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塔悬索_刚构_连续梁组合桥抗震性能分析
钢桁架-混凝土桥面板组合连续梁桥振型分析
钢桁架-混凝土桥面板组合连续梁桥振型分析摘要:通过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三跨钢桁架-混凝土桥面板组合连续梁桥的分析模型,通过软件提供将荷载转化为质量的功能,采用子空间迭代法分析了该桥的四种振型。
关键词:钢桁架-混凝土桥面板组合连续梁桥;MIDAS;振型分析1.引言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充分利用了钢材和混凝土各自的材料性能,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抗震性能和动力性能好、构件截面尺寸小、施工快速方便等优点。
同钢筋混凝土梁桥相比,组合梁桥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增加有效使用空间、降低基础造价、方便安装、缩短施工周期、增加构件和结构的延性等;同钢桥相比,可以减小用钢量、增大刚度、增加稳定性和整体性、提高结构的抗火性和耐久性等。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动力性能好,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震害调查显示,与钢筋混凝土梁桥和钢桥相比,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破坏率最低。
然而目前我国针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进行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相关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程度不高。
鉴于研究现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某钢桁架-混凝土桥面板组合连续梁桥为例,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分析此类桥梁的振动特性。
2.桥梁几何尺寸该桥梁三跨连续梁桥,跨径为55m+90m+55m;钢桁架材料为Q345,九榀桁架变截面体系,跨中及边跨正弯矩区为变截面钢箱;桥面板采用C55混凝土,厚度28mm;桥面板横向钢筋及纵向钢筋均为HRB335级;栓钉8排布置。
模型大样如图1所示。
3. MIDAS/Civil建模混凝土桥面板及钢桁架弦杆、腹杆、横纵联等构件均选用梁单元模拟;栓钉的连接作用采用等效为刚性连接;桥梁支座采用刚性支撑模拟。
钢桁架和混凝土桥面板桥面板自重,桥面铺装等荷载转化为质量。
采用子矩阵迭代法进行桥梁的特征值分析。
4. 分析结果分析得到的桥梁自振的前四种模态为:振型一:以跨中为对称轴,主跨对称振动,自振周期1.293×10-1 S。
连续刚构桥主桥计算报告+抗震计算
连续刚构主桥计算报告1概述1.1 桥梁概况本桥主桥为连续刚构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高截面箱梁,跨径组合:37.5m+68m+68m+37.5m,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箱梁截面高2m~4.2m,按二次抛物线变化,全桥面标准宽度为25.5m,单幅桥面宽度为12.5m。
主梁采用悬臂浇筑施工,其他详细尺寸见初步设计图纸。
图1.1 主墩处箱梁截面1.2 主要材料1.混凝土标号箱梁混凝土等级:C55,计算容重:26 kN/m3。
2.预应力参数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1860MPa;弹性模量:E p=1.95×105MPa;松弛系数:0.3(低松弛);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 pk =1395MPa;管道摩阻系数:μ=0.15(塑料波纹管);偏差系数:k=0.0015;锚具单端回缩量:6mm。
1.3 荷载取值计算采用的设计参数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有关规定取值,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荷载参数取值如下:(1)、汽车荷载:公路-Ⅰ级半幅桥车道按3个车道计,横向折减系数0.78。
(2)、温度荷载:①整体温差:整体升温20℃,整体降温-20℃;②局部温差: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规定的混凝土箱梁沥青铺装层温度梯度来计算。
(3)、收缩、徐变:按《公路桥规》JTG D62-2004附录F算法取用,收缩徐变天数按3650天考虑。
(4)、基础不均匀沉降:主墩按照1.5cm计,边墩按1cm计。
(5)、二期恒载:二期恒载包括防撞护栏、泄水管、桥面铺装等,按49.5kN/m计。
(6)、汽车冲击力:冲击系数: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中连续梁的计算方法计算。
1.4 主要规范标准(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5 主要施工顺序施工工序如下所示:(1)、桥墩浇筑完成以后,在柱墩上进行0#块施工;(2)、箱梁悬臂施工,并张拉预应力钢束;(3)、边墩支架上现浇,张拉预应力钢束进行边跨合龙;(4)、中跨现浇段施工,全桥合龙;(5)、施工桥面铺装、防撞栏等二期恒载。
连续钢构、斜拉、悬索、拱桥桥梁结构参数统计
桥梁参数统计一、连续刚构:连续刚构桥是墩梁固结的连续梁桥。
一般边跨长度取中跨长度的0.5~0.8倍,对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宜取大值;对于预应力连续梁宜取偏小值,以增加边跨刚度,减小活载弯矩的变化幅度,减少预应力筋的数量。
边跨长度过短,边跨桥台支座将会产生负反力,支座与桥台必须采用相应抗拔措施或边梁压重来解决。
应该注意到,边跨的长度与连续梁的施工方法有关,如采用悬臂法施工,考虑到一部分边跨是采用悬臂施工外,剩余一部分边跨需要在脚手架上施工。
为减小支架及现浇段长度,边跨长度以取不超过中跨长度的0.65倍。
对于公路多跨连续钢构桥,箱梁根部梁高可取用(1/17~1/20)L,跨中可取(1/50~1/60)L;对于铁路桥,因活载较大,箱梁根部梁高可取(1/15~1/16)L,跨中可取(1/30~1/50)L。
多跨连续钢构,由于结构上墩梁固结,为减小次内力的敏感性,必须选择抗压刚度大,抗推抗度小的单壁或双壁的薄壁墩,使墩适用梁结构的变形。
一般情况下,在初步设计选择墩尺寸时,其长细比可为16~20。
双薄壁墩的中距与主跨的比值在1/20~1/25之间。
我国已建成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表2-1-7(桥梁工程上册范立础编P80)2我国已建成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表2-1-8(桥梁工程上册范立础编P81)34世界大跨径混凝土梁式桥5表4.1(中国现代桥梁P392)67二、矮塔斜拉桥:矮塔斜拉桥塔较矮,梁较钢,索的贡献小,接近于带有体外索的连续梁。
在跨径150~250m范围内,是一种较经济的桥型。
目前世界上日本修的最多,最大跨径已达到275m(木曾川桥),在我国已得到较快的发展,如漳州战备大桥(跨径132m),兰州小西湖黄河大桥(跨径136m),芜湖长江大桥(跨径312m,钢桁梁),除芜湖长江大桥采用钢结构以外,其余均为混凝土结构。
矮塔斜拉桥桥面以上塔高与跨径之比为1/7.4~1/14,多数在1/8~1/12之间,只有一般斜拉桥的一半。
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及设计优化
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及设计优化第一章:引言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由于其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钢结构建筑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和重要基础设施等领域。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及设计优化。
第二章: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2.1 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评价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取决于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刚度决定了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变形能力,而强度则决定了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抵抗能力。
评价结构的抗震能力常用的指标包括刚度、自振周期、动力特性及动态相应等。
2.2 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是基于工程力学原理和地震工程理论,包括重力体系、水平刚度体系、质量体系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以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安全。
第三章: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的优化3.1 结构层次优化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结构层次优化来提高其抗震性能。
包括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采用合适的材料、优化结构布局等。
此外,利用基于先进技术的结构设计工具,如有限元分析、结构优化算法等,也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优化结果。
3.2 材料选用与强度设计优化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了钢结构的抗震性能。
合适的材料选用可以提高结构的刚性和韧性,增强其抵抗地震力的能力。
此外,通过强度设计优化,例如使用高强度钢材、结构构件的优化设计等,可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3.3 设计参数与结构系统的优化设计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
这包括优化结构的刚度系数、减小结构质量、调整结构的阻尼比等。
此外,选择合适的结构系统也是优化设计的关键,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结构系统来提高抗震能力。
第四章: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的案例研究4.1 地震灾害前后的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对比以某个地震灾害前后的钢结构建筑为案例,通过对比地震前后建筑的抗震性能,可以评估设计的有效性,并提出优化建议。
单T刚构加劲钢桁组合结构桥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反应的最大值, 对多 自由度体 系可以用 同样的方法 完成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位移 的计算.
兰
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 3 卷 1
1 2 时程分 析方 法[ . 6 ]
等 步长 离散 , 一 £A 为 时间 离散步 长 , t ,t 与运动 的 离散 化相 对应 , 假设 t时 间 间隔 的运 动 “ , , 已 确定 , 然后 计算 £ 刻 的运动 . 汁时 t时刻 体 系的运 动方 程 为
( £)+ C ( )+ k ( u )一 P (f £) () 2
本文 以某 铁路 特 大 桥 为例 , 立 其 空 间有 限 元 建 模 型, 并将 人工 拟合 的地震 波 输入 到结 构 中 , 对其 进 行 弹塑性地 震 反应 分 析 , 取 此类 新 型 桥梁 在 罕 遇 获
地震 下 的动力 特性.
1 抗震分析的基本方法
1 1 反应 谱分 析方 法[ . 。
生双向弯曲, 从而使桥墩在截面尺寸和钢筋含量不 变的条件下 , 增加 了其纵向抗剪能力 , 此结构为一全 新桥梁结构形式 , 结构为杆梁组合体系, 受力行为复 杂, 为保证结构安全可靠 , 全面掌握结构整体受力机
理 至 关 重 要 , 此 应 对 其 抗 震 设 计 应 作 专 门 研 因
小 结构 地震 作用 , 使抗 震 的结构 体 系更加合 理 ; 时 同
『 l
a第 1阶振 型
缩短温度跨度 , 避免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 , 主桥结构
采用 1 (—0 单 T 刚构 加 劲钢 桁 组合 结 构 . 4联 218m) 主梁 为预应 力混 凝 土 结 构 , 用单 箱 双 室 变 高度 箱 采 型截 面 , 刚性墩 支 点 处梁 高 1. 连 接 墩支 点 处 2 5m, 梁高 5m, 梁高按 照二 次 曲线 变化 , 主桥 桥墩 墩底 以 上 9m 采用 实 心 混 凝 土 等截 面 , 以上 2 均采 用 5m 空心 混凝 土 等截 面 , 接 墩墩 底 以上 9m 采用 实 心 连 混凝 土截 面 , 以上 3 采用 空 心混 凝 土截 面 , 上 2m 梁
浅谈钢-混组合梁结构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中的应用
浅谈钢-混组合梁结构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1-29T08:41:55.448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37卷16期作者:姜传杆[导读]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指将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通过抗剪连接件连接成整体并考虑共同受力的桥梁结构形式。
姜传杆南京交通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钢-混凝土组合梁是指将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通过抗剪连接件连接成整体并考虑共同受力的桥梁结构形式。
组合结构桥梁将抗拉性能强的钢材、抗压性能强的混凝土分别合理地用在构件的受拉区及受压区,极大限度地追求高性能和经济性;由于钢、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合理组合,组合结构桥梁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均好过钢结构桥梁或者混凝土桥梁。
目前国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多应用在25-60m,更大跨度组合梁桥多采用斜拉桥。
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中由于负弯矩区桥面板受拉的受力特点,目前还未得到大面积应用。
本文将通过南京市绿都大道跨秦淮新河大桥的工程实例,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梁、大跨度连续梁、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1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特点组合结构桥梁将抗拉性能强的钢材、抗压性能强的混凝土分别合理地用在构件的受拉区及受压区,钢梁和混凝土板通过抗剪连接件组合成一个整体而共同工作的梁,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板主要承受压力,钢梁主要承受拉力,更好地发挥钢和混凝土各自的材质特点,极大限度地追求高性能和经济性。
2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在国内的应用国内桥梁过去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以及圬工拱桥等结构形式,对于等级较高、跨度较大的桥梁则选用钢桁桥,近20年为建设大跨度跨线桥及高架桥,可以降低结构高度的钢混组合结构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1年,上海市南浦大桥建造了首座钢混组合梁斜拉桥;1993年北京市国贸桥是首座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板组合梁的桥梁;2000年,芜湖长江大桥是国内首座钢桁混凝土组合结构;2000年,深圳北站大桥是国内首座组合梁悬吊桥面系的钢管混凝土拱桥;2004年,云南祥临澜沧江大桥是国内首座钢混组合梁悬索桥;2005年,河南省泼河大桥是国内第一座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
国家开放大学《桥梁工程(本)》章节测验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桥梁工程(本)》章节测验参考答案国家开扩大学《桥梁工程〔本〕》章节测验参照答案题目随机,下载后利用查找功能完成学习任务第一章测验一、推断题1.桥梁按主要构件受力可分为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刚架桥、组合体系桥。
〔√〕2.梁式桥受力特点为主梁受扭,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有水平反力。
〔√〕3.关于设支座的桥梁,计算跨径是相邻支座中心的水平距离;关于不设支座的桥梁,是上、下部结构的相交面中心间的水平距离。
〔√〕4.桥下净空是指上部结构最高边缘至计算水位或通航水位间的距离。
〔桥下净空是指上部结构最高边缘至计算水位或通航水位间的距离。
〔×〕5.桥梁的纵断面制定主要包括,确定桥梁的总跨径,桥梁的分孔,桥面标高,基础埋置深度、桥下净空,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等。
〔√〕6.桥梁总跨径确定后,必须进一步进行桥梁分孔。
跨径越大,孔数越少,上部结构造价就越低。
〔×〕7.可变作用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出现的概率很小,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继续时间很短的作用。
〔×〕8.桥梁结构的自重往往占全部制定荷载的大部分,采纳轻质高强材料对减轻桥梁自重、增大跨越能力有重要意义。
〔√〕9.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只作用于相应影响线中一个最大影响线峰值处。
〔×〕10.汽车荷载由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组成,车道荷载由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1.刚架桥主要受力特点是〔〕A.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拱圈承压、支承处有水平推力B.竖向荷载从梁经过系杆传递到缆索,再到两端锚锭C.主梁受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D.支柱、主梁刚性连接,竖向荷载作用下,主梁端部产生负弯矩,减少了跨中截面正弯矩,支柱不仅提供竖向力还承受弯矩12.悬索桥主要承重构件是〔〕A.梁〔板〕B.拱圈C.柔性缆索D.刚性缆索13.桥梁上部结构的作用主要是〔〕A.抵抗路堤的土压力B.支撑桥面系,并将结构重力和车辆荷载传给地基C.承受车辆荷载,并通过支座将荷载传给墩台D.防止路堤填土向河中坍塌,并抵抗水流的冲刷14.〔〕是衡量拱桥受力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㊃综㊀述㊃钢结构(中英文),38(12),1-26(2023)DOI :10.13206/j.gjgS 23062902ISSN 2096-6865CN 10-1609/TF㊀㊀编者按:当前我国第五代GB 18306 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明确了基本㊁多遇㊁罕遇和极罕遇等四级作用的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并提高了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㊂组合结构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需要,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域和抗震设防高烈度区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㊂由于钢管混凝土柱存在间接约束以及界面滑移等特性,其抗震能力可进一步挖掘,以提升强震下重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或者在维持相同性能时节约材料用量㊂学者们通过模型试验㊁理论研究以及关键技术研发,所形成的系列成果在工程结构中得到了成功应用㊂为此,‘钢结构(中英文)“杂志特邀丁发兴教授为主编,系统组织了两期(本期及2024年第1期) 组合结构抗震性能与韧性提升 专栏,向读者介绍国内针对钢管混凝土柱㊁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㊁组合框架以及组合框架-筒体结构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各有效措施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推动组合结构技术的完善与升级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丁发兴1,2㊀许云龙1㊀王莉萍1,2㊀吕㊀飞1,2㊀段林利1,2㊀余志武1,2(1.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沙㊀410075;2.湖南省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㊀410075)摘㊀要: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因具有抗弯刚度大㊁承载力高㊁延性好和施工便捷等优点,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需要,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域和抗震设防高烈度区域应用广泛㊂在提高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的背景下,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进一步提升其抗震韧性,建立具有更高韧性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对促进建筑结构实现 双碳 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㊂为此,归纳总结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包括钢-混凝土组合梁㊁钢管混凝土柱及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的拟静力㊁拟动力及振动台试验研究,讨论并比较了各种抗震分析模型及其方法,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尚需深入研究的方向㊂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得到:1)组合梁主要依靠钢梁耗能,可采取增大钢梁截面尺寸的措施提高耗能能力㊂钢管混凝土柱主要依靠钢管和混凝土耗能,可采取拉筋增强约束措施直接约束混凝土,使其由脆性向塑性转变从而提高框架柱的耗能能力㊂与其他类型组合节点相比,刚性连接组合节点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㊂2)罕遇地震下框架结构以梁耗能为主,而在超罕遇地震下仍以梁作为主要耗能部件将使工程成本大幅增加㊂由于超罕遇地震发生概率极低,若采取适当的增强约束措施使柱也具备耗能能力并参与耗能,则可在适当增加工程建设成本的同时使结构具有抵抗超罕遇地震的能力,此时组合结构抗震设计理念可由罕遇地震时的 强柱弱梁,梁耗能为主 向超罕遇地震时的 梁柱共同耗能 推进㊂3)基于平截面假定的杆系纤维模型计算软件通常适用于弹性和弹塑性小变形阶段分析,而当组合结构处于塑性大变形阶段时,结构杆件便不再符合平截面假设㊂对强震下组合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仿真模拟需要克服弹塑性小变形阶段的假定条件,采用适用于塑性大变形阶段结构分析的混凝土三轴弹塑性本构模型及相应的体-壳元模型是一种有效的途径㊂4)剪力墙结构具有整体性好㊁侧向刚度大等优点,但传统构造下其抗震能力较弱,可通过提升连梁和墙肢等耗能构件的耗能能力以增强结构整体耗能能力,如采用钢-混凝土组合连梁㊁型钢混凝土连梁或合理构造钢板连梁,以及型钢-约束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墙肢等㊂5)工程结构在使用阶段面临着诸多灾害考验,传统方法根据不同外荷载进行独立抵抗设计,忽视了多灾害耦合作用机制,使结构综合抗灾性能难以满足使用需求,故建立安全可靠的抗多灾害设计方法和结构体系是结构工程师在防灾减灾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㊂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8664)㊂第一作者:丁发兴,男,1979年出生,博士,教授㊂通信作者:王莉萍,女,1987年出生,博士,副教授,wlp2016@㊂收稿日期:2023-06-290㊀引㊀言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灾害给人类社会活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㊂大量建筑结构因抗震能力不足而倒塌,造成的人员伤1丁发兴,等/钢结构(中英文),38(12),1-26,2023亡和经济损失使得抗震减灾技术成为结构工程师们面临的主要考验㊂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者们在结构布置和局部构造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因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优势,提升了结构的刚度㊁承载力和耗能能力而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也在不断提升,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进一步提升其抗震韧性,建立具有更高韧性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对促进建筑结构实现 双碳 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㊂组合结构中,钢-混凝土组合梁和钢管混凝土柱的材料利用效率最高,其抗震性能提升明显㊂为此,笔者对国内外相关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对组合结构抗震性能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㊂1㊀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及节点抗震性能1.1㊀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混凝土组合梁由钢梁和混凝土板通过栓钉连接而成,发挥了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和钢材的抗拉性能优势㊂Daniels等[2]对组合框架中的组合梁进行了抗震性能研究,并给出了组合梁的弹塑性分析方法㊂文献[3-5]先后对组合梁进行了低周往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增设腹板加劲肋或增加腹板厚度能明显提高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改善构件延性㊂Gattesco 等[6-7]㊁Taplin等[8]和Bursi等[9-10]着重研究了剪力连接件对组合梁抗震性能的影响,指出剪力连接件的布置方式直接影响界面滑移量,进而影响组合梁极限承载力㊂国内聂建国等[11]首先进行了6组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的滞回曲线饱满,且存在界面滑移,其剪力连接度直接影响构件正向极限抗弯承载力,而反向极限抗弯承载力则可依据简化塑性方法计算得出㊂此后,蒋丽忠等[12-16]和Ding等[17]先后对低周往复荷载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分别探讨了剪力连接度㊁力比㊁栓钉直径㊁腹板厚度㊁纵向和横向配箍率对组合梁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恢复力模型[13]㊂Liu等[18]建立了三维实体-壳元模型,其中钢梁采用壳单元,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栓钉采用梁单元或弹簧单元,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梁的抗震能力主要依靠钢梁翼缘,增大钢梁尺寸有利于提高抗震能力,而增大栓钉剪力连接度也有利于提高钢梁的耗能㊂1.2㊀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由外钢管内部填充混凝土而成㊂自1965年日本九州大学学者Sasaksi和Wakaba-yashi对方钢管配筋混凝土柱进行拟静力试验后[19],Tomii等[20]也开展了圆钢管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柱比钢筋混凝土柱具有更大的极限承载力,更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以及更小的刚度退化等特点㊂Elremaily等[21]最早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指出钢管约束作用提升了柱承载力和抗震性能㊂随后有关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越来越丰富,研究者们分别从材料强度㊁轴压比㊁宽(径)厚比和长细比等方面探讨了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规律㊂在材料强度方面,吕西林等[22]㊁韩林海等[23]和Liu等[24]先后研究了混凝土强度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升,试件初始刚度略有增大,极限承载力也有所提高,但其延性和耗能能力均下降,且刚度退化加快㊂游经团等[25]和Yadav等[26]的试验结果表明:增大钢管屈服强度能够明显提升极限承载力,但对初始抗弯刚度几乎无影响㊂Varma等[27-28]探讨了钢材强度对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低轴压比下柱的延性系数随钢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而当轴压比较大时,该规律并不明显㊂在轴压比方面,吕西林等[22]㊁Liu等[24]㊁游经团等[25]㊁Varma等[27-28]㊁张春梅等[29]㊁李学平等[30]㊁李斌等[31]㊁聂瑞锋等[32]和Cai等[33]通过试验研究发现,轴压比是影响柱抗震能力的直接因素,增大轴压比导致水平承载力㊁延性和耗能能力下降,刚度退化明显㊂在宽(径)厚比方面,吕西林等[22]㊁Liu等[24]㊁Yadav等[26]和李学平等[30]的试验表明,试件水平极限承载力随着宽(径)厚比增大而降低㊂Varma 等[27-28]㊁李斌等[31]和余志武等[34]指出,提高宽(径)厚比可使其延性系数下降㊂聂瑞锋等[32]和Matsui等[35]指出,宽(径)厚比越大,耗能能力越弱㊂在长细比方面,李斌等[31]㊁聂瑞锋等[32]和邱增美等[36]通过试验研究表明,随着长细比的增加,钢管混凝土柱初始刚度明显降低,刚度退化加快,水平2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变弱,延性系数也明显下降,当长细比达到一定值时延性系数下降更快㊂为加强大宽(径)厚比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而提升其抗震性能,学者们陆续提出了诸多约束措施,如在柱端部焊接钢板或角钢[37],包裹纤维复合材料[38],设置约束拉杆[39]㊁栓钉[40]㊁加劲肋[41]或斜拉肋[42]等局部加强措施,如图1a ~1g 所示,这些局部加强构造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柱端塑性铰的形成与发展㊂a 钢板约束;b 角钢约束;c 纤维复合材料约束;d 拉杆约束;e 栓钉约束;f 加劲肋约束;g 斜拉肋约束;h 内拉筋约束㊂图1㊀各种约束方式下的钢管混凝土柱由于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为间接被动约束,丁发兴[43]在比较各种约束方式后提出了内拉筋约束钢管混凝土柱技术,如图1h 所示,并揭示了内拉筋直接约束混凝土的工作原理㊂此后,丁发兴课题组开展了端部拉筋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截面形式包括矩形[44]㊁圆形[45]㊁椭圆形[46]㊁圆端形[47]等,探讨了拉筋与钢管内表面接触方式的影响[48],试验结果表明,实际轴压比高达0.8的超高轴压比钢管混凝土柱仍呈现延性破坏,且钢管混凝土柱塑性铰展现出小偏压和大偏压两个阶段,其韧性得到进一步提升㊂同时,课题组基于体-壳元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其中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钢管采用壳单元,拉筋采用杆单元,分析结果表明,压弯荷载下拉筋具有降低界面滑移㊁直接约束混凝土以及促进钢管抗弯等效果,从而提高抗弯刚度㊁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其中拉筋大幅度提高了混凝土的耗能能力[49]㊂1.3㊀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作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关键传力部位,组合节点的剪力主要通过钢梁腹板传递,其次通过节点区混凝土和钢管壁间的黏结力和摩擦力传递,而弯矩则主要由加强环板㊁内隔板等构件传递[50]㊂现有节点试验不少是以钢管混凝土柱和纯钢梁的连接为研究对象,而相关组合框架及组合节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梁与楼板在进入弹塑性阶段之后仍能发挥明显的组合效应[51],这种组合效应能显著提高结构的刚度㊁强度及耗能能力,抑制钢梁上翼缘屈曲,增强钢梁的稳定性[52]㊂另外,当节点区域受正向弯矩作用时,楼板与钢梁的组合效应更为显著[53-54],楼板的存在将使中性轴上移,导致钢梁下翼缘应变明显增大,从而促使下翼缘更易发生屈服及破坏,降低组合梁的转动能力[55]㊂鉴于钢筋混凝土楼板对节点区域及结构体系具有重要影响,笔者仅对考虑楼板的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进行梳理㊂组合梁节点及框架试验表明负弯矩区钢梁下翼缘由于受压易过早出现局部屈曲和失稳的问题,李杨等[56]在普通组合梁负弯矩区下翼缘增设一块混凝土板,开展了钢-混凝土双面组合梁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与普通组合梁节点相比,双面组合梁节点具有更高的刚度和承载力,但在刚度退化㊁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等方面无明显优势㊂在削弱式节点方面,Xiao 等[57]和Li 等[58]对带楼板的狗骨式节点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减小梁截面可促进削弱区域塑性铰的形成,有效避免节点核心区焊缝撕裂㊂在传统刚性节点方面,聂建国课题组先后完成了内隔板式节点[59]㊁栓钉内锚固式节点㊁外隔板式节点[60]和内隔板贯通式节点[61]的拟静力试验研究㊂研究发现:内隔板式节点表现出较强的极限承载能力,但其位移延性系数低;而栓钉内锚固式节点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但极限承载力较低;相比之下,外隔板式节点和内隔板贯通式节点在极限承载能力㊁位移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性能[60-61]㊂此外,聂建国等[62]建立了组合节点剪力-剪切变形曲线的恢复力模型,提出了组合节点屈服抗剪承载力和极限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㊂韩林海课题组[63-64]采用外环板式节点对圆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提出了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公式和核心区剪力-剪切变形恢复力模型㊂周期石等[65]提出了楼板钢筋和钢梁翼缘削弱穿入钢管混凝土柱的刚接节点,发现楼板钢筋的穿入增强了节点区域钢梁抗弯刚度和楼板的组合效应,而钢梁翼缘削弱的穿入降低了穿入钢梁对浇筑柱中混凝土的影响㊂研究表明,对于钢梁翼缘削弱穿入钢管混凝土柱的刚接节点,当削弱程度不大时,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仍将降低节点的刚3丁发兴,等/钢结构(中英文),38(12),1-26,2023度㊁承载力和耗能能力㊂在半刚性节点方面,Mirza等[66]分别对半刚性单边螺栓节点进行了静力和拟静力试验,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给出了构造设计方法㊂王静峰等[67-69]进行了半刚性单边螺栓节点试验,包含圆㊁方钢管和带纵向加劲肋钢管的拟静力试验以及带纵向加劲肋钢管混凝土柱的拟动力试验㊂试验结果表明,圆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的承载力和弹性刚度要大于方截面[67];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和弹性刚度要大于平齐端板连接,而其转动能力和延性性能要低于平齐端板连接[68-69]㊂Yu等[70]提出了上焊下栓式的节点连接方式,即钢梁上翼缘与柱隔板焊接,下翼缘与柱隔板通过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处板件的滑移有利于降低钢梁下翼缘应力,避免出现过早断裂的现象㊂欧洲规范[71]中,根据初始转动刚度大小,将节点分为铰接㊁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根据抗弯承载力大小,将节点分为铰接㊁部分强度和全强度㊂Ding 等[72]认为该分类标准对于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定义较为宽泛,难以准确判定试件的类型,应根据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㊁抗弯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等性能指标综合定义,并将其细化为半刚接㊁准刚接㊁Ⅰ类刚接和Ⅱ类刚接四类㊂据此,丁发兴等[73]完成了端板螺栓连接和加强环连接组合梁节点的拟静力试验,利用柱内拉筋 强柱 构造和加劲肋 强梁 构造技术实现了节点核心区强连接,显著提升了螺栓连接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㊁抗弯承载力和耗能能力,使栓连节点达到了刚性节点的性能要求㊂同时,内拉筋 强柱 构造技术实现了轴压比高达0.8时,组合节点梁端发生弯曲破坏的失效模式㊂除了以上相关平面框架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外,樊健生等[74-75]从加载路径㊁混凝土楼板㊁柱类型及节点位置等方面对空间组合内隔板贯通式节点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空间受力的节点在承载力和延性性能等方面均有明显下降,因此平面荷载作用不能完全反映其抗震性能,在节点设计中应考虑空间荷载的耦合作用㊂2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组合梁㊁柱及其组合节点等构件的研究最终以在结构体系中的应用为落脚点,因而各类组合构件集成后的体系响应是工程实践重要的关注点之一㊂笔者以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为主要对象,根据不同试验方法分别梳理了研究者在有关结构体系抗震方面的研究成果㊂2.1㊀试验研究2.1.1㊀拟静力试验Matsui[76]㊁Kawaguchi等[77-78]㊁马万福[79]㊁钟善桐等[80]㊁李斌等[81]㊁王来等[82]㊁李忠献等[83]和王先铁等[84]对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模型进行了系列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指出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结构㊂为研究混凝土楼板在框架结构中的组合效应,聂建国等[85]完成了4层单跨纯钢框架和组合框架结构的拟静力试验㊂结果表明:与整体性较差的纯钢框架相比,组合框架的抗侧刚度因混凝土楼板空间作用而大幅提升㊂Tagawa等[86]㊁Nakashima 等[87]和聂建国等[52,88]分别进行了足尺框架子结构拟静力试验,探讨了混凝土楼板对结构刚度㊁强度㊁耗能及变形能力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在结构设计中楼板组合效应的有效计算宽度㊂王文达等[89]㊁王先铁等[90]和余志武等[91]以柱截面形状㊁材料强度㊁含钢率㊁轴压比和梁柱线刚度比等为研究对象,对组合框架结构开展了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了各参数对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框架荷载-侧移实用恢复力模型及位移延性系数简化计算方法㊂王静峰等[92-94]和王冬花等[95]研究了往复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单边高强螺栓连接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分析了滞回及骨架曲线㊁强度和刚度退化规律㊁延性及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指标,并建立了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的P-Δ关系曲线的简化二阶方程和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方法㊂此外,赵均海等[96]提出了装配式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极限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阐述了柱-柱拼接节点和加强块梁柱节点在此类结构中的应用效果㊂Ren等[97]和王波等[98]在钢管混凝土框架中增设屈曲约束支撑装置,研究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耗能减震部件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㊂结果表明:增设屈曲支撑不仅对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有提升作用,还能延缓塑性铰的形成,增强结构延性和耗能能力㊂丁发兴等[99]完成了2层2跨组合框架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内拉筋强柱构造措施提升了框架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延缓了柱端塑性铰的形成,增强了结构延性和耗能能力㊂由此可见,内拉筋提升框架柱的刚度㊁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其效果相当于增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设屈曲支撑㊂2.1.2㊀拟动力试验宗周红等[100]通过对缩尺比例为1/3的半刚性两层空间组合框架的拟动力试验,从层间刚度㊁自振频率㊁加速度反应㊁位移反应和滞回曲线等方面评估了该结构的动力响应和耗能性能,研究了峰值加速度㊁频谱特性和强震持续时间对结构动力响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组合框架结构动力分析模型㊂Herrera等[101]按照3/5的比例对一幢节点采用T型连接方式的4层组合框架进行了拟动力试验,结果表明此类节点的组合框架满足美国相关设计标准㊂在半刚性节点组合框架方面,He等[102]对缩尺比例为4/7的端板螺栓连接组合框架子结构模型先后进行了拟动力㊁拟静力和静力推覆试验,从层间位移及剪力㊁应变㊁转角和耗能等方面分析结构在多遇地震㊁设防地震㊁罕遇地震和超罕遇地震水准下的动力响应㊂完海鹰等[103]对节点采用长螺栓式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钢管混凝土框架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探讨不同峰值加速度下结构的受力特征㊁刚度退化㊁动力响应及耗能能力㊂王静峰等[104-105]通过两组拟动力试验分别研究了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的动力性能和破坏特征,探讨了柱截面形式和端板类型对结构性能的影响㊂试验结果表明,圆形柱组合框架的最大位移响应和累积耗能均大于方形柱组合框架,但其初始刚度和承载力则弱于方形柱组合框架㊂此外,王静峰等[106]还采用混合试验方法对装配式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开展了拟动力试验研究,分析了该组合框架结构在峰值加速度为0.62g和1.24g时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理㊂在屈曲约束支撑组合框架方面,Tsai等[107-108]完成了多级地震作用下3层3跨足尺钢管混凝土柱屈曲约束支撑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探讨了屈曲约束支撑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并从有效刚度㊁耗能和位移延性系数等方面评估了支撑构件连接方式的有效性㊂郭玉荣等[109]完成了防屈曲支撑组合框架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提出了防屈曲支撑可增强结构的抗侧刚度和变形恢复能力㊂2.1.3㊀振动台试验黄襄云等[110-111]利用振动台试验对5层2跨2开间钢管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㊁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按等强度㊁刚度㊁截面积的原则将钢管混凝土柱换算成钢筋混凝土柱进行试算,综合评定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㊂杜国锋等[112]采用单输入㊁单输出方式对8层单跨2开间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进行动力特性试验,并通过3种不同地震波作用分析了结构的最大地震作用力㊁层间剪力㊁位移和应变反应㊂邹万山等[113]通过振动台试验得出,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分布曲线形状影响较小,且模型各层绝对加速度主要由前两阶振型决定,其他高阶振型的影响可以忽略㊂罗美芳[114]研究了不同工况下4层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及破坏模式,评价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㊂童菊仙等[115-116]设计并制作了有㊁无侧向耗能支撑的5层单跨2开间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模型,利用振动台试验对两种框架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得到了结构的振型㊁周期和阻尼比等基本属性,以及地震波作用下的位移㊁加速度和应力响应㊂结果表明:即使没有楼板的组合作用,结构仍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侧向支撑可承担部分水平地震作用,减小了结构的动力反应㊂陈建斌[117]和吕西林等[118]完成了国内首个方钢管混凝土高层组合框架-支撑结构振动台试验㊂试验中发现结构支撑体系的破坏较为严重,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动力性能介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之间且更倾向于钢结构,其塑性㊁韧性和抗震性能表现良好,并通过计算结果显示阻尼器对加快结构峰值反应后的振动衰减具有较大作用㊂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梁框架的动力特性以及破坏模式,李国强等[119]进行了1个足尺半刚性连接组合梁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㊂结果显示:当峰值加速度高达1.2g时,结构整体仍未发生明显损坏,表明该结构形式可满足高烈度区域的抗震设防要求㊂Han等[120]对两个由组合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混合形成的高层建筑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了圆钢管混凝土柱和方钢管混凝土柱对该混合结构体系整体性能的影响,验证了组合框架结构与核心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优良的复合效应和抗震性能㊂2.2㊀理论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法是以反应谱为基础,首先依据抗震需求谱和结构能力谱得到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所产生的目标位移,随后在建筑结构上施加稳定的竖向荷载,同时施加单调递增的水平荷载直至达到目标位移,最后评估结构最终状态下的抗震性能㊂通过该方法可以评估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5。
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的受力性能分析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39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3)11-0163-03DOI:10.16330/ki.1007-7359.2023.11.0590引言近年来,钢-混组合梁在目前桥梁建设中的应用逐渐增加,其结构形式主要是通过抗剪构建将混凝土桥面板和下部的钢主梁连接起来,使混凝土和钢共同受力的结构形式[1]。
这种组合结构梁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各种材料自身的优良性能,在结构抗拉和抗压方面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在《钢-混组合桥梁设计规范》(GB 50917-2013)[2]应用之后,对于钢混组合梁桥结构形式的研究逐渐变多,不少学者对钢-混组合梁桥的受力性能以及施工形式进行了研究。
陈朝慰[3]针对钢-混组合桥梁结构的新型连接构件进行了受力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了新型连接构建在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王建超等[4]开展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受力可靠度分析,主要采用最大熵函数构造的凝聚函数对抗弯、纵向抗剪和竖向抗剪承载力进行了可靠度分析;常英飞[5]对钢-混组合梁桥的新技术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提出未来组合桥梁发展的新思路;陈宝春等[6]对我国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介绍了传统的组合梁桥以及近年提出的新型组合梁桥结构形式,并对其工程应用进行了总结;王岭军[7]采用有限元分析法,首先建立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模型,再次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下桥梁结构的受力特性,获得桥梁整体失稳状态,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李德等[8]对新型钢-混组合桁架梁铁路桥的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梁的自振特性分析结果满足规范要求;王元清等[9]采用ANSYS 有限元分析了曲线钢-混组合梁桥的跨度与整体刚度及跨高比之间的关系;蒋丽忠等[10]针对钢-混组合梁桥的动力响应和安全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由上述可知,对于钢-混组合梁结构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主河槽桥为依托,开展了平原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受力性能分析,主要研究静载和汽车荷载作用下组合梁的位移和变形情况,为平原区钢-混组合梁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钢(梁)—砼(桥面板)组合梁桥力学性能研究分析
钢(梁)—砼(桥面板)组合梁桥力学性能研究分析钢(梁)—砼(桥面板)组合梁桥力学性能研究分析一、引言钢(梁)—砼(桥面板)组合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形式,由钢梁和砼桥面板组合而成。
该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结构性能,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对钢(梁)—砼(桥面板)组合梁桥力学性能的研究分析,深入了解该结构的力学特性,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组合梁桥的力学特性钢(梁)—砼(桥面板)组合梁桥具有如下的力学特性:1. 抗弯性能优越:钢梁作为主要承载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有效承担桥梁的荷载,并提供较大的抗弯强度。
而砼桥面板则能够增加梁的刚性,提高抗弯性能。
2. 轻量化结构:由于钢材密度较小,采用钢梁作为主梁能够降低桥梁自重,减小对基础的要求。
同时,砼桥面板可以考虑采用空心板等轻质材料,进一步降低桥梁的自重,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
3. 界面传力良好:钢梁与砼桥面板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相连接。
界面传力良好,能够有效传递荷载,保证桥梁整体性能。
4. 抗震性能优良:钢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等极端加载条件下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而砼桥面板能够增加钢梁的抗震性能,提高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三、组合梁桥力学性能的研究方法针对钢(梁)—砼(桥面板)组合梁桥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组合梁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其受力情况。
可以通过改变不同参数来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效应,进而评估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
2. 实验测试方法:通过在实验室或野外进行模型或原型试验,通过加载仪器对组合梁桥进行加荷,记录并分析其受力状况,并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参数分析与计算,对不同工况下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估。
3. 统计分析方法:通过采集不同组合梁桥实际使用的运行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评估不同组合梁桥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优缺点,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悬索桥抗震综述
悬索桥抗震综述摘要:本文认为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应分两个阶段:(1)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抗震概念设计,选择一个较理想的抗震结构体系;(2)在初步或技术设计阶段进行延性抗震设计,并根据能力设计思想进行抗震能力验算,必要时要进行减隔震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大跨度公路梁桥的地震反应分析:(1)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理论研究;(2)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多点激振效应分析;(3)桩-土-结构-水体系相互作用分析。
关键词:桥梁抗震,概念设计,延性抗震设计,非线性分析,多点激振效应1. 桥梁抗震研究进展近二十余年来,全球发生了多次破坏极大的地震,如1989年美国Loma Prieta 地震,1994年美国Nothridge地震以及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等,而且损失一次比一次惨重。
几次大地震一再显示了桥梁工程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也一再显示了对桥梁工程进行正确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大跨度桥梁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工程,进行正确有效的抗震设计,确保其抗震安全性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2.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实用方法“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分类设防抗震设计思想已广为接受,也已被有些规范采用。
采用两水平的抗震设计方法(two-level design approach),即要求结构在两个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下,分别达到两个不同的性能标准。
两水平的抗震设计方法不久将会被各国的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用。
能力设计思想要求在一座桥梁内部建立合理的强度级配,以保证地震破坏只发生在预定的部位,而且是可控制的。
具体来说,要选择理想的塑性铰位置并进行仔细的配筋设计以保证其延性抗震能力;而不利的塑性铰位置或破坏机制(脆性破坏) 则要通过提供足够的强度加以避免。
本文认为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应分两个阶段进行:(1)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抗震概念设计,选择一个较理想的抗震结构体系;(2)在初步或技术设计阶段进行延性抗震设计,并根据能力设计思想进行抗震能力验算,必要时要进行减隔震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摘要:通过对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简要介绍以及其抗震性能的研究,提出一些加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的建议。
关键词:组合结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Abstract: By introducing the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frame structural and discussing its behavior of anti-seismic, then giving some advises about improving the behavior of anti-seismic of the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al.Key words: composite structral , frame structural, anti-seismic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结构形式不断涌现。
其中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由于组合结构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高层建筑与大型桥梁等建构筑物在我国各地大量兴建,各种型式组合结构逐渐被广泛应用。
组合结构已经和钢结构、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并称五大结构。
组合结构主要包括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组合梁、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等。
在国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最初大量应用于土木工程旨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的欧洲急需恢复战争破坏的房屋和桥梁,工程师们采用了大量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快了重建的速度,完成了大量的道路桥梁和房屋的重建工程。
1968 年日本十胜冲地震以后,发现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修建的房屋,其抗震性能良好,于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日本的高层与超高层中得到迅速发展。
60 年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英、美、日、苏、法、德)根据本国的试验研究成果及施工技术条件制定了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971年成立了由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CES、欧洲钢结构协会(ECCS、国际预应力联合会(FIP)和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组成的组合结构委员会,多次组织了国际性的组合结构学术讨论会,并于1981 年正式颁布了《组合结构》规范。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桥墩抗震计算分析
式 ,通 过对 总体 空 间模 型 的分析 确定 结 构 的空 间耦 联 地
震 反应 特性 和地 震 最不 利输 入方 向。
( )局部 空 间模 型应 根据 总体 模 型 的计 算 结 果 ,取 2 出 部分 桥梁 结 构进 行计 算 ,局部 模 型应 考 虑相 邻 、结 构
和边 界 条件 的 影响 。
( )计 算模 型 应考 虑相 邻 结构 和边 界 条件 的影 响 。 4 在 E地 震 作 用下 ,宜 采 用总 体 空 间模 型计 算 桥 梁 的 1
地 震 反 应 :在 E 地 震 作 用 下 ,可 采 用 局 部 空 间模 型 计 2 算 。总体 和局 部空 间模 型应满 足 以下 要求 : ( )总体 空间 模 型宜包 括 所有 桥 梁结 构 及 其连 接 方 1
1 桥 梁 抗震 计 算建 模原 则
桥 梁墩 台和 基 础 的 震 害 是 由于 受 到 较 大 的水 平 力 , 瞬 时 反复振 动 在相 对 薄 弱的截 面 产 生破 坏而 引起 。根 据 大量 震 害 实例 ,长 细 比较 大 的柔 性墩 多 为弯 曲破 坏 ,即
延性 破 坏 ,表 现 为 :混凝 土 的开 裂 、压溃 、钢 筋裸 露 与
(I DX,为 了安全 期 间 ,认 为顺 桥 向为 自由活 动 ,过 I)3
混 凝 土 抗 压强 度 标 准 值3 . a 55 MP ,混 凝 土 抗 压 强 度设 计
值2. a 44 MP ,线 膨 胀 系数 为 1 0 ×1 ,混凝 土材 料 的收 缩
梁 结 构 的空 间动 力计 算 模 型 。计 算 模型 应 反映 实际 桥 梁
结 构 的动 力特 性 。
徐 变特 性 全部 按照 规 范规 定取 值 。工 程场 地 地 震动 峰 值 加 速 度 为 00 g . ,中硬 土 场 地特 征 周 期 为 03 s 5 .5 ,场 地 类
连续刚构桥特点及受力特点简析
许 建 盛
科 崔蠢
连 续 刚构桥 特 点及受 力特 点筒析
( 中交第一公路 工程局有限公 司 , 北京 1 0 0 ) 00 0
摘 要: 结合桥 梁设计与施工需要 , 探讨 了连续刚构桥特 点及 受力特点 , 为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和施 工提供一 些经验 , 保证 工程的顺利进行 。
一2 ~ 43ຫໍສະໝຸດ 关键词 : 连续刚构 ; 连续粱 ; 刚构 ; 薄壁 高墩 T型 双
1概 述
在 1 纪以前 , 9世 由于生产 力的限制 , 桥梁 结构形式基本上只能 局限于石拱桥 、石板 桥等 圬工结构 。 自 l 9世纪 中期 以后 , 材的出现导 钢 致钢结构桥梁在欧 洲和北美得 以飞跃发展 。由 于钢材 的强度高 ,在悬索桥 出现 以前 的较 大跨 径 的钢 桥基本都采用 悬臂 施工法 。2 O世纪 初 , 由于钢筋混凝土 的广 泛应用 ,更 为经济实用 的 钢筋混凝土桥 梁迅速 得到推广。但 钢筋 混凝土 的抗裂性能 、承 载能力却 严格制约 了这 种桥梁 的进一步发展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预应力混 凝土技术在 欧洲得 到飞速 发展 ,并广泛 用于桥 梁建设 。1 5 92年 , 联邦 德国第 一次将传统 钢桥 的悬臂 施工技 术引入预应 力混凝土桥 梁施工 , 建成 了主跨为 l4 1m的 沃伦姆 斯桥 ,该桥 也成 为世界上第一座大跨径 T形刚构桥。这种创新 性 的引进 ,充分利用 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 构 的自 身受力特 点 ,开创 预应力混凝 土桥 梁无支 架施工 的先河 。悬臂施工法是一种 自架设体 系 施工方法 , 即将桥 梁的上部结构分节段来支撑 , 逐步完成全桥 的施工 ,也就是无支架而靠 自身 结构进行施工 。 由于悬 臂施工特有的优 点 , 该方 法后来 又逐步 推广到连续 梁、 刚架 、 续刚构 、 连 桁架体系 、 斜拉桥 、 某些拱式体系 以及组合体 系 桥梁 的施工 。 2问题及解决方法 连续 刚构 可 以说是桥 梁家族 中最年 轻 的 员, 但它从一开始 出现就令整 个桥梁界垂青 , 从而得到 了迅速推广 和发展 。它继 承了 T型刚 构和连续梁桥 的优点 , 具有施工简单易行 、 型 造 简易美观 、 结构经济适用等众多优点 。 21 . T型 刚构 桥 的 特点 T 型刚构 桥引人 刚桥 自 架设体 系的悬臂施 工方法 , 采用墩梁 固结 的结构形式 , 结构本身可 以抵抗 其悬臂 施工 中的较大 不平衡 弯矩 , T型 刚构的 出现 , 推动 了粱式体 系桥梁的飞速发展 。 但是 , 刚构桥 为 了抵 抗施工 中的不 平衡 弯 T型 矩与运 营时活载 或其它附加力所 产生 的弯矩 , 其桥墩 的尺寸都相 当大 ,过大的下部构造 尺寸 显然不具备经济性 和美观性 。山于 T型刚构结 构本身基本为静定结构 , 桥墩尺寸虽大 , 但对全 桥整体结构而言 ,其顺桥 向抗弯刚度和横桥 向 抗扭刚度却相对较小 ,难 以满足特大跨径和特 高墩桥梁悬臂施工和横 向抗风要求 。对于带铰 的 T型 刚构 , 当预应力 、 混凝 土收缩徐变 和温度 变化引起结构变位时 ,在墩粱固结处产生 的推 力和弯矩将很大。 此外 , 铰接处 的折 角造成 车辆 波 动 , 力 铰 也 易 损 坏 。 挂 粱 的 T型 刚 构 虽 然 剪 带 缓和了行车 ,但是支挎挂粱的牛腿构造复杂而 易损害 ,且导致伸缩缝的增多和施工过程 中设 备增多( 吊装挂梁的设备) 。总而 者之 , 结构 连 续、 行车不平顺 、 结构不州厢 、 使用难 以维护 、 铰
对悬索桥结构体系及结构细节的思考
对悬索桥结构体系及结构细节的思考主讲人:崔冰汇报内容结构体系1 结构体系z主梁支撑体系主缆分步式传力2 结构细节z 锚固系统z 主梁行车道板结构构造z主缆防腐及检修设备¾简支支撑体系¾连续支撑体系连续支撑、全漂浮体系体系连续支撑全漂浮体系体系若能充分利用索塔的纵横向刚度和承载能力,在索塔下横梁处对主梁设置组合支撑体系,可使主梁具有更较优异的静动力反应特性。
竖向支撑、纵向支撑、横向抗风支撑有机结合,设置于索塔处,形成索塔处主梁支撑体系系。
桥通过对支座刚度的综合对比 竖向弹性支撑研究,确定单个支座刚度,使主梁内力在无明显变化的前提下拥有竖向支撑有效减少下,拥有竖向支撑,有效减少主梁在索塔处的上下位移;同时,较全漂浮体系主梁反对称项目工况索塔区域主梁弯矩M/Mi kN近索塔吊索力M/Mi索塔位置主梁竖向位移M/Mi扭转频率提高约10%。
项目况(Max/Min)kN.m(Max/Min)kN(Max/Min)mm 全漂浮体系185329 / -1171176306 / 3526255 / -406215947/1714524626/37080/0刚性支撑体系215947 / -1714524626 / 37080 / 0弹性支承体系180920 / -1463314566 / 399260 / -120竖向弹性支撑为主梁纵向阻尼器横向抗风支座等构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竖向弹性支撑为主梁纵向阻尼器、横向抗风支座等构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竖向弹性支撑聚氨酯原材料南京四桥竖向弹性支撑的弹性刚度为35kN/mm ;竖向承拉能力2300kN ,向上60竖向承压能力向下允许位移120弹性体形状和构成允许位移60mm ;竖向承压能力4200kN ,向下允许位移120mm 。
纵向限位支撑悬索桥主缆为柔性结构体系,活载作用下主缆将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该位移导致主梁的纵向荡移(风、地震等荷载也会使主梁纵向荡移)。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问题分析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问题分析近年,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桥梁在我国发展迅速,主要形式为城市立交桥和城市高架桥。
但是,城市桥梁由于抗震设计的不足等因素,桥梁在地震中的抗破坏能力有限。
一旦发生地震,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严重造成人员伤亡。
2008年的汶川地震,仅绵竹市内桥梁中有6.82%的完全毁坏,26.14%的桥梁严重破坏,27.27%的桥梁中等破坏,31.82%的桥梁轻微破坏,仅有7.95%的桥梁基本完好。
由此可见,如果城市桥梁设计中存在问题,将会在地震中不堪一击。
1、城市桥梁地震受害的类型城市桥梁在地震中各个部分受到的破坏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也可能是相互联系的。
这些破坏往往难以修复,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给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1.1桥台的震害地震发生时,桥台的震害较为常见。
除了桩基被剪切破坏,地基丧失承载力,如沙土液化等引起的桥台滑移,台身与上部结构发生碰撞引起破坏,以及桥台向后倾斜。
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的桥台震害,就包括台身结构破坏和护坡垮塌等。
1.2桥梁墩柱的震害大量震害资料表明,桥梁下部结构中普遍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其破坏形式主要为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
弯曲破坏是延性的,表现多为开裂,混凝土剥落压溃、钢筋裸露和弯曲等,伴随弯曲破坏还会发生很大的塑性变形;桥墩剪切破坏则是脆性的,伴随着强度和刚度的急剧下降,往往会造成墩柱以上及下部结构的倒塌。
所以震区桥墩的设计原则为“强剪弱弯”,以保证桥梁在受到地震作用时,先反生弯曲破坏,而不发生剪切破坏。
1.3支座受到地震的破坏地震发生时,上部结构的地震惯性力通过支座传到下部结构,当传递荷载超过支座的设计强度时,支座就会被剪坏。
当支座变位超过活动支座容许值时,橋梁倾斜或支座落位,甚至引发落梁。
1.4主梁受到地震的破坏主梁在地震中的震害主要为主梁的纵向移位、横向移位及扭转移位,如果主梁的移位超出了墩、台的支承面,则会发生落梁震害;另外,主梁还可能发生碰撞震害。
连续刚构桥的设计与计算
连续刚构桥的设计与计算连续刚构桥(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是指由一系列刚性构件(如梁、柱和连接节点)组成的桥梁结构,其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稳定性。
该设计与计算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结构形式选择、作用力分析、截面设计、节点设计和整体稳定性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步骤。
首先,结构形式选择是连续刚构桥设计的起点。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考虑桥梁的跨度、地质条件、交通承载能力要求和建设成本等因素。
常见的连续刚构桥形式包括刚性桥梁、单塔拉索悬索桥和钢混合结构,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对应的桥梁形式。
其次,作用力分析是连续刚构桥设计的核心部分。
在进行作用力分析时,需要考虑桥梁所承受的静力荷载、动力荷载和温度荷载等。
根据设计规范和标准,通过合理的假设和简化计算模型,计算出各个构件的内力和外力作用情况。
然后,根据作用力分析的结果,需要进行截面设计。
截面设计主要包括确定梁和柱截面的尺寸和受力性能。
在截面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受力性能要求和工程经济性。
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可能需要进行多次迭代计算,直到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接下来是节点设计。
节点是连续刚构桥中的重要连接部分,需要保证节点的刚性和稳定性。
节点设计主要包括节点连接方式和节点构造设计两个方面。
在节点连接方式的选择上,常见的有焊接、螺栓连接和预应力锚固等。
在节点构造设计中,需要考虑连接构件的受力情况、节点刚度和施工性能等。
最后,整体稳定性分析是连续刚构桥设计的最后一步。
在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时,需要考虑桥梁的水平和垂直稳定性。
水平稳定性主要通过设置纵横向加固措施来保证,如设置剪力墙、横向联结梁和固定支座等。
垂直稳定性则通过合理的梁柱列设计和支座设计来保证。
总之,连续刚构桥的设计与计算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设计人员具备良好的结构力学知识和经验。
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作用力分析、截面设计、节点设计和整体稳定性分析等步骤,可以设计出满足设计要求的连续刚构桥。
强震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抗震性能对比研究
第 36 卷第 5 期2023 年10 月振 动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Vol. 36 No. 5Oct. 2023强震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抗震性能对比研究焦驰宇1,2,任超3,刘能文4,秦永刚4,程冕洲5(1.北京建筑大学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2.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44;3.北京建筑大学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北京 100044; 4.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 5.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摘要: 为系统对比不同站桥组合体系抗震性能的优劣,以某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分别建立站桥合一结构与站桥分离结构的三维有限元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
在综合考虑墩柱非线性以及扩大基础、砂石垫层及地铁顶板之间非线性滑动摩擦效应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两种结构形式在强震下的动力响应以及桥墩损伤规律。
研究表明:在讨论范围内,两种站桥组合体系中桥墩下的地铁车站立柱动力响应均大于其他立柱;而相比站桥合一结构,站桥分离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地铁车站立柱及桥梁结构中桥墩的弯矩与剪力响应,其墩梁相对位移更小,但存在一定残余位移;同时站桥分离结构中桥墩损伤程度更轻,出现塑性状态的时间更晚。
整体而言,站桥分离结构的抗震性能更为优异,但在实际工程中需注意对墩梁相对位移及基础滑移的限位。
关键词: 站桥组合体系;站桥合一结构;站桥分离结构;抗震性能;时程分析中图分类号: U442.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4523(2023)05-1411-11DOI:10.16385/ki.issn.1004-4523.2023.05.025引 言近年来,随着中国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长度迅速增长。
截止2021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36 km[1]。
桥梁工程连续钢混组合梁抗裂措施分析
桥梁工程连续钢混组合梁抗裂措施分析发布时间:2023-02-01T08:10:23.773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8期作者:肖咏妍[导读] 近年来,桥梁施工连续钢混合组合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肖咏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00010摘要:近年来,桥梁施工连续钢混合组合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混合组合梁不仅具有良好的应力性能,还具有各种施工性能、钢-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经济性等特点。
对于简支组合梁,混凝土桥面板受压,下部法兰钢结构受拉,充分发挥了混凝土对钢结构的抗压和抗拉性能。
然而,连续组合梁在负弯矩区将法兰和混凝土桥面板拉出钢结构,钢结构下的法兰钢梁承受压力,容易开裂等病害。
因此,分析桥梁工程中实心钢-混合组合梁的抗裂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桥梁工程;连续钢混组合梁;抗裂措施;引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桥梁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是继钢结构桥梁与混凝土桥梁之后兴起的一种新型结构,它通过抗剪连接件将钢梁和混凝土板连接在一起,使二者形成组合作用共同受力,充分发挥钢材抗拉性能和混凝土抗压性能,同时具有比混凝土结构自重小、比钢结构刚度大、稳定性强、维护方便的优势,避免了钢桥面铺装的疲劳问题。
正是由于这些优点,钢-混凝土结合梁在公路、市政、轨道交通和铁路桥梁领域应用日益广泛。
1桥面连续结构简介桥面连续结构结合钢混组合梁特点,立足于“安全耐久、构造简单、施工便利、经济可行”等原则。
在简支组合梁端部设置桥面连续结构,材料为高性能混凝土;桥面连续结构内设置纵向抗裂钢筋,在结构端部设置过渡段,材料为高性能混凝土;过渡段内设置箍筋或加长剪力钉,确保桥面连续结构端部与组合梁桥面板之间刚度匀顺过渡。
桥面连续段下部的无黏结长度范围内设置低弹模材料,组合梁端部通过下卧钢梁来确保组合梁桥面板具有一定厚度,提供足够的端横梁横向刚度,同时为后浇的桥面连续结构混凝土提供模板,保证桥面连续开裂后钢梁不被雨水侵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3.353 9
主塔纵弯
3.377 2 体系对称横弯
8 3.377 4
体系对称横弯 3.591 7 体系反对称横弯
9 3.591 8 10 3.814 8
体系反对称横弯 1 号桥墩纵弯
3.814 8 1 号桥墩纵弯
4.071 2
主梁反对称竖弯 + 纵飘
3)桥梁各阶振型中, 以顺桥向振型居多, 横桥向 振型较少, 与桥型本身结构特点较为一致。
由于该桥采用分离式整体断面, 建模时取其中 一幅桥进行分析。 采用具有自定义变截面功能的 Beam188空间梁单元来模拟变截面主梁; 桥墩与桥塔 也采用Beam188空间梁单元来模拟 。 主缆、 吊杆用 施加初应变的Link10单元, 主缆、 吊杆与主梁相应结 点采用刚臂连接, 构成 “鱼骨刺” 模型。 桥面铺装 等二期恒载转化为集中质量单元Mass21附加在主梁的 节点上, 分析时忽略该单元的转动质量。
T > Tg
Smax = 2.25Ci Cs Cd A
式中 : 场 地 特 征 周 期Tg为0.35 s; 抗 震 重 要 性 系 数Ci
为1.7; 场地系数Cs为1.0; 阻尼调整 系数Cd为1.0; 水
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峰值A为0.2g (g为重力加
速度)。
则: Smax = 2.25 × 1.7 × 1 × 1 × 0.2g = 0.765g 分析时采用的设计反应谱曲线如图4所示。
乌鲁木齐北一路桥位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
区二期延伸区域, 上跨小绿谷, 是一座大型单塔悬
索—刚构—连续梁组合桥。 桥型方案较为复杂, 特
别是悬索结构对于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探讨桥的抗震性能,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
软 件ANSYS, 结 合 桥 的 结 构 特 点 , 建 立 桥 梁 的 空 间
向振动形式为主; 2号主墩墩底截面受力最为不利, 为全桥抗震设计的控制截面; 塔柱在地震作用下塔底面外内力响
应、 塔顶面外位移响应较大, 在设计时要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组合体系桥; 抗震性能; 地震响应; 反应谱分析法; 时程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U448.21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655 (2010) 03-0086-04
1)地震波的选择及相关参数。 结合地形地质条 件 , 本 文 选 取 了 国 际 上 常 用 的El-Centro波 、 Taft波 、 San-Fernando波3组 地震波 进 行 分 析 。 同 样 , 分 析 时 考虑顺桥向与横桥向水平地震同时作用, 不考虑竖 向地震作用。
本桥顺桥向为东西走向, 分析时顺桥向输入东 西向地震波, 横桥向输入南北向地震波; 地震波持 续时间取20 s, 时 间间隔0.02 s; 分 析 时 各 条 地 震 波 峰 值 加 速 度 均 调 幅 至 0.2g; 因 桥 梁 所 在 场 地 地 质 连 续, 无明显不同地貌特征, 分析时只考虑一致激励 的情况; 结构阻尼采用Rayleigh阻尼, 总体阻尼比为 0.05。
摘要: 以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北一路桥为研究对象。 根据该桥的结构特点, 采用两阶段分析法的思路, 建立了桥梁空
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分析了该桥的动力性能; 采用反应谱分析法、 时程分析法计算了桥梁结构在设计反应谱、 3条典型
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 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该桥的抗震性能。 计算结果表明: 该桥整体刚度较大, 桥梁振动以顺桥
与常规悬索桥不同的是: 该桥主要承重体系为 变截面连续梁, 索结构仅起辅助作用, 受力并不大, 相比主梁其刚度很小。 因此, 如果直接对带索模型 进行模态分析、 谱分析、 时程分析, 模型所有低频 模态将全部被柔性索的振动型态占据, 不能反映桥 梁整体动力特性, 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 差别。
第 3 期(总第 146 期) 2010 年 6 月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No.3 (Serial No.146) Jun. 2010
单塔悬索—刚构—连续梁组合桥抗震性能分析
黄 文 雄1, 2, 杨 宏 印1, 谭 利 英3, 张 海 龙1
(1.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2.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3; 3. 荆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87
黄文雄, 杨宏印, 谭利英, 等: 单塔悬索—刚构—连续梁组合桥抗震性能分析
2010 年第 3 期
4.2 桥梁地震响应反应谱分析法
阻尼比为0.05的水平设计加速度反应谱为:
S≤
≤ ≤
max
(5.5T + 0.45)
≤
S = S≤≤
≤ ≤
max
≤
S≤
≤≤ ≤
max
(Tg /T)
T < 0.1 s 0.1 s ≤ T ≤ Tg
桥梁边界条件为: 所有桥墩墩底固结; 2号主墩 墩顶与墩顶主梁刚结, 1号、 3号简支墩与墩顶主梁 采用主从约束, 主梁两端为铰支座。 建模时采用的 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表 1 主要材料参数
构件
材料
弹性模量 E /Pa
泊松比 μ
密度/ kg·m-3
备注
箱梁 C50 混凝土 3.45×1010 0.2
1 工程概况与场地条件
桥型采用分离式双幅自锚式单塔悬索—刚构—
连续梁组合体系 (见图1)。 跨径组合为55.0 m + 83.0 m +
83.0 m + 55.0 m, 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
55 000
83 000
83 000
55 000
17 873 23 323 25 000 11 199
图 1 乌鲁木齐北一路桥桥型布置图
桥墩 C30 混凝土 3.0×1010 0.2
桥塔 钢材 Q235 2.06×1011 0.3
主缆
PES5-109 平行钢丝
2.05×1011
0.3
吊杆
PES5-19 平行钢丝
2.05×1011
0.3
刚臂
刚臂
1×1016
0
2 600
-
2 500
-
7 850
-
7 850 A = 0.002 140 m2
4)桥梁塔柱的横向振动较为明显, 将会导致塔柱 产生较大横向位移, 从而进一步影响桥塔的受力, 在设计中须予以充分重视。 4 桥梁抗震性能分析 4.1 有效质量参与系数 f
采用反应谱法分析时所考虑振型阶数应在计算 方向上获得90%以上的有效质量。 本模型顺桥向、 横 桥 向 前100阶 振 型 累 计 有 效 质 量 参 与 系 数 f 如 图3所 示。
7 850 A = 0.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373 m2
0
-
图 2 桥梁有限元模型
3 桥梁动力性能 分别建立了桥梁不带索模型与带索模型, 分析
时提取振型数量为100阶。 其中前10阶频率与振型特 征如表2所示。
1)对比不带索模型与带索模型的结构 , 振型基 本一致, 相应自振频率差别很小; 不带索模型第7阶 桥塔纵弯振型由于索的作用而在带索模型中被抑制, 与桥梁结构特点一致。 可见不带索模型分析结果可 以给带索模型提供参考。
2)桥 梁 整 体 振 动 基 频 为0.887 3, 桥 梁 整 体 刚 度 较大, 与类似桥型实测频率较为接近。
表 2 桥梁结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
振型
不带索模型
阶次 频率/Hz
振型特征
带索模型
频 率 /Hz
振型特征
1
0.885 9
主梁反对称竖弯 + 纵飘
0.887 3
主梁反对称竖弯 + 纵飘
2
1.397 2
f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图3
顺桥向累计有效质量参与系数 横桥向累计有效质量参与系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振型n
北 一 路 桥 前 100阶 累 计 有 效 振 型 质 量 参 与 系 数
从 图3可 以 看 出 , 前100阶 振 型 中 , 对 顺 桥 向 地 震反应贡献最大的是第1、 2阶振型, 有效质量参与 系数分 别 为48.8%、 32.4%, 前25阶 振 型 累 计 有 效 质 量参与系数即达到91.9%, 100阶时达到95.8%; 对横 桥向地震反应贡献最大的是第7、 13、 20阶振型, 振 型有效质量 参 与 系 数 分 别 为38.4%、 14.8%、 10.6%, 前86阶 振 型 累 计 有 效 质 量 参 与 系 数 达 到91.2%, 100 阶 时 达 到91.5%。 所 以 本 文 采 用 前100阶 振 型 进 行 分 析是可行的。
3 号墩墩顶
右边跨跨中
轴力 /kN
面内弯矩 / kN·m
面外弯矩 /kN·m
因此, 本桥建模采用两阶段分析法, 即: 先对 不带索模型进行模态分析, 得到桥梁整体动力特性 频率范围; 再对带索模型进行指定频率范围的模态 分析, 得到真正体现桥梁整体动力特性的频率与振
黄文雄, 杨宏印, 谭利英, 等: 单塔悬索—刚构—连续梁组合桥抗震性能分析
2010 年第 3 期
型; 在此基础上进行桥梁地震响应反应谱分析、 时 程分析, 得到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响应与变形, 为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与依据。 2.2 建模原则与主要参数
有限元计算模型, 分析了桥梁的动力性能; 采用反
应谱法计算了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响应;
并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选用El-Centro波、 Taft波、 San-
Fernando波, 采 用时程分 析法计算了 在3条 典 型 地 震