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矿区铁路调车安全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矿区铁路调车安全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武淑影

(淮北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处,安徽淮北235000)

要由于调车工作的特殊性,安全系数较小。通过引入心理学,结合矿区铁路运输特点,对调车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找出不良心理产

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矿区铁路

调车员

心理因素

行车安全

中图分类号TD58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03-22

作者简介:武淑影,

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铁路运输专业,现就任淮北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处车务段工程师。

通过最近的案例统计,调车事故在行车事故中占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这就要从调车人员尤其是调车员的心理素质进行着手分析。1

研修过程

通过对近几年淮北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处发生行车事故案例的分析表明,人为事故发生率占86.2%,其中调车事故发生率占67.4%。主要表现归结为较强的“早收工”潜意识、职业的传统思想和侥幸心理、注意力不集中、环境对心理的影响等。1.1较强的“早收工”潜意识

由于调车员既要负责机车、车辆设备摘挂、装卸等运输作业,又要对行车安全承担责任,加之当前对安全考核力度的加大,对运输安全的忧虑就进入了其潜意

识,表现为“想避开某一事”或者“尽快结束工作”,在

心理学上称之为“逃避想象”

。这种心理逐步演化为早收工潜意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则追求简化作业程序,从而可能导致事故发生。1.2职业的传统思想和侥幸心理

由于矿区铁路运输企业相对于国铁来说,小而杂,

加之部分老职工的一些不良做法的“传递”,助长了粗

糙、凑合行为和侥幸心理的滋生。1.3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两种。事故的起

因可归结为主观“不注意”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尤其

正线行车这一特殊客观作业环境下,注意力水平的高低更为重要。注意力水平分类见表1。

表1注意力水平分类表

类别表现备注A 类睡眠、昏厥、无注意可言。B 类注意力水平迟钝,易失误。在疲劳、醉酒的情况下

C 类对事故缺乏预警能力,也会失误。注意力水平为被动注意。在生理状态正常松弛状态下。

D 类注意力水平最好,信息处理能力强,

属于主动注意生理状态良好

E 类

注意力过于专注,无暇旁顾,不能进行信息的处理,也易出现失误。因社会生理因素造成情绪激动、精神兴奋或心理抑郁。

表1中所列的五种类型,在铁路行车工作中都有

可能遇到,但最常见的影响行车安全的类型,应集中在B 类、C 类和E 类上,下面列举一下这三种类型在矿区铁路调车员中的具体表现。

(1)B 类的主要表现:

这类注意力类型涉及两种情况:疲劳和酒醉,但随着管理的日益严格,班中调车员饮酒的情况基本杜绝,疲劳作业则成为导致B 类注意力水平水平的主要因素。由于人的身心状态随时间的不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因此这类因素造成的行车事故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时间性特点。通过对近5年来的统计分析,其中班末(6:00-8:00,18:00-20:00)和接近吃饭时间(11:00-12:00)发生的事故就占22起之多。

(2)C 类的主要表现:

这种类型的主要表现就是工作中精神不集中,心

不在焉,

也就是常说的人到岗,心不到岗。这种情况多表现在家中农活较多或者有第二职业的人员身上。

(3)E 类的主要表现:

这种类型多表现在从其它岗位转到调车员岗位或新上岗的新工人身上,由于对新的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和对业务的不太熟悉,致使这些人工作中精神高度紧张,动作机械,从而酿成事故

。1.4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人们劳动始终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矿区铁路运输作业环境全部集中在铁路线上,作业环境枯燥,并且受现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矿区铁路沿线的作业环境复杂,给行车环境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从而,形成了铁路行车工作单一枯燥,工作时间长的作业特点。

家庭也是环境的特殊一部分,以其中成员间人际关系为纽带,以生育、消费、赡养、教育等为基本社会职能,在一定条件下技术业务知识更新的压力,使其家庭

生活的规律发生变化,

加之夫妻感情纠葛、住房、经济等问题突出,极易产生影响安全的心理和情绪。2成果主要内容

2.1

增强安全意识

意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思维和方式等心理活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心理沉淀,意识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具有改变客观现象的作用。增强(下转第141页)

表3起升变频器输入输出参数设置

功能码设定值参数详细说明功能码设定值参数详细说明P5.001输入类型为开关量P5.106S5端子为复位输入P5.021S1端子为起升选择P6.011S6端子为运行输出P5.032S2端子为下降选择P6.044S7端子为故障输出P5.0425S3端子速度输入P6.057S8端子为抱闸输出P5.0526S4端子速度输入P6.065S9端子紧急制动

表4起升变频器抱闸控制逻辑参数设置

功能码设定值参数详细说明功能码设定值参数详细说明

P8.041抱闸由变频器控制,接

触器由外部控制器控

P8.093Hz停机延时时间

P8.050s抱闸延时时间P8.160.2s 停机延时时间防止溜钩

P8.060.3s松闸延时时间

4.2回转变频器参数设置(表5、表6)

表5回转变频器基本参数设置

功能码设定值参数详细说明功能码设定值参数详细说明P0.0000:V/F控制模式P1.150启动开始频率P0.0111:端子指令通道P1.160启动频率保持时间P0.0330最大输出频率50Hz P2.0111电机额定功率P1.115Hz多段速分级给定1P2.0250电机额定频率P1.0210Hz多段速分级给定2P2.03600电机额定转速P1.0320Hz多段速分级给定3P2.04380电机额定电压P1.0430Hz多段速分级给定4

表6回转变频器输入输出参数设置

功能码设定值参数详细说明功能码设定值参数详细说明

P5.001输入类型为开关量P5.106S5端子为复位输入P5.021S1端子为左旋选择P6.011S6端子为运行输出P5.032S2端子为右旋选择P6.044S7端子为故障输出P5.0425S3端子速度输入P6.057S8端子为抱闸输出P5.0526S4端子速度输入P6.065S9端子紧急制动

4.3变幅变频器参数设置(表7、表8)

表7变幅变频器基本参数设置

功能码设定值参数详细说明功能码设定值参数详细说明

P0.0000:V/F控制模式P1.150启动开始频率

P0.0111:端子指令通道P1.160启动频率保持时间P0.0330最大输出频率50Hz P2.011.1电机额定功率

P1.115多段速分级给定1P2.0250电机额定频率

P1.0210多段速分级给定2P2.03600电机额定转速

P1.0320多段速分级给定3P2.04380电机额定电压

P1.0430多段速分级给定4

表8变幅变频器输入输出参数设置

功能码设定值参数详细说明功能码设定值参数详细说明

P5.001输入类型为开关量P5.106S5端子为复位输入P5.021S1端子为增幅选择P6.011S6端子为运行输出P5.032S2端子为减幅选择P6.044S7端子为故障输出P5.0425S3端子速度输入P6.057S8端子为抱闸输出P5.0526S4端子速度输入P6.065S9端子紧急制动

以上是基本参数在理论上的设置值,具体参数要在调试时做必要的修改,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上接第139页)调车员安全意识可确保安全自控;增强群体安全意识可实现安全互控、联控。其主要途径有:

(1)坚持正面教育。不定期举办安全培训班,让调车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安全与效益、个人与安全、集体之间的关系;安全与自控、互控、联控之间的关系,使安全意识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通过典型案例。在对矿区铁路调车员的安全教育中,把近几年发生的事故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原因,起到警示作用,督促检查自己的行为,以便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3)利用从众心理。充分发挥优良作风和集体荣誉感,加大制度和纪律的约束力,增强群体一致向上的凝聚力,摒弃部分老职工的一些不良做法的“传递”,形成“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的良好氛围。

2.2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长期的超过人适应的应对能力的刺激,可引起生理上的焦虑反应,产生早交班等潜意识,工作中可能简化程序,埋下事故隐患。因此就要求在日常的运输管理工作中,要尽可能的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分出阶段,不要让调车人员产生“工作干不完”的压抑感。

2.3提高技术业务能力

为了提高调车员的技术业务能力,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持续开展全员业务知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强化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应变能力,进行系统超前培训,受到了一定的效果。

(2)对调车员教育坚持“重现场需要、重实际操作、重实际效果”,改进了培训方式和方法,在全段开展培训、演练一体化的模式。

(3)经常在调车组中开展“学标、对标、达标”活动,“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组织所有在职调车员按照作业标准,反复学、反复练,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技能。

3效果效益分析

通过分析研究了影响调车安全运输的几种心理因素,采取了几种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提高了调车员的心理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心态对安全生产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系数。今年和去年相比,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降低了67%,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培德,苑双军.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因素分析.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2]徐小勇.调车作业安全.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胡思继.铁路行车组织.中国铁道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