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2)

合集下载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 教材分析本课《原始农耕生活》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农耕生活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以及农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农耕的起源,分析了农耕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二部分讲述了原始农耕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第三部分探讨了农耕对社会制度、文化、人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原始农耕生活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农耕起源的理解不够深入;2. 对原始农耕生活的各个方面认知不全面;3. 对农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耕的起源,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各个方面,理解农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农耕的起源,原始农耕生活的各个方面,农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农耕起源的社会背景,农耕对社会制度、文化、人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农耕的起源,引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各个方面。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农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5.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农耕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原始农耕生活的小论文。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上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同步练习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上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同步练习背诵手册: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距今10000年左右。

(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三、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2、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四、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黄帝2、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

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因素应是()A.生活习惯B.生产工具C.劳动技术D.自然条件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哪一原始人群()A.元谋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4、今年暑期小明准备去考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遗址,你觉得他应该到()A.云南省元谋人遗址B.浙江省河姆渡遗址C.陕西省半坡遗址D.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5、河姆渡和半坡遗址都位于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B.战略位置重要C.土地肥沃,适宜农业D.便于生活用水6、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A.火的使用B.原始农业的产生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7、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是()A.山顶洞人B.大汶口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8、奥运会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程的板块结构是:“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一和第二子项与第三子项之间的关系是从具体到抽象的。

第一子目和第二子目并置。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生活是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业文明的典型。

他们用磨石工具种植庄稼和饲养牲畜,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中国原始农业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教材引用了大量文物图片,注重培养学生的经验性意识。

同时,它还配备了中国原始农业时代主要遗址的地图,以加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学术状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原始农耕时代距今久远,许多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中展示考古发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灵活多样地组织材料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了解原始农业的兴起和意义。

初步学会总结、总结、分析、比较具体史料、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阅读《北方半洞穴圆屋修复图》和《河姆渡人甘兰楼修复图》,生动把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通过归纳和比较,我们可以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业生活和特征。

困难:农业发展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了解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基础。

5、教学策略图片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图片介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笔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展示“原始狩猎学生回忆内部狩猎和原始收集地图”,并展示问题:北京人只在野外收集和捕获食物有什么限制?收集和捕猎的食物总有一天会完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并理解其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理解半坡原始农耕文化,并理解其与前一阶段采集狩猎经济相比的重要进步。

3. 学生能够理解原始农耕生活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如房屋、工具、食物等。

2. 教学难点:理解农业的兴起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深遥影响。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理论,因此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包括原始的农耕工具和生活用品。

2. 准备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3. 准备教室讨论和思考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原始农耕生活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原始农耕生活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和视频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引出原始农耕生活这一课题。

(二)新课讲授1. 讲授河姆渡原始农耕(1)展示河姆渡原始农耕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河姆渡原始农耕的特点。

(2)介绍河姆渡原始农耕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方面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况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介绍河姆渡原始农耕的建筑、工具等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

2. 讲授半坡原始农耕(1)展示半坡原始农耕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半坡原始农耕的特点。

(2)介绍半坡原始农耕的农业、饲养业、手工业等方面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况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

(3)利用模型和实物等直观教具,展示半坡人的石器和陶器等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半坡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3. 讲授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1)通过讲解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

(2)通过比照不同地区的原始农耕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不同地区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创造自己的文明。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发展阶段和特点。

2. 掌握农耕文化的历史演变,包括农作物种植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工具的变革。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发展的兴趣,激发其探究历史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难点在于理解古代农业技术及工具的演变过程。

针对重难点,教学将采取以下策略:1. 重点突出农耕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以及古代农业技术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图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工具的进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 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增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如原始农耕生活的场景、古代农业工具的图片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以便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3. 设计互动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准备教学评估工具,如课堂测试、作业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激发兴趣课堂伊始,教师以一段生动的导言开启本课的学习之旅。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段关于原始农耕生活的传说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远古的农耕时代。

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现在吃的粮食、蔬菜是怎来的吗?这与原始的农耕生活有什么联系?”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为后续课程内容的讲解奠定基础。

二、知识呈现与探讨1. 原始农耕的起源教师通过PPT展示原始农耕的起源及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从采集到农耕的转变。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详细解释农耕的起源背景、主要地区及初步发展的技术手段。

2. 原始农耕的主要农作物与家畜教师详细介绍原始农耕时期的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以及家畜如猪、牛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

2、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

3、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

4、半坡人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

5、半坡人会纺织和制衣。

6、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距今7000年左右。

7、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

8、农业工具是骨耜。

会雕刻技术。

9、河姆渡人的木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11、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12、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生活流域:黄河流域。

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距今时间:距今约6000年。

居住环境:居住区有房屋、窑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超值陶器的窑场。

房屋特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

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制造骨器、角器等。

生产活动: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

用渔叉、鱼钩、渔网捕鱼。

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为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鱼纹、鹿纹较多。

还有装饰品和少量的乐器,如陶埙。

还有纺织、制衣用的骨针、骨锥、纺轮。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生活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

生活地点:浙江余姚。

距今时间:距今约7000年。

房屋特点:干栏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木构水井: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主要作物:水稻,遗址中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址,说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农业工具: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是骨耜。

主要家畜:猪、狗和水牛。

其他器具: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艺术品:会运用雕刻等技术,将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

懂得使用天然漆。

人教版中学历史第七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人教版中学历史第七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二部分: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前言: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

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我们接着往下看↓二、半坡居民:1、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2、半坡文明的特征:(1)半坡文明中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中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2)半坡文明处于母系氏族时期,是我国最完整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

(3)半坡文明手工业发达,制造了大量彩陶,并绘制了美丽的花纹。

(4)半坡文明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采用地穴式建筑。

3、半坡文化所处的时代:半坡村是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

处于氏族公社早期的母系社会,尚无贫富分化。

但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中国逐渐进入父系社会。

4、生产生活特征总结:①最早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用石铲,石刀从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

②饲养猪狗牛羊鸡等,经营原始的畜牧业。

③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改善了生活。

④能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取水的尖底瓶独具特色,彩陶美观实用。

⑤住在半地穴房子里。

三、河姆渡居民:1、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2、河姆渡文化的特征:(1)河姆渡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够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手工业发展。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稻作和粟作农业逐渐推广;耕 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 耜来进行耕作;家畜饲养出现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
——《周易·系辞下》
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 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 尖头插入土壤,然后用脚 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 翻出。
耜是用磨得较锋利的片 状石板,或用个体较大动物 的肩胛骨去掉骨脊,牢牢绑 在木棒下端制成的。
答案来源
作答内容
答案来源
(1)材料一反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
作答范围
作答内容
原始农业出现,原始居民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 生活。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黄河流域寒冷干燥,这类建筑有利于防寒和炊煮。
材料二 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
北京人、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获取食物;
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时期原始农业已经产生并
得到发展,他们分别种植水稻和粟,并会饲养家 畜,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
食物来源
北京人、山顶洞人住在天然洞穴里,过着群居 穴处的生活;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会建造房屋, 过着定居生活。
生活方式
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和 生产工具
半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 北京人、山顶洞人没有明显的社会分工;河姆
渡人、半坡人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之分。 社会分工
半坡遗址 半地穴式房屋 种植粟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 烧制彩陶
干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农具:骨耜 凿井取水 河姆渡遗址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水稻在我国 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1. (南京校级期中)在科学考察中,考古学家在江西万年 县的仙人洞、湖南道县的玉蟾岩等地发现了1万多年前的 栽培稻,在湖南澧县的一处遗址又发现了八九千年前的

课件1: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1: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半坡圆形夹顶房屋复原图
长江下游 距今6000多年
河姆渡人是怎 样生产、生活 的呢?
种植水稻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饲养家畜 制造陶器 干栏式房子 定居生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粒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骨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斧和石锄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 (猪纹陶器)
河姆渡人的水井和井架复原图
半坡人修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为什么半坡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住的是干 栏式房屋?
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
1、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冬季气温低, 这样的建筑有利于生存。
2、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属于南方,南方地势低洼, 多雨潮湿。
课 堂 小结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原始居 时间 民
地点
河姆渡 居民
距今约 七千年
长江 流域
半坡居 民
距今约 五六千 年
黄河 流域
房屋 样式
干栏 式
半地 穴式
原始 农耕 水稻

原始饲 原始手 养业 工业
猪、狗、陶器、

玉器、
乐器
猪、狗、 牛、马、 羊、鸡
纺线、 织布、 制衣; 彩陶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黄河中游 距今5000多年
种植粟和蔬菜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饲养家畜 纺织麻布、缝制衣服 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出现原始艺术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石刀
石锄
石耜冠
石铲
石斧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半坡氏族的 人面鱼纹陶盆
妇女在屋内织布、缝制衣服想像图

七年级历史第 2课 原始农耕生活问题整理

七年级历史第 2课 原始农耕生活问题整理

第 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简答题1.中国农业起源于何时什么时期?距今10000 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早期。

2.半坡人生活的流域、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 年。

3.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什么样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4.半坡人使用什么类型的石器?磨制石器5.半坡人主要种植什么农作物?粟。

6.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什么?最具特色的又是什么?陶器;彩陶。

7.列举半坡人使用的乐器和纺织工具。

陶埙;骨针、骨锥、纺轮。

8.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的是哪一原始居民?半坡人。

9.河姆渡人生活的流域、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7000 年左右。

10.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样式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干栏式建筑。

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11.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什么结构的水井?有什么意义?木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12.河姆渡人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人工栽培稻遗迹的发现有什么意义?水稻;人工栽培稻遗迹的发现,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13.河姆渡人农业工具最为典型的是什么?骨耜14.举出河姆渡人使用的乐器。

骨哨15.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是什么人制作的?河姆渡人16.懂得使用天然漆的是什么原始居民?河姆渡人17.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发现于哪一国家?中国。

18.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是哪里?黄河流域;19.中国原始农业兴起于哪些流域?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20.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21.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2.结合第1-2 课知识,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远古居民各有哪些?黄河流域——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长江流域——元谋人、河姆渡人。

二、、知识点整理(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时间:距今约 600O 年生产生活状况: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活动:制作出磨制石器,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设计含反思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设计含反思

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新课标下要以学生为根本,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此这一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对比,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 课,本课的板块结构为:“原始农业的发展”、“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

第一个子目同第二、三个子目之间是总分关系。

第二个子目与第三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

我国原始农业逐渐形成与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分别是北方黄河流域、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

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着定居的生活。

教材例举了大量文物图片,重视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

同时,还配有《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强化学生历史的时空概念。

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原始农耕时代距今久远,许多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中展示考古发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灵活多样地组织材料进行(1/9)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四、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和原始农业的生产。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能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

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能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能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能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素养导学】史料实证: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时空观念:识读《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家国情怀:了解祖先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与成就,培养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知识构建】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表现: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2.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思维导引】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二、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是“原始农牧业阶段”的早期居民代表,请填写下表,了解他们的生活特征。

【思维导引】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因为大江大河流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史料研习】我国原始社会若按“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演进”划分,可分为“原始采猎业”和“原始农牧业”两大阶段……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原始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围绕着“原始农耕生活”这个主题,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文物•体会先民智慧】【教材再开发→课后活动】(1)文物记载历史。

分别简述下列文物(与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相关)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图二备注:“骨耜”大多数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答:图一: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饲养家畜;掌握了雕刻技术等。

图二:河姆渡人会制作和使用农业生产工具,从事农业生产;狩猎是重要的生产活动。

图三:半坡居民种植粟;原始农业已经出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PPT课件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PPT课件
2.距今年代
约7000年左右
3.代表类型
河姆渡
南方长江流域 原始农耕生活
4.原始农耕之一居住情况
河名姆渡称文化:遗干址 栏式房屋
优点:
通风防潮,上面住 人,下面养牲畜。 原因: 江浙地区地势低, 潮湿温热。
说明河姆渡居民 开始定居生活
4.原始农耕之二木结构水井
河姆渡居民已经 挖掘水井,饮水 方便。
5.原始畜牧业——家畜饲养
河姆渡出土河狗姆骨渡人家河畜姆以渡出土猪下颌骨 猪、狗和水牛为主
牛 肩 胛 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6.原始手工业之一陶器
蒸食物
说明河姆渡人 会制作陶器。
6.原始手工业之二玉器和乐器
玉 璜河姆渡人会制作
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骨哨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狩 猎时模拟动物声音的狩猎工具。
7000年前的水井
复原后的水井
河姆渡居民的水井和草棚江下游是亚洲 稻的起源地之一
河姆渡出土碳化稻谷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
4.原始农耕之四农业工具
骨耜
是用偶 蹄类动 物的肩 肿骨制 成的
骨耜
耒耜
河姆渡人 农业工具以 骨耜最为典型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斧和石锄
3.代表类型 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
4.原始农耕
⑴居住情况 干栏式房屋和木构水井 ⑵工具制作 生产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⑶农耕作物 栽培水稻
5.原始畜牧业 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6.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和天然漆。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时间 地点 房屋
半坡 居民
距今约6000多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4.原始农耕之二工具制作
观察图片,说说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渔猎工具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清单

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清单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要点
原始人类
距今时

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
生活活动
河姆渡原
始居民
距今七
千年
长江
流域
浙江
省余

农业:种植水稻;
畜牧业:饲养家畜;
手工业:制造陶器和玉器,
乐器骨哨,雕刻
骨耜最为典

主食大米,
住着干栏
式房屋,过
着定居生
活;已经挖
掘水井。

半坡原始
居民
距今约
六千年
黄河
流域
陕西
西安
农业:种植粟;
畜牧业:饲养猪狗,渔猎;
手工业:制造彩陶(人面鱼
纹陶盆),纺织、制衣
普遍使用磨
制石器(新石
器时代);骨
器、角器
主食粟(小
米),住着
半地穴式
圆形房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房屋类型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居民)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居民)
3、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②出现原始农耕和原始畜牧业
③过着定居生活
不同:①代表性农作物不同
②房屋结构不同
不同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地形、气候)不同
4、原始农业
(1)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2)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和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
的发展。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同步练习(有解析)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同步练习(有解析)

【知识梳理】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生活流域:黄河流域。

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距今时间:距今约6000年。

居住环境:居住区有房屋、窑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超值陶器的窑场。

房屋特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

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制造骨器、角器等。

生产活动: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

用渔叉、鱼钩、渔网捕鱼。

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为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鱼纹、鹿纹较多。

还有装饰品和少量的乐器,如陶埙。

还有纺织、制衣用的骨针、骨锥、纺轮。

河姆渡人的生活生活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

生活地点:浙江余姚。

距今时间:距今约7000年。

房屋特点:干栏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木构水井: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主要作物:水稻,遗址中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址,说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农业工具: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是骨耜。

主要家畜:猪、狗和水牛。

其他器具: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艺术品:会运用雕刻等技术,将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

懂得使用天然漆。

河姆渡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人工栽培水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栽培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原始农业发展: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的地位: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

2、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

3、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

4、半坡人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17张PPT)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17张PPT)
制定历法
根据天象观测结果,原始人类制定了最早的历法,如阴历、阳历 等,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天文仪器
在观测天象的过程中,原始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天文仪器,如日晷 、漏刻等,用于测量时间和确定方位。
2024/1/25
24
数学知识的积累与传播
计数方法
原始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逐渐发明了各种计数方法,如结绳记事、 刻划记数等。
原始农耕生活的经济状况与贸易
2024/1/25
19
生产力的提高与经济形态的变化
01石器、骨器、木器等工 Nhomakorabea的使用,提高了生产 效率。
2024/1/25
02
驯化动植物,开始了农 耕和畜牧生活,形成定 居社会。
03
04
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剩余 产品出现,私有制逐渐 产生。
20
社会分工的出现,促进 了手工业、商业等的发 展。
过浸种催芽、育秧移栽、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等措施进行水稻的种植与
培育。
12
家畜的饲养与繁殖
2024/1/25
猪的饲养与繁殖
猪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家畜之一,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等特点。人们通过圈养、放牧等方 式饲养猪,并采取措施促进猪的繁殖,如选种选配、改善饲养管理等。
狗的饲养与繁殖
狗是我国古代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具有忠诚和警觉性高等特点。人们通过驯化野生狗、 选育优良品种等方式饲养狗,并采取措施促进狗的繁殖,如选种选配、加强饲养管理等。
01
CATALOGUE
原始农耕生活概述
3
定义与特点
2024/1/25
定义
原始农耕是指在人类历史上较早 时期,通过简单工具和技术对土 地进行耕作,以获取生活所需食 物的生产方式。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河姆渡原始农耕和半坡原始农耕的特点,理解农耕生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历史进步的动力,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理解农耕生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农耕生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原始农耕生活的场景。

2.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素材。

3. 安排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引导学生进行教室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一段《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的视频,并请学生简要描述自己的感受。

2. 提问: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反映了我国遥古居民什么样的生产生活状况?3.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更多有关农耕文明的信息。

(二)新课讲授1. 讲授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展示图片并介绍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情况。

2. 展示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的图片,并介绍其特点。

3. 提问:这两种农耕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4.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在遥古时代会出现农耕文明?它对人类的发展有何意义?5. 介绍其他原始农耕文明,如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三)教室互动1. 组织小组讨论:如何评判原始农耕文明?它对摩登社会有何启迪?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农耕文明的认识和看法。

3. 组织学生进行教室展示,分享自己对农耕文明的理解和思考。

(四)小结与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耕文明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更多有关农耕文明的信息,并在课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含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④会制造陶器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2.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游牧渔猎C. 农耕定居D. 铁犁牛耕3.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人4.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A. 种植水稻B. 种植粟C. 建造干栏式房屋D. 使用青铜器5.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半坡遗址D. 河姆渡遗址6.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7.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是在()A. 半坡遗址B. 河姆渡遗址C. 大汶口遗址D. 北京人遗址8.“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

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

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

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A. 种植作物B. 磨制石器C. 饲养家畜D. 打猎捕鱼9.2021年10月15日,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通过测产验收,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 河姆渡居民B. 半坡居民C. 北京人D. 元谋人10.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哪些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①半穴居房屋模型②刻猪纹黑陶缸③人面鱼纹陶盆④粟的朽粒()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二、材料分析题:11.读下图回答问题:(1)上面房屋有可能是半坡还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什么结构的房子?(2)这种房子的设计者考虑到了哪些问题?12.读下图回答问题:(18分)(1)图A出土于遗址;图B出土于遗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科目:七年级历史学案
2、课题:课《原始农耕生活》
3、课型:新授课
4、时间:第周,年月日
5、总课时序号:
6、主备人:
7、授课教师姓名:
1.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及意义;
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4.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三、重难点
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四、精讲释疑
(一)半坡遗址:
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生活地点:;位于流域。

2.生活状况:(1)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等(新石器)
(2)种植;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
生活用具是________,还制造骨器、角器等;
(3)建造_________房子。

(二)河姆渡遗址:
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左右;生活地点:在今村;位于流域。

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_;还发现了__________水井;
3.生活状况:(1)农业工具:以_______最为典型。

(2)种植;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时间:①水稻:在中国_______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②粟:_________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兴起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流域。

(3)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__________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五、引导点拨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尽管同为距今约六七千年的原始居民,但半坡是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有很大的差异,你能举出一二个差异吗?你能说说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吗?
六、反馈矫正:
1.假如你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将不会遇到的情况是()
A.用骨耜耕地 B、种植粮食作物粟 C.用陶器装食物 D.住在木结构房屋里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主要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半地穴式的房屋,冬天人住在里面可以避风避寒。

建造这种有特色的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原始居民
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出现 C.建造房屋 D.制作陶器
6.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
7.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8.小红家有仿制的鱼纹彩色陶盆,如果是真品最早可能出现于()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七、知识拓展与随堂过关检测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河姆渡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稻杆、稻谷、干栏式房屋,刻有动植物图形的陶器,作为耳饰的玉器以及几十件骨哨等。

材料二:在半坡遗址的许多窑穴、房屋和墓葬中,都发现了大量的粟粒,还有小猪骨骸,还有陶塑人头像等。

材料三:在大汶口遗址,发现了磨制石器:石镰、石锄等,还有黑陶、白陶。

在墓葬中,有的墓随葬的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

⑴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原始居民分别生活在什么年代?这些遗址分别位于我国今天的什么地方?
⑵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随葬品的多少不同?
⑶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课本找出这一时期的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