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华东师大)第九章定积分
《数学分析》第九章 定积分
n
若极限
||T ||0
lim F (i )ti
i 1
n
存在,
则定义此极限值为力所做的功
从上面例子看出,不管是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或是 计算变力作的功,它们都归结为对问题的某些量 进行“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或者说都归
n 结为形如 f ( i ) xi 的和式极限问题。 i 1
我们把这些问题从具体的问题中抽象出来,作为
虽然曲边梯形的准确面积我们不会计算,但是
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矩形来近似算出它的面积。
y y
o
a
(四个小矩形)
b
x o
a
(九个小矩形)
b
x
从中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启示?
小曲边梯形的底:
y
y f (x)
f ( i )
[ xi 1 , xi ]
小曲边梯形的高:
f ( i )
小曲边梯形的面积:
O a
第九章
定 积 分
§1定积分概念 §2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3 可积条件 §4 定积分的性质 §5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 §6 定积分的计算 小结与习题
§9.1
定积分概念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定积分的定义
三、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9.1 定积分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定积分概念的引入
2)“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数学思想的建立 3)定积分的数学定义 4)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及简单应用 重 点: 定积分的数学定义 难 点:“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变量数学思想的 建立
xi 1 xi b
x
⑶ 求和
(积零为整)
y
大曲边梯形的面积
f ( i )
S f ( i )xi
数学分析完整版本ppt课件
返回
牛 顿(I.Newton 1642.12.25—1727.3.3)
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 三岁母亲改嫁,由外祖母抚养。1661年入剑桥大学,1665年获学士学位, 1668年获硕士学位。由于他出色的成就,1669年巴鲁(Barrow)把数学 教授的职位让给年仅26岁的牛顿。1703 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牛 顿一生成就辉煌,堪称科学巨匠。最突出的有四项重大贡献:创立微积 分,为近代数学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他发现了力 学三大定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为近代天文学 奠定了基础;他对光谱分析的实验,为近代光学奠定了基础 。他的巨著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影响深远,他被公认为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可 惜他晚年研究神学,走了弯路。
n
n
1
i
2
n
1 n
它的面积
ΔSi
(1
i2 n2
)
1 n
所求的总面积
Sn
n (1 i1
i2 n2
)
1 n
1
1 n3
n
i
2
i 1
1
2n
2 3n 6n 2
1
2 3
我 们 分 别 取 n=10, 50, 100 用 计 算 机 把 它 的 图 象 画 出 来 , 并 计
算出面积的近似值:
clf, n=10; x=0:1/n:1;
四.小结: 学习定积分,不仅要理解、记住定积分的定义,还要学习建立定积分概念
的基本思想,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其它类型的积分,比如勒贝格积分、
斯蒂疌斯积分等,只要理解了定积分的思想,其他类型的积分就很容易理解了。
现在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定积分建立的的思想和方法:从定积分的实例和概念中
数学分析9定积分总练习题
第九章 定积分总练习题1、证明:若φ在[0,a]上连续,f 二阶可导,且f ”(x)≥0,则有⎰a 0(t)) f(φa 1dt ≥f(⎰a(t) φa 1dt). 证:设T 为[0,a]的一个分割,其分点为n ka , k=0,1,…,n, 即x k =nka. 由f ”(x)≥0知f 凸,∴f(∑=n1k k )(x φn 1)≤∑=n1k k ))(x f(φn 1.即∑=n 1k k n a ))(x f(φa 1≥f(na)(x φa 1n 1k k ∑=). ∵f, φ在[0,a]上都可积,且f 连续, ∴令n →∞,有⎰a 0(t)) f(φa 1dt ≥f(⎰a(t) φa 1dt).2、证明下列命题.(1)若f 在[a,b]上连续增,F(x)=⎪⎩⎪⎨⎧=∈⎰ a.x ,f(a)b].a,(x f(t)dt a -x 1xa , 则F 在[a,b]上增.(2)若f 在[0,+∞)上连续,且f(x)>0,则φ(x)=⎰⎰x 0x0f(t)dttf(t)dt 在(0,+∞)上严格增.要使φ(x)在[0,+∞)上严格增,需要补充定义φ(0)=?证:(1)F ’(x)= ⎪⎩⎪⎨⎧=∈-⎰ a.x ,0b].a,(x a)-(x f(t)dt a -x f(x)2xa, 根据积分中值定理知,存在ξ∈(a,x),⎰xa f(t)dt =f(ξ)(x-a). 又f 在[a,b]上增, ∴F ’(x)=a-x )f(ξ-f(x)>0, x ∈(a,b],∴F ’(x)≥0, x ∈[a,b],∴F 在[a,b]上增.(2)任给x>0,有φ’(x)=2x0xx)f(t)dt (tf(t)dtf(x )f(t)dt x f(x )⎰⎰⎰- =2x0x0)f(t)dt (t)f(t)dt -(x f(x )⎰⎰.∵f(x)>0,∴(x-t)f(x)>0,∴⎰x0t)f(t)dt -(x >0,∴φ’(x)>0, x ∈(0,+∞),∴φ(x)=⎰⎰x 0x0f(t)dttf(t)dt 在(0,+∞)上严格增. 又+→0x lim φ(x)=⎰⎰+→x 0x00x f(t)dttf(t)dt lim=f(x )x f(x )lim 0x +→=+→0x lim x=0, ∴只要补充定义φ(0)=c ≤0,则φ(x)在[0,+∞)上严格增.3、设f 在[0,+∞)上连续,且+∞→x lim f(x)=A. 证明:⎰+∞→x0x f(t)dt x1lim=A. 证:∵+∞→x lim f(x)=A ,∴任给ε>0,存在M>0,使当x>M 时,有|f(x)-A|<2ε,又当T>M 时,|A f(x)dx T 1T 0-⎰|=T1|⎰⎰-T 0T0Adx f(x )dx | =T1|⎰T0A]dx -[f(x )|≤⎰T 0dx |A -f(x)|T 1=⎰M 0dx |A -f(x)|T 1+⎰T M dx|A -f(x)|T 1 ≤⎰M 0dx |A -f(x)|T 1+2ε(1-TM). ∴只要取T 1=max{⎰M 0dx |A -f(x)|ε2, 2M},则 当T>T 1时,就有|A f(x)dx T 1T 0-⎰|<2ε+2ε=ε.∴⎰+∞→T 0T f(x)dx T 1lim =⎰+∞→x0x f(t)dt x 1lim =A.4、设f 是定义在R 上的一个连续周期函数,周期为p ,证明:⎰+∞→x0x f(t)dt x 1lim =⎰p 0f(t)dt p 1. 证:令x=p λ,y=λt,则⎰x0f(t)dt x1=⎰p λ0y) y)d(λ f(λp λ1=⎰p 0y)dy f(λp 1=⎰p 0 t)dt f(λp 1. 由f(t)=f(t+np), n 为任意正整数,又np)f(t lim n ++∞→= t)f(λlim λ+∞→,∴⎰+∞→x0x f(t)dt x 1lim =⎰+∞→p 0λ t)dt f(λp 1lim =⎰++∞→p 0n )dt np f(t p 1lim =⎰p 0f(t)dt p1.5、证明:连续的奇函数的一切原函数皆为偶函数;连续的偶函数的原函数中只有一个是奇函数.证:设连续的奇函数f ,连续的偶函数g ,则它们的原函数分别为: F(x)=⎰x0f(t)dt +C ,G(x)=⎰x0g(t)dt +C.∵F(-x)=⎰-x 0f(t)d(t)+C=⎰x 0f(-t)d(-t)+C=-)f(t)d(-t x 0⎰+C=⎰x0f(t)dt +C=F(x), ∴连续的奇函数的一切原函数皆为偶函数又G(-x)=⎰-x0g(t)dt +C=⎰x 0g(-x )d(-t)+C=⎰x 0g(x )d(-t)+C=-⎰x0g(x )dt +C ≠-G(x), ∴仅当G(x)=⎰x 0g(t)dt 时,G(-x)=-⎰x0g(x )dt =-G(x), 即连续的偶函数的原函数中只有一个是奇函数.6、证明许瓦尔兹不等式:若f 和g 在[a,b]上可积,则 (⎰ba f(x )g(x )dx )2≤⎰b a 2(x )dx f ·⎰ba 2(x )dx g .证:若f 和g 在[a,b]上可积,则f 2,g 2,fg 都可积. 且对于任何t, (f+tg)2也可积.∵(f+tg)2≥0,∴⎰+b a 2tg)(f =⎰ba 2(x )dx f +2t ⎰ba f(x )g(x )dx +t2⎰ba2(x )dx g ≥0.∴二元一次方程的判别式△=4(⎰ba f(x )g(x )dx )2-4⎰ba 2(x )dx f ·⎰ba 2(x )dx g ≤0.∴(⎰b a f(x )g(x )dx )2≤⎰b a 2(x )dx f ·⎰ba 2(x )dx g .7、利用许瓦尔兹不等式证明:(1)若f 在[a,b]上可积,则(dx f(x )ba ⎰)2≤(b-a)⎰ba 2(x )dx f ; (2)若f 在[a,b]上可积,且f(x)≥m>0,则⎰ba f(x )dx ·⎰baf(x )dx≥(b-a)2; (3)若f,g 都在[a,b]上可积,则有闵可夫斯基不等式:21ba 2dx g(x))(f(x)⎥⎦⎤⎢⎣⎡+⎰≤21ba 2(x)dx f ⎥⎦⎤⎢⎣⎡⎰+21ba 2(x)dx g ⎥⎦⎤⎢⎣⎡⎰. 证:(1)记g(x)=1,∵f 和g 在[a,b]上可积,根据许瓦尔兹不等式,有 (dx f(x )ba ⎰)2 ≤⎰b a dx ·⎰b a 2(x )dx f =(b-a)⎰ba 2(x )dx f . (2)若f 在[a,b]上可积,且f(x)≥m>0,则f ,f1在[a,b]上也可积. 根据许瓦尔兹不等式,⎰b a f(x )dx ·⎰baf(x )dx ≥(⎰⋅b a dx f(x)1f(x))2=(b-a)2. (3)∵⎰+ba 2dx g(x ))(f(x )=⎰⎰⎰++ba 2ba ba 2(x )dxg f(x )g(x )dx 2(x )dx f≤⎰⎰⎰⎰+⎥⎦⎤⎢⎣⎡⋅+ba 221ba ba 22ba 2(x)dx g (x)dx g (x)dx f 2(x)dx f=221b a 221b a 2(x)dx g (x)dx f ⎪⎭⎪⎬⎫⎪⎩⎪⎨⎧⎥⎦⎤⎢⎣⎡+⎥⎦⎤⎢⎣⎡⎰⎰. ∴21ba 2dx g(x))(f(x)⎥⎦⎤⎢⎣⎡+⎰≤21ba 2(x)dx f ⎥⎦⎤⎢⎣⎡⎰+21ba 2(x)dx g ⎥⎦⎤⎢⎣⎡⎰.8、证明:若f 在[a,b]上连续,且f(x)>0,则 ln ⎪⎭⎫⎝⎛⎰b a f(x )dx a -b 1≥⎰b a lnf(x)dx a -b 1. 证:在[a,b]中插入n-1个等分点a=x 0<x 1<x 2<…<x n =b. 记f(x i )=y i >0,于是由平均值不等式na-b (y 1+y 2+…+y n )≥(b-a)n n 21y y y ⋯=(b-a)e )y ln y (ln n a-b a -b 1n 1⋯+⋅.两边取极限得:⎰ba f(x )dx =na-b limn +∞→(y 1+y 2+…+y n )≥(b-a)na -b lim n +∞→e)y ln y (ln na-b a -b 1n 1⋯+⋅=(b-a)e⎰balnf(x)dx a -b 1.∴⎰b a f(x)dx a -b 1≥e ⎰balnf(x)dx a -b 1,∴ln ⎪⎭⎫ ⎝⎛⎰b a f(x )dx a -b 1≥⎰b a lnf(x)dx a -b 1.9、设f 为R +上的连续减函数,f(x)>0;又设a n =∑=n1k f(k)-⎰n1f(x )dx .证明:{a n }为收敛数列. 证:∵f 为R +上的连续减函数,∴a n =∑=n1k f(k)-⎰n1f(x )dx =∑=n 1k f(k)-∑⎰=+1-n 1k 1k k f(x )dx ≥∑=n 1k f(k)-∑=+1-n 1k k)-1f(k)(k =f(n)>0,即数列{a n }有下界,又a n+1-a n =f(n+1)-⎰+1n nf(x )dx ≤f(n+1)-⎰++1n n1)dx f(n =0.∴{a n }为递减数列. 由单调有界定理知{a n }收敛.10、证明:若f 在[a,b]上可积,且处处有f(x)>0,则⎰ba f(x )dx>0. 证:∵在[a,b]上处处有f(x)>0,∴使f(x)≤0的点只有有限个, 对[a,b]上任一分割T ,添加这些点为分点,则 在每一个小区间(x i ,x i+1)上恒有f(x)>0, ∴⎰+1i ix x f(x)dx>0, (i=0,1,…,n) 其中x 0=a, x n+1=b.∴⎰baf(x )dx =∑⎰=+ni 1i if(x )dx >0.。
数学分析9.3可积条件
数学分析9.3可积条件(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九章 定积分 3 可积条件一、可积的必要条件定理:若函数f 在[a,b]上可积,则f 在[a,b]上必定有界. 证:若f 在[a,b]上无界,则对于[a,b]的任一分割T , 必存在属于T 的某个小区间△k ,f 在△k 上无界. 在i ≠k 的各个小区间△i 上任取ξi ,并记G=|i ki i x △)ξ(f ∑≠|.对任意大的正数M ,存在ξk ∈△k ,使得|f(ξk )|>kx △GM +,于是有 |i ki i x △)ξ(f ∑≠|≥|f(ξk )△x k |-|i ki i x △)ξ(f ∑≠|>kx △GM +·△x k -G=M. 因此,对于无论多小的║T ║,按上述方法选取的点集{ξi },总能使 积分和的绝对值大于任何预先给出的正数,与f 在[a,b]上可积矛盾. ∴原命题得证.注:任何可积函数有界,但有界函数不一定可积。
例1:证明狄利克雷函数D(x)=⎩⎨⎧.x 0,x 1为无理数为有理数,,在[0,1]上有界但不可积.证:∵|D(x)|≤1, x ∈[0,1],∴D(x)在[0,1]上有界.又对于[0,1]的任一分割T ,由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实数中的稠密可知,在属于T 的任一小区间△i 上,当取ξi 全为有理数时,in1i ix △)ξ(D ∑==1;当取ξi 全为无理数时,i n1i i x △)ξ(D ∑==0. 即不论║T ║多么小,只要点集{ξi }取法不同(全取有理数或全取无理数),积分和有不同极限,∴D(x)在[0,1]上不可积.二、可积的充要条件设f 在[a,b]上有界,T 是[a,b]上的任一分割,则在每个△i 存在上、下确界:M i =ix sup ∆∈f(x),m i =ix inf ∆∈f(x),i=1,2,…,n. 记S(T)=∑=∆n 1i i i x M , s(T)=∑=∆n1i i i x m ,分别称为f 关于分割T 的上和与下和(或称为达布上和与达布下和,统称为达布和),则 任给ξi ∈△i , i=1,2,…,n ,有s(T)≤i n1i i x △)ξ(f ∑=≤S(T).注:达布和与点集{ξi }无关,只与分割T 有关.定理:(可积准则)函数f 在[a,b]上可积的充要条件是: 任给ε>0,总存在相应的一个分割T ,使得S(T)-s(T)<ε.注:设ωi =M i -m i ,称为f 在△i 上的振幅,可记为ωi f ,则有S(T)-s(T)=i n1i i x △ω∑=,可记作∑Ti i x △ω.定理’:函数f 在[a,b]上可积的充要条件是: 任给ε>0,总存在相应的某一分割T ,使∑Ti i x △ω<ε.可积的充要条件的几何意义:若f 在[a,b]上可积,则如图,只要分割充分地细,包围曲线y=f(x)的一系列小矩形面积之和可以达到任意小;反之亦然.三、可积函数类定理:若f 为[a,b]上的连续函数,则f 在[a,b]上可积. 证:f 在[a,b]上连续,从而一致连续. ∴任给ε>0,存在δ>0, 对[a,b]中任意两点x ’,x ”,只要|x ’-x ”|<δ,就有|f(x ’)-f(x ”)|<ab ε-. 对[a,b]作分割T 使║T ║<δ,则在T 所属的任一区间△i 上, 就能使f 的振幅满足ωi =ix ,x sup ∆∈'''|f(x ’)-f(x ”)|≤ab ε-,从而有 ∑Ti i x △ω≤ab ε-∑Tix△=ε,原命题得证.定理:若f 为[a,b]上只有有限个间断点的有界函数,则f 在[a,b]上可积.证:设端点b 是f 在[a,b]上的间断点,任给ε>0,取δ’>0,满足δ’<m)2(M ε-<b-a ,其中M 与m 分别为f 在[a,b]上的上确界与下确界.当m=M 时, f 为常量函数,可积.当m<M 时,记f 在小区间△’=[b-δ’,b]上的振幅为ω’,则 ω’δ’<(M-m)·m)2(M ε-=2ε. 又f 在[a,b-δ’]上连续,所以可积.∴对[a,b-δ’]存在某个分割T ’={△1,△2,…,△n-1},使得∑'T i i x △ω<2ε.令△n =△’,则T={△1,△2,…,△n-1,△n }是对[a,b]的一个分割, 对于T ,有∑Ti i x △ω=∑'T i i x △ω+ω’δ’<2ε+2ε=ε. ∴f 在[a,b]上可积.同理可证f 在[a,b]上存在其它间断点时,原命题仍成立.定理:若f 是[a,b]上的单调函数,则f 在[a,b]上可积.证:设f 为增函数,且f(a)<f(b). 对[a,b]的任一分割T ,由f 的增性, f 在T 所属的每个小区间△i 上的振幅为ωi =f(x i )-f(x i-1),于是有∑Tii x△ω≤∑T1-i i T )]f(x -)[f(x =[f(b)-f(a)]║T ║. 可见,任给ε>0,只要║T ║<b)(f )b f(ε-,就有∑Ti i x △ω<ε. ∴f 在[a,b]上可积.注:单调函数有无限多个间断点仍可积.例2:试用两种方法证明函数f(x)= ⎪⎩⎪⎨⎧⋯=≤+=1,2,n n 1x <1n 1n1,0x 0,,,在区间[0,1]上可积.证法一:在[0,1]上任取两点x 1<x 2.若1n 1+<x 1<x 2≤n 1,n=1,2…,则f(x 1)=f(x 2); 若2n 1+<x 1≤1n 1+<x 2≤n 1或1n 1+<x 1≤n 1<x 2≤1n 1-, n=1,2…,则 2n 1+=f(x 1)<f(x 2)=n 1或n 1=f(x 1)<f(x 2)=1n 1-. 同理可证,当x 1<x 2时,f(x 1)≤f(x 2),∴f 在[0,1]上的单调增. ∴f 在[0,1]上可积.证法二:任给ε>0,∵n1lim n∞→=0,∴当n 充分大时,有n1<2ε. 即f 在[2ε,1]上只有有限个间断点. ∴f 在[2ε,1]上可积,且 存在对[2ε,1]的某一分割T ’,使得∑'T i i x △ω<2ε.∴对[0,1]的一个分割T ,由f 在[0,2ε]的振幅ω0<0,可得∑Ti i x △ω=ω0+2ε∑'T ii x △ω<2ε+2ε=ε. ∴f 在[0,1]上可积.例3:证明黎曼函数f(x)= ⎪⎩⎪⎨⎧=>=.)1,0(0,1x 0 p.q ,q p, ,qp x q 1内的无理数以及互素,, 在区间[0,1]上可积,且⎰10f(x)dx=0.证:任给ε>0,在[0,1]内使得q 1>2ε的有理点qp 只有有限个, 设它们为r 1,r 2…,r k . 现对[0,1]作分割T={△1,△2,…,△n }, 使║T ║<2kε, 将T 中所有小区间分为{△i ’|i=1,2,…,m}和{△i ”|i=1,2,…,n-m}两类, 其中{△i ’}为含有点{r i |i=1,2,…,k}的所有小区间,其个数m ≤2k. 而{△i ”}为T 中所有其父不含{r i }的小区间.∵f 在△i ’上的振幅ωi ’≤21,∴i m1i i x △ω''∑=≤21∑='m1i ix △≤21·2k ║T ║<2ε,又f 在△i ”上的振幅ωi ”≤2ε,∴i m -n 1i i x △ω''''∑=≤2ε∑=''m-n 1i i x △<2ε. ∴i n1i i x △ω∑==i m1i i x △ω''∑=+i m -n 1i i x △ω''''∑=<2ε+2ε=ε,∴f 在区间[0,1]上可积.当取ξi 全为无理数时,使f(ξi )=0,∴⎰10f(x)dx=i n1i i 0T x △)f(ξlim ∑=→=0.习题1、证明:若T ’是T 增加若干个分点后所得的分割,则∑'''T iix △ω≤∑Tiix△ω.证:依题意s(T ’)≤s(T), S(T ’)≥S(T). ∴s(T ’)-S(T ’)≤s(T)-S(T),得证.2、证明:若f 在[a,b]上可积,[α,β]⊂[a,b],则f 在[α,β]上也可积. 证:∵f 在[a,b]上可积,∴任给ε>0,总存在相应的一个分割T , 使得S(T)-s(T)<ε. 又[α,β]⊂[a,b],∴在[α,β]上存在相应的一个分割T ’,T ’是T 减少若干个分点所点后所得的分割,即有s(T ’)≥s(T), S(T ’)≤S(T). ∴S(T ’)-s(T ’)≤S(T)-s(T)<ε,得证.3、设f,g 均为定义在[a,b]上的有界函数. 证明:若仅在[a,b]中有限个点处f(x)≠g(x),则当f 在[a,b]上可积时,g 在[a,b]上也可积,且⎰baf(x)dx=⎰bag(x)dx.证:记F=g-f ,则F 在[a,b]上只有有限个点不为零,∴F 是[a,b]上可积.对[a,b]上任何分割T ,取每个△i 上的介点ξi ,使F(ξi )=0,就有iix △)f(ξ∑=0,∴⎰baF =i n1i i 0T x △)F(ξlim ∑=→=0.又对任意T ,和每个△i 上的任意一点ξi ’,有iix △)ξg(∑'=iiix △)]ξf(-)ξ[g(∑''+iix △)ξf(∑'=iix △)ξF(∑'+iix △)ξf(∑'.由F,f 在[a,b]上可积,令║T ║→0,等式右边两式极限都存在, ∴等式左边的极限也存在,即g 在[a,b]上可积,且⎰ba g =⎰ba F +⎰ba f =⎰ba f .4、设f 在[a,b]上有界,{a n }⊂[a,b],∞→n lim a n =c. 证明: 若f 在[a,b]上只有a n (n=1,2,…)为其间断点,则f 在[a,b]上可积. 证:设c ∈(a,b),f 在[a,b]上的振幅为ω,任给ε>0(4ωε<min{c-a,b-c}),由∞→n lim a n =c 知存在N ,使得n>N 时,a n ∈U(c,4ωε),从而 在[a,c-4ωε]∪[c+4ωε,b]上至多只有有限个间断点,即 存在[a,c-4ωε],[c+4ωε,b]上的分割T ’, T ”使得∑'''T i i x △ω<4ε, ∑''''''T i i x △ω<4ε. 记T 为T ’, T ”的所有分点并添上点c-4ωε, c+4ωε作为[a,b]上的分割,则∑Ti i x △ω≤∑'''T i i x △ω+ω(c+4ωε-c+4ωε)+∑''''''T i i x △ω<4ε+2ε+4ε=ε. 得证。
牛顿-莱布尼茨式
§2 牛顿-莱布尼茨公
式
显然, 按定义计算定积分非常困难,须寻找 新的途径计算定积分. 在本节中,介绍牛顿-莱布 尼茨公式, 从而建立了定积分与不定积分之间的 联系, 大大简化了定积分的计算.
§2 牛顿-莱布尼茨式
若质点以速度 v = v (t) 作变速直线运动, 由定积分
)
n
e lim n
an
e2ln 21
4.
e
数学分析 第九章 定积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条件, i [ xi1, xi ],
F ( xi ) F ( xi1 ) F (i ) xi f (i ) xi ,
于是
n
f (i )Δxi (F (b) F (a))
i 1
数学分析 第九章 定积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牛顿-莱布尼茨式
n
f (i )Δxi (F (b) F (a))
2 ) n
(1
n n
)
n
.
1
解
令
an
ln
(1
1 )(1 n
2 n
)L
(1
n n
)
n
1 n ln 1 i ,
n i1
n
则
1
lim
n
an
ln(1 x)dx
0
[(1 x) ln(1 x) x] 1 2ln 2 1. 0 1
因此
lim
n
(1
1 )(1 n
2 )L n
(1
n n
(2)
b a
f
(
x)dx
F
(
x)
b a
教学大纲_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Ⅰ》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2206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96 讲课学时:96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6适用对象:经济统计学专业先修课程:无毕业要求:1.应用专业知识,解决数据分析问题2.可以建立统计模型,获得有效结论3.掌握统计软件及常用数据库工具的使用4.关注国际统计应用的新进展5.基于数据结论,提出决策咨询建议6.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数学分析》是大学数学专业与统计学专业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几乎所有后继课程的必备基础,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至关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领会极限的思想和方法,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严瑾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演算技能和应用能力等数学素质,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学分析I》是其第一部分。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数学分析I》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实数集与函数、数列极限、函数极限、函数的连续性、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实数的完备性、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反常积分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细讲极限理论,为本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精讲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等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及相关理论,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对于难点,如极限理论、微分中值定理和实数完备理论,需要讲透理论,并且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进行课堂讲授,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
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探索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习题评析、实例讨论和应用研究为主,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四)学习要求学生需要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做作业等学习环节,以掌握本课程所学内容。
数学分析上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上册(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内容包括实数集和函数,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性,导数和微分,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实数完备性,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反常积分等,附录为微积分学简史,实数理论,积分表.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或其他类型学校数学专业的教材使用.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数学分析.上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ISBN7-04-009137-2 Ⅰ.数… Ⅱ.华… Ⅲ.数学分析—高等学校—教材 Ⅳ.01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0)第75486号数学分析 上册 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编出版发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 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邮政编码 100009电 话 010-********传 真 010-********网 址 http: http:经 销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印 刷 开 本 787×960 116版 次 1981年4月第1版印 张 22 年 月第 版字 数 400000印 次 年 月第 次印刷定 价 18.70元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请到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责任编辑 高尚华封面设计 张 楠责任绘图 郝 林版式设计 马静如责任校对 马桂兰责任印制 第三版前言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写的《数学分析》上、下册经过国家教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列入“九五”教委级重点教材;并承高等学校数学和力学指导委员会基础数学教学指导组对教材修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我系数学分析编写组对本书在第二版使用基础上进行修订.此次修订前我们广泛征求了各使用院校的意见,召开了使用教材情况的座谈会,许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本教材修改提供了许多积极、中肯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在现行数学分析教学大纲的范围内对一些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增删;同时考虑到近代数学分析教材发展潮流,适度地反映这方面的进展情况,以适应对21世纪新教材的需求.关于实数理论,不少同类教材由小数出发叙述实数理论,这种方式比较容易理解,并且与中学数学教学衔接得比较紧密.我们在第一章中采用由小数引进实数的方法,并由此证明确界原理,希望这样处理有利于读者掌握这一实数基本原理.在单变量微分学中,除按传统方式由速度和曲线的切线引入导数概念外,同时也由极值问题引入稳定点概念,并使微分中值定理与其应用结合得更为紧密.积分理论方面,在引入定积分基本概念后,提前出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这样能较早接触定积分计算.对于可积分条件先作直观描述,并用来证明某些函数类的可积性,难度较大的可积性三个充要条件放到该章最后一节,可根据需要选用.根据使用院校意见,反常积分和含参量积分各自独立成章.二重积分的变量变换公式在较强的条件下,利用格林公式进行证明;一般条件下的重积分变换公式采用连续模一致逼近的方法导出,对希望了解一般条件下严格证明的读者可能有益,这个证明放在重积分最后一节.在欧美、俄罗斯数学分析教材中对向量值函数微分学和外微分形式相当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也日见其重要性.在前二版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使用迭代法证明反函数定理,并由此证明隐函数定理及求导法,使得相应内容比较容易接受;外积运用了浅近的解释,使其与重积分变量变换公式相联系.上述两部分内容以“流形上微积分学初阶”为题构成第二十三章内容,供选学用.对于加“*”的章节,教学中可灵活选用,也可作为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内容或作为选修课的内容,以使本书适合多种层次的需求.2第三版前言附录Ⅰ 微积分学简史.由张奠宙教授作了修订,读者可从此附录了解微积分学发展的线索.附录Ⅱ 实数理论.采用戴德金分划由有理数集的分划叙述实数完备性比较直观、优美,仍是附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用小数讲述实数理论与实用更靠近,在附录最后添加“无限小数四则运算的定义”与正文相呼应.附录Ⅲ 积分表.在这次修订中,我们审查了全部习题,适当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希望能更好符合教学的需要.这次修订由吴良森任主编.上册第一、二、三、四、七章由宋国栋编写;第五、六章由庞学诚编写;第八、九、十、十一章由毛羽辉编写,上册由毛羽辉负责编写组织及修改.下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由胡善文编写;第十六、十七、十八、二十三章由吴良森编写;第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章由魏国强编写,下册由魏国强负责编写组织.最后由吴良森统一整理.庞学诚、魏国强分别审阅了上、下册的稿件.程其襄教授、陈昌平教授、张奠宙教授阅读了第二十三章主要内容的初稿,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对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深表感谢.郑英元教授对修订提了许多积极的建议.高等学校数学和力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吉林大学孙善利教授对本书修改提供了宝贵的意见.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数学系对教材修改也都提出过仔细的意见,在此致以深切的谢意.华东理工大学谢国瑞教授和交通大学孙薇荣教授仔细审阅了本书上册的稿件,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尚华编审审阅了下册的稿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第三版中还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编者1999年9月再版的话本书自1980年出版发行以来,由于它在取材、体系、可读性诸方面较为切合我国教学实际,而被许多兄弟院校所采用,并于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全国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全国优秀奖.近几年,许多学校在数学教学改革中,更新了一些课程,对数学分析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基于这些情况,我们在这次再版中,除订正初版中的某些疏漏外,在不影响本书原有体系、格局的前提下,对某些内容作了适当的增删和调整,使全书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合理,且有更大的选择性,以期适应各类学校师生的需要.修改的主要内容有:在第一章精简某些与中学数学相重复的函数概念,增加实数集有关的一些内容,如有界集,确界和确界原理等.在极限理论方面,把出发点改为“确界原理”(原来是“单调有界原理”),并在第二章用它证明单调有界定理,第四章用它证明实指数幂的性质,最后在第八章完成对实数完备性的几个等价命题的证明,相应地,在附录Ⅱ实数理论中,也改用戴德金分划说定义实数,并证明了确界原理(原来采用柯西列定义实数,虽有不少优点,但不够直观,不易理解).此外,子列概念提前到第二章,第八章“极限与连续性(续)”(原为第七章)在内容和次序上也稍作调整.对于微分学,在单元部分,把原来的第六章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分为两章.在新的第六章“微分学基本定理与不定式极限”增加了导数极限定理与达布定理(小字排印),用以揭示导函数的性质;在新的第七章“运用导数研究函数性态”加强了日益显得重要的凸函数概念.在多元部分,除对原有内容作不同程度精简外,主要增加了第十九章“向量函数微分学”,以便在更一般形式上讨论多元函数理论,使读者对经典导数概念的认识得以深化.这一章目前暂作选学材料,期望今后能逐步用向量函数的方式取代传统内容成为多元函数微分学的主体.在积分学方面,于定积分中补充了第二积分中值定理(小字排印).压缩了反常积分与含参量积分的内容,并把它分别并入定积分与重积分各章中.为便于重积分部分的教学,在内容与结构上也稍作调整,其中第二十章主要讲述二、三重积分的概念、计算与应用,在第二十一章除对二重积分中某些问题作进一步讨论外,还介绍了n重积分(小字排印)和含参量非正常积分.此外,我们删去了“反常重积分”与“外微分与一般斯托克斯公式”两节.2再版的话关于级数部分,在新版中删去了对傅里叶级数一致收敛性的进一步讨论.张奠宙教授为本书写了“微积分学简史”(附录Ⅰ).我们认为,知道一点微积分的来龙去脉,对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必要和有益的.在这次修订中,我们重新审查了本书的全部习题,并进行了调整与补充,以便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各节横线以上的习题仍然是必做题,每册书末都附有计算题答案.在新版中,用记号表示命题证明或例题求解的结束.上册增加了附录Ⅲ“积分表”,每册末尾增设了名词和人名索引,以供读者检索.这次修订工作由程其襄、郑英元、毛羽辉和宋国栋等四人完成,程其襄教授任主编,郑英元负责全书的统一整理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郑洪深同志为本书的初版和再版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我系数学分析教学组成员对本书的修订工作提出过许多积极的建议.本书自出版以来深得广大读者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们一并致以深切的谢意,并希望读者对本书给予批评与指正.编 者上册:1987年12月完成初稿,1990年2月完成修改稿.下册:1988年6月完成初稿,1990年6月完成修改稿.编者的话(初版)本书是根据1977年高等学校理科数学教材大纲讨论会所制定的《数学分析》大纲编写的.全书分上、下两册,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教学用书,以及其他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关于本书的使用兹作以下一些说明:在极限问题的处理上,虽一开始就采用ε-δ定义,但若干较难的理论证明则放到微分学之后.实数理论作为附录放在上册的末尾.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目前尚未在中学里全面普及,仍在附录Ⅰ中作了简要的介绍.本书有部分内容用小号字排印,在实际教学中可视情况选用.本书各节都附有适量的习题,并把它们分为基本题与选作题两类,中间用一道横线分开,横线之后的习题和各章的总练习题,读者可在教师指导下挑选一部分进行练习.书末并附有计算题的答案.本书由程其襄教授主编,编写组写出初稿后,经程其襄、周彭年、郑英元修改定稿(郑英元执笔整理).先后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陈昌平、陈美廉、徐钧涛、曹伟杰、杨庆中、黄丽萍、张奠宙、宋国栋等同志.此外,林克伦、华煜铣、顾鹤荣等同志也参加过一些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担任本书主审,先后参加审稿的单位有:上海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学院、西藏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贵阳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以及四川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学院、昆明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甘肃师范大学的同志也对本书上册提出过仔细的修改意见.在审查过程中,大家对原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曾根据这些意见作过许多重大的修改,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恳切希望读者对本书的缺点错误给予批评指正.编者1979.11又及,本书最后定稿时,曾照一九八年五月在上海举行的高等学校理科数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订的《数学分析》大纲作了修订.编者1980.9目 录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1 实数1…………………………………………………………………………………………………………………………………………………… 一 实数及其性质1………………………………………………………………… 二 绝对值与不等式3§2 数集·确界原理4………………………………………………………………………………………………………………………………………… 一 区间与邻域5………………………………………………………………… 二 有界集·确界原理5§3 函数概念10………………………………………………………………………………………………………………………………………………… 一 函数的定义10 二 函数的表示法11……………………………………………………………………………………………………………………………………… 三 函数的四则运算11………………………………………………………………………… 四 复合函数12…………………………………………………………………………… 五 反函数13………………………………………………………………………… 六 初等函数14§4 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16…………………………………………………………………………………………………………………………………… 一 有界函数16………………………………………………………………………… 二 单调函数17………………………………………………………………… 三 奇函数和偶函数19………………………………………………………………………… 四 周期函数19第二章 数列极限§1 数列极限概念23…………………………………………………………………§2 收敛数列的性质28………………………………………………………………§3 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35…………………………………………………………第三章 函数极限§1 函数极限概念42………………………………………………………………… 一 x趋于∞时函数的极限42………………………………………………………… 二 x趋于x0时函数的极限43………………………………………………………§2 函数极限的性质48………………………………………………………………§3 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52…………………………………………………………§4 两个重要的极限56……………………………………………………………… 一 证明limx→0sin xx=156……………………………………………………………… 二 证明limx→∞1+1xx=e56…………………………………………………………§5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59………………………………………………………… 一 无穷小量59………………………………………………………………………… 二 无穷小量阶的比较60……………………………………………………………… 三 无穷大量62………………………………………………………………………… 四 曲线的渐近线64……………………………………………………………………第四章 函数的连续性§1 连续性概念69…………………………………………………………………… 一 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69…………………………………………………………… 二 间断点及其分类71………………………………………………………………… 三 区间上的连续函数72………………………………………………………………§2 连续函数的性质74……………………………………………………………… 一 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74…………………………………………………………… 二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75………………………………………………… 三 反函数的连续性78………………………………………………………………… 四 一致连续性79………………………………………………………………………§3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82…………………………………………………………… 一 指数函数的连续性82……………………………………………………………… 二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83………………………………………………………………第五章 导数和微分§1 导数的概念87…………………………………………………………………… 一 导数的定义87……………………………………………………………………… 二 导函数90…………………………………………………………………………… 三 导数的几何意义91…………………………………………………………………§2 求导法则95………………………………………………………………………… 一 导数的四则运算95…………………………………………………………………2目 录 二 反函数的导数97…………………………………………………………………… 三 复合函数的导数98………………………………………………………………… 四 基本求导法则与公式101…………………………………………………………§3 参变量函数的导数103…………………………………………………………§4 高阶导数106………………………………………………………………………§5 微分110…………………………………………………………………………… 一 微分的概念110…………………………………………………………………… 二 微分的运算法则112……………………………………………………………… 三 高阶微分113……………………………………………………………………… 四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114……………………………………………………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1 拉格朗日定理和函数的单调性119…………………………………………… 一 罗尔定理与拉格朗日定理119…………………………………………………… 二 单调函数123………………………………………………………………………§2 柯西中值定理和不定式极限125……………………………………………… 一 柯西中值定理125………………………………………………………………… 二 不定式极限127……………………………………………………………………§3 泰勒公式134……………………………………………………………………… 一 带有佩亚诺型余项的泰勒公式134……………………………………………… 二 带有拉格朗日型余项的泰勒公式138…………………………………………… 三 在近似计算上的应用140…………………………………………………………§4 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小)值142………………………………………………… 一 极值判别142……………………………………………………………………… 二 最大值与最小值144………………………………………………………………§5 函数的凸性与拐点148…………………………………………………………§6 函数图象的讨论154……………………………………………………………… *§7 方程的近似解155…………………………………………………………………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161…………………………………………… 一 区间套定理与柯西收敛准则161………………………………………………… 二 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163…………………………………………………… *三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等价性166……………………………………………§2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168……………………………………………3目 录 *§3 上极限和下极限172………………………………………………………………第八章 不定积分§1 不定积分概念与基本积分公式176…………………………………………… 一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176…………………………………………………………… 二 基本积分表179……………………………………………………………………§2 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182………………………………………………… 一 换元积分法182…………………………………………………………………… 二 分部积分法187……………………………………………………………………§3 有理函数和可化为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190……………………………… 一 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190………………………………………………………… 二 三角函数有理式的不定积分194………………………………………………… 三 某些无理根式的不定积分195……………………………………………………第九章 定 积 分§1 定积分概念200…………………………………………………………………… 一 问题提出200……………………………………………………………………… 二 定积分的定义201…………………………………………………………………§2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204………………………………………………………§3 可积条件207……………………………………………………………………… 一 可积的必要条件207……………………………………………………………… 二 可积的充要条件208……………………………………………………………… 三 可积函数类209……………………………………………………………………§4 定积分的性质213………………………………………………………………… 一 定积分的基本性质213…………………………………………………………… 二 积分中值定理217…………………………………………………………………§5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定积分计算(续)220…………………………………… 一 变限积分与原函数的存在性220………………………………………………… 二 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224…………………………………………………… 三 泰勒公式的积分型余项227……………………………………………………… *§6 可积性理论补叙231……………………………………………………………… 一 上和与下和的性质231…………………………………………………………… 二 可积的充要条件233………………………………………………………………4目 录第十章 定积分的应用§1 平面图形的面积239………………………………………………………………§2 由平行截面面积求体积243……………………………………………………§3 平面曲线的弧长与曲率247…………………………………………………… 一 平面曲线的弧长247……………………………………………………………… 二 曲率250……………………………………………………………………………§4 旋转曲面的面积253……………………………………………………………… 一 微元法253………………………………………………………………………… 二 旋转曲面的面积254………………………………………………………………§5 定积分在物理中的某些应用255……………………………………………… 一 液体静压力255…………………………………………………………………… 二 引力256…………………………………………………………………………… 三 功与平均功率257………………………………………………………………… *§6 定积分的近似计算259………………………………………………………… 一 梯形法260………………………………………………………………………… 二 抛物线法260………………………………………………………………………第十一章 反常积分§1 反常积分概念264………………………………………………………………… 一 问题提出264……………………………………………………………………… 二 两类反常积分的定义265…………………………………………………………§2 无穷积分的性质与收敛判别270……………………………………………… 一 无穷积分的性质270……………………………………………………………… 二 比较判别法271…………………………………………………………………… 三 狄利克雷判别法与阿贝尔判别法273……………………………………………§3 瑕积分的性质与收敛判别276…………………………………………………附录Ⅰ 微积分学简史281……………………………………………………………附录Ⅱ 实数理论289………………………………………………………………… 一 建立实数的原则289……………………………………………………………… 二 分析290…………………………………………………………………………… 三 分划全体所成的有序集292……………………………………………………… 四 R中的加法294…………………………………………………………………… 五 R中的乘法295…………………………………………………………………… 六 R作为Q的扩充297………………………………………………………………5目 录6目 录 七 实数的无限小数表示299………………………………………………………… 八 无限小数四则运算的定义300……………………………………………………附录Ⅲ 积分表303……………………………………………………………………………………………………………………………………… 一 含有x n的形式303…………………………………………………………… 二 含有a+bx的形式303 三 含有a2±x2,a>0的形式304…………………………………………………… 四 含有a+bx+cx2,b2≠4ac的形式304………………………………………… 五 含有a+bx的形式304………………………………………………………… 六 含有x2±a2,a>0的形式305………………………………………………… 七 含有a2-x2,a>0的形式306………………………………………………… 八 含有sin x或cos x的形式306…………………………………………………… 九 含有tan x,cot x,sec x,csc x的形式307……………………………………… 十 含有反三角函数的形式308……………………………………………………………………………………………………………………… 十一 含有e x的形式308 十二 含有ln x的形式309……………………………………………………………习题答案310………………………………………………………………………………索引330……………………………………………………………………………………人名索引334……………………………………………………………………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1 实 数数学分析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为此,我们先简要叙述实数的有关概念.一 实数及其性质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我们知道实数由有理数与无理数两部分组成.有理数可用分数形式pq(p、q为整数,q≠0)表示,也可用有限十进小数或无限十进循环小数来表示;而无限十进不循环小数则称为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为了以下讨论的需要,我们把有限小数(包括整数)也表示为无限小数.对此我们作如下规定:对于正有限小数(包括正整数)x,当x=a0.a1a2…a n时,其中0≤a i≤9,i=1,2,…,n,a n≠0,a0为非负整数,记x=a0.a1a2…(a n-1)9999…,而当x=a0为正整数时,则记x=(a0-1).9999…,例如2.001记为2.0009999…;对于负有限小数(包括负整数)y,则先将-y表示为无限小数,再在所得无限小数之前加负号,例如-8记为-7.9999…;又规定数0表示为0.0000….于是,任何实数都可用一个确定的无限小数来表示.我们已经熟知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现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定义1 给定两个非负实数x=a0.a1a2…a n…, y=b0.b1b2…b n…,其中a0,b0为非负整数,a k,b k(k=1,2,…)为整数,0≤a k≤9,0≤b k≤9.若有a k=b k,k=0,1,2,…,则称x与y相等,记为x=y;若a0>b0或存在非负整数l,使得a k=b k(k=0,1,2,…,l)而a l+1>b l+1,则称x大于y或y小于x,分别记为x>y或y<x.对于负实数x,y,若按上述规定分别有-x=-y与-x>-y,则分别称x =y与x<y(或y>x).另外,自然规定任何非负实数大于任何负实数.以下给出通过有限小数来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等价条件.为此,先给出如下定义.定义2 设x=a0.a1a2…a n…为非负实数.称有理数x n=a0.a1a2…a n为实数x的n位不足近似,而有理数x n=x n+1 10n称为x的n位过剩近似,n=0,1,2,….对于负实数x=-a0.a1a2…a n…,其n位不足近似与过剩近似分别规定为x n=-a0.a1a2…a n-110n与x n=-a0.a1a2…a n. 注 不难看出,实数x的不足近似x n当n增大时不减,即有x0≤x1≤x2≤…,而过剩近似x n当n增大时不增,即有x0≥x1≥x2≥….我们有以下的命题 设x=a0.a1a2…与y=b0.b1b2…为两个实数,则x>y的等价条件是:存在非负整数n,使得x n>y n,其中x n表示x的n位不足近似,y n表示y的n位过剩近似.关于这个命题的证明,以及关于实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的定义,可参阅本书附录Ⅱ第八节.例1 设x、y为实数,x<y.证明:存在有理数r满足x<r<y. 证 由于x<y,故存在非负整数n,使得x n<y n.令r=12(x n+y n),则r为有理数,且有x≤x n<r<y n≤y,即得x<r<y.为方便起见,通常将全体实数构成的集合记为R,即R={x x为实数}. 实数有如下一些主要性质:1.实数集R对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四则运算是封闭的,即任意两个2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实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0)仍然是实数.2.实数集是有序的,即任意两实数a、b必满足下述三个关系之一:a<b, a=b,a>b.3.实数的大小关系具有传递性,即若a>b,b>c,则有a>c.4.实数具有阿基米德(Archimedes)性,即对任何a、b∈R,若b>a>0,则存在正整数n,使得na>b.5.实数集R具有稠密性,即任何两个不相等的实数之间必有另一个实数,且既有有理数(见例1),也有无理数.6.如果在一直线(通常画成水平直线)上确定一点O作为原点,指定一个方向为正向(通常把指向右方的方向规定为正向),并规定一个单位长度,则称此直线为数轴.任一实数都对应数轴上唯一的一点;反之,数轴上的每一点也都唯一地代表一个实数.于是,实数集R与数轴上的点有着一一对应关系.在本书以后的叙述中,常把“实数a”与“数轴上的点a”这两种说法看作具有相同的含义.例2 设a、b∈R.证明:若对任何正数ε有a<b+ε,则a≤b.证 用反证法.倘若结论不成立,则根据实数集的有序性,有a>b.令ε=a -b,则ε为正数且a=b+ε,但这与假设a<b+ε相矛盾.从而必有a≤b.关于实数的定义与性质的详细论述,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本书附录Ⅱ.二 绝对值与不等式实数a的绝对值定义为a=a,a≥0,-a,a<0.从数轴上看,数a的绝对值|a|就是点a到原点的距离.实数的绝对值有如下一些性质:1.|a|=|-a|≥0;当且仅当a=0时有|a|=0.2.-|a|≤a≤|a|.3.|a|<h-h<a<h;|a|≤h-h≤a≤h(h>0).4.对于任何a、b∈R有如下的三角形不等式:a-b≤a±b≤a+b. 5.|ab|=|a||b|.6.ab=|a||b|(b≠0).下面只证明性质4,其余性质由读者自行证明.由性质2有3§1 实 数-a≤a≤a,-b≤b≤b.两式相加后得到-(a+b)≤a+b≤a+b.根据性质3,上式等价于a+b≤a+b.(1)将(1)式中b换成-b,(1)式右边不变,即得|a-b|≤|a|+|b|,这就证明了性质4不等式的右半部分.又由|a|=|a-b+b|,据(1)式有a≤a-b+b.从而得a-b≤a-b.(2)将(2)式中b换成-b,即得|a|-|b|≤|a+b|.性质4得证.习 题1.设a为有理数,x为无理数.证明: (1)a+x是无理数; (2)当a≠0时,ax是无理数.2.试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不等式的解: (1)x(x2-1)>0; (2)|x-1|<|x-3|; (3)x-1-2x-1≥3x-2.3.设a、b∈R.证明:若对任何正数ε有|a-b|<ε,则a=b.4.设x≠0,证明x+1x≥2,并说明其中等号何时成立.5.证明:对任何x∈R有 (1)|x-1|+|x-2|≥1; (2)|x-1|+|x-2|+|x-3|≥2.6.设a、b、c∈R+(R+表示全体正实数的集合).证明a2+b2-a2+c2≤b-c.你能说明此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吗?7.设x>0,b>0,a≠b.证明a+xb+x介于1与ab之间.8.设p为正整数.证明:若p不是完全平方数,则p是无理数.9.设a、b为给定实数.试用不等式符号(不用绝对值符号)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 (1)|x-a|<|x-b|; (2)|x-a|<x-b; (3)|x2-a|<b.§2 数集·确界原理本节中我们先定义R中两类重要的数集———区间与邻域,然后讨论有界集4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并给出确界定义和确界原理.一 区间与邻域设a 、b ∈R ,且a <b .我们称数集{x |a <x <b}为开区间,记作(a ,b);数集{x |a ≤x ≤b}称为闭区间,记作[a ,b];数集{x |a ≤x <b}和{x |a <x ≤b}都称为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作[a ,b)和(a ,b].以上这几类区间统称为有限区间.从数轴上来看,开区间(a ,b)表示a 、b 两点间所有点的集合,闭区间[a,b]比开区间(a ,b)多两个端点,半开半闭区间[a,b)比开区间(a,b)多一个端点a 等.满足关系式x ≥a 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记作[a ,+∞),这里符号∞读作“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类似地,我们记(-∞,a]={x x ≤a},(a ,+∞)={x x >a},(-∞,a)={x x <a},(-∞,+∞)={x-∞<x <+∞}=R ,其中-∞读作“负无穷大”.以上这几类数集都称为无限区间.有限区间和无限区间统称为区间.设a ∈R ,δ>0.满足绝对值不等式|x -a |<δ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称为点a 的δ邻域,记作U (a;δ),或简单地写作U(a ),即有U(a;δ)={xx -a <δ}=(a -δ,a +δ).点a 的空心δ邻域定义为U °(a;δ)={x 0<x -a <δ},它也可简单地记作U °(a).注意,U °(a;δ)与U(a;δ)的差别在于:U °(a;δ)不包含点a .此外,我们还常用到以下几种邻域:点a 的δ右邻域U +(a;δ)=[a ,a +δ),简记为U +(a);点a 的δ左邻域U -(a;δ)=(a -δ,a],简记为U -(a);(U -(a )与U +(a )去除点a 后,分别为点a 的空心δ左、右邻域,简记为U °-(a)与U °+(a).)∞邻域U(∞)={x |x |>M},其中M 为充分大的正数(下同);+∞邻域U(+∞)={x |x >M};-∞邻域U(-∞)={x |x <-M}.二 有界集·确界原理定义1 设S 为R 中的一个数集.若存在数M (L ),使得对一切x ∈S ,都有x ≤M (x ≥L ),则称S 为有上界(下界)的数集,数M (L )称为S 的一个上界(下界).5§2 数集·确界原理6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若数集S既有上界又有下界,则称S为有界集.若S不是有界集,则称S 为无界集.例1 证明数集N+={n|n为正整数}有下界而无上界.证 显然,任何一个不大于1的实数都是N+的下界,故N+为有下界的数集.为证N+无上界,按照定义只须证明:对于无论多么大的数M,总存在某个正整数n0(∈N+),使得n0>M.事实上,对任何正数M(无论多么大),取n0= [M]+1①,则n0∈N+,且n0>M.这就证明了N+无上界.读者还可自行证明:任何有限区间都是有界集,无限区间都是无界集;由有限个数组成的数集是有界集.若数集S有上界,则显然它有无穷多个上界,而其中最小的一个上界常常具有重要的作用,称它为数集S的上确界.同样,有下界数集的最大下界,称为该数集的下确界.下面给出数集的上确界和下确界的精确定义.定义2 设S是R中的一个数集.若数η满足:(i)对一切x∈S,有x≤η,即η是S的上界;(ii)对任何α<η,存在x0∈S,使得x0>α,即η又是S的最小上界,则称数η为数集S的上确界,记作η=sup S②. 定义3 设S是R中的一个数集.若数ξ满足:(i)对一切x∈S,有x≥ξ,即ξ是S的下界;(ii)对任何β>ξ,存在x0∈S,使得x0<β,即ξ又是S的最大下界,则称数ξ为数集S的下确界,记作ξ=inf S. 上确界与下确界统称为确界.例2 设S={x|x为区间(0,1)中的有理数}.试按上、下确界的定义验证: sup S=1,inf S=0.解 先验证sup S=1:(i)对一切x∈S,显然有x≤1,即1是S的上界.(ii)对任何α<1,若α≤0,则任取x0∈S都有x0>α;若α>0,则由有理数集在实数集中的稠密性,在(α,1)中必有有理数x0,即存在x0∈S,使得x0>α.类似地可验证inf S=0.读者还可自行验证:闭区间[0,1]的上、下确界分别为1和0;对于数集[x]表示不超过数x的最大整数,例如[2.9]=2,[-4.1]=-5.①②sup是拉丁文supremum(上确界)一词的简写;下面的inf是拉丁文infimum(下确界)一词的简写.。
数学分析9.4定积分的性质
第九章 定积分 4 定积分的性质一、定积分的基本性质性质1:若f 在[a,b]上可积,k 为常数,则kf 在[a,b]上也可积,且⎰bakf(x )dx=k ⎰baf(x )dx.证:当k=0时结论成立. 当k ≠0时,∵f 在[a,b]上可积,记J=⎰ba f(x )dx , ∴任给ε>0,存在δ>0,当║T ║<δ时,|i n1i i x △)ξ(f ∑=-J|<|k |ε; 又|i n 1i i x △)ξ(kf ∑=-kJ|=|k|·|i n1i i x △)ξ(f ∑=-J|<|k|·|k |ε=ε,∴kf 在[a,b]上可积, 且⎰b a kf(x )dx=k ⎰ba f(x )dx.性质2:若f,g 都在[a,b]上可积,则f ±g 在[a,b]上也可积,且⎰±bag(x )][f(x )dx=⎰b af(x )dx ±⎰bag(x )dx.证:∵f,g 都在[a,b]上可积,记J 1=⎰ba f(x )dx ,J 2=⎰ba g(x )dx. ∴任给ε>0,存在δ>0,当║T ║<δ时,有|i n1i i x △)ξ(f ∑=-J 1|<2ε,|i n1i i x △)ξ(g ∑=-J 2|<2ε.又|i n1i i i x △)]ξ(g )ξ([f ∑=+-(J 1+J 2) |=|(i n1i i x △)ξ(f ∑=-J 1)+(i n1i i x △)ξ(g ∑=-J 2)|≤|i n1i i x △)ξ(f ∑=-J 1|+|i n1i i x △)ξ(g ∑=-J 2)|<2ε+2ε=ε;|i n 1i i i x △)]ξ(g )ξ([f ∑=--(J 1-J 2) |=|(i n 1i i x △)ξ(f ∑=-J 1)+( J 2-i n1i i x △)ξ(g ∑=)|≤|i n 1i i x △)ξ(f ∑=-J 1|+|i n1i i x △)ξ(g ∑=-J 2)|<2ε+2ε=ε.∴f ±g 在[a,b]上也可积,且⎰±b a g(x )][f(x )dx=⎰b a f(x )dx ±⎰ba g(x )dx.注:综合性质1与性质2得:⎰±ba βg(x )]αf(x ) [dx=α⎰b a f(x )dx ±β⎰ba g(x )dx.性质3:若f,g 都在[a,b]上可积,则f ·g 在[a,b]上也可积.证:由f,g 都在[a,b]上可积,从而都有界,设A=]b ,a [x sup ∈|f(x)|,B=]b ,a [x sup ∈|g(x)|,当AB=0时,结论成立;当A>0,B>0时,任给ε>0,则存在分割T ’,T ”, 使得∑'T i i f x △ω<B 2ε,∑''T i i g x △ω<A 2ε. 令T=T ’+T ”,则对[a,b]上T 所属的每一个△i ,有 ωi f ·g =]b ,a [x ,x sup ∈'''|f(x ’)g(x ’)-f(x ”)g(x ”)|≤]b ,a [x ,x sup ∈'''[|g(x ’)|·|f(x ’)-f(x ”)|+|f(x ”)|·|g(x ’)-g(x ”)|]≤B ωi f +A ωi g .又∑⋅Ti g f i x △ω≤B ∑Ti f i x △ω+A ∑Ti g i x △ω≤B ∑'T i f i x △ω+A ∑''T i g i x △ω<B ·B 2ε+A ·A2ε=ε. ∴f ·g 在[a,b]上可积.注:一般情形下,⎰ba f(x )g(x )dx ≠⎰b af(x )dx ·⎰bag(x )dx.性质4:f 在[a,b]上可积的充要条件是:任给c ∈(a,b),f 在[a,c]与[c,b]上都可积. 此时又有等式:⎰ba f(x )dx=⎰c a f(x )dx+⎰bc f(x )dx. 证:[充分性]∵f 在[a,c]与[c,b]上都可积.∴任给ε>0,分别存在对[a,c]与[c,b]的分割T ’,T ”,使得∑'''T i i x △ω<2ε,∑''''''T i i x △ω<2ε. 令[a,b]上的分割T=T ’+T ”,则有∑Tiix△ω=∑'''Tiix△ω+∑''''''Tiix△ω<2ε+2ε=ε,∴f在[a,b]上可积.[必要性]∵f在[a,b]上可积,∴任给ε>0,存在[a,b]上的某分割T,使∑Tiix△ω<ε. 在T上增加分点c,得分割T⁰,有∑︒︒︒Tiix△ω≤∑Tiix△ω<ε.分割T⁰在[a,c]和[c,b]上的部分,分别构成它们的分割T’和T”,则有∑'' 'Tiix△ω≤∑︒︒︒Tiix△ω<ε,∑''''''Tiix△ω≤∑︒︒︒Tiix△ω<ε,∴f在[a,c]与[c,b]上都可积.又有∑︒︒︒Tiix)△f(ξ=∑'''Tiix)△ξf(+∑''''''Tiix)△ξf(,当║T⁰║→0时,同时有║T’║→0,║T”║→0,对上式取极限,得⎰b a f(x)dx=⎰c a f(x)dx+⎰b c f(x)dx. (关于积分区间的可加性)规定1:当a=b时,⎰baf(x)dx=0;规定2:当a>b时,⎰baf(x)dx=-⎰a b f(x)dx;以上规定,使公式⎰baf(x)dx=⎰c a f(x)dx+⎰b c f(x)dx对于a,b,c的任何大小顺都能成立.性质5:设f在[a,b]上可积. 若f(x)≥0, x∈[a,b],则⎰baf(x)dx≥0. 证:∵在[a,b]上f(x)≥0,∴f的任一积分和都为非负.又f在[a,b]上可积,∴⎰ba f(x)dx=in1iiTx△)f(ξlim∑=→≥0.推论:(积分不等式性)若f,g在[a,b]上都可积,且f(x)≤g(x), x∈[a,b],则有⎰baf(x)dx≤⎰b a g(x)dx.证:记F(x)=g(x)-f(x)≥0, x ∈[a,b],∵f,g 在[a,b]上都可积,∴F 在[a,b]上也可积.∴⎰b a F(x )dx=⎰b a g(x )dx-⎰b a f(x )dx ≥0,即⎰b a f(x )dx ≤⎰ba g(x )dx.性质5:若f 在[a,b]上可积,则|f|在[a,b]上也可积,且 |⎰b a f(x )dx|≤⎰ba |f(x )|dx.证:∵f 在[a,b]上可积,∴任给ε>0,存在分割T ,使∑Ti i f x △ω<ε,由不等式||f(x 1)|-|f(x 2)||≤|f(x 1)-f(x 2)|可得i ||f ω≤i f ω, ∴∑Ti i ||f x △ω≤∑Ti i f x △ω<ε,∴|f|在[a,b]上可积.又-|f(x)|≤f(x)≤|f(x)|,∴|⎰b a f(x )dx|≤⎰ba |f(x )|dx.例1:求⎰11-f(x )dx ,其中f(x)= ⎩⎨⎧<≤<≤.1x 0 ,e ,0x 1-1-2x x-, 解:⎰11-f(x )dx=⎰01-f(x )dx+⎰10f(x )dx=(x 2-x)01-+(-e -x )10=-2-e -1+1=-e -1-1.例2:证明:若f 在[a,b]上连续,且f(x)≥0,⎰ba f(x )dx =0,则 f(x)≡0, x ∈[a,b].证:若有x 0∈[a,b], 使f(x 0)>0,则由连续函数的局部保号性, 存在的x 0某邻域U(x 0,δ)(当x 0=a 或x 0=b 时,则为右邻域或左邻域), 使f(x)≥21f(x 0)>0,从而有⎰baf(x )dx =⎰δ-x a0f(x )dx+⎰+δx δ-x 00f(x)dx+⎰+bδx 0f(x)dx ≥0+⎰+δx δ-x 0002)f(x dx+0=δf(x 0)>0, 与⎰ba f(x )dx =0矛盾,∴f(x)≡0, x ∈[a,b].二、积分中值定理定理:(积分第一中值定理)若f 在[a,b]上连续,则至少存在一点 ξ∈[a,b],使得⎰ba f(x )dx =f(ξ)(b-a).证:∵f 在[a,b]上连续,∴存在最大值M 和最小值m ,由 m ≤f(x)≤M, x ∈[a,b],得m(b-a)≤⎰ba f(x )dx ≤M(b-a),即m ≤⎰baf(x)a -b 1dx ≤M. 又由连续函数的介值性知,至少存在一点ξ∈[a,b],使得f(ξ)=⎰baf(x)a -b 1dx ,即⎰b a f(x )dx =f(ξ)(b-a).积分第一中值定理的几何意义:(如图)若f 在[a,b]上非负连续,则y=f(x)在[a,b]上的曲边梯形面积等于以f(ξ)为高,[a,b]为底的矩形面积.⎰ba f(x)a-b 1dx 可理解为f(x)在[a,b]上所有函数值的平均值.例3:试求f(x)=sinx 在[0,π]上的平均值. 解:所求平均值f(ξ)=⎰π0f(x)π1dx=π1(-cosx)π0|=π2.定理:(推广的积分第一中值定理)若f 与g 在[a,b]上连续,且g(x)在[a,b]上不变号,则至少存在一点ξ∈[a,b],使得g(x )f(x )ba⎰dx =f(ξ)⎰bag(x )dx.证:不妨设g(x)≥0, x ∈[a,b],M,m 分别为f 在[a,b]上的最大,最小值. 则有mg(x)≤f(x)g(x)≤Mg(x), x ∈[a,b],由定积分的不等式性质,有 m ⎰ba g(x )dx ≤g(x )f(x )ba ⎰dx ≤M ⎰b a g(x )dx. 若⎰ba g(x )dx=0,结论成立.若⎰bag(x )dx>0,则有m ≤dxg(x )g(x )dxf(x )b aba⎰⎰≤M.由连续函数的介值性知,至少存在一点ξ∈[a,b],使得f(ξ)=dxg(x )g(x )dxf(x )b aba⎰⎰,即g(x )f(x )b a ⎰dx =f(ξ)⎰ba g(x )dx.习题1、证明:若f 与g 在[a,b]上可积,则i n1i i i 0T x △))g(ηf(ξlim ∑=→=⎰⋅ba g f , 其中ξi , ηi 是△i 内的任意两点. T={△i }, i=1,2,…,n.证:f 与g 在[a,b]上都可积,从而都有界,且fg 在[a,b]上可积. 设|f(x)|<M, x ∈[a,b],则对[a,b]上任意分割T ,有in 1i iix △))g(ηf(ξ∑==in1i iiiix△)]g(ξ-)g(η))[g(ξf(ξ∑=+=i n1i i i x △))g(ξf(ξ∑=+i g in1i i x △ω)f(ξ∑=≤i n1i i i x △))g(ξf(ξ∑=+M i n1i g i x △ω∑=.∴|i n 1i i i x △))g(ηf(ξ∑=-i n 1i i i x △))g(ξf(ξ∑=|≤M i n1i g i x △ω∑=.∴|i n 1i i i 0T x △))g(ηf(ξlim ∑=→-i n 1i i i 0T x △))g(ξf(ξlim ∑=→|≤0T lim →M i n1i g i x △ω∑==0 ∴i n 1i i i 0T x △))g(ηf(ξlim ∑=→=i n1i i i 0T x △))g(ξf(ξlim ∑=→=⎰⋅ba g f .2、不求出定积分的值,比较下列各对定积分的大小.(1)⎰10x dx 与⎰102x dx ;(2)⎰2π0x dx 与⎰2π0sinx dx.解:(1)∵x>x 2, x ∈(0,1),∴⎰10x dx>⎰102x dx.(2)∵x>sinx, x ∈(0,2π],∴⎰2π0x dx>⎰2π0sinx dx.3、证明下列不等式:(1)2π<⎰2π02x sin 21-1dx <2π;(2)1<⎰10x 2e dx<e ;(3)1<⎰2π0x sinx dx<2π;(4)3e <⎰4e e xlnx dx<6. 证:(1)∵1<x sin 21-112<21-11=2, x ∈(0,2π);∴⎰2π0dx <⎰2π02x sin 21-1dx <⎰2π02dx ,又⎰2π0dx =2π;⎰2π02dx=2π; ∴2π<⎰2π2x sin 21-1dx<2π.(2)∵1<2x e <e, x ∈(0,1);∴1=⎰10dx <⎰10x 2e dx<⎰10edx =e.(3)∵π2<x sinx <1,x ∈(0,2π);∴1=⎰2π0dx π2<⎰10x2e dx<⎰2π0dx =2π.(4)令'⎪⎭⎫ ⎝⎛x lnx =x 2lnx -2=0,得x lnx 在[e,4e]上的驻点x=e 2,又e x x lnx ==e 1,e 4x x lnx ==e 2ln4e ,∴在[e,4e]上e 1<x lnx <22elne =e 2;∴3e =⎰4eee1dx <⎰4eexlnx dx<⎰4eee2dx =6.4、设f 在[a,b]上连续,且f(x)不恒等于0. 证明:⎰ba 2[f(x )]dx>0. 证:∵f(x)不恒等于0;∴必有x 0∈[a,b],使f(x 0)≠0. 又由f 在[a,b]上连续,必有x ∈(x 0-δ, x 0+δ),使f(x)≠0,则⎰+δx δ-x 200f >0,∴⎰ba 2[f(x )]dx=⎰δ-x a20f +⎰+δx δ-x 200f +⎰+b δx 20f =⎰+δx δ-x 200f +0>0.注:当x 0为a 或b 时,取单侧邻域.5、若f 与g 都在[a,b]上可积,证明:M(x)=b][a,x max ∈{f(x),g(x)},m(x)=b][a,x min ∈{f(x),g(x)}在[a,b]上也都可积.证:M(x)=21(f(x)+g(x)+|f(x)-g(x)|);m(x)=21(f(x)+g(x)-|f(x)-g(x)|). ∵f 与g 在[a,b]上都可积,根据可积函数的和、差仍可积,得证.6、试求心形线r=a(1+cos θ), 0≤θ≤2π上各点极径的平均值.解:所求平均值为:f(ξ)=⎰2π0a 2π1(1+cos θ)d θ=2πa(θ+sin θ)2π=a.7、设f 在[a,b]上可积,且在[a,b]上满足|f(x)|≥m>0. 证明:f1在[a,b]上也可积. 证:∵f 在[a,b]上可积,∴任给ε>0,有∑Ti i x △ω<m 2ε.任取x ’,x ”∈△i ,则)x f(1''-)x f(1'=)x )f(x f()x f(-)x f(''''''≤2i mω.设f1在△i 上的振幅为ωi -,则ωi -≤2imω. ∴∑Ti -i x △ω≤∑Ti i 2x △ωm 1<2m1·m 2ε=ε,∴f 1在[a,b]上也可积.8、证明积分第一中值定理(包括定理和中的中值点ξ∈(a,b). 证:设f 在[a,b]的最大值f(x M )=M, 最小值为f(x m )=m , (1)对定理:当m=M 时,有f(x)≡m, x ∈[a,b],则ξ∈[a,b]. 当m<M 时,若m(b-a)=⎰b a f(x )dx ,则⎰ba m]-[f(x )dx=0,即f(x)=m , 而f(x)≥m ,∴必有f(x)≡m ,矛盾. ∴⎰ba f(x )dx >m(b-a). 同理可证:⎰ba f(x )dx <M(b-a).(2)对定理:不失一般性,设g(x)≥0, x ∈[a,b]. 当m=M 或g(x)≡0, x ∈[a,b]时,则ξ∈[a,b].当m<M 且g(x)>0, x ∈[a,b]时,若M ⎰ba g dx-⎰ba fg dx=⎰ba f)g -(M dx=0, 由(M-f)g ≥0,得(M-f)g=0. 又g(x)>0,∴f(x)≡M ,矛盾. ∴⎰ba fg dx <M ⎰ba g dx. 同理可证:⎰ba fg dx>m ⎰ba g dx. ∴不论对定理还是定理,都有ξ≠x M 且ξ≠x m .由连续函数介值定理,知ξ∈(x m ,x M )⊂(a,b)或ξ∈(x M ,x m )⊂(a,b),得证.9、证明:若f 与g 都在[a,b]上可积,且g(x)在[a,b]上不变号,M,m 分别为f(x)在[a,b]上的上、下确界,则必存在某实数μ∈[m,M],使得g(x )f(x )ba⎰dx =μ⎰bag(x )dx.证:当g(x)≡0, x ∈[a,b]时,g(x )f(x )ba ⎰dx =μ⎰bag(x )dx=0.当g(x)≠0时,不妨设g(x)>0,∵m ≤f(x)≤M, x ∈[a,b], ∴m ⎰ba g(x )dx ≤g(x )f(x )ba ⎰dx ≤M ⎰bag(x )dx ,即m ≤dxg(x )g(x )dxf(x )b aba⎰⎰≤M.∴必存在μ∈[m,M],使g(x )f(x )b a ⎰dx =μ⎰ba g(x )dx.10、证明:若f 在[a,b]上连续,且⎰b a f(x )dx=⎰ba x f(x )dx=0,则在(a,b)内至少存在两点x 1,x 2,使 f(x 1)=f(x 2)=0. 又若⎰ba 2f(x )x dx=0,则f 在(a,b)内是否至少有三个零点证:由⎰ba f =0知,f 在(a,b)内存在零点,设f 在(a,b)内只有一个零点f(x 1), 则由⎰ba f =⎰1x a f +⎰b x 1f 可得:⎰1x a f =-⎰bx 1f ≠0. 又f 在[a,x 1]与[x 1,b]不变号,∴⎰ba x f =⎰1x a x f +⎰b x 1xf =ξ1⎰1x a f +ξ2⎰b x 1f =(ξ2-ξ1)⎰bx 1f ≠0, (a<ξ1<x 1<ξ2<b),矛盾.∴f 在(a,b)内至少存在两点x 1,x 2,使 f(x 1)=f(x 2)=0.记函数g=xf(x),则g 在[a,b]上连续,且⎰b a g(x )dx=⎰ba x f(x )dx=0, 又⎰ba x g(x )dx=⎰ba 2f(x )x dx=0,即有⎰b a g(x )dx=⎰ba x g(x )dx=0,∴g=xf(x)在(a,b)内至少存在两个零点,若f 在(a,b)内至少存在三个零点f(x 1)=f(x 2)=f(x 3)=0,则 g(x 1)=x 1f(x 1)=g(x 2)=x 2f(x 2)=g(x 3)=x 3f(x 3)=0,即g=xf(x)在(a,b)内至少存在三个零点g(x 1)=g(x 2)=g(x 3)=0,矛盾, ∴f 在[a,b]上连续,且⎰ba f(x )dx=⎰b a x f(x )dx=⎰ba 2f(x )x dx=0,则 f 在(a,b)内至少存在两个零点.11、设f 在[a,b]上二阶可导,且f ”(x)>0. 证明:(1)f ⎪⎭⎫⎝⎛+2b a ≤⎰-b a f(x)a b 1dx ; (2)又若f(x)≤0, x ∈[a,b],则有f(x)≥⎰-baf(x)a b 2dx, x ∈[a,b].证:(1)令x=a+λ(b-a), λ∈(0,1),则⎰-baf(x)a b 1dx=⎰+10a)]-λ(b f[a d λ, 同理,令x=b-λ(b-a),也有⎰-ba f(x)ab 1dx=⎰-10a)]-λ(b f[b d λ,则 ⎰-b a f(x)a b 1dx=⎰-++10a)]}-λ(b f[b a)]-λ(b {f[a 21d λ. 又f 在[a,b]上二阶可导,且f ”(x)>0,∴f 在[a,b]上凹,从而有21{f[a+λ(b-a)]+f[b-λ(b-a)]}≥f{21[a+λ(b-a)]+21f[b-λ(b-a)]}=f ⎪⎭⎫ ⎝⎛+2b a . ∴⎰-b a f(x)a b 1dx ≥⎰⎪⎭⎫ ⎝⎛+102b a f d λ=f ⎪⎭⎫⎝⎛+2b a . (2)令x=λb+(1-λ)a ,由f 的凹性得⎰-ba f(x)ab 1dx=⎰+10λ)a]}-f[(1b) {f(λd λ≤⎰+10λ)f(a)]-(1f(b) [λd λ =f(b)1022λ+ f(a)1022λ)-(1-=2f(b)f(a)+. 不妨设f(a)≤f(b),则f(a)≤f(x)≤0, x ∈[a,b],又f(b)≤0, ∴⎰-ba f(x)ab 2dx ≤f(a) +f(b)≤f(x).12、证明:(1)ln(1+n)<1+21+…+n1<1+lnn ;(2)lnnn 1211limn +⋯++∞→=1. 证:(1)对函数f(x)=x1在[1,n+1]上取△i =1作分割,并取△i 的左端点为ξi ,则和数∑=n1i i 1是一个上和,∴⎰+1n 1x 1dx<∑=n 1i i1,即ln(n+1)< 1+21+…+n1;同理,取△i 的右端点为ξi ,则和数∑=+1-n 1i 1i 1是一个下和,∴∑=+1-n 1i 1i 1<⎰n 1x 1dx , 即21+…+n 1<lnn ,∴1+21+…+n1<1+lnn. 得证.(2)由(1)知ln(1+n)<1+21+…+n 1<1+lnn ,∴lnn 1)ln(n +<lnnn 1211+⋯++<1+lnn 1; 又lnn 1)ln(n lim n +∞→=1n n lim n +∞→=1;∞→n lim (1+lnn 1)=1;∴lnnn 1211lim n +⋯++∞→=1.。
9-4——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件PPT
0, [a,c]与[c,b]上分割T与T, 使得
T
ixi
2
,
T
ixi
2
.
令 T T T, 它是 [a, b] 的一个分割,
ixi ixi ixi .
T
T
T
数学分析 第九章 定积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定积分的性质
定积分的性质
积分中值定理
因此, f 在 [a, b] 上可积.
(必要性) 已知 f 在[a,b]上可积, 则 0, T ,
b
f ( x)dx.
a
a
数学分析 第九章 定积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定积分的性质
定积分的性质
积分中值定理
性质2
若 f , g 在 [a, b] 上可积, 则 f g 在 [a, b] 上可积,
且
b
( f ( x) g( x))dx
b
f ( x)dx
b
g( x)dx.
a
a
a
证
记 J1
0,
存在分割T,使if xi T
; 又存在分
2M
割 T ,使
T
ig Δxi
2M
.
令T T T ( T 表示把 T 与 T 的所有分割点合
并而成的新分割 ), 则
数学分析 第九章 定积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定积分的性质
定积分的性质
积分中值定理
fg i
sup
f ( x)g( x) f ( x)g( x)
n
f (i )Δ xi J
i 1
. k 1
从而
数学分析 第九章 定积分
后退 前进 目录 退出
数学分析(华东师大版)上第九章9-4
以 [a,b]为底, f ( ) 为高的矩形面积.而
f ( ) 1
b
f (x)dx
ba a
可理解为 f ( x) 在 [a,b] 上所有函数值的平均值, 这
是有限个数的算术平均值的推广.
定理9.8 ( 推广的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前页 后页 返回
n
f (i )Δ xi J1
i 1
,
2
n
g(i )Δ xi J2
i 1
.
2
从而
n
[ f (i ) g(i ) ]Δ xi (J1 J2 )
i 1
n
n
f (i )Δxi J1 g(i )Δxi J2
i 1
当 x ( x0 , x0 ) [a, b] 时,
g(x)
f
(x)
1[ 2
g( x0 )
f
( x0 )
].
由此推得
前页 后页 返回
b
a [ g( x) f ( x) ] d x
[ x0 g( x) f ( x) ]dx [ x0 g( x) f ( x) ]d x
i 1
.
22
因此,f ± g 在 [ a, b ] 上可积, 且
前页 后页 返回
b
b
b
a ( f ( x) g( x))dx a f ( x)dx a g( x)dx.
性质3 若 f , g 在 [a, b] 上可积,则 f g 在 [a, b] 上
也可积.
证 因 f , g 在 [a, b] 上可积,故在 [a,b] 上都有界,
1
b
数学分析610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数学分析》(610)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一、参考书目:1.《数学分析》第四版(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数学分析》(上、下册)盛炎平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考试大纲:(第一章~第二十二章,所有带*号的部分不用看)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数集的确界,确界原理.第二章数列极限极限定义,收敛数列性质,单调有界原理,重要极限.第三章函数极限函数极限定义,函数极限性质,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渐近线.第四章函数连续性函数连续概念,间断点分类,连续函数的性质,一致连续的概念.第五章导数与微分导数概念,导数几何意义,求导法则,基本求导公式,参变量函数求导,高阶导数,微分的概念,几何意义.第六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柯西中值定理,不定式极限的罗必达法则,泰勒公式,,函数极值的判定,最值问题,函数凹凸性的判定.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了解刻画实数完备性定理的内容.第八章不定积分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概念,基本积分公式,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第九章定积分定积分概念,定积分性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变限积分和原函数存在定理,积分中值定理,计算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第十章定积分应用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立体体积,曲线弧长,旋转曲面面积.第十一章反常积分无穷积分和瑕积分的概念和性质,非负无穷积分和瑕积分的比较判别法,一般无穷积分和瑕积分的狄立克莱判别法和阿贝尔判别法.第十二章数项级数级数收敛的定义,级数的性质,正项级数的比较、根值、比值判别法,一般项级数的阿贝尔判别法和狄立克雷判别法.第十三章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函数列的一致收敛性,一致收敛的柯西准则及充要条件,一致收敛函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性质,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概念,判别法,一致收敛函数项级数的性质.第十四章幂级数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收敛域,收敛半径的计算,幂级数的性质,泰勒级数,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第十五章傅立叶级数三角级数,正交系,收敛定理,周期函数的傅里叶展开,偶函数与奇函数的傅里叶级数与展开.第十六章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第十七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偏导数的概念,全微分的概念,偏导数的几何意义,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第十八章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了解隐函数定理,会隐函数求导,曲线的切线,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条件极值问题.第十九章含参积分该章不考察.第二十章曲线积分第一型曲线积分定义与计算,第二型曲线积分的定义与计算,两类积分的联系.第二十一章重积分二重积分的概念、性质,直角坐标计算,极坐标计算,格林公式,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三重积分的定义,性质,利用直角坐标计算,柱坐标计算,球坐标计算.第二十二章曲面积分第一型曲面积分定义与计算,第二型曲面积分的定义与计算,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三、试卷结构:1.概念简答题;2.计算题;3.证明题.。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第4版)(上册)(课后习题 定积分)【圣才出品】
第9章 定积分§1 定积分概念1.按定积分定义证明:证明:对于[a ,b]的任一分割,任取,f (x )=k 相应的积分和为从而可取δ为任何正数,只要使,就有根据定积分定义有2.通过对积分区间作等分分割,并取适当的点集,把定积分看作是对应的积分和的极限,来计算下列定积分:解:(1)因f (x )=x 3在[0,1]上连续,所以f (x )在[0,1]上可积.对[0,1]进行n 等分,记其分割为,取为区间的右端点,i =1,2,…,n ,得(2)同(1),有(3)由在[a,b]上连续知,f(x)在[a,b]上可积,对[a,b]进行n等分,记其分割为,则,取为区间的右端点,i=1,2,…,n,得(4)同(3),取,得§2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1.计算下列定积分:解:(7)先求原函数,再求积分值:2.利用定积分求极限:解:(1)把极限化为某一积分的极限,以便用定积分来计算,为此作如下变形:这是函数在区间[0,1]上的一个积分和的极限.这里所取的是等分分割,,而恒为小区间的右端点,i=1,2,…,n.所以有(2)不难看出,其中的和式是函数在区间[0,1]上的一个积分和.所以有(3)(4)3.证明:若f在[a,b]上可积,F在[a,b]上连续,且除有限个点外有F'(X)=f(x),则有证明:对[a,b]作分割,使其包含等式F'(x)=f(x)不成立的有限个点为部分分点,在每个小区间上对F (x )使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则分别存在,使于是因为f 在[a ,b]上可积,所以令,有§3 可积条件1.证明:若T '是T 增加若干个分点后所得的分割,则证明:设T 增加p 个分点得到T ',将p 个新分点同时添加到T ,和逐个添加到T ,都同样得到T ',所以我们只需证p =1的情形.在T 上添加一个新分点,它必落在T 的某一小区间内,而且将分为两个小区间,记作与.但T 的其他小区间(i≠k)仍旧是新分割T 1所属的小区间,因此,比较的各个被加项,它们之间的差别仅仅是前者中的一项换为后者中的两项.又因函数在子区间上的振幅总是小于其在区间上的振幅,即有.故即一般的,对增加一个分点得到,就有这里,故2.证明:若f(x)在[a,b]上可积,[α,β][a,b],则f(x)在[α,β]上也可积.证明:已知f(x)在[a,b]上可积,故任给ε>0,存在对[a,b]的某分割T,使得,在T上增加两个分点α,β,得到一个新的分割T',则由上题结论知分割T'在[α,β]上的部分,构成[α,β]的一个分割,记为T*,则有故由可积准则知,f(x)在[α,β]上可积.3.设f、g均为定义在[a,b]上的有界函数.证明:若仅在[a,b]中有限个点处f(x)≠g(x),则当f在[a,b]上可积时,g在[a,b]上也可积,且证明:设f(x)与g(x)在[a,b]上的值仅在k个点处不同,记,由于f (x )在[a ,b]上可积.存在,使当时,有令,则当时,有当时,,所以上式中至多仅有k项不为0,故这就证明g(x)在[a,b]可积,且。
09数学分析教案_(华东师大版)第九章_定积分第四节定积分的性质
§4 定积分的性质一 定积分的基本性质性质1 若f(x)在[a,b]上可积,k 为常数,则kf(x)在[a,b]上也可积,且()()bbaakf x dx k f x dx =⎰⎰证明 当k=0时结论显然成立。
当k ≠0时,由于11|()||||()|,()n nbi i i i ai i kf x kJ k f x J J f x dx ξξ==∆-=⋅∆-=∑∑⎰,当f(x)在[a,b]上可积时,由定义,任给ε>0,存在δ>0,当||T||<δ时1|()|,niii f x J k εξ=∆-<∑从而1|()|niii kf x kJ ξε=∆-<∑,即kf(x)在[a,b]上可积,且()()bbaakf x dx kJ k f x dx ==⎰⎰。
性质2 若f(x)、g(x)在[a,b]上均可积,则f(x)±g(x)在[a,b]上也可积,且[()()]()()b bbaaaf xg x dx f x dx g x dx ±=±⎰⎰⎰性质1与性质2是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合并[()()]()()bb baaakf x lg x dx k f x dx l g x dx +=+⎰⎰⎰,其中k,l为常数。
性质3 若f(x)、g(x)在[a,b]上均可积,则f(x) g(x)在[a,b]上也可积。
证明 若f(x)、g(x)在[a,b]上均可积,从而都有界,设[,][,]sup |()|,sup |()|,x a b x a b A f x B g x ∈∈==且A>0,B>0(否则f(x)、g(x)至少有一个恒为零值函数,于是f(x)g(x)也为零值函数,结论显然成立)。
任给ε>0,由f(x)、g(x)可积,必分别存在分割T',T'',使得,22f g i i i i T T x x BAεεωω'''∆<∆<∑∑,令T=T'+T''(把T'、T''的所有分割点合并而成的一个新的分割T )对于[a,b]上T 所属的每一个∆i ,有,sup |()()()()|if g i x x f x g x f x g x ω⋅'''∈∆''''''=-,,sup |()||()()|sup |()||()()|iif g i i x x x x B g x f x f x f x g x g x A ωω''''''∈∆∈∆'''''''''⋅-+⋅-+≤≤利用§3习题第1题可知22f g f g f g i i i i i i i i i i TTTT T x B x A x B x A x B A BAεεωωωωωε⋅'''∆=∆+∆∆+∆<⋅+⋅=∑∑∑∑∑≤这就证得若f(x)g(x)在[a,b]上可积.一般情形下()()()()bbbaaaf xg x dx f x dx g x dx ≠⋅⎰⎰⎰性质4 f(x)在[a,b]上可积的充要条件是:任给c ∈(a,b),f(x)在[a,c]与[c,b]上都可积。
(完整版)09数学分析教案_(华东师大版)第九章_定积分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变限积分和原函数存在性
§5 微积分基本定理。
定积分计算(续)教学要求:熟练地掌握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并能解决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并能解决计算问题. 引入当函数的可积性问题告一段落,并对定积分的性质有了足够的认识之后,接着要来解决一个以前多次提到过的问题—在定积分形式下证明连续函数必定存在原函数。
一。
变限积分与原函数的存在性设f (x)在[a ,b ]上可积,根据定积分的性质4,对任何x ∈[a,b ],f(x)在[a,x]上也可积,于是由()()xax f t dt Φ=⎰,x ∈[a ,b ]定义了一个以积分上限x 为自变量的函数,称为变上限的定积分,类似地又可定义变下限的定积分,()()bxx f t dt ψ=⎰,x ∈[a,b],统称为变限积分。
注意在变限积分中不可再把积分变量写成x,以免与积分上下限的x 相混淆。
变限积分所定义的函数有着重要性质,由于()()b xxbf t dt f t dt =-⎰⎰,因此只讨论变上限积分的情形。
定理9。
9 若f (x )在[a,b]上可积,则()()xa x f t dt Φ=⎰,x ∈[a,b]是连续函数。
证明 对[a,b ]上任一确定的点x,只要x+x ∈[a,b ],则()()()x xx x xaaxf t dt f t dt f t dt +∆+∆∆Φ=-=⎰⎰⎰,因f(x )在[a ,b ]上有界,可设|f (t)|≤M ,t ∈[a,b],于是当Dx>0时有|||()||()|x xx xxxM f t dt f t dt x +∆+∆∆Φ=∆⎰⎰≤≤,当Dx<0时有||||M x ∆Φ∆≤,由此得到0lim 0x ∆→∆Φ=,即证得在点x处连续。
由x 得任意性,(x )在[a,b ]上处处连续。
定理9。
10原函数存在定理 若f(x )在[a,b ]上连续,则F(x)在[a ,b ]上处处可导,且F'(x )=f (x),即()()(),[,]xad x f t dt f x x a b dx 'Φ==∈⎰证明 对[a ,b]上任一确定的x ,当Dx ≠0且x+Dx ∈[a ,b]时,根据积分第一中值定理得,1()(),01x xx f t dt f x x x xθθ+∆∆Φ==+∆∆∆⎰≤≤,由于f (x )在点x 处连续,故有00()lim lim ()()x x x f x x f x x θ∆→∆→∆Φ'Φ==+∆=∆,由于x 在[a,b]上的任意性,证得F(x)是f (x)在[a,b ]上的一个原函数。
《数学分析考试大纲》
《数学分析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数学分析》课程考试是由经系办公室审查后具有考试资格的学生参加的结业考试,以此成绩确定该学生本课程结业、通过还是重修。
因此,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数学分析》考试,要发挥《数学分析》作为基础课程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又要注重考查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Ⅱ.考试要求作为数学分析试题的命题范围是数学分析《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
《数学分析》是数学类各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数学分析》课程的考试,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数学分析的论证方法,具备较熟练的演算技能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Ⅲ.考试内容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一、考试内容1、实数(1)实数及性质。
(2)绝对值与不等式。
2、数集、确界原理(1)区间与邻域。
(2)有界集与无界集。
(3)上确界与下确界,确界定理。
3、函数概念(1)函数的定义。
(2)函数的几种常用表示。
(3)函数四则运算。
(4)复合函数。
(5)反函数。
(6)初等函数,基本初等函数,非初等函数。
4、具有某些特征的函数(1)有界函数,无界函数。
(2)单调函数与反函数:单调函数,严格单调函数。
(3)奇函数与偶函数。
(4)周期函数。
二、考试具体要求(1)了解实数域及性质。
(2)掌握几种不等式及应用。
(3)熟练掌握邻域、上确界、下确界的概念和确界原理。
(4)牢固掌握函数复合、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及其某些特性(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有界性等)。
第二章数列极限一、考试内容1、极限概念(1)数列极限定义,数列的收敛与发散性。
(2)无穷小数列。
2、收剑数列的性质收剑数列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保不等式性、迫敛性(或称两边夹法则)和四则运算法则。
子列、平凡子列和非平凡子列及其有关性质。
3、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1)单调有界定理。
(2)柯西收敛准则。
二、考试具体要求(1)熟练掌握数列极限的定义。
(2)掌握收敛数列的若干性质。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分析第9章
12 n
i
T {0, , , , } , i xi
nn n
n
i ,i 1,2, , n .则
1 dx 0 1 x2
n
lim f ( i ) xi
T 0i 1
1n lim n n i 11
1 ( i )2
e3
2. 利用定积分求极限 .
1
(1) lim n
n4
(1
23
n3 )
1
1
(2) lim n n
(n
1)2
(n 2)2
1 (n n) 2
1
1
(3)
lim
n
n(
n2
1
n2
22
(4) lim
1 (sin
2 sin
nn
n
n
知识点窍 定积分求极限 .
1 2 n2 )
n1
sin
)
n
逻辑推理 由定积分的定义知,若 f (x) 在 [a,b] 上可积,则可对 [a, b] 用某种特定的分法,
1 exdx
0
lim
nk
en
1
n k1
n
lim
1
n
k
en
n
nk 1
1
1 en (1 e)
lim nn
1
1 en
1 lim 1 [1 n n n 1 [1
( 1)](1 e) n 1 ( 1 )] nn
e 1.
( 3)将 [ a, b] n 等分,分点为
k1
k
在区间 [ a
(b a), a (b
n
n
a k (b a) , k =0 , 1,…, n . n k
数学分析PPT课件第四版华东师大研制 第9章 定积分
注2 条件 (i)不是必要条件, 以后将举例说明, 存在
函 数 f 在 [a, b] 上有间断点, 但 f 在 [a, b]上仍可
积.
例2 求 b xndx. a
解
b xndx xn1 b 1 (bn1 an1 ).
a
n1a n1
前页 后页 返回
1
例3 求 2
dx
.
0 1 x2
解
1 2
dx
f
(
x)dx
F
(
x)
b a
F(b) F(a).
前页 后页 返回
证 因 f 在 [a, b] 上一致连续, 则 0, 0, 当 x, x [a, b], | x x | 时,
| f ( x) f ( x) | .
任取 i [ xi1, xi ], i 1, 2, , n. 又 F 在 [ xi1, xi ]
S lim
n
i
1
2
1
n i 1
n
n
lim 1
n
i 12
n n 3 i 1
lim
n
n
1n2n
6n3
1
1 3
.
注 这里利用了连续函数的可积性.因为可积,所
以可取特殊的分割(等分)和特殊的介点i
i
1. n
前页 后页 返回
§2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显然, 按定义计算定积分非常困难, 须寻找新的途径计算定积分. 在本节中, 介绍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从而建立了 定积分与不定积分之间的联系, 大大简 化了定积分的计算.
与 i [ xi1, xi ] ( i 1, 2, , n) 如何选取, 都有
于是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分析(华东师大)第九章定积分第九章定积分§1 定积分概念一问题提出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是积分学中的两大基本问题.求不定积分是求导数的逆运算, 定积分则是某种特殊和式的极限,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现在先从两个例子来看定积分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1 . 曲边梯形的面积设 f 为闭区间[ a , b] 上的连续函数,且 f ( x ) ≥0. 由曲线y = f ( x ) , 直线x = a , x = b 以及x 轴所围成的平面图形(图9 - 1) , 称为曲边梯形.下面讨论曲边梯形的面积( 这是求任何曲线边界图形面积的基础) .图9 - 1 图9 - 2 在初等数学里, 圆面积是用一系列边数无限增多的内接( 或外切) 正多边形面积的极限来定义的.现在我们仍用类似的办法来定义曲边梯形的面积.在区间[ a , b] 内任取n - 1 个分点,它们依次为a = x0 < x1 < x2 < < x n - 1 < x n = b,这些点把[ a , b] 分割成n 个小区间[ x i - 1 , x i ] , i = 1 , 2 , , n .再用直线x = x i , i = 1 , 2, , n - 1把曲边梯形分割成n 个小曲边梯形( 图9 - 2 ) .在每个小区间[x i - 1 , x i ]上任取一点ξi , 作以 f (ξi ) 为高,[ x i - 1 , x i ]为底的小矩形.当分割[ a , b] 的分点较多,又分割得较细密时,由于 f 为连续函数, 它在每个小区间上的值变化不大, 从而可用这些小矩形的面积近似替代相应小曲边§1 定积分概念201梯形的面积.于是,这n 个小矩形面积之和就可作为该曲边梯形面积S 的近似值,即nf (ξi )Δx i (Δx i = x i - x i - 1 ) . ( 1)S ≈ ∑i = 1注意到(1 ) 式右边的和式既依赖于对区间[ a , b]的分割,又与所有中间点ξi ( i = 1 , 2 , , n ) 的取法有关.可以想象,当分点无限增多,且对[ a , b] 无限细分时,如果此和式与某一常数无限接近, 而且与分点x i 和中间点ξi 的选取无关, 则就把此常数定义作为曲边梯形的面积S .2 . 变力所作的功设质点受力 F 的作用沿x 轴由点a 移动到点b, 并设 F 处处平行于x 轴(图9 - 3 ) .如果 F 为常力,则它对质点所作的功为W = F( b - a) .现在的问题图9 - 3是,F 为变力,它连续依赖于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x , 即F = F( x) , x ∈[ a , b] 为一连续函数,此时 F 对质点所作的功W 又该如何计算?由假设F( x ) 为一连续函数,故在很小的一段位移区间上F( x ) 可以近似地看作一常量.类似于求曲边梯形面积那样, 把[ a , b] 细分为n 个小区间[x i - 1 , x i ] ,Δx i = x i - x i - 1 , i = 1 , 2 , , n ; 并在每个小区间上任取一点ξi , 就有F( x) ≈F(ξi ) , x ∈[ x i - 1 , x i ] , i = 1 , 2 , , n .于是,质点从x i - 1 位移到x i 时,力 F 所作的功就近似等于F(ξi )Δx i , 从而nW ≈∑F(ξi )Δx i . ( 2)i = 1同样地,对[ a , b] 作无限细分时,若(2 ) 式右边的和式与某一常数无限接近,则就把此常数定义作为变力所作的功W .上面两个例子, 一个是计算曲边梯形面积的几何问题, 另一个是求变力作功的力学问题, 它们最终都归结为一个特定形式的和式逼近.在科学技术中还有许多同样类型的数学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思想方法概括说来就是“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这就是产生定积分概念的背景.二定积分的定义定义1设闭区间[ a, b] 内有n - 1 个点,依次为a = x0 < x1 < x2 < < x n - 1 < x n = b,它们把[ a , b] 分成n 个小区间Δi = [ x i - 1 , x i ] , i = 1 , 2 , , n .这些分点或这些闭子区间构成对[ a , b] 的一个分割,记为T= { x0 , x1 , , x n } 或{Δ1 ,Δ2 , ,Δn } .小区间Δi 的长度为Δx i = x i - x i - 1 , 并记∫∫ 202第九章 定 积 分称为分割 T 的模 .‖ T ‖ = max {Δ x i } ,1 ≤ i ≤ n注 由于 Δ x i ≤‖ T ‖ , i = 1 , 2 , , n , 因此 ‖ T ‖可 用来 反映 [ a , b] 被 分 割的细密程度 .另外 , 分割 T 一旦给出 , ‖ T ‖就随之而确定 ; 但是 , 具有同 一细 度‖ T ‖的分割 T 却有无限多个 .定义 2 设 f 是定义在 [ a , b] 上的 一个 函数 .对于 [ a , b] 的一 个 分割 T = {Δ1 , Δ2 ,,Δn } , 任取点 ξi ∈Δi , i = 1 , 2 , , n , 并作和式n ∑ i = 1f (ξi )Δx i . 称此和式为函数 f 在 [ a , b] 上的一个积分和 , 也称黎曼和 .显然 , 积分和既与分割 T 有关 , 又与所选取的点集 {ξi } 有关 .定义 3 设 f 是定义在 [ a , b] 上的 一个 函数 , J 是一 个确 定的实 数 .若对 任 给的正数 ε, 总存在某一正数 δ, 使得对 [ a , b] 的任何分割 T , 以及在其上任意选 取的点集 {ξi } , 只要‖ T ‖< δ, 就有 n∑i = 1f (ξi)Δx i- J < ε,则称函数 f 在区间 [ a , b] 上可积 或黎 曼可 积 ; 数 J 称为 f 在 [ a , b] 上 的 定积 分 或黎曼积分 , 记作bJ =f ( x) d x . ( 3)a 其中 , f 称为被积函数 , x 称为积分变量 , [ a , b] 称为积分 区间 , a 、b 分别 称为 这 个定积分的下限和上限 .以上定义 1 至定义 3 是定积分抽象 概念 的完 整叙述 .下 面是 与定积 分概 念 有关的几点补充注释 .注 1 把定积分定 义的 ε- δ说法和 函数极限 的ε- δ说法相 对照 , 便会 发 现两者有相似的陈述方式 , 因此我们也常用极限符号来表达定积分 , 即把它写作J = lim‖ T ‖ → 0n∑i = 1bf (ξi)Δx i= f ( x )d x . ( 4)a然而 , 积 分 和 的 极 限 与 函 数 的 极 限 之 间 其 实 有 着 很 大 的 区 别 : 在 函 数 极 限 lim x → af ( x) 中 , 对每一个极限变量 x 来说 , f ( x ) 的值是唯 一确定 的 ; 而 对于积分 和 的极限而言 , 每一个‖ T ‖并不唯一对应积分和的一个值 .这使得积 分和的极 限 要比通常的函数极限复杂得多 . 注 2 可积性是函数的又一分析性质 .稍后 ( 定理 9 .3) 就会知道连续函数是 可积的 , 于是本节开头两个实例都可用定积分记号来表示 :1) 连 续 曲 线 y = f ( x) ≥ 0 在 [ a , b] 上 形 成 的 曲 边 梯 形 面 积 为∫∫∫i i §1 定积分概念203bS =f ( x ) d x ; a2) 在 连 续 变 力 F ( x ) 作 用 下 , 质 点 从 a 位 移 到 b 所 作 的 功 为 W =bF( x )d x . a 注 3 ( 定积 分的几 何意 义 ) 由 上 述 1) 看到 , 对 于 [ a , b] 上 的 连 续 函 数 f , 当 f ( x) ≥0 , x ∈ [ a , b] 时 , 定积 分 (3 ) 的几 何 意义就是该曲边梯形的面积 ; 当 f ( x ) ≤0 ,bx ∈ [ a , b] 时 , 这 时 J = -[ - f ( x) ] d xa 是位 于 x 轴 下 方 的 曲 边 梯形面积的 相 反图 9 - 4数 , 不妨称之为“ 负面积”; 对于一般非定号的 f ( x ) 而 言 ( 图 9 - 4 ) , 定积 分 J 的 值则是曲线 y = f ( x ) 在 x 轴 上方 部分所 有曲 边梯 形的 正面 积与 下 方部 分所 有 曲边梯形的负面积的代数和 .注 4 定积分作为积分和的极限 , 它的值只与被积函数 f 和积分区间 [ a,b] 有关 , 而与积分变量所用的符号无关 , 即b b b∫f ( x ) d x =∫f ( t ) d t =∫f (θ) d θ =.aaa例 1 求 在 区 间 [ 0 , 1 ] 上 , 以抛 物 线 y = x 2为 曲 边 的 曲 边 三 角 形 的 面 积 ( 图 9 - 5) .解 由注 3 , 因 y = x 2在 [ 0 , 1] 上连 续 , 故所 求面积为1S =∫x 2d x =limn∑ξ2Δ x .‖ T ‖ → 0 i = 1为求得此极限 , 在定 积 分 存 在的 前 提 下 , 允 许 选 择某种特殊的分割 T 和特殊的点集 {ξi } .在此只 需取等分分割 :T = { 0 , 1, 2 , , n - 1 , 1} , ‖ T ‖ = 1;n i - 1 n ni - 1in 图 9 - 5并取 ξi =n ∈ n , n , i = 1 , 2 , , n .则有 nS = lim ∑i - 1 · 1 = lim 1 n( i - 1) 2n → ∞i = 1nnn →∞3∑i = 12= limn →∞ ( n - 1) n (2 n - 1 ) 16 n3=3.n∫∫∫204 第九章定积分习题1 .按定积分定义: bk d x = k( b - a) . a2 . 通过对积分区间作等分分割,并取适当的点集{ξi } , 把定积分看作是对应的积分和的极限,来计算下列定积分:( 1∫)nx3 d x; 提示: ∑i3 = 1 n2 ( n + 1 )20 i= 1 41 b( 2∫)e x d x;(3 )be x d x; a( 4∫) d x (0 < a < b) .(提示: 取ξ= x x )a x2 i i - 1 i§2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从上节例题和习题看到, 通过求积分和的极限来计算定积分一般是很困难的.下面要介绍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不仅为定积分计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而且在理论上把定积分与不定积分联系了起来.定理9 .1若函数 f 在[ a , b]上连续,且存在原函数 F , 即F′( x ) = f ( x ) , x ∈[ a , b] , 则 f 在[ a , b] 上可积,且bf ( x ) d x = F( b) -F( a) . ( 1)a这称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它也常写成b bf ( x ) d x = F( x) .a a证由定积分定义,任给ε>0 , 要证存在δ>0 , 当‖T‖< δ时,有n∑i = 1 f (ξi )Δx i - [ F( b) - F( a) ]< ε.下面证明满足如此要求的δ确实是存在的.事实上, 对于[ a , b] 的任一分割T = { a = x0 , x1 , , x n = b} , 在每个小区间[x i - 1 , x i ]上对F( x) 使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则分别存在ηi ∈( x i - 1 , x i ) , i = 1 , 2 , , n , 使得nF( b) - F( a) = ∑[ F( x i ) - F( x i - 1 ) ]i = 1n = ∑i = 1nF′(ηi )Δx i =∑i = 1f (ηi )Δx i . ( 2)1因为 f 在[ a , b]上连续,从而一致连续,所以对上述ε> 0 , 存在δ> 0 , 当x′、∫x∫∫§2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205x ″∈ [ a , b ] 且 | x ′- x ″| < δ时 , 有f ( x ′) - f ( x ″) < ε.b - a于是 , 当 Δx i ≤‖ T ‖ < δ时 , 任取 ξi ∈ [ x i - 1 , x i ] , 便有 |ξi - ηi | < δ, 这就证得n∑ i = 1f (ξi)Δx i- [ F ( b) - F ( a) ]n=∑[ f (ξi) - f (ηi) ]Δx ii = 1n≤ ∑ i = 1f (ξi ) - f (ηi ) Δx i <εn Δx = ε . ·∑ ii = 1所以 f 在 [ a , b] 上可积 , 且有公式 (1 ) 成立 .注 1 在应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时 , F( x ) 可由积分法求得 . 注 2 定理条件尚可适当减弱 , 例如 : 1) 对 F 的要 求可 减 弱为 : 在 [ a , b] 上连 续 , 在 ( a , b) 内 可导 , 且 F ′( x ) = f ( x) , x ∈ ( a , b) .这不影响定理的证明 .2) 对 f 的要 求可 减 弱为 : 在 [ a, b] 上可 积 ( 不 一定 连 续 ) .这 时 ( 2 ) 式 仍 成b立 , 且由 f 在 [ a , b] 上可积 , (2 ) 式右 边当 ‖ T ‖→ 0 时的 极限 就是 f ( x ) d x ,a而左边恒为一常数 .( 更一般的情形参见本节习题第 3题 .)注 3 至§5 证得连续函数 必有 原函 数之 后 , 本 定理 的条 件中 对 F 的假 设 便是多余的了 .例 1 利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计算下列定积分 :b1∫)2∫) x n d x( n 为正整数 ) ;ae xd x;3 )aπd x(0 < a < b) ; a x224∫)sin x d x; 5 )x 4 - x 2d x .解 其中 1 ) — 3) 即为 §1 中 的例题和 习题 , 现在 用牛顿—莱布 尼茨公式 来计算就十分方便 :1∫) b n + 1 x nd x = a n + 1b b = 1 ( b n + 1 - a n + 1 ) .an + 1 2∫)e xd x = exab= e b- e a.ab3∫)d x 1ax2 = -xb b - bb1 1=a-a.b2∫1 2206第九章 定 积 分4∫)πsin x d x = -cos xπ = 2 .( 这是图 9 - 6 所 示 正 弦 曲 线一 拱 下 的 面 积 , 其余各题也可作此联想 .)5 ) 先 用 不 定 积 分 法 求 出 f ( x )= x4 - x 2的任一原函 数 , 然 后完 成定 积分计 算 :图 9 - 6∫x4 - x 2d x = - 124 - x 2 d (4 - x 2) = - 1 32 (4 - x 2 )3 + C,∫ x 4 - x 2d x = -1(4 - x 2 )3=8 .33例 2 利用定积分求极限 :lim n → ∞ 1 n + 1+ 1 n + 2 + + 1 2 n= J . 解 把此极限式化为某个积分和的极限式 , 并转化为计算定积分 .为此作如 下变形 :nJ = lim ∑1 · 1 .n → ∞ i = 11 +i n n不难看出 , 其中的和式是函数 f ( x ) = 1在区间 [ 0 , 1 ] 上 的一 个积分 和 ( 这 里1 + x所取的是等分分割 ,Δx i = 1 , ξi = i ∈ i - 1 , i, i = 1 , 2 , , n ) .所以n n n n J =∫d x 0 1 + x = ln ( 1 + x )= ln 2 .当然 , 也可把 J 看作 f ( x) = 1在 [1 , 2 ] 上的定积分 , 同样有x3 J =∫ d xd x 1 x =∫2 x - 1= = ln 2 .习 题1 . 计算下列定积分 :11212 ∫( 1∫)(2 x + 3) d x; ( 2)0 1 - x d x ;0 2e2 1x- x( 3∫) d x ; ( 4) ex ln xπ e - e d x;0 29 ( 5∫)3tan x d x;( 6)4x +1 d x;π∫ xe§3 可 积 条 件207( 7∫)4d xe1 2; ( 8)( ln x) d x .0 1 + x1 2 . 利用定积分求极限 :( 1) lim 1 (1 + 23 + + n 3) ;n → ∞ n 4( 2) limn 1 + 1 + +1;n → ∞ ( n + 1) 2( n + 2)2( n + n )2( 3) limn 1 + 1 + + 1 ;n → ∞ n 2 + 1 n 2 + 22 2 n 2( 4) lim 1 sin π + sin 2π+ + sin n - 1. n → ∞ n n n n3 . 证明 : 若 f 在 [ a , b ] 上可积 , F 在 [ a , b ] 上连续 , 且除有限个 点外有 F ′( x ) = f ( x ) , 则 有bf ( x )d x = F( b) - F( a) .a§3 可 积 条 件从定理 9 .1 及其后 注 中看 到 , 要 判 别一 个 函数 是 否 可积 , 必须 研 究可 积 条 件 .一 可积的必要条件定理 9 .2 若函数 f 在 [ a , b] 上可积 , 则 f 在 [ a , b] 上必定有界 .证 用反证法 .若 f 在 [ a , b] 上 无界 , 则对 于 [ a , b] 的 任一 分割 T , 必存 在 属于 T 的某个小区间Δk , f 在 Δk 上无界 .在 i ≠ k 的各个小区间 Δi 上任意取定 ξi , 并记G =∑f (ξi)Δx i.i ≠ k现对任意大的正数 M , 由于 f 在 Δk 上无界 , 故存在 ξk ∈Δk , 使得于是有f (ξk ) > M + G kn∑i = 1f (ξi)Δ x i≥ f (ξk )Δx k - ∑f (ξi)Δ x ii ≠ k>M + G·Δ x k -G = M .Δx k由此可见 , 对于无论多小的‖ T ‖ , 按上 述 方法 选取 点集 {ξi } 时 , 总 能使 积分 和 的绝对值大于任何预先给出的正数 , 这与 f 在 [ a, b] 上可积相矛盾 ..208第九章 定 积 分这个定理指出 , 任何可积函数一 定是 有界的 ; 但要注 意 , 有界 函数却 不一 定 可积 .例 1 证明狄利克雷函数在 [0 , 1 ] 上有界但不可积 .D( x) =1 , x 为有理数 , 0 , x 为无理数证 显然 | D( x ) | ≤1 , x ∈ [0 , 1 ] . 对于 [0 , 1 ] 的任一分割 T , 由有理数和无 理数在 实数中的 稠密性 , 在属 于 Tn n的任一小区间 Δi 上 , 当取 ξi 全为有理数时 , ∑ D (ξi )Δ x i = ∑Δ x i = 1 ; 当 取i = 1ni = 1ξi 全为无理数时 , ∑ D (ξi )Δ x i = 0 .所以不论 ‖ T ‖ 多 么小 , 只要点集 {ξi } 取i = 1法不同 ( 全取有理数或全取无理数 ) , 积分和有不同 极限 , 即 D( x) 在 [ 0 , 1] 上 不 可积 .由此例可见 , 有界是可积的必要 条件 .所 以在 以后讨 论函 数的可 积性 时 , 总 是首先假设函数是有界的 , 今后不再一一申明 . 二 可积的充要条件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可积 , 固然可以根据定义 , 直接考察积分和是否能无限 接近某一常数 , 但由于积分和的复杂性和那个常数不易预知 , 因此这是极其困难 的 .下面即将给出的可积准则只与被积函数本身有关 , 而不涉及定积分的值 .设 T = {Δi | i = 1 , 2 , , n} 为对 [ a , b] 的任一分割 .由 f 在 [ a , b] 上有界 , 它 在每个 Δi 上存在上、下确界 :M i = sup f ( x) , m i =inf f ( x ) , i = 1 , 2 ,, n .x ∈ Δi作和x ∈ΔinS( T ) = ∑ i = 1nM i Δ x i , s( T) = ∑i = 1m i Δx i , 分别称为 f 关于 分 割 T 的 上 和 与 下 和 ( 或 称 达 布 上 和 与 达 布 下 和 , 统 称 达 布和 ) .任给 ξi ∈Δi , i = 1 , 2 , , n , 显然有 ns( T ) ≤ ∑i = 1f (ξi )Δ x i ≤ S ( T) . ( 1)与积分和相比较 , 达布和只与分割 T 有关 , 而与点 集 {ξi } 无关 .由不等 式 ( 1 ) , 就 能通过讨论上和与下和当‖ T ‖→0 时的极限来揭示 f 在 [ a , b] 上是否可积 .所 以 , 可积性理论总是从讨论上和与下和的性质入手的 .定理9.3 ( 可积准则)函数 f 在[ a , b] 上可积的充要条件是:任给ε> 0 ,i i i ii§3 可 积 条 件209总存在相应的一个分割 T , 使得S( T ) - s( T) < ε . ( 2)本定理的证明依赖对上和与下和性质的详尽讨论 , 这里从略 ( 完整证明补述 于§6) .设 ω = M - m , 称为 f 在 Δ 上的振幅, 有必要时也记为 ωf.由于 nS( T ) - s( T ) = ∑ωi Δx i ( 或记为∑ωi Δx i ) , 因此可积准则又可改述如下 :i = 1T定理 9 .3′ 函数 f 在 [ a , b] 上 可 积的 充要 条件 是 : 任 给 ε> 0 , 总存 在相 应 的某一分割 T , 使得∑ωiΔx i< ε . ( 2′)T不等式 (2 ) 或 ( 2′) 的几 何意 义 是 : 若 f 在[ a , b] 上 可 积 , 则 图 9 - 7 中 包 围 曲 线 y = f ( x) 的一系列小矩形面积之和可以达到 任意 小 , 只要分割充分地细 ; 反之亦然 . 三 可积函数类根据可 积 的 充 要 条 件 , 我 们 证 明 下 面 一 些类 型 的 函 数 是 可 积 的 ( 即 可 积 的 充 分 条 件 ) .图 9 - 7定理 9 .4 若 f 为 [ a , b] 上的连续函数 , 则 f 在 [ a , b] 上可积 . 证 由于 f 在闭区间 [ a , b] 上 连续 , 因 此在 [ a , b] 上 一致 连续 .这就 是说 , 任给 ε> 0 , 存在 δ> 0 , 对 [ a, b ] 中任意两点 x ′、x ″, 只要 | x ′- x ″| < δ, 便有f ( x ′) - f ( x ″) < ε.b - a 所以只要对 [ a , b] 所 作 的分 割 T 满足 ‖ T ‖ < δ, 在 T 所 属 的任 一 小区 间 Δi 上 , 就能使 f 的振幅满足从而导致ωi = M i - m i = sup x ′, x ″∈ Δ i| f ( x ′) - f ( x ″) | ①ε εb - a ,∑ωi Δx i ≤ b - a ∑Δ x i = ε . T T由定理 9 .2′证得 f 在 [ a , b ] 上可积 .①此 等式成 立的 证明留 作本节 习题 ( 第 5 题 ) .≤2 210第九章 定 积 分读者应该注意到 , 一致连续性在本定理证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定理 9 .5 若 f 是区间 [ a, b]上只有有限个间断点的有界函数 , 则 f 在 [ a, b] 上可积 .证 不失一般性 , 这里只证明 f 在 [ a , b] 上仅有一个间断点的情形 , 并假 设 该间断点即为端点 b .任给 ε> 0 , 取 δ′满足 0 < δ′< ε2 ( M - m)< b - a , 其中 M 与 m 分别为 f在[ a , b] 上的上确界与下确界 ( 设 m < M , 否则 f 为常量函数 , 显然 可积 ) .记 f 在 小区间 Δ′= [ b - δ′, b ] 上的振幅为 ω′, 则ω′δ′< ( M - m) · ε 2 ( M - m) = ε.2因为 f 在 [ a , b - δ′] 上连续 , 由 定理 9 .3 知 f 在 [ a , b - δ′] 上 可积 .再 由定 理 9 .2′( 必要性 ) , 存在对 [ a , b - δ′] 的某个分割 T ′= {Δ1 ,Δ2 ,,Δn - 1 } , 使得 ε∑ωi Δ x i < . T ′令Δn =Δ′, 则 T = {Δ1 ,Δ2 , , Δn - 1 ,Δn } 是对 [ a , b ] 的一个分割 , 对于 T , 有∑ωi Δx i = ∑ωi Δ x i + ω′δ′<ε ε2 + 2= ε . TT ′根据定理 9 .2′( 充分性 ) , 证得 f 在 [ a , b ] 上可积 .定理 9 .6 若 f 是 [ a , b] 上的单调函数 , 则 f 在 [ a , b] 上可积 . 证 设 f 为增函数 , 且 f ( a ) < f ( b) ( 若 f ( a ) = f ( b) , 则 f 为常量 函数 , 显 然可积 ) .对 [ a , b] 的任一分割 T , 由 f 的增 性 , f 在 T 所属的 每个 小区 间 Δi 上 的振幅为ωi = f ( x i ) - f ( x i - 1 ) ,于是有n∑ωiΔx i≤ ∑[ f ( x i) - f ( x i - 1 ) ] ‖ T ‖Ti = 1= [ f ( b) - f ( a) ] ‖ T ‖ . 由此可见 , 任给 ε> 0 , 只要‖ T ‖ < ε, 这时就有f ( b) - f ( a )∑ωiΔx i< ε,T所以 f 在 [ a , b] 上可积 .注意 , 单调函数即使有无限多个间断点 , 仍不失其可积性 . 例 2 试用两种方法证明函数0 ,x = 0 , f ( x) = 1n ,1 n + 1 < x ≤ 1n, n = 1 , 2 ,∫ε2 §3 可 积 条 件211在区间 [0 , 1 ] 上可积 .证 [ 证法一 ] 由 于 f 是 一增函数 ( 图 9 - 8) ,虽然它在 [0 , 1 ] 上有无限多个间断点 x n = 1, n = 2 ,n3 , , 但由定理 9 .5 , 仍保证它在 [0 , 1] 上可积 . [ 证法二 ] ( 仅利用定理 9 .2′和定理 9 .4 ) 任给ε> 0 , 由于 lim 1 = 0 , 因此当 n 充分大时 1 < ε, 这n → ∞ n n 2 说明 f 在 ε, 1 上 只 有 有 限 个 间 断 点 .利 用 定 理 2 9 .4 和定理 9 .2′推知 f 在 ε, 1 上可 积 , 且存 在对 2图 9 -8ε2 , 1 的某一分割 T ′, 使得∑ωi Δ x i < . T ′再把小区间 0 , ε 2 与 T ′合并 , 成为对 [ 0 , 1 ] 的一 个分 割 T .由于 f 在 0 , ε上2的振幅 ω0 < 1 , 因此得到ε ε ε∑ωi Δ x i = ω0 · 2 + ∑ωi Δ x i < 2 + 2 = ε . T T ′所以 f 在 [0 , 1 ] 上可积 .事实上 , 例 2 的第二种证法并不限于该例中的具体函数 , 更一般的命题见本 节习题第 4 题 .下面例 3 的证明思想与它可谓异曲同工 .例 3 证明黎曼函数f ( x ) = 1q ,x= pq, p 、q 互素 , q > p ,在区间 [0 , 1 ] 上可积 ,且0 ,x = 0 , 1 以及 (0 , 1 ) 内的无理数1f ( x) d x = 0 . 0 分析 已 知 黎曼 函 数 在 x = 0 , 1 以 及一切无理 点处 连续 , 而 在 ( 0 , 1 ) 内 的 一 切有理点处 间断 .证 明它 在 [ 0 , 1 ] 上 可 积 的直观构思如下 : 如图 9 - 9 所示 , 在黎 曼函数的图象中画一条水平直线 y =ε.在2 图 9 - 9此直线上方只有函数图象中有限个点 , 这些点所对应的自变量可被含于属于分割T 的有限个小区间中,当‖ T ‖足够小T于 1ε 2 212第九章 定 积 分时 , 这有限个小区间的总长 可为任 意小 ; 而 T 中 其余 小区间 上函 数 的振 幅不 大 2, 把这两部分相合 , 便可证得 ∑ωi Δx i < ε .下面写出这个证明 . 证 任给 ε> 0 , 在 [0 , 1 ] 内 使得 1 > ε的有 理 点 p只 有有 限个 , 设它 们 为q 2 qεr 1 , , r k .现对 [ 0 , 1] 作分割 T = {Δ1 ,Δ2 , ,Δn } , 使‖ T ‖ < 2 k, 并把 T中所有小区间分为 {Δ′i | i = 1 , 2 , , m } 和 {Δ″i | i = 1, 2 , , n - m } 两 类 .其中 {Δ′i } 为 含有{ r i | i = 1 , 2 , , k} 中点的 所有小区 间 , 这类小 区间的个 数 m ≤ 2 k( 当所 有 r i 恰好都是 T 的分割点时才有 m = 2 k ) ; 而 {Δ″i } 为 T 中所 有其余不 含 { r i } 中 点的小区间 .由于 f 在 Δ′i 上的振幅 ω′i ≤ 1 2 , 于是m∑ ω′i Δ x ′i ≤ 1 m Δ x ′i ≤ 1 ·2 k ‖ T ‖ < ;i = 1∑ i = 1ε而 f 在 Δ″i 上的振幅 ω″i ≤2 , 于是 n - mn - mε ε∑ω″iΔ x ″i≤i = 1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 便证得∑Δ x ″i < . i = 1nmn - m∑ωiΔxi= ∑ω′i Δx ′i + ∑ω″i Δx ″i < ε, i = 1即 f 在 [0 , 1 ] 上可积 .i =1i = 1因为已经证得 f 在 [0 , 1 ] 上可积 , 所 以当取 ξi 全为无 理点时 , 使 f (ξi ) = 0 , 从而n∫f ( x ) d x = lim ∑ f (ξi)Δ x i= 0 .‖ T ‖ → 0 i = 1习 题1 . 证明: 若 T ′是 T 增加若干个分点后所得的分割 , 则 ∑ω′i Δx ′i ≤ ∑ωi Δ x i . T ′T2 . 证明: 若 f 在 [ a , b]上可积 , [α,β] Ì [ a , b] , 则 f 在[α,β]上也可积 .3 . 设 f 、g 均为定义在[ a, b]上的有界函数 .证明:若仅在[ a, b]中有限个点处 f ( x)≠ g( x) , b b则当 f 在[ a , b ] 上可积时 , g 在[ a , b ] 上也可积 , 且∫f ( x ) d x =∫g( x )d x .aa4 . 设 f 在[ a , b] 上有界 , { a n } Ì [ a , b] , lim a n = c .证明 :若 f 在 [ a , b] 上只有 a n ( n = 1 , n → ∞2 ,) 为其间断点 , 则 f 在 [ a , b] 上可积 .2 2 225 . 证明: 若f 在区间Δ上有界,则sup x∈Δf ( x ) -infx∈Δf ( x ) = supx′,x″∈Δ| f ( x′) - f ( x″) | .∫∫∫aa∫§4 定积分的性质213 §4 定积分的性质一定积分的基本性质性质1若 f 在[ a , b] 上可积,k 为常数,则k f 在[ a , b] 上也可积,且bk f ( x ) d x = ka证当k = 0 时结论显然成立.当k≠0 时,由于n bf ( x) d x . ( 1) an∑k f (ξi )Δx i - kJ = | k |·∑f (ξi )Δx i - J ,i = 1bi = 1其中J = f ( x ) d x , 因此当 f 在[ a , b] 上可积时,由定义,任给ε>0 , 存在δ> a0 , 当‖T‖< δ时,n∑i = 1 从而f (ξi )Δx i - J<ε| k |,即k f 在[ a , b] 上可积,且bn∑i = 1kf (ξi )Δx i - kJ < ε.b∫k f ( x ) d x = kJ = ∫kf ( x) d x . a性质2若 f 、g都在[ a , b] 上可积,则 f ±g在[ a , b] 上也可积,且b b b∫[ f ( x ) ±g( x ) ]d x =∫f ( x) d x ±∫g( x ) d x . ( 2)a a a证明与性质1 类同,留给读者.性质1 与性质2 是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合起来即为b∫[αf ( x ) + βg ( x ) ]d x =∫α其中β为常数. bf ( x) d x +βabg( x )d x ,a性质3若 f 、g都在[ a , b] 上可积,则f·g 在[ a, b] 上也可积. 证由 f 、g都在[ a , b] 上可积,从而都有界,设A = supx ∈ [ a , b] f ( x ) , B = supx ∈ [ a , b]g( x) ,且 A > 0 , B > 0 ( 否则 f 、g中至少有一个恒为零值函数,于是f·g 亦为零值函数,结论显然成立) .任给ε> 0 , 由 f 、g 可积,必分别存在分割T′、T″, 使得i ii i 2∑ 214第九章 定 积 分∑ωfε εi Δ x i <T ′, ωgΔxi2 B T ″< 2 A . 令 T = T ′+ T ″( 表示把 T ′、T ″的所有分割点合并而成的一个新的分割 T ) .对于 [ a , b] 上 T 所属的每一个 Δi , 有ωf · g i = sup x ′, x ″∈Δi≤ sup x ′, x ″∈Δif ( x ′) g( x ′) - f ( x ″) g( x ″)[ g( x ′) · f ( x ′) - f ( x ″) +f ( x ″) · g( x ′) -g ( x ″) ]≤ B ωf+ A ωg.利用§3 习题第 1 题 , 可知∑ωf · g f g i Δx i ≤ B ∑ωi Δ x i + A ∑ωi Δx iTTT∑ωgΔx T ′T ″< B · ε2 B+ A · ε2 A= ε,这就证得 f ·g 在 [ a , b] 上可积 .bbb注意 , 在一般情形下∫f ( x ) g( x ) d x ≠∫f ( x ) d x ·∫g( x ) d x .aaa性质 4 f 在 [ a , b] 上可 积 的充 要 条件 是 : 任给 c ∈ ( a , b ) , f 在 [ a , c] 与 [ c, b] 上都可积 .此时又有等式bcb∫ f ( x ) d x =∫f ( x ) d x +∫f ( x ) d x . ( 3)aac证 [ 充分性 ] 由于 f 在 [ a , c] 与 [ c, b] 上都可积 , 故任 给 ε> 0 , 分别存 在 对 [ a , c ] 与 [ c, b ] 的分割 T ′与 T ″, 使得∑ω′i Δx ′i <T ′ε ε , ω″i Δx ″i < . T ″2 现令 T = T ′+ T ″, 它是对 [ a , b ] 的一个分割 , 且有∑ωiΔx i= ∑ω′i Δ x ′i + ∑ω″i Δx ″i < ε. TT ′T ″由此证得 f 在 [ a , b] 上可积 .[ 必要性 ] 已知 f 在 [ a , b] 上可积 , 故任给 ε > 0 , 存在对 [ a , b] 的某分割T , 使得∑ωi Δx i < ε .在 T 上再增加一个分点 c , 得到一个新的分割 T.由 §3 T习题第 1 题 , 又有iΔ x i ≤ ∑ωi Δx i < ε . ii*T * T分割T * 在[ a, c] 和[ c, b] 上的部分,分别构成对[ a , c] 和[ c, b] 的分割,记为T′和T″, 则有∑ω′iΔx′i≤∑ω∑ω″iΔx″i≤∑ω∫∫∫∫b i i i i§4 定积分的性质215*Δx*< ε,T′T **Δx*< ε.T″T *这就证得 f 在[ a , b] 与[ b, c] 上都可积.在证得上面结果的基础上最后来证明等式( 3 ) .为此对[a , b] 作分割T , 恒使点 c 为其中的一个分点,这时T 在[ a , c] 与[ c, b] 上的部分各自构成对[ a , c] 与[ c, b]的分割,分别记为T′与T″.由于∑f (ξi )Δx i = ∑f (ξ′i )Δx′i + ∑f (ξ″i )Δx″i ,T T′T″因此当‖T‖→0( 同时有‖T′‖→0, ‖T″‖→0) 时,对上式取极限,就得到(3) 式成立.性质4 及公式( 3 ) 称为关于积分区间的可加性.当 f ( x ) ≥0时, (3 ) 式的几何意义就是曲边梯形面积的可加性.如图9 - 10 所示, 曲边梯形AabB 的面积等于曲边梯形AacC 的面积与CcbB 的面积之和.b按定积分的定义,记号 f ( x )d x 只有当aa <b 时才有意义, 而当 a = b 或a > b 时本来是没有意义的.但为了运用上的方便,对它作如下规定:a规定 1 当 a = b 时,令f ( x ) d x = 0;a图9 - 10b a规定2当 a > b 时,令∫f( x ) d x = -∫f( x )d x .a b有了这个规定之后,等式(3) 对于a、b、c 的任何大小顺序都能成立.例如,当 a < b < c 时,只要 f 在[ a, c] 上可积,则有c b b c c∫f ( x ) d x +∫f ( x) d x = ∫f ( x ) d x +∫f ( x )d x -∫f ( x) d xa c ab bb= f ( x ) d x .a性质5设 f 为[ a , b] 上的可积函数.若f ( x) ≥0 , x ∈[ a , b] , 则bf ( x ) d x ≥0 . ( 4)a证由于在[ a , b] 上 f ( x) ≥0, 因此 f 的任一积分和都为非负.由f 在[ a , b] 上可积,则有∫f ( x) d x =limn ∑f (ξi )Δx i ≥0 .a ‖ T ‖ →0 i = 1i ∫ ∫ ∫ ∫∫∫216第九章 定 积 分推论( 积分不等式性 ) 若 f 与 g 为[ a, b]上的两个可积函数 , 且 f ( x) ≤ g( x) , x ∈ [ a , b] , 则有b b∫ f ( x ) d x ≤∫g( x ) d x .( 5)aa证 令 F( x ) = g ( x ) - f ( x ) ≥0 , x ∈ [ a , b] , 由性质 2 知道 F 在 [ a , b] 上 可积 , 且由性质 5 推得b b b0 ≤∫F ( x ) d x =∫g( x ) d x∫-f ( x ) d x ,aaa不等式 (5 ) 得证 .性质 6 若 f 在 [ a , b] 上可积 , 则 | f | 在 [ a , b] 上也可积 , 且bb∫f ( x ) d x ≤∫f ( x ) d x .( 6)a a证 由于 f 在 [ a, b ]上可积 , 故任给 ε> 0 , 存在某分割 T , 使得 ∑ωfΔx < ε. 由绝对值不等式Tf ( x ′) -f ( x ″) ≤ f ( x ′) - f ( x ″) ,可得 ω| f |fi ≤ωi , 于是有∑ω| f | fiΔx i ≤ ∑ωi Δ x i < ε .TT从而证得 | f | 在 [ a, b] 上可积 .再由不等式 - | f ( x ) | ≤ f ( x) ≤ | f ( x ) | , 应用 性质 5 ( 推论 ) , 即 证得不等式 (6 ) 成立 .注意 这个性质的逆命题一般不成立 , 例如1 ,x 为有理数 ,f ( x ) =- 1 , x 为无理数在 [0 , 1 ] 上不可积 ( 类似于狄利克雷函数 ) ; 但 | f ( x ) | ≡1 , 它在 [0 , 1 ] 上可积 .1例 1 求- 1f ( x) d x , 其中f ( x) =2 x - 1 , - 1 ≤ x < 0 ,e - x,0 ≤ x ≤ 1 .解 对于分段函数的定积分 , 通常利用积分区间可加性来计算 , 即1f ( x ) d x = - 1- 11 f ( x) d x + f ( x )d x 01=(2 x - 1) d x + e - x d x- 1= ( x2- x )0 1+ ( - e- x)- 1i∫ ∫∫ ∫∫∫∫§4 定积分的性质217= - 2 - e- 1+ 1 = - ( e- 1+ 1 ) .注 1 上述解法中取- 10 f ( x ) d x = - 1(2 x - 1 ) d x , 其中被积函数在 x = 0处 的值已由原来的 f (0 ) = e - xx = 0= 1 改为 (2 x - 1 )x = 0 = - 1 , 由 §3 习题第3 题知道这一改动并不影响 f 在 [ - 1 , 0 ] 上的可积性和定积分的值 .注 2 如 果 要 求 直 接 在 [ - 1 , 1 ] 上 使 用 牛 顿—莱 布 尼 茨 公 式 来 计 算1f ( x) d x = F(1 ) - F( - 1) , 这时 F( x) 应取怎样的函数 ? 读者可对照§ 2 习- 1题第 3 题来回答 .例 2 证明 : 若 f 在 [ a, b ] 上连续 , 且 f ( x ) ≥0∫, x ∈ [ a , b] .b f ( x) d x = 0 , 则 f ( x ) ≡0 ,a证 用反证法 .倘若有某 x 0 ∈ [ a , b] , 使 f ( x 0 ) > 0 , 则由连续函数的局部保 号性 , 存在 x 0 的某邻域 ( x 0 - δ, x 0 + δ) ( 当 x 0 = a 或 x 0 = b 时 , 则 为右 邻域 或f( x 0 )左邻域 ) , 使在其中 f ( x) ≥ 2 > 0 .由性质 4 和性质 5 推知b x - δ x + δ b ∫f ( x ) d x =∫0 f ( x ) d x +∫f ( x ) d x +∫f ( x ) d x a ax - δx + δx + δ≥ 0 +0 x - δf( x 0 ) 2d x + 0 = f ( x 0 )δ > 0 ,b这与假设 f ( x ) d x = 0 相矛盾 .所以 f ( x ) ≡ 0 , x ∈ [ a , b] .a注 从此例证明中看到 , 即使 f 为一非负可积函数 , 只要它在某一点 x 0 处b连续 , 且 f ( x 0 ) > 0 , 则必有 f ( x) d x > 0 . ( 至于可积函数必有连续点 , 这是一a个较难证明的命题 , 读者可参阅§6 习题第 7 题 .)二 积分中值定理定理 9 .7 ( 积分第 一中 值定 理 ) 若 f 在 [ a , b] 上连 续 , 则至 少 存在 一 点 ξ∈ [ a , b] , 使得bf ( x ) d x = f (ξ) ( b - a) . ( 7)a 证 由于 f 在 [ a , b] 上连续 , 因此存在最大值 M 和最小值 m .由m ≤ f ( x) ≤ M , x ∈ [ a, b] ,∫使用积分不等式性质得到bm ( b - a) ≤ f ( x) d x ≤ M ( b - a) ,aπ ∫ ∫ ∫218第九章 定 积 分或m ≤1b f ( x ) d x ≤ M . b - ∫a a再由连续函数的介值性 , 至少存在一点 ξ∈ [ a , b] , 使得 b f (ξ) =1 f ( x ) d x , ( 7′)这就证得 (7 ) 式成立 .b - ∫aa积分第一中值定理的几何意 义如图 9 - 11 所示 , 若 f 在 [ a , b] 上 非 负连 续 , 则 y = f ( x ) 在 [ a , b ] 上的曲边梯形面 积等 于以 ( 7′) 所示 的 f ( ξ) 为 高 , [ a , b ] 为 底 的 矩 形 面 积 . 而 1 bb -∫af ( x) d x 则可 理 解 为 f ( x ) 在 区 间 [ a, a图 9 -11b] 上所有函数值 的平 均值 .这是 通常 有限个 数 的算术平均值的推广 .例 3 试求 f ( x) = sin x 在 [0 ,π] 上的平均值 . 解 所求平均值为 f (ξ) = 1 sin x d x = - 1cos x= 2 .π∫ππ定理 9 .8 ( 推广 的 积 分 第 一 中 值 定 理 ) 若 f 与 g 都 在 [ a , b] 上 连 续 , 且 g( x) 在 [ a , b] 上不变号 , 则至少存在一点 ξ∈ [ a , b] , 使得bf ( x) g( x) d x = f (ξ)a ( 当 g( x ) ≡1 时 , 即为定理 9 .6 .)证 不妨设 g( x) ≥ 0 , x ∈ [ a , b] .这时有bg( x) d x . ( 8)amg( x ) ≤ f ( x) g( x) ≤ Mg( x) , x ∈ [ a , b] ,其中 M 、m 分别为 f 在 [ a , b ] 上的最大、最小值 .由定积分的不等式性质 , 得到b b b∫m g( x ) d x ≤∫f ( x ) g( x ) d x ≤ M ∫g( x ) d x .aaabb若∫g( x ) d x = 0 , 则由上式知∫f ( x )g ( x ) d x = 0 , 从而对任何 ξ∈ [ a, b ] ,( 8)aab式都成立 .若 g( x) d x > 0 , 则得aπ∫ ∫ bf ( x) g( x) d x am ≤b g( x ) d xa≤ M .∫ ∫∫∫∫∫ ∫ ∫§4 定积分的性质219由连续函数的介值性 , 必至少有一点 ξ∈ [ a , b] , 使得bf ( x) g( x) d x a这就证得 (8 ) 式成立 .f (ξ) = b , g( x ) d x a注 事实上 , 定理 9 .7 和定 理 9 .8 中的 中值 点 ξ必能在 开区 间 ( a, b) 内 取得 ( 证明留作习题 ) .积分第二中值定理将在下一节里给出 .习 题1 . 证明: 若 f 与 g 都在 [ a , b] 上可积 , 则nblim ∑ f (ξi ) g(ηi )Δ x i =∫f ( x ) g( x )d x ,‖ T ‖ →0 i= 1a其中 ξi , ηi 是 T 所属小区间 Δi 中的任意两点 , i = 1 , 2 , , n . 2 . 不求出定积分的值 , 比较下列各对定积分的大小 :( 1∫) ( 2∫)11x d x 与 x 2d x; 0ππ2x d x 与 2sin x d x .3 . 证明下列不等式 : π( 1)π2 <2d x 0 1 - 1 sin 2 x212<π ;2( 2) 1 <e x1d x <e ; ( 3) 1 <∫ sin xd x <π ;x24 e ( 4) 3 e <e ln xd x < 6 . xb4 . 设 f 在[ a , b] 上连续 , 且 f ( x) 不恒等于零 , 证明 ( f ( x) )2 d x > 0 .a5 . 设 f 与 g 都在 [ a , b]上可积 , 证明M( x ) = max x ∈ [ a, b]{ f ( x) , g( x ) } , m( x ) = m in x ∈ [ a, b]{ f ( x) , g( x ) }在[ a , b] 上也都可积 .6 . 试求心形线 r = a( 1 + cos θ) , 0≤θ≤2π上各点极径的平均值 .7 . 设 f 在[ a , b] 上可积 , 且在 [ a , b]上满足 | f ( x) | ≥ m > 0 .证明 1在 [ a , b]上也可积 .f8 . 进一步证明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包括定理9 .7 和定理9 .8) 中的中值点ξ∈( a ,b) .∫∫∫220第九章 定 积 分9 . 证明: 若 f 与 g 都在 [ a , b] 上可积 , 且 g( x) 在 [ a , b] 上不变号 , M 、m 分别为 f ( x) 在[ a , b ] 上的上、下确界 , 则必存在某实数 μ( m ≤μ≤ M ) , 使得b b∫f ( x ) g( x ) d x = μ∫g( x ) d x .aabb10 . 证明 :若 f 在 [ a , b ] 上连续 , 且∫f ( x ) d x =∫x f ( x ) d x = 0 , 则在( a , b) 内至少存在aab两点 x 1 、x 2 , 使 f ( x 1 ) = f ( x 2 ) = 0 .又若 x 2 f ( x ) d x = 0 , 这时 f 在 ( a , b) 内是否至少有三a个零点 ?11 . 设 f 在 [ a , b ]上二阶可导 , 且 f ″( x ) > 0 .证明 :(1 ) f a + b ≤ 1b f ( x) d x;2 b - a a(2 ) 又若 f ( x )≤0 , x ∈ [ a , b] , 则又有f ( x) ≥ 2b f ( x) d x , x ∈ [ a , b] .12 . 证明 :b - ∫a a(1 ) ln (1 + n) < 1 +1 + +1< 1 + ln n ;21 + 1+ + 1(2 ) lim 2 nn= 1 . n →∞ ln n§5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定积分计算 ( 续 )当函数的可积性问题告一段落 , 并对定积分的性质有了足够的认识之后 , 接 着要来解决一个以前多次提到过的问题——在定积分形式下证明连续函数必定 存在原函数 .一 变限积分与原函数的存在性设 f 在 [ a , b] 上可积 , 根据定积分的性质 4 , 对任何 x ∈ [ a , b] , f 在 [ a , x]上也可积 .于是 , 由xΦ( x ) =f ( t ) d t , x ∈ [ a , b] ( 1)a 定义了一个以积分上限 x 为自变量的函数 , 称为变 上限的 定积分 .类似 地 , 又 可 定义变下限的定积分 :bΨ( x ) =f ( t )d t , x ∈ [ a , b] . ( 2)x Φ 与 Ψ 统称为变限积分 .注意 , 在变限积分 ( 1) 与 (2 ) 中 , 不可再把积 分变量写 成xx ( 例如 f ( x ) d x ) , 以免与积分上、下限的x 相混淆.a●∫ ∫∫∫∫∫∫§5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定积分计算 ( 续)221变限积分所定义的函数有着重要的性质 .由于b f ( t ) d t = - x因此下面只讨论变上限积分的情形 .xf ( t ) d t , b定理 9 .9 若 f 在 [ a , b] 上可积 , 则由 ( 1) 式所定 义的函 数 Φ 在 [ a , b] 上连 续 .证 对 [ a , b] 上任一确定的点 x , 只要 x + Δx ∈ [ a , b] , 按定义式 ( 1) 有x +Δ xx x +Δ xΔΦ =∫ f ( t ) d t -∫f ( t ) d t =∫f ( t ) d t .a ax因 f 在 [ a , b] 上有界 , 可设 | f ( t ) | ≤ M , t ∈ [ a , b] .于是 , 当 Δx > 0 时有x +Δ x| ΔΦ | =xx +Δ xf ( t ) d t ≤x| f ( t) | d t ≤ M Δ x;当 Δ x < 0 时则有 |ΔΦ| ≤ M |Δx | .由此得到lim ΔΦ = 0 ,Δ x → 0即证得 Φ 在点 x 连续 .由 x 的任意性 , f 在 [ a , b] 上处处连续 .定理 9 .10 ( 原函数 存在 定理 ) 若 f 在 [ a , b] 上连 续 , 则由 ( 1) 式 所定 义 的函数 Φ 在 [ a, b] 上处处可导 , 且x Φ′( x ) =dd xf ( t ) d t = f ( x) , x ∈ [ a , b] . ( 3)a 证 对 [ a , b] 上任 一确 定的 x , 当 Δx ≠ 0 且 x + Δ x ∈ [ a , b] 时 , 按 定义 式 (1 ) 和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 有ΔΦ 1 Δ x =Δx x +Δ xf ( t )d t x= f ( x + θΔ x ) , 0 ≤ θ≤ 1 .由于 f 在点 x 连续 , 故有Φ′( x ) = lim ΔΦ= lim f ( x + θΔ x ) = f ( x ) . Δ x → 0 ΔxΔ x → 0 由 x 在 [ a , b] 上的任意性 , 证得 Φ 是 f 在 [ a , b] 上的一个原函数 .本定理沟通了此外 , 又因 f 的任意两 个 原函 数只 能相 差一 个 常数 , 所 以当 f 为连 续函 数 时 , 它的任一原函数 F 必满足 xF( x) =f ( t ) d t + C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