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合集下载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主要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直接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波长越长。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3.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a.大气保温的成分: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b.保温作用的原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产生长波辐射,除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下射向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4.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应用: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二.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大气受热过程总结归纳:3.相关规律——气温、气压、气流(1)两种气流运动方向: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三个关系:温压关系: 气流受热形成低气压,遇冷形成高气压(热低压、冷高压)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凸高凹低受热地,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

受冷地,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等压面:是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等压线:在地图上,把同一平面上同一时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用曲线连起来,这条曲线就是等压线。

4.常见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1.三个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023年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

2023年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1.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2.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二、大气运动1.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高低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空气柱L2中,PB>PB′,PC′>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的凸出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①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2018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热力作用

2018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热力作用

第一节 大气的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根本热源:大气的直接热源:2.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形式——吸收、反射、散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影响因素: (3)大气的削弱作用随时间、纬度而变化①随时间变化: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辐射作用越强;反之,被大气削弱得越多,辐射作用越弱。

②随纬度变化: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辐射作用越强;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越多,辐射作用越弱,。

4.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的存在。

(1)大气温室效应: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2)大气的温室效应的三个过程: 二.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1.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实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1)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大小:等压差(气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大;等压距(等压线越密)越小,风速越大。

2.等压线图上的风向(1)高空大气中的风向①受力状况:图中F1水平气压梯度力与F2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②风向:与等压线平行(2)近地面的风与风力的大小①受力状况:图中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的共同作用②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3.风的形成中的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或风向基本一致)——影响风向、风速(增大风速);(2)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3)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减小风速);四.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基本气压场: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部2.等压线图的应用(1)确定风向与风力①风力: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 大气的温度结构 • 大气的热源和热量传输 • 大气的热力过程 • 大气的热力效应 • 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大气的温度结构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由于大气的密度和厚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 收和保温作用减弱。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率
在低纬度地区,由于大气较为稠密,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较快;而 在高纬度地区,大气较为稀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较慢。
04
大气的热力效应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温度变化
对流层温度变化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地面辐射的热量主要在对流层中传递。
平流层温度变化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能量。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定义
温室效应影响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能够让阳光透进 来照射地面,阻止地面热量散发出去 的自然现象。
湿度的过程。
当水蒸气凝结时,它会释放潜热, 使得温度升高;当水蒸气蒸发时, 它会吸收潜热,使得温度降低。
潜热交换对于云的形成、降水、 风和气候变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非感热交换
非感热交换是指通过分子扩散和湍流 扩散等方式,在大气中传递热量和动 量的过程。
非感热交换对于大气的稳定性和气候 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影响大气 的温度和湿度分布。
臭氧层破坏原因
人类活动释放的含氯和含 氟物质是导致臭氧层破坏 的主要原因,这些物质在 大气中分解臭氧分子。
臭氧层破坏影响
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和生态 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如皮 肤癌、白内障、生态平衡 破坏等。

高二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高二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高二地理学问点:大气的热力作用高二地理学问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

大气的减弱作用应特殊留意哪种作用有选择性,哪种作用没有选择性,另外大气中能够起到汲取作用、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的关键物质是什么?这种减弱作用使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不过这种减弱作用因地而异,教材明确提出由于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不同,被大气减弱的程度不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会有所不同。

其次,大气的保温效应,须要明确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的差别和彼此的关系。

日、地、气三种辐射的差别在于:地面的温度地域太阳,大气的温度地域地面,因此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因此能够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汲取。

日、地、气三种辐射的关系在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被减弱一部分后,有将近一半的太阳辐射穿过了大气到达地面,地面汲取太阳辐射后增温,同时向外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后增温,并向外辐射,大气辐射有两部分,一小部分向宇宙空间散失;另外一大部分向地面,称其为大气逆辐射,这部分辐射在肯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总结: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大气畅快的放进太阳辐射,使地面充分的汲取太阳辐射,并将所汲
取的能量以长波的形式辐射给大气,所以地面是大气主要的干脆热源,大气充分汲取地面长波辐射,将大部分能量以长波形式辐射给地面,从而对地面保温。

理解了大气的减弱和保温作用,就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较小的缘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使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使夜晚的气温不会太低,因此昼夜温差不会太大。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力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力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高三地理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运动

高三地理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运动

第六课时——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运动【基础知识】一、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大气中的水汽、氧、臭氧、二氧化碳和固体杂质对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而其他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

不同成分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波长范围也不同,所以通常称为选择性吸收。

水汽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部分能力最强,它的吸收波长范围主要在0.93~2.85微米。

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是变化的,所以它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有个变化幅度。

大气中氧(O2)的含量虽然很大,但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不强,主要吸收波长小于0.2微米的紫外线辐射。

大气中臭氧(O3)含量虽少,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

由于臭氧的吸收作用,小于0.29微米的紫外线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这就保护了地球上生物不受强紫外线辐射之害。

臭氧对0.6微米附近的太阳辐射中最强的部分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因此,臭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很显著的,它对平流层的增温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CO2)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弱,仅对红外线4.3微米附近的辐射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这部分的太阳辐射很微弱),所以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

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尘埃等杂质也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其影响大小主要取决于水滴、尘埃等杂质在大气中的含量。

例如在大城市上空或出现沙暴等天气时,它们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才比较显著。

在对流层里,对太阳辐射起吸收作用的成分主要是水汽、杂质和二氧化碳;在平流层里主要是臭氧;高层大气里主要是氧。

通过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对可见光影响不大。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去,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反射能力的大小通常用反射率来表示。

照射到某物体上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00,其反射出去的能量占百分之几,即为该物体的反射率。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导入:
• 在晚秋或寒冬,霜 冻为什么多出现在 晴朗的夜晚?
• 为什么人造烟幕 能起到防御霜冻 的作用?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 反射、 散射等削弱 作用
地 面 吸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 反射、 散射等削弱 作用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 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量又被大气逆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辐射还给地面,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气温不会太高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使气温不致降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得过低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 地球
有选择性(空气分子)——反射光呈有色光 无选择性(尘埃)——反射光呈白光
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
太阳高度—— 大弱小强 海拔高低—— 高弱低强
天气状况—— 晴弱阴强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的原故
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复习: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由紫外线、 可见光、红外线三部 分组成。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 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3、太阳辐射是一种短波 辐射。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地面
臭氧大量 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 水汽吸收 红外线
1.吸收作用
(1)参与的大气成分: O3、CO2、H2O (2)特点: 具有选择性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吸收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反射 散射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大 气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面 吸

地面增温
大 气 逆 辐 射 地面
大 气 吸 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
1、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 (km) 50
高层大气
电离层
平流层
12
利于高空飞行; 臭氧层 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
0
-50℃ 0℃
天气现象复杂
温度oC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为什么称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由实验得知,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 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太阳辐射能 量最强部分是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因此太 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是以红 外线的形式向外传输能量的。
3、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它有什么作用?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 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量又被大气逆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辐射还给地面,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气温不会太高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使气温不致降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得过低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 地球
大气 上界
解释下列现象:①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 会太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 用(保温作用)强。

2.1大气的热力作用和热力环流

2.1大气的热力作用和热力环流
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线)、低压 槽(线)、鞍部 ④判读天气情况和天气形势 ⑤判读季节
2、风压定律:
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方,高压在右后方
相关考点07年宁夏
11、图5位北半球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若 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知识梳理:
2.1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考纲呈现:
大气受热过程
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特点 实例
吸收 臭氧
紫外线(短波) 有选择性,
对可见光
水汽、二氧化碳 红外线(长波) 吸收少
反射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
水滴
空气分子、 蓝紫光最易
微小尘埃
7、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
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表示正确的是( A )
8.下图中M、N、E、F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D )
A.E C.M
B.F D.N
3、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1)海陆风
白天:海风
夜晚:陆风
(2)城市风
郊区
气 流 上 升

市区
郊区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51-52相关内容,
③逆温现象是一种气候资源。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多年 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 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 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
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 度达5℃。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热力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热力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的讲解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的讲解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的讲解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是指大气层对地表的热量传递和影响的过程。

首先,大气层中的太阳辐射会通过辐射传输到地表。

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后会转化为热能,使地表温度升高。

其次,地表升温后,会向周围环境辐射热能,同时也通过热传导和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层。

然后,大气层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密度减小,产生上升运动,形成热对流。

热对流会使得热量从地表传递到大气层,并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会逐渐扩散到大气层的上层。

接着,大气层中的水汽也会受热蒸发成水蒸气。

水蒸气上升到较高的高度时,会冷却凝结成云,释放出潜热。

潜热的释放会进一步加热大气层,使得大气层温度升高。

最后,大气层中的温暖空气和湿空气会随着风的作用向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移动,形成大气环流。

这种环流会不断地将热量从较高温度的地区转移到较低温度的地区,从而达到热平衡。

综上所述,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是通过太阳辐射、热传导、对流、蒸发和大气环
流等过程,实现了地表热量向大气层的传递和分布,从而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

大气热力环流知识点

大气热力环流知识点

大气热力环流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气热力环流又称大气热量传递,它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中,大气层内热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传递。

当太阳辐射照射地球表面时,部分高空辐射被地表反射,另一部分太阳辐射被地表吸收,地表上的这些能量被转化为热能,在大气层中的热量分布状况将由热量的传递来改变,大气中的热量会在空间和时间上传递,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地球的气候。

大气热力环流主要受到风、热和冷空气的影响。

风在大气热力环流中起着导向作用,它们会将热能和冷能从低层到高层传递,从而影响到热力学特性和分布状况。

热空气会在高空上升,同时在低空下降,从而形成热空气循环;冷空气也会升高,在高空下降,形成冷空气循环。

这种空气循环将会带动热量的传递,从而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的传递也受到了地形因素的影响。

地形的变化会使空气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如丘陵和山脉的出现,其上的空气受到地表的反射,山谷中的空气受到地貌的吸引,空气传递受到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着大气热力环流的分布情况。

此外,大气热力环流还受到大气层顶部的辐射分布状况的影响。

由于大气层顶部的温度比较低,它的辐射在大气层内的传播状况和空气的传播状况不同。

热量在大气层内的传播方向是相反的,从地球上升,而辐射从大气层顶部向地球下降,从而形成一个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的影响不仅限于空间上的变化,它也会影响到气温的变化。

因为热量的传播,大气中空气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地表上温度的变化才能反映出大气中热量的传递变化,从而影响到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大气热力环流也会影响到降水的变化。

因为大气中的热量传递,空气在不同的高度上有不同的温度,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时,气压差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雨量的变化。

总而言之,大气热力环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空气、地形、辐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大气中的温度和降水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力作用高二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削弱作用应特别注意哪种作用有选择性,哪种作用没有选择性,另外大气中能够起到吸收作用、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的关键物质是什么?这种削弱作用使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不过这种削弱作用因地而异,教材明确提出由于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不同,被大气削弱的程度不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会有所不同。

第二,大气的保温效应,需要明确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的差别和彼此的关系。

日、地、气三种辐射的差别在于:地面的温度地域太阳,大气的温度地域地面,因此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因此能够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

日、地、气三种辐射的关系在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被削弱一部分后,有将近一半的太阳辐射穿过了大气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同时向外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并向外辐射,大气辐射有两部分,一小部分向宇宙空间散失;另外一大部分向地面,称其为大气逆辐射,这部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总结: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大气畅快的放进太阳辐射,使地面充分的吸收太阳辐射,并将所吸收的能量以长波的形式辐射给大气,所以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充分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大部分能量以长波形式辐射给地面,从而对地面保温。

理解了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就能够解释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较小的原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使夜晚的气温不会太低,因此昼夜温差不会太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