政权力的授权与限制是现代社会治理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议题。
在民主法治的背景下,政府作为执行国家意志和管理公共事务的主体,必须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受到一定的授权和限制,以确保其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本文将从授权和限制两个方面探讨行政权力的本质和运行机制,旨在深入理解行政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行政权力的授权是现代国家意志的体现。
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范,确保其行为合法。
授权通常是通过选举机制实现的,即公民通过投票选举代表来组成政府,进而将行政权力授予政府。
这一过程体现了普通民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权利和能力,从而实现了政权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行政权力的授权还体现在法律的设立和授权委托的机制上。
立法机构通过颁布法律,明确了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序和条件。
行政机构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委托,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
这种机制保证了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防止行政机构滥用权力或越权行使职权。
然而,即使行政权力受到授权,也不能无限制地行使。
行政权力的授权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以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共利益。
宪法和法律对行政权力设定了一系列的限制和约束,如行政机关的程序规定、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要求等。
这些限制确保了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保护了公民的权益。
行政权力的运行还受到行政监督和司法审查的制约。
行政监督机构通过监督、检查和问责等手段,对行政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滥用权力。
司法机构则负责对行政机构的决策和行为进行法律审查,确保其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承担法律责任,遵守法律规定和程序,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社会舆论和公众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评价也是行政权力运行的重要制约因素。
公众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对行政机关的决策和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对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行政行为提出质疑和抗议。
这种监督和评价形成了舆论压力,迫使行政机关更加谨慎和透明地行使行政权力。
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是指国家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制度安排。
它是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强化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监督制度:各部门、单位应建立健全自身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设立监察机构或内部审查机构,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2. 外部监督制度: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如行政执法监督委员会,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的问题和不当行为。
同时,也可以通过公众投诉、行政复议、司法救济等途径接受公众对执法活动的监督。
3. 司法监督制度: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司法审查和监督,确保执法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程序要求。
同时,法院还可以向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帮助完善行政执法活动的规范。
4. 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使执法过程和结果可以对公众进行公开,增加透明度,避免滥用行政权力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通过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可以提高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促进政府行政执法能力的提升,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合法权益的实现。
第 1 页共 1 页。
行政制度有哪些
行政制度有哪些行政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和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规定,包括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权力运行和管理机制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行政制度。
1. 行政机构组织结构:行政机构是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组织,通常由政府部门组成。
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包括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
中央行政机构包括国务院、中央各部委等,地方行政机构包括省、市、县等地方政府。
2. 行政职权划分:行政职权是行政机构依法对社会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和行使的权力。
行政职权划分主要包括垂直分工和水平协调两个方面。
垂直分工是指行政机构按照职责范围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如教育、卫生、公安等部门。
水平协调是指不同部门之间根据行政事务的需要进行协调合作,确保行政活动的协调一致性。
3. 行政权力运行:行政权力运行主要涉及行政机构的决策、执行和评估等环节。
决策是指行政机构制定政策、法规等决策文件,包括制定计划、指导方针和行政命令等。
执行是指行政机构按照上级指令和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行政行为。
评估是指对行政机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如行政效能评估、绩效考核等。
4. 行政监督机制:行政监督是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行政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
内部监督是指行政机构的上下级、部门间相互监督,保证行政机构内部的权力合理运行。
外部监督是指立法机构、司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等对行政机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保障公众利益和权益。
5. 行政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是对行政机构行使行政权力进行规范和限制的法律制度。
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和行政机构组织原则。
行政法是对行政机构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法律规定。
行政诉讼法是对行政机构行政行为的申诉和司法追诉进行规定和保障的法律。
综上所述,行政制度包括行政机构组织结构、行政职权划分、行政权力运行、行政监督机制和行政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安排和规定。
我国现行权力监督体系
我国现行权力监督体系我国现行权力监督体系的基本结构一外部权力监督主要包括政党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法律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群众)监督五个方面。
二、内部监督我国现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部监督主要由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狭义的行政监督)和党内监督两部分组成。
狭义的行政监督包括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工作监督、各专业部门的职能监督、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机关的政纪监督等。
其中,前两个类型的监督又称为一般监督,后两种监督又称为专门监督。
党内监督可以分党的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及其成员的监督、组织内部对党员的监督以及党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三个层次。
前一个层次可以归入执政党监督的范畴,后两个层次的监督则明显有内部监督的意味。
首先,党是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自然也是权力运行的核心。
其次,党的组织构架与立法、司法、行政包括政协、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组织构架具有对应性,也就是党的组织具有全覆盖的特征。
第三,党对党员的监督实质上也是对国家公务人员进行监督。
1、党内监督2、行政监督这里所指的行政监督是狭义的行政监督,即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
包括上下级之间的工作监督、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如财政监督、法制监督)、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等。
监督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及原因主要问题一、权力纵向失控二、权力横向失衡。
1、党政分开的尝试与反复。
横向分权首先面对的是党政关系问题,在大量“党政不分”现象的背后,也常隐含着划分“好处”的争斗。
2、监督机制的软化与虚置。
横向分权所要解决的另一重大问题是对权力的有效监督,然而至今各种监督制度和监督主体的作用远未发挥到位3、权力的专断与滥用。
正是在监督体系失效的情况下,权力专断与滥用的现象大量发生。
二、政治参与有限1、正式政治参与渠道的不足和不畅,使大量新的社会利益诉求难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化表达来影响体制的变革和政策的制定。
利益表达的自发“需求”与利益表达的制度“供给”之间发生的结构性错位2、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结构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吸纳不足,不仅使“权钱交易”、“以钱买权”等畸形参与的冲动格外强烈,更使公共权力的运作难以受到有效的社会制约与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权力监督和制约
一、现行权力监督体制的状况在我国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对各级行政机关和掌握各级权力的领导干部的监督,可以说是复杂多样,各种形式的监督齐全。
主要有:人民群众的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执政党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等等。
此外,还形成了很多具有监督作用的制度:选举制度,民主评议制度,信访举报制度等。
但是,现行体制下,这一系列监督制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无论是上述形式的单独监督,还是整体监督的合力,都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不难想到,在我们人民主权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主人对公仆的监督应当是最有决定作用的监督。
这种监督的基础是选举公仆由选民或代表选举产生,选民或代表决定公仆的命运。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那些选民选举产生的官员严重侵犯选民的利益时,选民不仅不能随时撤换,也不能进行监督,主仆关系完全颠倒。
再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他作为我国权力机关的监督,对其执政党,对由自己产生并对自己负责的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都有监督权。
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权的权威性在于它与任免权相结合,并与任免权为基础。
然而实际上这种权威性存在严重的形式化现象。
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人大及其常委会定的各项职权都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二、探究权力监督制约不力的原因(一)权力过于集中,分工制约不够。
我国的权力结构是从战争年代军事集权结构移植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的,自上而下建立了一个单向的二维权力结构。
其特点是:纵向上看,有领导向群众集权,上级向下级集权的倾向:横向上看,存在党政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就曾指出这一权力结构的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
虽然我国的政治和行政权力结构中有分工,但主要是职能上的分工,缺乏制约意义上的分工。
(二)政务公开没有全面推开。
政务公开即权力运作过程公开,是权力制约监督的前提,也是贯彻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运行始终的一项基本原则。
“五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制度范文(4篇)
“五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制度范文以下是关于“五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制度的____字范文:《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范文:近年来,我国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反腐倡廉制度,其中,“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这一制度要求领导干部遵守“不直接分管、不指定安排、不参与决策、不履行管理职责、不参与分配权力”五个不直接分管的原则,以推进权力清单制定、责任清晰和监督有效,为党和政府的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下面,我们从不同层次对这五个原则进行解读。
首先,不直接分管。
这一原则主要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强行插手、越级干预下属单位工作的问题。
在组织架构中,各级单位和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和盈利责任,领导干部应该尊重和保障下属单位的独立运作。
通过不直接分管的原则,可以避免领导干部权力过度集中,保证各级单位的相对独立性,同时也能让干部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其次,不指定安排。
这一原则主要针对领导干部擅自安排、指派下属干部工作的问题。
领导干部应该尊重下属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不应该私下干涉他们的工作安排。
通过不指定安排的原则,可以保持组织机构的稳定性和公正性,提高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不参与决策。
这一原则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中擅自发表意见或干预决策的问题。
领导干部应该尊重决策程序和权威,不应该在决策中横插一脚。
通过不参与决策的原则,可以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加强组织机构的约束和规范。
第四,不履行管理职责。
这一原则主要针对领导干部过度用人、越级管理的问题。
领导干部应该根据自己的职能和权限,不应该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干预他人的工作。
通过不履行管理职责的原则,可以避免领导干部的管理混乱和重叠,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纪律。
最后,不参与分配权力。
这一原则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在资源分配中搞权钱交易、搞权力寻租的问题。
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应该将自己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五、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制度(一)
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内容摘要】行政监督在首要价值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尽然走向腐败。
有监督才有法治,没有监督,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将推动保障。
行政监督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政府职能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
舆论监督是监督制度的一种,体现了公民对党和政府的各项事务、政策和决策的了解。
而这种体现往往会出现在与时俱进的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中。
【关键词】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一、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的定义:(一)广义的行政监督,指政党、立法机、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
(二)是狭义的行政监督,指行政系统上下级组织间或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
(三)是等同于行政监督检查,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管理对象(行政管理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执行行政机关决定、命令情况所实施的督促和检查活动。
而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及公务员的职务行为进行的监督则被称作行政法制监督。
(四)是认为行政监督=监督行政,社会监督。
即指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定职权对行政机关是否合法、合理地行使行政职权所实施的督察、纠偏等活动。
行政监督系统主要包括内部监督(自律系统)和外部监督(他律系统)。
内部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运用行政监督权力对其自身的行政活动进行监督和监察的行为。
外部监督则主要包括法制监督、社会监督、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
如网络、新闻、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对行政机关进行的社会监督。
二、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一)舆论监督的定义描述舆论监督,西方称之为“第四种权力”。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
广义的舆论监督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条文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条文1. 引言行政执法是指政府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执法监督和处理的行为。
为了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提高执法效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执法制度,其中包括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本文将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2.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概念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执法权与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程序制度和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这三项制度是行政执法的基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建了行政执法的法律框架。
2.1 执法权与执法责任制度执法权与执法责任制度是指明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权限和执法责任,并对执法行为进行规范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法》,行政执法机关依法享有的执法权力主要包括:- 调查取证的执法权; - 采取强制措施的执法权; - 作出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的执法权; - 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许可、核准决定的执法权; - 现场检查的执法权;- 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执法权; - 其他法律赋予的执法权。
行政执法机关在行使执法权力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程序的规定,依法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2.2 行政执法程序制度行政执法程序制度是指明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执法时,应当依法进行的各项程序和环节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法》,行政执法程序主要包括: - 确定案件的程序; - 调查取证的程序; - 回避和回应的程序; - 作出处罚决定和行政处罚的程序; -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程序。
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执法时,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力性。
2.3 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是指明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职责和监督方式,确保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行执法职责,防止执法滥用和违法行为。
行政执法的监督职责主要由行政监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来承担。
他们对行政执法机关的行为进行监督,纠正违法行为,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制度
行政制度定义: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
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领导体制;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首长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对行政组织所管辖的重要事务具有最后的决策权,并对此全面负责。
内容1)全面领导权(2)最后决定权(3) 人事提名权4)全面负责任特色1)以民主为前提(2)首长最后决定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动是否合乎宪法和法律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监督。
体系:内部监督1专职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2非专职监督: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平行监督外部监督:政党监督(共产党以及民主党派):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存在问题:(1)多元化的监督力量缺乏有力度的整合,监督的合力较弱(2)行政监督偏重于事后的追惩性监督,忽视了事前预防性监督及事中的过程性监督(3)在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下,专职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必要的独立性。
(不仅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还受同级行政机关的领导)4)在各种行政监督中,权力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5)监督主体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见案例)(6)行政监督法制化程度低,监督弹性大对策1)改革行政监督的双重领导体制,建立起行政监督的垂直领导体制。
(2)重视和加强行政监督立法,实行行政监督的法制化。
(3)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以强化社会及新闻媒体的外部监督。
(4)提高行政监督人员的素质(公务员法的实行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行政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内容),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目标)的行政管理体制。
(具体)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关于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的方案
关于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的方案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行政权力的运行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如果行政权力不规范、未受监督,将导致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权益、腐败等问题。
因此,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方案1. 颁布清晰明确的制度规定制定一套清晰明确的制度规定,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政策文件,为行政权力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操作的指引。
例如,明确公务员的权力范围和权限等。
2. 提高行政法制意识加强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的重要性,遵守职业道德和道德规范,维护公共利益,避免滥用权力、受贿行为等不当行为的发生。
3. 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建立行政权力的权责清单和责任细则,明确公务员的职责和义务,明确权责与责任的匹配规则,确保责任的明确性和行政权力的规范化。
4. 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行政部门内部管理和监督,确保工作的公开透明,不断提高行政行为的质量和效率。
5. 开展政府服务和公共服务公示和评价为了增强行政机关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可以开展政府服务和公共服务公示和评价活动,增加社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参与,推动政府服务和公共服务不断优化。
二、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的方案1. 建立独立监督机构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行政权力的运行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查,以避免权力滥用、侵犯公民权益等问题的发生。
例如,可以设立独立的监察委员会来承担行政监察职能。
2. 加强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将社会各界的监督力量引入行政权力的监督体系,促进公共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例如,可以举办公民听证会和公开的议事日程,让公众了解行政机关的事务和行为。
3. 推进信息公开和数据公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公开,向公众公开有关政府决策和行为的信息和数据,加强对政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鼓励公众参与行政权力的监督。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制度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制度
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及内部规章制度,明确和规范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权限、程序和方法,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防止滥用行政权力,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制度安排。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和界定行政权力的范围和权限。
通过法律和法规,明确不同行政机关在各个领域内行使权力的权限和职责,防止超越权限行使权力。
2.规定行政程序和决策程序。
确立适当的程序和流程,包括公示、听证、决策、申诉、复议、诉讼等,保障行政机关的决策过程公正、公平、透明。
3.建立行政权力监督机制。
加强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防止滥用权力。
4.建立法治化的行政管理制度。
依法制定和实施行政规章和行政处置决定,加强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和规则化。
5.加强行政机关职能和权力的公开和透明。
通过公开行政机关的工作流程、决策依据、决策结果等信息,增加行政机关的责任感和透明度,保证公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6.加强行政机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对行政机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提高行政机关人员的法治素质和服务意识。
通过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可以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增强公民对行政机关的信任和满意度,推动政府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行政管理制度有哪些
行政管理制度有哪些行政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提高行政效能、确保政府公正行使权力、促进政府与公民互动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行政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组织制度:包括政府机构的建立、组织结构的设计、部门职责划分等。
例如,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应简洁明确,各部门职责分明,以实现高效的决策和执行。
2. 行政程序制度:包括公务员招聘、选拔和考核制度,公民诉讼过程等。
公务员招聘制度需要公平公正,确保选任人员具备专业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而公民诉讼过程需要规范和透明,以保障诉讼的公正和效率。
3. 行政权力制约制度:包括行政权力的分立和制约机制。
例如,通过建立国家行政机关和审批机关的独立性和互相制约,避免滥用行政权力。
4. 行政责任制度: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例如,建立行政机关内部纪律检查机构,对失职、司法违规等行为进行惩戒,确保公务员勤勉履职、作风廉洁。
5. 行政规范制度:包括行政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化。
例如,建立行政程序和行政决策的标准化制度,确保决策公平公正、程序合法合规。
6. 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制度。
例如,政府需要主动向公众公开政策、预算和行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接受公众的监督,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7. 行政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公共财政、人力资源等的管理制度。
例如,明确公共财政的收支管理规则,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总之,行政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政府行政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正性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它有助于提高行政效能,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促进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指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从事行政活动和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所行使的权力行为进行制约和监督。
制约和监督能够防止权力滥用、保证公正公平的行政管理,有利于政府的廉政建设和完善法治社会建设。
权力运行的制约主要是指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对权力行为进行合理的制约。
这个过程既能够避免权力的滥用,也能够规范权力的行使。
政治体制不同,对权力制约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民主国家采用选举方式对权力进行制约,法治国家则采用法律的制约方式。
权力运行的监督则是指对权力行使过程中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监督和审核。
监督决策和行动的透明度。
通过对权力行为进行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是确保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的重要保障。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需要政府、社会和媒体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一、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更加明确权力的来源、范围和限制。
制定透明、合理、科学、民主的行政程序,加强对权力行使的规范。
确保权力在法治框架下行使,避免权力滥用。
二、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能建设,加强对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的监管。
建立规范的督查和监督机制,通过对各级政府工作的考核、评估、接受民众反馈、行政问责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公众对于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推进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保障公共信任和监督权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加强政府信息门户建设、数据开放、公示公告等公开途径的管理和维护。
通过公开信息,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互相理解,加强互动沟通,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
四、落实问责制度加强行政问责制度建设,建立行政问责和行政惩处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针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一些腐败和贪污行为,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
总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建设法治社会、打造廉洁政府的必要举措。
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社会应该积极参与监督和管理,媒体也应该深入挖掘、及时报道,共同维护公共利益,切实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八章行政监察权力
案例分析
2004年6月18日 河南省辉县市监察局在对全市收费标准 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一煤炭中转站没有收费许可证。 在查阅了相关帐目后,要求其负责人作出解释,但是 其负责人王某不在。市监察局工作人员强行扣押了帐 册凭证和现金41153.8元。9月23日煤炭中转站以监察局 侵犯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为由,提起行政诉讼,请求 法院依法确认监察局行政行为违法,并承担本案诉讼 费。 请问:监察局的检查行为是否合法?对此,法院应如何 判决?
三、行政监察权力行使的基本原则
1.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社 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适 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
3.教育和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和改进 工作相结合。
4.依靠群众。
思考题:如何保障纪检监察部门 依法行使职权?
第二节 行政监察权力的保障
一、法律赋权保障 1.赋予监察机关对涉及监察事项的非监察对象
• 从法理上讲,是;从实践层面,几乎没有被冤枉的。
(3)关于双规情况是否需要公开的 探讨?(知情权)
• 铁道部官员双规1年无说法 中纪委:不好公开 • 从何洪达案说起? • 何洪达,辽宁人,此前曾长期在黑龙江工作,是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毕
业的高级工程师。2000年起出任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并兼任旗下企业北 亚集团的董事长。2003年7月出任铁道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兼部直属 机关党委书记,官拜副部长级。有媒体曾披露:何洪达最后一次公开露 面是在2007年6月4日,后在“北亚集团系列弊案”事发后不久,“消失” 在媒体视线当中。 •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中共二组的分组讨论中,有委员结合“何洪达 案”,针对高官被“双规”前后的内幕问题是否需要公开展开激辩。 — —“出口转内销” • 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屈万祥指出,涉及 党务公开问题。注意针对不同层次人群公开的尺度问题。
行政管理制度
行政管理制度
是指国家、地方政府和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和规范,用于管理和约束行政行为的一套系统。
它是保障公共权力行使依法进行,推进行政事业科学、规范和高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法规制度: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废止等程序和规定,确保行政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
2. 决策制度:包括决策的程序、权限、责任等规定,确保决策的公正、科学和透明。
3. 组织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事管理等规定,确保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科学、合理、高效。
4. 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会计制度、资金管理等规定,确保行政机构的财务收支合法、规范和透明。
5. 监督制度: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机制和程序,确保行政行为的监督和问责机制的健全与有效。
6. 公开透明制度:包括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规定,确保行政机构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对社会公众透明。
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众权益,提高行政效能,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加强政府权力监督保障人民权益
加强政府权力监督保障人民权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然而,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政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为了保护人民的权益,加强政府权力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加强政府权力监督的必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来保障人民权益。
一、加强政府权力监督的意义政府权力的合法行使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然而,在权力过度集中的情况下,政府可能滥用权力,侵犯人民的权益。
因此,加强政府权力监督的意义在于:1. 保护人民的权益:政府权力监督可以确保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防止滥用行为对人民的侵害。
2. 提升政府的公信力:通过加强权力监督,政府能够更好地回应人民的需求和诉求,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3. 维护社会的稳定:权力监督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二、加强政府权力监督的方式为了确保权力监督的有效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政府权力监督。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1. 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权力的边界和限制,确保权力的合法行使。
2. 建立监督机构: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负责对政府权力行使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查,提高监督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3. 推进信息公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方便人民了解政策和行政办法。
4. 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民参与政府权力监督,通过舆论监督、举报制度等方式,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
5. 高效运用科技手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权力监督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滥用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政府权力监督的挑战与解决办法在加强政府权力监督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挑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1. 官僚体制繁琐:政府内部官僚主义和繁琐的决策程序可能导致监督的延迟和不力。
解决办法是优化行政管理制度,推进简政放权,提高决策效率。
2. 权力监督制度不健全:权力监督机构和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监督不到位。
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开展情况的汇报
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开展情况的汇报一、背景介绍行政权力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治理的效果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促进行政机关的公正、廉洁运行,建立起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同时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面将就近期机制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二、开展情况1. 制定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规定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规定是开展监控工作的基础。
近期,我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着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法规、规定和指导性文件。
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各级法院、检察院在行政案件中行使监督权的职责和权利,有效保障了公民合法权益;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则在有关保障群众知情权、公开度量衡标准、实行电子化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规定,为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建立监控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为了提升行政权力运行监控的效率和准确性,我国各地政府先后建立了一系列行政权力运行监控平台,覆盖范围逐渐扩大。
当前,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建立了行政权力运行监控平台,并实现了信息共享。
例如,在河南省,政府借助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建立了行政权力运行监控平台,实现了群众在线举报、线下稽查、数据分析等全方面监控,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加大整改力度。
而在浙江省,则建立了“万里阳光监管平台”,实现了行政审批过程的全程可监控,加强了权力监管的全面性和精准性。
3. 严格监控行政权力行使过程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最直接的目的是监控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为此,我国各地政府在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体系建设中,通过建立监察机构,加大巡视力度等措施,督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比如,在北京市,监察机构采用随机抽查、定期检查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全方位监控。
宪法解读行政权力监督
宪法解读行政权力监督宪法是一部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它明确了行政权力的行使原则和范围,并确立了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
行政权力监督是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职责,旨在确保行政机关的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权利。
本文将从行政权力监督的基本原则、监督机制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深入了解行政权力监督的意义与实践。
一、行政权力监督的基本原则宪法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治原则: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也是行政权力监督的基石。
宪法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接受法律的约束和限制。
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循法律规定,不得滥用职权或超越权限,确保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透明原则:透明是行政权力监督的重要要求。
宪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公开行政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行政机关的决策、工作程序和执行情况等都需要向公众进行公开,并及时回应公众的意见和批评。
透明原则有助于防止权力的滥用和不当行为的发生,为行政权力的监督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3. 平等原则:平等是行政权力监督的核心价值观。
行政机关在对待公民和企业时应当平等对待,不得歧视或给予特殊待遇。
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对行政机关的批评和监督是合法的,行政机关不得追究批评者的责任。
平等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行政权力的有序运行。
二、行政权力监督的机制行政权力监督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来实施:1. 立法监督: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审查和批准行政法规、监听政府工作报告等方式。
立法机关负责监督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行使,确保行政机关合法行使权力。
2. 司法监督: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决,确保其合法性和公正性。
公民和法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程序向法院申请对行政机关的决定和行为进行司法审查。
3. 行政监察: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察,包括对职务犯罪、违法行为和职务违法失职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制度一、行政执法制度的概念和意义行政执法是指政府机关依法开展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活动。
行政执法制度是指国家依法对社会进行管理、监督和维护秩序的一整套制度。
它关系到国家的行政权力的合法性、程序的公正性、行政机关的作为能力、行政部门的效率、行政监管和行政管理的科学性。
行政执法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维护国家政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执法制度的基本原则1.依法治国原则。
行政执法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任何涉及行政执法的举措和行为都必须依据法定的授权,且不能违法。
依法行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国家政权良好运行的基本要求。
2.公平正义原则。
行政执法活动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公正,不得擅权滥用,不得歧视、侵犯公民合法权益。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行政执法必须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任何行政执法行为都不得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4.权责统一原则。
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执法权力,也必须承担行使执法权力带来的责任。
行政执法机关除非法律规定或者依法授权,就不得擅自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
5.公开透明原则。
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必须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相关执法程序要公开公正,相关执法行为要运行公开透明。
6.合理适当原则。
行政执法机关行使执法权力必须合理、适当、切实可行,不能任意、武断、滥用权力。
7.监督约束原则。
行政执法机关必须接受行政执法监督,并且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是指依法行使行政执法职权的国家机关。
行政执法机关根据不同的职能划分可以分为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和专项行政执法机关。
综合行政执法机关是指负责全市、全行业的行政执法,例如市公安局、工商局等。
专项行政执法机关负责特定的行业、领域的行政执法,例如食品药品监管局、环境保护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自贡市卫生局党组
关于对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
(自卫组发[2000]06号,2000年7月31日)
各直属医疗卫生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直属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力度,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全面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中共自贡市委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关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试行意见〉的通知》规定,参照《中共自贡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自贡市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通知》及干部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卫生系统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领导干部,是指市卫生局直接管理的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行政主要领导和分管财务的领导干部。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所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入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第三条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手续前,应当接受卫生局组织的任期
经济责任审计。
第四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市卫生局监察审计科牵头,会同财务、人事部门在系统内统一抽调力量组成审计组开展审计。
各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服从调配。
必要时可以委托市审计局进行审查。
第五条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并遵守审计回避制度的规定。
第六条在实施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应主动为审计提供条件和方便。
第七条市卫生局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本人。
第八条审计通知书送达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卫生局的审计要求,及时如实提供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主要业绩、经济责任等方面的述职报告及有关材料,并于审计组进驻被审计人所在单位后3日内送交审计组。
第九条审计组在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应认真分析领导干部本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经济责任。
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策;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财政收支、财
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在审计的基础上,核实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析领导干部对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检查领导干部个人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
第十条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应及时向主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报送前,应当征求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本人意见。
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在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天内提出书面回复意见,逾期视为无异议。
主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后,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
对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认真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将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和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局党组将把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使用、监督、奖惩的一个重要依据。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及时给予表彰;对问题较多但又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予以诫勉;对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处理;对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二条凡应进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在没有审计结果时,原则上不予办理调任、转任、免职、辞职等手续。
第十三条审计组在审计期间必要的经费由被审计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本规定从二000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上级主管部门有新的规定时,按新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