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CMAC的空间零重力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控制

合集下载

空间零重力地面模拟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空间零重力地面模拟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di nso ls a e me ina p c mir g a iy i l to .Fo c e d ck o to am g a iy r a t ey a c tol r ici o 1n— c o r vt smu ai n re f e ba c n rl i r vt e l i l s onr le .Fr t m on n n一 i
e r y o c i e s se a d o ti e d s r a c r o s e e .S i ig mo e o tolr wa mp o e o r d c i— a i fma h n y t m n u s it b n e we e c n i r d l n d lc n r l s e ly d t e u e ds t d u d d e t r a c n n et i t.T e e p rme t lr s l h ws t a o n e t e up n a ih e g t o v ne c sn ub n e a d u c r ny h x e a i n a e u t s o h tg u d t s q i me t h s lg tw ih ,c n e in e u i g s r
摘 要: 针对 做 复 杂运 动 的飞 行 器地 面微 重 力试 验 环境 模 拟 困难 的 问题 , 设计 了一种 新 的 空间微
重 力地 面模拟 系统 。 系统 采 用剪 式传 动 、 承导 向 、 该 轴 电机驱 动 和 气悬浮 的组 合 方式 来 实现 复 杂 运动 微重 力环 境 的模 拟 , 过 力反馈 控 制方 式 来 实时抵 消 目标 的重 力。 首先 建立 系统 动 力学模 通 型 . 虑到 试 验 目标 本 体等 非 线性 驱 动及 模 型本 身 的不 确 定及 摩擦 干扰 . 考 该控 制 策略 采 用滑模 变结 构控 制 来补 偿 非 线性 因素 的影 响 。 滑模 面采 用积 分 型切 换 函数 从 而 降低 了抖 振 , 证 了 系 保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哈尔滨工业大学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环境影响评价项
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已经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立项批复,以揭示空间环境条件下物质结构演化规律和各种环境耦合效应的物理本质为目标,建设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地面模拟研究装置,进行空间环境与材料、元器件、结构、系统及生物体作用规律研究。

该设施建成后,将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和深空探测模拟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内容简介及工程主要特点:
整个装置将建设有空间综合环境模拟、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空间磁环境模拟等系统,其中包含提供空间辐照环境的高中低能粒子加速器,其主要参数如下:
a.质子:能量范围30keV~300MeV、最大流强:100μA
b.重离子:最高能量:80MeV/n(He),7MeV/n(Bi)
c.电子:能量范围30keV~10MeV
d.等离子体子体密度:108~1013cm-3
电磁波频率范围:1~30GHz。

空间微重力环境地面气动模拟系统设计

空间微重力环境地面气动模拟系统设计
主 系 l 觉 统I 机 统l 系 模 卫 l气 平台 视 l 拟 星 浮 l 通 信
系 统
到 了广 泛 的推 广使 用 。如美 国的斯 坦 福大 学 、俄 亥
俄 州 大学 及 日本 宇宙 航 空研 究 所等 研 制 的空 间机 器
【 收稿 日期] 0 0 0 — l 2 1— 1 0
空 间机 器人 是 目前 机器 人 领域 的一个 重 要研 究 人 地 面实 验 平 台都是 采 用气 浮 法 。 目前 ,绝 大部 分 方 向之一 。它可 以在 太空 中 自由飞行 ( 又称 浮游 ),
气 浮 平 台 只 能模 拟 二 维 水平 面 的微 重 力环 境 ,本 ]
并能完 成指定 的作业 任务 。空 间机器人不仅 工作效率 论 文将 提 出 三维 气 浮模 拟方 案 ,该 模 拟方 案 可 以在
系统 框 图如 图3 所示 :
图2实验 平 台 系统 结 构 图
Fi . si gplto m a r m g2Te tn af r dig a
11气 浮平 台 : .
1 地 面 验 证 实 验 平 台 系统 组 成
本 地 面 验证 实验 平 台系统 由视 觉 系统 、通讯 系
浮游状 态 ,而地 面上各 种物质都受 到重力 的约束 。为 统 、主机 系统 、模 拟 卫 星 、气 浮平 台及 电机 系统 六
了研究 空间机器人 和卫 星在空 间微 重力环境下 的运动 个 子模 块组 成 ,如 图 1 所示 :
围 图园 图 困图 因 匿 囡国
【 基金项 目】 深圳信息职业技 术学院博士创新项 目 ( C 0 9 1 B 2 0 0 8)
[ 者 简介1 j风 ( 9 9 ),女 ,江西吉安人 ,博 士。E m i s 2 2 4 @13 ol 1 乍 陈 三 17 一 — a :c B 6 7 0 6 . n l t o

基于FCMAC的空间零重力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控制_齐乃明

基于FCMAC的空间零重力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控制_齐乃明

采用动态性较好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外环采用学习速度快的模糊小脑模型关联控制(FCMAC)神经网络的控制
策略来自适应学习并补偿各种不确定及非线性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试验系统具有整体重量轻、使用方便
及零重力环境模拟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复杂运动的大中型飞行器三维空间零重力地面模拟试验。
关键词:零重力;地面模拟系统;模糊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
神经网络及模糊控制具有很强的非线性逼近 能力,目前已有多种控制方法[8-9]应用于电机的解 耦控制。在神经网络结构中,小脑模型关联控制 (CMAC)算法是由Albus于1975年根据小脑皮层 神经结构特点提出,由于其能够学习多维非线性 映射,因而已被广泛应用于函数逼近、模式识别 和机器人控制等许多领域。该算法简单、学习速 度快,因此特别适合实时学习控制。但该神经网 络算法内部知识的表达不清楚,输入状态与联想 强度之间的关系无法在线调整。而模糊逻辑控制 算法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 很好地反映人脑认知的模糊性和连续性,且具有 较强的自学习能力,这就是本文提出的模糊小脑 模型关联控制(FCMAC)算法。
齐乃明等:基于 FCMAC 的空间零重力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控制
33
图 3 FCMAC 神经网络结构 Fig. 3 Fuzzy CMAC neural network structure
1)输入层:为第一层,其结点是输入结点,输 入变量信息,并将输入的 x=(x1,x2)T 传送到下一层。
2)模糊化层:对输入变量进行模糊化处理,
(10)
式中:ϕ1 = ⎩⎧⎨αβ11
e1s e1s
> <
0 0
;ϕ2
=
⎧α ⎩⎨β
2 2
e2s > 0 ; e2s < 0

一种用于航天器的聚合材料空间综合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航天器的聚合材料空间综合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航天器的聚合材料空间综合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兴冀,刘超铭,马国亮,杨剑群
申请号:CN201610911407.9
申请日:20161019
公开号:CN106442295A
公开日:
201702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用于航天器的聚合材料空间综合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方法,涉及空间环境效应领域。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缺少采用地面模拟方式对单因素和多因素影响空间航天器的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进行全面研究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选择控制真空度、控制热循环温度,并且将电子能量及通量、质子能量及通量、重离子能量及通量同时加入密封腔体内或者按照顺序依次加入电子能量及通量、质子能量及通量、重离子能量及通量,来达到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空间综合环境效应地面模拟的目的。

它用于地面模拟聚合物材料受空间综合环境的损伤程度。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址: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岳昕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着陆器触地模拟试验中重力环境的评价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着陆器触地模拟试验中重力环境的评价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着陆器触地模拟试验中重力环境的评价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隋毅,孙海宁,唐晓强,黄伟,黎光宇,刘威,张剑勇,张亚婧,郭李杨
申请号:CN202111566526.2
申请日:20211220
公开号:CN114313323A
公开日:
2022041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着陆器触地模拟试验中重力环境的评价方法,首先确定用于重力补偿评价指标,后据降落速度给定值Vr确定点火阶段的真实降落速度区间[V2,V1],在不点火阶段,使着陆器在0°坡以Vr、V1和V2的速度着陆,得到重力补偿值,以Vr的速度分别着陆于不同倾斜角度的斜坡,得到重力补偿值,在点火阶段,使着陆器着陆于模拟地表,得到重力补偿值,最后通过判断上述步骤中的重力补偿值是否均满足重力补偿评价指标,评价触地模拟试验中重力环境是否准确。

本发明考虑了多变的着陆速度及着陆表面倾斜度等,能够充分检验触地模拟试验装置提供地外天体重力环境的能力,根据评价结果,可对触地模拟试验装置的参数进行调整,有利于准确提供重力环境模拟。

申请人: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地址:100076 北京市丰台区南大红门路1号9201信箱5分箱
国籍:CN
代理机构: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代理人:范晓毅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系统智能控制器设计

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系统智能控制器设计

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系统智能控制器设计齐乃明;张文辉;马静;霍明英【摘要】为解决做复杂运动的大中型空间飞行器地面微重力模拟试验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三维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系统.该系统采用机械传动、电机驱动和气悬浮的组合方式来实现三维空间复杂运动微重力环境的模拟,通过力反馈控制方式来实时抵消目标的重力.考虑到非线性驱动影响及机械传动部件的摩擦干扰,采用神经网络智能控制策略来自适应学习并补偿不确定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试验系统具有重量轻、使用方便及模拟精度高等优点.%A novel system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the spatial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for big and middle experimental objects with complex move.The equipments combine machine transmission、motor drive and air-bearing to realize three-dimension spatial microgravity simulation.Friction non-linearity of machine system and outside disturbance are considered.Sliding model controller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is employed to reduce disturbance and uncertainty.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test equipment is light weight,convenience and precision,it compensates non-linearity infection for grasping of robotic manipulator,and it has important engineering value to three-dimension spatial microgravity simulation.【期刊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44)001【总页数】5页(P17-21)【关键词】三维微重力;地面模拟系统;神经网络;滑膜控制【作者】齐乃明;张文辉;马静;霍明英【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哈尔滨150001;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在地面建立模拟太空的微重力环境来验证空间机器人的性能已成为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世界各国模拟太空环境的方式到目前为止主要有[1-2]:悬吊法,水浮法、气浮法、自由落体运动法.悬吊法是通过吊丝的垂直拉力来平衡机器人自身重力,但该方法系统复杂,吊丝易倾斜晃动,上方导轨布局复杂困难,且只能试验轻载机器人,否则运动阻力更大,重力补偿精度不高.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研制的SM2地面试验系统[3]采用此方法.自由落体法是在高空上或者近真空的落塔(例如著名的德国不莱梅落塔)中令试验目标物做平抛运动,缺点是造价昂贵、试验时间短.目前国内外已很少使用,NASDA曾在日本微重力试验室进行过此类研究[4].水浮法是指利用水的浮力来平衡机械臂自身的重力,通过精确调整漂浮器的浮力,使目标物所受的向上水浮力与向下重力平衡.水浮法易受水的阻力和紊流的影响,成本高,且要求试验期间密封性非常好.马里兰大学研制的Ranger试验系统[5]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宇航员太空模拟系统采用此方法.气浮法是目前空间机器人微重力环境模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利用气浮轴承,将机器人托在平整光滑的平台上,利用喷气悬浮力抵消机器人的重力.气浮法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大,且具有建造周期短、费用低、易于实现、零重力模拟精度高等优点.目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建造的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系统[6]及哈尔滨工业大学为空间研究院研制的多套空间机器人地面模拟系统均采用气浮方法.然现有气浮法只能在水平面上进行二维仿真试验,而飞行器姿态运动复杂,展开部件不仅要完成水平展开,且竖直方向及多自由度旋转方向均要完成展开动作.现有微重力模拟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目前仅文献[7]提出一种采用气浮与气缸结合的方式用于三维微重力模拟的试验方案,该方案忽略了气源本身压力不稳及气缸本身很重的因素,且该方案仅用于微型机器人,大的附加重量会加剧对空间机器人的性能测试影响,另外,该方案采用的神经网络算法需要大量样本学习,这些都影响了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针对以上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维空间微重力模拟装置.水平方向采用气悬浮技术,竖直方向采用机电驱动的恒力控制方式来实时抵消目标的重力,电机作为其质执行器件,经减速器后,通过滚珠丝杠及导向杆作为其传动装置.考虑到在竖直方向上外界非线性驱动力干扰机机械传动部件的摩擦非线性,为提高控制精度,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等效滑模控制策略来自适应学习并补偿各种不确定及非线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了该地面试验装置对于三维空间微重力具有较高模拟精度,且能够应对各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对于做复杂运动的空间机器人的微重力模拟试验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1 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系统力学模型由于三维空间复杂运动均可以分解为水平及竖直两个方向的运动,因此系统主要由一套电机驱动系统及机械传动系统组成,并通工作板处的压力传感器形成1个恒力伺服系统,三维空间微重力环境地面模拟系统如图1所示.所设计的三维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装置的主要工作原理为:1)气足为整个直推式三维升降气足提供水平零重力模拟环境;2)伺服电机带动丝杠进行旋转,是实现位置伺服的执行机构;3)制动器用于出现故障或需要紧急停止时对电机进行紧急制动;4)丝杠被电机带动,并推动螺母进行竖直升降.螺母与丝杠配合,将丝杠的螺旋运动变成螺母的竖直升降运动,螺母与螺母托板固连,带动螺母托板竖直升降运动;5)导向杆与直线轴承形成微重力模拟装置的竖直导向,使螺母托盘不随丝杆而转动;6)支撑杆将上层托板与螺母托板固连,实现上层托板与螺母托板的竖直升降;7)压力敏感器用于测量压力信息,实现压力反馈,通过控制器的处理,产生控制信号控制电机,实现三维运动零重力模拟.将机械传动系统、力传感器、接触试件(空间机器人)都看作是质量、阻尼、刚度模型.则地面模拟设备与环境的接触可以粗略用图2表示[8].图1 三维空间地面模拟试验设备结构图2 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图2给出了试验设备/传感器/环境在1个方向上的模型.md、ms、mr分别为地面设备机械传动系统、传感器、接触空间环境的质量,{Kd,Dd}、{Ks,Ds}、{Kr,Dr}分别是它们的刚度及阻尼系数.据图2可建立其输入 /输出方程为由刚度控制得传感器的测量力Fs输出为将式(1)及式(2)代入上式得2 微重力模拟系统的神经滑模控制器考虑到试验目标只身的本体会施加给试验目标的非线性驱动力,且执行机构及机械传动机构本身的摩擦等各种非线性因素,整个系统出现较强的非线性.若采用传统的控制算法,系统很难在较大工作范围内实现精确控制.滑模控制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的特点,但存在抖振现象.而RBF神经网络属于局部泛化网络,能够快速学习系统不确定信息[9],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控制精度,并抑制抖振现象.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等效滑模控制.等效滑模神经网络控制可以在满足滑模稳定条件的基础上,采用RBF神经网络对不确定性及外部干扰进行自适应补偿,起到鲁棒控制器的作用.由于环境刚度远大于传感器刚度,忽略传感器动力学参数,针对被控模型,进行简化,不失一般性.则传动系统接触环境的系统被控模型为其中:Db=Dd+Dr为综合阻尼系数,Dd为地面传动系统速度阻尼系数,Dr为接触的环境的速度阻尼系数,Kr为环境的刚度.将上式转化为状态方程为将状态方程式(3)转化为离散状态方程为其中 x(k)= [x1(k)x2(k)]T.将离散状态方程式(4)转化为离散误差状态方程为式中r(k)为力指令,dr(k)为力指令变化率;e(k)为误差,de(k)为误差变化率,误差及其变化率为切换函数定义为当滑模达到理想状态时由于根据式(6)~式(8),得总控制律为其中unn(k)为RBF网络的输出.设X=[x1x2]=[s(k)ds(k)]为网络输入,这里网络隐含层输出为式中hj为高斯函数,且其中 Cj= [cj1 cj2]T,bj= [bj1 bj2]T,m 为隐含层个数.这里wj为权值.神经网络的学习指标为则由式(5)及式(6)根据梯度下降法,神经网络权值学习算法为其中:i=1,2;η为学习速率;α为惯性系数.3 应用实例与分析任何复杂的三维空间运动,均可以分解为水平二维与竖直一维的三维运动.考虑到很多空间机构都有展开运动,常见的展开运动为伸展臂的回旋运动,由A位置运动到B位置,如图3.不失一般性,本文主要针对这种三维运动进行分析,试验目标机械臂运动的整个过程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由位置A启动,经平移到位置B.第二部分由位置B经旋转运动到位置C,此过程同时出现平移及竖直高度的上升.第三部分在位置C处抓取了一物体,此时试验目标相当于突然加载.图3 运动模型当试验目标做这种三维复杂空间运动时,旋转轴必将再施加给试验目标一驱动力,其在竖直方向必然受到驱动力分力ΔF,则拉力传感器输出为当存在重力补偿误差的情况下,联立以上两式得ΔFq=ma-δF.理想的微重力情况下ΔF=ma.控制的目的是使δF=0,从而达到理想的零重力状态.本研究系统的模拟目标为重量为1 kN空间目标机器人,零重力模拟时间为10 s,采样时间为0.001 s.在0~1.5 s时,地面模拟装置由启动支撑,到完成平移动作.1.5~4.5 s为旋转关节旋转,带动模拟目标旋转,完成平移和升降,其旋转驱动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为ΔF=50sin(2πt).在4.5 s时,目标机器人抓捕成功,其总重量变为1.2 kN.整个过程受到摩擦力f=3sin(πt)的影响.神经网络结构取2-6-1结构,网络学习参数取η=0.60,α=0.2.网络初始值及高斯值均在(-1,1)之间随机选取.Kr=8,md=5,Db=2.图4~图7分别为采用RBF神经网络的等效滑模控制方案所得的张力控制曲线、等效控制器控制输出及神经网络控制器输出曲线.图4 张力跟踪曲线图5 等效控制器输出图6 神经网络控制器输出由图可以看出,张力控制从初始时刻,大约0.25 s后即达到了精确补偿重力.且初始控制误差不大,约为5 N.在1.5 s时由于在竖直方向受到非线性的驱动分力影响,控制误差增大,但在不到2 s的时间内就抑制了影响,并达到了很好的补偿精度.在4.5 s抓捕成功后,控制器能够快速响应,并达到了很好的零重力控制效果.整个过程控制力矩不大,且当出现干扰时,滑模等效控制器能够快速响应.考虑到空间机器人为保持其姿态,通常运行于低速工况,这为神经网络的学习提供了时间,能够应对实时性及非线性要求.进一步仿真发现,采样周期及神经网络的学习率对控制效果有较大影响,采样效果越大,控制精度越差.神经网络的学习率增大时,收敛加快,控制效果会变好,但过大的学习率会引起系统振荡.4 结论本文设计了一种机械传动的三维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系统,经减速器后,通过滚珠丝杠及导向杆作为其传动装置.考虑到摩擦非线性及外界干扰,为提高控制精度,利用神经网络良好的学习能力及滑膜快速的动态响应优点,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等效滑模控制策略来自适应学习并补偿各种不确定及非线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了该地面试验装置对于三维空间微重力具有较高模拟精度,能够应对各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对于做复杂运动的空间机器人的微重力模拟试验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徐文福,梁斌,李成,等.空间机器人微重力模拟实验系统研究综述机器人[J].机器人,2009,31(1):88 -96.[2]史士财,吴剑威,崔平远,等.空间机械臂全局反作用优化及地面试验研究[J].机器人,2009,31(3):242-248.[3]NECHYBA M C,XU Y S.Human-robot cooperation in space:SM2 for new space station structure[J].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Magazine,1995,2(24):4 -11.[4]SAWADA H,UI K,MORI M,et al.Micro-gravity experiment of a space robotic arm using parabolic flight[J].Advanced Robotics,2004,18(3):247 -267.[5]GEFKE G G,CARIGNAN C R,ROBERTS B J,et al.Ranger telerobotic shuttle experiment:status report[C]//Proceeding of SPIE.Bellingham,WA,USA:SPIE,2001:123-132.[6]RUSSAKOW J,ROCK S M,KHATIB O.An operation space formulationfor a free-flying,multi-arm space robot[C]//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xperimental Robotics.Berlin:springer,1997:448-457.[7]陈三风,梅涛,张涛,等.空间微重力环境地面模拟系统的控制器设计[J].机器人,2008,37(3):201-204.[8]邱志成,谈大龙.基于加速度反馈的柔性关节机械臂接触力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2,38(10):37 -41.[9]谢箭,刘国良,颜世佐,等.基于神经网络的不确定性空间机器人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J].宇航学报,2010,31(1):123 -129.。

零重力运动模拟跑台

零重力运动模拟跑台

零重力运动模拟跑台失重环境下,人体产生力量的肌肉和骨架失去用武之地,肌肉会逐渐萎缩,钙、磷、镁等元素流失;重新回到重力环境后,人容易发生骨折,这些都可归入“航天运动病”。

这些生理病症如同达摩克利斯宝剑,时刻悬在太空旅行者的头顶。

在“天上”锻炼:跑步最有效对抗“航天运动病”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体育锻炼。

然而弹丸之地,能开展的活动非常有限。

目前,一两天的短期航行只能做徒手体操进行锻炼。

长期的空间站都设有“小型体育场”,专门放置了一些特殊锻炼器材供航天员使用:如自行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等。

美国航天员在“天空实验室”任务之前主要的耐力锻炼设备是自行车功量计。

随着飞行任务时间的延长,“天空实验室2号”任务后,美国航天科学家认为应采用在与地球重力相等的力量下走或跑,来提供更费力的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失重防护效果,从此开始研制跑台。

空间飞行中第一次使用跑台是在“天空实验室4号”任务。

由于飞行重量的限制,“天空实验室4号”的跑台设备重量只有3.5磅,它通过固定在航天员肩部和腰部的橡胶弹力绳提供相当于80千克的重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间飞行中使用的跑台已经经过4、5代的升级换代。

2010年进入国际空间站的“T2”跑台更为先进和专业,其中跑步机自重159千克,加上安装架其总重量达到了1000千克。

利用跑台进行锻炼被认为是当前太空飞行中航天员最有效的一种锻炼方法。

因为跑步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运动量较大,能够有效提高人体运动心肺功能,维持抗重力肌群的力量和耐力,同时跑步运动对骨产生一种冲击性的力学刺激,能够有效改善空间骨丢失。

此外,它还可以促使神经一肌肉功能的协调。

减轻航天员返回地面后行走的困难。

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的空间站以及当前运行的国际空间站中都安装有跑台装置。

它通过一力加载机构结合背带束缚装置将航天员固定在跑台上,并向下施加一定的拉力作用在肩部或腰部,让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得以利用跑台进行静立、行走、跑、跳等动作。

空间微重力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方法综述

空间微重力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方法综述

空间微重力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方法综述
齐乃明;张文辉;高九州;霍明英
【期刊名称】《航天控制》
【年(卷),期】2011(29)3
【摘要】由于目前的落塔法、悬吊法、水浮法和气浮法等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试
验方法中设备本身的建造周期、成本及其它缺点难以满足做复杂运动的空间飞行器微重力模拟。

本文总结了目前国际上的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方法的发展现状,
并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其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三维微重力环境试验
装置的设计思想,为做复杂运动的空间飞行器微重力模拟试验提供了一种初步构想。

【总页数】6页(P95-100)
【关键词】空间微重力;地面试验装置;气浮法;悬吊法;三维运动
【作者】齐乃明;张文辉;高九州;霍明英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2
【相关文献】
1.空间微重力环境地面气动模拟系统设计 [J], 陈三风;郭森;任仙怡
2.航天器密封舱微重力对流传热与传质地面试验模拟方法理论分析 [J], 李劲东
3.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系统智能控制器设计 [J], 齐乃明;张文辉;马静;霍明英
4.三维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系统设计 [J], 齐乃明;张文辉;高九州;马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Fuuzy控制的零重力操作系统

基于Fuuzy控制的零重力操作系统

基于Fuuzy控制的零重力操作系统
王岚;张立勋;赵红菊
【期刊名称】《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年(卷),期】2005(24)12
【摘要】智能辅助设备(IAD)是一种被动式、可与操作者在一个作业空间实现人机合作作业的特种机器人,零重力操作是它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所研究的零重力操作系统,通过力传感器测得人对负载施加的力,根据所测力大小对电机进行控制,电机的输出经过减速器,驱动负载实现升降运动.在分析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零重力操作系统(包括电机、摩擦力在内)的数学模型.由于系统的非线性使系统的低速特性变差,因而本文研究了零重力操作系统的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MATLAB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王岚;张立勋;赵红菊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4
【相关文献】
1.零重力模拟气动悬挂系统的建模及恒压控制 [J], 路波;陶国良;刘昊;钟伟
2.基于H∞控制方法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同步控制 [J], 张文安;程琪
3.基于FCMAC的空间零重力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控制 [J], 齐乃明;张文辉;高九州;马静
4.空间零重力地面模拟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J], 齐乃明;高九州;周启航;张文辉
5.智能助力装配机器人零重力操作系统控制研究 [J], 王岚;张立勋;赵红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零重力实验室评价

零重力实验室评价

零重力实验室评价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零重力实验室则是人类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这个实验室中,科学家们可以模拟地球上的零重力环境,进行各种实验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本文将从实验室的设施、实验内容以及科学价值三个方面来评价零重力实验室。

零重力实验室的设施是实现零重力环境的关键。

实验室通常位于太空站或者飞行器上,通过在外部空间进行实验,实现真正的零重力环境。

实验室内部配备了专门的设备和仪器,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此外,实验室的外壳采用了特殊材料,以抵御宇宙空间中的辐射和其他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些设施的完善性和可靠性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各种实验和研究。

零重力实验室的实验内容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在物理学方面,科学家们可以研究物体在零重力环境下的运动规律,探索宇宙中的引力和惯性等基本物理现象。

在化学方面,他们可以研究化学反应在零重力环境下的变化,探索新的材料和药物的合成方法。

在生物学方面,科学家们可以研究生物体在零重力环境下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以及对生物体的影响。

这些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使得零重力实验室成为一个集合了各个学科的综合性科研平台。

零重力实验室的科学价值不可忽视。

通过在零重力环境下进行实验和观察,科学家们可以获得与地球上完全不同的结果和发现。

这些结果和发现有助于解决一些地球上无法解释的现象,并为人类的科学知识提供了新的突破点。

例如,科学家们在零重力环境中发现了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如超导性和超流动性等,这些现象在地球上是无法观察到的。

此外,零重力环境还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探索太空生命的机会,他们可以研究宇宙中的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体,以了解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这些科学价值的发现和突破使得零重力实验室成为人类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零重力实验室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理提供必要的准备。其归一化算法为
n
∑ a j = a j a j , j = 1, 2,", n 。
(5)
j =1
5)输出层:对于单输出情形,直接给出清晰
化的输出值为
n
∑ u = aiWi 。
(6)
i =1
2.2 三维空间模拟地面试验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这里不考虑传动机构及传感器与试件接触
时的动态特性,只考虑力与位置的静态特性,
4)气浮法是利用喷气悬浮力抵消飞行器重力, 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大、建造周期短、费用低、
1 三维空间零重力地面模拟试验系统
1.1 结构设计 由于复杂的三维空间运动均可以分解为水平
易于实现、零重力模拟精度高等优点,是应用最广 和竖直两个方向的运动,因此三维空间零重力环境
———————————— 收稿日期:2010-11-02;修回日期:2011-01-20 基金项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AST2009C01) 作者简介:齐乃明(1962—),男,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空间环境模拟试验的研究;张文辉(1980—),男,博士 研究生,从事神经网络控制及空间环境模拟试验的研究。
⎧⎪e1 ⎨⎪⎩e2
= e2 =- 1
Tm
e2

1 Tm
wd
+
1 Tm
θd

(7)
取位置环滑模切换函数为
s = ce1 + e2 ,
(8)
根据滑动条件可知,当状态不在开关线上时,需 满足下式成立:
ss = s(ce1 + e2 ) < 0 ,
(9)
则变结构控制器输出为
wd = ϕ1e1 + ϕ2e2 + δ sgn(s) ,
⎪⎩δ <| θd |
2)FCMAC 神经网络力控制器设计
采用五层 FCMAC 神经网络作为控制器,以
力误差 Fe 及力误差的变化率 Fe 为输入,归一化处
理后在[-1,1]区间;两个输入各采用 9 个语言变量,
即负大(NL)、负中(NM)、负小(NS)、负
零(NZ)、零(Z)、正零(PZ)、正小(PS)、
机械传动部件的齿轮间隙的不确定性及外界干
扰,为提高控制精度,内环采用响应速度快、
鲁棒性强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外环采用快速
学习算法的 FCMAC 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
1)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这里将交流伺服系统的内部速度闭环系统
等价为
1 ,令
Tms +1
e1
= θd
−θ
, e2
=
e1 ,可得状态
方程为
那么基于 FCMAC 神经网络的地面零重力模拟
装置的控制系统框图如图 4 所示。
图 4 地面零重力装置控制系统方框图 Fig. 4 Block diagram of spatial microgravity simulation
control system
图中 KE 为环境综合刚度,KE=KsKr。考虑到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以及
正中(PM)、正大(PL)。
其隶属函数采用高斯函数
µ
( xi
)
=
-(
e
xi −σij υij
)2
(i = 1, 2; j = 1, 2,"9) 。 (12)
由于 FCMAC 神经网络只有输出层有加权,
34
航天器环境工程
第 28 卷
且只有与被激活神经元相连的局部连接权得到修 正,其算法才可以采用 Albus 学习算法或 BP 算法 等。针对零重力模拟装置试验目标及试验环境的 不确定性,对某一系统的学习结果很难再应用于 其他环境,因此在线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对零重 力模拟装置很重要。
FCMAC可实现任意的非线性映射:u=f(x), 其中 x ∈ RNx 为连续输入空间(Nx为输入向量维 数); u ∈ Nu 为输出空间。其工作机理为:通过 对输入的模糊量化,得出输入向量激活联想强度 的活性,进而激活联想强度以恢复系统的信息。 图3 所示是一个双输入单输出的FCMAC结构。
第1期
NASDA曾在零重力试验室进行过此类研究[2]。 2)悬吊法是通过吊丝的垂直拉力来平衡机器
忽略了气源压力不稳及气缸本身很重的因素,大的 附加重量会对空间机器人的性能测试精度产生影
人自身重力。该方法系统复杂,吊丝易倾斜晃动, 响,另外其采用的神经网络算法需要大量样本学
重力补偿精度不高。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研制的 习,这些都影响了工程应用价值。
神经网络及模糊控制具有很强的非线性逼近 能力,目前已有多种控制方法[8-9]应用于电机的解 耦控制。在神经网络结构中,小脑模型关联控制 (CMAC)算法是由Albus于1975年根据小脑皮层 神经结构特点提出,由于其能够学习多维非线性 映射,因而已被广泛应用于函数逼近、模式识别 和机器人控制等许多领域。该算法简单、学习速 度快,因此特别适合实时学习控制。但该神经网 络算法内部知识的表达不清楚,输入状态与联想 强度之间的关系无法在线调整。而模糊逻辑控制 算法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 很好地反映人脑认知的模糊性和连续性,且具有 较强的自学习能力,这就是本文提出的模糊小脑 模型关联控制(FCMAC)算法。
1)自由落体运动法是在高空或者近真空的落 塔上令试验目标物做平抛运动(例如德国著名的不 莱梅落塔),其缺点是造价昂贵、试验时间短。日本
国斯坦福大学建造的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系统[5]以 及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多 套空间机器人地面模拟系统采用的均是气浮方法。
飞行器运动姿态复杂,而现有的气浮法只能在 水平面上进行二维仿真试验,已不能满足飞行器运 动地面模拟试验的需要。文献[6]提出了一种仅用 于微型机器人的气浮与气缸结合的方式,但该方案
wi (k ) =
wi (k)
n

(16)
们的刚度及阻尼系数,则可建立其输入/输出方
程:
X 3 (s) / Fe (s) = B3 (s) / A(s) ,
(1)
X 2 (s) / Fe (s) = B2 (s) / A(s) 。
(2)
公式(1)和(2)中: B3 ( s) = ( Drs + Kr ) ⋅ ( Dss + Ks ) ;
B2 ( s) = ⎡⎣mrs2 + ( Ds + Dr ) ⋅ s + Ks + Kr ⎤⎦ ⋅( Dds + Kd ) ;
相当于模糊逻辑控制器,它的每个结点对应于一
个语言变量,完成一个输入隶属函数 µij (xi ) 的计 算,进而实现输入变量的模糊化。
3)模糊相联层:层中每个结点为规则结点,
用来代表模糊规则,该层中的连线表示执行模糊
逻辑规则IF(前件)的部分,通过乘积运算得到
相应的点火强度。
4)模糊后相联层:完成点火强度的归一化计 算(加权平均),以便为下一层的 Takagi型模糊
传感器的测量力 Fs 输出为
Fs (s) = Ks[ X 2 (s) − X3(s)] 。
(3)
将(1)式及(2)式代入(3)式得
Fs Fe
(s) (s
+
Dr s
+ Kr ](Dds A(s)
+
Kd
)
。(4)
2 零重力模拟装置的 FCMAC 控制器设计
2.1 FCMAC 神经网络
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空间零重力地面模拟系统,该系统采用机械传动、电机驱动和气悬浮组合的方
式来实现空间零重力环境的模拟,即:水平方向采用气悬浮方式,竖直方向采用永磁同步电机(PMSM)作为其
执行器件,经减速器后利用滚珠丝杠及带直线轴承的导向杆的传动装置,通过力反馈控制方式来实时抵消目标重
力。考虑到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以及机械摩擦等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为保证实时性,内环
32
航天器环境工程
第 28 卷
地面模拟试验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水平和竖直两 大部分(如图 1 所示)。该系统水平部分采用气足 组件,利用气动压使整个设备悬浮于平台上。竖直 方向主要由一套电机驱动系统及机械传动系统组 成,并通过工作台面处的压力传感器形成一个恒力 伺服系统。
试验系统主要工作原理为:气足组件为整个直 推式三维升降设备提供悬浮气动力;电机接收控制 器的控制信号并带动丝杠进行旋转,进而推动螺母 竖直升降;导向杆与直线轴承完成微重力模拟装置 的竖直导向功能,支撑杆将传感器支撑板与螺母托 板固连,实现传感器支撑板与螺母托板的共同竖直 升降;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压力信息,通过压力反 馈实现零重力环境的模拟监测。
本文采用改进的有监督的 Hebb 学习规则, 以输出偏差为监督信号,通过关联搜索进行自学 习和自组织,使相应输出增强或减弱,以逼近期 望输出。
wi (k +1) = (1− c)wi (k) +ηri (k) , (13)
ri (k) = z(k)u(k)xi (k) ,
(14)
n
∑ u(k) = u(k −1) + k wi (k)xi , (15) i =1
器人)都看作是由质量、阻尼、刚度构成的模型, 则地面零重力模拟装置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粗略地 用图 2 表示[7]。
图 2 力控系统动力学模型 Fig. 2 Dynamics model of force control system
图 2 所示模型的各参数定义:md、ms、mr 分 别为机械传动系统、压力传感器、空间机器人的 质量,{Kd,Dd}、{Ks,Ds}、{Kr,Dr}分别是它
SM2 地面试验系统[3]采用此方法。
本文针对以上方案的不足,研制了一种新型的
3)水浮法是指利用水的浮力来平衡机械臂自 三维空间零重力模拟装置。仿真结果表明该装置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