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分组交换过程

合集下载

网络交换实验指导

网络交换实验指导

目录实验一路由器/交换机登录及常用命令 (3)实验二VLAN的划分 (7)跨交换机的VLAN (9)实验三静态路由 (12)实验四网络地址转换--静态NAT配置 (15)实验五访问控制列表ACL 的应用及配置 (18)实验六RIP路由协议配置 (20)实验七OSPF路由协议配置 (24)实验八综合实验 (27)实验一路由器/交换机登录及常用命令登录路由器/交换机的步骤1.点击“开始”菜单→“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2.如果出现以下对话框,点击“是”。

3.如果出现以下对话框,在两个空格中任意填写数字,然后点击“确定”。

4.出现以下对话框,点击“确定”。

5.在以下对话框的空格中输入当前会话的名称,这个名称是自己定义的。

6.出现以下对话框后,在“连接时使用”中选择“TCP/IP”,然后“主机地址”中填写登录服务器的IP地址(这个IP地址是实验前分配的,不能随便填写),然后点击“确定”。

7.连上以后出现:server250>,输入你的路由器号,如果你分配到10号路由器,就输入“R10”,然后按下回车,就会通过console控制台的方式进入你的路由器。

8、常用命令Router> 用户模式Router>enableRouter# 特权模式Router#config terminal 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0Router(config-if)# no shutdown开启已经关闭的端口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exitRouter#show running-config查看路由器当前运行的配置(RAM中的配置文件)Router#show version 查看路由器的操作系统版本和寄存器值Router#show interface 查看路由器的端口信息实验二 VLAN 的划分【实验目的】⏹ 理解基于交换机端口的VLAN 划分。

6第四章 分组交换原理

6第四章 分组交换原理

* 在高速传输线上,形成了各用户分组的交织传输。输出 的数据不是按固定时间分配,而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 的。
* 这些用户数据的区分不像同步时分复用那样靠位置来区 分,而是靠各个用户数据分组头中的“标记”来区分。
2012.04
通信工程系
王琳珠
9
现代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过程
H4
H2 数据 E ... H1 A C D B H6 ...
现代交换原理
2012.04
通信工程系
王琳珠
14
现代交换原理
两种工作模式 * 数据报方式:用户之间通信无需经过呼叫建立、呼叫释放阶段; 各分组逐节点地独立选择路由、转发。 特点:是无连接的交换方式。灵活,网络利用率高,软件复 杂,传输时延大。 internet采用数据报方式。 * 虚电路方式:先在用户之间建立逻辑连接(虚电路), 分组沿虚电路顺序发送,发送完,逻辑连接释放。 特点: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方式。延时小,软件简单,故障时 需要重新建立连接。 X.25分组交换网采用。
2012.04
通信工程系
王琳珠
2
现代交换原理 4.1.1 分组交换的诞生
分组交换
计算机技术 电路交换
交换数据: 高速、大容量 和时延小; 以分组为单位 存储转发。
缺点: 1、固定占用带宽; 具有突发性的特点; 2、线路利用率低; 并有高度的可靠性; 3、双方必须以相 具有严格差错控制。 同的数据率进 行发送和接收。
2012.04
通信工程系
王琳珠
7
现代交换原理
统计时分复用
b
终端A
空闲
a
2
终端B
1
STDM
b y
2 1 x a

分组交换网络综合实验-划分子网_及单臂路由的配置报告(共五则)

分组交换网络综合实验-划分子网_及单臂路由的配置报告(共五则)

分组交换网络综合实验-划分子网_及单臂路由的配置报告(共五则)第一篇:分组交换网络综合实验-划分子网_及单臂路由的配置报告分组交换网络综合实验划分子网及单臂路由的配置实验目的• 通过这个实验进一步理解了IP地址的含义,掌握IP地址的分配和划分子网的方法。

• 熟练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互联。

• 在大型复杂网络里熟练使用Vlan的划分、路由的配置。

• 学会配置单臂路由。

实验原理• 路由器实现单臂路由的配置方法,连接如图,ROUTE0的F0/0与SWITCH0的F0/1相连,SWITCH的F0/2,F0/3分别与PC0,PC1相连接;ROUTE2的F0/1与SWITCH0的F0/1相连,SWITCH的F0/2,F0/3分别与PC2,PC3相连接.PC0,PC2分到VLAN10,PC1,PC3分到VLAN20。

路由器的配置• 注意的地方,在子接口先要先描术DOT1Q,再配IP地址,DOT1Q 后面的数字是VLAN的号码,根据交换机的配置不同有所不同配置router0://系统模式• Router#configureterminal• Router>enable//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nt //端口模式• Router(config-if)#no shut • Router(configure-if)#ex • Router(config)#int f1/0.1•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绑定Vlan10• Router(config-subif)#ipadd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xit • Router(config)#int f1/0.2•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绑定Vlan20 •Router(config-subif)#ipadd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xitf1/0dot1q 10192.168.1.254dot1q 20192.168.2.254• Router(config)#exit• Router#copyrun star//router#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保存配置的简写配置router2:同理可得f0/1.1 ip 192.168.3.254 f0/1.2 ip 192.168.4.254 配置switch:设置PC:PC0:192.168.1.1网关192.168.1.254 PC1:192.168.2.1网关192.168.2.254 PC2:192.168.3.1网关192.168.3.254 PC3:192.168.4.1网关192.168.4.254 设置router:Router0:f 0/1 ip 192.168.5.1 Router1:f 0/0 ip 192.168.5.2 Router1:f 0/1 ip 192.168.6.1 Router2:f 0/0 ip 192.168.6.2 设置路由表:用RIP方式。

1.分组交换原理

1.分组交换原理
13
4.3.2 分层
• 分层,将网络功能分解并在若干水平层内实现, 每层只解决特定范围内的问题,各层之间定义 明确的接口形式。 • 分层的目的
– 降低系统实现的复杂度,各层只实现有限功能。 – 可使不同厂商的分组通信设备同层功能一致,方便 互联互通。 – 增加/删减功能容易,并且不致影响已有设备或功 能。 – 说明抽象通信服务的概念和实现方法。 – 体现协议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16
4.3.3 体系结构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运行在终端上, 提供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复用/解复 用和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会话层(session layer):用户间建立会话, 提供对话控制、令牌管理、同步控制等功能。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为通信双方提 供公共的、独立于具体设备的数据表示方法。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提供特定类应 用程序或业务所需的通信服务。例如发出那 些请求、作出何种响应何如何传送数据等。



17
4.4 分组网络的路由选择
• 路由选择,依某一标准计算两终端间最佳路径, 分配路径信息到各节点构建路由表。 • 面向连接网络,建立连接时查路由表生成转发表 项,数据分组转发时查转发表完成转发;无连接 网络,每个分组都根据路由表确定转发出口。 • 路由选择算法,要求正确、简单、健壮、稳定、 公平和最优等。健壮指部分链路故障导致拓扑改 变但算法仍正常工作,稳定指算法收敛快,公平 指能均匀承担业务负荷,最优指代价最小。 • 代价可以是链路带宽、传播延迟、租用成本、流 量状况等。
• 排队:缓存分组,再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发送到出口链 路 • 转发:为分组查找出口,将其转移到出口链路模块

交换实验报告

交换实验报告

交换实验报告一、引言交换实验作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教学方式,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

通过交换实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本篇实验报告将详细描述我们小组在交换实验中的实践情况、结果和总结。

二、实验背景我们小组所参与的交换实验是一项关于植物生长的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种植不同类型的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并比较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设计在交换实验中,我们小组共有四名成员,按照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种子种类和种植方式,选择了四种不同的植物种子进行实验,分别是小麦、豌豆、玉米和西红柿。

接下来,我们将种子分成四组,每个组里有相同数量的种子。

每组种子都按照标准的种植方法种植,例如适量的土壤、浇水和阳光照射等。

同时,我们设计了三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分别以不同的条件进行处理。

第一个实验组在种植的过程中提供了额外的光照,第二个实验组在浇水时增加了肥料,第三个实验组则接受了常规的种植方法,作为对照组的种植条件。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小组每天都仔细观察和记录了每一组植物的生长情况。

我们注意到,小麦和豌豆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且对光照的需求较高。

而玉米和西红柿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并且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在进行了三个星期的观察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光照对小麦和豌豆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玉米和西红柿的生长影响较小。

2. 肥料对玉米的生长有明显的提升效果,但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影响不大。

3. 正常的种植方法下,豌豆和西红柿的生长状况较好,小麦和玉米的生长稍显疲弱。

五、实验总结通过这次交换实验,我们小组不仅学到了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实验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每个小组成员都尽职尽责,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进一步探索植物生长的规律,并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参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植物生长的知识。

分组交换技术 图文详讲

分组交换技术   图文详讲
方向 帧类型 命令帧 响应帧 DTE(用户) →DCE(网络) B 10000000 A 11000000
《现代交换技术》
DCE(网络) →DTE(用户) A 11000000 B 10000000
38
2013-7-13
2013-7-13监控帧用于监视和控制数据链路, 完成信息帧的接收确认、重发请求、暂 停发送请求等功能。监控帧不具有信息 字段。监控帧的代码、名称和功能如表 4.1所示。
2013-7-13
《现代交换技术》
36
无编号帧
无编号帧用于数据链路的控制,它 本身不带编号,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刻 发出,而不影响带编号的信息帧的交换 顺序。它可以分为命令帧和响应帧。用5 个比特位(即M1、M2)来表示不同功能 的无编号帧。无编号帧的代码、名称和 功能如表4.1所示。
2013-7-13 《现代交换技术》 29
数据链路层
X.25链路层规定了在DTE和DCE之间的线路 上交换X.25帧的过程。链路层规程用来在物理 层提供的双向的信息传送管道上实施信息传输 的控制。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差错控制,采用CRC循环校验,发现出错时 自动请求重发; 帧的装配和拆卸及帧同步; 帧的排序和对正确接收的帧的确认; 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和复位控制; 流量控制。
2013-7-13
《现代交换技术》
18
信息传输速率&码元传输速率
每个码元的信息量为: I = log2 1/P = log2 N (bit)
所以,信息速率为:
Rb = I • RB = RB • log2 N (bit)
2013-7-13
《现代交换技术》
19
频带利用率
频带利用率用系统单位频带内所实现 的信息传输速率来衡量。表示为 η= Rb / B (bit/s/Hz)

大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大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大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一: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1:网络命令与网络工具使用实验篇二: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合集)实验一一、实验名称: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比较二、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概念以及区别2. 掌握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计算方法三、实验环境1. 运行Windows Server XX /XP操作系统的PC机一台。

2. java虚拟机,分组交换Java程序rate 1mbps 512k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1m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100mbps 100mbps 100mbps 512mbps 1mbps 10mbps 1mbpspacket size 100bytes 500bytes 1kbytes 1bytes 1bytes 100bytes 100bytes 1kbytes 1kbytes 1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100bytesresult 0.840ms 7.849ms 15.669ms 0.840ms 0.120ms 0.440ms 3.660ms 1.160ms 0.440ms 0.370ms 3.620ms0.400ms 11.389ms 7.579ms 3.980ms 4.379mslength 10km 10km 10km 10km 10km 100km 1000km 10km 100km 100km 1000km 1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km 10km 10km 10km 10km 10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mbps 512mbps 10mbps 100mbps 512mbps 512m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512kps 512kps 1m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10mbps 10mbps 100mbps 512kps 512kp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1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100bytes 100bytes 1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100byte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500bytes 11.597ms 19.199ms 4.379ms 3.660ms 15.669ms 1.600ms 4.040ms 0.440ms 0.080ms 5.139ms 1.920ms 1.160ms 4.359ms 0.760ms 0.400ms 0.440ms1.160ms 0.440ms 15.989ms 8.169ms五、实验结果分析1、当Rate和Packet一定时,length越长,时延越长。

实验1分组交换过程

实验1分组交换过程

实验1分组交换过程分组交换是一种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分组交换中,数据被分成小的数据块,称为分组,然后逐个传输到目的地。

这种方式相比电路交换更加灵活,可以同时传输多个分组,且不需要建立连接。

本实验将介绍分组交换的过程,包括分组的生成、传输以及到达目的地后的重新组装。

1.分组生成在源主机上,数据被分成适当大小的分组。

每个分组通常包含一个首部和一部分数据。

首部包含了发送源和目的地地址等控制信息,用于帮助网络传输该分组。

分组生成的具体过程如下:-数据被拆分成适当的大小,例如每个分组有固定的字节数。

-为每个分组添加一个首部,包含了源和目的地地址等控制信息。

2.分组传输在分组生成后,它们通过网络传输到目的地。

具体的传输过程如下:-源主机将分组发送给连接到本地网络的网络接口卡(NIC)。

-NIC将数据包封装在数据帧中,并在物理层上通过电缆或无线信号传输。

-网络设备(如路由器或交换机)将数据包通过合适的链路传输到下一个节点。

-分组经过多个节点的传输,直到到达目的地。

3.分组重新组装一旦分组到达目的地网络,它们需要重新组装成原始的数据。

具体的重新组装过程如下:-目的主机上的网络接口卡(NIC)接收到传入的数据帧,并将数据包提取出来。

-分组中的首部被解析,提取出分组的源和目的地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组按照适当的顺序重新组装成原始数据。

这里要注意的是,分组在网络中传输的顺序并不一定与它们生成的顺序一致。

在传输过程中,分组可能会通过不同的路径,以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

因此,到达目的地时,需要重新组装分组以正确还原原始数据。

总结:分组交换是一种灵活且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分组交换中,数据被分成小的数据块,通过网络传输到目的地,然后重新组装成原始数据。

这种方式可同时传输多个分组,并且不需要建立连接。

分组交换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为高效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基础。

目的端系统通过网络接口卡(NIC)来接收传人数据帧,然后数据包提取出来。

分组交换的流程的理解以及个人感想

分组交换的流程的理解以及个人感想

分组交换的流程的理解以及个人感想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分组交换的流程。

分组交换是一种数据通信技术,将数据分成较小的数据块(分组),然后通过网络逐个传输。

实验1分组交换过程

实验1分组交换过程

1吕口口口吕口吕吕一吕吕T吕吕口吕吕coeib□■■■R口口口吕吕口吕吕日实验一分组交换过程一. 实验名称:分组交换过程 二.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

2. 理解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与联系3. 理解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三. 实验环境:Window Server 2003, java 虚拟机,分组交换 Java 程序四. 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环境在实验之前要先设定各项参数。

如图1-1所示,在系统中可设置报文长度和 分组长度(从1kb 至16kb 不等),可从L1、L2、L3中任选一条或多条链路使之 具有一定的传播时延,模拟链路速度可从慢至快自由调节(也可不选) 。

每条链 路的传输速率为4kbps 。

在本实验中,A 和D 分别代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B 和C 均为中间转发节 点,每个分组从源节点经过3条链路到达目的节点。

每个报文(小矩形队列)中 的每个小矩形代表1kb的数据,R 代表接收缓冲区,B 代表节点内部缓冲区,T 代表发送缓冲区。

Message Size (kbits):Packet Size (kbits):T For inessags switching, set packet size equal to rre&saje sizeOptional Propagation Del^y:厂 LI2 L2V~ L3Sirnulation Speed'slow < |fa siStartResume StopTIMF ELAPSED: 4.75Ft receive butler 6: internal buffer T: transmit biifferOas-ST吕=吕吕吕吕吕吕§EST吕吕吕—isoasaB SB30SR吕吕吕巳tl吕2吕Mc c: aac Jiz? (■■bile)1Grocket Cizc (kbito):Optional Propagation Delay: Simulation Sfieed:厂L2slaw 屮r L3 fast图1-1分组交换的情况2. 基本实验1)该报文长度为16kb ,分组长度为8kb , 3条链路均无传播时延,模拟速 度不变。

实验1分组交换过程

实验1分组交换过程

实验1 分组交换过程1. 实验概述分组交换是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之一,也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

本次实验将介绍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分组交换过程中使用的协议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2. 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在计算机网络中,分组交换是指将数据分成小块(称为分组)传输,各个分组可能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直到最终到达目的地。

与之相对的传输方式是电路交换,即在传输前占用一条通信渠道,传输过程中占用此通道资源。

相比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具有以下优势: * 可以更灵活地利用网络资源,多个分组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适应多变的网络拓扑结构; * 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占用一条通信渠道,避免资源浪费; * 可以自适应地对网络的拥塞进行调整,保证传输效率。

在分组交换过程中,每个分组都携带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也会经过一系列协议和路由选择,确保分组能够到达正确的目的地。

3. 分组交换过程中的协议3.1 IP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是分组交换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协议,它负责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IP协议定义了一些基本的数据单元,称为IP数据报,这些数据报包含有与分组传输相关的信息,比如源地址、目的地址、数据长度等等。

IP协议还可以通过路由选择算法来确定分组传输的路径,以及通过分片技术来对大的分组进行拆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3.2 ARP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是在局域网中用于获取网络设备物理地址的一种协议。

在分组传输过程中,一个分组需要知道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才能将分组发送到对应的网卡上。

ARP协议就是通过网络广播的方式查询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并将对应的地址缓存在本地主机的ARP缓存表中,以加速后续的分组传输过程。

3.3 ICMP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是IP协议的一个重要扩展,它主要用于传输网络错误信息和调试信息。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除了打电话直接沟通,分组交换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

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

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是继电路交换网和报文交换网之后一种新型交换网络,它主要用于数据通信。

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它将用户的报文划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存储转发,因此,它比电路交换的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时延要小,而具有实时通信的能力。

分组交换利用统计时分复用原理,将一条数据链路复用成多个逻辑信道,最终构成一条主叫、被叫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送通路,称之为虚电路(V.C)实现数据的分组传送。

分组交换网具有如下特点:(1)分组交换具有多逻辑信道的能力,故中继线的电路利用率高;(2)可实现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码型、速率和规程之间的终端互通;(3)由于分组交换具有差错检测和纠正的能力,故电路传送的误码率极小;(4)分组交换的网络管理功能强。

分组交换的基本业务有交换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两种。

交换虚电路如同电话电路一样,即两个数据终端要通信时先用呼叫程序建立电路(即虚电路),然后发送数据,通信结束后用拆线程序拆除虚电路。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原理
19
4.2.1 面向连接分组交换网
• 面向连接分组交换,目的节点地址只在虚连接 建立过程中有效,用作交换机选路由和分配逻 辑信道标记。
• 一条虚电路(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由多段通信 链路组成,每段链路由一个逻辑信道标号LCN (Logical Channel Number)标记,该标记只在 两节点间的直连链路上有效。
(5) 虚电路的缺点是当网络中线路或者设备发生故障时,可 能导致虚电路中断,必须重新建立连接。
(6) 虚电路的使用场合:虚电路适用于一次建立后长时间传 送数据的场合,其持续时间应显著大于呼叫建立时间,如文件 传送、传真业务等。
18
数据报的特点是:
(1) 用户的通信不需要有建立连接和清除连接的过程,可以 直接传送每个分组,因此对于短报文通信效率比较高;
28
• 拥塞,通常是由于随机业务流经某一链路 时超出了该链路的最大负荷引起拥堵,解 决办法: – 通知源端减慢发送速度; – 选择其他路径传送分组。
29
4.5 分组网络性能指标与服务质量
• 4.5.1 性能指标
• 带宽,指每秒可向信道中注入的比特数,也称作 吞吐量。
• 延迟,包括发送延迟、传播延迟和处理延迟:
4.1.3 报文交换
• 报文交换,也属于分组型数据交换,区 别是数据单元包含用户一次通信中的全 部数据内容。
• 报文交换也采用存储转发模式,特点是 分组长度较大,有较大传送时延。
12
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对比
报文交换
报 文
报 文
分组交换
P1
P2
P3 P4
P1 P2 P3
P1 P2
P4
P3
P4
报 文
持续时间短,90%用户 5分。电路交换的通路建立

1-2互联网组成及分组交换

1-2互联网组成及分组交换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知识点:互联网组成及分组交换本讲内容✓互联网组成: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边缘部分中:端到端的两种通信方式✓核心部分中:路由器的分组交换互联网组成(1)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互联网的边缘部分主机网络路由器边缘部分•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主机A 和主机B 进行通信”,实际上是指:“运行在主机A 上的某个程序(进程)和运行在主机B 上的另一个程序(进程)进行通信”。

端系统两种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Peer-to-Peer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运行客户程序网络边缘网络核心运行服务器程序AB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服务器软件的特点•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服务器软件的特点•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分组交换过程
一.实验名称:分组交换过程
二.实验目的:
1.深入理解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

2.理解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
三.实验环境:
Window Server 2003,java虚拟机,分组交换Java程序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环境
在实验之前要先设定各项参数。

如图1-1所示,在系统中可设置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从1kb至16kb不等),可从L1、L2、L3中任选一条或多条链路使之具有一定的传播时延,模拟链路速度可从慢至快自由调节(也可不选)。

每条链路的传输速率为4kbps。

在本实验中,A和D分别代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B和C均为中间转发节点,每个分组从源节点经过3条链路到达目的节点。

每个报文(小矩形队列)中的每个小矩形代表1kb的数据,R代表接收缓冲区,B代表节点内部缓冲区,T 代表发送缓冲区。

图1-1 分组交换的情况
2.基本实验
1)该报文长度为16kb,分组长度为8kb,3条链路均无传播时延,模拟速
度不变。

此时,报文分两个分组发送,实验得到所需时间为8s(参见图
1-2)
图1-2 分组较长的情况
2)该报文长度仍为16kb,而分组长度为4kb,即报文分4段;L1、L2、L3
均无传播时延,模拟速度不变,此时所需时间为6s(参见图1-3)
图1-3分组较短的情况
3)当链路L1有1s传播时延,其余条件与上面相同时,所需时间为7s(参
见图1-4)
图1-4 有传播时延的情况
4)设报文长度16,分组长度4,链路L1有1S时延,增大模拟速度,观察
实验结果。

(参见图1-5)
图1-5 改变模拟速度的情况
5)报文交换的时间
设报文长度等于分组长度,L1、L2、L3均无传播时延,此时从传播开始到结束,所用时间为13s(参见图1-6)
图1-6 报文交换的情况
你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参数进行实验,并总结分组交换的规律。

3.实验分析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报文交换方式的传输交换时延比分组交换更大(上述例子中为13s)。

当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时,即将一个报文分成两个组,时延也减少了(上例中为8s);当一个报文被分为4个分组时,时延进一步减少(上例中为6s)。

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比采用报文交换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少;在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情况下,一个报文划分的分组数越多,则传输交换所需的时间一般越少。

根据实验结果,评价上述结论是否正确?
答:(1)分组交换技术与报文交换在传输的过程中都不需要先建立联系,由于报文交换是将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分组交换技术是将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作为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寻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所以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比采用报文交换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少。

(2)通过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分组越多传输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而相同的情况增大模拟速度相同的分组传输所需要的时间不变。

五.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比较: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又称为“线路交换”,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服务。

两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进行数据电路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

最普通的电路交换例子是电话系统。

电路交换是根据交换机结构原理实现数据交换的。

其主要任务是把要求通信的输入端与被呼叫的输出端接通,即由交换机负责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条物理通路。

在完成接续任务之后,双方通信的内容和格式等均不受交换机的制约。

电路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在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一条实际的物理通路,并且在整个通信过程中,这条通路被独占。

整个电路交换的过程包括建立线路、占用线路并进行数据传输和释放线路三个阶段:
(1)电路建立:如同打电话先要通过拨号在通话双方间建立起一条通路一样,数据通信的电路交换方式在传输数据之前也要先经过呼叫过程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电路。

它的具体过程如下。

①发起方向某个终端站点(响应方站点)发送一个请求,该请求通过中间节
点传输至终点。

②如果中间节点有空闲的物理线路可以使用,接收请求,分配线路,并将请
求传输给下一中间节点;整个过程持续进行,直至终点。

如果中间节点没有空闲的物理线路可以使用,整个线路的连接将无法实现。

仅当通信的两个站点之间建立起物理线路之后,才允许进入数据传输阶段。

③线路一旦被分配,在未释放之前,其他站点将无法使用,即使某一时刻,
线路上并没有数据传输。

(2)数据传输:电路交换连接建立以后,数据就可以从源节点发送到中间节点,再由中间节点交换到终端节点。

当然终端节点也可以经中间节点向源节点发送数据。

这种数据传输有最短的传播延迟,并且没有阻塞的问题,除非有意外的线路或节点故障而使电路中断。

但要求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建立的电路必须始终保持连接状态,通信双方的信息传输延迟仅取决于电磁信
号沿媒体传输的延迟。

(3)电路拆除:当站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毕,执行释放电路的动作。

该动作可以由任一站点发起,释放线路请求通过途经的中间节点送往对方,释放线路资源。

被拆除的信道空闲后,就可被其他通信使用。

试比较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两种交换技术:
答:电路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在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一条实际的物理通路,并且在整个通信过程中,这条通路被独占。

整个电路交换的过程包括建立线路、占用线路并进行数据传输和释放线路三个阶段:(1)电路建立;(2)数据传输;(3)电路拆除;而分组交换技术是将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作为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寻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所以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比采用报文交换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少。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建立连接的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

分组交换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新到利用率。

更较灵活高效的传送数据。

六.实验结果分析
答:通过本次的实验,了解了分组交换技术、报文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区别与联系。

(1)分组交换技术与报文交换在传输的过程中都不需要先建立联系,由于报文交换是将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分组交换技术是将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作为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寻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所以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比采用报文交换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少。

(2)通过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分组越多传输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而相同的情况增大模拟速度相同的分组传输所需要的时间不变。

电路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在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一条实际的物理通路,并且在整个通信过程中,这条通路被独占。

整个电路交换的过程包括建立线路、占用线路并进行数据传输和释放线路三个阶段:
(1)电路建立;(2)数据传输;(3)电路拆除;
而分组交换技术是将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作为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寻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所以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比采用报文交换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少。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建立连接的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

分组交换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新到利用率。

更较灵活高效的传送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