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统计工序(过程)控制

合集下载

第13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13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前馈控制以未来为
导向,在工作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
进行预测和估计,采取防范措施,以便在实
际偏差出现之前,管理者就能运用各种手段 对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纠偏。
15 15 15
老农与石头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 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环了他的中耕机。老农 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打环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 麻烦,老农终于下决心要了结这块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 进巨石底下。他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像的那么 深,那么厚,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 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来被巨石因扰的情景,再想到可 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a.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 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 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纠偏措施,以便使 工作人员能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b.同期控制的作用:
①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②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19 19 19
13 13 13
4. 最佳控制
(控制标准值由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
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
K及各种附加参数C)
例如: Z= max f ( X, S, K, C ) Z= min f ( X, S, K, C )
14 14 14
(二)根据时机、对象、目的不同
1.前馈控制
亦称预先控制或事前控制,是实际组织活
功能)、有独立的控制系统、可以改变工作程序和编程的多 用途自动操作装置。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 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 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 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 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统计过程控制简本

统计过程控制简本
)等。
03
CATALOGUE
统计过程控制实施步骤
明确目标与范围
确定控制对象
明确需要控制的产品或过程特性,以 及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制定控制计划
根据产品或过程特性,制定相应的统 计过程控制计划,包括采样方案、控 制图类型、异常处理流程等。
数据收集与整理
采集数据
按照控制计划的要求,定时或定量地采 集需要控制的产品或过程特性的数据。
应用领域与意义
应用领域
SPC可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如机械加工、电子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同时,也可应用于服务业、 医疗、教育等非制造领域的过程控制。
意义
通过实施SPC,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因素,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生产效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SPC还有助于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 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态分布与3σ原则
正态分布
在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因素中,当随机 因素占主导地位时,产品质量特性往往 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具有钟型曲线 特点,其概率密度函数关于均值对称。
3σ原则
正态分布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约有99.73%的数 据分布在均值的三倍标准差(3σ)范围内。因 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均值加减三倍标准 差作为控制界限,超出此范围的数据视为异常 值。
目的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SPC起源于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 历了手工绘图、机械化、自动化等发展阶段,目前正向智能 化、大数据等方向发展。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利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的工具,旨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不良率。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实施统计过程控制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套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实施方法。

二、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统计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实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不良率。

三、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统计过程控制的行业和公司,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服务业、医疗行业等。

四、职责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本作业指导书,确保所有工作人员了解并遵守本指导书。

所有参与统计过程控制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能够理解和执行本指导书。

五、操作流程1、确定控制对象:在实施统计过程控制前,需要明确控制对象,包括产品、过程参数等。

2、数据收集:收集与控制对象相关的数据,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3、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等。

4、绘制控制图:根据整理后的数据,绘制控制图,包括均值-极差图、均值图等。

5、过程分析:分析控制图,查找异常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6、持续监控:对改进后的过程进行持续监控,确保过程稳定。

六、实施方法1、培训:对参与统计过程控制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制定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实施时间、人员分工等。

3、实施:按照实施计划进行统计过程控制的实施。

4、检查与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定期检查统计过程控制的效果,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调整。

5、总结与反馈:完成实施后,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七、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本作业指导书的操作流程和实施方法。

2、对所有参与统计过程控制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3、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因数据问题导致误判。

4、在实施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心,遵循科学方法和规范操作。

5、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统计过程控制程序内容(精华)

统计过程控制程序内容(精华)

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编号:CX.05.502 版本号/修改次:C/0 页次:第1页共4页实施日期:2002.4.30统计过程控制程序受控状态:受控号:持有者:发放日期: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1. 目的为了对本公司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统计过程控制,以保证生产过程稳定。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中的SPC。

3. 定义SPC:统计过程控制英文缩写。

4.职责4.1 质量保证部负责成立SPC技术小组和组织进行量检具测量系统分析。

4.2 过程评估小组负责确定SPC工序及统计工具,并建立SPC作业指导书。

4.3 生产管理部负责组织评估制造过程能力。

4.4 过程评估小组负责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和上岗后提高性培训的组织和实施。

5.工作流程5.1 成立SPC技术小组5.1.1质保部负责成立SPC技术小组,该小组负责对全公司SPC技术的咨询、释疑和开展SPC过程的指导。

5.2 确定SPC工序5.2.1 过程评估小组根据PFMEA确定SPC工序。

5.3 确定SPC工具过程评估小组根据控制工序的控制参数、计量特性、测量系统的能力,参考AIAG的《统计过程控制》手册及《控制图实施细则》(FX.05.095/02-2000),合理地选择SPC控制图种类。

5.4评估制造过程能力5.4.1生产管理部工业工程科负责组织评估制造过程能力;5.4.2 过程评估小组制定评估计划;5.4.3 过程评估小组负责调查SPC工序的过程能力;5.4.4 过程评估小组对C P值或C PK值≤1.33的工序制定优先改进计划;5.4.5 过程评估小组确认控制图中的控制线。

具体见《工序能力研究实施细则》(FX.05.091/01-2000)。

5.5 建立SPC作业指导书5.5.1 过程评估小组负责编写SPC作业指导书;5.5.2 过程评估小组在《SPC作业指导书》中规定抽样频度;5.5.3 过程评估小组在《SPC作业指导书》中规定样本容量;5.5.4 过程评估小组.在《SPC作业指导书》中规定判定准则;5.5.5 过程评估小组.在《SPC作业指导书》中规定当控制图中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反应计划。

统计工序控制即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

统计工序控制即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

统计工序控制即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SPC(质量管理与控制)统计工序控制即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它是利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

SPC强调以全过程的预防为主。

SPC能解决之问题1.经济性:有效的抽样管制,不用全数检验,不良率,得以控制成本。

使制程稳定,能掌握品质、成本与交期。

2.预警性:制程的异常趋势可即时对策,预防整批不良,以减少浪费。

3.分辨特殊原因:作为局部问题对策或管理阶层系统改进之参考。

4.善用机器设备:估计机器能力,可妥善安排适当机器生产适当零件。

5.改善的评估:制程能力可作为改善前後比较之指标。

利用管制图管制制程之程序1.绘制「制造流程图」,并用特性要因图找出每一工作道次的制造因素(条件)及品质特性质。

2.制订操作标准。

3.实施标准的教育与训练。

4.进行制程能力解析,确定管制界限。

5.制订「品质管制方案」,包括抽样间隔、样本大小及管制界限。

6.制订管制图的研判、界限的确定与修订等程序。

7.绘制制程管制用管制图。

8.判定制程是否在管制状态(正常)。

9.如有异常现象则找出不正常原因并加以消除。

10.必要时修改操作标准(甚至於规格或公差)。

分析用管制图主要用以分析下列二点:(1)所分析的制(过)程是否处於统计稳定。

(2)该制程的制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是否满足要求。

-控制图的作用:1.在质量诊断方面,可以用来度量过程的稳定性,即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2.在质量控制方面,可以用来确定什么时候需要对过程加以调整,而什么时候则需使过程保持相应的稳定状态;3.在质量改进方面,可以用来确认某过程是否得到了改进。

应用步骤如下:1.选择控制图拟控制的质量特性,如重量、不合格品数等;2.选用合适的控制图种类;3.确定样本容量和抽样间隔;4.收集并记录至少20~ 25个样本的数据,或使用以前所记录的数据;5.计算各个样本的统计量,如样本平均值、样本极差、样本标准差等;6.计算各统计量的控制界限;7.画控制图并标出各样本的统计量;8.研究在控制线以外的点子和在控制线内排列有缺陷的点子以及标明异常(特殊)原因的状态;9.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统计过程控制

统计过程控制

统计过程控制统计过程控制统计过程控制(简称SPC)是持续过程改进的基本工具。

制造通常依赖生产进行产品的生产,依赖质量控制进行最终产品检验并分离出不符合规格的产品。

这就是一种发现问题的过程。

这种过程通常是耗费精力,因为它为不能使用的产品或服务投入了时间和材料。

统计过程控制是一预防策略。

有效使用7个基本的质量工具可以防止浪费或不合格产品的生产。

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

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它认为,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

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

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的。

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实施SPC的过程一般分为两大步骤:首先用SPC工具对过程进行分析,如绘制分析用控制图等;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必要措施:可能需要消除过程中的系统性因素,也可能需要管理层的介入来减小过程的随机波动以满足过程能力的要求。

第二步则是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

控制图是SPC中最重要的工具。

目前在实际中大量运用的是基于的休哈特原理的传统的控制图,但控制图不仅限于此。

近年来又逐渐发展了一些先进的控制工具,如对小波动进行监控的EWMA和CUSUM控制图,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比例控制图和目标控制图;对多重质量特性控制的T2控制图等。

这些大大拓宽了SPC的应用领域,也增强了SPC工具的有效性。

SPC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以美国休哈特博士发明控制图为标志。

自创立以来,即在工业和服务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二战中美国将其制定为战时质量管理标准,当时对保证军工产品的质量和及时交付起到了积极作用;自五十年代以来SPC在日本工业界的大量推广应用对日本产品质量的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八十年代以后,世界许多大公司纷纷在自己内部积极推广应用SPC,而且对供应商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统计方法的工序控制

统计方法的工序控制

1.调整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ε:
(1)由于刀具磨损,应及时进行调整,或采用刀具自动调整补偿。
(2)根据中心偏移量,通过首件检验。可以调整设备、刀具的加

. 定位装置。
T - 2ε
2.修订公差范围: Cpk=
6S
当确信降低公差要求,放宽公差范围,不影响产品质量时,
有必要修订不切合实际的现有公差要求。
某零件技术条件为20 ± 0.15,抽样100件,
测得:X = 20.00mm; S = 0.05mm
To-Tu
Cp =
=1
6S
某零件技术要求为20 ± 0.15,抽样100件,
测得:X = 20.05mm; S = 0.05mm; M =20.00
T-2ε
ε=│M-X│=0.05
Cpk =
= 0.67
Cpk = T - 2ε
6S
Cp上 = To - X 3S
Cp下 = X - Tu 3S
To - Tu 6S
To - 上公差 Tu - 下公差 X - 总平均值 S - 标准偏差 M - 公差中心 R - 极差 ε = │M - X│
R=Xmax - Xmin
∑ −
X
=1 n
n
X i i =1
S=
∑n X i
Shangha i
Cheng du Ch o ng qin g
Kunm ing
Gui ya ng
Vietnam Laos
Wuhan Chang sha
Hangzhou Nanchang
Fuzhou
Xia men
Gua ngzhou
Nanni ng
Ho n g Ko n g (U.K. ) M acau (Po rtu g al)

质量管理学各章习题

质量管理学各章习题

质量管理学各章习题第一章质量及其意义选择题:1 质量定义中“特性”的含义指( )。

A.固有的B.赋予的C.潜在的D.明示的2 质量定义中“要求”的含义指()A.明示的 B.通常隐含的 C.明确的 D.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3 下列哪些是指顾客()A.消费者 B.受益者和采购方 C.委托人 D.经纪人4 “Juran质量螺旋曲线”包含()个环节A.13 B. 12 C. 10 D. 9填空题1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中给质量下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4 顾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1.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没有质量就没有经济效益。

( )2.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将质量定义为“质量就是符合要求”。

()问答题:1. 试述质量的含义。

2.如何从硬件、软件和服务三个不同的产品来理解产品的质量特性?第二章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选择题:1 最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学者是()。

A.朱兰B.菲根堡姆C.戴明D.泰罗2 只能事后“把关”的质量管理阶段是( )。

A.产品质量体验阶段B.全面质量管理阶段C.统计质量管理阶段D.现代化管理阶段3 古代的原始质量管理,基本上都属于( )。

A.经验式管理 B.统计质量管理 C.全面质量管理 D.操作者质量管理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质量管理处于( )阶段。

A.质量检验 B.统计质量控制 C.全面质量管理 D.全面质量保证5 中国自( )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A.1956 B.1978 C.1982 D.19856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 )通用电气公司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7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由( )承担质量管理工作。

生产管理课件-统计工序(过程)控制

生产管理课件-统计工序(过程)控制
震動;刃具的正常磨損;夾具的彈性變型及微小鬆動;工人操作的微 小不均勻性等;
• 對質量波動的影響並不大,一般來說,並不超出工序規格範圍; • 因素的影響在經濟上並不值得消除; • 在技術上也是難以測量、難以避免的; • 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品質特性值分佈狀態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由偶然因素造成的質 量波動稱為正常的波動,這種波動一般通過公差加以反映,此時
單值—移動 極差控制圖
不合格品數 控制圖
不合格品率 控制圖
缺陷數控製 圖
單位缺陷數 控製圖
表1 控制圖種類及適用場合
管理圖
特 R 的效果好,但計算工作量大
X~ R
計算簡便,但效果較差些, 便於現場使用
L—S 一張圖可同時控制均值和方 差,計算簡單,使用方便
X—Rs
6 與規格比較,確定控制用控制圖
由分析用控制圖得知工序處於穩定狀態後,還須與規格要求
進行比較。若工序既滿足穩定要求,又滿足規格要求,則稱 工序進入正常狀態。此時,可將分析用控制圖的控制線作為 控制 用控制圖的控制線;若不能滿足規格要求,必須對工序 進行調整,直至得到正常狀態下的控
所謂滿足規格要求,並不是指上、下控制線必須在規格上、
7
一 控制圖及其基本構造
產生:控制圖是由美國貝爾(Bell)通信研究所的休哈特(W.A Shewhart)博
士發明的,因 此也稱休哈特控制圖。
定義:控制圖是反映和控制品質特性值分佈狀態隨時間而發生的變動情況
的圖表。它是判斷工序是 否處於穩定狀態、保持生產過程始終處
於正常狀態的有效工具。
控制圖與趨勢圖的比較
下限內側,即UCL>TU;LCL< TL。而是要看受控工序的工 序能力是否滿足給定的Cp值要求。

统计工序控制的基本概念

统计工序控制的基本概念

统计工序控制的基本概念统计工序控制是一种管理方法,目的是通过对工序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

统计工序控制依赖于统计方法和技术,以及对过程和产品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它是工业生产中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统计工序控制中,关键的基本概念包括过程稳定性、过程能力指数和控制图。

首先,过程稳定性是指生产过程中的输入、输出和其他关键因素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稳定的过程是统计工序控制的前提。

为了评估过程的稳定性,可以使用各种统计图表和指标,比如控制图、过程平均值和标准差等。

其次,过程能力指数是用于衡量生产过程能够产生合格产品的能力。

它基于对过程的统计分析,通过比较产品规范限制和过程数据的分布情况来确定过程的能力。

常用的过程能力指数包括Cp、Cpk和Pp等。

控制图是统计工序控制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它是一种图表,用于显示过程数据的变化和趋势。

控制图通常包括一个中心线、一个上控制限和一个下控制限。

通过将过程数据与这些控制限进行对比,可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如果数据点超出控制限,则表明存在特殊因素或变化,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调整。

统计工序控制的基本概念主要涉及到衡量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并通过控制图等工具来监控和调整生产过程。

通过对工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统计工序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SPC)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实现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的评估,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SPC是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SPC的核心理念是"规则"和"分离"。

通过建立规则,即设定上下限和中心线,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是可接受的。

这个范围受到生产能力和产品规范的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异常因素( 异常因素(系统因素) 系统因素)
在一定时间内对生产过程起作用的因素。如材料成份、规格、 硬度的显著变化;设 备、工夹具安装、调整不当或损坏;刃具的过渡磨损;工人违反操作规 程等; 因素造成较大的质量波动,常常超出了规格范围或存在超过规格范围的危险; 因素的影响在经济上是必须消除的; 在技术上是易于识别、测量并且是可以消除和避免的 ; 由异常因素造成的质量特性值分布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可能 发 生各种变化。 ∴由异常因素造成的波动称为不正常的波动。此时的工序处于不稳定状态 或非受控状 态。对这样的工序必须严加控制。
8
• •
控制图基本构造
x (或 x 、 R 、 S等 ) 控制上线UCL 控制中线CL 控制下线LC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样本号(或时间) 控制图的构造
1以随时间推移而变动着的样品号为横坐标,以质量特性 值或其统计量为纵坐标的平面坐 标系; 2三条具有统计意义的控制线:中心线CL、上控制线UCL 和下控制线LCL; 3一条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的波动曲线。
~ X −R
L—S X—Rs
因各种原因(时间费 用等)每次只能得到 一个数据或希望尽快 发现并消除异常原因 样本容量相等 样本容量可以不等 样本容量(面积或长 度)相等 样本容量(面积或长 12 度)不等
计 数 值 控 制 图
不合格品数 控制图 不合格品率 控制图 缺陷数控制 图 单位缺陷数 控制图
X −R 图
1 n x i = ∑ xij n j =1 Ri = max(xij ) − min (xij )
x j = x n +1 (n为 数 )
i
~ X −R 图
(1)找出或计算出各样本的 ~ 中位数 X i (2)计算各样本极差Ri
x n +1
i 2
——n为
数时,第i样本中按大
1 xi = x + x n n +1 (n为偶数 ) i i 2 2 2 Ri = max (xij ) − min (xij )
11
表1 控制图种类及适用场合 类别 计 量 值 控 制 图 名称 均值—极差 控制图 中位数—极 差控制图 两极控制图 单值—移动 极差控制图 管理图 符号 特 点 适用场合 适用于产品批量较大 而且稳定正常的工序。
X −R
最常用,判断工序是否异常 的效果好,但计算工作量大 计算简便,但效果较差些, 便于现场使用 一张图可同时控制均值和方 差,计算简单,使用方便 简便省事,并能及时判断工 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缺点 是不易发现工序分布中心的 变化。 较常用,计算简单,操作工 人易于理解 计算量大,管理界限凹凸不 平 较常用,计算简单,操作工 人易于理解,使用简便 计算量大,管理界限凹凸不 平
第十三章 统计工序 统计工序( (过程) 过程)控制
13.1 基本概念 13.2 控制图类型及其原理 13.3 控制图的绘制与判断 13.4 控制图的两类错误分析及应用要点
1
13.1 基本概念
一 二 三
影响因素分类 统计工序控制的概念 统计工序控制与产品检查的区别
2
一 影响因素分类 影响因素分类
13
3σ原理
设工序处于正常状态时,质量特性总体的均值为μ0,标准偏差 为σ,设 三条控制线的位置分别为CL= μ0 、UCL= μ0 +kσ,LCL= μ0 -kσ。 (见图3)
控制图的两类错误
当工序正常时,点子仍有落在控制界限外面的可能,此时会发生将正常 波动判断为 非正常波 动的错误——误发信号的错误,这种错误称为第一 第一 类错误,控制图犯第一类错误 的概率记为α。 类错误 设总体均值μ0在异常因素的作用下移至μ1 ,σ不变。此时,点子应落 在控 制界限外以发出警报。但却也存在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内不发警报的 可能。这将导致将非正常波动判断 为正常波动的错误——漏发信号的错 误,这种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 第二类错误,控制图第二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β。 第二类错误
3
公差上限
公差上限
公差下限
公差下限
图a
公差上限
图b
公差上限
公差下限
公差下限
图c
时间
图d
生产过程的几种状态
4

统计工序控制的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判别工序是否在受着异常因素的影 响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在 生产的产品中进行随机抽样,并根据样本数据观察 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态 。若工序分布状态不随时间 的推移而变化(即如图a),说明工序处于稳定状 态,只 受着偶然因素的影响;若工序分布状态随着 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如图b,c,d),说 明工序处于非 稳定状态,正在有异常因素影响着它,必须立即采 取措施消除异常因素的影响 。 概念:利用统计规律判别和控制异常因素造成的质 量波动,从而保证工序处于控制状态的手段 称为统 计工序控制。
Li = max (xij ) S i = min (xij ) 1 k L = ∑ Li k i =1 1 k S = ∑ Si k i =1 R = L−S M = L+S 2
数据列中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值
LCL
CL
UCL
α/2
β
α/2
x
第 二类错 误损失
µ 0 − kσ
第一 类错 误损失
µ0
µ 0 + kσ µ1
图3 控制图的两类错误






3σ 图4 两类错误损失图

15
13.3 控制图的绘制与判断
一 二 三
控制程序 各类控制图作法 控制图的观察与判断
16
一 绘制程序
1确定受控质量特性 即明确控制对 。一般应选择可以计量(或计数)、技术上可 控、对产品质量影响大的关 位、关 工序的关 质量 特性进行控制。 2选定控制图种类 选定控制图种类 3收集预备数据 4计算控制界限 计算控制界限 各种控制图控制界限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不同,但其计算 一般为: (1)计算各样本 数(见表3); (2)计算分析用控制图控制线(见表4)。 5作分析用控制图并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6与规格比较, 与规格比较,确定控制用控制图 确定控制用控制图 7应用控制图控制工序 应用控制图控制工序 控制用控制图制好后,即可用它控制工序,使生产过程保持 在正常状态。 17
13.2 控制图类型及其原理 控制图类型及其原理
一 二 三
控制图及其基本构造 控制图的类型 控制界限的确定原理——3σ原理
7
一 控制图及其基本构造
产生:控制图是由美国贝尔 (Bell)通信研究所的休哈特(W.A Shewhart)博 产生 士发明的,因 此也称休哈特控制图。 定义:控制图是反映和控制质量特性值分布状态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动情况 定义 的图表。它是判断工序是 否处于稳定状态、保持生产过程始终处 于正常状态的有效工具。 控制图与趋势图的比较 采用趋势图可以掌握不断变化着的工序状态。为了判别工序的质量波动是正 常波动还是非正常波动,在趋势图的基础上,控制图发生如下变化: x 、~ x 、R ①纵坐标可能是质量特性值,也可能是其统计量,如 等; ②增加上、中、下三条控制线作为判断工序有无异常的标准和尺度。 若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内,认为工序的波动是正常的波动;若点子 落在控制界限外或其排列有明显缺陷,则说明工序有异常因素的 影响。 控制图基本构造 应用
1按用途划分 按用途划分 (1)分析用控制图。用间隔取样的方法获得数据。依据收集的 分析用控制图 数据计算控制线、作出控制图 ,并将数据在控制图上打 点, 以分析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若发现异常,寻找原因, 采取 措施,使工序处于稳定状态;若工序稳定,则进入正 常工序控制。 (2)控制用控制图。当判断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后,用于控制工 控制用控制图 序用的控制图。操作工人按规 定的取样方式获得数据,通 过打点观察,控制异常因素的出现。 2按质量特性值的类型及其统计量划分 由于数据分为计量值与计数值两大类。因此控制图分为 计量值控制图和计数值控制图两大类型。又因各种类型 的控制图所选择的统计量不同,因此又可分为不同种类 的控制图。常用的各种控制图的特点及适用场合如表1所 示。
pn p C U
三 控制界限的确定原理—3σ原理
1
2Hale Waihona Puke 控制界限的重要性 对于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过去人们是直 接凭经验进行判断和区别的。发明 了控制图之后,就可以 使用控制图对工序状态进行客观的、科学的判断。而区别 和 判断两类因 素造成的质量波动的标准就是控制线。因 此,如何合理地、经济地确定控制界限是控制图的 核心问 题。 确定方法 休哈特控制图控制界限是以3σ原理确定的。即以质量特 性统计量的均值作为控制中线CL; 在距均值±3σ处作控 制上、下线。由3σ原理确定的控制图可以在最经济的条 件下达到保证 生产过程稳定的目的。
5
三 统计工序控制与产品检查的区别
统计工序控制与产品检查有着本质的区别。 检查是通过比较产品质量特性测量值与规格要求 ,达到剔除 不合格品的目的,是事后把关。统计工序控制是通过样本数 据分布状态估计总体 分布状态的变化,从而达到预防异常因 素造成的不正常质量波动,消除质量隐患的目的,是事先预 防。 检查通常通过专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得到测量值,并由检查 人员进行判定。而统计工序 控制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的控制 图,并按一定的判定规则判定工序状态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统计工序控制虽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预防成本的提高,但却 能及早发现异常,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带来故障成本的大幅 度降低。因此对比产品检查,统计工序控制会带来显著的经 济效果。 6
9
控制图应用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坐标系及三条控制线是由质量管理人员 事先经过工序能力调查及其数据 的收集与计算绘制好的。工 序的操作人员按预先规定好的时间间隔抽取规定数量的样 品,将 样品的测定值或其统计量在控制图上打点并联接为质 量波动曲线,并通过点子的位置及排 列情况判断工序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