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一、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
广义上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资产业务中,经营资产风险超出预先估量,造成部分或全部损失的资产。银行在信贷业务中,按期收回本金、利息的贷款称为正常贷款;相反,银行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借款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约定的期限偿还全部本金或利息,造成银行损失的这类
贷款,称为狭义上的不良资产或不良信贷资产。本文所探讨的是狭义上的不良资产。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危害
近年来在金融性报刊公布的个案调查显示,不良资产占比在20以上,此比例也被专家学者及人行总行所认可。1994年末,全国银行贷款余额xxxx亿元,其中,四家专业银行贷款余额为亿元如不良资产占比在20一30之间,那么,四家专业银行不良资产总额大约为XX//亿一x///8200亿元。
巨额不良资产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以下危害:
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特殊是在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影响银行声誉。
2.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即使有抵押物可以变现,但也存在必定的资金损失。资产存量制约着资金周转,使银行资金无法运用到收益更大的项目上,这对银行资金来源也是一种损失。
3.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较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国家财务制度规定,必定时间内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由此而论,公司所欠利息越多,银行虚盈实亏现象就越严峻。
4.制约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资金是生产要素的龙头,资金沉淀配置效益便无法发挥,这又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实现。
由此可见,巨额不良资产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步履困难,阻碍了银行的正常进展,阻碍了参与国际竞争。因此,释解不良资产,并消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成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已刻不容缓。
三、不良a资产的成因
1.宏观经济形势剧烈波动及投资膨胀,是导致大量无效资产的政策性原因。投资的增长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进展的必要条件,但前提条件是进行有效的投资,即投资的增长形成有效的供给,经济增长质量达到预期目的。超出国民经济增长的投资膨胀,在银行方面的反映就是大量信贷资产呆若木鸡于陷入困境的公司中。
2.信贷资金财政化。当80年代初实行“中短期设备贷款”和“拨改贷”后,公司的新建项目也开始依靠银行贷款,到80年代中期财政已基本不向公司增资拨款,应由财政支付的一些固定资产投资改由银行向公司贷款,应由财政支付给公司的流动资金也改由银行向公司贷款解决,应由财政拨付的国家储备物资资金改由银行向公司贷款。公司对银行的过份依靠逼迫银行不得不发放一些质量不高的贷款。
3.财税体制畸形,致使国有公司注资不足。建设银行的基建贷款,中国银行的固定资产外汇贷款和工行、农行的技改贷款,本应由财政作为公司的资金无偿拨付给公司,但规定向银行借款,使得相当部分国有公司的自有本钱比例过低。
公司税收方面,虽然1993年7月实行了新税制,但长期处于旧税制下的国有公司已是积重
难返,改革开放之初国有公司原有自有流动资金占30却,现在工业公司降到了10一20,商业公司只有3子,国有公司负债率高达80以上,已无能力偿还银行贷款。
4.银行体制性原因。银行的体制决定着银行的行为、动机和方向。受传统计划投资体制的制约,专业银行基本没有信贷自主权,这不仅表示为政策性投资贷款要听命于政府,其经营性贷款限额以上的部分也不能自主决定。这些“点贷”项目因为选择不当,致使贷款形成大量逾期。
5.银行经营治理上的原因。一方面银行的信贷体制有问题,很多项目虽经集体审批,但负责人不够明确,出了问题负责不清。另一方面,贷款决策缺乏科学的信息咨询系统,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调查,通常是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安身区域性眼光分析多,站在全局性角度分析少,受其局限,造成相当多的贷款项目未竣工便成为风险性呆账贷款项目。其次是银行内部存在重贷轻收现象,忽视贷中治理,没能用自身在信息方面的优势来减轻信贷风险。因此,银行经营治理上的偏差,造成信贷资金运营上的很多疏漏。
6.银行经营未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一是金融部门不适当的业务竞争,削弱了银行信贷的监督治理。公司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漏洞,乘机多头开户、多头贷款、甚至多头套现,从而形成贷款风险。二是银行贷款治理制度执行不严,个别信贷人员有章不循,以贷谋私,自我引入风险。三是银行信贷投放中缺乏健全严格的法律程序,协议及抵押、担保等手续不够完善。
四、治理不良信贷资产的办法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治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巨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