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课件 岳麓版.ppt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课件 岳麓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87bbab0b1c59eef9c7b476.png)
3. 选举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毛泽东当选为 国家主席
22
刘少奇当选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23
周恩来被任命 为国务院总理
2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最高权力机关
25
三、三大改造
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26
2.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大会通过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 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 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寄出
19
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参与了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工作。
20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1
6
2.“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汽车厂、飞机厂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 成投产,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 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 农业也有发展,粮、棉连年增产
7
第一个五年计 划期间,我国在 经济建设上取得 了哪些重大成就?
8
1954年8月1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纺织机 械制造厂——国营经纬纺织机械厂正式投产。
34
1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三、三大改造
2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2.“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3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建设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
4
1952年中、印、美人均 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13
1954年12月康藏、青藏公路通车典礼
14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28f1260066f5335a8121fc.png)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学生姓名【课题】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学习重点】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自主梳理】: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时间: 年至 年。
2.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建立国家______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 ;②有步骤地促进_____、_____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__ ______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________成分的比例稳步增长;③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_______和________的水平。
3.成就:汽车厂、飞机厂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成投产,独立的 已初步建立;以铁路为中心的 大为改观; 也有发展,粮、棉连年增产。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时间:_______年9月;地点:________。
2.主要内容:(1)通过了 ,①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②意义: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 和 的基本原则。
(2)选举 为国家主席, 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 为国务院总理。
3.地位: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三、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开始和基本结束的时间: 年至 年。
2.三大改造是指:对 、 和 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三大改造的形式:①对农业和手工业主要形式是:以 、 的形式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走 道路。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形式是通过 等多种形式进行的。
4.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 _____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________初级阶段。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838fc38f312b3169a551a42f.png)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三大改造,讲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意义及存在的缺点等问题。
本课重点是三大改造的形式。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其主要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是国家资本主义,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本课的难点是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因涉及政治经济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故把三大改造实质作为本课难点,教师在讲授时应突破此课难点。
二、教法建议1.本课第一目是“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教师可以如下导入: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新课后进一步指出: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989a3a9b89680203d825db.png)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学案(无答案)岳麓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学案(无答案)岳麓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学案(无答案)岳麓版的全部内容。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2、读下图,回答问题:(1)下图反映的是什么会议的会场?(2)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3、当今“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一词经常见诸报端,它最早出现于()A 1950年B 1951年C 1952年D 1953年4、、我国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A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 B集中力量发展民用工业C集中力量发展工业 D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6、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政权同国内反动势力的矛盾B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之间的矛盾D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材料三: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中国(1952年)印度(1950年)美国(1950年)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学案(无答案)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学案(无答案)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00df39ad51f01dc381f142.png)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2、读下图,回答问题:(1)下图反映的是什么会议的会场?(2)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3、当今“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一词经常见诸报端,它最早出现于()A 1950年B 1951年C 1952年D 1953年4、、我国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A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 B集中力量发展民用工业C集中力量发展工业 D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6、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政权同国内反动势力的矛盾B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之间的矛盾D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材料三: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中国(1952年)印度(1950年)美国(1950年)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
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1)根据材料概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状况。
(2)你能分析出造成这种工业状况的原因吗?(3)为改变此种工业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结果?学习反思【5分钟】我的收获:我的疑惑: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b5497ef7ec4afe04a1dfa1.png)
班级姓名________
本课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回顾我国最高权利的行使情况:古代史上,行使最高权利的是“_____”或“______”;近代史上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_____是历届政府统治者的太上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大召开之前,____________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现在我国的最高权利机关是___ ___________。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反思
用史
1我国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是()
A南京长江大桥B芜湖长江大桥
C铜陵长江大桥 D武汉长江大桥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 国经济和社会协 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什么时期形成的()
A解放战争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
3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是()
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C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D1956年三大改造 基本完成
5在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状况是:①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③工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④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⑤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名师精编学案1 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名师精编学案1 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f1accef705cc1755270954.png)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学习重点】: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自主梳理】: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编制目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参考___________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止时间:__________年——__________年。
3.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___,建立国家____________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_____________成分的比例稳步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水平。
4.成就: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成投产,独立的_________________已初步建立。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时间:__________年9月;地点:_____________。
2.主要内容: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选举_____________为国家主席,_____________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_____________为国务院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三、三大改造1.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⑴起止时间:__________年——__________年。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课件02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课件02](https://img.taocdn.com/s3/m/89c52d7f31126edb6e1a101f.png)
为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准备了条件
第一幕“想一想”
人民政权巩固了,国家经济也根本好转了, 那么,接下来中国要做什么呢?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什么是过渡时期?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
3、一五计划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一、经济建设 1、制定总路线
时间: 过渡时期(1949-1956) 内容: “一化三改造” 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钢产量 2.37千克 (人均)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人均)
材料二:毛泽东也说,现在我们能制造什么?能制 造椅子、茶碗茶壶…… 但是,一辆汽车、坦克、 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讨论:
根据材料和史实回答: “我国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我国长期是一个“万国汽车的展览馆”,先后进口和使用过 130多种品牌的汽车。而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结束了我国自 己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是在(B)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四幕:评一评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二、政治建设——第一部宪法诞生
(1)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帝国主义封锁威胁,我国巩固国防的需要 (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一、经济建设 1、制定总路线 (过渡时期)
内容: “一化三改造” 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特点: 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
2、制定“一五计划” (1953-1958)
B、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从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了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导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导](https://img.taocdn.com/s3/m/69834498c5da50e2534d7f5e.png)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说出“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一五”期间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
2.说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名称,分析其性质。
3.说出三大改造的全称,分析党和人民政府要实行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其实质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
4.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参考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
(2)开始实施时间: 1953年。
(3)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④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⑤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4)成就: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汽车厂、飞机厂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成投产,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
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
农业也有发展,粮、棉连年增产。
2.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1954 年9月地点北京主要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选举了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③任命了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想一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有什么变化?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仍然存在,进行参政议政。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什么类型的宪法?贯穿着哪些原则?有什么作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3.三大改造(1)时间: 1953~ 1956年。
(2)意义: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复习提纲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5f50f6bfd0a79563d1e7202.png)
⑶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⑷成就: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成投产,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粮、棉连年增产。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的形式走集体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09中考已考)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复习提纲
课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⑴背景:①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②国家经济情况有了根本的好转。党和政府参照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⑴制定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⑵第一届全国人大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中学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名师教案 岳麓版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中学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名师教案 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29101bf7ec4afe05a1df40.png)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编写读书提纲,进一步掌握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重点: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人民政府采取的一商业转化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始执行的时间。
归纳出“一五”计划基本任
第一个五年计划何时完成?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学此引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讲述。
就是在第一次全国
)教师提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什么关系?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
家
目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发电量(千万时)
2.76
10.9
材料二 1957 年与 1952 年中国粮食 、棉、钢、煤对比表
538.3 2949
钢(万吨)
原煤(万吨)
粮食(亿吨)
棉花(万吨)
1952 年产量
135
6649
1.6
130
1957 年产量
535
1300 0
1.95
(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 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
【学习重点】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自主梳理】 :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 时间:
年至
年。
2. 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_______,建立国家 ______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
发展
等多种形式进行的。
4. 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_____ _____ 的转变,标志
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
________初级阶段。
【教师点拨】 “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 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 2. 人民群众高涨的建设热情 3. 苏联的援助
为国家主 席,
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
为国务院
3. 地位: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三、三大改造
1. 三大改造开始和基本结束的时间:
年至
年。
2. 三大改造是指:对
、
和
的社会主义改造。
3. 三大改造的形式:
①对农业和手工业主要形式是:以
、
的形式引导农民
和手工业者走
道路。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形式是通过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
;②有步骤地促进 _____、 _____的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化,继续进行对 __ ______ 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 ________成分的比例稳步增长;③保证在
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 _______和 ________的水平。
3. 成就:汽车厂、飞机厂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成投产,独立的
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课时:第 5
课时
第 5 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学生姓名
【课题】 第 5 课社会主义制 度的基本建立
【学习目标】 1. 了解第一 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 2. 知道 1954 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合作探究】 : 1. 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你还了解历史上那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样?
?在此机关设立之前 , 中国最高权力的行使情况怎
【课堂达标】 :
1. 阅读系列表格,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 年,中国、印度、美国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
中国
印度
164 ?成效如何?
( 2) 材料二中提到的数字说明了什么?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你的认识是什么?
2、完成第五课基础训练 【我的收获与不足】
互查人签名:
已初步建立;以铁路
为中心的
大为改观;
也有发展,粮、棉连年增产。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1. 时间: _______年 9 月;地点: ________。
2. 主要内容:
( 1)通过了
,
①性质:这 是我国第一部 ②意义: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和
的基本原 则。
( 2)选举 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