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分组交换过程

实验1分组交换过程
实验1分组交换过程

实验一分组交换过程

一.实验名称:分组交换过程

二.实验目的:

1.深入理解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

2.理解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

三.实验环境:

Window Server 2003,java虚拟机,分组交换Java程序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环境

在实验之前要先设定各项参数。如图1-1所示,在系统中可设置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从1kb至16kb不等),可从L1、L2、L3中任选一条或多条链路使之具有一定的传播时延,模拟链路速度可从慢至快自由调节(也可不选)。每条链路的传输速率为4kbps。

在本实验中,A和D分别代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B和C均为中间转发节点,每个分组从源节点经过3条链路到达目的节点。每个报文(小矩形队列)中的每个小矩形代表1kb的数据,R代表接收缓冲区,B代表节点内部缓冲区,T 代表发送缓冲区。

图1-1 分组交换的情况

2.基本实验

1)该报文长度为16kb,分组长度为8kb,3条链路均无传播时延,模拟速

度不变。此时,报文分两个分组发送,实验得到所需时间为8s(参见图

1-2)

图1-2 分组较长的情况

2)该报文长度仍为16kb,而分组长度为4kb,即报文分4段;L1、L2、L3

均无传播时延,模拟速度不变,此时所需时间为6s(参见图1-3)

图1-3分组较短的情况

3)当链路L1有1s传播时延,其余条件与上面相同时,所需时间为7s(参

见图1-4)

图1-4 有传播时延的情况

4)设报文长度16,分组长度4,链路L1有1S时延,增大模拟速度,观察

实验结果。(参见图1-5)

图1-5 改变模拟速度的情况

5)报文交换的时间

设报文长度等于分组长度,L1、L2、L3均无传播时延,此时从传播开始到结束,所用时间为13s(参见图1-6)

图1-6 报文交换的情况

你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参数进行实验,并总结分组交换的规律。

3.实验分析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报文交换方式的传输交换时延比分组交换更大(上述例子中为13s)。当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时,即将一个报文分成两个组,时延也减少了(上例中为8s);当一个报文被分为4个分组时,时延进一步减少(上例中为6s)。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比采用报文交换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少;在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情况下,一个报文划分的分组数越多,则传输交换所需的时间一般越少。

根据实验结果,评价上述结论是否正确?

答:(1)分组交换技术与报文交换在传输的过程中都不需要先建立联系,由于报文交换是将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分组交换技术是将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作为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寻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所以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比采用报文交换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少。(2)通过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分组越多传输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具有更好的灵活性。而相同的情况增大模拟速度相同的分组传输所需要的时间不变。

五.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比较: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又称为“线路交换”,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服务。两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进行数据电路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最普通的电路交换例子是电话系统。电路交换是根据交换机结构原理实现数据交换的。其主要任务是把要求通信的输入端与被呼叫的输出端接通,即由交换机负责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条物理通路。

在完成接续任务之后,双方通信的内容和格式等均不受交换机的制约。电路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在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一条实际的物理通路,并且在整个通信过程中,这条通路被独占。

整个电路交换的过程包括建立线路、占用线路并进行数据传输和释放线路三个阶段:

(1)电路建立:如同打电话先要通过拨号在通话双方间建立起一条通路一样,数据通信的电路交换方式在传输数据之前也要先经过呼叫过程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电路。它的具体过程如下。

①发起方向某个终端站点(响应方站点)发送一个请求,该请求通过中间节

点传输至终点。

②如果中间节点有空闲的物理线路可以使用,接收请求,分配线路,并将请

求传输给下一中间节点;整个过程持续进行,直至终点。如果中间节点没有空闲的物理线路可以使用,整个线路的连接将无法实现。仅当通信的两个站点之间建立起物理线路之后,才允许进入数据传输阶段。

③线路一旦被分配,在未释放之前,其他站点将无法使用,即使某一时刻,

线路上并没有数据传输。

(2)数据传输:电路交换连接建立以后,数据就可以从源节点发送到中间节点,再由中间节点交换到终端节点。当然终端节点也可以经中间节点向源节点发送数据。这种数据传输有最短的传播延迟,并且没有阻塞的问题,除非有意外的线路或节点故障而使电路中断。但要求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建立的电路必须始终保持连接状态,通信双方的信息传输延迟仅取决于电磁信

号沿媒体传输的延迟。

(3)电路拆除:当站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毕,执行释放电路的动作。该动作可以由任一站点发起,释放线路请求通过途经的中间节点送往对方,释放线路资源。被拆除的信道空闲后,就可被其他通信使用。

试比较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两种交换技术:

答:电路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在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一条实际的物理通路,并且在整个通信过程中,这条通路被独占。整个电路交换的过程包括建立线路、占用线路并进行数据传输和释放线路三个阶段:(1)电路建立;(2)数据传输;(3)电路拆除;而分组交换技术是将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作为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寻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所以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比采用报文交换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少。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建立连接的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分组交换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新到利用率。更较灵活高效的传送数据。

六.实验结果分析

答:通过本次的实验,了解了分组交换技术、报文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区别与联系。(1)分组交换技术与报文交换在传输的过程中都不需要先建立联系,由于报文交换是将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分组交换技术是将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作为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寻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所以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比采用报文交换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少。(2)通过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分组越多传输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而相同的情况增大模拟速度相同的分组传输所需要的时间不变。

电路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在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一条实际的物理通路,并且在整个通信过程中,这条通路被独占。整个电路交换的过程包括建立线路、占用线路并进行数据传输和释放线路三个阶段:

(1)电路建立;(2)数据传输;(3)电路拆除;

而分组交换技术是将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作为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寻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所以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比采用报文交换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少。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建立连接的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分组交换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新到利用率。更较灵活高效的传送数据。

实验一进程调度实验报告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操作系统原理A》 题目:进程调度 班级:软件132 学号:2013122907 姓名:孙莹莹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进程调度实验报告 一、目的与要求 1)进程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内核的重要功能,本实验要求用C 语言编写一个进程调度模拟程序,使用优先级或时间片轮转法实现进程调度。本实验可加深对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2)按照实验题目要求独立正确地完成实验内容(编写、调试算法程序,提交程序清单及及相关实验数据与运行结果) 3)于2015年4月18日以前提交本次实验报告(含电子和纸质报告,由学习委员以班为单位统一打包提交)。 二、实验内容或题目 1)设计有5个进程并发执行的模拟调度程序,每个程序由一个PCB表示。 2)模拟调度程序可任选两种调度算法之一实现(有能力的同学可同时实现两个调度算法)。 3)程序执行中应能在屏幕上显示出各进程的状态变化,以便于观察调度的整个过程。 4)本次实验内容(项目)的详细说明以及要求请参见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步骤与源程序 (1)流程图

(2)实验步骤 1)PCB的结构:优先级算法中,设PCB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各数据项的含义如下: Id:进程标识符号,取值1—5。 Priority:优先级,随机产生,范围1—5。 Used:目前已占用的CPU时间数,初值为0;当该进程被调用执行时,每执行一个时间片,Used加1。 Need:进程尚需的CPU时间数,初值表示该进程需要运行的总时间,取值范围为5—10。并随机产生,每运行一个时间片need减1;need为0则进程结束。 Status:进程状态R(运行),W(就绪),F(完成);初始时都处于就绪状态。 Next:指向就绪队列中下一个进程的PCB的指针。 2)初始状态及就绪队列组织: 5个进程初始都处于就绪状态,进程标识1—5,used初值都为0。各进程的优先级随机产生,范围1—5。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用队列加以组织,队列按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排列,队首指针设为head,队尾指针为tail。 3)调度原则以及运行时间的处理: 正在执行的进程每执行一个时间片,其优先级减1(允许优先级为负)。进程调度将在以下情况发生:当正在运行的程序其优先级小于就绪队列队首进程的优先级时。程序中进程的运行时间以逻辑时间片为单位。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包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区别

从传输技术来说,电话网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即电话通信的电路一旦接通后,电话用户就占用了一个信道,无论用户是否在讲话,只要用户不挂断,信道就一直被占用着。一般情况下,通话双方总是一方在讲话、另一方在听,听的一方没有讲话也占用着信道,而且讲话过程中也总会有停顿的时间。因此用电路交换方式时线路利用率很低,至少有50%以上的时间被浪费掉。而因特网的信息传送是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所谓分组交换,是把数字化的信息,按一定的长度“分组”、打“包”,每个“包”加上地址标识和控制信息,在网络中以“存储—转发“的方式传送,即遇到电路有空就传送,并不占用固定的电路或信道,因此被称为是“无连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在一个信道上提供多条信息通路;此外在因特网上传送信息通常还采用数据压缩技术,被压缩的语音信息分组在到达目的地后再复原、合成为原来的语音信号送到接收端用户。因此,利用因特网传送语音信息要比电话网传送语音的线路利用率提高许多倍,这也是电话费用大大降低的重要原因。 请简述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包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区别 电路交换 每部电话都连接到交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一百多年来,电话交换机虽然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但交换的方式一直都是电路交换。当电话机数量增多,就使用彼此连接起来的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工作。注意,是这种交换机采用了电路交换的方式,后来的分组交换也是采用了一样的电信网,只是不一样类型的交换机(当然协议也不同)。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先拨号建立连接:当拨号的信令通过许多交换机到达被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时,该交换机就向用户的电话机振铃;在被叫用户摘机且摘机信号传送回到主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后,呼叫即完成,这时从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建立了一条连接。通话过程。通话结束挂机后,挂机信令告诉这些交换机,使交换机释放刚才这条物理通路。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连网方式称为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用户到交换机之间的叫用户线,归电话用户专用。交换机之间、许多用户共享的叫中继线,拥有大量的话路,正在通话的用户只占用其中的一个话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里,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 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方式。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我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因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

实验21 进程调度

实验2、1 进程调度 一、 实验目的 多道程序设计中,经常就是若干个进程同时处于就绪状态,必须依照某种策略来决定那个进程优先占有处理机。因而引起进程调度。本实验模拟在单处理机情况下的处理机调度问题,加深对进程调度的理解。 二、 实验要求 1. 设计进程调度算法,进程数不定 2. 包含几种调度算法,并加以实现 3. 输出进程的调度过程——进程的状态、链表等。 三、 参考例 1.题目——优先权法、轮转法 简化假设 1) 进程为计算型的(无I/O) 2) 进程状态:ready 、running 、finish 3) 进程需要的CPU 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确定 2.算法描述 1) 优先权法——动态优先权 当前运行进程用完时间片后,其优先权减去一个常数。 2) 轮转法 四、 实验流程图 开始 键盘输入进程数n,与调度方法的选择 优先权法? 轮转法 产生n 个进程,对每个进程产生一个PCB,并用随机数产生进程的优先权及进程所需的CPU 时间 按优先权大小,把n 个进程拉成一个就绪队列 撤销进程就绪队列为空? 结束 N Y Y

注意: 1.产生的各种随机数的取值范围加以限制,如所需的CPU 时间限制在1~20之间。 2.进程数n 不要太大通常取4~8个 3.使用动态数据结构 4.独立编程 5.至少三种调度算法 6.若有可能请在图形方式下,将PCB 的调度用图形成动画显示。 五.实验过程: (1)输入:进程流文件(1、txt),其中存储的就是一系列要执行的进程, 每个作业包括四个数据项: 进程名 进程状态(1就绪 2等待 3运行) 所需时间 优先数(0级最高) 进程0 1 50 2 进程1 2 10 4 进程2 1 15 0 进程3 3 28 5 进程4 2 19 1 进程5 3 8 7 输出: 进程执行流等待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本程序包括:FIFO 算法,优先数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产生n 个进程, 的时间片数,已占用CPU 的时间片数置为0 按进程产生的先后次序拉成就绪队列链 =0? 撤销该进程 就绪队列为空不? =轮转时间片数? N Y Y Y 结束 N

基于分组交换网络——ATM

交换原理作业 姓名:唐昊 班级:通信131班 学号:

基于分组交换网络——ATM 唐昊1 (1.青岛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介绍了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描述了分组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即快速分组交换技术,重点讨论了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最后,本文简单展望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分组交换网帧中继异步传输模式 1分组交换技术和X.25协议的产生和发展 分组交换技术和X.25协议的产生和发展分组交换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发展的,另一方面,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组交换的概念最初是在1964年8月由Baran在美国Rand 公司的“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来的。但直到1969年12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lan Agency)资助的4结点分组交换网ARPANET投入运行,分组交换技术才真正第一次被应用到计算机网络中。 分组交换也称为包交换,本质是将数据流分割成一系列具有固定大小的数据单位(即分组),然后这些数据分组就在通信子网中进行存储—转发,直到最后将数据分组递交到目的主机,并将数据分组重新组装ACCESS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完全体现在对象和事件的概念上,在ACCESS中Table、Query、Form、Report、Macro、Module都是对象,而用户维护的每一个信息又都可以用Form上的图形控件实现,因此每一个图形控件都有其属性和允许该图形控件发生的事件列表,这些事件ACCESS预先已经定义,每个图形控件都有不同的事件,例如:窗体Form有28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是:On Current、Before Insert、After In-sert、Before Update、After Update……等等;而TextBox则有16种可能发生的事件。一个事件是能被一个对象识别的动作,例如刷新记录,关闭数据库等等;另外,系统也可以产生事件,例如一个定时事件。无论什么时候,当一个事件被当前对象识别后,ACCESS就执行与该事件对应的函数,或者说,使某一个事件发生的办法就是编写函数或者是编写宏,在函数或者宏中实现对象功能,使应用程序中的对象对事件作出反应。在事件过程结束后,应用程序返回一个空状态。ACCESS以缺省方式处理任何事件。如果对某一缺省设置满意的话,不用编写代码。 ARPANET网的成功向人们展示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实用性,自70年代初以来,各大公司纷纷投入人力物力研制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由于当时各大公司网络体系结构很不一致,给不同网络的互连造成了极大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根据美国Telenet、Tymnet和加拿大的Data-pac分组交换网的经验和它们使用的协议,于1974年颁布了X.25的初稿,并经1976、1978、1980、1984、1988年多次修改形成了如今的X.25协议。X.25协议定义了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规程即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Packet Switching Data Network)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接口协议。X.25

进程调度算法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二) 实验题目:进程调度算法 实验环境:C++ 实验目的:编程模拟实现几种常见的进程调度算法,通过对几组进程分别使用不同的调度算法,计算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比较 各种算法的性能优劣。 实验内容:编程实现如下算法: 1.先来先服务算法; 2.短进程优先算法; 3.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设计分析: 程序流程图: 1.先来先服务算法 开始 初始化PCB,输入进程信息 各进程按先来先到的顺序进入就绪队列 结束 就绪队列? 运行 运行进程所需CPU时间 取消该进程 2.短进程优先算法

3.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实验代码: 1.先来先服务算法 #include #define n 20 typedef struct { int id; //进程名

int atime; //进程到达时间 int runtime; //进程运行时间 }fcs; void main() { int amount,i,j,diao,huan; fcs f[n]; cout<<"请输入进程个数:"<>amount; for(i=0;i>f[i].id; cin>>f[i].atime; cin>>f[i].runtime; } for(i=0;if[j+1].atime) {diao=f[j].atime; f[j].atime=f[j+1].atime; f[j+1].atime=diao; huan=f[j].id; f[j].id=f[j+1].id; f[j+1].id=huan; } } } for(i=0;i #define n 5 #define num 5 #define max 65535 typedef struct pro { int PRO_ID; int arrive_time;

机能实验报告 高血钾

机能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5年6月10日 带教教师: 小组成员: 专业班级:预防医学一大班 家兔正常心电图及高钾血症的实验治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家兔正常心电图波形的生理意义 2、掌握家兔高钾血症模型的复制方法 3、观察家兔高钾血症心电图波形变化特征 4、掌握高钾血症治疗的方法(4%碳酸氢钠或极化液) 二、实验原理 血清钾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正常值:3.5~5.5mmol/L)。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心脏,可使心肌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缩短,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降低,兴奋性则呈双相变化:轻度高钾血症使心肌兴奋性增高,急性重度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降低甚至消失,心脏停搏。高钾血症时的心电图表现为:①P波和QRS波波幅降低,间期增宽,可出现宽而深的S波;②T波高尖:高钾血症早期即可出现,严重高钾血症时可出现正弦波,此时,已迫近室颤或心室停搏;③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高钾血症的抢救可采用:①注射Na+,Ca2+溶液

对抗高血钾的心肌毒性;

②注射胰岛素、葡萄糖,以促进K+移入细胞。本实验通过静脉滴注氯化钾,使血钾浓度短时间内快速升高造成急性高钾血症,观察心电图变化,测定血钾浓度,了解高钾血症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以及对高钾血症的抢救治疗措施。 三、实验仪器设备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离子分析仪、大动物手术器械、气管插管、动脉套管、注射器、头皮针、取血器、电解质测定仪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称重、麻醉和固定动物:家兔称重后,用3%注射用戊巴比妥钠,按1ml/kg从 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时密切注意兔子的状态,当兔子角膜反射敏感度,肌肉紧张性明显降低,立即停止给药。麻醉后,将动物仰卧位固定在实验台上, 2手术与血管插管:颈部剪毛,在喉头下缘沿颈中线切开皮肤4-5cm,分离颈前肌肉暴露气管,做气管插管,并用丝线固定。在右侧按家兔血管常规分离方法分离颈外静脉,插入连接三通管的颈静脉插管以备输液,缓慢注入生理盐水(5-10滴/min)以保持管道通畅。在左侧肌肉深部分离出颈总动脉,插入连接三通管的总动脉插管。 3. 测正常血钾浓度:用EP管通过颈总动脉取血0.5ml,用电解质测量仪测量动物给予钾溶液前的血浆钾度。 4.描记心电图:将针型电极分别插入家兔四肢皮下。导联线按右前肢(红),左前肢(黄),左后肢(绿) ,右后肢(黑)的顺序连接,依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使用方法描记实验前兔子的正常心电图波形。 5.复制高钾血症动物模型:通过输液装置,经颈外动脉从慢到快调滴速滴注3%的KCl溶液6滴/第1min,10滴/第2min,16滴/第3min及以后(不超20滴/min),密切观察和记录出现高钾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一旦心电图出现正弦波时或QRS波群与T波发生融合时,立即调慢静脉滴注Kcl的速度,维持在6滴/minde,等待,当心电图出现典型高钾血症表现是,经颈外动脉取血0.5ml 作血钾测定。 6.高钾血症的抢救:在心电图出现典型高钾血症改变时,立即对家兔实施抢救。通过颈外静脉快速滴注极化液(20—30滴/秒)30min,待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时,再次记录心电图改变,并由颈总动脉采血0.5ml,测定救治后的血钾浓度。

操作系统原理-进程调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进程调度算法的设计,深入理解进程调度的原理。 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进程调度分配处理机,是控制协调进程对CPU的竞争,即按一定的调度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中一个进程,把CPU的使用权交给被选中的进程。 进程通过定义一个进程控制块的数据结构(PCB)来表示;每个进程需要赋予进程ID、进程到达时间、进程需要运行的总时间的属性;在RR中,以1为时间片单位;运行时,输入若干个进程序列,按照时间片输出其执行序列。 二、实验环境 VC++6.0 三、实验内容 实现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SPF)和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RR) [提示]: (1)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 原理:每次调度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最先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把处理器分配给该进程,使之得到执行。该进程一旦占有了处理器,它就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发生事件而阻塞,才退出处理器。 将用户作业和就绪进程按提交顺序或变为就绪状态的先后排成队列,并按照先来先服务的方式进行调度处理,是一种最普遍和最简单的方法。它优先考虑在系统中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而不管要求运行时间的长短。 按照就绪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进行调度,简单易实现,利于长进程,CPU繁忙型作业,不利于短进程,排队时间相对过长。 (2)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RR

原理:时间片轮转法主要用于进程调度。采用此算法的系统,其程序就绪队列往往按进程到达的时间来排序。进程调度按一定时间片(q)轮番运行各个进程. 进程按到达时间在就绪队列中排队,调度程序每次把CPU分配给就绪队列首进程使用一个时间片,运行完一个时间片释放CPU,排到就绪队列末尾参加下一轮调度,CPU分配给就绪队列的首进程。 固定时间片轮转法: 1 所有就绪进程按 FCFS 规则排队。 2 处理机总是分配给就绪队列的队首进程。 3 如果运行的进程用完时间片,则系统就把该进程送回就绪队列的队尾,重新排队。 4 因等待某事件而阻塞的进程送到阻塞队列。 5 系统把被唤醒的进程送到就绪队列的队尾。 可变时间片轮转法: 1 进程状态的转换方法同固定时间片轮转法。 2 响应时间固定,时间片的长短依据进程数量的多少由T = N × ( q + t )给出的关系调整。 3 根据进程优先级的高低进一步调整时间片,优先级越高的进程,分配的时间片越长。 多就绪队列轮转法: (3) 算法类型 (4)模拟程序可由两部分组成,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流程图如下:

分组交换网络

分组交换网络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简介: 分组交换数据网络(PSDN)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技术成熟,规程完备,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骨干网于1993年9月正式开通业务,它是原邮电部建立的第一个公用数据通信网络。骨干网建网初期端口容量有5800个,网络覆盖31个省会和直辖市。随后,各省相继建立了省内的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该网业务发展速度迅猛,到1998年9月,用户已超过10万。从网络开通业务至今,分组交换网络端口从5800个发展到近30万个,网络覆盖面从31个城市扩大到通达全国2278个县级以上的城市,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分组数据网相连,网络规模和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ChinaPAC的开通,大大方便了金融、政府、跨国企业等客户计算机联网,实现了国内数据通信与国际的接轨,提高国内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了改革开放对数据通信的需求。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网是继电路交换网和报文交换网之后一种新型交换网络,它主要用于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它将用户的报文划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存储转发,因此,它比电路交换的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时延要小,而具有实时通信的能力。分组交换利用统计时分复用原理,将一条数据链路复用成多个逻辑信道,最终构成一条主叫、被叫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送通路,称之为虚电路(V.C)实现数据的分组传送。分组交换数据网是由分组交换机、网路管理中心、远程集中器、分组装拆设备以及传输设备等组成。(1)分组交换机实现数据终端与交换机之间的接口协议(X·25),交换机之间的信令协议(如X·75或内部协议),并以分组方式的存储转发、提供分组网服务的支持,与网路管理中心协同完成路由选择、监测、计费、控制等。根据分组交换机在网络中的地位,分为转接交换机和本地交换机两种;(2)网路管理中心(NMC)与分组交换机共同协作保证网路正常运行。其主要功能有网路管理、用户管理、测量管理、计费管理、运行及维护管理、路由管理、搜集网路统计信息以及必要的控制功能等等,是全网管理的核心;(3)分组装拆设备(PAD)的主要功能是把普通字符终端的非分组格式转换成分组格式,并把各终端的数据流组成分组,在集合信道上以分组交织复用,对方再将收到的分组格式作相反方向的转换。(4)远程集中器的功能类似于分组交换机,通常含有PAD的功能,它只与一个分组交换机相连,无路由功能,使用在用户比较集中的地区,一般装在电信部门。

疾病学基础 实验六 高钾血症

实验六家兔高钾血症 一、实验目的 1.复制家兔高钾血症的动物模型。 2.了解动物高钾血症时心电图变化的特征,并设计抢救和治疗方案。 二、实验内容 1.家兔高钾血症动物模型的复制。 2.观察动物高钾血症时心电图变化的特征, 3.设计动物高钾血症的抢救和治疗方案。 三、实验准备 【实验动物】家兔 【仪器设备】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心电电极输入线、兔手术台、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三通管、双凹夹、铁支架、注射器(1ml,5ml,10ml)、输液装置、小儿头皮针等。 【药品试剂】1.5%戊巴比妥钠溶液、2%、5%、10%氯化钾生理盐水溶液、10%氯化钙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葡萄糖-胰岛素溶液(50%葡萄糖4ml加1单位胰岛素)、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 1.动物称重、麻醉和固定家兔称重后,用1.5%戊巴比妥钠溶液(2ml/kg)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待动物自然倒下,将动物仰卧固定在实验台上,并保持耳缘静脉通畅。 2.心电图描记 (1)将心电电极输入端插头插入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插口。 (2)将针型电极分别插入动物四肢踝部皮下,心电导联线按右前支(红)、左前支(黄)、右后支(黑)、左后支(绿)的顺序联接。或变换心电输入线的三个端点可以测出标准I、II、III导联心电信号。 (3)用头胸导联可描记出比普通导联更为高大清晰的心电图波形,方法是选择心电图的I导联,将右前肢电极插在下颏部皮下,左前肢的电极插在胸壁,相当于心尖部位的皮下。这样高血钾的异常波形出现早而清楚。 (4)开机启动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设置心电图描记参数:低通滤波:上限频率40HZ。在MedLab中依次选择“实验/常用生理学实验”→“心电图测量”。MedLab放大器和采样参数设置如下:

实验一-进程调度实验

实验一-进程调度实验 实验一进程调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进程调度程序,以加深对进程的概念 及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类别 综合性实验。综合高级语言编程、进程调度模型、进程调度算法及数据结构等多方面的知识 三、实验示例 例题:设计一个有N个进程共行的进程调度程序 进程调度算法: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即把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数最高的进程)和先来先服务算法。 每个进程有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进程控制块可以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到达时间、需要运行时间、已用CPU时间、进程状态等等。 进程的优先数及需要的运行时间可以事先人为地指定(也可以由随机数产生)。进程的到达时间为进程输 入的时间。 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进行计算。 每个进程的状态可以是就绪W(Wait )、运行R(Run )、或完成F

(Finish )三种状态之一。 就绪进程获得CPU后都只能运行一个时间片。用已占用CPU 时间加1来表示。 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已达到所需要的运行时间,则撤消该进程,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还未达所需要的运行时间,也就是进程还需要继续运行,此时应将进程的优先数减1 (即降低一级),然后把它插入就绪队列等待CPU。 每进行一次调度程序都打印一次运行进程、就绪队列、以及各个 进程的PCB,以便进行检查。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所要进程都完成为止。 调度算法的流程图如下:

进程调度源程序如下: //jin gche ndiaodu.cpp #in elude "stdio.h"

计算机网络原理 X.25分组交换网(公共分组交换网)

计算机网络原理X.25分组交换网(公共分组交换网) 公共分组交换网是一个以数据通信为目标的公共数据网(PDN,Public Data Network),它是在一个国家或全世界范围内提供公共电信服务的数据通信网络,CCITT于1974年提出了访问分组交换网的协议标准,即X.25建议,后来又进行了多次修订。这个标准分为三个协议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分别对应于ISO/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如图12-2所示。 图12-2 X.25建议与OSI模型的对比 物理层规定用户主机或终端和网络之间的物理接口,这一层协议采用X.21标准。链接访问层处理数据传输、寻址、差错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和帧组合等,即用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链路。数据包协议层提供外部虚电路服务,用来负责数据包交换、帧序列的有序通信,并保证虚拟连接的可靠性,这一层是X.25建议的核心,它又被特别称为X.25PLP(Packet Layer Protocol)协议。 X.25可以使用三种模式之一来传输数据,这三种模式是交换式虚拟电路、永久型虚拟电路和数据报。交换式虚拟电路是通过一个X.25交换机在节点之间建立一个双向通道,是一种只在数据传输期间建立的逻辑电路,当传输完成后,其他节点可以使用这个通道。永久型虚拟电路是一个始终保持连接状态的逻辑通信通道,即使数据传输已经结束,该通道仍保持连接状态。交换式虚拟电路和永久型虚拟电路都是数据包交换技术的范例。数据包是无须建立通信通道就可以发送的打包数据。利用一种消息交换技术,数据报可以到达其目标地址。按照指定的目标地址对数据包进行编址,由于选择的路径不同,数据包到达目标地址的时间可能不同。在国际网络上并不使用数据报,不过在适用于Internet的ITU-T规范中却包含有数据报。X.25 Internet数据报将IP层封装在X.25数据包中,这样X.25设备就无法识别IP组件,IP地址只能映射到X.25目标地址上。 X.25的通信连接是利用用户设备(通常称为数据终端设备(DTE),如路由器、网桥、主机等)、PDN设备(通常称为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如Modem、交换机节点)和数据包汇编器/解汇编器(PAD)设备来完成的。每个DTE都江堰市是通过PAD与DEC连接的。PAD有多个端口,这样就可以为每个与其连接的计算机系统建立不同的虚拟电路。DTE首先将数据发送到PAD,PAD将数据格式化成X.25格式,并添加X.25地址信息,然后通过由DEC 控制的数据包交换电路将处理过的数据发送出去。DEC连接到供应商的PSE上(数据包交换机,是X.25广域网中的一种交换机,位于供应商的站点),然后PSE将X.25格式的数据包路由到X.25广域网中的另一台交换机或目标网络上。 X.25网动态地对用户传输的信息流分配带宽,有效地解决了突发性、大信息流的传输问题。同时它也可以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有效的差错控制。虽然各种错误检测和相互之间的确认应答浪费了一些带宽,增加了报文传输延迟,但对早期可靠性较差的物理传输线路来说,不失为一种提高报文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但随着光纤越来越普遍地作为传输媒体,

实验一-进程调度实验

实验一-进程调度实验

实验一进程调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进程调度程序,以加深对进程的概念及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类别 综合性实验。综合高级语言编程、进程调度模型、进程调度算法及数据结构等多方面的知识 三、实验示例 例题:设计一个有 N个进程共行的进程调度程序 进程调度算法: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即把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数最高的进程)和先来先服务算法。 每个进程有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进程控制块可以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到达时间、需要运行时间、已用CPU时间、进程状态等等。 进程的优先数及需要的运行时间可以事先人为地指定(也可以由随机数产生)。进程的到达时间为进程输 入的时间。 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进行计算。 每个进程的状态可以是就绪W(Wait)、运行R(Run)、或完成F(Finish)三种状态之一。 就绪进程获得CPU后都只能运行一个时间片。用已占用CPU 时间加1来表示。 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已达到所需要的运行时间,则撤消该进程,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还未达所需要的运行时间,也就是进程还需要继续运行,此时应将进程的优先数减1(即降低一级),然后把它插入就绪队列等待CPU。 每进行一次调度程序都打印一次运行进程、就绪队列、以及各个进程的PCB,以便进行检查。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所要进程都完成为止。 调度算法的流程图如下:

进程调度源程序如下: //jingchendiaodu.cpp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nclude #define getpch(type) (type*)malloc(sizeof(type)) #define NULL 0 struct pcb { /* 定义进程控制块PCB */ char name[10]; char state; int super; int ntime; int rtime; struct pcb* link; }*ready=NULL,*p; typedef struct pcb PCB; sort() /* 建立对进程进行优先级排列函数*/ { PCB *first, *second; int insert=0; if((ready==NULL)||((p->super)>(ready->super))) /*优先级最大者,插入队首*/ { p->link=ready; ready=p; } else /* 进程比较优先级,插入适当的位置中*/ { first=ready; second=first->link; while(second!=NULL) { if((p->super)>(second->super)) /*若插入进程比当前进程优先数大,*/ { /*插入到当前进程前面*/ p->link=second; first->link=p;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及优缺点(知识浅析)

从多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一、电路交换的优点: 1.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采用的静态分配策略 2.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故障,就需要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才可以继续通话 3.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往往是突发式的,并且通信时线路上的很多时候都是空闲的,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电路交换的缺点: 1、虽然信息传输的时延较小,但是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 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整个电路利用率低 3、有呼损,即可能出现由于对方用户终端设备忙或交换网负载过重而呼叫不通 二、报文交换的优点: 1、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单位的存储转发原理,根据目的地址的不同转发到不同线路上发送 2、在报文交换的过程中,没有电路接续的过程,来自不同用户的报文可以在一条线路上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多路复用,线路可以以它的最高传输能力工作,大大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3、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报文交换的缺点: 1、信息通过交换机的时延大,并且时延的变化也大 2、交换机要有能力对报文进行存储。其中有的报文可能很长,要求交换机要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 3、报文交换不运用于即时交互式数据通信 三、分组交换的优点: 1、 优点所采用的手段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力地选择转发路由 迅速以分组为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分组交换的缺点: 1、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此外还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要的带宽。

家兔高钾血症实验报告

家兔高钾血症实验报告 正常家兔瞳孔大小 高钾血症时,心电图可见家兔心律失常,并且T波高耸,Q—T间期缩短;并且可见家兔呼吸缓慢,瞳孔放大,眼球突出,紫绀等现象。用葡萄糖、NaHCO3均抢救成功,而用胰岛素+葡萄糖、NaCL均抢救失败。 急性低钾血症和急性重度高钾血症时均可出现肌肉无力,其发生机制有何异同? 相同:骨骼肌兴奋性降低。 不同:低钾血症时出现超极化阻滞:即血清钾↓→细胞内外浓度差↑→静息电位负值增大→与阈电位差距增大→兴奋性降低。 严重高钾血症时出现除极化阻滞,即血清钾↑→细胞内外[K+]比值↓→静息电位太小(负值小)→钠通道失活→动作电位形成障碍→兴奋性降低。 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对心肌兴奋性各有何影响?阐明其机理? 钾对心肌是麻痹性离子。高钾血症时心肌的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低钾血症时心肌的兴奋性升高。急性低钾血症时,尽管细胞内外液中钾离子浓度差变大,但由于此时心肌细胞膜的钾电导降低,细胞内钾外流反而减少,导致静息电位负值变小,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亦变小,兴奋所需的阈刺激也变小,故心肌兴奋性增强。高钾血症时,虽然心肌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增高,但细胞内外液中钾离子浓度差变小,细胞内钾外流减少而导致静息电位负值变小,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变小,使心肌兴奋性增强;但当严重高钾血症时,由于静息电位太小,钠通道失活,发生去极化阻滞,导致心肌兴奋性降低或消失。 急性肾衰引起高钾血症的机制 急性肾衰竭时,肾小球滤过率的迅速下降导致钾离子的排泄减少 急性肾衰出现高钾血症应如何处理

钠型离子交换树脂15~30g口服,每日3~4次。此外,高钾血症病人禁用库存血,限制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停用含钾药物,并及时纠正酸中毒。 试述创伤性休克引起高钾血症的机制。 ⑴创伤性休克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排钾障碍是引起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 ⑵休克时可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及急性肾功能不全所致的酸中毒。酸中毒时,细胞外液 中的H+和细胞内液中的K+交换,同时肾小管泌H+增加而排K+减少。 ⑶休克时组织因血液灌流量严重而缺氧,细胞内ATP合成不足,细胞膜钠泵失灵,细胞外液中的K+不易进入缺氧严重不足引起细胞坏死时,细胞内K+释出。 急性轻度高钾血症时患者为什么会出现手足感觉异常? 急性轻度高钾血症时,由于细胞内外K+浓度差减少,细胞内K+外流减少,导致静息电位负值变小,与阈电位的距离变小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升高,故患者出现手足感觉异常或疼痛等神经肌肉兴奋性升高的表现。

实验三进程调度蔡凤武

实验三进程调度蔡凤武 进程调度实验目的 1、理解有关进程控制块、进程队列的概念。 2、掌握进程优先权调度算法和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的处理逻辑。 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1、设计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分别适用于优先权调度算法和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2、建立进程就绪队列。 3、编制两种进程调度算法:优先权调度算法和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实验报告内容一.优先权调度算法和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原理。对于优先权调度算法,其关键是在于是采用静态优先权还是动态优先权,以及如何确定进程的优先权。静态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是确定的,并且规定它在进程的整个运行期间保持不变。动态优先权要配合抢占调度方式使用,它是指在创建进程时所赋予的优先权,可以随着进程的推进而发生改变,以便获得更好的调度性能。在就绪队列中等待调度的进程,可以随着等待时间的增加,其优先权也以某个速率增加。因此,对于优先权初值很低的进程,在等待足够时间后,其优先权也可能升为最高,从而获得调度,占用处理器并执行。对已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系统将所

有的就绪进程按进路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排列。每次调度时把CPU 分配给队首进程,让其执行一个时间片,当时间片用完,由计时器发出时钟中断,调度程序则暂停改程序的执行,使其退出处理器,并将它送人就绪队的末尾,等待下一轮调度执行。然后,把cpu分配给就绪队列中新的队首进程,同时让它执行一个时间片。二.程序流程图。结束就绪队列为空吗三.程序及注释。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_NUM5#define P_TIME50 enum st { ready, execute, block, finish};//状态定义进程//struct pcb{ char name[4];//进程名字// int priority;//进程优先权// int cputime;//CPU运行时间// int needtime;//进程运行需要的时间// int count;//进程执行次数// int round;//时间片轮转轮次// st process;//进程状态// pcb *next;};//定义进程//pcb *get_process(){ pcb *q; pcb *t; pcb *p; int i=0; cout<<"input name and time"<>q->name; cin>>q->needtime; q->cputime=0; q->priority=P_TIME-q- >needtime; q->process=ready; q->next=NULL; if(i==0) { p=q; t=q; } else { t->next=q; t=q;} i++; } return p;//输入模拟测试的进程名和执行所需的时间,初始设置可模拟5个进程的调度//}void display (pcb *p){ cout<<"name"<<"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技术很少用于数据业务网络,主要是因为其资源利用效率和可靠性低。分组交换技术通过统计复用方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当出现线路故障时,分组交换技术可通过重新选路重传,提高了可靠性。但是现实情况是:许多线路资源由于缺少交换能力而未被使用,使用的线路资源利用率往往不到百分之十,路由器平均一年的宕机时间不到5秒,发生故障的概率很小。因此上述原因对于当今选择交换技术没有意义。 而另一个方面,分组交换是非面向连接的,对于一些实时性业务有着先天的缺陷,虽然有资源预留等一系列缓解之道,但并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这些业务的QoS问题较为复杂。而电路交换技术是面向连接的,很适合用于实时业务,其QoS问题要简单得多。同时,与分组交换技术相比,电路交换技术实现简单且价格低廉,易于用硬件高速实现。且由于其不需要缓冲区,而光缓冲技术似乎还比较遥远,因此它更易于与光技术融合。当然,电路交换技术的用户与WDM之间的流量粒度不匹配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如果抛开现有的设施,从头组网的话,相信大家选择电路交换技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里可以举出一个例子对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做一个比较。假设一个服务器通过一条1Mbit/s的链路与100个用户连接,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Mbit/s链路与100个用户连接结果表: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带宽 1Mbit/s 10Kbit/s 平均时延 50s 100s 最大时延 100s 100s 电路交换 每部电话都连接到交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一百多年来,电话交换机虽然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但交换的方式一直都是电路交换。当电话机数量增多,就使用彼此连接起来的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工作。注意,是这种交换机采用了电路交换的方式,后来的分组交换也是采用了一样的电信网,只是不一样类型的交换机(当然协议也不同)。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先拨号建立连接:当拨号的信令通过许多交换机到达被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时,该交换机就向用户的电话机振铃;在被叫用户摘机且摘机信号传送回到主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后,呼叫即完成,这时从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建立了一条连接。通话过程。通话结束挂机后,挂机信令告诉这些交换机,使交换机释放刚才这条物理通路。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连网方式称为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用户到交换机之间的叫用户线,归电话用户专用。交换机之间、许多用户共享的叫中继线,

实验性高钾血症及其治疗 实验报告 (2)

实验性高钾血症及其治疗 【实验目的】 1. 观察高钾血症时家兔心电图变化的特征。 2. 了解血钾进行性升高的不同阶段,高血钾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 3. 了解高钾血症的基本治疗方法和抢救。 【实验原理】 血清钾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正常值:3.5~5.5mmol/L)。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心脏,可使心肌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缩短,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降低,兴奋性则呈双相变化:轻度高钾血症使心肌兴奋性增高,急性重度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降低甚至消失,心脏停搏。高钾血症时的心电图表现为:①P波和QRS波波幅降低,间期增宽,可出现宽而深的S波;②T波高尖:高钾血症早期即可出现,严重高钾血症时可出现正弦波,此时,已迫近室颤或心室停搏;③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高钾血症的抢救可采用:①注射Na+,Ca2+溶液对抗高血钾的心肌毒性;②注射胰岛素、葡萄糖,以促进K+移入细胞。 本实验通过静脉滴注氯化钾,使血钾浓度短时间内快速升高造成急性高钾血症,观察心电图变化,测定 血钾浓度,了解高钾血症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以及对高钾血症的抢救治疗措施。 【实验对象】 家兔,体重2~3kg,雌雄不限。 【实验药品与器材】 20%氨基甲酸乙酯(或3%戊巴比妥钠),2%、10%氯化钾溶液、10%氯化钙溶液、4%碳酸氢钠溶液,葡萄糖-胰岛素溶液(50%葡萄糖4ml加1U胰岛素),肝素生理盐水溶液(125单位肝素/ml生理盐水),手术器械、注射器、头皮针、取血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仪、电解质测定仪。 【实验观察指标】 血钾浓度、心电图变化、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称重、麻醉和固定动物家兔称重后,用20%氨基甲酸乙酯5ml/kg或3%戊巴比妥钠溶液1ml/kg 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后,将动物仰卧位固定在实验台上,颈前部备皮。 2. 分离颈总动脉按家兔血管常规分离方法分离颈总动脉,插入导管取血0.5~1ml测定实验前的血钾浓度。 3. 心电描记将针型电极分别插入家兔四肢皮下。导联线按左前肢(黄),右前肢(红),左后肢(绿) ,右后肢(黑)的顺序连接,依生物信号记录仪使用方法描记实验前的心电图波形存盘,待实验结束后打印分析。 用头胸导联可描记出比普通导联更为高大清晰的心电图波形。方法是将右前肢电极插在下颏部皮下,左前肢的电极插在胸壁上相当于心尖部位的皮下。这样可较早发现高血钾家兔的心电图异常波形。 4. 氯化钾溶液注入方法从耳缘静脉滴入2%氯化钾(15~20滴/min)。 5. 观察记录心电图在静脉滴注氯化钾的过程中,观察生物信号采集处理仪显示器上心电图波形的变化。出现P波低压增宽、QRS 波群低压变宽和高尖T波时,描记存盘。同时取血0.5~1ml测定血钾浓度。 6. 实施抢救当出现心室扑动或颤动波形后,立即停止滴注氯化钾,并迅速准确地由另外一侧耳缘静脉注入已预先准备好的抢救药物(10%氯化钙2m1/kg,或4%碳酸氢钠5m1/kg,或葡萄糖-胰岛素溶液7m1/kg)。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快速输入抢救的药物,救治效果不佳。 待心室扑动或颤动波消失,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时,再由颈总动脉采血测定救治后的血钾浓度。 7. 注入致死剂量的l0%氯化钾(8m1/kg),开胸观察心肌纤颤及心脏停搏时的状态。 【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