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考研王思斌专业硕士2021考研真题库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20-23章)】【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矫正社会工作一、名词解释1.矫正社会工作(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答:矫正社会工作,又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
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①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②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③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④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2.社区矫正答:社区矫正是指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3.矫正(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答:矫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二、简答题1.简述矫正社会工作的产生条件。
答:促使矫正观念和矫正社会工作产生的条件主要有:(1)学术条件这一时期,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都已经建立并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使人们对犯罪的原因比以前有了更为科学和正确的认识,由此导致社会对罪犯的惩罚观念发生变化,同时也使人们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对罪犯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成为可能,从而为矫正社会工作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和知识来源并为矫正社会工作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社会历史条件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对自由、平等和人权的关注已经超出了一般社会成员的范围,开始关注罪犯的权利,由此导致行刑观念和行刑方式的变革,徒刑取代了过去残酷的刑罚和行刑方式,徒刑的广泛运用导致现代监狱制度的产生,而徒刑的局限又导致了监狱制度的改革,矫正社会工作是监狱改革的直接产物,并且,伴随着监狱改革的不断深入,矫正社会工作也不断发展。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四章 家庭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家庭社会工作一、名词解释1.家庭社会工作答:家庭社会工作是指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地实现家庭功能而进行的社会工作,特指以协助整个家庭为主旨的社会工作。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可以认为,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2.家庭治疗答: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模式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精神医学界,20世纪50年代被社会工作和心理治疗界认可,并运用于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之中。
有关家庭治疗的定义,不同流派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界定。
谢秀芬的定义是: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它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着重的焦点在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的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
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都是与家庭、与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
个人的问题可能是家庭的问题,个人困扰可能是因为家庭有困扰,因此,个人的“问题”是家庭系统制造的。
此外,家庭功能是否良好,又与家庭的生命价值观、关系组合、权力运作、生活规则以及家庭气氛等方面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因此,家庭治疗者应着眼于系统的测评与调整。
3.家庭沟通答:沟通是彼此传递信息与分享信息的过程。
沟通可以看作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它涉及对方、自我及两方讨论的话题。
沟通并非只用语言,表情、动作、声调都是信息的发送方式,因为它们都在表达信息传递者的意思。
家庭沟通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分享。
家庭沟通与家庭角色相关。
家庭角色即与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相关的被规定了的行为规范。
一个人在家庭中因与他人建立不同的联系方式而形成了不同的角色。
家庭中的沟通无处不在。
家庭因被认定为私领域,其沟通也常常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有的家庭成员认为家庭是自己的,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关注沟通对象的感受。
如果无节制地在家庭中宣泄不良情绪或做出不当行为,会使家庭成为有害物的垃圾站,致使家庭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负面压力而出现冲突和危机,甚至造成家庭成员身心的伤害。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七章 社会小组工作)【圣才出品】
第七章社会小组工作一、名词解释1.小组工作答:小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定义:(1)以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目标下定义1949年美国小组工作者协会指出:小组工作者在各种小组中,通过小组互动与方案活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
小组工作者的目的在于根据个人能力与需求而促进个人成长,使个人与他人、团体与社会之间达到适应,促使个人有社会改良的动机,同时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权利、能力与独特性。
小组工作者参与团体的目的是为了使团体中的决策不是来自团体内或团体外的优势影响,而是来自知识、理念与经验的分享与整合。
(2)以小组工作对人的发展下定义科伊尔(Grace Coyle)认为社会小组工作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它通常由各种志愿结合的团体,在小组工作员的协助下,于闲暇时间内实施。
其目的是在团体中通过个人人格的互动,促进个人成长;以及为了达成共同的目的而促成团体成员间互助合作,以创造团体。
(3)以小组工作对人的治疗下定义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于1959年指出:社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2.传统条件反射理论答: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
社会工作者根据小组期望的目标,对小组成员提供某种得以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引导他们的行为朝向小组目标所期待的方向发生转变。
3.社会学习理论答:社会学习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
当某个成员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时,其他成员会期望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学习这种行为。
反之为了避免出现否定性的结果,小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使用同样的行为。
4.系统理论答: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是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按照帕森斯(Parsons)所述,小组是一个由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组成的社会系统。
小组工作必须通过增强小组这个系统的开放强度,并且恰当地利用其他系统来影响小组发生变化。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八章 社区工作)【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区工作一、名词解释1.社区工作答:社区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2.过程目标答:社区工作的过程目标是指促进社区人士的一般能力,包括建立社区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发掘及培养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加强公民对事务的了解,增强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等。
3.社会变迁理论答: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及人们的行为模式所发生的变化。
社区是具体的社会,推动社会变迁、解决社区问题是社区发展的重要目标。
社区工作本质上就是关于人和社会变迁的事情,它关注如何协助人们和服务提供者,使两者都能配合不断变迁的环境。
4.地区发展模式答:这个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
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
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居民之间的合作精神,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这个模式通常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
它采用的方法是自助与合作的方法,以具体目标为主,通常未能有效地引进外来的资源。
5.社会计划(社会策划)模式答:这个模式是指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
这一模式可以说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方法。
社区工作者担当的是组织实施者的角色。
对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一模式比较常见。
二、简答题1.简述社区工作的目标。
答:社区工作的目标主要有:(1)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①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②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③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④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⑤发挥居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⑥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⑦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1-4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广州大学2019年研;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具体说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者(安徽大学2019年研;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是帮助和服务的提供者。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9、2010年研)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西南大学2019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工作2.接纳3.社会系统理论4.过程技巧5.督导6.儿童福利行政7.社会工作专业化8.社会福利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2.简述社会福利的功能。
3.简述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4.简述监狱化对矫正社会工作的影响。
5.简述社会工作实习的内涵与特性。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社会--心理”模式。
2.试述社会行政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包括哪些主要环节(内容)?3.试述当代中国青少年问题及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工作答:社会工作是指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是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改变,包括改变受助者不适行为,改变他的不利境遇,改善当事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适应,以及促进人的发展。
2.接纳答:接纳是指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在关于接纳的讨论中,有人提出它与非判断的态度是等价物。
其实,接纳远不止于此。
它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
当服务对象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他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
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3.社会系统理论答:社会系统理论是指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一、名词解释1.行为主义理论答: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实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
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人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已。
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2.心理分析学理论答:心理分析学理论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而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
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3.认知理论答: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4.社会系统理论答:社会系统理论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行政)【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行政一、名词解释1.社会行政(中山大学2014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社会行政又称“社会工作行政”或“社会福利行政”,是指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社会行政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
狭义上是指政府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依照国家的立国思想、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在其辖区内的有关社会福利的措施,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服务。
广义上是指针对全体人民的,是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有关社会福利的各种措施,包括政府办理的所有一般福利项目,如卫生、教育、社会救济、公共住宅等。
2.督导答:督导是指一个渗透着社会工作价值观、工作技巧、人际关系、工作规范等多种要素的综合性活动。
它具有行政、管理、教育和支持等功能。
在录用新成员、承担新任务的情况下,由经验丰富的行政人员对下属进行督导是必要的。
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督导是机构中的行政人员为更好地完成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对被督导者的工作给予指导、协调、强化和评价的活动。
3.过程评估答:过程评估是指针对机构运行或服务提供过程的评估。
过程评估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搞清楚机构(成员)提供了哪些服务、服务是如何提供的以及服务过程是否指向计划目标。
4.结果评估(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结果评估是指对机构运行或服务结果(效果)的评估。
结果评估关心的是机构所提供的服务的实际效果,这种效果与预期的关系,达成这种效果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社会服务的效果常包括服务的受益人数、受益人结构及影响深度等。
5.效率评估答:效率评估是指比较服务的投入和产出,进而发现资源利用率的评估方式。
它关心的是资源利用效率而不是服务的一般效果。
这种评估一般用于向服务资助者的交代。
二、简述题1.宏观社会行政与微观社会行政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答:社会政策层次上的差异性造成了社会行政的层次性。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价值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
社会工作所奉行的价值与其他领域所奉行的价值以及社会一般价值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2.伦理守则(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伦理守则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关系方面的行为标准。
伦理守则包含总则、职业道德、专业修养及工作规范四个方面的内容。
它共涉及六大方面的内容,包括:(1)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责任;(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3)社会工作者在实务机构的伦理责任;(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3.操纵答:布雷格和施培特提出判断是否操纵的四个标准:谁受益、活动的目的、问题的实质和行动的性质。
操纵行为包括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精心安排事实,不提供信息、夸大、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撒谎。
避免操纵,不仅关系到专业的纯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服务机构的正义性和道德责任。
华里提出了关于操纵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1)如果A不干预B的生活方式,A的选择或A对这种选择的坚持力量将会完全不一样;(2)A限制B,使B做出特定的有利于A选择的可能性增加;(3)B没有感觉到或不理解A的影响;(4)A是B的道德代理人,A对B的结构性取舍结果负有道德性的责任。
在这个定义上,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的咨询关系是被排除在“操纵”之外的。
在公开的政治场合,操纵在道德上依然是不被接受的,虽然它在政治上受到辩护。
4.家长作风答:家长作风是与法律实践相关联的,但是社会工作干预亦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在社会工作历史的特定的时期,家长作风一直是受到倡导的,并认为对于某些当事人,社会工作者应该扮演积极的家长角色或行为。
后来,由于社会期待家长角色应由社会机构来扮演,因此,个别社会工作者的这种家长式的行为就受到了挑战。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的功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名词解释1.支持者答:支持者是指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人自立或自我发展。
2.倡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倡导者是指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但并非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3.社会角色答: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
它指出了处于社会某一位置上的人应该如何去做,反映了处于该位置的社会成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现实社会中的社会成员处于多重社会关系之中,一个人可能担当多种角色,社会学称这种现象为复式角色。
二、简答题1.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有哪些?(中山大学2014年研)答: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包括:(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为有困难的人群提供服务并促进社会公正,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该以助人为目的,而不是在助人过程中牟取私利。
在我国表现为有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不以助人过程牟取私利。
(2)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者从事的社会服务工作是其职业或社会生活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偶尔为之。
服务是这种职业活动的本质,这与以控制和管理服务对象的行为有本质区别,社会工作者不是靠权力控制和支配他人的行政官僚。
(3)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工作不是靠个人经验,而是更多地使用作为普遍经验的专业方法。
这些专业方法可能是由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出来的,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被证明是有效的。
(4)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社会工作是一种现代职业,需要一定的专业规范和组织约束。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案主2.行为主义理论3.普惠主义模式4.人格结构5.社会行政6.家庭沟通7.矫正社会工作8.个案研究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
2.简述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及其所包含的大致内容。
3.简述社会个案工作的实践问题。
4.简述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
5.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特性。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2.中国儿童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应如何发展?3.社会工作实习模式。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案主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2.行为主义理论答:行为主义理论是指以实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
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人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已。
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3.普惠主义模式答:普惠主义模式是指福利分配采取涵盖所有公民的普惠主义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整合的社会福利模式。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个案工作)【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1.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答:对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解有以下几种观点:(1)高登·汉密尔顿在她的《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文中指出,个案工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们在不断变化、成长与发展,因为它不断被新资料、新的经验与知识所塑造”。
她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有意识地调整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过程。
(2)弗洛伦斯·霍丽斯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个“社会—心理”的治疗方法,它既承认功能失调的内在心理原因,也承认外部的社会原因,并努力促使个人和家庭更好地去满足其需要及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3)功能学派的鲁丝·斯梅丽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通过一对一的关系,让服务对象参与其中,在使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增进他自己和一般社会福利的一种方法。
(4)海伦·波曼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由人群福利机构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应付他们社会功能上问题的过程。
综合上述不同学派的看法,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2.简述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答: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如下:(1)19世纪到20世纪初——个案工作的起源①工业革命与贫民问题工业革命在英国既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带来了众多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城市贫民问题。
宗教意识对社会工作的产生也有影响。
到19世纪,很多富有的英国人出于人道主义与慈善思想而帮助穷人。
除了宗教思想的源头,法国大革命所宣称的平等与正义思想也渐渐开始影响英国人的思想和情感,宗教的慈善与人道主义行为,共同推动了对社会中不幸者的救助。
②查默斯的贡献最早对社会个案工作做出直接贡献的是英国牧师查默斯。
1819年,他调查访问了格拉斯哥一个地区的家庭生活状况,发现有2/3的人没有宗教信仰,大部分靠救济过日子,缺乏道德感和友谊。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十四章社会工作研究一、名词解释1.个案研究答:个案研究是指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个案)为研究单位,收集与之相关的一切资料,详细描述它的发展过程,分析内、外因素的关系,并同其他同类个案相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甚至是一件事情,其方法属于定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社会调查法。
2.简单实验序列设计答:简单实验序列设计不要求有控制组或控制组。
首先,在多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干预,再在多个时点测量自变量的数值。
如果干预前的因变量水平稳定,干预后的因变量水平变化且变化程度持续提高,就可认为干预达成一定效果。
3.非干扰性研究答:非干扰性研究是不接触研究对象的研究技术,工作对象不受研究过程和场景的影响而变化是其根本特征。
主要包括三个类型,即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或比较分析、内容分析。
4.前后测控制组设计答: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进行再测。
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二、简答题1.社会工作研究的特性。
答:社会工作研究的特性主要表现为:(1)社会工作研究以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社会工作研究往往需要发现对象的独特性,这些对象除了拥有普遍需要外还面临特殊需要。
(2)研究者可以是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者,也很可能是研究结果的应用者很多研究源于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经过探索之后可以为工作提供思路,社会工作者就成为研究者和成果使用者。
(3)社会工作研究旨在同情和帮助案主而非研究人员的自身满足社会工作研究必须真诚地关心案主,旗帜鲜明地为他们服务,帮助进而协助他们实现自助。
(4)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及理论紧密相关从研究目的看,资料分析只是研究的基础,推动实务才是其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研究与社会工作实践可以整合,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同时推进实务和理论的发展,研究者也因此成为成果使用者、知识创造者和传播者的结合体。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农村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农村社会工作一、简答题1.简述农村社会工作的涵义及其要素。
答:(1)农村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为理念,以社会工作方法为手段,以社区为平台,根据农村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与农村社区居民、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人员一起,通过平等合作和参与解决农村社区的问题和需求,从而促进农村社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改善村民的生活品质,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村民的发展能力,达到农村社区的公平、公正、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2)农村社会工作的要素农村社会工作有四个要素:农村社会工作者、农村社会工作价值观、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目标。
①农村社会工作者农村社会工作者有两层意思:a.指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者;b.指农村社区基层政府从事民政工作、救助工作、发展工作、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人员。
②农村社会工作价值观农村社会工作以社会工作价值观为基础,融合农村文化,坚持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倡导能力建设和全民参与的理念;追求社会正义、公平、和谐。
③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农村社会工作以农村社区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整体农村社区为对象。
特殊群体主要是农村残疾人、困境儿童、长期病患者等。
④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目标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目标由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构成。
a.短期目标旨在提升个体、群体及农村社区应对社会变迁的能力;b.长期目标是建立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区。
2.谈谈农村社会工作的任务。
答:农村社会工作的任务具体包括:(1)以农村居民和社区为工作对象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以城市为中心。
农村社会工作则以农村处于困境的居民、家庭和社区为对象开展工作。
农村常常有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活方式比较古朴、文化底蕴浓厚交织等特点,乡土性是农村生活的底色。
农村社会工作要面对的常常是比较落后的农村、比较困难的家庭。
(2)工作关系的专业性农村社会工作者与农村社区居民建立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信任的专业关系。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功能)【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作的功能)【圣才出品】第⼆章社会⼯作的功能1.试述社会⼯作的基本要素。
答:社会⼯作的基本要素包括:(1)社会⼯作者社会⼯作者(Social Worker)是指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作过程的⾸要的构成部分,没有社会⼯作者,社会⼯作活动就⽆从谈起。
从现代社会⼯作的⾓度来看,社会⼯作者不但持有利他主义的价值,⽽且应该受过⼀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有效的⼯作⽅法。
社会⼯作者可以指某⼀社会⼯作者个⼈,也可以指某⼀具体的社会⼯作机构。
他们是社会问题的评估者、专业服务的提供者、服务过程的引领者和受助者、改变⾏为的协助者。
他们是社会⼯作的主体。
(2)受助者受助者(Client)⼜称服务对象、⼯作对象或者案主。
受助者是遇有困难,⾃⼰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作者帮助的⼈。
他们能够表达⾃⼰的意愿,并采取⾏动与社会⼯作者互动,他们也是社会⼯作的主体。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另外,只有受助者⽣活状态的改善才是社会⼯作成效的衡量标准。
(3)社会⼯作价值观社会⼯作价值观(Values)是社会⼯作者所持有的助⼈观念。
它包括对助⼈活动的看法、对⾃⼰与受助者关系的看法等。
社会⼯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它认为社会⼯作是⼀种真正的服务过程,⽽不是社会⼯作者在⾏使⼿中的权⼒。
社会⼯作的价值观是社会⼯作的灵魂,这使它与其他助⼈活动区别开来。
(4)专业关系专业关系(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是指社会⼯作者基于专业服务的需要同受助者建⽴的关系。
社会⼯作者在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着频繁的互动,也会形成多种关系,其中既包括按规范⾏事的专业关系,也包括因深⼊交往⽽产⽣的、带有某种情感的⼈际关系。
为了保障专业服务的展开和深⼊发展,达致预期的助⼈⽬标,社会⼯作者要恪守专业关系。
当然,在不同⽂化背景下,专业关系也可能会有各⾃的特点。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2021考研真题库与复习笔记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2021考研真题库与复习笔记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社会救助[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
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
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2社会服务[广州大学2019年研;中南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社会服务是指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3倡导者[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研;苏州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4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武汉大学2011年研]答: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②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③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④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有: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
5济贫法案[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济贫法案主要指伊丽莎白女皇于1601年颁布的法案。
该法案正式承认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该法案的重点或特点表现在:(1)规定每一教区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考研)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重点)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P3-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P8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P9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P10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P11联合国1960年出版《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P12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P127、社会工作的要素:⑴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P148、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P8(1986年高校建立专业)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P15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重点)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1.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1)社会工作是科学的社会服务社会工作是科学的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最本质的特征。
①社会工作是以助人为目的的活动,这种利他的活动不是服务提供者获取私利的手段或工具,而是目标本身。
社会工作所说的服务是直接或间接向困境人士、弱势群体提供的物质的、精神的或生活上的帮助。
②社会工作具有实务特征。
实务也称实践,它是人类有意识地改变外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
它强调具体地去做,即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行动、实施服务。
(2)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困境人士、弱势群体所遇到的问题十分复杂,要有效地帮助他们就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社会工作就是运用科学方法从事的社会服务。
随着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和社会行政逐渐成为社会工作者解决问题、提供服务之长器。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①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是向服务对象提供直接服务的方法,它们被称为直接社会工作方法。
②社会行政通过实施政策或运作社会服务机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属于间接社会工作方法。
依靠这些方法和它们的结合,社会工作者提供着独特而有效的服务。
从实际服务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实践就是对这些工作方法的灵活运用,正是因为工作方法在社会服务中所处的基础和中心位置,所以说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
(3)社会工作具有科学性社会工作要科学地助人,科学性是其重要特点。
①社会工作是建立在对问题的科学分析之上的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主要不是以帮助解决人们日常的、简单的困难为己任,而是主要面对那些复杂的难题。
对于扶老携幼,可能任何人都可以做。
但是对城市失业者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成长等问题的解决则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好的。
社会工作常常介入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就要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概论》考研王思斌2021考研真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弱势群体(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社会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
因而他们处于较贫困状态。
比如工人、农民,农民工,残疾人。
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名义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也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
2生态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生态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个具有整合意义或折中意味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它融合了不同的人类行为理论和社会工作实践理论,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折中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框架,并成为社会工作综融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生态视角的流行基于以下原因:
①它回应了社会工作的一个长期传统,即致力于改善案主的心理和环境状况;
②它提出了一个整合的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了众多的因素和不同的概念;
③它是以个人和环境之间的界面为干预聚焦的;最后,生态系统视角认为案主所经历的困境为“生活中的问题”。
3社会运行(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业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包括纵向和横向
两个方面:纵向运行是社会变迁和发展,表现出继承、变异和中断等三种关系;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为交叉渗透、制约、促进和转化等关系。
4“镜中我”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镜中我”理论,又称“镜中自我”,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是指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这面镜子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观念。
他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
没有他人的反应和评价,就不会有自我观念的形成。
镜中我从想象得来,分三个步骤:①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表现;②想象他人对这种表现的判断;③形成自我观念。
在想象别人对自己估计是好感还是恶感,认为自己骄傲还是谦卑时,他必然会作出改进,以期达到与别人更加协调。
这一概念以直观的形式,说明人与社会是在交往与社会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自我的性格,逐渐适应于在社会中生活与工作。
5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①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又称首属群体或基本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
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
他在1909年出版的著作《社会组织》中,把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称为初级群体。
这些群体之所以是初级的,其意义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指它们对于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是基本的”。
②次级群体
次级群体,又称次属群体,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阶层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例如学校、职业团体等。
次级群体既是
个人步入社会所必须加入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
③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关系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不同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划分。
初级群体内成员是面对面互动,而次级群体内成员是通过规则进行互动。
一般来说,次级群体规模比初级群体要大,成员较多,有些成员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个人接触,群体内人们的联系往往通过一些中间环节来建立。
6范式(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范式是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为各种模式和理论,包括对立的模式和理论所共同承认的、不言自明的一些信念和假设。
范式意指一群科学家共同享有的一组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背景假设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类型。
范式为共同享有它的那些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指南,把他们的活动联结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是在一项活动中被复制的部分。
佩恩主张社会工作理论只有一个范式,这个范式的核心是心理动力学,各种其他的社会工作理论都可以根据它们同这个核心的关系而被组织到这个范式之中去。
7制度性的社会福利(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福利包括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或残补性的社会福利)和制度性的社会福利。
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没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
与剩余性社会福利不同,政府在福利方面扮演的是全面的而非边缘性角色。
8社会性别(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性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女权主义的发展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概念。
它是指一种社会的标签,用来说明文化赋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与性有关的特质。
它表示社会基于男女两性生理差异而赋予他(她)们的不同的期望、要求与限制,是由社会文化形成的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等综合体现,是通过社会学习得到的与男女两性生物性别相关的一套规范的期待和行为。
社会性别是指一系列社会建构的关系,它产生及并再现于人们的行动中。
”社会性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社会性别化的行为不是由生理性别,而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所塑造的。
9社会行政(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行政,是指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社会行政也称社会福利行政。
狭义上的社会福利行政,是指政府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依照国家的立国思想、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在其辖区内的有关社会福利的措施。
广义上的社会福利行政,则是针对全体人民的,是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有关社会福利的各种措施。
10女性主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
一般认为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思潮。
严格地说,女性主义是一种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
当代女性主义是多元的,可以划分为自由派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妇女主义等不同流派。
11青少年福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青少年福利实际上是对针对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政策、专业科学知识以及具体行为等的总称,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青少年福利,是指面向社会中的每一个青少年,旨在促进每个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全面的福利服务;狭义上的青少年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该服务的提供者是有限而且是特定的,福利的享有者也不是社会中的全体青少年成员,而是特定的一部分青少年,服务的内容和数量也是相当有限的。
青少年福利包括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中,是社会福利体系中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12社会个案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一连串的专业工作,帮助遭遇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促进其正常生活的过程。
它的本质是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恢复和增强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功能。
13家庭社会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家庭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要点包括: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它的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
我国开展的家庭社会工作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家庭的救助和帮扶、改善家庭亲子关系的服务和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14矫正社会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