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详解

合集下载

《经方一百首》之白虎汤

《经方一百首》之白虎汤

《经方一百首》之白虎汤?046、白虎汤【组成用法】生石膏30~100g、知母15g、炙甘草6g,粳米15g。

水煎煮,分三次温服。

【方证】1.胸中烦热,面红而垢,气粗身重,口鼻气热,尿短赤,不恶寒但恶热,病重时鼻鼾,语言难出,神志昏沉,或项强搐搦、或谵语遗尿等。

2.舌质红,舌面干,苔少或黄燥,或白糙,或干黑有芒刺,脉洪大滑数有力。

【理代应用】1.以机体新陈代谢极度亢进为特征的疾病,如流感、猩红热,肠伤寒、乙脑、大叶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各种外感热病的极期。

甲亢病人基础代谢率增高时也有使用本方的时候.2.以发热,肿胀、充血或出血为病理表现的皮肤黏膜疾病,如麻疹,夏季皮炎、顽固性过敏性皮炎、外障眼病、鼻衄,急性口腔炎、牙周炎等也有使用的机会。

3.其他如中暑,糖尿病、胃炎、精神病、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肿瘤发热等,烧伤后剖面灼热而渗出不止,类似于“大热”、“大汗”的表现,可使用本方。

【经验参考】顽固性高热性疾病—直是本方的首击目标,其特征是大汗出而热不退。

如刘渡舟先生以本方治疗两例高热病人,一例是3岁女孩,出麻疹后,高热不退,周身出汗,一身未了,又出一身,随拭随出。

患儿口渴唇焦,饮水不辍,视其舌苔薄黄,切其脉滑数流利。

辨为阳明气分热盛亢斥内外,急当清热生津,以防动风痉厥之变。

处方:生石膏30g,知母6g,炙甘草6g,粳米一大撮。

服1剂即热退身凉,汗止而愈。

另一例是48岁男子,初秋患外感,发烧不止,体温高达39.8℃到本村医务室注射“氨基比林”等退烧剂,旋退旋升。

四五日后,发热增至40°C,大渴引饮,时有汗出,而手足却反厥冷,舌绛苔黄,脉滑而大。

此乃阳明热盛于内,格阴于外,阴阳不相顺接的“热厥”之证。

治当辛寒清热,生津止渴,以使阴阳之气互相顺接而不发生格拒。

急疏白虎汤:生石膏30g、知母9g、炙甘草6g、粳米一大撮。

服2剂,即热退厥回而病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5)。

有意思的是本方不仅治疗人类的热病有效,对于动物热病其疗效也令人满意。

白虎汤_??????

白虎汤_??????

白虎汤2篇白虎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汤剂,在中医药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不同疾病。

它由一系列中草药组成,经过特定的煮炖方法煮煮而成。

白虎汤以其独特的功效和疗效在中医领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从白虎汤的配方、功效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了解。

白虎汤的配方通常包括石膏、知母、甘草和粳米。

石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高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知母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可以治疗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病症。

甘草则具有调和药性、缓解白虎汤的苦寒特性,有助于治疗脾胃虚弱等情况。

粳米则是作为辅助药物,能够起到调和药性、增加养分及口味的作用。

白虎汤的主要功效之一是清热解毒。

由于配方中的石膏和知母具有清热的药性,白虎汤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消除炎症等病症。

它常用于治疗高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疾病。

此外,白虎汤还具有凉血的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由于热毒引起的皮肤疾病,如疮疖、湿疹等。

白虎汤还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知母作为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能够有效地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因此,白虎汤在治疗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时,具有显著的疗效。

除此之外,白虎汤还具有清利水肿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水肿是由于体内湿气和热气所致。

白虎汤中的石膏和知母能够清热利湿,有效地消除体内的湿气和热气,从而达到治疗水肿的效果。

因此,白虎汤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水肿等疾病。

白虎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汤剂,其在治疗不同疾病中的疗效也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各类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白虎汤对于高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疹、皮肤炎症等疾病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白虎汤是通过饮用煎煮好的药汤来进行治疗的。

在服用白虎汤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中医的用药原则,根据疾病的症状和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然而,正如任何治疗方法一样,白虎汤也有其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白虎汤治疗疾病时,应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来决定是否适合使用该药方。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一、白虎汤的概述白虎汤是伤寒论中的一方经典方剂,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创。

它是治疗伤寒病的重要方剂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表里两虚、热邪侵袭所致的高热、口渴、大汗、脉象浮数等症状。

二、方剂组成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包括:1.石膏: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

2.知母:具有清热生津、滋阴降火的作用。

3.粳米:具有养阴润燥的作用。

4.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解症状的作用。

三、方剂功效白虎汤的主要功效有:1.清热解毒:石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降低体内的热毒。

2.生津止渴:知母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可以解除口渴的症状。

3.养阴润燥:粳米具有养阴润燥的作用,可以缓解因高热而引起的口干舌燥。

4.调和药性: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可以增强方剂的整体效果。

四、方剂应用白虎汤适用于以下情况:1.伤寒病初起,表里两虚,症状轻微,如发热、口渴、大汗等。

2.体内有热邪侵袭,导致高热、口渴、大汗、脉象浮数等症状。

3.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五、方剂应用禁忌白虎汤在以下情况下禁用:1.体内有实热或湿热壅盛的情况。

2.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患者。

3.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六、方剂用法与剂量白虎汤的用法与剂量如下:1.石膏30克,知母9克,粳米60克,甘草6克。

2.将石膏、知母、粳米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熟成粥状。

3.最后加入甘草煮沸片刻即可。

七、方剂方解1.石膏:清热解毒,降火。

2.知母:清热生津,滋阴降火。

3.粳米:养阴润燥。

4.甘草:调和药性,缓解症状。

八、方剂临床应用白虎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伤寒病,特别是表里两虚、热邪侵袭所致的高热、口渴、大汗等症状。

它具有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的特点,是治疗伤寒病的常用方剂之一。

九、方剂注意事项在使用白虎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当使用。

2.注意用药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3.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4.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伤寒论》名方白虎汤原文与释义

《伤寒论》名方白虎汤原文与释义

白虎汤/石膏(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方剂组成】知母18 克,生石膏45-100 克,炙甘草 6 克,粳米30 克【用法】以上四味,水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方解】石膏、知母除热止烦。

甘草、粳米安中养正。

此治热用寒,而不为寒伤的良法。

按:世人皆知石膏性寒,但石膏质量重,溶解于水的成分有限,若不大量用则无效。

《神农本草经》谓为微寒即由于此。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76 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注解:《金匮玉函经》此条云:“伤寒脉浮滑,而表热里寒者,白通汤主之”。

王叔和注语亦谓、“旧云白通汤,一云白虎汤,恐非”。

可见本条为文是有问题的。

若就表热里寒的为证言,则宜白通汤。

不过表热里寒,脉不应浮滑。

若就脉浮滑言,则宜白虎汤,但又不应有表热里寒之证,此其中必有错简,待考。

《伤寒论》第219 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注解:口不仁,即口中不和。

面垢,即面不光泽。

腹满、谵语、遗尿为热盛于里;身重难以转侧则外复多湿、口不仁、面垢热在少阳,故谓为三阳合病。

热盛于里则不可发汗,若发汗则必益甚其谵语。

里虽热但不实,故亦不可下,若下之虚其里则额上汗出、手足逆冷。

若上证自汗出者,则宜白虎汤主之。

按:此虽谓为三阳合病,实即热盛于里的阳明病,不过里还不实,外复郁湿,汗固不可,下之亦逆,里热盛猛则汗自出,故以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第350 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注解:脉滑主里热,故脉滑而厥,知为里有热的热厥,宜以白虎汤主之。

【辨证要点】阳明病,自汗出,脉滑数者。

【验案】冯某,女性,25 岁,门诊病例,1967 年7 月20 日初诊。

高烧已二十余日,曾在好几家医院用各种抗菌素治疗均无效。

因颈部两侧淋巴结肿大,故多数医院诊断为淋巴结核。

因高烧不退,经人介绍来求诊治。

望其面黄无华,消瘦,自汗出,不恶寒,自感乏力身重,昨晚T39.7,苔薄少,舌质红降,脉滑数。

中药白虎汤的功能主治是

中药白虎汤的功能主治是

中药白虎汤的功能主治是白虎汤一、白虎汤的概述白虎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它由桂枝、石膏、甘草和芍药四味组成,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白虎汤的具体功能主治。

二、白虎汤的功能与主治白虎汤有以下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白虎汤能够清热解毒,对于热毒壅盛,出现高热、口渴、目赤、咽喉肿痛等症状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病症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利湿退黄:白虎汤能够利湿退黄,对于湿热内蕴引起的黄疸病症有疗效。

湿热内蕴是指体内湿气与热邪相结合,经过化生的过程产生的病邪。

白虎汤可以通过利湿的作用,有效减少体内湿气和热邪的积聚,从而达到退黄的效果。

3.疏风发汗:白虎汤有疏风发汗的功效,对于风热表现明显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风热是指热邪与风邪相结合,引起的病邪。

白虎汤可以通过疏风发汗的作用,排出体内的风热,从而减轻相关症状。

4.解表宣肺:白虎汤有解表宣肺的功效,对于外感风热、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等症状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外感风热会导致肺部功能异常,通过白虎汤的治疗,可以刺激肺部的正常功能,缓解相关症状。

5.清肺利咽:白虎汤可清肺利咽,对于口咽部的炎症引起的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通过白虎汤的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促进伤口的修复。

三、白虎汤的应用范围白虎汤适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热性疾病: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

•风热病证:感冒、咽喉肿痛等。

•湿热内蕴症:黄疸、低热不退等。

•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咳嗽等。

需要注意的是,白虎汤属于中药方剂,在使用之前应咨询中医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四、白虎汤的副作用与禁忌虽然白虎汤对于上述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一些副作用和禁忌事项。

1.副作用:白虎汤使用过程中,个别病患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如果出现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2.禁忌:白虎汤对于阴虚症、血热病等患者禁用。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一、引言《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

其中的白虎汤条文是该书中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伤寒论》中关于白虎汤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二、白虎汤的起源与作用白虎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它主要由黄连、知母、石膏和甘草等草药组成。

《伤寒论》中记载了使用白虎汤来治疗伤寒病的方法和效果。

白虎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它适用于治疗因热毒引起的高热、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以及出血不止、尿血等情况。

三、白虎汤的配方与用法根据《伤寒论》中的记载,白虎汤主要由以下几味中药组成:1.黄连: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2.知母: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的作用。

3.石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4.甘草:有调和药性、缓解其他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作用。

将以上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汤剂,常见的剂量是黄连6克,知母9克,石膏15克,甘草3克。

将草药加水煎煮后服用。

四、白虎汤的适应症与禁忌白虎汤适用于治疗伤寒病及相关症状,如高热、口渴、大便秘结等。

它还可以用于治疗出血不止、尿血等情况。

但是,由于白虎汤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所以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需要慎用或禁忌使用: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白虎汤。

2.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白虎汤。

3.体质寒凉、容易感冒的人也应慎用。

在使用白虎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疗程,并遵医嘱服用。

五、白虎汤的临床应用白虎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它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场景:1.治疗伤寒病:白虎汤是治疗伤寒病的经典方剂之一,它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有效缓解高热、口渴等症状。

2.治疗出血不止:由于白虎汤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所以在一些出血不止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

3.治疗尿血:尿血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白虎汤可以通过凉血止血的作用来缓解尿血情况。

当然,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并结合其他药物进行配合治疗。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伤寒论》是中医学经典之一,其中的白虎汤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伤寒病的方剂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白虎汤的条文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剂。

白虎汤的条文内容如下:白虎汤方,治当归汤诸证不中者,以白虎汤下之,慎勿复下。

白虎汤方,石膏难为附子,附子难为石膏,石膏附子咸而各难,石膏辛;附子苦辛。

病人无熟者,先下之,已有熟者,可不下。

渴欲多饮者,食之,不渴者,勿食。

小便数,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治烦热重感,小便不利,属陽明者也。

白虎汤方,治下焦有热,胸腹满者也。

白虎汤方,治胸中有痛,烦冤不得卧者也。

白虎汤方,治烦满而腹痛者也。

白虎汤方,治咽喉乾燥,不得息者也。

白虎汤方,治食欲不振,呕不欲食者也。

白虎汤方,治病人烦不得卧,口干舌燥者也。

白虎汤方,治身有热者也。

白虎汤方,治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者也。

白虎汤方,治小便不利,腹满不食者也。

白虎汤方,治心下有热,胸中窒满者也。

白虎汤方,治病人胸膈中有热,烦身不得卧者也。

白虎汤方,治少腹有热,小便不利者也。

白虎汤方,治病人秽热在脐下,小便不利者也。

白虎汤方,治身有寒者也。

白虎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方剂,适用于治疗由于外感而引起的身体热症。

在使用白虎汤时,需要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材,确保药方的准确性。

同时,在服用白虎汤期间,应注意饮食的调理,避免过多的寒凉食物,以避免影响药效。

总结起来,白虎汤是一种常用的治疗伤寒病的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外感引起的身体热症。

在使用白虎汤时,应遵循方剂的条文,确保使用正确的药材和剂量。

同时,饮食调理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注意避免过多寒凉食物的摄入。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正确使用白虎汤,有效治疗伤寒病,恢复健康。

白虎汤系列(1)白虎汤

白虎汤系列(1)白虎汤

白虎汤系列(1)白虎汤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最近的一段时间我们认真学习了解了小柴胡汤系列,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白虎汤系列。

白虎汤知母六两(18g)石膏一斤,碎(50g)甘草炙,二两(6g)粳米六合(9g)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米熟汤成,温服。

)《伤寒论》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阳明热但是没有里实。

脉浮滑,说明阳气有余,阳明有热,浮是表热,滑是里热。

表热里寒这个历代医家争议比较大。

林亿等主张寒热两个字互换位置,也就是表有寒、里有热;也有说表热里寒应当是白通汤,不是白虎汤;但是现代经方大家都认为表里都热,不要在意那个寒字就好;分析一下方剂:石膏可以清阳明经热;知母能滋肺阴、肾阴,关节炎疼痛、水肿的时候经常用。

但是药太寒了,怕脾胃之气受伤,加炙甘草补中益气;粳米补脾胃的后天化谷之源,同时制约石膏知母的寒性。

《伤寒论》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又是一条三阳合病,这是三阳合病阳明为主的。

之前在三阳合病少阳为主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条文中做过对比,具体可以参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篇章。

回到本条。

病机是三阳合病,邪热比较严重。

腹满、身重、口不仁、谵语、遗尿属于阳明有热;身重是太阳有热;难以转侧是少阳有热。

同样是三阳经都有热邪,三阳经气不利。

邪气跨越表里,封闭内外,气血流通不畅,所以有腹满、身重、难以转侧这些症状。

和其他的三阳合病最主要的不同是本条阳明经热最严重。

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这些症状都反应患者阳明经热邪很严重,因为阳明经上行于脸部,阳明有热,会有脸部出油的现象;味觉也会变迟钝;谵语是阳明有热;热邪逼迫膀胱,就会不能控制小便。

如果误用汗法,会导致患者伤津液,出现说胡话,比谵语还严重;如果泻下,会伤胃阳和胃阴,津液不足,导致患者只有头上出汗,手脚冰冷。

白虎汤的功能主治

白虎汤的功能主治

白虎汤的功能主治什么是白虎汤?白虎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经典方剂,属于解表药,由麻黄、知母、石膏、甘草组成。

它起源于《伤寒杂病论》这本中医经典著作,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退烧降温、解表散寒的中药方剂。

白虎汤的功能主治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热病,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清热解毒:白虎汤能够有效清除人体内的热邪,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2.退烧降温:白虎汤可以有效地退烧降温,对于由于感染或发热引起的高热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解表散寒:白虎汤具有较好的解表散寒功能,适用于因受凉引起的感冒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痛、体痛等。

适应症根据白虎汤的功能主治,以下是一些适应症的列举:•风寒感冒:白虎汤对于风寒感冒表现的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热毒病症:白虎汤能够清热解毒,适用于一些热毒病症,如疮疖肿毒等。

•高热症状:由感染或发热引起的高热症状,如高烧不退、口渴、头晕等,白虎汤能够有效降温,缓解这些症状。

用法用量以下是白虎汤的常用用法用量:•成人一剂:一次取10克白虎汤药材,加入适量清水,煎煮约30分钟,去渣留汁,分两次服用,每天一剂。

•儿童一剂: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减量,一般为成人的一半。

•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忌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慎用。

临床案例以下是一份使用白虎汤治疗的临床案例:患者,男性,23岁,体温38.5°C,出现恶寒、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被诊断为风寒感冒。

患者服用白虎汤后,症状逐渐缓解,体温降至正常。

小结白虎汤是一种中医经典方剂,具有清热解毒、退烧降温、解表散寒等功能主治。

它适用于一些外感风寒所致的热病,如风寒感冒、热毒病症等。

在使用白虎汤时,需根据年龄和体重合理调整用量,同时注意禁忌人群的使用。

临床病例也证实了白虎汤在治疗相关疾病方面的有效性。

但是,在使用白虎汤或其他药物前,请务必咨询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以上就是白虎汤的功能主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汤《伤寒论》白虎汤是《伤寒论》中的一剂经典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的功效。

下面是一篇关于白虎汤的介绍和应用的文章。

白虎汤是我国中医药学中的一剂经典方剂,最早见于《伤寒论》。

其主要成分包括知母、石膏、甘草、粳米等草药。

白虎汤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热病症状、发热身痛、口渴、便秘等。

白虎汤的清热解毒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

热毒是指体内的邪热,表现为高热、烦渴、口干、尿赤等症状。

白虎汤中的知母和石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凉血清热,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白虎汤的祛风利湿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能够排除体内的湿气和风邪。

湿气和风邪是导致人们出现关节疼痛、湿疹等症状的原因之一。

白虎汤中的知母具有祛风利湿的作用,能够排除体内的湿气和风邪,对于缓解关节疼痛、湿疹等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白虎汤的配伍精妙,每味药物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配合关系。

首先,知母能够清热解毒,又能利尿消肿;石膏能够清热解毒,除烦止渴。

这两味药物合用,可以协同作用,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

此外,甘草有和中调和的作用,能够缓解知母和石膏的苦寒性质。

最后,粳米能够调和其他药物的性味,增加服药的口感。

白虎汤适用于病情有高热、呕吐、口渴等症状的患者。

如果患者出现湖泼机症状,例如腮腺肿大、喉咙肿痛等,可以考虑使用白虎汤进行治疗。

此外,白虎汤对于湿疹、痤疮等皮肤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当然,白虎汤并非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方剂。

服用白虎汤前,最好先请医生给出准确的诊断和用药建议。

同时,服用白虎汤期间,要注意合理的饮食,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白虎汤作为一剂古老而经典的方剂,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它以其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但是,我们也要明确,中医药的疗效是因人而异的,患者在服用药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向医生咨询。

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白虎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病症,特别是病菌性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流感、腮腺炎等。

经方不传之秘系列007:白虎汤

经方不传之秘系列007:白虎汤

经方不传之秘系列007:白虎汤
白虎汤药物组成与用量
白虎汤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最著名的经典方之一。

一般将之归类为少阳病的主方。

也有人认为是热证主方。

其组成为: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一共有四味药: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四药中其他三药都是重量单位,只有粳米用的是体积(容量)单位,用的是“六合”。

根据考证,汉代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

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

粳米
那么六合的粳米,也就是大概120毫升的粳米有多重呢?
经过实测:一升粳米大概重180克,即一合相当于18克,所以六合粳米相当于108克。

按一两等于15克折算,相当于7两。

白虎汤推荐量:
原方原量:
知母90克,石膏240克,甘草30克,粳米105克。

常规标准量:
知母18克,石膏48克,甘草6克,粳米21克。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中医养生的真相# #女性疾病的真相#
谢谢各位:
想学如何用经方看病吗:零基础,看医案,学经方:
——老百姓都能学会传承千年的中医经方。

白虎汤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白虎汤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白虎汤的功能主治什么是白虎汤白虎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由黄帝内经记载,是四大经方之一。

它由黄芩、白芍、生麻黄、炙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解表散寒的功效。

白虎汤的功能白虎汤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1.清热解毒:白虎汤中的黄芩和白芍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症状,如高热、口渴、咽喉肿痛等。

2.利水消肿:白虎汤中的黄芩和白芍具有利尿作用,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气,消肿止痛。

适用于水肿引起的浮肿、尿少等症状。

3.解表散寒:白虎汤中的生麻黄具有发汗作用,可以散寒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

4.缓解炎症:白虎汤中的黄芩和白芍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白虎汤的主治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1.感冒:白虎汤可以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等症状。

2.高热:白虎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高热引起的口渴、烦躁、出汗等症状。

3.水肿:白虎汤可以利尿消肿,适用于水肿引起的浮肿、尿少等症状。

4.炎症:白虎汤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如何使用白虎汤白虎汤一般以煎剂形式服用,每次服用剂量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使用白虎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

•如果出现过敏或不良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白虎汤只能用于病症所涉及的情况,不可滥用。

•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小结白虎汤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解表散寒的功能。

它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高热、水肿、炎症等症状。

在使用白虎汤时,请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

白虎汤的组成与功能主治

白虎汤的组成与功能主治

白虎汤的组成与功能主治一、白虎汤的组成白虎汤是传统中医的经典方剂之一,由四味中药组成。

具体的组成如下:1.麻黄:麻黄是麻黄科植物麻黄的干燥茎枝。

它具有辛温发散的特性,可以扩张血管、解热、解表。

在白虎汤中的作用是发汗解表,帮助体内热邪外出。

2.桂枝:桂枝是植物桂树的干燥枝条。

它具有辛甘温的特性,可以活血祛寒、发汗解表。

在白虎汤中的作用是发汗解表、舒筋活血。

3.杏仁:杏仁是桃科植物杏树的种子。

它具有苦甘平的特性,可以润肺化痰、止咳平喘。

在白虎汤中的作用是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4.石膏:石膏是矿物石膏的制品。

它具有甘寒性质,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在白虎汤中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清热凉血。

二、白虎汤的功能主治白虎汤是用来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病症的一种方剂。

具体的功能主治如下:1.发热:白虎汤主要用来治疗由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症状,例如感冒、流感等。

其中的麻黄和桂枝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可以帮助体内热邪外出,从而缓解发热。

2.口渴:外感风热引起的病症常常伴随口渴的症状。

白虎汤中的石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降低体内过高的体温,从而缓解口渴。

3.恶心呕吐:外感风热引起的病症中,恶心呕吐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白虎汤中的杏仁具有润肺化痰的作用,可以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

4.拘挛抽搐:某些情况下,外感风热引起的病症可能导致肌肉的拘挛抽搐。

白虎汤中的桂枝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可以缓解拘挛抽搐的症状。

5.小便短赤:外感风热引起的病症中,小便短赤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白虎汤中的石膏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可以降低体内热邪对尿液的刺激,从而缓解小便短赤。

以上就是白虎汤的组成与功能主治的相关介绍。

请在使用该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并遵循其用药建议。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实用版】
目录
1.白虎汤的来源和组成
2.白虎汤的功效与主治
3.白虎汤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白虎汤在《伤寒论》中的地位和影响
正文
一、白虎汤的来源和组成
《伤寒论》是古代中国一部著名的医学经典,其中记载了许多有效的中药方剂。

白虎汤是《伤寒论》中的一个著名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伤寒病症。

白虎汤的组成包括石膏、知母、炙甘草和粳米。

石膏为君药,能清热解毒;知母为臣药,能滋阴润燥;炙甘草和粳米为佐使药,能调和诸药,兼有补充营养的作用。

二、白虎汤的功效与主治
白虎汤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主治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等症状。

适用于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语遗尿,发汗则语,下之则头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

三、白虎汤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白虎汤的服用方法是将石膏、知母、炙甘草和粳米加水煎煮,米熟汤成后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在服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腥膻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2.服药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3.服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四、白虎汤在《伤寒论》中的地位和影响
白虎汤在《伤寒论》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治疗伤寒病症的代表方剂之一。

后世医学家对白虎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认为白虎汤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调和气血等功效,适用于多种热性病证。

第1页共1页。

《张氏医通》白虎汤(玉函)

《张氏医通》白虎汤(玉函)

《张氏医通》白虎汤(玉函)治热病壮热烦渴。

及中烦热而渴。

石膏(八钱。

生用。

碎。

)知母(三钱。

)甘草(一钱。

炙)粳米(半合。

)水煎温分三服。

一日尽饮之。

人参白虎汤(玉函。

即白虎加人参汤。

)治热病舌干。

大渴发热背寒。

白虎汤加人参。

桂枝白虎汤治温病感冒客邪而渴。

及温疟先热后寒。

白虎汤加桂枝。

苍术白虎汤治湿温身热足冷。

白虎汤加苍术。

竹叶石膏汤(玉函)治大病后烦热作渴。

白虎汤去知母。

加竹叶、人参、半夏、麦门冬。

既济汤治上热下寒。

竹叶石膏汤加熟附子三五分。

清热解毒汤治时疫大热。

白虎汤去粳米。

加人参、羌活、升麻、葛根、白芍、黄芩、黄连、生地黄、生姜栝蒌葛根汤治风温无大热而渴。

白虎汤去知母、粳米。

加人参、栝蒌根、葛根、防风。

按此汤治风温无大热而渴。

夫既无大热。

则不当渴矣。

既渴必非无大热也。

缘风温之热邪内蕴。

故借白虎加人参汤。

裁去知母、粳米。

加栝蒌根以清热解渴。

葛根以布胃行津。

防风以开表散邪。

人参、甘草佐石膏、栝蒌以化热。

性虽甘温。

当无助长伏邪之虞。

大青汤治斑子热毒。

白虎汤去粳米。

加大青、黑参、木通、生地黄、荆芥、竹药。

玉露散治小儿伤热。

吐泻色黄。

白虎汤去知母、粳米。

加寒水石。

(如无真者。

滑石代之。

)为散。

每服半钱匕至一钱匕。

沸汤调。

日三服。

薛立斋云。

若饮食如常。

作泻饮冷。

宜用此药。

若食少体倦。

喜饮热汤。

此脾气虚陷。

宜六君子汤加升、柴。

此方切禁。

兰香饮子治消中能食而瘦。

大渴便秘。

白虎汤去粳米。

加人参、生甘草、兰香、(俗名香草。

)防风、升麻、桔梗、连翘、半夏、白豆蔻。

按消中为脾胃积热。

故东垣本人参白虎而立兰香饮子。

内经所谓治之以兰。

除陈气也。

但方中防风、半夏、豆蔻、升麻。

未免过于辛燥。

曷不去此加入麦冬、五味以滋化源。

佐白虎以化胃热。

兰香以除陈气。

与归脾汤中用木香之意不殊。

或于竹叶石膏汤中。

加知母、兰香尤妥。

生津甘露饮治上焦热渴。

兰香饮子去防风、半夏。

加当归、麦冬、山栀、黄连、黄柏、藿香、木香。

《伤寒论》”四神汤”之白虎汤

《伤寒论》”四神汤”之白虎汤

《伤寒论》”四神汤”之白虎汤自然界有风、热、燥、寒等各种气候,每一种气候特点都可能成为致病原因,自然界的各种气侵犯人体之后便形成了风邪、热邪、燥邪、寒邪等等。

《伤寒论》以传说中的四方之神来命名方剂,并与风热燥寒相互联系,创造出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如此命名既能便于理解方义,又能便于背诵记忆。

•青龙为东神,故青龙汤为治风邪解表证之剂,对应大、小青龙汤;•白虎为西神,秋属西,故白虎汤以肃杀之气降炎热解烦暑,对应白虎汤;•玄武为北神,玄武汤即真武汤,寒、水属北,故真武汤为治寒、治水之剂。

•朱雀为南神,热、火、暑属南,故朱雀汤应为治火、热、暑的方剂,对应黄连阿胶汤。

作为降炎热、解烦暑的白虎汤所对应的证侯是壮热面赤、烦渴欲饮、汗出恶热的气分热盛证。

比如夏季小儿高热、暑热证、大叶性肺炎等。

白虎汤方:知母:苦寒;石膏:甘寒甘草:甘温;粳米:甘平上四味,以水一斗煮至米熟则汤成内经有“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故知母石膏之寒以清解热邪,且知母、石膏二者相须为用,既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又不损伤阴液。

是清气分热证的经典配伍组合。

此外,持续的高热必然伤气,故此方以甘草、粳米之甘达到缓中益气的功效。

白虎汤苦寒折热,针对的是壮热面赤,烦渴欲饮,汗出恶热的气分热盛之证。

因此无热、无汗不可用白虎,《伤寒论》明言:“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

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腹痛而利。

”就如同西瓜一样,本是盛夏果品,倘若冬季食用,就容易寒虚肠胃引发各种不适了,而药物之性远胜于食物之性。

因此无热、无汗而服用白虎汤,必然寒虚洞中、损伤肠胃,引发呕吐、下利、腹痛。

/完/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抱朴言"至美中医、质朴之言!。

白虎汤w

白虎汤w

编辑[bái hǔ tāng]声明本词条可能涉及中药内容,中药疗效及安全性未经循证医学验证,请遵医嘱使用。

白虎汤,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一书。

历代中医奉它为解热退烧的经典名方。

中医认为“白虎”为西方金神,对应着秋天凉爽干燥之气。

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就像秋季凉爽干燥的气息降临大地一样,一扫炎暑湿热之气。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虎汤除了具有解热作用外,还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目录1简介2泻火方▪总结▪组成▪主治▪方义▪变化方3伤寒论方▪来源▪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论▪实验研究4万金方▪药物组成▪处方来源▪方剂主治▪用法用量5图书信息1简介编辑白虎汤,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名著《伤寒论》一书。

历代中医奉它为解热退烧的经典名方。

外感热病,当推白虎汤,中医认为“白虎”为西方金神,对应着秋天凉爽干燥之气。

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就像秋季凉爽干燥的气息降临大地一样,一扫炎暑湿热之气。

那白虎汤为什么可以如此迅速地解热退烧呢?这主要因为它奠定和遵循了治疗里热实证的治疗原则——清热泻火。

白虎汤虽然只有4味药,却互相配合,在充分体现了中医配伍特色的基础上,成为清热泻火的经典名方。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虎汤除了具有解热作用外,还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1] 2泻火方编辑总结肺胃实热、清热生津。

组成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

1.治伤寒脉浮滑,表有寒,里有热。

2.及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

语,下之则头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

3.通治阳明病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头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干,不得卧,心烦躁乱,日晡潮热。

4.或阳毒发斑,胃热诸病。

归经:此足阳明胃和手太阴肺药也方义1.热淫于内,以苦寒发之,故以知母苦寒为君。

2.热则伤气,必以甘寒为助,故以石膏为臣。

3.津液内烁,故以甘草、粳米甘平益气缓之为使,不致伤胃也。

4.又烦出于肺,躁出于肾,石膏清肺而泻胃火,知母清肺而泻肾火,甘草和中而泻心脾之火。

中药白虎汤的功能主治

中药白虎汤的功能主治

中药白虎汤的功能主治1. 功能白虎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 清热解毒 - 祛除湿热 - 利尿通淋 - 降低体温 - 缓解炎症2. 主治白虎汤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 热毒病症:白虎汤可清热解毒,对于症状明显的发热、喉咙肿痛、口舌生疮、便秘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 湿热病症:白虎汤具有祛湿热的作用,对于湿热内蕴的症状如尿黄、口干、浮肿等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 热病感冒:白虎汤可用于解除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喉咙疼痛等病症,能有效降低体温,缓解症状。

- 红肿疼痛疾病:白虎汤可用于治疗痈疮、疮疡等炎症引起的红肿疼痛,对于消肿、止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3. 白虎汤的组成成分白虎汤主要由以下中药组成: - 石膏: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可降低体温,缓解口渴等症状。

- 知母:具有清热、生津、润燥的作用,可治疗热毒病症引起的咽喉肿痛、口干等症状。

- 石膏、知母的药对照使用,可缓解炎症,清除体内的湿热。

4. 用法用量通常情况下,白虎汤的用法用量如下: - 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 成人剂量:石膏适量,知母9克,加水煎煮,取煎汤分2次服用。

- 儿童剂量:依据患者的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儿童用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 注意事项在使用白虎汤时,有以下一些注意事项: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白虎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白虎汤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适。

- 对于存在敏感性体质或对白虎汤中的成分过敏的患者,慎用或避免使用。

- 儿童用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药物过量。

以上为中药白虎汤的功能主治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乱用药物。

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汤
《伤寒论》
组成
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盛证。壮热面赤,烦渴 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白虎汤
功用 清热生津
方解
君 臣 佐
白虎汤
石膏:清热透邪,生津除烦 知母:清热滋阴 粳米
益胃生津,顾护脾胃
甘草
白虎汤
用法

煮米熟汤成。 温服。
白虎汤
辨证要点
运 用
本方为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的 基础方。 临证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 渴、脉洪大(“四大症”)为辨证 要点。

甘草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经。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 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应用: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2、脾气虚证 3、咳喘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6、调和药性

知母
药性:甘、苦,寒。归 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 1、热病气烦渴 2、肺热燥咳 3、骨蒸潮热 4、内热消渴 5、肠燥便秘
白虎汤
现代运用
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 牙龈炎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 湿性关节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白虎汤
使用注意 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 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 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 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 误用。
石膏
药性:甘、辛,大寒。归 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 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 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湿热症。 2、肺热咳嗽症。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 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 火 烫伤,外伤出血。

粳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虎汤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白虎汤的来源白虎汤来源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原方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被后世称为清热祖方。

主治伤寒阳明热盛证,或温病气分热盛证。

症见高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关于方剂的命名后世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是,仲景以四方之神名(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来命名方剂,如王孟英认为:“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

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

”(《温热经纬》);一种观点认为,仲景是以主药石膏色白量大、清热之力迅猛如虎命名。

第二节白虎汤的组成及用法白虎汤是一首清热泻火、除烦生津的方剂,其药物组成为:石膏(碎)一斤(50g),知母六两(18g),炙甘草二两(6g),粳米六合(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第三节白虎汤的功效与主治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1.石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

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此外尚含有少量硅酸、氢氧化铝、硫化物、有机物及微量的铁、镁等。

味辛廿,大寒。

归肺、胃经。

[功能]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主治] 用于外感温热病,清热泻火作用颇为显著,尤长于清泄气分实热,主治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等实热亢盛之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若邪渐深入,气血两燔,高热、发斑者,宜与水牛角、牡丹皮、玄参等清热凉血药同用,共奏解毒化斑、气血两清之效,如清瘟败毒饮。

用于肺热气喘,能清泄肺热,常与麻黄、杏仁等配伍,共奏清宣肺热和平喘之效,如麻杏石甘汤。

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能泻胃火,常与生地黄、牛膝等配伍。

煅石膏,外用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有清热、收敛之效。

可单用或配伍青黛、黄柏等。

历代医家论述:《名医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暴气喘息、咽热。

”李时珍《本草纲目》:“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痛。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其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

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即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

《神农本草经》原谓其微寒,其寒凉之力远逊于黄连、龙胆草、知母、黄柏等药,而其退热之功效,则远过于诸药。

盖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

石膏之性又善清瘟疹之热,又善清头面之热,又善清咽喉之热。

”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人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

”缪希雍《本草经疏》:“石膏本解实热,祛暑气,散邪热,止渴除烦之要药。

温热二病,多兼阳明,若头痛、遍身骨痛而不渴不引饮者,邪在太阳也,未传阳明不当用;七、八日来,邪已结里,有燥粪,往来寒热,宜下者勿用;产后寒热由于血虚或恶露未尽,骨蒸劳热由于阴精不足而不由于外感,金疮、下乳,更非其职,宜详察之,并勿误用。

”余师愚《疫疹一得》:“石膏性寒,大清胃热;味淡气薄,能解肌热;体沉性降,能泄实热。

……非石膏不足以治热疫,遇有其证辄投之,无不得心应手,三十年来,颇堪自信。

”李梃《医学入门·本草》:“以味甘,能缓脾生津止渴;以味辛,能解肌热出汗,上行至头;以气寒,能清肺润肺制火,除三焦大热。

凡伤风、伤寒、时行,头目昏眩,寒热,气逆喘急,腹痛,及中喝壮热烦躁,日哺潮盛,小便卒数如淋。

惟胃虚寒人禁服。

”2.知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味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 用于温病,邪在气分,高热、烦渴的气分实热证,有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竹叶配伍有协同之效。

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有清泄肺火,滋阴润肺之效。

常与贝母同用以增强清肺润燥之功,如《医方集解》二母散。

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者,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与黄柏相须为用。

既能清泄肺胃之火,又能滋养肺肾之阴,故宜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同山药、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历代医家论述:《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日华子本草》:“治热劳传尸疰病,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

”李杲《用药法象》:“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水,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

”李时珍《本草纲目》:“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

”又谓:“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

”李中梓《本草通玄》:“知母苦寒,气味俱厚,沉而下降,为肾经本药。

兼能清肺者,为其肃清龙雷,勿使僭上,则手太阴无消烁之虞也。

泻有余之相火,理消渴之烦蒸,凡止渴安胎,莫非清火之用。

多服令人泄泻,亦令人减食,此惟实火烁灼者,方可暂用。

若施之于虚损之人,如水益身矣。

盖苦寒之味,行d地肃杀之令,非长养万物者也。

”张景岳《本草正》:“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意。

盖谓黄柏能制膀胱、命门阴中之火,知母能消肺金、制肾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阴,即是所谓滋阴也,故洁古、东垣皆以为滋阴降火之要药。

继自月.溪而后,则皆用以为补阴,诚大谬矣。

夫知母以沉寒之性,本无生气,用以清火则可,用以补阴,则何补之有?”贾所学《药品化义》:“知母与黄柏并用,非谓降火,实能助水;与贝母同行,非谓清痰,专为滋阴。

”陈士铎《本草新编》:“黄柏未尝不入气分,而知母未尝不入血分也。

黄柏清肾中之火,亦能清肺中之火;知母泻肾中之热,而亦泻胃中之热。

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岂止人于气分,而不入于血分耶?是二药不必兼用。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尝以之与黄芪等分并用,则分毫不觉凉热,其性非大寒可知。

又以知母一两加甘草二钱煮饮之,即甘胜于苦,其味非大苦可知。

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阴也。

有谓知母但能退热,不能滋阴者,犹浅之乎视知母也。

足以愚治热实脉数之证,必用知母;若用黄芪补气之方,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

”3.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味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 益气补中,清热解滚,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主治] 用于多种气虚证,如心气虚之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虚弱、倦怠乏力等证。

本品能补心气,心气虚、心阳不振、心悸、脉结代等让,常用为要药。

每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因其味甘益脾,凡治脾胃虚弱或中阳不振的方剂常用为辅助药,如四君子汤、理中汤。

有较广泛的清热解毒作用,适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以及药物、食物中毒等。

治疗疮肿诸毒,占方多大量单用,内服或外敷。

后世多配伍应用,如治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治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

有祛痰止咳之功,其性子和,可用于多种气喘咳嗽。

但须作相应的配伍,如风热咳嗽,配桔梗、牛蒡子;风寒咳嗽,配麻黄、紫苏;热痰咳嗽,配瓜蒌、黄芩;寒痰咳嗽,配干姜、细辛等。

用于腹中挛急疼痛,与芍药配伍,能显著增强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能缓和某些药物峻烈之性,如调胃承气汤,于大黄、芒硝等泻药中配入甘草,既可使泻下力趋于温和,并避免大黄等药对大肠刺激而产生腹痛。

可调和诸药,故在许多处方中均配伍甘草,并能起到矫味作用。

历代医家论述:《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4.粳米始载于《别录》,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味甘,平。

归脾、胃经。

[功能] 益气生津,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

[主治] 用于气津两伤之证,如白虎汤、附子粳米汤、麦门冬汤均用粳米益气生津,并缓和药性。

用于治霍乱狂闷,烦渴,:止泻无度,气欲绝者,常与淡竹沥配伍,如《圣济总录》竹沥饮。

用于治赤痢热躁,具有止泻痢之功,如《普济方》用粳米服之。

《圣济总录》外用于治受胎未足,初生无皮,色赤,但有红筋。

历代医家论述:《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食治》:“平胃气,长肌肉。

”孟洗《食疗本草》:“温中,益气,补下元。

”《日华子本草》:“壮筋骨,补肠胃。

”兰茂《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宁原《食鉴本草》:“粳米,即今之白晚米,惟味香甘,与早熟米及各土所产亦白大小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耳。

”陈嘉谟《本草蒙筌》:“粳米,伤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义,未尝一拘。

少阴证,桃花汤每加,取甘以补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汤人手太阴,亦同甘草用者,取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尔。

”李时珍《本草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

炒米汤:益胃除湿。

”缪希雍《本草经疏》:“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

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

”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粳米甘平,宜煮粥食,功与籼同,籼亦可粥而粳较稠,粳亦可饭而籼耐饥。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强食亦能致病戕生,患停饮者不宜吸粥。

痧胀霍乱虽米汤不可人口,以其性补,能闭塞隧络也。

”二、白虎汤的功效与主治[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

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现代常用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糖尿病、大叶性肺炎等病。

本方主治阳明气分热盛之证。

凡伤寒化热传阳明之经,温病邪传气分,皆能出现本证。

邪从内传,里热正盛,故见壮热不恶寒;热灼津伤,乃见烦渴引饮;热蒸外越,故热汗自出;脉洪大有力或滑数,皆为热盛于经所致。

本方用石膏为君,取其辛甘大寒,以制阳明(气分)内盛之热。

以知母苦寒质润为臣,既助石膏清肺胃之热;又借苦寒润燥以滋阴。

用甘草、粳米,既能益胃护津,又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偏,共为佐使。

四药共用,具有清热生津之功,使其热清烦除,津生渴止,由邪热内盛所致诸证皆可相应顿挫。

第四节白虎汤的临床应用本方在《伤寒论》是用治阳明热证的主方;在温病学范围是用治气分热证的代表方。

两类疾病,均属里热证,对石膏用量皆主张重用方能生效。

使用本方应该注意:一是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二是脉见浮细或沉者;三是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四是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投。

本方适应证一般以“四大”(即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典型症状为依据,但在实际使用中遇有脉数有力、高热、大汗、烦渴者即可使用。

其病机要点有:①阳明经热邪炽盛,或气分热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